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什么时候是世界末日(地球死了图片)

更新时间:2023-04-18 21:35:01 阅读: 评论:0

由原子科学家公报设立的末日时钟,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被调整到最接近末日的时刻 ,也就是最接近午夜24点的时间。在这两年距离午夜还剩100秒的时间,是自1947年时钟设立以来最接近午夜的时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末日时钟最近两年成为最接近午夜的时刻呢,为什么核武器和气候变化是其中的主导时钟拨动的因素呢?一起进入今天的话题。

核爆炸想象图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末日时钟

末日时钟是一个虚构的钟面,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于1947年设立。该钟每年的一月份进行一次评估,并随后标示出世界距离毁灭的距离,也就是时钟到了午夜零时象征着世界末日来临。

末日时钟调整现场

末日时钟每年由公报的科学家与安全委员会协商设定,委员会包括 13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当前影响时钟拨动的主要因素是核战争和气候变化,而现在气候变化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全球变暖,此外其他领域破坏性技术灾难影响的指标也可能拨动该钟。

那么为什么2020年和2021年基本月薪成为时钟设立以来最接近午夜的时刻呢

原子科学家科学与安全委员会公报2020声明截图

根据原子科学家科学与安全委员会公报2020的声明表示,人类继续面临着齐桓公伐楚原文及翻译大连导游词核战争和气候变化两种同时存在的危险,而这两种危险又因现在的网络信息战而加剧,同时还削弱了社会的应对能力。国际安全形势严峻,不仅因为这些威胁的存在,还因为人们对于威胁的存在没有作为甚至是在加剧威胁。

原子科学家科学与安全委员会2021公报截图

原子科学家科学与安全委员会2021公报截图

而2021年原子科学家科学与安全委员会公报椭圆函数表示,由于疫情的出现,暴露出社会处理紧急情况方面的不及时等。同时在应对核武器和气候变化上依然没有作为。

气候问题想象图

在气候问题上人们也未能充分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与大流行相关的经济放缓,暂时减少了导致全球变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如果要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未来十年化石燃料的使用需要下降。但是现实确是相反的,现在的化石燃料的开发和生产预计将增加。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在2020年创下历史新高,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两年之一。

那么为什么核武器和气候变化是其中主导时钟拨动的因素呢?

核武器是一爆炸装置,其能量是来自核子间的强交互作用,由核反应所释放产生巨大的能量。核武器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从核裂变反应中获取大部分能量的核武器,另一种是核聚变反应产生大量能量的核武器。

核武器爆炸想象图

为什么核武器危险呢?因为核武器拥有巨大的破坏力,它的能力释放十分的强大。还有就是核武器在爆炸后,会产生核辐射。这个辐射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需要很长时间这种辐射才会慢慢消失。最后一点是如果大规模的使用核武器,会造成核冬天的效果。

城市废墟想象图

核冬天理论是指如果发生在大规模核战争之后,由于核武器造成的烟尘和大规模的火灾之后。这些烟尘会飘入到平流层,在平流层它可以阻止一些直射的阳光到达地球表面。由此产生的降温效果称为核冬天,与此相似的还有超级火山大爆发造成的火山冬天。

污染的城市想象图

然后再来看看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大家应该并不是很陌生,现在造成气候变暖的最大驱动因素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其中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和甲烷。气候变暖造成南北极冰川大量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变得更加频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许多物种随着环境变化而迁移或灭绝,比如海洋中的珊瑚礁现在出现了大量的白化等。

联合国新闻截图

联合国IPCC也对环境问题发布过多次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报告,甚至在9月20日联合国秘书长警告:世界正走在升温2.7 摄氏度的灾难性道路上。可以想象现在的气候问题有多政治鉴定材料严峻。

总之气候变化和核武器对于生态环境等造成的影响非常巨大,这也是它们为什么能成为影响时钟拨动的因素之一。其实这个时钟的建立也是为了提醒大家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它以一个直观的方式警示人们现在的自然环境问题有多严重。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我是火宗君,我们下期见#末日时钟#

本文发布于:2023-04-18 21:34: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3449b590ba03ff60b5184cacb1a7631a.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什么时候是世界末日(地球死了图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什么时候是世界末日(地球死了图片).pdf

标签:核武器   时钟   气候变化   公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