2020年云南省曲靖市煤炭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南开校父”严范孙本事
天津老城西北角有个文昌宫,其西侧不远处即是严翰林胡同,此地坐落着一片大院套小院、合计
约百余间屋舍的大宅院,它的主人便是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办者严修先生(1860——1929,字范孙)。如
今严家老宅在城市改造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车水马龙的通衢大道,人们何曾想到:此处竟是
南开学校百年历程的发轫地所在。
就教育背景而言,严修与封建王朝时代应试求官的士大夫并无二致,饱读圣贤经典,沉浸科考之
中,年仅二十四岁便登上科举顶巅,进入翰林院。他受益于来津主持问津书院的“清流”领袖张佩
纶,并由此结识李鸿章和张之洞。青年严修显然更倾心于抱持“经世致用”之学的张之洞,这与他作
为盐商家子弟追求实用价值的求知取向不无关联。与众不同的是,严修在应试科举的同时,尚有一条
求知“副线”:对于算学兴趣浓厚。早年他师从陈奉周学习算学,“平日于代数、几何致力最深”,
后来任职翰林院仍旧兴味不减,以至于出任贵州学政期间竟将算学题列入书院考题之中,曾求助湖广
总督张之洞推荐算学讲师到黔执教,任满归途中又在沪上选购五纬捷算》、《圆锥曲线说》等相关书
册。其偏重“实学”的自觉,较之甲午战后风气大开士大夫整体“学术转型”,明显提早了十多年。
在贵州学政任所,严修跟从祁祖彝学习英文,大约十年之后任职学部期间,仍每日与陈宝泉等坚持习
读英文不辍。他的趋新倾向,还体现在戊戌前为其长子智崇开列“中西合璧”的学习方案上,其中颇
敢舍弃:“训诂之学,金石之学,校勘之学,虽不学可也;骈文,古近体诗,不学可也;极而言之,
时文、试帖、律赋、不学亦可也;字则小楷最为切用,求速求匀,而能事毕矣,篆隶不学亦可也。”
一个翰林出身的文教高官对国学采取如此“放达”的态度,至为少见。
除了洋洋大观的严氏日记和一些唱和酬酢的诗词之外,严修绝少有著作行世。他中年时发过这样
的感慨:“好争者必不直,好盟者必不信,好怒者必不成,好察者必不智,好服药者必不寿,好著书
者必不通。”洞明世事使他“轻著述而重躬行”,择取“毕竟须回实处去做”的路径,与一般文人的
崇尚虚文显有不同。
1898年之于严修,是个充满转折又预示着新机的关键年份。因奏开“经济特科”而开罪于自己的
恩师和翰林院顶头上司徐桐,事实上断送了他前期的京官生涯。同年六月间,在好友徐世昌的引介
下,严修在天津小站结识了在此练兵的袁世凯、段祺瑞等一批新进,彼此印象教师师德表现自我评价 颇佳,日后随着北
洋系的政治崛起,严氏在北方的兴学活动得到这个实力集团的鼎力相助。是年冬,严家私塾开
馆,严修为其子弟们聘请的“新学”教师乃张伯苓,这位北洋水师学堂毕业的前海军士官在此教授英
语、理化知识以及健身怡情的体育游戏。严、张联手合作,为此后创设北方名校奠定了根基。
严修的两次日本之行,无疑为他其后的兴学活动提供了参照和动力。上世纪初,先进人士纷纷东
渡“取经”,清廷新政更明确要求文教官员必须赴日本考察之后方能履职。在这样的背景下,1902年
秋严修楷同两个儿子自费东游,其收获和感慨自不必说,本国求新过程中的诸多困惑竟也在游访间获
致释然:一日游关西寺院,闻钟声悠扬,观众僧诵经,因而顿悟:“讲学问不必废词章,讲教化不蝶几
必废僧道”,新与旧并非水火不容。东游归来,严修与一些津门士绅集资办学。他们将会文、问津两
个书院改建为民立第一、第二小学,又应天津知府的要求,废庙兴学,建起官立学校多处,严家老宅
更增设了蒙养学塾和女子学馆。一时间,津门兴学之风颇盛。
在教育史上,严修可谓中国近代认真借鉴日本经验的代表性人物。他两次东游的一个附带收获,
是聘订了一批日本教习来华执教。他参与改建的天津民立第一小学的教员中日本教习竟有七人之多;
直隶各地建立劝学所的实施方案也是由日本人制定。当时,对于支付重金聘请日本教习曾经有种种非
议,严修的态度十分明确:“教员用东人需费诚巨,然不如是,则内容仍不可问;且不如是,则永无
可以不用东人之日。故此费不能惜也。”同时,他选送近百名官绅青年进入东京弘文学院、经纬学堂
等校学习法政、师范、印刷等课业,后来主政晚清学部,部内留日归来者明显居于多数。他坚持认
为:欧洲之程度,我国数十年内,恐无赶及之望,“果欲学步他人,只可仍从日本入手。否则一片空
论而已”。
随着南开中学十年办学经验的积累,筹办大学日益提上日程。一九一五年春,严修偕张伯苓先后
走访参观京津两地的北京大学、清华学校等机构,考察大学的基本情况。一九一七年始,张伯苓进入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修教育学。直到1919年9月,南开学校大学部终于正式开学。继而创
建南开女中,不久又增设南开小学之议。至此,南开学校在天津形成了自小学、中学到大学、女中的
完整系列规模。
(选自张晓唯《民国学人的盛年与黄昏》,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传记开篇对如今严家老宅在城市改造中已不复存在的感叹,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这位“南
开校父”的怀念之情,激发了读者了解严修的阅读欲望。
B.严修出身盐商家庭,是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办者,科举及第进入翰林院后,因受张佩纶、李鸿
章、张之洞等人的影响,抱持“经世致用”之学。
C.严修早年喜欢算学,任职翰林院仍兴味不减,体现了他对“实学”的自觉,这种“自觉”比
其他士大夫提早了十多年。
D.和一般文人的崇尚虚文不同,严修“轻著述而重躬行”,除一些日记和应酬诗词外,绝少有
著作行世,因为他认为“好著书者必不通”。
E.本文记述了严修重视“实学”、兴办“新学”的经历,展示了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突出
成就,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形象。
(2)严修能够取得一系列办学成绩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为什么说严修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认真借鉴日本经验的代表性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4)一个翰林出身的文教高官对国学采取那样“至为少见”的“放达”态度,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
合全文简要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5分)
A,3分;D,2分;E,1分(“生动形象”不合理)(B抱持“经世致用”之学是受张之洞的影
响;C比“风气大开士大夫整体‘学术转型”’,提早了十多年)
(2)(6分)
①能够迎合时代潮流,创办新学教育;(或在教育上主张中西合璧,对国学采取“放达“的态
度)
②重视实践;不好空谈,绝少著作行世。
③借助实力人士的帮助,如北洋集团和张伯苓的帮助。
④借鉴国内外的办学经验,如去日本考察、聘用日本人执教和走访京津两地的大学机
构。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项即可)
(3)(6分)
①日本之行解决了他在本国求新过程中的诸多困惑,为他后来的心学活动提供了参照和动
力。
②不惜重金聘请日本人来华执教,一些学校的实施方案也由日本人制定。
③选送大量官绅青年进入日本学校学习,主政学部时又大量重用留日归来者。
(每点2分)
(4)(8分)
参考一:①采取这种态度说明严修意识到学问的意义在于“实用”。他的盐商子弟的身份让
他更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②他大力兴办新学教育,主张开“经济特科”,选送学生到日本学习法
政、师范、印刷等课业,都体现了他“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③他并非否定国学,因为他本人也饱
读圣贤经典,并由此进入仕途,他的这种态度无非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④他的这种态度和我们
现在教育提倡的“学以致用”的思想是一致的。
参考二:①采取这种态度说明戊戌前的严修比较偏激。盐商子弟的身份让他更多地看到了学
问实用的一面,而忽略了学问对人精神影响的一面。②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特别是日本之
行让他明白了新与旧并非水火不容的道理。③他本人饱读圣贤经典,并由此进入仕途的经历对于他日
后的成就应该不无关系,这恰恰说明了他以前主张舍弃的东西也是有价值的。④他对国学的那种言论
无非是对传统文化中不重视实用现象的愤激之言。
(每点2分,有道理即可酌情给分)
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25分)
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张国宁
“在西部的漫长岁月中,我像一名埋头耕耘的农夫,一名专注登攀的行者,从来也没有想到在这
垂老之年会获得如此殊荣。”
2010年10月20日,何梁何利基金2010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中国工程
院院士、国家设计大师、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总建筑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张
锦秋作为本年度“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唯一获得者,何梁何利基金历史上第一位获得“科学与技术
成就奖”的女性,发表获奖感言。
中学时期的张锦秋,受文学书籍的熏陶,梦想成为一名作家。填报大学志愿时,父亲分析张锦秋
适合当建筑师。张锦秋的兄长当时在学习造船技术,父亲希望两个孩子一个造海上的房子,一个造陆
地上的房子。“父亲说得很浪漫,让我觉得当建筑师和当作家一样浪漫,我就应下了了。”她的父亲
学土木工程出身;母亲曾就读于当时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大舅父留德学习建筑设计;而姑妈张玉泉
更让她直观地感受到学习建筑设计的美妙:张锦秋至今记得,她姑妈家里放着大幅的图纸板,高高的
绘图桌,橱柜中摆放着许多建筑杂志……在张锦秋幼年的印象里,建筑设计是一个崇高而美好的职
业。
1954年,张锦秋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1961年,她留校攻读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导师
是中国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先生。当时他准备全力研究宋代《营造法式》这本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
术书籍,打算让张锦秋参与。她却选择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梁先生当即指派他的得力秀丽近义词 助手莫宗江担任
张锦秋的论文导师。莫宗江对古典园林研究很深,领着张锦秋一干学生,对中国园林进行考察活动。
张锦秋回忆说:“每到一处,他边走、边看、边讲,揭示了许多我们看不出或不懂的美景和典故,特
别是点评规划设计的成败,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入情入理。从他那里得来的关于古建筑的系统知
识,让我受用终生。”
1966年眷,张锦秋告别清华园,来到西安西北建筑设计院,开始了她的建筑设计生涯。
华清池大门是张锦秋设计的第一个作品。古色唐韵的设计风格,让陕西建筑界人士眼前一亮,也
使张锦秋深深地体会到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大雁塔附近建设的“三唐大同悬空寺 ”工程是张锦秋另一得意之作。通过查阅资料与反复比对,她的设计思
路渐渐清晰:大雁塔是唐代建筑,新建工程的风格要与古塔相协调,在高度和色彩上只能起陪衬作
用,要具备传统的形式,更要符合现代功能的要求。工程完成后,雁塔刚健、唐华幽深,刚柔相济、
虚实相生,成为西安一景。
上世纪80年代,博物馆建设工程被列为国家“七五”计划重点项目开始启动,设计任务交给了
西北设计研究院,张锦秋被委任为项目负责人。到底要把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什么样子?任务书
上只有一句话:博物馆建筑本身,应该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最终,张锦秋设计的是
一组唐代风格的宫殿,这个方案获得了认可。
张锦秋说:“唐代最具代表的应该是宫殿。传统宫殿的要素和基本特征概括为:中轴对称,主从
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这是中国古代宫殿的基本格局,因为它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宇宙观,天子
就代表宇宙最高,所以它是一个宇宙模型的体现。”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成为了西安和陕西的
标志性建筑,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一流博物馆。
张锦秋说:“我的建筑创作可以说是在追求一种‘和谐建筑’。在国际化的浪潮中,一方面勇于
吸取来自国际的先进科技手段、现代化的功能需求、全新的审美意识,一方面善于继承发扬本民族优
秀的建筑传统,突显本土文化特色,努力通过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外来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途
径,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和谐建筑。”
中国建筑界泰斗、两院院士昊良镛评价张锦秋的建筑成就说:“她的文化根基来自传统,但用于
实践不拘泥于传统,继续创新,走向未来。重要之点在于走向未来”。
张锦秋说,一个城市的建筑师要对历史承担责任。
1991年,张锦秋接受了改造钟鼓楼广场的任务。建成后的钟鼓楼广场,被西安人亲切地称为“城
市客厅”。在这里,不仅保留了晨钟暮鼓的风格,广场下面还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档商业区。同时,由
于地下空问的经营,又使得原来拥挤在破旧平房中的西安老字号焕然一新。对于张锦秋的设计,有人
认为太平凡不够震撼,而张锦秋恰恰是把自己的建筑作为古建筑的背景。她说:“凡是破坏西安风貌
的建筑张锦秋一律不做。”
她设计的大唐芙蓉园是一座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因其整体规划严整、传统风格浓郁而成为西安新
地标之一。有其他城市的领导带着诚意找到张锦秋,希望她在自己的城市也设计一座这样的公园。张
锦秋毫不犹豫地加以拒绝:“你们的城市跟唐朝有什么关系?风马牛不相及!”
张锦秋的创作成果得到了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张锦秋的多部作品被世界权威的建筑史专著
《弗莱丘世界建筑史》收录;日本、韩国建筑杂志为张锦秋专门出版个人专辑。她多次出国讲学并参
加国际建筑展览。
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著名建筑历史教授彼得罗在其《“体用”中国传统的承续与发展》一书中
指出:“中国建筑师开始探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语言在当代表达的可能性,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是张锦
秋,她是中国第三代建筑师的领头人”。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在何梁何利基金2010年颁奖大会上,张锦秋真诚地说:“获奖以后,我
将更加努力和年青人在一起,在祖国的沃土上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建筑开拓、创新、求实、奉
献。”
【相关链接】
张锦秋代表作:西安大雁塔景区三唐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群贤庄小区、西安钟鼓楼广
场、陕西省图书馆、美术馆群体建筑、黄帝陵祭祀大殿、大唐芙蓉园、曲江遗址公园等。陕西历史博
物馆与新落成的延安革命纪念馆被选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工程。
何梁何利基金:何梁何利基金是由何善衡慈善基金会有限公司、梁鲸琚博士、何添博士、利国伟
先生之伟伦基金有限公司出于崇尚科学、振兴中华的热忱,各捐资l亿港元于l994年3月30日在香
港注册成立的社会公益性慈善基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民间科技奖励基金。其宗旨是通过对取得
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进一步在全社会倡导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风
尚,激励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中学时代的张锦秋受到文学书籍的影响和熏陶,立志做一名作家,但是由于父亲的阻挠,不
得不放弃文学梦想,选择当了建筑师。
B.家人和亲人的影响让张锦秋逐渐喜欢上了建筑设计,其中她的姑妈张玉泉更是教导她说“建筑
设计是一个崇高而美好的职业”。
C.在选择研究方向的时候,张锦秋舍《营造法式》而选择了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是她遵从内心、
遵从自己兴趣的选择。
D.她设计的华清池大门是她的第一个作品,古色唐韵的设计风格让人眼前一亮,也让她意识到
建筑作品应该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
E.她的设计既具有全新的审美意识,又突显本土文化特色,是一种“和谐建筑”,所以她的建筑
设计作品不能给人震撼的感觉。
(2)张锦秋能成为一代杰出建筑大师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3)张锦秋设计的众多建筑作品有哪些共同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4)吴良镛评价张锦秋的建筑成就说:“她的文化根基来自传统,但用于实践不拘泥于传统,继续创
新,走
向未来。重要之点在于走向未来”。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1)(5分)选C给3分,选D给2分,选E给1分;选A,B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
给分。
(2)(6分)客观原因:家庭氛围的影响,名师的指导,当今城市建筑规划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主观
方面:遵从内心和兴趣;善于思考钻研;尊重传统文化,恪守历史责任。(答出客观原因,给3分,每
点1分;答出主观原因,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吸取来自国际的先进科技手段,满足现代化的功能需求及全新的审美需求;②继承发
扬本民族优秀的建筑传统,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和谐建筑。(答对一点并能
结合材料说明给3分,意思对即可)
(4)(8分)①这句话概括了张锦秋的建筑设计的鲜明特点:既立足传统,能够深刻领会和挖掘建筑的
传统文化内涵,还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更着眼于将来,能高瞻远瞩。②张
锦秋的建筑设计植根于传统的沃土中。富有古色唐韵的“华清池大门”、与古塔协调的“三唐”工
程、具有唐代风格的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等,都突显了我国传统建筑的魅力。③张锦秋又不拘泥于传
统,不忘创新,不忘融合现代元素。她勇于吸取来自国际的先进科技手段、现代化的功能需求、全新
的审美意识,她巧妙地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外来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地
域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和谐建筑。如,她设计建成后的钟鼓楼广场,晨钟暮鼓的风格与高档商业区有机
融合,还使西安老字号焕然一新。④张锦秋认为一个城市的建筑师要对历史承担责任。她的建筑设计
最重要的在于面向未来,创造面向未来的崭新建筑文化。(每点2分,如有其他观点,只要能结合文
本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山花红 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理层次,
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借助人物的经历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别抓身份的变化。第二步:
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
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比较其异同。
本题的几个选项都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张锦秋能成为一代杰出建筑大师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这是考查
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从客观
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张锦秋能成为一代杰出建筑大师的原因。答题时要从原文进行提炼概括,一定要
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提炼,如主观方面,她遵从内心和兴趣,善于思考钻研,尊重传统文化
等;客观方面,家庭氛围的影响,名师的指导等。提取概括时,要全面地综合提炼,不能遗漏一点。
解答本题时,还要按分答题,即本题至少要答出三点。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回
到文中,找到题干中引文或者概括性信息的位置,比如本题,“能成为一代杰出建筑大师”“主客观
原因”“哪些”,这些信息说明答题的区域应在她成为杰出建筑大师之前,且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
面归纳,主观方面是指她个人的努力和兴趣,客观方面应是环境的影响和他人的帮助。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张锦秋设计的众多建筑作品有哪些共同的特点”,这是考查学生的
概括能力。题干要求简要说明张锦秋设计的众多建筑作品有哪些共同的特点,问题有较强的概括性,
这就要求考生从原文提炼概括时要注意全面提炼,不能遗漏一点。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文
意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如张锦秋设计的众多建筑作品凸显本土文化特色以及善于将现代化功能和审美
意识与本民族优秀的建筑传统结合的特点需要考生要将语言组织的很准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回
到文中,找到题干中引文或者概括性信息的位置,比如本题,“张锦秋设计的众多建筑作品有哪些共
同的特点”,
要先找出文中涉及到的建筑作品,找出描写这些作品的文字,然后进行比较,筛选出共同的特点,因
是“哪些”,故特点应有多个。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传记的答题方法(1)认真审题,领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
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2)整
体阅读,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
息”。比如本题,需要考生到文中找到材料说明吴良镛的这段评价。(3)筛选整合信息,组织答题语
言。主要途径是提炼概括、转换说法、语言重组等。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希腊人给人类文明和文化贡献了至少两个堪称伟大的发明:哲学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前者关乎
人类心灵智慧,后者关乎人类身体健康,二者的合题便是古希腊文明和文化之核心精神的高度表达:让
高尚的灵魂寓于健壮的体魄之中。这一伟大贡献让全人类获得了一种关于人类共同体而不仅仅是人类
个体之“认识自我”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人类究竟是凭借何种力量不仅长存于“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命世界,而且还
能成为这个大千世界卓越的“看护者”“改善者”和“第一责任人”?早在2000多年前的“轴心时
代”(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语),诞生在中国、南亚(印度)、耶路撒冷和古希腊的先贤们,不约而同地给
出了各自不同却又仿佛遥相呼应的解答:人自(然)一体、天人合一、人类智慧、生命灵性、灵肉超
越……人类既生存于自然之中,又超越其外。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独特的,也是普遍的。它既体现了古希腊文明和文化对于人自身理解的卓越智
慧,又代表了人类追求卓越人生和美德的共同理想和热情。在古希腊人的文化价值理解中,美德是人生
的卓越成就的完美实现,因而,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一种竞技游戏本身便不只关乎身体力量,更关乎文
化理想。马拉松,不只是希腊的一个地名,也是奥林匹克运动会最长距离的长跑竞技项目的名称,它是
对人类意志和毅力的最高检验。
由此,人们在速度和耐力的背后感受到了意志、尊严、荣耀,所有人都不只看重速度的快慢,更看
重坚持和冲刺,最后冲向终点的参与者与最先冲破终点的冠军一样受到尊重和赞扬。耐人寻味的是,今
天的马拉松长跑运动似乎早已超出竞技范畴而变成一种人人可以参与的游戏,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小
孩儿、健康者和伤残者、陌生人和熟人都可以自由融入长跑队伍,穿行于城市马路或乡村野径。人们
相互鼓励、相互搀扶,一起跑向远方。竞技优胜不再是唯一目的,参与、分享、同乐成为更多参与者和
旁观者的“游戏动机”。
事实上,古希腊人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奥林匹克运动会当作一种纯粹的体育竞赛活动。每到奥
林匹克运动会开始,奥林匹克竞技场内外就不单是体育运动员和体育项目的竞技,还有像苏格拉底这样
的“智者”和智慧辩难。智者与雅典城邦里的年轻人的智慧辩难虽然一度不被官方认可,苏格拉底本
人甚至还因言获罪,但智力游戏与体力游戏早已成为奥林匹克竞技场内外不绝的风景,其背后闪烁的依
然是“让高尚的灵魂寓于健壮的体魄之中”的古希腊精神灵光,那无疑是人类早期创建自身文明、弘
扬人性教化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之光。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和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希腊人的发明,它们是古希腊人为人类文明和文化做出的伟大贡献,意
义重大。
B.哲学关乎人类心灵智慧,奥林匹克运动会关乎人类身体健康,两者各有其局限性,当两者结合起来时
便是伟大的。
C.人类凭借“天人合一”“人类智慧”“生命灵性”“灵肉超越”等多种力量长存于生命世界,同时
保护和改善着这个大千世界。
D.早在2000多年前,中外的先贤们就对人类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清醒的认识,虽然观点不同,
却仿佛遥相呼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拉松比赛中,最后冲向终点的参与者所受到的尊重并不比最先冲破终点的冠军少,人们更看重坚
持和冲刺。
B.奥林匹克运动会体现了人类对卓越人生和美德的追求,既是对人自身的独特理解,也代表了人类的
普遍追求。
C.奥林匹克运动会虽以竞技形式呈现,但它关乎的是文化理想,因为古希腊人以实现人生的卓越成就
为美德。
D.现在的马拉松长跑运动,许多不再以竞技优胜为唯一目的,这项竞技项目变成了一种人人可以参与
的游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高尚的灵魂寓于健壮的体魄之中”是哲学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合题,也是古希腊文明和文化之
核心精神。
B.在古希腊时期,奥林匹克竞技场内是体育运动员进行的体育竞技,场外则是智者们进行的智慧的竞
技。
C.马拉松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最长距离的长跑竞技项目,不仅检验人类的身体力量,更检验人类的意
志和毅力。
D.奥林匹克运动会不是纯粹的体育竞赛,它体现了人类早期创建自身文明、弘扬人性教化的人文价值
和人文精神。
参考答案:
1.B2.C3.B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
息的能力。B项,“两者各有其局限性”无中生有。从原文“古希腊人给人类文明和文化贡献了至少
两个堪称伟大的发明:哲学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可以看出,“当两者结合起来时便是伟大的”错误。
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
力。C项曲解文意。从原文“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一种竞技游戏本身便不只关乎身体力量,更关乎文化
理想”可以看出:“但它关乎的是文化理想”错误。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
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
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
3.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
能力。B项,缩小了范围。从原文“奥林匹克竞技场内外就不单是体育运动员和体育项目的竞
技”“智力游戏与体力游戏早已成为奥林匹克竞技场内外不绝的风景”可以看出,竞技场内外都有体
育竞技和智慧竞技。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举进士。诏为楚州官属,出盗贼白刃之冲,不畏不慑。李
全反状已露,师雍密结都统时青图之,谋泄,全杀青,师雍不为动,全亦不加害。秩满,朝议褒异,
师雍耻出史弥远门,不往见之。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皆荐
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曰:“今不可往也。”侨闻而贤之,至阙,以其
学最闻,宗勉在政府,力言于丞相乔行简,行简已许以朝除。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
悦,宗勉之请遂格。行简罢,宗勉与史嵩之入相,召师雍审察,将至而宗勉卒,嵩之延师雍,密示相
亲意。师雍不领。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博士刘应起首疏论嵩之,帝感
悟,思逐嵩之。师雍拜监察御史,首疏削金渊秩,迭外居住。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
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子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
义,免所居官,从之。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故同舍,然以劾刘用行,魏岘皆清之亲故,清之不乐。清之
犹冀师雍少贬,师雍曰:“吾欲为全人。”终不屈。数月,周坦卒劾师雍及高斯得俱罢。久之,以直
宝文阁奉祠,陈垓又嗾同列寝之。清之卒,起师雍为左史,既而迁礼部侍郎,命下而卒于江西官舍。
师雍简淡寡欲,靖厚有守,言若不出口,而于邪正之辨甚明,视外物轻甚,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
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节选自《宋史黄师雍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
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B.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
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C.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
遂得观文股学上致仕/
D.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
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
皇帝主持的“殿试”复核决定名次。
B.学政:在太学中传授学问知识以及技巧才艺的学官。
C.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通”,这里引
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到的禄位交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活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师雍不慕权贵,黄师雍认为出于当权的史弥远门下是羞耻,就没有前往拜见。
B.黄师雍仰慕贤良,黄师雍很想拜见有清廉名声的徐侨,但并不强求。
C.黄师雍刚直不阿,新任宰相史嵩之有意拉拢师雍,师雍没有领会他的意思。
D.黄师雍坚守原则,黄师雍弹劾了老同学宰相郑清之的亲戚故旧,郑清之希望他能够稍微约束一下
自己,黄师雍没有答应,始终没有屈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
(2)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参考答案:
10.A11.B12.C
13.(1)黄师雍写信拜见乔行简,劝说他告老还乡,乔行简不高兴,李宗勉的请求便被搁置(阻
止)。
(2)黄师雍于是弹劾刘克庄遇事丧失操守、触犯道义,(应)免去所任职务,皇帝准许(听从)。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刘克庄封还诏书”是句意完整的分句,排除CD;“终”是时间副
词“最终”的意思,所以“嵩之终”的谓语动词是“丧”,排除B。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
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
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B项,“学政:在太学中传授学问知识以及技巧才艺的学官”表述错误,学政是古代的
学官名,派到地方主管一省教育。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
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
还是分析观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师雍没
有领会他的意思”曲解文意,原文为“师雍不领”,意思是师雍并不领情。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
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
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书”名
词,书信;“归老”动词,辞官养老;“格”动词,搁置。(2)中的“劾”动词,弹劾;“犯义”
动词,触犯道义;“居”动词,担任。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
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
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
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
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
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
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
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译文:
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考中进士。调任为楚州官属。出入强盗兵刃之间,不害怕
不恐惧。当时李全谋反的意图已经显露,黄师雍秘密联合时青对付他,计划泄露,李全杀死时青,
黄师雍没有被吓住,李全也没有加害。任职期满,朝廷官员赞扬他,黄师雍认为出于史弥远的门下是
羞耻,就没有前往拜见。(故不得重用)被调往婺州任教授,教学一概效仿吕祖谦。李宗勉、赵必
愿、赵汝谈都举荐他。黄师雍仰慕徐侨有清廉的声望,想要拜见他,适逢有诏令征召他,黄师雍说:
“如今,不能够前往了。”徐侨听了后认为他很贤良,到了朝廷,因为他的学问优异而闻名。李宗勉
在政事堂,极力对丞相乔行简说到黄师雍,乔行简已经答应在朝廷授官给黄师雍。黄师雍写信拜见乔
行简,劝说他告老还乡,乔行简不高兴,李宗勉的请求便被阻止。乔行简罢职,李宗勉同史嵩之入
朝拜相,召黄师雍接受审察,快要到时,李宗勉去世。史嵩之请黄师雍,暗示要与他亲善,黄师雍不
领情。史嵩之一个人担任丞相,权势逐渐扩大,朝廷上下害怕遭遇祸端,没有人敢揭发他的罪恶。博
士刘应起第一个上书弹劾史嵩之,皇帝感动觉悟,想要斥逐史嵩之;黄师雍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首先
上书削去金渊的官阶,遣送到外度居住。史嵩之守丧期满,黄师雍上书论说,皇帝就在那天下诏强令
史嵩之退休。刘克庄封还圣旨,请求贴职给史嵩之遵照宰相离职的旧例,于是得以观文殿学士退休。
黄师雍于是弹劾刘克庄遇事丧失操守、触犯道义,免去所任职务,皇帝准许。黄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是
同学,但是黄师雍弹劾刘用行、魏岘都是郑清之的亲旧,郑清之不高兴。郑清之希望黄师雍能够稍微
约束一下自己,黄师雍说:“我想要做个道德完美的人。”始终没有屈服。几个月后,周坦最终弹
劾黄师雍和高斯得,二人都被罢官。很长时间后,以直宝文阁领宫观官,陈垓又唆使同朝官员阻止。
郑清之去世,起用黄师雍担任左史,不久升迁为礼部侍郎,任命下达后,黄师雍在江西官署去世。黄
师雍淡泊简约、清心寡欲,谦恭敦厚有操守,话语好像不出口,可是对于邪正的辨别非常分明,把外
物看得很轻,所以黄师雍广泛采纳公正的言论,任职期间,做任何事都爱护自己名誉、节操,不愧是
良师益友。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
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①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
徭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久之,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
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②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
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
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
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武为刺史,行部必先即学官③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
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④,以为常。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
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
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
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⑤,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
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
赐卮酒。岁中,庐江太守举之。其守法见惮如此。
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龚胜、龚舍,在沛郡厚唐林、唐尊,及
为公卿,荐之朝廷。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
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注】①啬夫求商:名叫求商的乡官。②行部: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属,考察
刑政,称为行部。③学官:学舍,学校。④二千石:郎将或太守的另称。⑤方伯:一方诸侯
之长,泛指地方长官。
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卒白太守白:告诉
B.县数负其课课:赋税
C.酒酣,见其兄子见:召见
D.然疾朋党疾:憎恨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3.下面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何武“正直无私”的一项是()
①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
②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
③自是后,圣惭服
④行部必先即学官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
⑤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
⑥好进士,奖称人之善
A.①④⑥B.①②⑤
C.③④⑤D.②③⑥
4.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武的弟弟何显因不按规定交赋税而受到小官吏求商查处,何武制止了何显要报复求商的
作法。
B.九江太守戴圣仗自己名气曾经轻视何武,何武查得其罪,他自请免官;后来他又诽谤何
武,何武仍然公正处理他儿子犯法的事。
C.何寿有恩于何武,且身为高官,想让何武提拔他兄长的儿子,何武虽然召见了何寿兄长的
儿子,但后来才让庐江太守按照规定推荐了此人。
D.何武能够推荐选拔人才,在用人上坚持严格标准;想要任命官吏,先订立规则条文以杜绝
谋私行为。
5.断句与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
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B
4.C
5.(1)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不明是非 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
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2)①戴圣自以为儿子一定会死,何武平心公正判决此案,戴圣的儿子最后得以不死。②这个
孩子是扬州辖区的长史,才能低下,不曾问候见面。
1.“见”的意思是“使……拜见”。
2.A项,“以”,介词,用。B项,“于”,介词,在。C项,“见”①召见,②拜见。D
项,“乃”,副词,竟然。
3.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③是间接之事,④是勤政之事,⑥是选拔人才之事。排除这三项即
可。
4.“但后来才让庐江太守按照规定推荐了此人”不合文意。何武出于礼节见何寿兄子,但只
是“赐卮酒”,未作“私问”之事。而其后是庐江太守推荐了此人,正可见何武在此事上正
直无私。
5.参考译文:
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县人。何武兄弟五人都是郡官吏,郡县官吏敬畏他们。何武的弟弟何
显家有商人的户籍,赋税常不缴纳,曾屡次欠应征收的赋税。市场掌管赋税的啬夫求商逮
捕、羞辱了何显家人,何显发怒,想要用官吏职事中伤求商。何武说:“因为我们家在租赋
徭役方面没有做众人的表率,奉公行事的官吏不应该这样吗!”何武最终告诉了太守,征召
求商当了卒吏,州郡乡里听到此事都敬服何武。
过了很久,太仆王音推荐何武为贤良方正之人,升官为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
上号称“小戴”,实行政事多不守法,前任刺史认为他是大学者,宽容他。等到何武做刺
史,巡行辖区审查记录囚犯罪状,有检举的犯罪行为就把他们委托给郡官府。戴圣说:“后
辈年轻人懂什么,竟要扰乱别人治理政事!”他全没有判决。何武派从事考察得到他的罪
过,戴圣害怕了,自己请求免官。后来戴圣做了博士,在朝廷诽谤何武。何武听到这件事,
始终不宣扬他的不良行为。后来戴圣儿子的门客聚合做强盗,被捉到,拘囚在庐江。戴圣自
以为儿子一定会死,何武平心公正判决此案,戴圣的儿子最后得以不死。从此以后,戴圣惭
愧、佩服。何武到京师汇报事情时,戴圣总要到何武处谢恩。
何武作刺史,巡行辖区一定先到学校见儒生,考查他们诵读议论,询问政事得失的见解,然
后进入传舍,调出公文询问开垦田地和一般田地情况,各种庄稼长得好不好。做完这些事才
接见太守,把这做为固定的作法。起初,何武做郡官吏时,侍奉太守何寿。何寿了解何武有
宰相才能,因为他是同姓所以看重他。后来何寿做了大司农,他哥哥的儿子作庐江长史。此
时何武奏告政事在府邸,何寿哥哥的儿子恰好在长安,何寿准备了酒席请来何武的弟弟何显
以及老朋友杨覆众等,喝酒畅快时,何寿叫他哥哥的儿子出来见客人,说:“这个孩子是扬
州辖区的长史,才能低下,不曾问候见面。”何显等人很惭愧,回来把此事告诉何武,何武
说:“刺史是古代的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是皇帝托付、信任的官职,是一州的表率,职责
在于进荐好的人才,罢退不好的人。官吏治理政事的成绩显出卓越的才能,百姓有才能而隐
居不出,刺史才应当召见他们,不能有因私询问的事。”何显、杨覆众竭力劝他,何武不得
已召见何寿哥哥的儿子,赐给他一杯酒。这一年,庐江太守推荐了何寿哥哥的儿子。他遵守
法令为人所敬畏到了这样的地步。
何武为人仁义厚道,喜好进荐人才,勉励赞许别人的长处。做楚内史时看重龚胜、龚舍,在
沛郡看重唐林、唐尊,等他做了公卿,(就)向朝廷推荐他们。然而他憎恶结党营私,考察文
职官吏一定向学者了解情况,考察学者一定向文职官吏了解情况,来相互参考检验。要任命
官吏,先订立规则条例来防止因私请求托付。他任官时也没有显赫的名声,不任官后常被人
们思念。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临川靖惠王宏,字宣达,文帝第六子也。长八尺,美须眉,容止可观。仕齐为北中郎桂阳王功曹
史。宣武之难,兄弟皆被收。道人释惠思藏宏。及武帝师下,宏至新林奉迎。建康平,为中护军,领
石头戍事。天监元年,封临川郡王,位扬州刺史,加都督。
四年,武帝诏宏都督诸军侵魏。宏以帝之介弟,所领皆器械精新,军容甚盛,北人以为百数十年
所未之有。九月,洛口军溃,宏弃众走。其夜暴风雨,军惊,宏与数骑逃亡。诸将求宏不得,众散而
归。弃甲投戈,填满水陆,捐弃病者,强壮仅得脱身。宏乘小船济江,夜至白石垒,款城门求入。临
汝侯登城谓曰:“百万之师,一朝奔溃,国之存亡,未可知也。恐奸人乘间为变,城门不可夜开。”
宏无辞以对,乃缒食馈之。
宏妾弟吴法寿性粗狡,恃宏无所畏忌,辄杀人。死家诉,有敕严讨。法寿在宏府内,无如之何。
武帝制宏出之,即日偿辜。南司奏免宏司徒、骠骑、扬州刺史。武帝注曰:“爱宏者兄弟私亲,免宏
者王者正法,所奏可。”宏自洛口之败,常怀愧愤,都下每有窃发,辄以宏为名,屡为有司所奏,帝
每贳之。十七年,帝将幸光宅寺,有士伏于骡骑航待帝夜出。帝将行,心动,乃于朱雀航过。事发,
称为宏所使。帝泣谓宏曰:“我人才胜汝百倍,当此犹恐颠坠,汝何为者。我非不能为周公、汉文,
念汝愚故。”宏顿首曰:“无是,无是。”于是以罪免。而纵恣不悛,奢侈过度,修第拟于帝宫,后
庭数百千人,皆极天下之选。所幸江无畏服玩伴于齐东昏潘妃,宝直千万。好食鲫鱼头,常日进三
百,其它珍膳盈溢,后房食之不尽,弃诸道路。普通元年,迁太尉、扬州刺史,侍中如故。七年四月
薨,自疾至薨,舆驾七出临视。及薨,诏赠侍中、大将军、扬州牧,谥曰靖惠。
(节选自《南史卷五一》)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八尺,美须眉,容止可观容止:仪容举止
B.捐弃病者,强壮仅得脱身捐:捐助
C.屡为有司所奏,帝每贳之贳:宽容
D.死家诉,有敕严讨敕:君王的命令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萧宏“纵恣不悛”的一组是()(3分)
①夜至白石垒,款城门求入②后庭数百千人,皆极天下之选
③后房食之不尽,弃诸道路④免宏者王者正法
⑤法寿在宏府内,无如之何⑥好食鲫鱼头,常日进三百
A.①④⑤B.②④⑤
C.①③⑥D.②③⑥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宏相貌出众,宣武之难时,兄弟被捕,是一名叫释惠思的道人把他藏匿起来才逃过一劫。
B.天监四年,萧宏受命统率大军北伐,尽管装备精良,但他畏敌如虎,梁军营中因暴风雨军心大乱,
他率先逃亡,导致梁军溃败。
C.京城附近每次有人图谋不轨,都用萧宏的名义,有人夜晚图谋行刺武帝,也称受萧宏指使,令武帝
痛心不已,萧宏害怕得磕头认罪。
D.萧宏屡受弹劾,生活放纵无度,却荣华富贵不断。他的所作所为,与梁武帝的纵容偏袒是分不开
的。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宏妾弟吴法寿性粗狡,恃宏无所畏忌,辄杀人。(3分)
(2)而纵恣不悛,奢侈过度,修第拟于帝宫。(3分)
(3)其它珍膳盈溢,后房食之不尽,弃诸道路。(3分)
参考答案:
9、B(捐:抛弃)
10、D(①是表现萧宏胆小怯懦,临阵脱逃。④是萧武帝的话,表现他对萧宏的纵容。)
11、C(萧宏并没有认罪,而是辩解“不是这样的”)
12、(1)萧宏侍妾的弟弟吴法寿性情粗鲁狡猾,倚仗萧宏的势力无所畏忌,随意杀人。(“恃”1
分,“辄”1分,句子大意1分)
(2)但是萧宏放纵妄为不思悔改,奢侈过度,仿照皇宫的样式修造府第。(“悛”1分,“拟”1
分,句子大意1分)
(3)其它山珍海味充足有余,后房姬妾吃不完,都扔到路上。(“盈溢”1分,“诸”译为“之
于”1分,句子大意1分)
参考译文:
临川靖惠王萧宏,字宣达,是文帝的第六个儿子。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动作举止都很优雅。出
仕南朝齐为北中郎将桂阳王功曹史。当他哥哥萧懿被害时,兄弟们都被逮捕。道人释惠思将他掩藏起
来。等梁武帝大军沿江而下,萧宏到新林去迎接。建康平定后,他为中护军,领石头戍事。梁武帝天
监元年,封临川郡王,为扬州刺史,并加都督。
天监四年,梁武帝下诏命令萧宏都督诸军入侵北魏。萧宏作为梁武帝的弟弟,所领诸军都器械精新,
军容十分严整,北方人认为是一百多年以来从未有过的。九月,驻在洛口的梁军溃散,萧宏丢弃军众
逃走。这一夜下暴风雨,梁军惊乱,萧宏带数名骑兵首先逃走。诸将寻找不到萧宏,就四散而归。丢
弃铠甲,扔下矛戈,河流田野,到处都是梁军的兵甲辎重。患病者都被抛弃不管,强壮的将士仅仅得
以脱身。萧宏乘小船渡过长江,夜晚来到白石垒,叩城门请求入城。临汝侯萧渊献登城对他说:“百
万大冬天喝什么茶好呢 军,一下四散奔溃,国家的存亡还尚未可知。恐怕奸人乘机作乱,城门不可在晚上打开。”萧宏
无言以对,于是城上吊下食物来让他们吃。
萧宏侍妾的弟弟吴法寿性情粗鲁狡猾,倚仗萧宏的势力无所畏忌,随意杀人。死者家属告状,梁
武帝下敕严加追讨。吴法寿躲入萧宏的府第,有关部门无计可施。梁武帝亲自下制书命令萧宏将人交
出,当天就将吴法寿正法,为死者偿命。御史台上奏请求免除萧宏的司徒、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职
务。武帝说明道:“爱惜萧宏是兄弟私亲,免除萧宏是王者正法,允许所奏。”萧宏自从洛口大败之
后,常怀惭愧愤恨之心,京城附近每次有人图谋不轨,都用萧宏的名义,因此,他屡次被有关部门所
弹劾,梁武帝每次都加以宽恕。天监十七年,梁武帝将要到光宅寺去,有人潜伏在骡骑航等待梁武帝
夜晚出行。梁武帝将要走时突觉心中一动,就从朱雀航经过。事情被发觉后,这人宣称是受到萧宏的
指使。梁武帝流着泪对萧宏说:“我的人才胜过你一百倍,作天子还恐怕会被推翻,你如何能行呢?
我不是不能象周公、汉文帝那样诛杀兄弟,只是考虑你是过于愚笨了。”萧宏叩头说:“绝无此事,
绝无此事。”于是因罪被免官。而他放纵妄为不改,奢侈过度,仿照皇宫的样式修造府第,后庭有数
百千人,都是从天下精选而来。他所宠幸的江无畏的服饰器物与齐东昏侯潘妃的相似,宝贵的鞋子价
值千万。他喜好吃鲫鱼头,经常每天要进三百条鱼,其它山珍海味充足有余,后房姬妾吃不完,都扔
到路上。普通元年,迁任太尉、扬州刺史,侍中如从前一样。普通七年四月去世。自从他得病到去
世,梁武帝七次前去探视。萧宏死后,梁武帝下诏追赠侍中、大将军、扬州牧,赐给谥号称靖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下面是某省2014年高考语文学科情况统计表。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题号I卷(选择
题。包括语
言基础、社
科文、文言
文)
II卷(主观
题。包括文
言翻译、断
句、古诗鉴
赏、名句默
写)
作文全卷
满分325860150
理科得分率35.56%67.62%76.10%64.17%
文科得分率31.87%65.72%73.93%61.78%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写出两条结论。(不能出现具体的数字)
①(2
分)
②(2
分)
参考答案:
①文科各卷和总分的得分率均低于理科。(2分)
②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和其他板块(主观题)相比,一卷(客观题)得分率太低。(2分)
略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长征沿线各地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活动中,广大干部群众讲述长征故事,歌颂长征英雄,践行
长征精神,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B.要让所有的农村孩子分享教育公平的阳光,政府就必须搭建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扩大优
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C.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质安全摸底工作已完成,有关部门在按照“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指导
下,落实责任主体,保证用水安全。
D.《新华字典》1953年编纂完成,历经11次修订,日前以567亿册的总发行量获得“最受欢迎的
字典”和“最畅销的书”两项吉尼斯纪录。
参考答案:
B
(A.“长征沿线各地在……中”成分残缺;C.“在按照……的原则指导下”句式杂糅;D.“获得……
纪录”动宾搭配不当)
9.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它几项不一致的是
A.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
C.满怀黄菊篱边折,两朵茱萸镜里开。
D.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参考答案:
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把握古代文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它几项不一致”,这就要求考生把握传统节日所处的季
节,该节日的习俗,然后再做出选择。A项,“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选自《端午
日》,从“艾符”“蒲酒”也能看出是端午的习俗,挂艾草、悬蒲剑、饮蒲酒都是端午节的习俗。B
项,“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选自苏轼的《浣溪沙?端午》,其中“缠彩线‘也是端午
的民间习俗。C项,“满怀黄菊篱边折,两朵茱萸镜里开”,“黄菊”“茱萸”都是我们比较熟悉,
王维描写重阳节的诗句中“遍插茱萸少一人”流传千古,因此本句描写的是重阳节。D项,“棹影斡
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选自《竞渡歌》,其中“鼓声劈浪”描写的是赛龙舟的情景,这句也是
写端午节的习俗。故选C项。
10.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要点。(不得超过25字)(4分)
谷歌公司近日表示,其无人驾驶汽车项目正在向完全排除人为干预的全自动万向发展,全身
动无人驾驶汽车的样车测试即将进行。这种正在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利用的是安装在汽车不同部位的
摄像机、测距传感器和激光雷达等设备以及精确详细的导航地图,依靠计算机系统模拟人工智能实现
无人驾驶。谷歌网站上的一段税频显示,两门样车简洁小巧,仪容纳两个乘客座位,座位之间有“启
动”和“停止”两个按钮。谷歌说,样车以安全为重,时速限定在25英里(约40公里),车上传感
器可以探测到四周约两个是球场面积内的物侮。谷歌公司表示,期望几年内能开展公路试驾。
参考答案: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西安一女子夜遇劫匪,不堪威逼跳进了护城河,两劫匪跳河相救,事后对女子说,“我
们只要钱,不要命”;湖北一打工女在北京被偷了包,小偷留下钱却把她的身份证、名片等
寄回;陕西一位司机开车肇事,连撞三人,在驾车逃逸的同时他拨打120急救电话,使伤者
得到及时救治。某重量级媒体就此发表文章认为:抢劫、偷包和开车撞人后驾车逃逸都是不
道德的,而救人、寄回证件和打120救人又是道德的,两者结合起来应该是“次道德”,因
而认为“次道德的出现也是社会的进步,承认次道德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对所谓“次道德”,你怎么看?请以“次道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如写议论文,试题
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如写记叙文,考生不得再使用试题的材料。④题目自
拟。⑤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略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06:08: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3e1943dd8d910dd91b2bf1faaa724e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张晓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张晓唯.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