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练字的句子有 一见到这位班主任,我胆怯地递上暑假作业本和练字本,慢慢的抬起头,悄悄的望着她的眼睛。
那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这时,从这双眼睛里流露出来一股温和而期望的目光,使我立刻定下心来。
身体好,学习好,品质更须好;做题难,练字难,用功就不难。20.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假期,妈妈帮我报了书法班,每天都要练字,非常无聊。坚持练字半年之后,小超的书法渐入佳境。
偶然说要练字,老公就买来字帖,诸如此类的各种细心不胜枚举。这位老人退休后就杜门谢客,一个人在屋里练字习画。
他天天下班后练字,经年累月,居然能参加比赛了。我无意间翻到一本练字楷模,上面有一句话:“只有下苦功,才能写出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是啊,在学习上,我们也不是只有下苦功才能有收获吗?用笔原需细,用刀原须粗。练字时由大及小,是教你不失通体的气韵;练刀时由小及大,是教你不失其中的细致。
我用心的练字,为是能帮助校长抄写些不要紧的东西。张乐平从小在上海浦东一家木材行做工,特别爱练字。
书法卓尔不群很有个性,加油练字,回头给我们题个“一刻是个好栏目!”。每日晨起,即磨墨练字,吟诗填词,偶尔和同好们举行昆曲雅集。
到最后,林墨练字练到走火入魔,老侃的几本文科笔记用来描红犹嫌不够,他还搜刮了老侃理科的练习册和卷子,连数字和各种符号都描得精益求精。又过了数天,伤势渐愈,郑朗摸了摸胳膊,道:要练字了。
看书不为考功名,只为更多了解这个世界;练字不为当书法家,只为修身养性;弹琴也不为当音乐家,这是她的最大爱好;至于念佛经,是求一份心的安定。郑海霞谈人生趣事:要求小队员练字。
王瑞清说,平时没有别的爱好,每天就练字抄书,这已经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就会一直抄下去。女儿练字一般用元书纸,但偶尔写作品搞展览需要宣纸,所以趁着“五一”休假,特意赶到鼓楼多买一些。
少年意气的时候我觉得很多东西比感情好,后来才发现我们能记住的偏偏是一些小的幸福,就像你摔倒了抱着我哭,就像我练字的时候你在旁边玩墨水……。
积累 指事物逐渐聚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 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也可证明“毅力”)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 勤奋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徐特立。
1、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 2、平生懒著书,书成亦快余。惊风日夜吼,随处足安居。
——明·李贽《续焚书》 3、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宋·邵定《山中》 4、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
丹青与文事,舍博达学院此复何从。——唐·耿湋《咏宣州笔》 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6、我生性不爱受困,常常违反班规,班主任常罚我抄班规20遍,我只好三支笔一起握。我常对人说,我的一手好字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韩寒。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简单干净的英文网名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
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1、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
——宋·邵定《山中》 2、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3、平生懒著书,书成亦快余.惊风日夜吼供用电技术专业,随处足安居。
—— 明·李贽《续焚书》 4、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唐·耿湋《咏宣州笔》 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内容拓展: 古人练字的故事: (一)王安石炼字 王荆公(王安石)绝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洪迈《诗词改字》) (二) 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为“半”字。
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李东阳《麓堂诗话》) 第一个故事是同学们所熟悉的,王安石开始用的“到”、“过”、“入”都是动词,只是客观地说明春风来了,没有其他内容;后来用的“满”、“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满”仅仅描写了春风吹拂的范围之广、面积之大,而“绿”字则把春风吹来大自然发生的可喜变化描绘出来了,当然“绿”字要好得多。
第二段写的是唐代诗人任翻为改一个字,跑了数十里的故事,也很动人“前峰月照”一定会出现“峰掩月”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半江水”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 (三)荆公炼字 1705年春,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在宦海几经沉浮之后,又一次被起用,他先乘官船由江宁(今南京市)往汴京(今开封市)赴任。
此时,江南正是山花红似火、江水碧如染的时候。一天傍晚,官船停在瓜洲过夜。
王安石站在船头上,观景赏目。他见京口(今镇江市)与此地遥相望,江岸上连绵青山若隐若现,滔滔江水波澜起伏,诗兴大发。
他取过纸笔,一挥而就: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成之后,王安石一字一句斟酌润色,总觉得第三句不如意,尤其这“到”安没有把春风的神韵写出来。于是圈去“happen到”字,改为“过”字,又一想,还觉不妥,就又抹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改来改去,一时竟没有合适的眼,便撂笔出舱,让春风吹一吹混沌的头脑。
突然,他相聚到王维“春草明年绿”的诗句。这“绿”字下得多好啊!春风吹到哪里,,哪里就春草萌发,一派生机,这春风(确能 确实)使大地变“绿”,“绿”色(确能 确实)是春天的写照。
此情此景下好寓意改革。想到此,他快步进舱,把诗改好,重抄一遍,情不自禁朗诵起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04:46: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32d67f9ab5676d48991841c13d85a7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练字佳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练字佳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