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它约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现以抄本传世,初次刻印于嘉庆八年(1803年)。
熟悉我国清代历史的读者都会知道:清朝以迫害汉族文人为目的的“文字狱”时有发生,尤其是乾隆一朝更为盛行。
问题来了:《儒林外史》正是成书于乾隆朝代,为何没有遭到“文字狱”的迫害,吴敬梓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才让此书逃过一劫,以至于后来能出版发行并流传后世的呢?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请听下面详细分解。
一、在书名上做文章
为了免遭“文字狱”的迫害,作者首先在书名上做文章,因为书的名字是给予人们的第最具幸福感职业一印象,显得非常重要。
《儒林外史》书名中的“儒林”一词,源出《史记》的“儒林列传”。它是指“儒者之林”、学术界等意思。由于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就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与“正史”作区别。
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即:此书只是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儒林传记,并不影响你清朝政府的正道宣传。
《儒林外史》
吴敬梓就是这样,新年吉祥在书名上做了文章,从而巧妙地躲过了清朝政府的注意,为《儒林外史》私下在民间流传埋下了伏笔。
二、内容上指桑骂槐、化整为零
为了彻底躲过“文字狱”的迫害,《儒林外史》除了在书名上做文章外,还着重在内容的安排与选择上下了功夫。
从内容的时间跨度来看,《儒林外史》从元末明初写起(“楔子”),一直写到明万历四十四年(“幽榜”),前后历时约284年。
正文从第二回开始,故事发生在明代成化末年,上距“楔子”约120年;结束于没有脚的小鸟第五十五回“四客”故事,此事发生在万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21年。前后历经一个朝代(明朝)的兴衰。
《儒林外史》作者的聪明之处,是假借讽刺明朝社会的腐败现象,来指桑骂槐,对现实社会(清朝)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地揭露。这样做,就成功避免了清朝政府的问责,从而逃过了“文字狱”的迫害。
南京吴敬梓故居
另外,《儒林外史》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手法,让人们不容易找到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及贯穿整篇小说的典型人物,来作为反政府小说的有力依据。
作者通过指桑骂槐、化整为零等手法,终于让《儒林外史》免遭祸害,得以幸存。
三、刻印、出版时机合适
本文开头说过:《儒林外史》成书于关于立夏的谚语乾隆十四年(1749年),初次刻印于嘉庆八年(1803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对于该小说的成功问世,还是非常有讲究的。
《儒林外史》的创作,吴敬梓是从乾隆元年(1736年)就开始了,共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基本完成。
但脱稿后,为了防止政府查抄,只能以手抄本暗自于民间流传,就像我们文革后期盛行的“手抄本”小说,属于黑书行列,不敢公开亮相。
《儒林外史》连环画选页
以至于吴敬梓在世期间,《儒林外史》一直没有得到公开露面,直至他逝世(1754年)近60年后的嘉庆八年(1803年),才由他的后人刻印出并正式对外发行。
而到《儒林外史》正式刻印时,擅长搞“文字狱”的乾隆皇帝已经去世(1799年2月7日),继承他执政的嘉庆皇帝,为了改正乾隆后期的弊政,终止了清朝一直盛行的“文字狱”,这才让《儒林外史》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四、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后世影响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身望族。他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有六名进士,其中还有榜眼、探花各一名。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是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
吴敬梓画像
吴敬梓虽然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考取了秀才,但后来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并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直至晚年,他常处于饥寒交迫之中。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很深。也是他创作《儒林外史》的动力源泉。
《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是:用写实主义手法,来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深刻地批判和嘲讽。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然后加以艺术的锤炼,使之成为具有健康教育计划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经过此加工,吴敬梓笔下的人物形象已经不等同于生活中的人物原型,而是成为了一个艺术形象。
范进中举画像
《儒林外史》的问世,在中国小说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奠定了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以《儒林外史》为发端的一大批谴责小说相继出现,如《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等,形成了一股批判封建社会的潮流,这股潮流一直影响到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学。
《儒林外史》目前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并出版了一些外国学者的研究专著。
近代文学家茅盾:如果有什么准备写小说的年轻人要从我们旧小说堆里找点可以帮助他“艺术修养”的资料,那我就推荐《儒林外史》。让我们听从茅盾先生的推荐,去研读《儒林外史》,为学习写作小说打下基础吧。
吴敬梓雕塑
总之,《儒林外史》虽然成书于乾隆朝代,但却没有遭到“文字狱”的迫害,是因为其作者吴敬梓,采用了巧用书名、内容指桑骂槐与化整为零,以及其后人选择合适出版时机等方法,才让此书逃过一劫,并能出版发行、流传后世。
吴敬梓及其后人躲避政治迫害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在现代良好的创作环境中,我们应该学习吴敬梓等人的创作经验与技巧,放开手脚,大胆创新,争取创作出健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作品,为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人物,及取得的各项成果而努力创作吧。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07:25: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260c1a769a4bef340ae172913d51c4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生活在清代吗,代表作是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生活在清代吗,代表作是什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