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唐朝大诗人,曾经游历过祖国好多大好河山,当然每到一地,他就用自己的妙笔来讴歌当地的壮美景色。李白是喜欢美的,当然对于美丽的人也不例外。曾经李白有一首《长相思》的诗歌: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这么看来李白朝思暮想的女人是在长安,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李白远大的政治抱负。
天宝2022春晚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的八月,唐玄宗下令证召李白赴京,李白接到皇命,他以为这一下子时来运转自己可以从北服是几本此平步青云,仕途通达不再灰头土脸地生活在蓬蒿之间,所以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句是他当时心情的写照,这时候的李白接到唐玄宗的诏书,心里是意气风发,得意不已,于是当即就从山东的兖州启程日夜兼程奔赴长安。不久由于贺知章的推荐,李白酒醉下蛮书,因此名声大振。可惜皇帝并不因此而重用李白,尽管你是一个大才子。皇帝喜欢的是自己的女人,那个叫杨玉环的美人。
杨玉环的风姿绰约是无与伦比的,你看玄宗皇帝拥有那么多美丽的女子视而不见,只是对杨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为了迎合杨玉环,唐玄宗把李白介绍给了杨贵妃,目的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女人生活的更加愉快。他事先是这么向杨贵妃打招呼:“今天我要让你见一位大才子。你不是总现在做什么生意最好说没有好歌唱,没有好曲听吗?有了他就不愁了。等熟了以后,我让他专门给你写几首赞美诗,量身订做几支好歌曲,保准一唱就流行。”可见,在皇帝心里,李白并不是治国安邦的大臣,而是会写歌词的才子。
朝堂之上,一个是名满天下举世无双的大才子,一个是舞姿翩翩妖娆多情的才女,恰在此处相识。可以想象彼此之间的激动。李白无职无权,但是诗词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在唐朝,那是个用诗歌来抒发感情的国度,因此杨贵妃不会对李白无动于衷,当皇帝酒醉的时候,是贵妃娘娘,亲手调了一杯羹,给李白递过去让他润润嗓子。杨贵妃是个有艺术细胞的女子,她的《霓裳羽衣舞》冠绝天下,今天面对着全民的偶像级明星能够把握得住吗。
李白是迷糊的,尤其是醉酒后的李白,突然之间,身边有了这么一个梦幻一样的美人,李白的内心是无比澎湃的,漂亮的女人谁都动心。尤其是当时杨贵妃的年龄才23岁,正是一个女人如花初绽的时刻,因此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后来当皇帝提出让李白写诗赞美杨贵妃的时候,那种才情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喷薄而出:他赞美杨贵妃的诗句很含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弗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在这里李白把心爱的女人比作花儿,比十二芭蕾公主作月中的嫦娥,作者借诗传情,来表达内心炽热的情怀。再看这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赞美杨贵妃比传说中的赵飞燕更加漂亮,只是这么好的女人,只有当今皇帝才是她的美好归宿,就是那个喜欢才女的楚顷襄王是无缘享受的,只能空空肝肠寸断,无疑表明自己也是镜中看花、水中望月。进而言明李白自己的相思之苦,且看:“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在皇帝身边,贵妃是多情的。只不过那种美不属于自己,沉香亭北倚栏干的贵妃让自己的生活有了色彩。不,美也会使人痛苦,使人感到虚无,尤其面对着的是一份自己无法真正拥有的美。那明明是属于别人的美,却偏偏要让自己来歌唱。李白的心是痛苦,同时又是激动的。
可是玄宗皇帝始终没有了解李白,就是贵妃也一样,谁能知道李白的心是和自己的政治抱负联系在一起的,天宝二年春夏之际,李白就开始在《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题东溪公隐居》等诗歌中流露出怅惘失望之情,当年秋天开始,更是写了《玉阶怨》、《怨歌行》等多首表现忧谗畏讥、怨尤失意的诗歌。到了天宝三年的春天,李白就离开了朝廷,离开了长安,但是,李白的离开不是自己主动离开的,而是被放逐出京,可见皇帝对待李白和对待一个失宠的宫女没有什么区别。
当然李白对于杨贵妃是无可奈何的,毕竟那种感情可望不可即,而后连望望也不可能,只有在梦中抓狂:美人如花隔云端,从此李白再也没有能进过宫。后来贵妃在安史之乱中死于非命,李隆基也被迫退位。此时的李白已经55岁了,他希望自己能为平叛建功立业,可惜命途多舛,最后在孤独中落水而死,当然一起破灭的还有那种若即若离的的爱情。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15:15: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34650886d84378a0fb2dc4164223370a.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李白喜欢杨贵妃吗(杨玉环和李白真实历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李白喜欢杨贵妃吗(杨玉环和李白真实历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