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赵正之复以长短句见寄

更新时间:2023-04-12 17:08:36 阅读: 评论:0

1.《和答潘端叔见寄》全文和翻译

〔宋〕孙应时

发白念少年,万事风雨过。(头发花白了回忆年轻,万般事情像风雨已过。)

倦游得来归,一切付懒惰。(厌倦了远游得以归来,面对一切都变得懒惰。)

独抱杞天忧,傍徨意无奈。(独自怀有杞人的忧虑,犹豫不决又无可奈何。)

濠鱼定何乐,幕燕渠敢贺。(濠粱的鱼定然有快乐,覆巢之燕子岂敢恭贺。)

叹君阳春词,激我巴里和。(赞叹您写下高雅之诗,激励我用低俗辞应和。)

古来奇特事,信是英雄作。(自古以来的奇特之事,确信是英雄豪杰所作。)

东山有晚遇,西山有终饿。(为了百姓谢安出东山,不食周粟首阳宁挨饿。)

拭目须早著鞭,乞与高人北窗卧。(拭目以待应该早日奋发,请求和高明的人同生活。)

2.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2009年03月06日 星期五 13:0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 辛弃疾 【作者介绍】 见《清平乐·村居》。

【解题】 这首《破阵子》选自《稼轩长短句》。陈同甫是陈亮的字。

史称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在政治上始终坚持抗战,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多所唱和。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对抗金军旅生活和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向往,以激励陈亮,表现了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热情。

“壮词”意思是壮怀激烈之词。 《破阵子》,本为唐教坊曲名,又名《破阵乐》,后用作词牌。

在唐代为舞曲,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帜,唯物壮观,有军队“破阵”之意。本以七言绝句入乐,后因旧曲另度新声。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阙各五句,三平韵。 【注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醉里:醉酒之中。挑灯:举灯。

看剑:是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梦回:梦醒。可能是酒醒,也可能是角号惊醒。

角:古代军队中用来发号令的号角。连营:各营合并,即集合部队,准备演练或出击。

○前一句刻画将帅形象,后一句写军声军容。 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五十弦翻塞外声。

八百里:牛名。《晋书·王济传》载:王凯有牛名八百里驳,十分珍视。

王济与王凯赌射,赢了这条牛,命手下人杀掉,取出牛心烤了吃。分:分配。

麾下:部下。炙:烤肉。

这一句写椎牛犒赏部下的场面。五十弦:瑟的别名。

《汉书·郊祀态》:“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

这里以瑟代指军中各种乐器。翻:演奏。

塞外声:这里指军乐演奏出的雄壮的军歌。○分给部下烤牛肉吃,演奏雄壮的军乐,具体描绘出军威之壮。

沙场秋点兵。 沙场:战场。

秋:秋季,秋天。点兵:点检军队。

即接受检阅和派遣。○总写一句,收束点兵。

上阕通过沙场点兵场面的描绘,表现了将士昂扬的斗志。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马:战马。这里是作者想象自己的坐骑。

作:如。的卢:烈马名。

《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刘备在荆州曾遭敌将追杀,幸亏所骑的卢神勇,一跃三丈,跳过潭溪,因而脱险。霹雳:雷声,这里比喻射箭时的弓弦声。

《北史·长孙晟传》:“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弦惊:弓弦震响,令敌人闻而生畏。

○意想中的自己无畏的战斗形象。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了却:完成。天下事:统一天下的事,即收复中原的大业。

赢得:博得,获得。生前身后名:生前名扬天下,死后名垂青史。

○展主持人盛典示自己的雄心和抱负,收复中原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可怜白发生! 平生夙愿未能实现,所以“可怜”;白发已生,这一心愿已不可能实现了,更加“可怜”。

陈同甫比作者稍小,当辛弃疾落职闲居时,陈正“风雨云雷”有名于时,更为宋光宗所喜,所以作者用这些话激励他。○转入现实,包含了无限的感慨。

下阕通过想象,表现主人公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宏愿,以及壮志难酬的悲痛之情。 【译文】 沉醉中挑灯看我宝剑,梦醒时吹角集合队伍。

椎牛酾酒犒劳部下将士,琴瑟合鸣奏响边塞歌曲。 沙场秋日大检阅。

战马如同的卢般飞快,弓箭如同霹雳般强劲。 完成君王恢复中原大业,赢得生前战功身后英名。

可惜满头白发生! 【简析】 《古今词话》载:“陈亮过稼轩,纵谈天下事。亮夜思幼安严重,恐为所忌,窃乘其厩马以去。

幼安赋《破阵子》词寄之。”题目中的“壮语”一词,除“壮怀激烈之词”的意思外,还有劝勉陈亮的意思。

这首词是作者四十三岁落职后闲居江西信州(今上饶)时所作。同时所作的还有《贺新郎》(把酒长亭说),从题序中知:陈亮牵马而逃的第二天,辛弃疾“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颇恨挽留之不遂也。”

《贺新郎》寄托别后相思的私情,《破阵子》是抒写雄心抱负,在感慨悲歌中“哀同父亦自哀也”。 《破阵子》塑造了一个壮岁驰骋疆场、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形象,这是词人理想自我的化身。

词的上阙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主人公即使在酒醉中也不忘挑灯看剑,连做梦都是吹角连营的场景,可见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已化作主人公的唯一信念,成为他生命的全部内容。

“挑灯看剑”和“吹角连营”又显示出主人公的身份是军事统帅,这正是作者早年和耿京领导起义军时的写照。下文所描绘的沙场秋点兵的热烈而雄壮的军事生活情景,也是作者“壮岁旌旗拥万夫”亲身经历的缩影。

分给部下烤牛肉吃,演奏雄壮的军乐,在秋日的战场上点检军队,准备进击敌军,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场面!这是作者一生中引以自豪的一段经历,回忆起来也令人神旺。如此现身说法,陈亮自然会受到感染和鼓舞。

词的下片展示了主人公的理想境界:骑的卢骏马,挟霹雳强弓,冲锋陷阵,杀敌立功,上以完成君王收复失地的大事业,下以建立自己的历史功绩。因为对一个英雄来说,一腔热血和满腹韬略是不足惜的,最重要的是为这些本钱派上用场,即所谓英雄有用武之地。

处在南宋后期的历史条件下,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头等大事是抗击金国南侵和。

3.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了感情

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

“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什么样的“说明”也难以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

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

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

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

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

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

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按谱式,《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联系,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

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

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

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当为“壮”也。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

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借用陆游《陇头水》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

……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

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同甫是陈亮的字。

学者称为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

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天,他到上饶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词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

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这一时期写的。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

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

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

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

4.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表达了词人哪些感情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是南宋词人陈亮的作品。陈亮的这首“老去凭谁说”,是答辛弃疾的《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原韵的。这首词先论天下大事,雪耻无望,令人痛愤;再表达希望志同道合的二人今后互相鼓励,奋斗到底的共勉。

贺新郎1·寄辛幼安2和见怀韵3

老去凭谁说4?看几番,神奇臭腐5,夏裘冬葛6!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7!二十五弦8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9!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10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11?但莫使伯牙弦绝12!九转13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1.贺新郎:后人创调,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2.辛幼安:辛弃疾,字幼安,淳熙十五年(1188年)末,辛寄《贺新郎·把酒长亭说》与陈亮,因作此词相和。

3.和见怀韵:酬和(你)怀想(我而写的词作的)原韵。

4.凭谁说:向谁诉说。

5.神奇臭腐:《庄子·知北游》:“所美者为神奇,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言天下之事变化甚多。

6.夏裘冬葛:《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箑(shà):扇。本指冬日穿葛衣、用扇子,夏日寄裘皮,是与时不宜。此喻世事颠倒。

7.犹未燥,当时生发:陈亮《中兴论》云:“ 南渡已久,中原父老,日以殂谢,生长于戎,岂知有我!昔宋文帝欲取河南故地,魏太武以为我自生发未燥,即知河南是我境土,安得为南朝故地?故文帝既得而复失之。”生发,即胎毛。生发未燥即胎毛未干,指婴儿时。

8.二十五弦:用乌孙公主、王昭君和番事,指宋金议和。《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 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应上片末句之“汉宫瑟”。乌孙公主与王昭君之和亲,均以琵琶曲表哀怨,故此处之瑟实指琵琶。

9.月:以月喻地。

10.树犹如此:《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演然流泪。”《皮树蔓·枯树赋》作“ 树犹如此” 。

11.妍皮痴骨:《晋书·慕容超载记》: “超自以诸父在东,恐为姚氏所录,乃阳(佯)狂行乞。秦人贱之,惟姚绍见而异焉,劝兴拘以爵位。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由是得去来无禁。”此处指己才不为人识,遭鄙弃而被埋没。妍皮,谓俊美的外貌:痴骨,指愚笨的内心。

12.伯牙弦绝:《吕氏春秋·本味》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知其志在太山、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此处是将辛弃疾引为知音。

13.九转:《抱朴子·金丹》:“一转之丹,服之三年得仙; 二转之丹,服之二年得仙;’……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白话译文

年华老去我能向谁诉说?看了多少世事变幻,是非颠倒!那时留在中原的父老,活到今天的已所剩无几,年青人已不知复仇雪耻。如今在世的,当年都是乳臭未干的婴儿!宋金议和有着多少的悔恨,世间哪有南北政权平分土地的道理。胡女弄乐,琵琶声声悲。

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怎堪离别。只有你(辛弃疾),与我有许多相同的见解。我们天各一方,但只要双方不变初衷,则无须多问挂念。希望不会缺少知音。炼丹一旦成功,就要牢牢拾取,点铁成金。龙虎丹炼就,就可功成迸裂而出。

5.《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意思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烟波横, 水好像是眼波横流,

山是眉峰聚。 山好像是眉峰攒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 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

眉眼盈盈处。 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

[1]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2]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3]眉神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集评】

《唐宋词鉴赏集》:诗贵缘情。这首小词正是用它所表现的真挚感情条打动读者的心弦的。且不必问题目云云,它那从民间营养吸取来的健康情调、鲜明语言、民歌的艺术技巧引起读者的美感和共鸣,使它臻于词的上乘。

《能改斋漫录》:王逐客送鲍浩然游浙东,作长短句云:“水是眼波横”云云。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诗云:“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诗、词意同。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 ,起首两句 ,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

厚的怀人感情。

三、四两句 ,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 ,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 。因此“ 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作者用两个“送”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在离长江不远的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益觉难以为怀。结末两句,是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去的友人所作温室效应的原因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谓王观的作品“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本篇即是上述评语的绝妙说明。

6.朱葛亮死前说了句什么话

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

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

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众将正慌乱间,忽尚书李福又至;见孔明昏绝,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误国家之大事也!”须臾,孔明复醒,开目遍视,见李福立于榻前。

孔明曰:“吾已知公复来之意。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

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

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

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

7.帮我查一下去年无锡中考语文阅读卢惠龙的《雨丝如期而至》的答案

雨丝如期而至

卢惠龙

①雨丝如期而至,细细碎碎,却并不停徐祯卿歇。一阵一阵,随风飘忽。我的石屋被雨丝的沙沙声紧紧裹住。

②我小小的石屋,石块砌的墙,石板盖的顶,孤寂地横陈在花溪吉林村一座土山的半腰。石屋四周是包谷林。雨丝中,包谷林散发着阵阵泥土的气息,厚实黝黑的叶

面,昭示这成片的包谷正在旺盛期,夜深时听得见包谷秆上蹿的拔节声。山脚是漠漠的水田,雨丝飘洒,翠绿的秧苗一阵阵随风起伏,像在深情地获取地母的营养。

③这是夏季了。夏季是生长的季节。水溪里的青蛙,这期间活泼极了。它们四肢饱满,四下里蹦跳,蛙声频率很高,包围我的石屋。青蛙常年生活在地底的洞里,季

风带来雨水.它们便纷纷出洞。青蛙头的两侧有两个声囊,能产生共鸣,放大鸣叫。每每,一入夜晚,青蛙出来捕食,这时候就是它们的天下了。蛙声骤起,如鼓如

鼙,如醉如狂,浓郁,浩荡,大肆将雨夜渲染。这明亮、雄浑而又神秘的音乐体积,生阴阳,孕万千,俨然一部熟悉、壮阔、悦耳的合唱。蛙鸣,蕴含着无有穷尽的

生命密码,几乎就是大自然永远的歌咏,一首田野之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蛙鸣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鸣就有收获的喜悦!

④当雨丝飘忽,蛙鸣如潮时,我的心沉淀下去,静静地融入大自然的夜。我闭了眼,恍惚,万象在傍。动与静,虚与实,远与近,升为一种生命状态。这时候,我犹

如处于一种亦真亦幻的情景中,仿佛摘一根草茎放到嘴里咀嚼,总有山野泥土的味儿,清香的,苦涩的。这情景.可以体味,可以触摸,并与人性纠结,呈现一种毛

茸茸的真实。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生活、生存于一种规定的情景中呢?无论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情景好像就是一种宿命,就是我们念兹在兹以至生死与之的,己

身所属的情景。这样,情景就是我们每个人终身的襁褓了。我此时此地的情景,在雨夜里,在蛙声中,就像一幅写意山水,有一股气荡漾其间,氤氲环绕,诠释生

命。

⑤对了,这时候,大抵需要确认的是,我们不必过于自负,人类其实并不是这个星球的唯一主人。人类要给大自然以恩泽,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就像《鱼王》里的那

个伊格纳齐依奇,他看见柳叶尖上,一滴露珠凝敛不动,都以为是露珠因害怕自己的堕落会毁坏这个世界。这就是一种敬畏了,敬畏我们生死与之的情景。再深一步

说呢,我们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如果没有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对地球的尊重,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没

有保障的。

⑥至此,内心曾经的一些东零西碎仿佛慢慢平息,获得一种透悟的解脱。

⑦雨丝依旧飘洒,我屋顶的青石板沁润了一圈一圈的水渍,有浓有淡。雨声听着听着小了下去,不一会儿,又急促起来,响亮起来,也许它会彻夜不歇的。而蛙声

呢,像浪潮拍岸,渐渐有了规律。唔,山的呼吸浓烈,水的气息可辨,这是一种原本,一种落定,是大自然的脉动,一种浸淫了的博大气象。

1.请你说说第①0是最小的偶数吗自然段“裹”字的妙处。(2分)

答:

2.文中第③自然段详细描写蛙声有什么深意?(4分)

答:

3.本文长短句结合.以短句为主,很有特点。请以第④自然段画线句为例,说说这样的语言表 达有什么好处。(3分)

答:

4.第⑤自然段画线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分)

答:

5.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3分)

答:

参考答案:

1.(2分) 写出了丝丝雨声的稠密和石屋的小。

2.(4分) 雨下了,水多了。于是水中精灵蛙便登场了,有蛙鸣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鸣就有收获的喜悦!

3.(3分) 短句精练,表达了多个意象的重叠,在有限的字句中给人们以更加丰富的想象。

4.(3分) 提醒我们要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从而共创人与自然的和谐。

5.(3分) 我们应学会欣赏自然体会生活中的美,与自然和谐相处。

请楼主关注无锡e度论坛。

8.《依韵答梁坚运判见寄》题目、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原文:

蔽野旌旗色,满山笳吹声。

功名早晚就,裴度亦书生。

题目意思:历元年十一月,不再是“燕然未勒归无计”了,给范仲淹写了一封回信,并附寄了一首自己写的诗,也被认为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上奏朝廷后,还没有戍边的经历,正逢他的朋友,便以此诗相和,又不急功近利的思想。这个时候,拒绝参与对西夏的主动攻击,于是托梁坚将其带回东京(今河南省开封),不可能抵御西夏的入侵。

诗的意思:诗的前两句生动描述了宋夏战场波澜壮阔的景况,范仲淹自荐知延州时,他主张以守为主,后两句抒发在宋夏战场上建功立业的豪情。“攻守二策”是范仲淹长期实践和思考的产物:唐朝的裴度也是一介书生、陕西转运司判官梁坚由庆州归朝。

“功名早晚就”中的“早晚”二字,有人认为他一介书生,说明他既想成就功名,等于完成了自己的一桩心事,不是同样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吗,同时也增加了他对“主守”策略的信心,也用“裴度亦书生”回应了有人对他“书生”身份的质疑

上海杉达学院官网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17:08: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3922a704ccfe6be7c540e6cc7f578f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赵正之复以长短句见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赵正之复以长短句见寄.pdf

上一篇:顶帖子的短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作者   自己的   石屋   这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