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时期,词已渐趋成熟,这时有一种很流行的词体风靡词坛,这种词风香浓软糯,婉转多情,大多描写的是闺房情致,并以华丽的辞藻摹写女性的服饰、体态和生活场景,开历代词作之先河。由此,这种词也被誉为花间词,堪称“倚声填词之祖”。
五代后蜀文人赵崇认为这些词人的词风大体一致,所以就将他们的词作收编进词集,并取名《花间集》,这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这些词人也被称为花间词人,温庭筠与韦庄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温庭筠擅长写乐府诗,当时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韦庄生活在唐末五代,晚年虽然在后蜀做了宰相,但他大半生辗转南北,寓居飘零,饱尝了远离故乡、亲人离别的愁苦。所以,韦庄的词反映的内容比温庭筠词要广,除花间闲愁外,还抒写了个人的乡愁。
韦庄,字端己,长安人,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裔、中唐著名韦应物的四世孙。韦庄从小就浸染在这样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中,从小就具备了很高的文学修养。韦庄虽出身名门,但到他生活的时代,家道已然中落,图片转化为表格家境贫穷,青年时期的韦庄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名落孙山。
韦庄一直在寻求安身立命的道路上不断奔波,在南来北往与艰难困顿中,饱尝生活的辛酸。韦庄晚年入蜀后,深得后蜀王建器重,成为王建的座上客,并成为后蜀宰相,可谓大器晚成。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韦庄的前半生尽管在飘零中度过,但丰富的人生阅历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多样的素材,这一点在他的歌词创作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韦庄为了生活,曾在远离家乡的江南一带生活了长达十年之久。在远离故乡的岁月里,也让词人格外思念故乡的一山一水、故乡的亲人朋友,所以他的思乡之作,饱含着浓郁炽热的情感和乡愁。所以韦庄在江南寓居时期,抒情成为词人吐露个人乡愁的主要创作特色。
乡愁自古而来一脉贯穿整个中国文学史,韦庄在反复吟咏间,继承并深化了这种中国文人士大夫所特有的情结,一咏三叹,余韵悠长。
韦庄身世坎坷,羁旅他乡,思乡成为词人生活中的必修课,所以他的词中往往流露出依惜、缱绻、惆怅的色调,渐而形成他独有的情感特征。
韦庄的许多词作都饱含深厚的情蕴,词人缱绻的、欲罢不能的情感,以及思乡的惆怅心情不是一时半刻形成的,这种如影随形的乡愁伴随着词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身影,成为词人挥之不去的一抹情思。
在韦庄的思乡词中,他的五首《菩萨蛮》,这组词全都是抒发词人远离故乡,思归而不得归的惆怅心绪的。尤其是其中第二首,可以说是词人思乡的代表作品,原词如下: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的上片描绘了江南宜人的景色、江南风物,以及有着优雅情调的江南水乡生活。词人描绘的江南水乡多姿多情,字里行间似乎都是让词人流连忘返的美丽景致。
而言外之意却又不难看出:游子的本意仍是要还乡的,未言及其思乡,而思乡之情、还乡之意已跃然于纸上。全词语言真切,看似浅白易懂,又寓含深意于其中。尤其是“还乡须断肠”一句,引发了人们深沉的思索,真可谓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人人都争相称赞着江南的美好景色,来到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慢慢变老。韦庄不是靠意象的美来烘托江南的景色,靠的是真挚的情感,这是经过理性地浸润后的浓挚的动人情感。
江南的美,用最美的文字去描摹,去赞咏,都是一件让人陶醉的事情。由陈道斌填词,杨一博谱曲,歌手金瑶演唱的《爱江南》中,不是就有这样动人的情景和谐美的旋律吗?
爱上一个江南,临摹唐诗里的情节。走在一曝十寒的近义词天青色的石板小街,与你在雨巷里相约,爱上一个江南,挥毫宋词里的小阙,桨声划过点点漪涟。
那么韦庄笔下的江南有多美呢?只看一下词中的画面就可以领略到了,他没有写杏花烟雨江南的朦胧美,也没有写江南桃花春水的诗意美,只是截取了“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两个画面。
你看,那江南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还可以在彩绘的游船上听着雨声入眠,这是典型的江南美景与江南水乡生活。
韦庄的情怀是借助他的语言来表达的,尤其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两句,清新淡雅,疏朗生动,浅白如画,通俗易懂,词人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人物画和风景画。
也可以这样理解,正是因为词人内心深处就是这样感知江南的,所以他笔下所描绘的就是这样的一幅幅美如画卷的江南水乡景色了。
但寓居在此的人,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原来是内心的归属感。对于远离故乡的游子,总觉得故乡会亲切一点,所以这两句表达的情感又是沉郁伤感的。
词人笔下的春景是那样的清朗明媚,而心情却是那样的忧郁感伤,正是眼前的这幅明艳动人的春景撩起了词人内心的无限乡愁。
词人不加修辞,以白描的手法和朴素自然的语言来写景抒情,在极为简练的笔墨中,构成一种具有明确思想感情的美。
这种美巧妙地刻画出在特定环境之中具有个性特征的内心活动,从而突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样真情的文字具有真挚感人的力量,这力量能引起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也能让人们的想象、情感在审美感受中随着词人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下片开头两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大意是说: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手臂洁白如雪。
词人在这里暗用了西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司马相如与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一见钟情,两人坠入爱河,但卓王孙反对他们的恋爱,并拒绝提供经济来源,还与卓文君断绝关系。
为了生活,卓文君就把她的头饰当了,在成都街头开了一家酒铺,自谋生计。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司马相如洗涤酒具。“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典故也是由此而来。
所以词人韦庄借用这个典故,写出了还在故乡的妻子,词中的垆边人不再是卓文君,指的就是他的妻子。词人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如霜雪的妻子呢?
这一句中的“月”字,又该如何理解呢?其实这里的“月”是一种独厦门东海学院特的审美意象,已经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以一种强大的文化载体存在,它千里与共,能够寄托亲朋好友之间的思念牵挂。
月有阴晴圆缺,暗示人生变化莫测,月也可以寄托亲友之间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所以苏轼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光皎洁、朦胧,能够带给人无限遐想和超脱的慰藉,能够满足古往今来一切文人雅士所要寄托的所有情怀,所以王建写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而“月”在韦庄的这首词表现出一种沉寂而落寞的忧伤,月成为词人抒发乡愁的载体。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月”这个抒发词人愁绪情思的载体为他的行文烘托出更为鲜明有力的艺术感染。
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又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这样的抒情手法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很有韵致。
“莫还乡”,正是由于想到了还乡。词人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反正弦函数图像,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闷惆怅。
韦庄在另一首词中,也深情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欲归不得的苦闷惆怅:
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惆怅玉笼鹦鹉,单栖无伴侣。
南望去程何许?问花花不语。早晚得同归去,恨无双翠羽。
欲归不能,所以韦庄才说未老不还乡。这种欲说还休、又把话反说的表现手法则将词人心底最沉痛、缱绻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种伤感的情怀又不便与人道,惟有己自知,吟咏在心间多时,不断沉淀,由此可以想见词人的乡愁有多么深切了。乡愁真的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直抒胸臆就好。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零寓居、故乡难归的满腹惆怅。
韦庄怀才不遇,仕途坎坷,大半生飘零寓居,直到晚年还流寓于西蜀,有着满腔无法言说的惆怅感和漂泊无依的失落感,这种失落感衍生出对亲朋好友无限的思念以及对故国的深深眷念之情。
韦庄作为花间词派的首推代表,其文风温婉清新,又注重的感情抒发,文笔疏如鲠在喉淡晓畅,渐而形成一种清扬洒脱的文风。
韦庄质朴情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一生忠于自己的内心和感情。这首《菩萨蛮》最真实地体现了这一点,词作好像是从心河里直接流淌出来的,给人一种洗尽铅华、晶莹澄澈的感觉。词中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也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的自然而然地流露。
作为韦庄抒写乡愁的代表作品,这首《菩萨蛮》采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江南的清丽景色,同时又巧妙地借用景色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韦庄的《菩萨蛮》不仅遣词造句精美,字里行间更是透出一种欲说还休的情义和韵味,表现出情真意浓、底蕴丰富的个人情怀和对故乡欲归又不忍归的惆怅感情。这一首词看似是词人抒发自我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实际上却是在表达对漂泊难归的身世的感伤。
本文发布于:2023-04-10 02:04: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29556970e112424d47c406774848d6f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菩萨蛮其一韦庄赏析(韦庄菩萨蛮).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菩萨蛮其一韦庄赏析(韦庄菩萨蛮).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