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养利古城开发与规划的构想
摘要:古城资源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养利古城位于广西自治区崇
左市中越接壤大新县桃城镇,为进一步妥善开发与保护养利古城,在借鉴国内一
些知名古城的黄骨鱼怎么做 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从排骨炖萝卜的做法 养利古城的开发优势、开发现状、针对
性意见、开发构想等四个主要方面讨论了古镇资源的开发以及规划构想。
关键词:旅游;古城资源;开发;规划
养利古城位于广西自治区崇左市中越接壤大新县桃城镇,建成至今已经有五
百年悠久的历史。古城资源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笔者对养利
古城近几年的情况观察得知,现在该古城正处于待到春暖花开时 “荒废”(即无人开发)状态,造
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养利古城所处的大新县正处于刚刚脱离国家级贫困
县的状态,基础资金不足,对古城的保护心有余而力不足,养利古城现如今在经
济大潮的侵蚀下得不到妥善维护,脏、乱、差的现象城内不胜枚举,而且若不对
城内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加以保护,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完全消失。兹以以上原因,
本文将对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规划和开发养利古城进行讨论,以求改变古城如今存
在的诟病,促进养利古城旅游开发的同时,将由此获取的经济效益去保证古城日
后的持久维护。
一、养利古城的开发优势
(一)古城悠久的历史。
根据《大新县志》记载:“养利古城,是一座有五百年历史的山城,因其形状
恰似桃果,故又名桃城。其地在今大新县所在地。史书记载,养利古城始建于明
朝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为养利州知州罗爵所建,初为土城。万历十一
年(公元1583年)知州叶朝荣将士城改建为石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
知州许时谦以城内空旷,改建北楼…”目前,古城墙由于年久失修原貌不再,但是
养利古城内依旧保存有完整的城楼以及部分民居等风物,古城的潜在开发价值巨物理高中公式
大,相信经过后期维修会大大增加养利古城的旅游价值。古城风貌将在下文做详
细论述。
(二)古城浓厚的壮家风情。
大新县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汉、苗、瑶等其他多种民族杂居的南部边境县
城(总人口36.2万,2004年数据)。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变迁,全国人
口流动的速度加快,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族人扎根于此。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养利
古城作为一个典型并没有在全国人口流动的大潮中被严重“汉化”,反而保留下了
许多壮民族弥足珍贵的传统习俗。原因就在于后来迁徙而来的其他民族,尤其是
汉族,几乎都会选择定居在养利古城外农贸经商相对繁荣的城外区域,而养利古
城至今居住的依旧是世世代代在古城内繁衍生息的壮族后裔。据笔者所致,每逢
三月三,城内依旧保留有歌圩的传统,当天把酒言欢、请客对歌的场面仍然原汁
原味。如此等等都表明养利古城具有极为浓重的壮家风情,为今后古城的旅游开
发无疑提供了宝贵的的民族文化的力量,
(三)古城与著名景区相辅相成。
据大新县志了解,养利古城及周边的旅游资源,历来有养山叠翠、利水清流、
金印奇峰、散花仙岭、呼水吸泉、七星伴月、弄月镜台、武阳山灵、悬崖仙杖、
无怀古石等“桃城十景”之称。大新县处于云贵高原高原南端,洁的成语 地势北高南低,处
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遍布各地,山山水水舍生忘死 形成各种奇特的地形、秀丽的山峰、多
姿的溶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自然景观有德天瀑布、明仕田园风光、龙宫
仙境、黑水河风光、沙屯多级瀑布、乔苗平湖和恩城山水等。除上述“桃城十景”
尚处于未开发状态之外,以德天瀑布景区为核心的著名景点至今已经开发出相对
成熟的南国边关旅游线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养利古城完全可以借助这条开发
成熟的边关线路来提升至今的地位。
(四)古城地理方位优势明显。
养利古城落户的大新县总体看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的西南部,距
离南宁大约143公里(不到三小时的车程)。其西部毗邻越南,边界线长约40
余公里。随着东盟博览会永久性落户南宁,养利古城所坐落的大新县势必会受益
于东盟的各种优惠政策。就拿针对东盟各国来华商品零关税的政策来讲,大新县
的边境一旦对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放必然对促进当地的旅游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届时,养利古城可能会成为中外游客汇聚的景点。
(五)古城内部拥有各类丰富的资源。
养利古城作为一座具有五百年历史的山城,内部各项可供开发的资源种类繁
多,大体上可以将其分为自然类资源、文类资源以及自然人文类资源三类。单纯
的自然资源包括绕城而过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的利江河以及星罗棋布的湖泊…;
单纯的人文资源包括古城楼、古城墙、古民居、古寺庙等等;最后一类既属于自
然资源同时也属于人文资源的资源包括观音山、农家田园风光等,总体看来古城
内部的资源不仅仅拘泥于古城风貌,其他可开发的资源相对丰富。
二、养利古城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古城无人开发,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被称为“无污染的绿色工业”,以云南省的丽江
古城以及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为代表的古城旅游成为当地支柱型产业,为当地获得
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赢得了一定良好的社会效应。然而同时具备多重优势
(如前所诉)的养利古城如今却面临着无人开发的荒废状态,这不得不说是一种
古城资源的极度浪费。
(二)城内特色景观保护不利。
纵观当地政府历史上为养利古城的保护作出的贡献:1983年,县政府发文将
桃城的东门楼、南门楼、西门楼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修复了西门
楼。1994年,县政府又下文将桃城北楼址及其附近一段石墙和鸳鸯桥列为第二批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对城内特色景观起到强有力的保
护效果,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这些保护都是一些粗放式的保护举措,根本不能满足养利古城的保护
需求,城内的古城楼、古街道、壮族民居、古城墙、公园等等均得不到妥善的保
护至今依旧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笔者认为究其原因还是用于维护古城的基金不足,
保护的进程走走停停,始终跟不上古城发展的进程。
其次,从上述罗列主要的保护措施来看,各保护举措时间跨度相当之大,保
护的进程断断续续,不能给予养利古城持久的维护;
再次,当地政府一些所谓的“保护措施”实际上是对古城的变相破坏。如2008
年当地政府对养利古城城内的街道进行维修工作,初衷是为了使城内居民出行更
加便捷。然而,古城的青石板路遭受到了灭顶之灾,厚重的柏油完全将街面的青
石板完全覆盖,古城的价值大打折扣。
(三)城内卫生状况堪忧。
2006年9月之前的养利古城的卫生状况可以用“脏”、“乱”、“差”三个字来概
括,当时的状况是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城内居民各家各户产生难于消解的
垃形容时间短的成语 圾越来越多,就连古城内镇政府门口都曾一度成为居民倾销垃圾的场所,其城
内垃圾处理状况可见一斑。
从2006年9月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倡导,在全区开展大规模的“城乡清洁
工程”,下大力治理“五乱”(即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
乱象)。养利古城内的卫生状况由此得到了缓解。可是,养利古城的居民还是习
惯性地乱堆垃圾,虽然清洁力度加大了,但随处臭气熏天的垃圾无疑给古城形象
造成了负面影响;还有清洁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城内的主要街道,致使一些边边
角角的地域(尤其在护城河沿岸)总是得不到卫生的改善。
针对当前古城存在的问题提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1.招商引资。
对外竞标开发商,对古城进行开发规划。养利古城所处的大新县城刚刚甩掉
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可支配基金相对紧缺,所以要求政府全权开发养利古城是
不切合实际的。那么就只能走招商引资的道路,向全国竞标养利古城的开发权,
由开发商对古城进行开发,有当地政府督察开发状况,遏制不适当开发最大程度
在保证古城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去损坏城内原有风貌。
2.政府与居民联合管理。
政府需投入固定资金维护,积极听取城内居民意见并且交由当地文物部门定
时检查。古城居民作为养利古城的永久性居民,几百年来生息于此是对各成的建
设最具有发言权,因此政府在对古城进行整改的时候,提出的海军大臣 修改方案应该征求
居民绝大部分的同意,而不能因一己之见而发生类似零八年当地政府对城内的街
道进行维修工作的失误,当然当地文物部门应该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对古城保护状
况进行督察,定时向政府汇报古城当前的保护情况。
3.城府倡导居民文明爱城。
对于城内卫生状况,除加设必要的清洁设备和提高城内保洁工作外,必须对
城内居民进行环保教育。从浅层次上看,城内居民随处乱堆垃圾是因为城内一直
没有固定的垃圾场所,乱堆垃圾是不得已而为之科技发展的利弊 。政府应该在古城内加设垃圾桶
等便于清洁工作的设施设备,解决居民处理垃圾难的问题;从深层次来讲,城内
居民“各扫门前雪”的个人意识很强,却还没有树立对古城整体的保护意识,垃圾
想堆放那儿就堆放在哪儿,丝毫不顾忌古城形象。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必要的媒介
方式来倡导“文明爱城”的理念,提高古城居民的环保意识了!
三、养利古城开发的构想
(一)还原与美化古城风貌。
借鉴国内一些知名古城的开发经验,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具体还原于美化古城
风貌的措施:复原古城墙;修缮护城河;规划民居,鼓励与提倡居民保留老式民
居建筑;将古城楼建设为古城博物馆,供游客参观;通过花草树木的在中美化古
城观景等。现以“复原古城墙”为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养利古城的城墙为壮观,内外城墙全部用料石砌置,中
间填土夯实,上面铺上火砖。石墙高一丈,厚八尺,周围三百七十九丈。在外石
墙上,又加砌砖墙,设筑墙垛四百九十一个,并设置大小炮台五座。另外,在城
墙之上,按方位修建东南西北四座城楼,并开有东、南、西、两小西五个城门,
可惜的是,当年宏伟壮观的养利古城,在抗战时期、解放初期和“文革”期间屡屡
遭到破坏,砖垛被毁,石墙被拆,如今只剩下东、南、西三座城门楼和水闸门以
及北楼附近的一段残墙。
古城墙是养利古城极具特色的建筑物,虽然历史中记在的宏伟城墙已经不复
存在,但是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模拟史料记载重铸的方式来复原养利古城的城墙。
这样做既可以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强调整体和谐性,又可以提高养利古城的旅游
吸引力。迎合游客怀古思幽的旅游心理。
(二)充分挖掘城内资源开发的价值。
根据养利古城内资源的特点,可以将古城按照地域划分为若干片区。可以将
城内观音山和山下的佛教寺院划分为宗教旅游区,沿着主要的古街道将古城楼、
古城墙、古民居等串联成古城风貌区,在民居内可以开设家庭旅馆或者特色产品
零售屋等;把古街道周边打造为民俗一条街;将西门岛公园以及以其为中心分布
的河流湖泊划分生态体验区,把西门岛公园打造为对外免费开放的休闲公园,利
用湖泊与河流开展水上娱乐项目;最后将古城西部的大片龙眼荔枝等果园打造成
农家田园区,根据时令农田里开展桂圆节等农家活动…。
参考文献:
[1]范晓明.平遥古城开发与保护的思考[J]J科学之友(B版).2008.4
[2]赵秀清;赵莉莉.绥远古城城墙与之公园的保护与规划构想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S3
[3]周涛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5
[4]大理州规划建设局.大理科学规划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J].城乡建设.2008.09
[5]李益彬;李宏芸;严佩升.南部县旅游资源现状与保护性开发对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6]龙清杰;郭守.印聊城古城规划整治的开发利用[J]城建档案.2009.5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13:01: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32ccb75a2684055fcad25012cd1cae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龙宫仙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龙宫仙境.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