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苏州园林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20 12:37:50 阅读: 评论:0

儿童经典睡前故事-牛肉饺子馅

苏州园林教案
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怎样腌糖醋蒜)

1/7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整体感知内容,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3.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教学难点: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弘昼 从桥上走下来,

进入另一种建筑物——园林。在我国的园林中,苏州园林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地位,它是

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现在,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新月是什么意思

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

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

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原籍江苏

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2.背景资料。

叶圣陶先生自小生长在苏州,他对苏州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驰名中

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邀请叶圣陶为其出版的《苏州园

林》图册作序,叶圣陶欣然允诺。序文即此篇(略有删节)。后来图册因故未能出版,序文被

2/7

《百科知识》所用,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3.知识链接。

中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轩榭(xunxi)池沼(zho)丘壑(h)

嶙峋(lnxn)蔷薇(qinwi)镂空(lu)

斟酌(zhnhu)重峦叠嶂(zhn)屈曲(qq)

鉴赏(jin)栏杆(ln)相间(jin)

依傍(bn)单调(dio)

(2)词语释义。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因,根据。宜,适当。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指关于诗文、美术、建筑等

的)。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败笔:字、诗词、文章、绘画、设计等方面的缺点和疏漏。泛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

分。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阅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经历;也指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丘壑,山陵与溪

谷,喻指深远的意境。

俯仰生姿:文中指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嶙峋:枯瘦的样子。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诸如此类:与这相似的种种事物,表示其他以此类推。诸,众多,凡。此,这,这样。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7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2.从第1段中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答案示例:标本。“标本”的意思是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它表明苏州园

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答案示例:第2段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

贯穿全文的中心,也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4.小米wifi设置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答案示例: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

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作者先

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

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

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

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第2段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答案示例:不能调换。四个“讲究”构成排比,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

“一致追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是总括为了实现园林“图画美”的目的,设计者在设计时

遵循的总原则。它们的次序不能任意颠倒,因为前后有着从主体到“配合”到“映衬”,并由

近而远的关系。它们的次序也关系到下文段与段之间的排列。随意颠倒会使文章条理不清晰,

影响表达效果。

2.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效果,除了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答案示例:苏州园林追求“图画美”,除了第三至六自然段讲到的四个“讲究”外,还

注意了园林中各个角落的设计搭配,门和窗的设计雕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色彩搭配等。

3.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深圳租赁合同 以园

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答案示例:①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

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4/7

②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

看,这是不足取的。

③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

幅画的效果。

④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

几棵芭蕉。

⑥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

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①②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

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③④⑤句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

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⑥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符合传统

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

样的。

4.分组讨论:课文第3-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答案示例:第2段是总说,第3-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

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详细说明。

5.课文第7-9段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示例: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些

是局部介绍,属非重点,所以写得简略。

四、课堂小结。

本文按照从总到分的顺序介绍了苏州园林,突出了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效果。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答案示例:图画美。

二、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整体把握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现在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

文,体会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再进一步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5/7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

是什么意思?)

答案示例:“标本”在这里是典范、万圣节的意义 样本的意思。这个词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古

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

别?)

答案示例:“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

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创业小项目 " 东西,一般可以大

量复制。

3.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

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用得好,为什

么?)

答案示例:这几个动词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

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

气。(这个描写藤萝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心

脾。

5.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答案示例:①“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②“务必”“无论”“总是”强

调了图画美。③“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④“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教师点拨: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和严密。

(二)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通读全文,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答案示例: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

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态度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三)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6/7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答案示例:举例子:①“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②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作比较: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

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②“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

少使用彩绘。”

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

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引资料:“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摹状貌:“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老是口渴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

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2.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怎样的好处?试以

第五自然段为例说明。不乱丢垃圾

答案示例:第一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二、三句是描写,

描写了高处俯下的树枝和低处仰起的树枝交相呼应、错落有致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

次感。第四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苏州园林这样

栽种和修剪花木所获得的艺术效果。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助于生动而透彻地说明事物的

特征,加深读者的印象和认识。

(四)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都是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相同和不同之处较多,请从

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方面比较其异同。

答案示例: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都采用了逻辑顺序,不过《苏州园林》采用的是先总后

分的顺序。《中国石拱桥》则主要是按照从一般到特殊、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说明,文章除采

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之外,还结合时间顺序进行说明:从建于公元282年的旅人桥,说到建

于公元605年的赵州桥,建于1189年到1192年间的卢沟桥,最后说到建于1961年的长虹大

桥,体现了由先到后的时间顺序。

说明方法:两篇文章都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苏州园林》中这些说明方法没有哪一种居于

突出地位。《中国石拱桥》中举例子是最主要的说明方法,通过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介绍达到对

中国石拱桥的说明是作者的基本写作思路,其他说明方法或包含在举例子中,或用墨较少。

另外作引用的说明方法使用的频率也较高。

说明语言:两篇文章在语言运用上都具有多样性:都以说明为主,同时融说明、描写、

7/7

议论于一炉。两篇文章的语言都具有准争辩的意思 确性。不同之处是《中国石拱桥》采用了较多的“模

糊语言”,如“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这座桥修建于

公元605年左右”,“桥宽约8米”,这些加点的词语,使得词语运用客观,更符合实际,

也是语言准确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四、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

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

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寄售 以致用。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2:3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2c694a11205afc92b203805688bb22c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苏州园林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苏州园林教案.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