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舆归宗五经真理
宗龙子著
第一,雌雄与旺衰有别
天地间,阴阳二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一息不流行,
无一息不相交。交而后生,这就是三生万物之玄关。所以杨
公养老看雌雄,雌雄如何看?杨公曰:“二十四山双双起,
少有时师通此义。五行分布二十四,时师此诀何曾记。”就
是一对对、一双双地看,正所谓“双双起”之义。
双双起——就是雌雄配合交媾,阴阳流通的原理。《玄
空秘旨》所谓“雌雄配合,世出贤良”即是此义。有雌雄的
配合交媾,就有万物的生生不息,这才是三生万物之真理。
《青囊序》:“一生二兮二餐厅管理规章制度 生三,三生万物是玄关。”
《系辞上》云:“生生之谓易。”所云“生生”,正是指此—
—生生不息。什么叫“生生”?而朱熹注云:“阴生阳,阳生阴,其
变无穷。”可见,朱圣把阴阳两类事物的不断转化叫“生生”,也就
叫“易”。这种把宇宙万物看作是由矛盾对立的双方不断变化和转换
而生成的哲学观,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哲学观。
“生生之谓易”一句,充分体现了阴阳流通交媾的本质,阴阳
交才是真正的“生生”,而不是“阴生阳、阳生阴”谓之“生生”。
朱圣对“生生”一义的错误解说,导致了后人失却了阴阳“生生”之
大用,从而不知阴阳之为何物矣。因此,「易学」失去了阴阳的“真
根”,没有通过“生什么是粗纤维食物 生”的阴阳所衍生出来的种种术数,即如无根之
树。臂如:
阳爻代表太阳、天、君、君子、大人、父亲、男人、表面、正面、
阳性物质、雄的、公的、积极的、上进的、刚的、健的、动的、硬的,
奇数。
阴爻什表月亮、阴天、雨天、地、民、小人、母亲、女人、柔性
之物、母的、雌的、阴面、里面、内静偶数等。
乾坤是一对阴阳,乾为君,坤为臣,君尊臣卑,尊卑也可谓相对
的阴阳,但此尊与卑、君与臣的相对阴阳,却是不能交媾的真阴
阳,„„。反过来说,就不是“三生万物的玄关”。又怎能说是“生
生之谓易”。
而六十四卦——是经过了六成十八变而后得,已经不是
三生万物阶段的雌雄媾精孕育时期,是万物生成而后的变化
过程。因此,六十四卦的阴阳原理,并不是阴阳交媾之真理,
所以不是风水真术。
生物是一会事,成物又是一会事。雌雄配合则有所生,
有生必有成。生物一太极,成物一太极,所谓物物各构图三要素 一太极。
生物是阴阳二气流通交媾,「雌雄」配合的结果,是先天之
因。《辨伪总括歌》:“山川妙气本先天,生不须生克非克。”
成物是后天的盈虚消长,是事物发展的「旺衰」变化过程,
是后天的五行生克制化。《辨伪总括歌》:“五行相生与相
克,此是后天粗粝质。”所以雌雄与旺衰二者之间,是一个
全过程的两个阶段。雌雄是体是本,旺衰是用是枝,体与用
是不可分割的。时下的风水师,一味在追求生旺,而不知雌
雄之为体,乃舍本逐末之作法。至此,就可以明白“朱圣”
对“生生之谓易”的错误解说了。“朱圣”强调的是“阴极
而生阳,阳极而生阴”,是阴阳的转化,而不是阴阳交媾,
显而易见是错解了“生生”之义。
先天理气用于穴中,河图辨阴阳之交媾。后天看形用于
象外,洛书察甲运的兴衰。先天者雌雄配合也,后天者盈虚
消长也。先天阴阳二气,阴阳流通交媾必须是同时进行的,
一双双,一对对的。而后天的盈虚消长却是此起彼落的,敌
进我退的,人事上是趋吉而避凶的,两者犬智商排名 入用的功能是绝对
不同的。
先天者,主“生物”之功。后天者,主“成物”之用。
一生一成,合成天地之大道。所以先天与后天,是生物与成
物的不同过程。
第二,风水术与风水预测有别
在近几年里,通过校对各家各派之间的风水理论,发现
各家风水的阴阳理论,与杨公风水的阴阳理论,存在着根本
性的差别——即对待与互根之不同。故此,就形成了风水术
与风水预测之别。
一、风水术,是一个完整的先后天过程,是雌雄与旺衰
的合用。先有生物之功,后有成物之用。即既可催生荫助,
又可预测事情的前因后果。如杨救贫所传下来的「堪舆〃五
经」风水原理即是。
二、风水预测,则只能预测风水的吉凶祸福克应。因为
它没有先天的雌雄配合,只有后天五行的旺衰生克制化。若
将这套风水预测术用之于“造作”风水,却不可能达到预期
的效应。如目前的三合风水、玄空六十四卦风水、特异功能
通灵风水、飞星风水等等皆是,正杨公所谓“百二十家妙无
诀”者,皆是。
真正的“风水术”,其真理是在阴阳流通,雌雄交媾,
功在生生不息,是三生万物之「前理」。而“风水预测”,
其道理重在后天五行的旺衰生克制化,是三生万物之「后
事」。
真正的“风水术”,其所具备的阴阳流通交媾,必须符合
太极生生之真理,是无形的阴阳二气相交,正是气以成形。
《青囊〃上卷》:“是故阳本阴,阴育阳,天依形,地附气,
此之谓化始。”而“风水预测”,因为它越过了三生万物之
理,气已成形,物已成象,其所论太极生生之理,皆是后天
五行之理,其所论雌雄媾精之理,皆是不能「气交」,是「形
交」而「气不交」,「形交」则吉凶可见,「气不交」则没
有催生荫助后代的功能效应。
杨公经旨所述的三般卦理、打劫法、城门诀、坤壬乙诀、
挨星、雌雄等,皆是内外玄关同一窍之理,正《龙到头口诀》
所谓“内气止处处处春”。而百二十家所述之阴阳理,皆托
杨公之名,舍弃了杨公经旨真义,借杨公经中「名词」之名
义,硬造出百二十家阴阳来,强名之曰阴阳交媾,似是而非,
是“穴中所见收”的后天五行生克之理,得不到雌雄交媾的
内气,所以是没有效应的。
五行的先兆,是有生有化则吉;被克被泄则凶。后天五
行只有旺衰或盈虚消长的变化过程。不具备阴阳交媾、雌雄
配合的法则,所以不能用之于“风水术”的操作。反为知机
而侯时的真理,是潜龙勿用与飞龙在天的契机,即是人生的
成长过程。故后天五行旺衰的生克制化作用,只能用之于“预
测风水”。
第三,颠倒与顺逆不同
经曰: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顺逆行,二十四山有
火坑。
图一,是先天八卦顺序,就是顺逆行。是按12345678
或87654321的顺序规律运动,是后天的阴阳五行运动规则。
这是阴阳不分的,正是:“顺逆行,二十四山有火坑”之理。
图二,是颠倒的先天八卦顺序,是按1234对以8765,
是对待所以往来,参伍所以齐一。因其颠倒,所以能互根。
正是:“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之义。这才是先天阴阳
五行的运行规律,与后天是迥不相同的。杨公所谓“龙分两
片阴阳取”,不正是此理吗?
有颠倒就有两片,懂得阴阳两片,就明得雌雄交媾之理。
如「图二」所示,才能掌握「颠倒」的真机,风水作法才会
有珠宝之贵气可言。如果只是「顺逆行」,如「图一」所示,
就成了一片的终始运动,就没有两片的交超级的英文 媾,就没有生育之
机。若用了后天阴阳五行来造作阴阳二宅,就会遭受「绝种」
的「火坑」之灾。
图一:录自《太极与八卦》
图二:录自《杨公玄空理
气心印》
第四,解灾的根本——阴阳平衡
风水术——是先天的,故能夺天地之造化,风水处理得
好,即葬得好穴或建成好的楼房,就会阴阳平衡,阴阳平衡
就会产生和谐的五行之气,就会有和谐的家庭气分,当然就
会有和谐共处的社会。对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安定,世界的
和平等等,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所以要认真地把握阴阳流
通,雌雄交媾的先天阴阳理。
后天的五行旺衰生克制化,即是各种预测术。是已定的
生成handrail 之气,是大自然的必然规律,已经无法进行「先天」上
的预谋了,物已生成,则已成定数,数定则可测之,故只能
预测风水。如上图所示,「图二」是先天的作用,先天者无
往而不利。「图一」是后天的作用,后天者旺衰交替不可避
免矣。
因此,风水术上的“调整阴阳”,是使先天阴阳二气趋
于平衡。经云:“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大家再
能细味一下《青囊经》“形止气蓄”四字,形即是山与川,
形止——即是山与川媾合才能止。气蓄——形不能止,何来
气蓄?气不能蓄,取何以交?所以要先有形止,后才气蓄。
一形一气,何曾须夷相离?人类感应得此平衡的阴阳二气,
就会产生出中庸的思想。没有太过与不及,难道不是最好的
解灾方法吗?后天的五行旺衰生克制化,是盈虚消长之理,
阴往阳来,阳往阴来,此盛则彼衰,此衰则彼必盛,怎么可
能有平衡的时候呢?即使平衡也是瞬时的,不耐久的,这样
的原理怎能用之于解灾?
第五,易学返本堪舆归宗
现代风水的研究,都是在后天五行的旺衰生克制化上研
究,还没有抓住先天阴阳二气交媾之根。阴阳二气交媾,才
是「易学」的真正「瑰宝」。可惜易学与风水这两大构架,
皆有失于阴阳「互根」交媾之用。至于阴阳的多元化,诸书
虽有论述其原理,但仍然未能刨出真根,更是失却其真用。
所以易学急需返本,堪舆必需归宗。
五行生克制化,是后天旺衰的变化,好似长生十二运:
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的过
程,凡物皆是由生长到壮盛,再到衰老死亡。这是事物发展
的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
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即是说后天五行是阴阳盛衰
的消长过程,是不可能平衡的。暂时的阴阳平衡了,另一个
阴阳不平衡就会发生。因此,后天的五行生克克制化是永无
休止的。也就是说,用后天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去造作阴阳二
宅,就永远没有好的结果。正俗所谓“割肉补疮”之意。
第六,缘生缘灭
为什么“百二十家”风水理论,也有准验之时。忤作随
意之施为,也能催生荫助,富贵无比者有之?缘来则起,缘
去则灭也。打不破一个「缘」字,永远难得真旨。所以得不
到杨公「雌雄」真诀者,必不明阴阳流通之理,其所造作的
风水,皆是“缘生缘灭”的过程。正俗所谓:“福人葬福地,
福地等福人。”
大家想想,风水先生既不能为主家预谋风水,而是要“福
人葬福地,福地等福人”,等待——福地自动送上门来了。
那么,主家又要此风水先生有何用?本人著有《真命运与假
风水》一文详说此理,请读者参阅。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01:11: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382b1bcc20b9ee20acbf6c24efd97fe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忤作.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忤作.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