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文言文
2
————————————————————————————————作者:
————————————————————————————————日期:
3/19
北京卷文言文0210
2002春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6题。
孙登字子高,(孙)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
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
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
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
而谢景、范慎、刁玄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宫号为多士。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
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
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
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
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激励短语 道
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
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
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
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
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
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或
.
共帐而寐B.拜受而已
..
C.出身
..
忧国D.通达
..
治体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铨简
..
秀士铨简:选拔
B.当由径道
..
径道:小路
C.登所生
..
庶贱所生:指生母
D.登辞疾
.
不受疾:急速
1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1)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
.
选入
(2)怀王以
.
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B.(1)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
.
释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
欺
C.(1)以恪为左辅……是
.
为四友
(2)是
.
说也,人常疑之
D.(1)使求过
.
丸
(2)行过
.
夷门,见侯生
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忍致罚,呼责数之——不忍心处罚,只是把他叫来责备了一番
4/19
B.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有一个人拿着弹弓,带着弹丸,大家都认为他就是那个射
弹丸的人
C.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孙登对待下属,少用平民的礼节
D.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孙登死后,这篇上疏才被孙权看到,孙权更加悲痛
1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的一组是
①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
②远者归复,近者尽力
③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④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
⑤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⑥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
A.①⑤⑥B.②④⑥C.②③④D.①③⑤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登是孙权的长子,后立为皇太子,他平易近人,在身边聚集了一批人才。
B.孙登爱护百姓,不扰民,明辨是非,宽以待人。
C.孙登孝顺母亲,特别是对养母徐夫人恭敬有加,他坚决要求孙权立徐夫人为后。
D.孙登盛年而卒,临终上疏对国事多所建议,特别提出国家的政令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
这篇上疏感人至深。
2002夏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
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
唯此也。”孙叔敖死,王灵芝孢子粉的用途 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
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
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再拜受赐,曰:“吾
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
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
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
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名不可得而闻,
身不可得而见。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
乎!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
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
弥粗,其所取弥粗。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答案C]
A.其所宝
.
者异也。B.见一丈人,刺
.
小船。
C.吾不受
.
也。D.去
.
郑而之许。
8.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答案A]
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D.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
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答案B]
5/19
A.过于
.
荆,至江上。苛政猛于
.
虎也。
B.曰:“吾知所之矣。”因
.
如吴。秦伏兵绝其后,因
.
留怀王以求割地。
C.此有道者之
.
所以异乎俗也。宋何罪之
.
有?
D.知不以
.
利为利矣。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
.
趋于亡。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答案A]
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③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④去郑而之许。
⑤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
⑥为矣,而无所以为之。
A.①②⑥B.③⑤⑥C.②③④D.①④⑤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D]
A.许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邻楚国,故不用语言而用唾之方向为五员指路,五员心领神会。
B.作者赞赏江上丈人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态度。
C.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却在于懂得追
求高尚的道德。
D.文章最后一段,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
弥粗”。
17.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
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
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8.在横线上填写诗句,并解释画线词语的意思。(4分)
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乐天,《新制布裘》云: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或谓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
乐天诗意,推身利以利人。学习创新 二者较之,少陵为难。
解释:①少陵:②为难:
2003春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1]罔,捆蒲草,织履,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窃说
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见晏子,曰:“夫子
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骚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
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
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焉。吾闻之,养
其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2]而从,
造于君庭,求复者[3]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必侵矣。方见国之必侵,不
若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其友因奉托
6/19
而谓复者曰:“此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又退而自刎。
景公闻之,大骇,乘驲[1]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
郭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注释:[1]罘(f),捕兽的网。
[2]笥(s),一种容器。
[3]复者,负责通报的人。
[4]驲(r),一种车。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将焉适
.
。B.吾说
.
晏子之义。
C.盛
.
吾头于笥中。D.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
.
。
8.文中划线的下列句子,表示被动意义的一项是
A.过北郭骚之门而辞。B.造于君庭。
C.齐必侵矣。D.请而反之。
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婴之
.
亡,岂不宜哉。闻北郭子之
.
以死白己也。
B.方见
.
国之必侵。晏子见
.
疑于景公。
C.吾将以
.
身死白之。险以
.
远,则至者少。
D.因
.
谓其友曰。公等录录,所谓因
.
人成事者也。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舍生取义”的一组是
①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
②见疑于齐君,将出奔。
③养其亲者,身伉其难。
④方见国之必侵,不若死。
⑤其友因奉托而谓复者。
⑥请以头托白晏子也。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反映了晏子关心百姓疾苦的胸怀。
B.北郭骚“辞金受粟”,表现了他孝顺母亲但绝不贪心的品格。
C.北郭骚因晏子是国之栋梁,且帮助过自己,决心以死为晏子辩白。
D.晏子两次感叹“不知士”,都反映了对不了解北郭骚之义的愧疚。
20.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6分)
闻雁韦应物寒塘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都是抒发。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
21.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1]驾君车者罪至刖[2]。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
往夜告之,弥子矫[3]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
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7/19
注释:[1]窃,私下。[2]刖,砍掉双脚的酷刑。[3]矫,假传君命。
(1)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2)忘其口而念我
2003夏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
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
“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
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
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
也。君乃舍之,蹑屐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
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
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
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君多所识,未有若君者;
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
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三国志》卷十一注)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答案B]
A.师亦哀
.
原之言而为之泣。哀:悲伤
B.崧辞
.
曰。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
.
。识:见识
D.君乃
.
舍之乃:就
12表白男生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答案A]
A.夫书者,必皆具有
..
父兄者。
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
..
也。
C.君乡里
..
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
..
待分而成也。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答案C]
A.原过其旁而
.
泣。/子路拱而
.
立。
B.一则羡其
.
不孤。/秦贪,负其
.
强。
C.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
.
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
.
陋也。
D.当以
.
书相分/斧斤以
.
时入山林。
1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答案C]
A.(师)于是遂就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答案D]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
8/19
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
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2004春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小题
扶风马先生,名钧,巧思绝
.
世。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
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淋漓尽致是什么意思 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
乃皆易
.
以十二蹑。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
..
于朝,言及指南车,二
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
.
思耳,夫何远之有!虚争空言,不
如试之易效
.
也。”于是
..
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居京都,城
内有地,可以为园,患
.
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
百倍于
.
常。此二异也。其后人有上百戏者,能设而不能
..
动也。帝以
.
问先生:“可动否?”对
曰:“可动。”带曰:“其巧可益否?”对曰:“可益。”受诏作之。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
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今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
絚倒立,出入自在。此三异也。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
令加五倍。有裴子者,闻而入党誓词的内容是什么 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对。裴子自以为难得
..
其要,言之不
已。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
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天下之微事
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所以
..
不对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巧思绝
.
世。绝:杜绝
B.乃皆易
.
以十二蹑。易:交换
C.不如试之易效
.
也。效:验证
D.患
.
无水以灌之。患:憎恶
1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
..
于朝。
B.于是
..
二子遂以白明帝。
C.能设而不能
..
动也。
D.裴子自以为难得
..
其要,言之不已。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古有之,未之
.
思耳,夫何远之有!/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
.
有哉?
B.其巧百倍于
.
常。/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
蓝。
C.帝以
.
问先生:“可动否?”/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
烦执事。
D.此马氏所以
..
不对也。/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
..
欲死秦军状。
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自知其为巧也——不知道自己心灵手巧
9/19
B.令童儿转之——让儿童转动翻车
C.子所长者言也——您擅长的是言辞
D.夫巧,天下之微事也——技巧是天下细微的小事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做成了指南车之后,世上的人知道了马钧是个能工巧匠。
B.马钧改进了织绫机、连弩,做出了指南车、翻车和能活动的木人。
C.马钧不回答裴子问难,原因之一是他认为裴子明白不了他的巧思。
D.傅子认为应当以己之长、攻人之短,而裴子做到了这一点。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第Ⅱ卷(共105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15分)
16.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4夏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
.
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
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
.
被嗟
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
.
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
.
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
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
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
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
.
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
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
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
君,其家无亲属,因
.
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
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
宿厅事,终不还閤。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
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
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隋书循吏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的名称。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
.
被嗟异数:多次
B.以功除
.
岷州刺史除:授予官职
C.尽用市
.
药市:买
D.讼者多两
.
让而止两:再次
10/19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
.
母氏所养②身死人手,为
.
天下笑者,何也
B.①若
.
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②若
.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C.①因
.
留养之②因
.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①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氏)亲授书传B.(辛公义)以勤苦著称
C.(遇病者)争就使君D.(辛公义)侧坐讯问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①以勤苦著称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B.③④⑤C.④⑤⑥D.①②③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2005春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
.
,姓名不著,绝有力。每暮夜樵采,独行山中,
不避蛇虎。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人或讶
.
问
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吾力倍蓰①而食不兼
人,故贱其值。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然
.
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尝荷薪至演为什么要学习 剧
所,观《精忠传》。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众咸惊救。髯曰:
“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众曰:“此戏也,非真桧。”髯曰:“吾亦知戏,故殴,
若真,膏吾斧矣!”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洞庭有孤子陈学奇,聘邹氏女为室,婚有期矣。女兄忽夺妹志,献苏宦某为妾。学奇泣
诉于官,官畏宦势,无如何也。学奇讼女兄,宦并庇兄不得伸。学奇窘甚。一日,值髯于
.
途,
告之故,且曰:“若
.
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髯许诺:“然
.
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学奇
感泣。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显者以其多力而勤,甚信爱之,得出入内闼。邹女果为其第
三妾。髯得间,以陈情告。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昆仑②。髯曰:“毋迫。”一日,显
者夫人率群媵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髯嘿贺曰:“计行矣!”于是密具舟河干。众妾登舆,
髯舁第三舆,乃邹氏也。出门,绐
.
③其副,迂道疾行,至河干
.
,谓女曰:“登舟!”舟遽开,
帆疾如驶。群仆骇变,号呼来追。髯拳三人仆地,不能出声。徐去,则女舟已至陈门矣。学
奇得室忻感,谓古押衙④不是过也。髯谓学奇,亟宜鸣之
.
官以得妻状。官始不直显者,至是
称快,询知义由于
.
髯,赐帛酒花彩以荣之
.
。显者惭,杜门若
.
不闻者。自是义樵名益著。
【注】①蓰:五倍。②昆仑:即昆仑奴,唐传奇《昆仑奴》中的义士。③绐:欺骗。④古押
衙:唐传奇《无双传》中的义侠,押衙为官名。
11/19
(清顾彩《髯樵传》,选自《虞初新志卷八》)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樵子者,貌髯而伟
.
伟:身材魁梧
B人或讶
.
问之讶:惊讶,奇怪
C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
.
也赡:赡养
D迂道疾行,至河干
.
干:岸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髯目不知书,然
.
好听人谈古今事
然
.
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
B.一日,值髯于
.
途
询知义由于
.
髯
C.若
.
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
显者惭,杜门若
.
不闻者
D.亟宜鸣之
.
官以得妻状
赐帛酒花彩以荣之
.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髯樵)
B.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所谓秦桧者)流血几毙
C.吾亦知戏,故殴,若真(是秦桧),膏吾斧矣
D.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学奇)无如何也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部与髯樵设计搭救邹女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①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②女泣如雨,诉失身状
③髯曰:毋迫④于是密具舟河干
⑤出门,绐其副,迂道疾行⑥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⑥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髯樵胆量过人,常常在夜间独自上山砍柴,不怕碰上毒蛇猛虎。
B.髯樵低价出卖自己的柴草,主要是为了更容易把柴卖出去,这样也照样能获利。
C.以砍柴为生的髯樵,虽然目不知书,但有勇有谋,疾恶如仇。
D.营救邹氏、帮助陈学奇夫妇团圆的义举,使人们对髯樵刮目相看,褒奖有加。
2005夏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
.
立景公,崔杼相
.
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
..
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
见庆封而告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
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
.
封。封以其属斗,
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吴。王予之朱方①。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
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
.
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
12/19
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
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②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
.
恶。为义者则不然,
始而相与
.
,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
.
为法程。(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
①朱方:地名。②忮(zh):嫉妒、侵害。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杼相
.
之相:辅佐
B.扌豕
..
崔杼之子扌豕:挑拔
C排毒面膜 .景公与陈无宇……诛
.
封诛:杀掉
D.始而相与
.
,久而相信与:结交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庄公死,更
.
立景公/欲穷千里目,更
.
上一层楼
B.得庆封,负之
.
斧质/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
.
有哉
C.后世以
.
为法程/夫夷以
.
近,则游者众
D.其始相助,后必相
.
恶/路见不平,拔刀相
.
助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人)得庆封,负之斧质
B.齐人以为让(鲁)
C.(卢满嫳)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
D.(庆封)身为戮黄狼 ,支属不可以见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
①吾已诛之矣
②(崔杼)无归,因而自绞也
③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
④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
⑤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
⑥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杀身死。
D.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2006春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
.
许。公命
柏遽巡国,致
.
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①于陌,徒
.
行见
.
公曰:“霖
13/19
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
敝撤②无走,四顾无告。而君不恤,曰夜饮酒,今国致乐不已
.
。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
之妾俱足粱肉。狗马室妾,不已
.
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③有上矣;
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
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
.
。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
及之
.
康④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
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
.
幸存寡人。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
.
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
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
.
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
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
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薪橑万三千乘;
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
娱君者退之。(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敝撤:艰难的样子
③乐:喜欢、乐意④康:大路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
的一项是
A.致
.
能歌者致:使……到来
B.徒
.
行见公曰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
.
逮:赶上
D.委
.
之百姓委:任命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三请,不见
.
许
徒行见
.
公曰
B.令国致乐不已
.
狗马室妾,不已
.
厚乎
C.公驱,及之
.
康内
愿夫子之
.
幸存寡人
D.晏子乃
.
返
断其喉,尽其肉,乃
.
去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号
...
原文的一项是
A.(但)无乐有上矣。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
C.惟夫子之令(是听)。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①遂分家粟于氓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B.②④⑤
C.①③⑥D.③④⑥
14/19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
的一项是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2007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
.
也,非崇善废丑,
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
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
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
,
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被创流血,至
.
难也,然越人为之
.
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
.
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
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
.
熙②,礼义修而任
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
.
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
.
而民和,
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
.
摇草木,无之而
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
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
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
乱可见也,察
.
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
①镵(chn):刺、刻。②熙:光明、兴盛。③临:统管、治理。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
的一项是
A.法弗能正
.
也正:正确
B.死不还踵
.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C.上唱
.
而民和唱:倡导
D.察
.
其党与察:仔细看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被创流血,至
.
难也
碧水东流至
.
此回
然越人为之
.
以求荣也
若风之
.
摇草木
百工维时,庶绩咸
.
熙
群贤毕至,少长咸
.
集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
.
示之
A
B
D
C
15/19
各以
.
小大之材处其位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
...
文意的一项是
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B.①②⑤
C.②④⑥D.③④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
文意的一项是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会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
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2008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
.
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
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
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
与相
.
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
.
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
施行,因
.
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
,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
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
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治
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
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
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
..
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
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④涕泣,遣吏医治视,
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
.
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
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
.
子,太
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①历召:一一召请。②学官:学校。③不殊:没死。④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
的一项是
16/19
A.或欺负
..
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
.
法
.
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
.
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
.
有所言愿:希望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问以谣俗、民所
.
疾苦/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
.
灭
B.微
.
子,太守不自知过/微
.
斯人,吾谁与归
C.设酒具食,亲与相
.
对/不久当归还,还必相
.
迎娶
D.因
.
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不如因
.
而厚遇之,使归赵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
...
文意的一项是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B.②④⑤
C.①②④D.③⑤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
文意的一项是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颖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2009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
.
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
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
.
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
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
.
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
17/19
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
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
.
吾所
.
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
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
.
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
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②治礼,引以
.
次入殿门,廷中陈
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
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
.
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
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
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
.
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
.
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
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
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列传》)
注释:①肄:学习、练习。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
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
.
厌之益:渐渐
B.度
.
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
C.若真鄙
.
儒也鄙:品德低下
D.竟
.
朝置酒竟:直至……终了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汉王败而西,因
.
竟从汉
A.
项王即日因
.
留沛公与饮
谒者治礼,引以
.
次入殿门
C.
文官丞相以
.
下陈东方
及项梁之
.
薛
B.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
.
贵也
度吾所
.
能行为之
18/19
D.
数十年,竟为秦所
.
灭
19/19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
...
文意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各句均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
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帝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17:27: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3d5dd9551b30b12150adf85bdddaf9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范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范慎.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