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15篇
教师读书笔记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
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
的教师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读书笔记1
《致教师》是朱永新教授以回答来信的形式送给老师的建议。我
用了几天的闲暇时间读完这本书。朱永新是新教育的发起人,李镇西
老师的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苏州分管教育的市长。也就是说。他是老
师、校长、领导。不管哪个角色都是非常出色的。这本书对于我们教
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值得一读。值得老师们去实践体验。
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样,这本书的涉及面比较广,
因此无论我们哪方面有困难,从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但是
因为涉及面太广,所以想从哪方面专门提高,又不太适合。也就是说
这本书能为我们找到一个切入点,指点方向,如果要深入,还要继续
研究一下其他书籍。但无论怎样,这本书还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把本
书的要点摘抄一下:
教师职业的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
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
记的老师。(目测一下自己,在一二之间徘徊。加油)
面对孩子,面对世界,教师需要一颗永远年轻的心。理想其实是
青春的表征。有理想的人永远不会老去。(深表赞同)
很多教育家只不过把别人的精神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
在此基础上提出很多理论的共鸣而已。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
不到北,就是因为缺乏支柱。
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
教师阅读书目最重要的两大类:一是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
心理学方面的读物,一是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经典读多了,我们
的阅读审美能力就加强了,阅读的口味也就养成了,阅读的鉴别力自
然也会提高。
阅读那些好的文学作品,对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也是大有裨益的。(阅读,阅读,还是阅读。提高自身能力的不二法
宝。)
怎样才算是善于思考呢?一是思维的深刻性,二是思维的敏捷性,
三是思维的灵活性,四是思维的独创性。(第四点尤为重要,谁能做
到呢?)
教师读书笔记2
人们心目中喜欢怎样的教师的想法之后,归纳出的“好教师”的
12种品质:
1.友善的态度——他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尊重课堂上每一个人——他绝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
弄.
3.耐性——他绝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会做为止。
4.兴趣广泛——他带我们到课堂以外,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习的
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他的语调和笑容令我感到舒畅。
6.公正——他会给予你应该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他每天会带来少许的欢乐,使课堂不致于单调。
8.良好的品行——我相信他与别人一样也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
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他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依赖于他,
使我得到松弛。
10.伸缩性——当他发觉自己有错,他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
法。
11.宽容——他假装不知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我竟然没有察
觉这是因为他的指导。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
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
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
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
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
和错误。
教师读书笔记3
这本书主要讲述16位全国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的成长故事。每个
人的故事各有不一样,有的"系出名门",一毕业就分到省级或市级的
实验小学或重点小学,拜特级教师为师,有着很高的起点,经过个人
的努力,取得今日的成就;有的从普普通通的小学甚至是偏远的村小,
艰难跋涉,一步步走到今日的辉煌。可是他们的成长却有许多共同的
轨迹与规律。
首先,他们对教育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立足脚下,不断实践。
夏青峰,一毕业分配到仅有七八个教师的杂草丛生的村小。可是,他
没有因为环境的不如意而沉沦,不断读书充电,最初只是想考研,却
被最纯真的孩子打动,决心留下教书,可是一颗想飞的心,从未放弃
过对蓝天的渴望。村小工资少的可怜,为了贴补家用,暑假到苏南打
工,走进了华西村,走进了华士中心小学,找到了校长,自我推荐,
校长独具慧眼,发现了他的优秀,于是他成为了华士中心小学的一名
数学教师,从此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开始了艰难的修炼过程。不断听
老教师的课,一遍遍修改自我的教学设计,夜深人静时经常对着墙壁
一遍又一遍"试教",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走上了专业阅读之路。他说—
—为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建构属于自我的数学思想,我走进了学
校图书馆,苏格拉底、卢梭、洛克、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专家学
者的鸿篇巨制开始走进我的视野。那是一段更为艰辛的阅读,因为读
理论无疑要有啃书的勇气和耐力,一次次烦躁地放下,又一次次珍爱
地拿起,一遍遍对自我说"读下去,再读下去"。正是由于他坚持读书,
不断反思课堂,两年后他获得了全国比赛课一等奖的第一名,写出了
近百篇的松牙固定术 论文,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并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此
刻又调
到北京当校长。他的成长源于他的不断的读书、反思和实践,这
便是这些特级教师成功的普遍规律之一,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介绍
了他们的读书、学习加反思之路。比如,钱守旺,把工作当做一种愉
快的带薪学习;徐斌,做一个欢乐的行者;朱育红,"根深"才能"叶茂
"……
其次,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浓浓的爱生情节。他们真正把学生
当做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个体,真正尊重学生、热爱学
生。他们从不一样的角度来论述了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
钱守旺认为,教师应当有一颗佛心,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是的,教师
当有一颗佛心,要始终坚持一种从容大度的心态,不急于求成,不心
浮气躁,坚持正面的、走正道的教育,对孩子不苛求、不失望、不冷
漠、不悲观,让教育的过程始终有生命在场。他说:"我热爱自我的事
业,我钟爱自我的学生。因为有了这份爱,我便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
财富——孩子们真挚的感情;拥有了世界上最可爱的礼物——孩子们
灿烂的笑容;走进了世界上最不该忽视的领域——孩子们纯真的心灵。
职责感和使命感引领着我,让青春岁月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教师要最
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
期望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忙,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
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正是凭着对学生的
一篇爱心,我带出了一个又一个先进班团体,治理了一个又一个乱班,
转化了一个又一个学困生"。贲友林,《和学生一齐慢慢成长》中写道
——和学生一齐成长,这是教师成长路径的必然选择。学生
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眼中,永远都是学生第一,教师应当为学
生的成长服务。学生的成长不可替代,教师的成长也不应忽视。我们
应让数学教师充满成长的气息,教师与学生牵手互携前行,如萧伯纳
所说的:"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
指向我们俩的前方"。华应龙提倡的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李烈校长"
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无不体现出特级教师们对学生真挚的、神圣无
暇的爱。
当然,特级教师的成长还有很多的因素,可是我觉得学习、反思
加实践,和以人为本、热爱学生是最基本的因素。我也将向着这几个
方向努力,多学习,多实践,让自我尽快成长起来。
教师读书笔记4
本学期,我认真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
这本书写得很实在,里面讲述的一个个案例更是折射出了李镇西老师
在班主任工作上的无穷智慧。
对于我而言,要学他的“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学生的
心灵”。我曾担任了20多年的班主任,虽说在常规工作方面应该是得
心应手,但是如何处理好繁杂琐碎的常规管理工作,如何把一件件小
事做出艺术来,这是我工作20余年以来不变的追求。
现在推广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充满人情、人道、
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教师,首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
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
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从他的教学中,感受最深的是:他不仅
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
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
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
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
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
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智慧的人。
平时在校,孩子经常犯错误。但是大多数班主任会气急败坏地将
孩子数落一番。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做有用吗?所以我学会了
放平心态,找准教育的契机。在成长的过程中,哪个人不犯错误呢?
关键是要区分错误的类型,找好教育的切入点,对琐碎小事处理的过
程,也是对学生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培养的过程。
谈到教育的契机,我又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班主任的工作重点要
突出,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新的学期刚开始,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
应无忧无虑的寒假生活向开学后紧张的学习生活的转变,产生了鲜明
反差并导致的心理和身体一系列问题,尽管开学了,还有部分学生仍
沉迷于舒适自在的假期生活中,注意力降低,疲劳、迷惘、胆怯;有
的学生因上学期的不专心学习而导致这次成绩较差而产生自卑心理,
因此更加讨厌学习,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调整心态,收拾心情,学生
将会在开学的一段时间内情绪低落。如何尽快让学生收心,做好学生
假期向学期的过渡,让学生赢在新学期的起点上,是班主任一项十分
重要的工作。
找出了工作的重点,接下来就是要把这项工作夯实,花上大量的
精力,去好好处理,解决一个是一个,由此及彼,扩大战果,情况就
不一样了。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做到,培养一个,巩固一个。切忌蜻
蜓点水,虎头蛇尾。
实践出真知。我们必须在常规工作中学会常规工作的方法和智慧。
这样班主任工作的路就会越来越宽。看完《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
中,李镇西老师以优美的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细腻、认真的精神
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身上应该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
多一些书香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
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教师读书笔记5
世界充满了爱。爱是多种多样,无所不在的。对于一名人民教师
来说,爱学生是很重要的,也是师德的核心所在。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很长时间对两种现象感到困惑:一是有一位
教师碰到曾教过的学生,而这个牵生却视而不见,不予理踩。同是这
个学生对别的教过他的老师却是很礼貌地打招呼。二是原来在学校表
现不好的学生,和教师保持的关系反而密切而长久,甚至毕业后还常
回校看望老师。为什么会有以上的现象呢?在《教师的修养》(上海
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此书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李爱梅教师以火热的爱生之心挽救了
一名别人认为不可救药的学生。李老师对学生的成功教宵,显然主要
不是凭着技巧与方法,而是一颗赤诫的爱生之心。这颗心,本身就是
—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教有素养中起决
定作用的一种因素,是教育艺术的基础。以上事实可以给我所困惑的
两种现象一个满意的答案:毕业后的学生见到教师不愿打招呼,是因
为他过去很少得到教师的爱;落后生长久怀念教师,正是教师对后进
生的关心要比一般学生多,和他们在长期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联
系。象李老师那样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学生还会忘记她吗?
书中有这样一段:“有的教师表面看来对学生笑容可掬,但内心
深处却缺少与学生的感情联系。”“这样的老师也许原则性很强,可
人情味太少,内心冷冰冰的,使学生感到可敬而不可亲。”如果一名
教师只是机械地教书,对于学生的喜怒哀乐很少共鸣,那学生的学习
兴趣是提不起来的,而且会很快忘记这样的老师。
我读《教师的修养》之后体会到:作为教师,你想得到事半功倍
的教学效果吗?你想得到学生的爱戴吗?你想为培养出中国的牛顿、
爱迪生而作出自己的贡献吗?回答是,首先对学生产生爱。
教师读书笔记6
闲暇时,我拜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
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
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
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
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
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
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
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
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
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
《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
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
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
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又练的习题中荒废自己美好的童
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
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
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
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
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
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
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
会是五彩缤纷的。
教师读书笔记7
总体上来说,读完本书,感觉心智初开,受益良多,但具体来说
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难以加以总结,只是碎碎地谈一谈对各
种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作者派克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名词解释,什么是爱。按照平常的理
解,爱是人类作为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最本质特
征,因为人类拥有伟大的爱,亲情之爱、爱情之爱、友情之爱,爱是
我们伟大的情感。而派克的定义不同于此,从心理学者的角度,他认
为: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
意愿。这个定义拓展了爱的外延,内涵更丰富,爱是一种积极的意愿,
是为了自我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存在的,这样的爱无疑是伟大的。这
让我提醒自己,不要随便将爱挂在嘴边,不要轻易地侮辱了这个词。
当我们再次说爱的时候,首先想想自己有没有达到爱的境界吧,没有
的话是没有资格谈爱的。
“心智成熟”是贯穿始末的名词,派克并没有做详细解释,以我
粗浅的理解,大概是指人的精神世界、意识形态及它们指导下的行为
模式的成熟吧。派克的全文论述,都是基于实现人类心智成熟这个崇
高目标的,心理医生治疗心理病人的目标就是通过他们的开解和引导
教师读书笔记8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要使学生的只是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
了解。
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
的人。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
还必须进行思考。
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
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
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教师读书笔记9
教育是一种智慧,需要教师运用自己所有的力量为学生提供进步
的机会与空间。最近拜读了林崇德教授的《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
学教师》一书,书中写出了作者对教育的执着与情感,对基础教育的
了解与重视。作者是充满智慧的,他以自己的智慧向读者展现了教师
在教育中智慧的体现,使人受益匪浅。
第一次看到《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这本书,就有着
一种特别的感觉,墨绿色的书名点缀着乳白色的封面,简单、干净,
不掺杂任何别的东西,给人一种宁静。而封底上三句平实而朴素的话
语:我们从事同一个职业,教育学生;我们热爱同一个事业,塑造灵
魂;我们拥有同一个心愿,当好人师。让人震撼,热血沸腾!确实,
这就像教师的职业,简单却充满生命力,这就像教师的智慧,理智而
又有大爱!
这本书是写给教师的,如同《教育漫话》、《给教师的建议》等。
初读之,“教育的智慧”使人感动,感动在作者提供的基础教育“操
作指南”如此实在,感动在作者对中国基础教育强烈而持久的特殊情
节,感动在先生“豁达”、“勤奋”的学者风范;反复翻阅这本书,
再次咀嚼作者流畅而充满智慧的文字,我感到手中的书越来越重。因
为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凝聚了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对中国教育的反思
与探索。
为什么《教育的智慧》有如此大的“威力”呢?这是由此书的学
术内涵和鲜明特色所决定的。一是立足研究,求实创新,科学性强。
这部书以作者主持完成的多项国家级或部委级科研项目为立足点,综
合反映了“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
客观分析了在实践中和实验中的第一手材料,提出了教师在以“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的具体做法。可以说,这是心
理学研究对学校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贡献。二是内容新颖,系统全面,
富有真知灼见。《教育的智慧》一书从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的素质、
学生的特点、智育与德育、建构各种学科能力、探索德育中品德形成
的机制、班主任工作、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学生的保健医、全面发
展和学有特色以及投入到教育科研中去等诸多方面,向我们展示了新
世纪教师的必备素质。三是深入浅出,有的放矢,可操作性强。书中,
作者对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热点问题,以创新的意识、严密的逻辑、源
于教改实践的科学性,以及生动流畅的文笔,通俗易懂的事例,理论
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高度上,对此进行了详
细讨论,回答了教师们普遍关心的许多重要问题。
我们常常说,教育需要智慧。何谓智慧?如果说教育的智慧之源
来自于可教的信念,那么,教师智慧的表现则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
学去影响学生。因此,我觉得教育的智慧实际上就是教师的智慧,而
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首先得拥有师德师魂,要敬业爱岗、热爱学生、
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正如林教授在书中所讲到,如果没有爱:就没
有教育;失去了对学生的爱,教师也就失去了人生的乐趣。因此,做
一西地兰注射剂说明书 名有智慧的教师,首先应该把整个心灵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
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
们、造就他们。
除了这种大爱,我也特别认同书中所提到的教师教育观——我的
学生一定能成才。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我一定能教
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这也是教师正确的教育观
念,只有有这样的教育信念,才能支撑我们去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不
懈地鼓励学生获取学习的信心,争取学习的成功。
教师读书笔记10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
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直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
听我讲话,并积极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
是一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助吧?也许书
里无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
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
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
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
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克服了一般书籍空洞的理论说教的毛病,它结合众多的故
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本
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与
孩子之间,也适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情况。一般
情况,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成人的观念去安慰、用自己的
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
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
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理解、赞同才是最好的安
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
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给孩子解
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倾听者的角色帮助幼儿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面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建
议:1、全神贯注的聆听。2、认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
出来。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夸奖孩子对美术活动作品评价的启示: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
“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
着用词单一、内容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
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
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
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
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尝试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后,我听到两个幼儿的
对话。A:你的画很好,我喜欢。B:为什么啊?A:因为很漂亮。B:……A:
因为你的画上面有两个蜗牛,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很喜欢那个小的
蜗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评价中得到认同,增强了自信。
并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优点,今后可以继续发扬。B也从中学到了A
的优点,从而在以后学习、提升。
三、关于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惩罚对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启示:
我们都一直不认同惩罚行为,惩罚会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惩罚
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
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惩罚作为
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
方式;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
“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那出现问题后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
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有的后果是无法模拟的,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呢?
书里给我我们七种方法来替代惩罚: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
“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老师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2、明
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
的影响。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
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4、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
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5、告诉孩子怎么弥补
自己的失误:当孩子的知识经验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药店营业员药品知识 可
以直接告诉幼儿该怎样去做来帮助他弥补失误。6、当孩子出现不当行
为,对于并不是对我们有很严重的影响的事情我儿子的英语怎么说 们可以采取行动,让
幼儿直接面对行为背后的后果。
当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了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建议、方法,
并不能给我们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关键在于实践,针对不同问题具
体的做法还是需要在实际情境中去不断的探索。对于我刚参加工作,
接触这本书也就半年时间,没有细细去挖掘,工作经验较少,理解的
也只是些皮毛。这本书需要经常的拿出来翻阅,我相信它在今后还会
不断的给予我们启示与帮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师读书笔记11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老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
思。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
成长公式。作为一名老师,想要自我完善、不断提升,就需要不断反
思。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只有在反思中总结出规律和经
验,才能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发展;只有在反思中提炼出精华和真理,
才能不断地修炼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教学反思是老师做的最多的也是最切实有效的反思活动。翻开杂
志,打开网页,可以说每一个优秀的教师,成名的教师都有一个写教
学反思的好习惯。可以说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
缺少的步骤。它一方面让我们在教学中的正确的行为予以肯定,不断
的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使我们自己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
不相吻合的甚至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改正、自我完善。
教学反思使我们拒绝平庸,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得以升华,使我们吐故
纳新,每一天都是新的。
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写反思都是在查找教学的不足之处,总结经
验教训,而在发现自己的优势,肯定一节课的亮点上花的功夫相对少
了一点。同时,我们在反思时,往往写的都是教学反思,而忽略了在
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的反思。所以,对于平日里与学生接触时的一言一
行,我们都要认真地、耐心地反思,从中找到某种教育规律。
再者,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往往仅仅满足于获得教学经验,而没有
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所以,虽然做了好多年教师,偶尔也进行过
教学反思,但创新方面是少之又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
日记,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写教育日记让老师终身受益。”
教育随笔,不是为了晋升职称而炮制的论文,也不是为了课题交差而
拼凑的“成果”。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学全纪录,没有居高临下的
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
烦闷。
只需我们抓住一天中的一个火花,可以是上课,也可以是听课,
也可以是网上,杂志上看到后的灵感。
教师读书笔记12
时下,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家长、教师、学者、专家都在积极地探讨
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走向主体性德育)中写得好:“学生和成人一样,是有血有肉、有
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人。只有把学生真正当人看,才能避免不尊
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弊端产生。”的确,在现
实生活中孩子的主人地位没有怎么体现出来,主体参与机会太少了。
在社会上,所有有关孩子的事项,我们很少征求孩子的意见。在学校
里,重要的学习、娱乐活动主要是由校方决定,学生将服从学校的安
排。在家庭中,父母往往爱给孩子作决定。在父母看来,孩子没有能
力对自己的行为智能abc输入法 和决定负责。成年人往往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给
孩子订了若干个品德培养的目标。当然这些做法无疑是为了孩子好,
是真心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现代人。但是,我
们需要扪心自问:您的目标和要求孩子们了解吗?理解吗?同意吗?制定
这些德育目标时,孩子们参与了吗?
如果缺乏未成年人的参与,德育很有可能会走进简单说教、强行
灌输的误区。有些未成年人长期在父母、老师的“安排”下丧失了参
与的能力,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这种
心态下,德育自然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真正进入未成年
人的心灵。因此,我们抓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
地位,树立参与观念,要以他们为本。
教师读书笔记13
读了《给新教师的建议》,感受还是很多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自
己如何去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给自己罗列了以下努力目标。
1、潜心经历。经历是一笔财富,我们刚参加工作,不仅仅是环境
的变化(从学习的地方来到了工作的新学校),也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
(讲台下的学生变成了讲台上的老师),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生经历的变化,
这个变化是重大的。很多时候,别人告诉我们,刚参加工作,要学会
“多做事,少说话”,我想这句话应该放到“经历”的层面上来理解,
这种经历是具体的,日常的。小到去传达室拿信件,到总务处领取办
公用品,去油印室复印资料,大到上课,参加教研活动,申报课题研
究,都是一个新老师具体而实在的经历。多做事情,就是多多地经历,
少说话,就是要积极去经历,经历的直接收获就是带来熟悉和经验。
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熟悉事务和具备经验是非常必要的。
2、要做好从头学习专业知识的准备。我们的师范教育,更多的是
停留在一个就业方向上的限定,而专业的学习与其他综合性大学,似
乎差别不大。我们的知识与我们课堂的需要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
根据的学生特点、教学要求、考试要求等内容做出相应的转化。我们
作为一个新老师,必须重新学习一番中学的学科专业知识,我们有了
四年的大学基础,学起来也许很轻松,但也许很艰难。用宏大的、泛
泛的大学专业知识,去驾驭中学的课堂,往往会出现很多矛盾或者冲
突。那么如何从头学习专业知识呢?我觉得需要找一本比较完备的高考
复习指南之类的书,认真研读一番,不是为了备考,乃是为了获隐藏的近义词 取新
知。
3、要认真做一次教育和教学上的研究。我们新教师,应该有意识
去做一次体验,研究的体验。比如,我上课学生不欢迎,我就此展开
研究,如何提高课堂魅力?
4、通读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书。影响一个人的,有时是一个人,
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本书。寻找一本有生动细腻的教育细节、有
感人肺腑的教育情怀、有发人深思的教育感悟、有血肉丰满的师生形
象、有实在具体的教育行为、有激情洋溢的教育理想等等的教育书籍。
我觉得通读一本教育好书,往往可以改变我们很多东西,而最主要的,
就是它展示了一个真实教师的形象,从而激扬了我们的教育梦想。
5、听老教师的课。课堂是一个教师施展教学本领的真实场所,置
身于这样的场所,往往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教师的综合气息,比如
教学语言、教学智慧、教学行为等等,这种真切的感受,可以带给我
最新鲜的认识。同时跟上课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分析自己听课的得
失,让自己尽快成长。
6、逐步享受写东西的快乐。教师主要教书和育人的,但是,我
觉得写东西也是一个重要工作。写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学校常常要求
我们写的是论文、总结、计划,从日常化的要求来看,我觉得写日记
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工作感受、教学启迪、生活苦乐、人生感悟、见
闻杂感、世界大事等,都可以成为笔下的东西。此外,我还觉得,写
东西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写是促进和加深思考的绝妙方式。很
多问题,只有提起笔来,我们才能思考得更深入,更细致。
教师读书笔记14
“合作、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感悟、体验”,伴随着新
课程改革,各种新的理念、方法成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
多人觉得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甚至有人感叹“语文教学像
雾、像雨、又像风。”面对种种困惑和疑问,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
师,伴随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我觉得上简单的语文课是正确的选择。
一、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
是方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
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
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
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
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
性”争论不休。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就如同张庆老师讲的“读读写
写,写写读读”。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
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三、简约明晰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方式多样,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
纯技术性的问题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应该有一个
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
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应该姓“语”。在简单中看到复杂,于平
淡中体现神奇。
教师读书笔记15
湖北一所“子弟中学”有一位周教师,教化学。个子很高,又英
俊,很受学生喜欢。但这个教师有个毛病:上课时,他从不拿正眼看
他的学生。一旦上课,眼睛就牢牢地盯着右边的窗户,即使提问学生,
眼睛也是牢牢地盯着右边的窗户,不会正眼看他的学生。
以上所提的周教师是刘良华教授在《评价的秘密》一文叙述到课
堂教学的反馈和矫正的“现场感”时所举的一个例子,给我留下了极
深的印象,感触也极深。
像周教师这样的教师,我们学校也有。他们在上课时,或者看着
天花板,或者看着墙壁,或者明明是看着学生,却视而不见,自顾自
地讲课,全然不理会学生。
上学期我随堂听了同年级一位教师的课,这位教师由始至终手捧
着教案自我在讲,很少抬起头来正眼看学生。这样的课即使教案准备
得很充分,也不成功,因为她没把学生装在心里,因为课堂教学是教
和学的双边活动。作为教师,论语中的名言 就要善于观察学生面部流露出来的表情,
从而把握他们的思维脉搏。当学生表情反映出困惑(皱眉、目呆、啃
笔头……)时,说明学生已经碰到不解的难题。这时,教师如果不注意
观察学生,没有发现他们的困惑,未能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只顾滔
滔不绝地讲解下去,就会无意地给学生积蓄疑难,增加他们的困惑感,
使他们产生厌学怕学的情绪,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正如刘良华教授所述:“现场感”意味着这个教师既沉浸于自我
的教案、讲课思路和讲课活力中,又经常从自我的教案、讲课思路和
讲课活力中抽身出来,抬头观察、阅读他面前的学生。具有“现场感”
的教师总是善于从教学的现场捕捉调整教学的信息。这样的教师才是
好教师。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08:4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353a0bbf3bd00b24575818742cf1ccaa.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读书笔记教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读书笔记教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