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光伏发电前景

更新时间:2023-03-16 00:28:48 阅读: 评论:0

心机重-鸿运当头盆栽

光伏发电前景
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豆腐怎么做最好吃)

1/13

光伏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光伏产业兴起的背景及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

首先是全球化石能源(石油、煤炭)越来越接近枯竭的严峻能源形势和污

染日趋严重、气候日益变暖的生态环境压力。其次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不断

进步,产业化技术基本成熟。再者是世界相关国家法规政策的强力推动,日

本、美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相继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太阳能

发电,实施“阳光屋顶计划”。

在上述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起,世界光伏产业

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所有新能源产业最为“低碳经济”

的最直接体现。太阳能光伏发电生产投入的1度电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可收回

30-50度电(在不同的地区有一定的差别),是投入回报较高的一种生产方式。

在各国政府政策强力推动下,光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997—2002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

33.1%;2003—2007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49.5%;2008年全球光伏产量达到6791MW,比2007年的4000MW增长

了70%,发展速度呈上升势头。作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重要原材料的多晶

硅、单晶硅产品,在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随之快速发展。

我国光伏产业近几年来经历了缓慢-快速-爆炸式的发展过程,产业规模不断

扩大,无论在核心技术、产品制造、设备,还是在市场开发、安装与服务等方

面,都具有了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有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际

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10年,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已有16

家;全球光伏电池组件及多晶硅产量前10强中我国分别占了4家。此外,随着

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已有多家国内企业陆续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建立工厂,质

优价廉的光伏产品为全球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我们光伏产

业对中国制造业的一个贡献,它给了世界一个重新认识中国制造业的机会。

2/13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等5

个生产环节。我县的太阳能光伏行业主要集中在硅片环节,硅片生产环节又分

拉单晶、线破方、切片三个环节。

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特点:

1、产业规模大、技术薄弱、发展不协调

目前,中国已成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要生产基地,并逐步形成了高纯多

晶硅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以及光伏系统应

用等环节的产业链,产生了一批领先国际的大型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虽然中

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目前居全球第一,但产业链发展不协调,有的产业供大

于求,有的产业供不应求。加之产业整体技术薄弱,在整个光伏产业链技术壁

垒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中,国外的主要厂商采用的是闭式改良西门子方法,而这

项技术在我国尚属空白。中国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使用的多为直接或间接引进的

俄罗斯多晶硅提纯技术,其生产成本高、耗能高,在整个国际竞争中处于劣

势。

2、设备靠进口、产品靠出口、发展受制约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原料均来自国外。晶体硅

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高端设备仍需进口,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生产设备同国外

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太阳能电池用配套材料有超过五成要依赖进口,目前国内

光伏发电的总装机量仅有全球装机总量的1%,与国内光伏产业的强大产能差距

甚远。我国太阳能电池约90%还要依赖出口。由此,造成了原料、产品两头在

外的局面,致使制约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3、产业迅速崛起、发展显现、竞争激烈

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已呈现区域化、集群化,临近企业之间形成

产业链互补和经济合作,产业竞争力实现了整体提高。从光伏企业的分布区域

来看,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五大板块。

长三角以江苏为产业增长极,主打中下游的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产业规模占

全国一半;环渤海以河北为核心,主打上游材料生产加工,产业规模居第二,

主要聚集区为河北宁晋、保定和廊坊;珠三角以深圳为核心,主打下游应用产

3/13

品生产;中部地区主要是江西、湖北、湖南;西部地区主要是四川、内蒙古、

青海、陕西等省,重点利用能源、矿产等优势,主打上游多晶硅原料生产,可

提供全国10%的原料。

由于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光伏产品制造成本的快速下降,推动了

全球光伏应用的发展。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下降,电池转换效率的提高、光伏发

电在全球推广应用力度的逐步增强,光伏产品的价格呈现快速下滑趋势。

4、企业盲目上马、质量难保、造成供求假象

由于光伏行业发展前景好,致使一些小的投资者上马了一批小型的光伏产

业企业,他们忽略了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形成了所谓的竞争,出现了供大于

求的现象,形成了临时的光伏低谷,但据国内的众多报道已证实,当前的光伏

低谷已经对二三线光伏企业带来致命打击,去年市场那么好,小公司也要等大

公司把货卖完了才能把货卖得出去。尽管今年的光伏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但如

果将小公司的份额从总的市场供应中去掉,大品牌的厂家对于市场依然是供小

于求的。当前的“供远大于求”是一个短暂的产能相对过剩的阶段。但该阶段将

是二三线光伏企业的“严冬”,当然“严冬”不远处是“暖春”,但二三线光伏企业很

难具备过“严冬”的耐力,将有好大一部分小公司、小企业会被淘汰,即使有一

些小企业在竞争中能勉强挺得住,但还应在这一过程中增强体能,还需要有一

个复苏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国的光伏产业现状大致是:

产业发展迅猛、企业倍增,技术力量薄弱、质量各异,原料、产品两头制

约,供求关系紧张、竞争激烈。但是由于光伏产业是个新兴的产业,被誉为“朝

阳产业”,他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都是前所未有的,前景光明,空间广阔。主

要表现在:

1、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印发〈多晶硅行业准入申请报告〉的通

知》,而且要求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国家发改委还提

出,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占地面积小于6公顷/千吨多晶

硅,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

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不低于

4/13

98.5%、99%、99%。这些举措充分表明国家从简单限制转为积极推动行业

结构调整,帮助光伏企业在未来市场更好发展。

2、光伏企业在欧、美洲的发展有了新的契机。因日本核泄漏事件,德国政

府正式宣布2022年之前关闭核电站。随之,中国的两家银行宣布愿投资100亿

美元(约合70亿欧元)支持中国光伏电池板生产企业开发欧洲市场。最近,意

大利就核电站问题也举行了公决,提出不再投资核电项目。这些决定都为光伏

企业在欧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在中国对于跃跃欲试抢滩光伏市场的中国

五大电力集团而言,其进入的模式也更偏向于“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模式,中电

投、大唐和国电都已提出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全方位介入

太阳能产业的设想。

3、在亚洲,尤其是我们中国,将是未来光伏产业发展的潜在市场。国家预

计将在“十二五”期末,并网光伏发电装机拟定为500万千瓦,加上分散光伏发

电项目,届时装机将达到1000万千瓦。目前在建的仅100万千瓦,未来将以每

年100---200万千瓦的速度增加装机。亚行去年5月宣布,到2012年,在亚洲

地区支持3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应用,包括大型太阳能电站、屋顶光伏系统和

偏远地区的独立光伏系统。为实现这一目标,亚行3年内拟安排

22.5亿美元优惠贷款,带动总量90亿美元的太阳能发电建设投资。中国科

学院电工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马胜红预测,2015年到20年,我国热

发电产业将进入初步商业化运作阶段,太阳热发电项目将快速进入区域性发

展。我国正在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光伏产业市场。

4、我国光伏发电快储能技术已有新突破国内政策和市场方面也有了好的转

机表现,让曾经不太乐观的光伏产业凸现一线生机,国内光伏产业将迎来快速

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现有并网技术瓶颈的突破。据了解,储能技术是将电

力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并在需要的时候以电的形式释放,这是光伏产业投

入应用必不可少的过程。但由于我国蓄电池企业进入光伏产能的时间较短,储

能技术一直难以突破,从而制约了光伏产业的实际应用和推广。但这一状况经

过广大发电、储电专家们的努力,目前已得到改观,储电有了新突破。有一些

蓄电池企业,如超威等,已经在技术水平上不断升级和突破,其自主研发生产

的风能、太阳能并网储能胶体铅酸蓄电池已通过国家检测,完全可以进入应用

5/13

领域,在技术上也和国际发达国家齐头并进,基本能够适应迅速增长的新兴光

伏市场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国光伏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一直高速发展。目前,虽然

正在经历产能相对过剩阶段。但是,随着业内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突破技术壁

垒,合理发展;加之政府宏观调控,积极引导。我国光伏行业是环保、安全、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未来前景无限光明,发展空间极其广阔,长期发

展,潜力无限,必将造福全人类。

三、多晶硅产业发展简述

多晶硅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多晶硅产品主要面向半导

体市场,由于半导体市场对多晶硅产品的需求量并不大,约在2-3万吨,所以

当前多晶硅产业的蓬勃发展主要受益于光伏产业的兴起。全球多晶硅产品中,

80%以上的产品应用于光伏产业。目前多晶硅企业的扩产也主要针对于光伏产

业。2006年以前我国的多晶硅97%以上依靠进口,国产仅287吨,需求达1万

吨。国内厂商从2005年起大规模投资多晶硅产业,但由于多晶硅生产线的投资

巨大(3000吨生产线投资15亿元)、建设周期较长。因此由需求拉动2007年

到2008年多晶硅价格从40万元∕吨上涨到了300万元∕吨,期间部分厂商赚取了

巨大的超额利润,由此也带动了多晶硅产业的大规模投资。截止2010年底,我

国共有已建、在建项目87个。2010年,投产企业超过28家,设计产能达10

万吨,2010年产量突破

4.5万吨,预计2011年产量可达7万吨。

在全球多晶硅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多晶硅产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

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基本上实现了多晶硅规模产业化,产能、

产量增长很快。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为此2011年初,工信部正式发布了

《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多晶硅行业面临洗牌,一些产能在3000吨以下的小

厂商将面临淘汰。

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太阳能光伏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全

行业出现亏损,许多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价格也从高位回落到40万元∕吨,但

到了2009年下半年起到2010年,光伏产业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系统集成商们

6/13

为了赶在德国光伏补贴下调前安装,纷纷透支,使得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大增。

多晶硅产业也在光伏市场的拉动下,水涨船高,价格也一路上涨至70万元∕吨,

2011年3月后由于欧洲国家整体经济不景气,又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各

国均调整了其补贴政策,使整个需求大幅下滑,多晶硅需求也随之下滑,价格一路下

滑,目前已跌至22万元∕吨。一些小的厂商已出现亏损,只有少数采用世界先进

的冷氢化技术生产线的大企业有微利(其成本在22万元∕吨左右与国外厂商基

本相同),由于多晶硅行业的特殊性(其原材料有较强的腐蚀性,一旦停产其

设备的损耗巨大),不得不继续生产,同时由于国外的厂商其成本(22万元∕

吨)大大低于国内厂商,因此在欧洲经济出现回升和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大规

模启动前,多晶硅行业还有一段较为痛苦的时期。

四、我县单晶硅行业发展情况

(一)概况

我县单晶硅材料生产起步早,万向硅峰的前身六○一厂成立于1968年,不

但生产集成电路单晶硅材料,而且生产空间用太阳能级硅单晶片,因其光电转

换效率高、可靠性好,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始一直被广泛用于我

国的航天航空领域,其生产技术一直处在国内领先地位,为我县光伏产业发展

奠定了基础。2004年以来,开化县民营经济主体抓住我国光伏产业兴起的机

遇,或是新办,或是从传统产业转型,纷纷投资兴办太阳能单晶硅企业;政府

因势利导,建设产业基地,出台扶持政策,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加快了光伏产

业集聚发展。

2011年全县单晶硅企业及其配套企业共有74家,拥有单晶炉800多台,

多晶硅铸锭炉50台,线破方机10台,线切割机160多台,从业人员1800多

人。年产能:

单晶炉拉单晶硅棒4800吨(1台炉6吨∕年),多晶硅铸锭炉年铸硅锭

2200吨(1台炉44吨∕年),切片

2.24亿片(140万片∕台)。在这些企业,万向硅峰以生产集成电路级单晶

硅为主,电子级单晶硅棒产量72吨,其余厂家都生产太阳能单晶硅材料,我县

7/13

的企业起步早,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较高,成品率高,生产成本较低,在拉单

晶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光伏产业链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占有一席之地。

开化县的光伏行业2010年至2011年新增投资占全县工业投资的70%,产

值占比36%,实现利税总额占比21%,是开化县的重点发展行业,对全县经济

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力。

(二)硅片生产各环节分析

因为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好,已被广泛认知,所以资本蜂拥而入,项目“遍地

开花”,前两年电池片、组件产能已经大于需求,只是由于多晶硅生产技术被垄

断封锁,飙升的市场需求造成多晶硅原料严重短紧缺,催生了“暴利时代”。金

融危机、欧债危机造成光伏产业市场需求萎缩,“寒冬”骤至,“洗牌”提前,多晶

硅大批在建项目将投产,多晶硅原料不再是瓶颈,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条件在

今后一个时期将不复存在,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尽管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广

阔,未来几十年市场仍将保持高速成长,但再出现暴利的情况已不可能。

1、多晶硅环节:

国内多晶硅生产目前已处在微利或亏损状态,其正常价格应在35-40万元∕

吨,企业才能正常运行。

2、硅片环节:

(1)拉单晶环节:2010年企业基本采用自行采购原材料的生产方式,在高

峰时原材料价格为70万元∕吨,产品价格为120万元∕吨,加差达50万元∕吨,

其生产成本中的电力为6万元∕吨、氩气

0.8万元∕吨、坩埚

2.7万元∕吨、生产人员工资

0.5万元∕吨、折旧3万元∕吨、管理费用

0.5万元∕吨,合计

13.5万元∕吨,且为现金提货,其利润达

8/13

36.5万元∕吨,为暴利。每台单晶炉年产6吨,年利达215万元,因此在

2010年及

2011年3月以前,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均获得了高额的利润。目前原材料

价格为22万元∕吨,产品价格为35万元∕吨,差价13万元∕吨,基本处于保本或

微亏状态。由于原材料价格不稳,一旦原料价格控制不好即出现亏损,付款方

式也由现金提货变为延期二个月付款,并且支付的是六个月期的银票,资金压

力大增。大部分企业从今年8月后接不到订单已处于停产状态,同时由于生产

企业均有一定的原材料及产品库存(中等规模的企业大部分在15-20吨),由

于价格的下降原材料及产品库存的潜亏在200万元至300万元,停产的企业今

年出现亏损已成定局。部分老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大约6家)还在生产,

但均为下游企业代加工,目前代加工的加工费为每吨16-17万元,还有一定的

利润,但产量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且要求质量较高。

(2)线破方环节:

该环节一直采用代加工方式生产,不采购原材料,无原材料及产品的库

存,因此资金压力较小,相对损失较小。破方环节的成本构成情况为:

水电费

0.1万元∕吨、工资

0.5万元∕吨、切割液、xx

0.2万元∕吨、切割线及其他附件

0.2万元∕吨,管理费用

0.2万元∕吨、折旧

2.5万元∕吨,合计成本

1.6万元∕吨。

9/13

2011年9月前按每吨3万元收取加工费,线破方每台设备年可破方280

吨,年利可达392万元,也属于暴利行业,9月以后按2万元∕吨收取加工费,

仍有较高的利润率,但由于加工量大幅下降,利润也将大幅下降。

(3)线切割环节:

该环节与破方环节有一定的相似,代加工的量相对较大,也有部分企业采

用自行采购单晶棒加工后出售单晶片。其生产成本构成为:

水电费

2.8万元∕吨、工资

0.7万元∕吨、切割液及xxxx

5.5万元∕吨、切割线

2.4万元∕吨、其他附件

0.5万元∕吨,管理费用

0.2万元∕吨、折旧3万元∕吨,合计成本

15.1万元∕吨。在2010年高峰期,每吨单晶片与单晶棒的差价在35万元,

利润达20万元∕吨,每台切片设备年可切片20吨,利润可达400万元,也属于

暴利行业。

2011年3月以后其中的差价不断下降,到目前已降至16万元∕吨,代加工

的加工费也在不断下降也在16万元∕吨,基本处于保本状态,同时加工量也大

幅下降,生产量在原来的三分之一。但由于线切割企业基本无产品库存,因此

资金压力相对较小,生存难度比拉晶企业要小。

(三)存在问题

1、设备靠进口、产品靠出口、发展受制约。我国光伏产品95%以上依赖国

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造成了原料、产品两头在外的局面,制约了我国光

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欧洲市场大幅削减太阳能光伏产品补贴,下

10/13

半年欧债危机再次爆发,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大幅萎缩。我国光伏企业一方面产

能严重过剩,一方面外需不足,生存压力日益增大。该公司也未能幸免。

2、附加成本上升幅度加大。首先,行情好时,基本上是预付定金或现金提

货,资金利用率较高。但现处行业遇冷期,付款方式变为先试用再延期付款,

还要送货上门,并且支付的是六个月期的汇票,目前贴现率已高达11‰左右,

变现成本增加。

3、随着科技的创新,硅片市场正向大直径方向发展,现在的6英寸及

6.5英寸硅片已没有市场,正逐步被8英寸取代,现有的大量库存将面临有

价无市。

4、在投资和规模方面缺少竞争优势。开化县光伏产业的数量上看达74

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全省不到200家),但单个企业的规模与产业同

行相比偏小。

5、全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2010年中国光伏发电组件年出口量为8吉瓦

(百万千瓦),2011年国际市场需求量与上年基本持平,而国内产能可达到20

吉瓦,产能明显过剩,如果2011年全年的行情没有大的改变,2012年浙江省中

小光伏企业会有三分之一面临转行困境。

是挺过去还是倒下,这成了今年我国许多光伏生产企业不得不面临的艰难

选择。在各国政府扶持政策转向、银行银根缩紧、产品价格暴跌、产能严重过

剩的“不能承受之重”情况下,光伏产业遭遇“寒风来袭”。

五、我公司介入光伏行业情况简介

我公司目前介入的光伏企业共4家,贷款余额720万元,占公司贷款总额

8.68%。分别为:

浙江皇岸丝绸科技有限公司200万元、浙江省开化县宏欣压铸有限公司170

万元、浙江天合科技有限公司150万元、浙江开化同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0

万元。其中浙江天合科技有限公司为破方企业、浙江皇岸丝绸科技有限公司为

11/13

切片企业、浙江省开化县宏欣压铸有限公司与浙江开化同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为拉单晶企业。

1、xx天合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拥有2台破方机,9台95炉,总资产2200万元,

设备投资1100万元,贷款1000万元,我公司贷款150万元,2010年产量450

吨,利润在600万元以上,2011年产值预计5000多万元,利润在300多万

元,因此该企业在短期内没有大的风险。

2、xx皇岸丝绸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的主业为白厂丝加工生产,年加工能力为产350吨白厂丝,近年来

年均获利均在300万元以上(该公司为福利免税企业)。2008年开始介入光伏

行业,2010年前拥有2台切片机,

2011年9月后新进3台切片机,由于受行情影响,故未投入生产。2010年

该公司在硅片上的利润达800万元,

2011年3月前产生利润近300万元,目前已停产。

3、xxxxxxxx压铸有限公司

该公司为拉晶企业,共有16台单晶炉,目前仍有5台在生产,为江苏华盛

天龙代加工,按16万元∕吨收取加工费,基本处于微亏运行状态,准备农历年

底前停产一段时间。该公司在2010年同样取得了高额的利润(毛利在2000万

元左右),同时由于2011年本身的投资较少,并且库存原材料仅有7-8吨

(包括部分边皮),原材料跌价损失较小。因此在目前维持生产的状态下能支

撑较长的时间。

4、xx开化同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同样为拉晶企业,共有32台单晶炉,现已停产。该企业在2010年

取得了高额的利润(毛利在4000万元左右),2011年投资额也较小,银行借款

为2950万元,均为短期借款。

12/13

但其库存原材料及产品共27吨,边皮20吨,该部分占用资金达1120万

元,其跌价损失达300万元,银行借款2950万元加上部分短期周转借款,每月

利息支付20多万元,加上人工工资10多万元及机器的折旧,市场行情如果短

期内不能复苏,后果堪忧。

对公司的运行有一定的影响。

六、对光伏行业的整体判断

由于欧洲及美国的整体经济在短期内难以有较大的回升,国际市场的需求

量不可能大幅增长。

同时由于国内光伏发电尚在起步阶段,目前的项目均为示范性工程,未大

面积推广,国内需求量增长缓慢,因此行业回升的不确定性增加。

由于全行业的低迷,导致原材料价格及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光伏制造设备

也大幅下降,同时由于技术进步转化率不断提高,使得光伏发电系统成本大幅

下降,在即使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其发电成本与传统发电(煤电)电价也有

一定的竞争力,也将促使光伏行业有一定的回升。

因此,我们对光伏行业的未来看好,但在近期还有一个全面整合洗牌的过

程,谁能渡过这个困难时期,就能取得更好的发展。一般预计在

2012年6月前,行业还较难有大的起色。

我们公司的客户中两家加工型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并由于可以采用

代加工方式生产,因此可以坚持较长的时间,相对风险较小。另两家拉单晶企

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但由于这两家企业在前期的高峰期,均有高额利润入

账,其资金实力较强,抗风险能力较那些新成立企业强,能支撑较长时间,在

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被淘汰的风险较小。

我们在今后将特别关注光伏行业的整体变化情况,加强对市场变化情况的

了解掌握,特别关注已停产企业的动态,关注企业库存现金变化情况,关注县

内企业的整合情况,同时防止由于其他金融机构压贷、抽贷造成企业资金链断

裂引发的风险。

13/13

“市场价格走高的时候是规模扩张的机会,市场价格低迷的时候是提升管理

水平和技术实力的机会。”记者采访中感受到,对于一些光伏企业来说,寒冬又

不仅仅是寒冬,也是孕育希望的过程。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00:28: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3932231d06c7a1a2ade7763803b86eaa.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光伏发电前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光伏发电前景.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