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如何改变行为来实现自我超越?
阿德勒也给了你一个办法,就是去认清自己的目
标。
在阿德勒看来,决定我们行为的,不是过去的经历,
而是未来的目标。
为什么这么说?阿德勒又用自己举了个例子。他
说,“假如我在教室里找来一个梯子,一下子爬到了黑板上
面,坐在上面不下来了,那学生们肯定会说,‘哎呀!阿德
勒博士疯了吧!’但是如果他们知道,我这么做的目的是要
克服自卑,我只有坐到黑板上,俯视全班,才会觉得自己很
高大,有安全感,那他们就不会觉得这个事情很奇怪,反而
会觉得它很合理”。
这个例子说明了,真正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是我们
想要达到的那个目标。
要想改变自己,就要认清自己的目标。一旦校准目
标之后,你就会像弓箭手一样,绷紧身体和精神,让自己的
一切行为,都为你锚定的这个目标来服务。
作者说,一直以来,矫正人的行为,或者治,都是
从行为本身来入手,单纯地想消除病症,但是在个体心理学
看来,不能这么干,要改变行为,先改变目标。
书中有个例子。他说有个男人,经常头疼,但一直
都治不好。作者说,是因为这个人把头疼当成了逃避问题的
办法,他头疼的目的是摆脱眼前的问题。
比如一头疼,他就不用出去见陌生人了,还可以借
机对妻子或者同事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我头都这么疼了,
你们要帮帮我”之类的。所以对这个男人来说,头疼简直就
是一笔财富,能满足他的好多需求,他怎么舍得放弃这个毛
病呢?
所以,如果不让这个男人意识到这一点,不让他改
变自己的目的,那么头疼是治不好的。就算治好了,他也会
再得其他病,比如失眠、抑郁,继续用这些病来达到自己的
目的。
觉得喜欢,点个关注呗。你的肯定才是我最大的动
力。非常感谢。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3
阿德勒的这本《自卑与超越》着力描写一个人的原
生家庭对其本人性格、心理所产生的影响。阿德勒认为,在
每个人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个人生活的典型样式就已经基
本形成了。孩子在最开始的几年时间与父母接触最多,故其
对孩子的影响极其重要,很多人成年后表现出来的诸多心理
问题,寻本溯源,都能在原生家庭中找到缘由。
阿德勒认为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对的问题时,
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
情绪。而自卑感总会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
必然会同时出现,那么拥有自卑情绪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
目标——获取优越感。包括问题少年、罪犯者、酗酒者等都
是如此。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有以下几点:
1.原生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依旧没有引起现
在社会的重视,很多孩子都是家庭矛盾的牺牲者,单亲、被
虐待、被遗弃等儿童不得不为大人们随心所欲的行为而买
单。中国人讲风水、讲因果,我觉得一个和谐的家庭就是好
风水,这种家庭出身的孩子心理健康,能够较快融入社会,
相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家庭中出身的孩子,或多
或少都存在心理问题,他的行为古怪,性格偏执,对生活丧
失兴趣,很难融进社会。
2.大部分孩子智力差距不明显,但成年之后出现越
来越大的能力差距,根本原因是在儿童时期的教育引导上。
我可惜的是很多孩子明明可以成为国家栋梁,却因为孩提时
父母或者任何人一句随意说出的话而彻底改变了命运。
3.解决心理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与他人合作获得
认同感,但前提是有正确的引导。
4.孩子是敏感的,是脆弱的,是希望得到更多关注
的,所以愿天下的父母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一句鼓
励的话远远胜过零食和玩具。
5.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建立心理顾问或者心理
课堂,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比任何文化课都重要,希望所有教
师都能得到正规的心理培训,懂得如何查找问题,对症下药,
这样问题少年就不会再出现,《少年的你》的故事也不会再
次上演。
6.建议正在为人父母、做人师长的人读一读这本
书,受益良多。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2阿德勒认为,人这一生
必须面临的三大制约(也可以称之为人的局限性):
一、我们都必须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目前并没有更
好的解决办法,人类与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必须共存,所以我
们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善待这个地球。
二、这个星球上,除了我们自己,还有其他人,一
切组成这个星球的人类体系。所以我们必须与周围人相互关
联,因此要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人类有男有女,这同样是个人和社会得以维系
必须考虑的问题。所以人这一生中都无法绕开爱情和婚姻这
个问题。即两性关系。
因为有这三种制约,便有了接下来的三大问题:
一、既然我们的星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那我们应
该怎样做才能让人类获得永存?
二、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应该怎样定位,才能达到
与人合作的目的?
三、如何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两性关系”?
而这一切的表现形式都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职
业、人际关系、两性关系。这几乎涵盖了我们活着的一切内
容。如果一个人既没有工作、又没有朋友、也没有家庭和伴
侣,是否可以说他是活着的,然后这种真空状态应该是很难
的,我们总会与这个社会发生点什么。而选择这种生活方式
的人,必是将活着视为一个充满危险的事情,尽量避免一切
的外来接触,进行自我封闭,最后只有与现实不断失联,生
存机会也会越来越少。
相反,如果一个人拥有一份充满成就感的工作、值
得信赖的朋友、美满的婚姻。他将活着视为一个“创造性”
的过程,于是他的生活充满了各种机遇,即使遇到困难,也
有超凡的勇气去解决。
因此,阿德勒认为:真正的人生是懂得关注他人、
让自己成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并积极地为人类的福祉作
贡献。“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实若非仔细想过,我们很难
看到自己处于地球、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大家都是利益相关
的个体,我帮助了你,你帮助了他,他又帮助了我,都是息
息相关的形成一个社会运作系统循环,才会推动社会向前,
推动自己向前。而不是自我封闭的个体。
但是大部分人都是专注于自己的内心,自己的世
界,一切以自己的感受、利益为出发点。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3《自卑与超越》中阿德
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作者提
出:每个人因为对其现时地位的不满意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
感,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
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生活。家长和教师应培养儿
童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
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自卑与超越》主要有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
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
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及同伴和爱情与婚姻
等十二个主要论点,共十二章。原书名为《生活对你的意义》。
这是阿德勒思想最为成熟的时期。
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交和爱情
这三个主要问题有关。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作反应时,都表
现了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真正的生活意义在于对
别人和社会发生兴趣以及能与人合作。
阿德勒认为对于人类来说,肉体和心灵二者是生活
的表现,它们都是整体生活的一部分。心灵正是指挥肉体朝
着一种能使我们获得安全和优越地位努力的。只有那些对他
人产生兴趣而又决心要为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心灵才有了克
服困难的正确技术,使肉体正确行动,从而超越自卑,使自
己鼓起勇气前进。
自卑感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因。科学的兴起
就是因为人类感到他们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而
努力奋斗的结果。优越感的目标取决于每个人所赋予生活的
意义,是建立在他的生活方式之中。人类对优越感的追求是
我们所有文化贡献的源泉。而超越力量的大小,端视自卑心
的强弱,以及个性、企图心等。自卑与超越的相对强弱不同,
在不同的人身上,衍生出许多种不同的性格与行为来。正因
这股力量相当强大,若能够妥善运用,则可以成为一股不断
突破的动力,否则,将成为另一个失败的开始。
在人的所有心灵现象中,最能显示着其中秘密的是
个人的记忆。早期记忆又特别重要,因为它显示了人生活方
式的根源及其简单的表现方式。梦是是人类心灵创造活动的
一部分。梦的目的是在支持生活方式,并引起适合于生活方
法的感觉。每个人做梦时都好像他在梦中必须努力追求优越
感一般。
家庭对人类的影响也很大,儿童时期在家庭中的地
位和生活方式给他留下的印象不可磨灭。母亲不仅应该使孩
子和她很好地合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会与其他人平等
合作,发展自己的独立性。而父亲必须以平等的立场和妻子
合作,以良好和积极的方式处理好职业、友谊和爱情三大问
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是家庭的延续。注意儿童的
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是学校教师的任务。教师应该对儿
童有真正兴趣;同时也训练他们对别人发生兴趣,使他们走
上独立而又与人合作的生活道路。
青春期的所有危险,都是由于对生活的三个问题
(职业、社交和爱情)缺乏适当的训练和准备所造成的。青
春期给人的只是个机会,是开始对成年人的生活问题做出独
立的而有创造性的解答。
罪犯也是追求优越感。然而,由于罪犯追求的是属
于他们私人的优越感,结果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全部失败。
我们应该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并鼓励他们对别人发生兴
趣,学会与别人合作,同时采取其它有关社会措施。这样,
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由自卑走向超越,社会犯罪的数目也会大
大减少。
作为生活三大问题之一的职业,与其它两个问题紧
密相关。童年时期的经历和人后来职业的选择大有关系,家
庭和学校对儿童未来职业的影响也非常重要。每个人在爱情
和婚姻中的表现都与他的生活方式相一致,都与反映出他是
自私自利的还是充满合作精神的。
在《自卑与超越》里,作者以平易轻松的笔调,描
写了自卑感的形象、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克服
自卑感,将其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
成就。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初都是以感觉来判断是
非好恶。刚出生的婴儿到幼年阶段,接收到任何负面的信息,
印象都会特别深刻。容貌、身材的高矮胖瘦、课业成绩的好
坏、家庭背景的差异等等,都有可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种
下自卑的因子。因此应该以坦然的态度面对自我内心中的自
卑情结,使自己在生活、工作、处事上,避免走入自暴自弃
或是骄傲自大的偏锋,能够超越自己。
书上说到:我们的文化和国民大抵都有一种“自卑
而超越”的心理。这种心理对我们文化中重视教育和教育价
值的传统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的,我觉得它也是一种学习心
理,因为有矛盾才有进步,只有把学生置于一种矛盾的境地,
他才能进步。然而,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
会激发每个孩子都去追求优越感。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
是把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教育者必须确保
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能给他们带来精神健康和幸福,形成健
康、良好的生活风格,否则会造就成被称为“生活的失败
者”的各种问题儿童。这些儿童会把追求优越性扭曲为追求
权力,控制别人,自私自利,或沉溺于自我想象的世界之中,
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而这些错误的优越性追求,正是教育
中需要我们教师加以注意的地方。
如果自卑心理一旦产生,而得不到及时纠正,对人
的危害是严重的。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第一,澄清学生不正确的认识,消除自卑心理。我
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同时也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不
能总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相比,这样就很容易产生自
卑。相反,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这样才能克服不足,发挥优势,找回自信。
第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
勇气和胆量,让学生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和“我能
够做好!”,不断给自己增加勇气,树立对自己、对人生的
自信心,以这种自信与自卑对抗,战胜自卑。在学生能够遇
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学生,让学生达到跳起来能摘到
桃子的目标,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一点
“特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第三,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让学生知道
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误,有了错误就要正确的面对批评,
让学生知道父母和老师说你不对和比别人差,其实并不是说
你真的很差,而是为了给你一种鼓励和鞭策;或者只是一时
的气话,并不代表他们的本意,我们应该分析他们当时说话
的场合和情境,不能捡起话来就往自己身上套。如果真是他
们的不对,你也可以事后与他们评理,为自己辩护。对同学
们的评价也应该采取这种态度。总之,我们不能消极地对待
别人的批评和评价。
虽然,我们无法培养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但
可以培养一个身心健全的人。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心理素质
教育,防止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有了自卑也应当正确对待。
帮助学生树立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这样学生才能健康、更
好地发展。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4一年以前遇到过这本书,
当时读了几页便放弃了。一年以后再重新拿起来,有一种相
见恨晚的感觉。可见,读书也是要靠缘分的,然书可再读,
人难再遇。
我对心理学方面的书读之甚少,也知之甚少。很早
以前,通过某本书了解过弗洛伊德,到底也没有用心记过相
关理论。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主要阐述阿德勒的个体心
理学。关于自卑——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
卑感,而优越感则是自卑感的补偿。但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
一件坏事,因为它激励了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碍,
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正是由于
人类会有自卑感,才会有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
记得之前在某篇文章里就看过类似“我们之所以自卑,是因
为我们想要变得更好”。如果我们勇往直前,便能通过直接、
实际的方法改变我们的生活,逐渐摆脱自卑感。没有人能一
生被自卑感折磨,人们可以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来释放自卑
感。
我最喜欢他关于婚姻的态度,对于婚姻,阿德勒也
持有一种平等合作的态度,他反对传统要求的妻子对丈夫的
顺从,认为婚姻的和谐以夫妻双方的平等互惠为基础,夫妻
二人都应该关心对方胜过关心自己,从而建立一种友好的伙
伴关系。虽然这个“伙伴关系”听起来似乎有点不近人情。
但其实婚姻真的是一种长达一生的合作,是两个平等的人在
人生路上的陪伴和结合,在家庭地位上并没有高低之分。
“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
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突然想起,“奇葩说”关于
social的一个辩题,人怎么可以不social呢?即使名声地
位到达一定高度的人,在未成名时也是需要social的,否
则哪能存活于世。毕竟我们存在于与他人的联系的社会中,
如果我们选择孤独,便等于选择了死亡。
“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事物原本的样子,带
着我们的经验认知去感知事物,得到的是经过我们的思维处
理后的事物。世界即如此。所以,我们感知的不是世界本身,
而是我们主观解释后的世界。”这个观点似乎和马原中,
“唯物”“唯心”还是“存在”的关系时相似的。每个人对
于生活意义的解读在其生活行为上都或多或少有所映射,一
个人的精神思想是与其人生态度相一致的。
里面有个没有注明出处的调查说,教师的孩子往往
学习并不优秀,医生的孩子常常产生精神问题。后者不知道,
前者根据我的经验倒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似的。至少我是这
样,在脱离父母监督的高中,便走向了不归路,大学简直放
飞了自我。虽然没有太差的结果,但是明显自己应该可以做
的更好。三水同学应该也算吧,只是他比我幸运一点,高中
还是有监督的,到了大学也是浑浑噩噩。
关于梦境,人的人格在梦中和清醒时都是一致的。
只是梦境中,人比清醒时更为放松,人格受到的障碍和防御
减=少,能够更真实地表现出来。一个人在梦中的表现也是
他人生态度的体现。不管是梦中还是现实中,一个人处理问
题的方式总是一致的,但是梦对我们的生活模式提供了支持
和维护。梦是我们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利
于我们生命意义的塑造和达成。
关于教育,阿德勒也着重强调一种“合作”的教育
观,主张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更好地合作。还有
孩子的成长问题,从环境和基因方面,从心理和生理方面来
讲述的;还有工作方面,任何工作都是有价值的,还有犯罪
问题等等。我感觉这本书适合多个年龄段的人看,少年可以
从中改善自己的情绪;青年人可以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中年
人可以在有适合自己的育儿观。
最后以这句结尾,“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
我需要过好自己的人生,这是我的责任。我应该成为自己人
生的主宰”。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5如何超越自我,改变命
运?这是本书要讲的核心问题。
具体分两个问题来讲。第一个问题,一个人超越自
我的动力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如何改变行为来实现自我超
越?
(一)
一个人超越自我的动力是什么?
在作者看来,无论你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处于什
么样的环境中,都一定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一定想超越自
我。不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会想着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好
一点。为什么会这样呢?
按照个体心理学的分析,是因为有两种人类最底层
的情感在背后推动着我们:一种是自卑感,一种是优越感。
我们一般认为,自卑感并不是人人都有的,可能有些人条件
不好,或者信心不足,才会感觉自卑。但阿德勒说,不是这
样的,自卑感人人都有,而且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是推动人
类进步的动力。
除了自卑感以外,还有一种人人都有的心态,叫优
越感。阿德勒说,人人都有自卑感,而且人人都想弥补这种
自卑感,追求优越感。所以这两种感情,其实是一体两面的。
一个人追求什么样的优越感,也就是想实现什么样
的目标,跟他个人的自卑感有关。阿德勒举了一些例子,比
如说很多医生在小时候都经历过家人或者朋友死亡的场景,
所以他们就有一种自卑感,认为人生不安全。为了弥补这种
自卑感,就选择了做医生,去跟死亡对抗,借此来实现自己
的优越感。
但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优越感并不是一个非常清晰
的目标,也不是只有一种实现方法。很多人说不清楚自己到
底想要获得怎样的优越感,只能慢慢摸索,即使找到了一个
明确的目标,也有不同的实现办法。你采取怎样的办法弥补
自卑感,实现优越感,就体现了你的性格,或者按照作者的
说法,就体现你的人生态度。所以在个体心理学看来,自卑
感就像是一个在背后提供推力的发动机,优越感就像是一个
在前面牵引着你的火车头,这两种感情,共同提供了超越自
我的动力,让你在提升自己的轨道上飞奔。
我们人人都有自卑感,也都在试图超越自卑,追求
优越感。自卑感和优越感这两种感情,就是推动你超越自我
的动力,也是人类进步的基础。但千万要注意,不能因为过
度焦虑而采取了错误的办法,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情结,导致
自闭、犯罪等等问题。
(二)
如何改变行为来实现自我超越?
阿德勒也给了你一个办法,就是去认清自己的目
标。
在阿德勒看来,决定我们行为的,不是过去的经历,
而是未来的目标。
为什么这么说?阿德勒又用自己举了个例子。他
说,“假如我在教室里找来一个梯子,一下子爬到了黑板上
面,坐在上面不下来了,那学生们肯定会说,‘哎呀!阿德
勒博士疯了吧!’但是如果他们知道,我这么做的目的是要
克服自卑,我只有坐到黑板上,俯视全班,才会觉得自己很
高大,有安全感,那他们就不会觉得这个事情很奇怪,反而
会觉得它很合理”。
这个例子说明了,真正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是我们
想要达到的那个目标。
要想改变自己,就要认清自己的目标。一旦校准目
标之后,你就会像弓箭手一样,绷紧身体和精神,让自己的
一切行为,都为你锚定的这个目标来服务。
作者说,一直以来,矫正人的行为,或者治,都是
从行为本身来入手,单纯地想消除病症,但是在个体心理学
看来,不能这么干,要改变行为,先改变目标。
书中有个例子。他说有个男人,经常头疼,但一直
都治不好。作者说,是因为这个人把头疼当成了逃避问题的
办法,他头疼的目的是摆脱眼前的问题。
比如一头疼,他就不用出去见陌生人了,还可以借
机对妻子或者同事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我头都这么疼了,
你们要帮帮我”之类的。所以对这个男人来说,头疼简直就
是一笔财富,能满足他的好多需求,他怎么舍得放弃这个毛
病呢?
所以,如果不让这个男人意识到这一点,不让他改
变自己的目的,那么头疼是治不好的。就算治好了,他也会
再得其他病,比如失眠、抑郁,继续用这些病来达到自己的
目的。
觉得喜欢,点个关注呗。你的肯定才是我最大的动
力。非常感谢。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6《自卑与超越》的作者
是阿弗雷德·阿德勒。书中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
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
其实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因为每个人
都对自己不满,而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的原因就是,自卑
之后,你是否会努力去改变现状提升自己的满意度还是,为
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觉拒绝尝试任何改变。在人生的各个阶
段,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不足和弱点,与他人的优点进行比较
时自然就会有自卑的情绪。但是自卑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
自卑给人带来影响也是根据个人的认知来决定。对于心态乐
观的人来说,自卑会让他认清自己的缺点,从而激励他去克
服自己的短板挖掘自己的潜能。对于消极的人来说,会在意
识形态上造成打击,让其失去对个人和家庭的希望,不利于
发展。
本书主要由两部分来叙述,认识自卑和超越自卑,
找到生命的最终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自卑感,因
为我们都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对
优越感的追求是人的通性,作者将理论与例子结合,把自卑
与超越自卑进行深度的剖析。如果敢于正视自卑,会激发人
的创造性力量,成为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在达到新的境界
后,又会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向新的优越目标前进。这样,
在自卑与优越的距离不断接近而又拉开的过程中,人便不断
地完善自己,这一过程永无止境。由此,阿德勒认为,全部
人类文化的动力都建立在自卑感之上。这一观点与弗洛依德
认为性本能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相左的。
阿德勒还提出了“生活风格”这一重要概念,它是
指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以及他实现生活
目标的方式。人在他的思维、情感、行动中处处体现着他独
特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是阿德勒治疗心理疾病患者的
一把利器,他通过对病者生活风格的分析,帮助病者找出产
生这种错误生活风格的根源,让他去正视、了解它,并让病
者作出新的生活选择,形成正确的’生活风格。
如果想要改善自卑的心理,就要学会对身边的人和
事物感兴趣。第一,对他人感兴趣,由衷的关注和关心身边
的人,主动帮助他们,赞美他们,相信这样的你会得到正能
量的反馈。不要害怕与别人接触。第二,要对新鲜的事物感
兴趣,敢于挑战新的困难,勇往直前,因为当我们努力达成
目标,并且实现了,就会获得优越感,从而感觉到自己的强
大。”这种安全感是别人给不了的,是自己的勇敢给自己带
来的最好的礼物。第三,澄清不正确的认识,消除自卑心理。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也有自己的优点,要克服不足,
发挥优势,找回自信。第四,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人无完
人,谁都会犯错,有了错误就要正确的面对批评,要学会把
别人的评价作为自己的鼓励与鞭策。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7《自卑与超越》是奥地
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AlfredAlder(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晚年时期写的,出版至今估计快100年了,英文书
名叫《Whatlifeshouldmeantoyou》。个人感觉英文书
名更合适点,书中Alder就像一个长者一样,他用通俗易懂,
简明生动的语言从生活的意义,心理与身体,自卑感与优越
感,早期记忆,梦,家庭影响,学校影响,青春期,犯罪及
其预防,职业,人类与同伴,爱情与婚姻这十二个主题来阐
述了生活的意义。
书中第一章就指出人类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
对他人产生兴趣和学会合作。这也是我一直都有跟孩子提到
的一点,从她听得懂道理后就不断地跟她说,你不是单独一
个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不是你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一个人不可能有完全的自由,我们要学会互相合作,你尊重
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比如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尊重老师
的教学成果,这样我们既学了知识又不用在课外花更多时间
去补习;在家庭里,学会按自己的每天的工作量按部就班完
成。好处就是我们不仅高效地完成了自己的各项学习任务,
也为自己赢得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另一面也因为自己的
合作而跟父母和学校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Alder指出人的一生都是追求从自卑到优越的过
程,即使是那些罪犯,他们和其他人也没什么两样,只不过
他们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方向上发生了错误。书中主要列举
了三类孩子,一类是身体有缺陷的儿童,一类是受宠的儿童,
还有一类是受忽视的儿童。这三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
没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得到训练,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容易
形成错误的生活风格,以致走上错误的道路。比如身体有缺
陷的孩子,如果他们自身的缺陷没有得到理解和关爱,他们
就很难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就是奉献。他们更容易关注自己的
感觉,害怕被嘲弄。他们就更不会对别人感兴趣了,自然也
就学不会合作。
受宠的儿童,因为他一直得到别人的宠爱,通常会
认为自己无须努力就会出出类拔萃。一旦当他进入不是以自
己为注意中心的环境时,他就会非常失落,会觉得世界抛弃
了他,他受过的训练是期待而不是给予。他习惯了别人奉承,
后果就是他失去了独立性,也失去了学习面对问题的其他处
理方法。他的兴趣只在于全身心关注自己,从不学习合作的
运用和必要性。当他不再容易找到往昔的温暖和顺从及被奉
承时,他们就会觉得被出卖了,就会认为社会对他们充满了
敌意,认为“别人和他对着干”,一旦他赋予生活这样的意
义,那么他们往后努力的方向都将是错误的。
受忽视的儿童,这个很好理解。这类儿童从不知爱
与合作为何物,他编造了一通不包含这些友好力量的生活解
释。当他面对困难时,他会高估困难,低估自己可以得到别
人帮助的能力。他认为社会对他很冷酷,他怀疑别人,无法
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对别人的有益行为来获得感情和尊重。他
也就无法对别人产生兴趣和学会合作了,从而也就赋予了错
误的生活意义,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越远。
因此Alder指出人的早期记忆是相当重要的,它会
持续影响人的一生。我们的家庭,学校都要训练儿童对他人
产生兴趣并学会合作。我们要允许儿童在共同任务和共同游
戏中,在他们自己这个年龄层的孩子中,找到自己的方式。
母亲的第一要务就是让孩子感受到爱并让孩子信任,这样她
就获得了孩子的兴趣,感情和合作,之后她必须扩大并提高
这种信任感到孩子所处的各个环境中,孩子就会对他人逐渐
产生兴趣并学会合作。学校也是一样,当孩子第一次上学,
他会面对社会生活的新考验。老师就要吸引孩子并让孩子对
她产生信任,孩子受到鼓励,就会更有信心和兴趣从而学会
合作。
总的说来,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我先是看
了一遍,又在喜马拉雅上完整地听了一遍,然后又看了一遍。
书中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
影响,更帮助我们避免养育孩子过程中可能会犯的种种错
误。他所提倡的生活意义现今仍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我们每
个人的生活意义都是为人类的进步奉献,合作是必须的。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8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
小男孩去动物园看狮子。
在狮子笼前,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
地说:“妈妈,我要回家。”
另一个孩子则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
说:“妈妈,我一点都不怕。”
第三个孩子显得勇敢一点,他一边专注地看着狮子
一边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
这三个孩子均感到自己处于劣势,因此都产生了强
弱程度不同的自卑心理。
故事里的三个男孩是大部分人的缩影。
当人们感到劣势时,自卑的烙印使他们或在人多时
不擅表达,或办事时畏首畏尾,或没有自己的主见,喜欢随
声附和。
有这样一本讲述自卑的书,书中并没有陈述过多克
服自卑的方法,而是引导读者找寻生命的意义,认清生命的
本质。
这本书就是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心理学巨著《自
卑与超越》。
这本书距今已出版了90多年,并继续帮助越来越
多的人认识生命的意义,克服自卑,走向优秀。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与弗洛伊德、荣格并
称为“心理学三巨头”。
他早年受到弗洛伊德的赏识成为了他的学生。
后来,他反对弗洛依德将什么事情都与“性冲动”
联系起来,遂与弗洛伊德展开激辩。
不久,他就离开了弗洛伊德并创建了自己心理学体
系“个体心理学”。
这本《自卑与超越》就是他“个体心理学”的巅峰
之作。
在这本书里,阿德勒着重强调一个人拥有正确生活
意义的重要性。
他认为对生活意义的错误认知会让人在各个阶段
做出错误的行动,促使人更易产生自卑情结,从而陷入自甘
堕落的漩涡里。
下面我会以三个方面为大家分享书中的重点内容。
一、寻找正确的生命意义
阿德勒说:“每个人,只有找到人生的意义,才能
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意义呢?
阿德勒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向我们陈述了人类受
局限的三个事实:
1、我们都在地球上生活
2、我们并不是唯一的人类
3、人类有性别之分
这三点成为了束缚我们的枷锁。
到目前为止,这几个事实依然制约着我们,所以阿
德勒得出一个结论:
人类所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及目标是在这个贫瘠的
星球上,与同类建立联系并进行合作,保证我们生命的不断
延续及人类命脉的传承。
因此,社会是人们生存的保证。
阿德勒认为如果有人想靠自己面对所有困难,最终
只能走向灭亡。
基于以上三个事实他得出正确的生活意义是:
1、不断的奉献
2、个人要为团体贡献力量
3、个人对他人产生兴趣进行合作。
什么意思呢?
就是奉献自己,与人合作。
与之相反地便是错误的生活意义。
对生活意义产生错误理解的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也不会对人类社会作出奉献。
错误的生命意义往往会导致一个人拥有严重的自
卑情结。
在这里我们提到了“自卑情结”这个概念。那什么
是自卑情结呢?
阿德勒说:“如果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一个
人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叫作自卑情结。”
简单来说,就是认为自我不能解决自己的处境,从
而产生自卑的情绪。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情结,因为我们常常发现
自己所处的环境是有待改善的。
不过,有严重自卑情结的人,他们会因错误的人生
意义丧失改变环境的信心和勇气,最终选择逃避。
他们有可能会发展成一个问题小孩,一个神经病患
者、一个罪犯或自杀者——这是他们最后的逃避。
因此,只有找到正确的生活意义才能够战胜自卑情
结,实现超越。
二、青春期对生活意义的错误认知对人有哪些影
响?
对于父母来说,最痛苦的就是教育青春时期的孩
子。
他们往往变得叛逆,更有个人主见。
轻的与父母顶嘴,重的离家出走,再严重点甚至会
出现殴打父母的行为。
那么孩子为什么在青春期一改往日乖巧听话的形
象,变得顽皮叛逆呢?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一般没有明确的界限,通常是14~20岁左
右。
《自卑与超越》中提到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的原因是:
随着他们身体发育成熟,心智提升,他们想证明自
己不再是那个受大人驱使的孩子,而是一个可以独立、已经
成人、具有男子气概或者有女人味的大人。
有三类孩子在青春期容易出现问题,分别是被宠坏
的孩子,被忽视的孩子,经常被指责的孩子。
1、被宠坏的孩子
在青春期里最易遭受失败打击的就是那些被宠坏
的孩子。
其实很容易理解,他们已经被父母养成了温室里的
花朵,经不起外面的风浪了。
这类孩子在父母那里没有体验过失。在遇到问题的
时候也养成了第一时间找父母帮忙的恶习。
被宠坏的孩子希望自己一直处于童年时期,不想长
大,因为他们不想担负成年人的责任。
2、被忽视的孩子
被忽视的孩子在青春期这个阶段会接触到更多的
人,可能会对未来抱有更好的期待。
这类孩子非常讨厌被忽视的感觉。因此,他们希望
别人都能关注到自己。
他们把重心放在如何获取更多的欣赏上而不是为
群体提供多少奉献。
这种自我主义会让他更加关注金钱和权利,因为这
样可以满足别人所期望的。
3、被指责的孩子
这类孩子从小经常被父亲指责,年幼的时候可能表
现的十分温顺,但是他内心深处已经埋下了报复的种子。
面对父亲高大的形象,他会自卑,知道自己还不能
反抗。
当他成长到认为自己拥有足够的力量可以与父亲
抗衡时,他可能就会选择反抗,甚至寻找机会攻击父亲,然
后离家出走。
这有点像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意味。所以
不能对孩子一味的指责,学会赏识教育还是很重要的。
为了避免在青春时期对生活产生错误的意义,家长
们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要避免溺爱或忽视孩子,也不要
经常指责孩子,帮助孩子在幼年时期就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家长还要引导他们与人合作,学会奉献,懂得靠为
团体贡献力量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三、帮我们摆脱自卑实现超越的几个建议
在《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道出了人生失败的根本
原因是不会奉献,不懂合作。
像犯罪分子、酒鬼、精神病人、自杀者等他们眼中
所谓的“生活意义”只是属于自己的,认为成功是针对个人
而言的。
他们为了自己的成功不择手段,这样做实际上只是
为了满足不切实际的个人成就感。
为了让人们能够避免失败,走向成功,阿德勒在工
作,婚姻以及教育子女中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希望大家
能够因此受益。
1、工作
阿德勒建议我们不要只对挣钱有浓厚的兴趣。
如果把收入的高低作为衡量工作的好坏,这会产生
一心为己的错误想法,这样的人在与人合作方面不会有太高
的水准。
除此之外,那些逃避面对爱情和社会问题的人,他
们会将自己的精力全部倾注在工作上,成为一名工作狂,这
是作者不建议的。
他还强调,找到一份工作要有必要的坚持精神,不
要频繁跳槽,最终一事无成。
2、婚姻
阿德勒在婚姻这个难题中依然秉持着奉献合作的
核心理念。
他认为我们不应该将婚姻理解的太过狭隘。
婚姻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所有人共有的,它需要
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婚姻双方要担负起责任,所以这要求婚姻双方必须
是喜欢合作的伴侣。
合作的前提是平等。在婚姻的过程中不要妄想控制
另一方,因为谁都不是谁的附属品。
他还希望男人要完全尊重女性在家里的付出,不以
挣到的工资多少来评定一个人对家庭的贡献。
因为母亲在孩子身上做出的贡献,已经被这个社会
大大低估了。
3、教育后代
无论爱情与婚姻都需要细心的经营,全然的奉献。
对于爱情和婚姻而言,最让人关注的部分就是养育
后代了。
阿德勒认为:要想让婚姻变得和睦、幸福,孕育子
孙后代是必要的环节。
在前两个重点内容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一个孩子在
幼年时期认识正确的生活意义有多么的重要。
家长们教育子女要从娃娃抓起。
不要冷落孩子,更不要宠爱骄纵孩子,对每个孩子
做到平等对待。这需要父母自己拿捏好尺度,找到爱的黄金
分割点。
父母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引导他们对其他人产生兴
趣,建立合作。
如果让他在幼年时就知道为人类作出贡献是生活
的意义之一那就再好不过了。
父母的婚姻关系对孩子成长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果父母关系不合,父母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将孩
子作为争执的焦点。
这样的家庭下成长的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会非常
差,因为在他的眼中父母糟糕的关系就是合作。
有句话说,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互相恩爱,
这与阿德勒的教育观不谋而合。
通过阅读《自卑与超越》,个人最大的收获是无论
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首先要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意义,这会帮
助我们从根本上克服自卑情结,实现自我超越。
也许他的人生意义不是唯一正确的,但个人十分赞
同自我奉献这一说法。
不断地自我奉献,不仅会让人类社会健康发展,也
会让自己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一份成功的事业。
愿单身的你能重拾人生的意义,克服自卑,实现超
越。
愿为人父母的你能教育出散发着阳光般自信的孩
子。
最后,分享《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的一段话与大
家共勉:
自卑能毁灭你,也能成就你。超越自卑,你将成为
内心强大的自己。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9我们所说真正的“生活
意义”是有标准的:它们一定是所有人都能够共同享有的,
是共同的意义,是可以被很多人确定为有效的意义。
如果一个好方法能够解决某个个体所遇到的困难,
那么,它一定也可以为其他人解决相似的问题,这样的科学
方法对于整个人类都是有相同意义的。
天才的定义是他人公认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是建
立在其至高无上的效用之上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称为天
才。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的意义在于个人为
团体所贡献的力量。在这里,我们指的并不是一个人的职业
动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我们只关注他所作出的成就。
那些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能够应付自如的人,是在以
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生活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引发别人的关
注和兴趣,并与他人进行互惠合作。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的行为会被同伴的兴趣所影响,每当他遇到挫折时,都
会找到最合适的方法,那就是避免和他人发生利益上的正面
冲突。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2
如何超越自我,改变命运?这是本书要讲的核心问
题。
具体分两个问题来讲。第一个问题,一个人超越自
我的动力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如何改变行为来实现自我超
越?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0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线都
有三个重要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每个人必须铭记于心的。他
们的现实由这些联系构成,他们所面临的问题都是这些联系
造成的。由于这些问题总是不停的缠绕着人类,人类就必须
不断地回答这些问题,并表现出每个人对生命意义的个人概
念。第一:我们并非人类种族的唯一成员,必然要和他人发
生了关系。为自己的幸福,为人类的福利,每个人都要和别
人发生关联。个人的脆弱性和种种限制,使得他无法单独达
到自己的目标。只凭个人的力量来应付自己的问题,它必然
无法保持自己的生命,也无法将人类的生命延续下去。因此,
生活问题的每一种答案都必须把这种联系考虑在内,即必须
虑及“我们生活于和他人的联系之中,假使我们变得孤独,
我们必将灭亡”这件事实。
我们的最大目标就是: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和我
们的同类合作,以延续我们的生命。第二:我们居住于地球
这个贫瘠星球的表面,并借其所提供的资源而得以成长。因
此,我们如何发展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以保证人类的未来得以
延续?这是一个向每个人索取答案的问题,没有人能够逃避
它的挑战。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我们的行为都是对人类生活
情境的解答:他们显现出我们的心目中认为那些事情是必要
的,合适的,可能的,有价值的。而所有的解答又都被“我
们属于人类”以及“人类居住于地球”等事实限制。当我们
虑及人类肉体的脆弱性以及居住环境的不安全性时,为了我
们的生命和全人类的幸福,我们必须拿出毅力来确定答案,
这就像面对一个数学问题而必须努力解答一样。我们不能单
凭猜测,也不能希图侥幸,而必须用尽各种方法,坚定地探
寻答案。我们虽然不能发现绝对完美的永恒答案,但是却能
竭尽所能来找出近似的答案,并通过不停的奋斗,以求更为
完善的解答。这个解答能针对“我们被束缚于地球这个贫瘠
星球的表面上”这个事实,以及环境所带来的种种利害关
系。第三:我们还被另一种联系所束缚。人类有两种性别,
爱情和婚姻即属于这种关系。个人和团体共同生命的保存都
必须顾及到这个事实,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不能对此问题避
而不答。人类面临这些问题的所作所为就是答案。上述三种
联系构成三个问题:如何谋求一种职业,使我们在地球的天
然限制之下得以生存?
如何在我们的同类之中获得地位,以便我们能相互
合作并享受合作的利益?如何调整我们的自卑,以适应“人
类存在有两种性别”和“人类的延续扩展,有赖于我们的爱
情生活”等事实。个体心理学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
乎都可以归纳在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每个
人对这三个问题的反应,都明白的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
深层的感受。举例来说,假如有一人他的爱情生活很不完美,
他对职业也不尽心竭力,他的朋友很少,他又发现和同伴接
触是件痛苦的事,那么,凭他的生活中的这些约束和限制,
我们可以断定:他一定会感到“活下去”是件艰苦而危险的
事,他拥有的机会太少,而承受的挫折太多。他的活动范围
狭窄,可以用他的判断来加以解释,即“生活的意义是保护
我自己以免受到伤害,把自己圈围起来,避免别人接触”。
反过来说,假如有一个人,他的爱情、生活的各方面都非常
甜蜜而融洽,他的工作获得可喜的成就,他的朋友很多,他
交游广阔而且成果丰硕,那么我们能断定:这个人必然感到
生活是属于创造性的历程,它提供了许多机会,并克服各种
困难。凭他应付生活的多种问题的勇气,即可作出如下断言:
生活的意义是对同伴发生兴趣,作为团体的一份子,要对人
类幸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1作者阿德勒开创了个体
心理学,本书重在强调社会感在人格塑造中起到的巨大作
用。近百年前的著作,今天读来也许感觉不算完美,其实在
很多方面具有开创性,后人是在其基础之上逐步趋向完善。
一共十二章,专门谈论自卑感的只有一章。每个人不同程度
都有自卑感,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现状能够得到进一步
提升与改善。既然自卑感普遍存在,必然要想办法寻求变化
与超越。这时就看他是把自己的缺陷不足转化为动力、把注
意力集中到奋斗目标上、精力用到具体事情上还是盯着自己
的缺陷不放,后者无形中会导致缺陷被无限放大,最终真正
变成了自己无法跨越的障碍。自卑感的存在是正常的,关键
是用怎样的心态来看待,确立目标,把注意力向外扩展,将
不足化为动力,自卑就可以转化为改变和提升自己的有效助
力器。
开篇即说明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我理解为通过奉
献获得社会认同,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所
在。为社会做出贡献必先融入社会,对社会和他人发生兴趣,
并且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书中说到,所有的失败者都有
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合作能力极低,这里我不大清楚有没有
道理。实际上,任何人先天都具有对社会对他人产生兴趣的
潜质,但这种潜质必须得到后天的启发和培养,否则将来智
力和理解力的发展会遇到巨大阻碍,这让我想起曾在新闻报
道中看到过的狼孩。
早期记忆是比较重要的一章,以前看过武志红两本
书,听过他一些音频,对早期记忆相关知识了解过一点。一
个人从出生到六岁,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情感
特征,以及对世界的初步认知与诠释,摸索出了一套自己解
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六岁时人格结构基本已经形成,
并成为日后相应行为的重要原因,对一生的发展影响深远。
所以如果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先了解他的成长史,尤其是
早年经历。真正了解一个人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包括了解我
们自己,都需要追溯早期记忆。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事情,选择记住哪些经历,与
他的生活风格密切相关。也许一些早年记忆不完全是真实发
生过的,有可能经过记忆加工,但却是一个人潜意识的表露,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以什么做为自己的起点。所以说早期记
忆非常重要,它显示了一个人生活风格的根源和个性形成原
因,之后这些特点再想改变,很难。
那么对家长来说早早培养孩子对他人的兴趣以及
合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一个好家长好老师书中阿
德勒的建议今天读来并不觉得新奇,那些内容是现在每一个
孩子都希望家长老师能够做到的。但在近百年前能提出这些
观点还是很超前很有开创性的,后人是继承发展了前人的思
想。其他章节讲到了梦、犯罪心理学、职业、爱情婚姻等等,
贯穿整部书的主题是社会兴趣与合作精神对一个人至关重
要,是生命意义的来源,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而儿童时期是
人格塑造的关键期,所以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与合
作能力是家长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2《自卑与超越》是个体
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书中介绍,理解一个人,就
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
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
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阿德勒与弗洛伊
德是并驾齐驱、等量齐观的。
在《自卑与超越》中,关于记忆和梦的探讨,作者
也参考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针对
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自卑与
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
和Iris讨论我在看这本书的原因。
她说,你是想要研究谁?
我笑了,其实,是因为书太贵了,于是买了一套三
十三块钱十本且包邮的全集。一本书三块钱呢。不,三块三。
刚刚看这本书真的有看武志红的心灵鸡汤,我们每
个人都有病,我们的童年都有阴影,我们的原生家庭都不健
康,反正如此之类的。后来,细细地看,竟然看出了人性的
弱点的韵味。
观点一:木头在与人类相关之时才成为木头,而石
头只有在人类的生活中才成为石头。
闻闻,有没有疯子在左天才在右的味道?
就像那句话,大脑告诉我:大脑是人体最聪明的器
官。
观点二:创伤
经历并不是导致失败与成功的原因,我们并不是由
我们的经历所决定,而是取决于我们做赋予这些经历的意
义。
比如很多早年经历过死亡情景的人会选择成为医
生,护士等。我爸爸在我很小就离开了,所以我17岁以前
一直是致力于成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因为我觉得我自己
经历过的不幸和痛苦,就再也不希望发生在任何一个女儿的
身上。
梦境常常会揭示人的一些隐藏性格,它会告诉你,
这肯定是你所期待的东西,或者是你必须要避开的东西,或
者在告诉你,这就是生活。
观点三:面对困难时选择退缩的最为极端的一种表
现便是自杀。
面对困难,他们选择放弃,表示坚信自己无能为力,
通过自杀来表达自责或者是一种报复。他们常常会这样想,
“”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受伤,也是最敏感的人,而你却
用这世上最残忍的方式来待我。
对于每一个人,我们都必须透过表面看实质。
我们常常疏于解决表面问题。这同样也适用于成年
的神经症患者。打个比方,通常神经症患者会有偏头痛。这
种头痛会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出现,以避免他们在生活着所遇
见的问题。
观点四:合作和爱不可能通过暴力获取。
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不再致力于找出恐惧的原
因,而是要确定其目的。
观点五:合作是婚姻的最主要的先决条件。
我们应该考虑另一个人的兴趣,目标,欲望,期待
和野心,并做好准备共同承担一切。我们应该审视这些事实,
并学会如何避免未来发生这些错误。
后续:本书用来献给世间的每一个家庭,希望每个
人和家人都能通过这本书更好地了解自己和爱的人。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3我有时候是很鸵鸟心理
的。有些我不想知道的事,我是不会问不会理的,我觉得这
样过得开心点。而人生那么长这么短,开心是多么重要啊!
所以《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断断续续的看了很久,
因为开了头我觉得必须要看完的,嗯我是有点强迫症的。
没有做过调查研究,自然也不好评判书中的观点是
对还是不对,但是作者很细心很详细的观察我们作为社会的
人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学会合作。
作者认为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的每一段关系,都是
自己选择的影响。从孩童开始,一个人的心理就决定了他这
一生的态度。比如一个宠坏的孩子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很难
跟别人合作,因为被宠坏的孩子自尊心都比较强,心里一直
停留在那段作为孩子被大人围绕满足任何愿望的时间,觉得
就算出来社会大家也应该这么对待他。
这个确实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的故事。但是被宠爱
的孩子不一定都都是被宠坏的孩子。尤其是现在社会,有哪
个孩子不是被宠着长大的呢,但是性情的培养还是最主要看
家庭氛围和家人的引导。如果一个每天争吵的父母来跟孩子
说要好好跟其他小朋友玩不要争吵,那么这个小孩子不一定
能做到。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最大的天赋是什么呢,模仿。他
们会模仿大人的做法说法,尤其是最亲近的人。
所以一个网上的段子说,如果一个人善解人意处处
为别人着想,那是因为没人疼没人爱。其实是因为这是人家
的修养。
老勒还阐述了社会上主要的人际关系,比如家庭,
工作等等,其实大部分观点还是很感同身受的,印象很深的
一个关键词就是合作,也可能是因为反复出现的次数太多
了。
确实是需要合作的,这本来就是一个互联的社会,
怎么可能单靠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做出大事情呢。合作是提高
效率的最有效途径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
嘛!这个也是我需要学习的部分了,因为肥宅能有什么合作
嘛,就是吃鸡的时候咯……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4自卑的表现多种多样
阿德勒观点——
”自卑情结”是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现。
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无法
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无所适从。
哭鼻子和抱怨的软弱其实暗藏超越他人、好高骛远
的目标,而自吹自擂也是有自卑情结的作祟。
以我自身为例,我是个比较自卑的人,自卑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不同——
小时候因为幼年时几次受外伤后脑、脑门上都留下
伤疤,觉得自己不完美,感到自卑;初中前后,因为哥哥姐
姐都比我长相好看,他们总是被夸,而我却总是被忽略的那
个,因而感到自卑;因为早恋高中复读,所以大学全班我年
纪最大,感到自卑;工作后,因为自己情商较低、不屑逢迎
而受到搁置、排挤,感到自卑。
可是,我的自卑表现出来的是骄傲。
多年前,一个闺蜜曾当面跟我说:“开始认识你的
时候,感觉你特别高冷,骄傲得不正眼看任何人。”
另一个妹妹也很坦诚:“姐,你的气场太强大,有
时甚至会压过你的某些上级。上级被下级比下去了,你想他
们心里能舒服吗?”
其实,我一直是在用自信掩盖自卑,用表面的强大
来遮掩内心的脆弱。
自卑是进步的动力
阿德勒观点——
自卑本身无可厚非,它是进步的动力,可以说,是
人类文化的基础。或许对于外星人来说,人类一切的文明科
技是出于人类觉得自己是最为弱小的原因。从某些角度来
说,也确实如此。
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几次工业革命为例——
第一次工业革命:xx世纪60年代——19世纪40
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
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后期,欧洲国家
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人类进入了
“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以原子
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
标志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第四次工业革命:20世纪后期,以系统科学的兴起
到系统生物科学的形成为标志,形成系统生物科学与技术体
系,将导致的是转化医学、生物工业的产业革命。
正是因为人类在面对浩瀚的宇宙、强大的自然面前
极度弱小、常感无能为力,才激发了文明科技的进步。
追求优越感是进步的源泉
阿德勒观点——
人生命的意义不同,追求优越感也便是自己独有
的。生命的意义像一首诗,超出了表面的文字意义,是一种
追求,一种动力。
面对误入歧途的人,我们应该引导他们:追求优越
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但是,只有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前进,
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奋斗,才能够超越生活,顺利获得优越感。
我的“空虚”与“充实”——
四十六岁之前的十年里,我的生活一片迷茫:除了
像驴子拉磨一样的工作之外,我的精神贫瘠、内心空虚,完
全不知道我的眼睛该看向哪里、我的注意力该往哪儿放、我
的大脑该思索些什么......
空虚与迷茫打垮了我的精神和身体,我如行尸走肉
般,活动在这世上。直到2107年初突然觉醒。
从那时开始整整两年的时间,我在努力工作的同
时,坚持锻炼身体、坚持读书、写公众号,不断充实自己。
累,并快乐着。
20xx年底,我加入十点成长计划、邂逅写作训练营,
经过21天的摸爬滚打,不仅学到了“万能写作法”,还深
受训练营优秀同学们的影响,他们聪明且勤奋,活泼又热心,
相互鼓励着一起前行。我愿意同他们有更多的交流,因为我
深知:跟优秀的人在一起,自然而然就向优秀靠拢。
这两天,为了参加1月7日开始的阅读训练营,我
又在拼命看书、储备知识。
《记事本·圆梦计划》、《活用一辈子的笔记术》、《番
茄工作法图解》,让我很懵很累的同时,受益匪浅:我建造
了自己的《梦想·人生金字塔》,列出想做的事清单,把三
年的长计划分解年计划、月计划,并立下“终生学习”的宏
愿。
我曾极度自卑,也因此空虚、迷茫、痛苦不堪过。
但现在,我没有时间烦恼,被那么多未知的领域吸
引着,如一块海绵,我贪婪地吸吮着其中的营养。
我能想象有一天,我微笑地回头看向自己走过的
路,一步一个脚印,深沉又笃定。
正如《记事本·圆梦计划》的作者熊谷正寿所说:
“我仍然大胆地描绘着远大的梦想,也许会有人笑我太不懂
得谦虚,光会画大饼,但对于我而言,这绝对不是一场白日
梦,我深切相信美梦将会成真。”
也许,追求卓越感正是我自卑的外在表现吧。
自卑与优越,是相辅相成的一对。
自卑并非难以启齿的弱点。
在面对更加优秀、美好的事物,自惭形秽并不丢人。
自卑是固有的,是需要去超越的。
而寻求优越感是所有人的目标!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5《自卑与超越》是阿尔
弗雷德·阿德勒所著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专著,其中许多观
点,如对梦的解析、对性的认识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差
异较大。个体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有
目标导向的完整体,个体的大部分心理问题都可以从其生活
方式找到源头,解决之道在于增强个体的社会兴趣或社会合
作。
摘录三段:
人生有三大任务:从事对社会有用的职业或工作、
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和实现一个人在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
中的角色,即职业、社会关系和两性关系。
如果个体不合作,对他人不感兴趣,对集体没有贡
献,他们的生命就是浪费,他们从地球上消失后不能留下丝
毫印记。
我们虽无法保证以正确态度度过一生的人一定能
获得成功,但能保证他们一定不会失去勇气和自尊。
觉得本书的原名《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更好,附
录的导图是亮点!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04:03: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373e6ff457d244b5bd9427d5b30ff5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超越自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超越自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