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桢《赠从弟》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
苹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
诗人的自我写照。其中第二首最佳辛亥革命是哪一年 ,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
持”、“高风跨俗”的气概。面对动乱的社会外贸实习周记 ,遭遇坎坷的人生,刘
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
慨磊落之气。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
拔的本性。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赠从弟(其二)》。
2.了解建安时期刘桢的写作风格。
过程与方法
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电力增容 境,以便学生
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
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感悟其中的
哲理,从中受到启迪,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一种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品味法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高声诵读以1994年属狗的婚配 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
用心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2.描述法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用描述性的语言体会词作的
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
局面。在那个战火频繁,动乱不断的年代中,形成了以“梗概而多气”
而著称的“建安风骨”,而在建安七子中,其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
刘桢。因此,本文将通过赏析刘桢的《赠从弟(其二)》来粗略的感受建
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
二、作者简介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
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
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三、解读课文
1.诵读《赠从弟(其二)》
(1)学生通过范读视频,划分停顿。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
味”。
(3)做背诵指导。
2.诗文注释
从弟:堂弟。亭亭:高貌。
瑟瑟:风声。罹:遭受。
凝寒:严寒。
3.联系注释,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4.内容研讨:
(1)教师提问:
a.《赠从弟》中,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哪句??
b.“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继承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c.诗中直接描写松柏“本性”的诗句是哪些句子?
d.诗歌表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怎样节约用纸 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筒骨汤 案提示:
a.“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c.“松枝一何劲”,“终岁常端正”。
d.“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5)教师总结:纵观全诗,诗人运用松柏这一形象来勉励从弟,通
过对风雪的描写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整首诗声色俱佳,极富有气势,
充分的体现了其“仗气爱奇”、“壮而不悲”的特色。
四、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诗,课后查询有关建安七子的相关资料。
自我问答:
问:如何理解诗歌第一句的写法?
答:诗歌开篇就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亭亭山上松,瑟瑟
谷中风”。前半句仅仅交代了松柏的挺拔,然而诗人笔锋一转,写谷
中瑟瑟寒风,不但交代了环境的恶劣,同时一下子就将松柏的形象烘
托了出来,更生动的体现了“亭亭”二字的效果,显得极有声势。这
种先交代主体再写背景的逆反写法起到了很好的强调作用,展现了松
柏耸拔而起,“突兀撑青穹”的雄伟形象。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12:1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3309ea274bdd821280e2451177ade68d.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赠从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赠从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