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清平乐冯延巳

更新时间:2023-03-23 19:03:03 阅读: 评论:0

苹果手机格式化-豚鼠吃什么食物

清平乐冯延巳
2023年3月23日发(作者:宝宝对眼)

2000年第3期

(总第140期)

《学术论坛》

ACADEMIC

FORUM

NO

.3,2000

(

CumulativelyNO

.140

)

冯延巳比兴寄托词辨析

曹章庆

(湛江教育学院,广东湛江524037

)

[摘 要]本文运用以史证词、象征意象分析、整体情感意向把握等方法,对冯延巳的比兴寄托词进行系

统全面的辨别和分析,从而使人们对冯延巳创作的比兴寄托词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比兴寄托;词史互证;象征分析;情感把握;辨析

[中图分类号]

I

20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4434

(

2000

)

03—0096—05

在古代诗歌中,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来进行创作的可谓源远流长,而在唐五代词中大量运用此手法来进

行创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当首推冯延巳。一部112首词的《阳春集》,具有明显寄托意蕴的就有50多首。冯延

巳的比兴寄托词,曾经引起常州词派词论家张惠言、陈廷焯、况周颐以及近现代词论家陈秋帆、吴梅、俞陛云、

刘永济、饶宗颐等人的广泛关注及议论。然而,据笔者所见,迄今对冯延巳比兴公共秩序 寄托词进行全面辨析和系统探

讨的文章似乎还没有,甚至不少著名的词学家否认冯有比兴寄托词。有感于此,笔者不揣翦陋,尝试运用以史

证词、原型象征意象分析、整体情感意向把握等方法,对冯延巳的比兴寄托词进行全面辨析,以期给冯的比兴

寄托词理出一个比较清晰明朗的头绪。希望得到词学专家和同行的批评指正。

所谓以史证词,实质上就是运用孟子“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分析作家所处的时代社会,结合作家的身世

去挖掘其词的寄托意蕴。鲁讯先生说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全人,以及他所处的

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①运用以史证词的方法,可以基本推证出以下17首

词是有寄托的词。它们分别是:《鹊踏枝》“窗外寒鸡天欲曙”、“叵耐为人情太薄”、“萧索清秋珠泪坠”、“梅落繁

枝千万片”;《采桑子》:“中诞雨过春将尽”、“昭阳记得神仙侣”、“西风半夜帘栊冷”、“寒蝉欲报三秋侯”、“洞房

昨夜笙歌散”、“笙歌放散人归去”;《酒泉子》:“云散更深”;《清平乐》:“深冬寒月”;《应长天》:“珠颜日日惊憔

悴”、“当时心事偷相许”;《虞美人》:“画堂新霁情萧索”;《思越人》:“酒醒情怀恶”;《谒金门》:“风乍起”。在这些

词中,令作者念念不忘的是“前事”、“前欢”、“旧约”,仿佛有一个纠缠不开怀的旧情结,像梦魇般的笼罩在冯延

巳的心头,如:“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新结同心香未落,怎生负得当初约”、“可惜旧欢携手地,

思量一夕成憔悴”(《鹊踏枝》)

,“旧约难期,肯信韶华得几时”、“昔年无限伤心事,依旧东同”(《采桑子》)

,还有

“前事总堪惆怅”(《酒泉子》)

,“往动漫图片网 事总堪惆怅”(《清平乐》)

,“旧欢抛弃杳难寻”(《虞美人》)。显然这些“前事”、

“旧欢”都有特定的时代内容,跟作者本人有莫大的关系,决非一般泛指。

据夏承焘《冯正中年谱》记载,冯延巳20多岁时以布衣见吴国宰相李升,授秘书书郎与李王

景游处,南唐代

吴后,累迁驾部郎中、元帅俯掌书记。李王

景即位后,颇受宠信,不久便被拜为宰相。表面看来,冯仕途一路顺畅,

并没有什么痛苦、烦忧可言。其实不然,在冯出任重臣期间,偏安江南的南唐小朝廷正处在内外交困之中,一

是党争激烈,孙晟、宋齐丘两党形同水火,冯被目为“五鬼”、“四凶”之首而遭到猛烈的攻诋;二是南唐不断受到

邻近大国特别是周的武力威胁和入侵,尽失江北淮南十四州之地,以致贬损仪制,屈辱求和,国势危殆。而冯

在此期间也因此4次罢相,时间长达六、七年之久。面对自身遭受的打击和日渐黯淡危亡的政局,冯心中的悲

[收稿日期]2000—04—08

—69—

哀、忧愤和焦虑、惕怵的心境是不难想见的。可见,所谓“前欢”,应指作者跟中主李景游处或得宠的时期,而所

谓“伤心事”则应指作者被贬失宠、大权旁落或者国事危殆等事宜,而所谓“旧约难期”则有点像《离骚》“初既与

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那样埋怨中主了。下面试分析一首《采桑子》:

昭阳记得神仙侣,独自承恩。水殿灯昏,罗幕轻寒夜正春。

如今别馆添萧索,满面啼痕。旧约犹存,忍把金环别与人。

“昭阳”,指皇后的宫殿。这首词显然是借宫怨以寄意。前半阕言昔日之恩情。据马令《南唐书》记载:“延已

无才而好大言,及再入相,乃言己智足以经营天下,而人主躬亲庶务,宰相备位,何以致理。于是元宗悉以庶政

委之,奏可而已”。所谓“独自承恩”,应该是指这方面的内容。而后半阕则是写今日失意的悲怨。“忍把金环别

与人”还有一个掌故。文莹在《玉壶清话》中记述:保大十年(

952年)

,政敌孙忌与冯同为宰相时,冯大吃其醋,

竟然对别人说:“可惜金盏玉杯盛狗屎”。词史两相对照,其寓意甚明。而且在同一词牌中,作者还有另外两首

词写到在昭阳宫被冷落的事件:“昭阳殿里新翻曲,未有人知。偷取笙吹,惊觉寒虫到晓啼”;“昭阳旧恨依前在,

休说当时。玉笛才吹,满袖猩猩血又垂。”其中寄寓着作者失意、哀怨、悲愤、妒忌等种种复杂的情绪。

另外,《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考之时代和同时的词作,也可以明其旨意。全词如下: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响凭栏人不见,红绡掩泪思量遍。

这首词借闺思抒发了词人国难当头时忧心如捣的无限愁思和悲凉心境。其中“楼上春寒山四面”这一凄

寒入骨的意象透露了个中消息。据清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当南唐丧失江北淮南大片土地而李后主还一味

沉迷在奢靡享乐中时,“气宇孤寂”、直言敢谏的中书舍人潘佑曾作词以讽。有断句云:“楼上春寒山四面。桃李

不须夸烂漫。已失了春风一半”。由此可见,寒山四面作为国危运衰、令人不胜寒栗的意象正为当时的人所接

受。因此,整首词所表现的,正是一种忧危念乱的悲凉情绪。再看一首《谒金门》: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挪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这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借一个贵族女子等待心上人到来,由听到消息惊喜不已、兴致勃勃到无精打彩的心

理流变,表现了词人盼望君主眷顾宠爱的微妙心理。据马令《南唐书》记载,因这首词,元宗曾戏延已曰:“吹绉

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已曰:“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虽属君臣之间的戏谑之言,盖亦有深意存焉。清

代词评家黄苏在《蓼园词评》中引沈际飞评语:“无非望泽希宠之心”,②可谓一语中的。而刘永济先生则认为这

首词意在讥讽中主“政务措施,纷纭不安”。③也可聊备一说。再如《采桑子》:

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江楼。月散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

起来点检经由地,处处新愁。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橘洲。

橘洲,即橘子洲,在今湖南长沙湘江中。由结句“将取离心过橘洲”可知,这首词与橘洲有关。据夏承焘《冯

正中年谱》记载:保大九年(

951年)

,南唐中主以边镐为湖南安抚使,进军潭洲(今湖南长沙)

,湖南遂平。冯延

巳当时出镇抚州(今江西临川)

,为李王

景作

《庐山开先寺记》,其中有“长沙抵平,拓宇数千里”句,可见作者当时

的兴奋心理。次年3月,冯延巳拜相年度总结 。11月刘言攻打长沙,尽据湖湘之地,边镐遁归。冯延巳以失地自劾,罢相。

因此,本词言及橘洲,并有“起来点检经由地,处处新愁”之句,所抒发和寄寓的无疑是一种失地之痛的情怀。

清代词评家冯煦说:“翁俯仰身世,所怀万端”,“周室南侵,国势岌岌”,“翁具才略,不能有所匡俅,危苦烦

乱之中,郁不自达者,一于词发之。”④将南唐的历史和冯延巳的身世以及有关的词比照分析,我们认为冯煦的

话还是比较可信的。

所谓象征意象分析,就是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象或原型象征意象去探究其中的寄托意蕴。关于象

征,黑格尔说:“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

来看,而是就它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⑤由此可见,象征就是通过描写某一具体事物而暗示

另“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的艺术手法,其根本特征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而原型象征意象又叫原型,加

—79—

拿大著名文学批评家弗莱说:“在这一相中(即神话相)

,象征是可交际的单位,我给他起名叫原型,即一种典型

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我用原型来表示那种把一首诗同其他诗联系起来并因此而有助于整合统一我们的文学

经验的象征。”⑥在《阳春集》中,明显采用象征性意象的有13首,其中采用“云雨”这一原型象征性意象的有7

首,它们分别是:《鹊踏枝》:“烦恼时光能几许”,《临江仙》:“南国池馆花如雪”,《应长天》:“石城花落江楼雨”,

《谒金门》:“杨柳陌”,《菩萨蛮》:“画堂昨夜西风过”,“沉沉朱户横江锁”,《忆仙姿》:“尘拂玉台鸾镜”。

云雨的原型,如果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它是“人类神话思维所创造的一种具跨文化普遍性的象征……是天

地父母交合时的产物”。⑦如果从文学典故的角度,宋玉在《高唐赋》写楚王和巫山之女人神交合的故事,由此

无疑起了关键的作用。由此,后来就逐步演变成男女交媾和君臣遇合的意思。冯延巳7首涉及巫山云雨意象

的词,不管是“高唐暮雨,只觉空相思”(《临江仙》)

,还是“杳杳兰舟西去,魂归巫峡路”(《应长天》)等,全都带有

象征的意味,而且多指君臣的遇合关系。如《鹊踏枝》:

烦恼韶光能几许?肠断魂销,看却春还去。只喜墙头灵鹊语,不知青鸟全相误。

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眼看新愁无问处。珠帘锦帐相思否?

词的上阕表面上是埋怨青鸟传信失误,实质上寄寓着年光流逝、不被君主重用的悲哀,跟《采桑子》“后约

难期,肯信韶华得几时”同一意蕴。而下阕则缘情寄意,思绪万千,以“梦断巫山路”来表示自己对君主的痴情

缠绵和失望的哀怨。再看《菩萨蛮》:

沉沉朱户横江锁,纱窗月影随花过。烛泪欲阑干,落梅生晚寒。

宝钗横翠凤,千里香屏梦。云雨已荒凉,江南春草长。

关于这首词,近代词学评论家俞陛云说:“以江南繁华之地,作者青紫登朝,而言云雨荒凉,江南草长,满纸

萧索之音,殆近降幡去国时矣”。⑧按俞先生的说法,这首词仿佛有“亡国之音哀以思”的味道。不过,我觉得似

乎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这首词同样也是托闺怨来寄寓对君主的思念之情。“云雨已荒凉”象征作者很久已经

没有得到君主的眷顾,而结句“江南春草长”则表示对君主的思念,这样理解,才能更好地跟过片“宝钗横翠凤,

千里香屏梦”的意脉相连。另外,“春草”历来是引起人们思念的意象,因此“江南春草长”这一结尾,兴象微妙,

引人连类无穷。

其次是荷花的象征意象,在冯词中出现三次。如《谒金门》:“学着荷衣还可喜”,“新着荷衣人未识”。《鹊踏

枝》:“雨打疏荷折”。这些意象,都有象征人物志行高洁、品德坚贞意味,跟屈原《离骚》中“制荠荷以为衣兮,集

芙蓉以为裳”一脉相承。试看一首《谒金门》:

杨柳陌,宝马空嘶无迹。新着荷衣人未识,年年江海客。

梦觉巫山春色,醉眼花飞狼籍。起舞不辞无气力,爱君吹玉笛。

这首词上阕借漂泊江湖的荷衣之客来寄寓自己志行高洁而无人赏识的苦闷。而下焗油膏和护发素的区别 阕则借梦向君主输诚

表忠,所谓梦,无非是人们“愿望的达成”⑨,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理想意念的一种变态的、曲折的反映。所谓

“巫山春色”,无非是君主眷顾宠幸,春温如煦的美妙情景,因此,从作者缠绵悱恻的痴痴想望中,从“女为悦己

者舞”的表白中,寄托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

另外还有两首词涉及花草的意象,也有象征的意义。先看《鹊踏枝》: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路?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缭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这首词以行云的去向不定,来埋怨君主的薄幸和表达自己痴望的悲哀。清代词评家谭献推测:“行云、百

草、千花、香车、双燕必有所托”。

应该说,谭献的推测是不错的,且不说香草美人的传统,在当时用花草来比

喻某种人也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观念。例如宋齐丘拜见烈祖李升时,曾作诗以献:“养花如养贤,去草如去恶。松

竹无时衰,蒲柳先秋落”。而南唐重臣徐铉在《柳枝词、座中应制》中也说:“百草千花共待春,杨柳春色最惊人。

天边雨露年年在,上苑芳华岁岁新”。这在冯延巳的《虞美人》中也可以同样找到注脚:“碧波帘幕垂朱户,帘下

莺莺语。薄罗衣旧泣青春,野花芳草逐年新,事难论。”词中以“野花芳草”起兴人事世事,比照《鹊踏枝》中的“百

草千花”,可以看出明显是借喻指政敌,对此,陈秋帆先生认为“似别有悲凉滋味”,其中寄寓对君主的哀怨情调

是不难体味的。再有《采桑子》中关于“林鹊”的意象:

—89—

画堂作夜愁无睡,风雨凄凄,林鹊争栖,落尽灯花鸡未啼。

年光往事如流水,休说情迷。玉箸双垂,只是金笼鹦鹉知。

对于这首词,近人孙人和在《阳春集校正》中说:“此殆诗《郑风、风雨》之思乎?愁无寐者,忧思难眠也;风雨

凄凄者,浊乱之世也;林鹊争栖者,小人当道也;落尽灯花者,国垂亡也;鸡未啼者,不见君子也;年光往事如流

水者,前功尽弃也;情迷者,忠君之诚也,玉箸双垂者,志未遂而悲伤也;只是金笼鹦鹉知者,国人莫我知也。可

谓自信而不疑矣。”孙先生逐句比附,认为每句都有象征意义,显然过份牵强。但是全词以无眠忧思兴起,缘事

选景抒怀,说它从整体上表达了一种忧时伤世和惆怅自怜的情怀,这大体上是不错的。而且“林鹊争栖”确实

带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显然是以良禽择木而栖来比喻贤才择主而事而凄惶未定的迷惘心境,联系冯所处的时

代背景和人际关系,“林鹊争栖”这一意象所指的无疑是水火不容的党争中对立面有关人物。

以上所举的13首词,有的是整体象征,有的是局部象征,但不管怎样,透过这些象征意象,追溯其原型意

义,结合其它作品去分析探究,这些词的寄托意蕴还是可以较好地加以把握和理解的。

作为配乐歌唱的新体诗,词的本质特征是抒情,而且它擅长表现人们心灵深处深微细腻的情绪,具有“文

小”、“质轻”、“径狭”、“境隐”

的特点。正如王国维所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能言,而不能尽言

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而词的情感,按其品位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又可以分为浅层次的

情感和深层次的情感。前者是比较世俗化的情感,它所表现的是感性的内容,而后者对世俗对感性则有一种

超越的意味,在体现感性情感的同时还包含了理性情感的内容。而作为“歌者之词”的《阳春集》固然有不少

“娱宾遣兴”、追求感官享受的东西,如《抛球乐》、《金错刀》、《玉楼春》、《寿山曲》等等。但作为一代重臣的冯延

巳,当他身居鼎辅之任时,南唐已逐步走向衰落,面对国家前途的黯淡,自身仕途的挫折,人生理想的幻灭,作

者感怀万端,写下了不少表达深层感受、寄寓深远的作品。上面所说的两类词,除可通过词史互正、象征分析

外,还可通过情感的整体把握去理解作品所寄寓的情感意向。

这类作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品有一定事件,如祝寿、宴席、送别、闺怨、春游等。这种作品有《长命女》

“春日宴”,《采桑子》“马嘶人语春风岸”,《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几度凤楼同饮宴”,《临江仙》“秣陵江上

多离别”,《芳草渡》“梧桐落”,《更漏子》“金剪刀”、“秋水平”、“风带寒”、“雁孤飞”、“夜初长”,《忆江南》“去岁迎

春楼上月”、“今日相逢花未发”,《虞美人》“玉钩鸾柱调鹦鹉”,《南乡子》“细雨湿流光”等15首。这些作品往往

是缘事抒怀,托事寄意,这样我们就可以透过事件的帷幕去把握作者寄托的情感意向。先看《长命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这首词用意甚明,由“春日宴”引发,借女子之口为君王山呼万岁,并希望君王长期赏识重用自己,

表现了一种曲阿输诚的臣妾心态。再看《采桑子》: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宝宝腹泻症状 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这首词写主人公春游失却伴侣后那种怅然孤凄的心境,以乐景写哀,用笔灵动,情感悲凉。我们虽然不必

考实所寄寓的是党争的失败抑或是其弟弟冯延鲁被流放,但全词无疑是寄寓着作者在政治上受到挫折后的

孤凄之感。又如那首脍炙人口的《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写得悲感缠绵、浑厚层深,它寄寓了作者在政治

上受挫失宠冷落后的悲怨心情。再看两首《忆江南》:

去岁迎春楼上月,正是西窗,夜凉时节。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香薄见天真。

人非风月长依旧,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今宵帘幕杨花阴,空余枕泪独伤心。

今日相逢花未发,正是去年,别离时节。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重来不怕花看折,只怕明年,花发人离别。离别若向百花时,东风弹泪有谁知。

近代著名词评家俞陛云认为,这“两首词连缀相应,次首尤一气写出,在《阳春集》别具风调”。

把两首词

看成是一个联章整体,这无疑是对的。这两首词由离别相逢引起,以百花作为中心意象,托物兴情,表达了词

—99—

人明年花发时节再与君别的担惊受怕的心情。尽管这两首词写作的年月无法考证,但如果联系作者曾四次被

贬,时间长达七年之久的坎坷经历,我们不难体味出词人在激烈党争中对仕途升沉不定的忧惧心理,至于《鹊

踏枝》“几度凤楼同饮宴”,《南乡子》“细雨湿流光”,刘永济先生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曾有精到的论述。

另一种词似乎没有什么事件,而是以情起兴,缘情选景述事,仿佛隐隐约约有一股更深层的感慨流动其

间,“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方之表”。兴象微茫,意境迷离,可感而难以捉摸,如“金山碧水,一片空蒙”。但正如

清代词评家陈廷焯所说:“情有所感,不能无所寄,意有所郁,不能无所泄”。

既然有所寄托抒泄,我们就可以

从词的华硕笔记本重装系统 整体出发,披文入情,透过其语言和感慨去感受词的寄托信息。这种词有《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烦恼韶光能几许”、“六曲栏杆偎碧树”,《采桑子》“小堂深静无人到”,《桃源渡》“东风吹水日衔山”,《浣溪纱》

“转烛飘蓬一梦归”等6首。先看一首《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首词,缘情写事,缘情写景,以“闲情”、“惆怅”、“新愁”贯串,仿佛有一股郁悒惝恍、危苦烦乱情绪在笼罩

全篇,盘旋唱叹,沉郁顿挫。关于“惆怅”,叶嘉莹先生有非常精当的解析:“惆怅者,是仿佛如同有所追求,仿佛

又如同有所失落,是一种精神上没有依傍的一种落空的感受”。

而这种落空的感受究竟是指什么?是因为春

天到来,感悟青春的流逝悲伤,还是因为国事日非,深感回天无力的苦恼?但是从全词的深沉感慨中,其中所

寄寓浓重的忧生伤时情绪还是可以把握的,当代著名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说:“这首词开头是从千回百折中,

喷薄而出,故包含悔恨、激愤、哀伤种种情感,读之倍觉警动。”

所论令人折服。再看一首《鹊踏枝》: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铮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刹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全词融情入景,表面看来,是通过杨柳轻风、海燕惊飞、游丝落絮、红杏着雨等意象,表达词人韶光易去、好

梦难流的感慨,而实质上,是寄寓了作者对南唐风雨飘摇国势的悲慨和匡救无力的无奈。据宋代史虚白《钓饥

立谈》记载:早在升元六年,南唐君臣就曾对以武力拓境一事展开过争论,冯延巳慷慨陈词,力主先平江南,从

讨伐闽、吴、楚开始。但用兵闽楚失败、尽失江淮十四州以至贬损仪制、屈辱求和,却给冯延巳的心灵留下了浓

重的阴影,以至他在词中经常发出“悠悠梦里无寻处”、“已知前事无寻处”等无可奈何的悲慨,对照前词“穿帘

海燕惊飞去”、“惊残好梦无寻处”,从中我们不难从整体上把握到作者忧时伤世的情怀。

以上我们从以史证词、象征意蕴探究、整体情感把握这三个视角,对冯延巳的比兴寄托词作了简单的辨

析,但由于《阳春集》中的词缺少具体年代和本事可考,加上由于冯延巳的比兴寄托词往往不是偶然冲动,为一

人一事而发,因此,任何想对冯延巳所有的比兴寄托词作确切无误的辨析是困难的。笔者草成此文,只是希望

能对冯词的认识更全面、更切近一点而已。浅薄疏漏甚至荒谬之处在所难免,敬希海内专家不吝赐教。

注释:①鲁迅:《题未定草》,见《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03页。②唐圭璋编

《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034页。③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

23页。④冯煦:《四印斋刻本阳春集序》,见《唐宋词集序跋汇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83页。⑤黑格

尔:《美学》第2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0页。⑥弗莱:《批评的解剖》,见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陕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1页。⑦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37

页。⑧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2、110页。⑨弗洛依德:《梦的解释》,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页。缪钺:《诗词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52~66页。王国

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9页。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版,第212页。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岳麓书社1989年版,第203页。唐圭璋:《词学丛论》,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3年版,第855页。

[责任编辑:紫 捷]

—001—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19:0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315515954f26916dc7acf7e1f8526efc.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清平乐冯延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清平乐冯延巳.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