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我们关心天气

更新时间:2023-03-21 18:32:44 阅读: 评论:0

青椒的营养价值-健康活动教案

我们关心天气
2023年3月21日发(作者:洋葱奶酪)

3天气

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

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共设计了8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这是单元起始课,目的是明确学习的主题,在研讨中测查学生

的前概念。

第2~6课为第二阶段,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工具对某一项天气特征进行观测研究,并能用较为准确

的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等描述天气。本阶段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气温、降水量、风力和风向、

云量等天气特征。

第7~8课为第三阶段,是对记录了一个月左右的天气日历进行整理,使学生通过分析和总结已经收

集到的数据,形成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并了解天气预报的实际制作过程。

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是有生活经验的,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

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上。本单元引导学生对天气的一些基网上报名当兵 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从而使学生能

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能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产生好奇心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使用科学工具能

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本单元以天气日历为线索贯穿整个单元,3年级学生对户外的教学和观察非常

感兴趣,但对于长时间的记录任务存在畏难情绪,难以坚持,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变通。

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科学规律隐藏在每天的天节气英文 气里,需要不断观察、仔细分析和认真总结。本册教科书

“科学家这样做”栏目介绍了竺可桢先生的故事,期望学生能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系统的观察和记录,对

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当然,也要在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每天礐石 关注气温、降水量、风力和风向、云量等天气

特征的变化。教师可以在每日广播出操等户外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在使用观察工具上可以对材料进行

改进,以方便携带,如“观测风”一课可以用纸巾代替小风旗。

2.引导学生学会测量。本单元需要学生熟练地运用工具对天气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其中气温计、

雨量器对读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在“观测风”一课中,学生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

到的结果用放肆造句 很可能不一样,而且风向很容易改变,不必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过于纠结,只要学生能掌握正确的

测量方法即可。

3.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引导学生学会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记录和描述天气信息,能用

统计图表等整理天气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是三年级学生

的认知水平更倾向于低年级,所以教师要适当降低一些任务难度,课外的持续观测记录很难坚持,教师可

以将个人天气日历调整为班级天气日历,全班共同完成记录,提高完成率,也能保证整理课的顺利开展。

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材P41~42)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我们关心天气

新授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

不一样。

2.知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知道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科学探究目标

1.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

2.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

不一样。

难点: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若干天气日历、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聚焦

1.提问: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从“你能从哪些方

面描述天气?”和“今天的天气适合做哪些事情?”两个方向进行

回答。)(预设:今天天气晴朗,适合进行户外活动;今天天气不好,

一直在下雨,适合在教室看书。)

2.追问:在生活中需要关心天气吗?为什么?(预设:需要。因为天

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冷了要多穿衣服、下雨要带伞。)

3.揭题:关心天气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们关

心天气”。(板书:我们关心天气)

【设计意图】学生对天气已有初步认识,教师记录学生对天气的描

述,学生的回答将帮助教师了解他们对天气的初始认识,从而引出

我们关心天气的重要性,揭示本课课题。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二:认识天气

1.引导:通过对香辣海螺 天气现象进行归类,引导学生形成对天气的认识——

天战网打不开 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

等情况。

2.过渡: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教学提示:播放关于大气

圈的视频。)天气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又发生在哪里呢?(预设:大

气活动产生天气现象。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圈中。)

3.追问:你知道关于大气的哪些信息?(预设:我们的地球周围有很

多气体;我们身边感受到的天气都辞旧迎新的图片 发生在大气圈里;大气圈会议接待方案 可以保

护地球……)

4.小结: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下

雨、闪电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设计意图】探索一、二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学会给不

同的天气现象分类,通过分类间接学习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天气特征;来姨妈能吃芒果吗

通过播放关于大气圈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天气现象其实是发生在大

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探索三:了解恶劣天气

1.过渡:在各种天气现象中,你认为哪些天气现象是特别糟糕的呢?

为什么?(预设:台风、暴雨、大雾、冰雹等;因为它们都可能会带

来灾害。)

2.引导:出示“台风”“暴雨”两幅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台风和暴

雨天气可能带来的灾害。(教学提示:可以依据当地的天气特征,引

导学生讨论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预设:台风会吹倒树木和房屋,

也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暴雨可能会淹没农田,也可能让城

市积水,造成交通不便等。)

3.提问:好看的繁体字 你们还知道哪些会带来灾害的天气?(预设:冰雹,可能会

破坏房屋,毁坏农作物;大雾,给交通出行造成安全隐患。)

4.小结:根据大家的交流,我们发现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时

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所以了解天气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意图】对于天气,学生会有一些印象,特别是恶劣天气或者

重大天气事件,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本环节通过探索与研讨“恶

劣天气带来的灾害”来让学生认识到了解天气变化的重要性,从而

完成教学目标。

探索四:观察和记录天气

1.过渡: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我们把专门观测天气、

研究天气变化的科学家叫作气象学家。(教学提示:播放介绍竺可桢

先生的视频。)

2.提问:视频中的气象学家叫什么名字?他在坚持做什么事情呢?

(预设:视频中的气象学家是竺可桢爷爷,他在坚持观察和记录各种

天气。)

3.出示:其实我们也能像竺爷爷一样观察和记录天气。为了方便记

录,我们可以用简洁的天气符号来描述天气。(教学提示:出示常用

的天气符号。)

探索

与研讨

4.布置任务:分发“天气日历”,明确记录要求,指导学生观察、

记录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形成一张自己的天气日历。

拓展

与小结

1.小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雾

以及风等情况。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

害。

2.拓展:除了本课展示的天气符号,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用来描述天

气的符号?课后收集资料,灵活运用在天气日历中。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

风等情况。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也对天

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所以,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内容可能不

是很感兴趣。于是,在聚焦环节里探讨在生活中为什么需要关心天

气,引导学生认识到关心天气的重要性。在探索与研讨环节里,通

过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分

类、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介绍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在

气象事业中的贡献,引导学生了解观察、记录天气的方法,从而圆

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各项教学目标。

课后

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18:32: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3de37ad6a1686c7f76075eb3fb51b70d.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们关心天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们关心天气.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