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门徒等“十族”全被斩杀,阖族上下873人无一幸免,这是历史上株连最广,也是唯一被“诛连十族”的惨案。
且这桩惨案的主角还是明初“开国文臣之首”,人称“小韩愈”的方孝孺。更让人意外的是,酿成这桩惨案的根本原因只是他嘴太欠,不会说话。
那么,株连十族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方孝孺的嘴又是有多欠,能让明成祖记恨至此?
方孝孺,浙江台州人,自幼机警敏捷、聪慧好学,六岁就能作诗。少年电压和电流时期拜宋濂为师,文采更是斐然,被世人称赞为“小韩愈”。
其师宋濂曾说过,近代以来的文人中,我和邮票的故事除了欧阳修、苏轼以外,没有能和方孝孺这个门生相比较的了。
然而如此学富五车、名满天下的才子,在仕途上却一直郁郁不得志。朱元璋在见过方孝孺之后,认为其行为举止端庄肃穆,便对当时还是太子的朱标言此人“此庄士,当老其才”,这就是把方孝孺当做储备人才看待,留到日后太子登基时再重用此人。
方孝孺也因此无法大展宏图,内心感到十分沮丧。直到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方孝峨日朵雪峰之侧孺才慢慢得到重用。建文帝在政事上多次向方孝孺征询请教,十分信任他。
方孝孺为人端方有度、为臣克己守法,难道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称赞和与前太子的关系才招来杀身之祸吗?
建文帝即位后,就将方孝孺从翰林侍讲升为侍讲学士,方孝孺也因此成为天子近臣。建文帝初登帝位,读书上每有不解时,便向方孝孺请教询问;而朝廷上的政事,也会让他协助处理。
由于建文帝十分信任和尊敬老师,君臣相处甚是和睦。方孝孺心中的政治抱负终于有机会得到施展。
方孝孺是个具有理想主义的读书人,在他辅佐建文帝治国理政时也把这种观念带入到整个朝政中。他积极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倡恢复礼制、推崇“以仁义治天下”,把皇帝塑造成一代圣贤明君。这些政策听起来太过美好,但却不适合当时的国情特点,无法进行实际操作。
方孝孺除了在政见上过于理想化,在军事战略上几乎一窍不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建文帝在他的辅佐下制定了“削藩政策”,不断削弱各地藩王的权力和影响力来保证中央的权威和手中的皇权,而这恰恰也成为了后来明成祖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的导火索。
在之后的两军交战中,方孝孺的计策屡屡失误:要求建文帝斩杀朱棣派来和谈的使者、挑拨离间朱棣父子之间的关系、决战在即突然求和。种种行为让朱棣忍无可忍,最后兵临城下、执掌大权。
难道是因为向建文帝谏言为诸皇子削藩以稳固中央和皇帝的权力,触犯了明成祖的利益才被杀害吗?如果仅仅是这样,为何会被株连十族?难道还有别的隐情?
虽然说方孝孺辅助建文帝的“削藩政策”侵犯了朱棣的利益,但毕竟方孝孺也是一代帝师,身为天下文人之首,朱棣在攻入南京、准备登基为帝的这段时间里对他还是十分客气的。
朱棣身边的谋士也曾劝说道:“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意在告诉朱棣方孝孺对朝廷和帝王的重要性——杀了他,天下就没有读书人了。朱棣也听取了身边人的意见,在把皇位收入囊中之后,对待方孝孺也是礼遇有加,主动招降。
朱棣的皇位是打着没工作清君侧的名义、斩杀无数人得来的,如此登基为帝既非名正言顺、又非仁君所为,朱棣为了不被后世口诛笔伐,在朝堂之上以周工成王的典故劝降方孝孺,并希望他起草即位诏书,以向世人证明自己的皇位来得堂堂正正。
方孝孺身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儒”,面对明成祖的招安和收买不为所动,文人风骨尽显。朝堂之上悲切哀呦的声音字字句句都在控诉朱棣的盗窃之行、残暴之迹,面对明成祖起草诏书的要求,方孝孺大义凛然地陈述:即使身死,也决不起草。
不仅如此,方孝孺甚至还挥毫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字来指控朱棣的逆行。明成祖怒不可遏:“汝独不顾九族乎?”明成祖的威胁并未使方孝孺惧怕,视死如归地反问道:“杀我十族又如何?”因为这句话方孝孺成为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人,牵连其中的亲戚、族人、学生有八百七十多人。
从私德来看,因为方孝孺的一句话,百余位亲人被连累;但从大义看,方孝孺不为私利所动,傲骨铮铮、慷慨赴死,为后代文人追崇不已。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13:45: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2f7b4afb7817aa9992d98c5444d041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方孝孺为什么被诛十族(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历史真相 ).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方孝孺为什么被诛十族(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历史真相 ).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