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中“虚空”之意义浅析
一、导言
《传道书》是一本剖析人生的书卷,作者以“虚空”为主题,对人生百态进行了入木三
分的描绘,从而将人指向对上帝的敬畏。可是,由于本书看似有一些对人生的消极描述,以
致成为正典书卷中历来最受争议的一卷。在它列入正电脑控制手机 典之初,就遭到犹太人士的非议,甚至
抗衡。此后的基督教学者也多对本书存有怀疑。他们“觉得很难把这本书列进那些能使我们
因信基督耶稣而有得救的智慧的各卷圣典内”。1
其实,对《传道书》的正确理解,关键的是对“虚空”之含义的理解。要是能正确理解
该词,书中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同时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本书之真正的目的。本文尝试
综合前人之研究,对“虚空”在《传道书》中的意义稍加论述,以求正确理解《传道书》的全
部信息,从而发现本书在基督教信仰体系中的价值及其地位。
二、“虚空”的原文意义
要想正确理解《传道书》中的“虚空”,就必须从原文理解该词的含义。“虚空”原文为
“hevel”,具有多层含义。《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传道书》中,指出了“虚空”在原文中的四
种含义:1、短暂和空泛;2、不可靠、脆弱;3、徒劳无益;4、虚假。
1、短暂和空泛
这个意思在《约伯记》第7章里表现的极为清楚。“我厌弃性命,不愿永活。你任凭我
吧?因我的日子都是虚空。”(7:16)约伯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命的认识,他讲人生的
虚空,是因他认为生命是空泛的、短暂的。他在7节称生命是“一口气”,9节称生命如“云
彩消散而过”,这些表述与16节所用的“虚空”具有相同的意义。
2、不可靠、脆弱
《诗篇》62篇9节说:“下流人真是虚空,上流人也是虚假,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他
们一共比空气还轻。”诗人在此用上帝的能力(上帝为“磐石”[9节];为“高台”[6节])
与人的“虚空”相较,由此可知这里的“虚空”与“能力”是相对的,是懦弱的意思。
3、徒劳无益
《约伯记》9章29节是约伯说的一句话,“我必被你定为有罪,我何必徒然劳苦呢?”“徒
然劳苦”一词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是“虚空”。
4、虚假
《耶利米书》16章19节说:“我们列祖所承受的,不过是虚假图形结构 ,是虚空无益之物。”
《撒迦利亚书》10章2节说:“因为家神所言的是虚空,卜士所见的是虚假。”此二节经文
都是用希伯来诗歌的同意平行体所写成的,所以这里所用的“虚空”和“虚假”是具有相同意义
的。
《传道书》中的“虚空”,包括了上述每一种含义。作者在全书中共使用了39次“虚空”,
意在说明人生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短暂的,虚幻的,无益的,靠不住的。
三、对“虚空”的几种误解
由于《传道书》牛黄醒消丸 的主题是人生的虚空,故对“虚空”的理解是对《传道书》真义之理解
的关键。有许多人误解了“虚空”的含义,以致影响了他们对《传道书》整体信息的理解。以
下略提几种对“虚空”之意义的误解,有利于我们对这本书的理解。
1、悲观主义者的见解
悲观主义者对宇宙、社会、人生持悲观失望的态度,认为世界变幻莫测,人注定要遭
受苦难,因而陷入悲观绝望之中,甚至认为生不如死。他们企图超越现实,以求解脱、获得
拯救。悲观主义者看人生不过是一个影子,受苦却没有盼望党员的标准 ,被困而没有出路。一些悲观主
义者认为,《传道书》中的“虚空”正支持了他们的观点。
乍看来,“虚空”确实有一些悲观主义的色彩,如它所指出的人生短暂(6:12)、人生
多苦(8:6)等。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传道书》讲人生的虚空并不像悲观主义者所讲
的那样,对生活完全没有希望。它讲虚空,其目的乃是表现世界的虚无,将人心举向天上的
事。2如CBridges所言:“我们所以会尝受到地上小溪的痛苦,目的是可以站在天上泉源之
旁,向同是罪人的伙伴们指出,我们离弃的世界是何等虚空,而我们新发现的世界是有何等
的荣耀和甜美。”3
2、怀疑论者的见解
怀疑论者对客观世界是否存在,客观真理能否被人们认识表示怀疑。他们不把怀疑当
作达到真理的手段或环节,而是把怀疑本身作为认识和研究的结果。否认人类能达到真理或
真知识,否认人类的认识能力,否认客观知识的可能性。一些怀疑论者声称《传道书》就是
怀疑沦者的著作,其中多有怀疑论者的思想。他们认为传道者对今生众生事物的生灭盛衰存
着怀疑的态度,其理由就是在1:8,12-18;3:9;8:16、17。就是有些基督教学者也主
张《传道书》是怀疑沦者的著作,最著名的是20世纪初的三位学者,即英国的麦尼尔
(A.H.Moneile)、美国的巴顿(G.A.Barton)利法国的波底查(EPodechard)。他
们一致认为《传道书》是怀疑论者的原著,加上了许多诠释和附加的注解。莫拉帝
(F.L.Moriarty)甚至宣称:“不消说,传道者正是一位怀疑沦者。”4
传道者并非怀疑论者,他所讲的“虚空”也不是怀疑论者的思想。他之所以讲“虚空”是
因“他看到上帝特意让人生各种谜团不得解释,为叫人能认真去思想,刻意寻求日光之上的
事情,免得心为形役,亟亟地虚度一生(2:25:3:10:7:14)。”5
3、宿命论者的见解
宿命论者认为,历史发展由一种不可抗拒,不可避免的神秘力量(大意或命运)所决
定的。他们完全否认人的自觉能动性,要求人们听任命运的安排,不作任何改造自然和社会
现象的积极努力。有人认为,《传道书》中的“虚空”就是在鼓吹宿命论,否认人的努力,因
为传道者说:“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将来的事早已也有了,并且上帝使过去的事重新再来。”
(3:15)“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1:9)世
人的遭遇一成不变,没有改变,没有意义。“因为世人所遭遇的,兽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
一样;这个怎能样死,那个也怎样死,气息都是一样。人不能强于兽,都是虚空。都归一处,
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3:19-20)人与兽都是同一遭遇,注定要死亡,注定要
受苦,即使拥有财富,也可能不能享受,或化为乌有,或归于别人(6:1-5:2:21)。人
赤身而来,赤身而去,不能带走分毫(5:15)。在他们看来,人生的一切既已注定,人就
只有消极接受。
《传道书》承认人生中有许多靠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但它从来没有鼓动人放弃世界,
或者消极地听任命运的安排,而是在向人提供一种可以摆脱这种规律的方法,即信仰上帝。
人若敬畏上帝,他的生活就会变得有规律性,而不再虚空。
4、与佛教之“空”的比较
佛教中有一个重要的教义是“空”,常有人将这个“空”与《传道书》中的“虚空”混为一谈
(尤其是对基督教不甚了解的初读者)。在此有必要稍作说明。佛教的“空”讲的是事物的虚
幻不实。佛教谓一切现象都由不得因缘和合而成,没有质的规定性和独立实体,假而不实,
故渭“空”。佛教的空,原本为解释宇宙万物之生成与存在的概念,但由于佛教诸派对“空”
之内含有不同的解释,以致推衍出三空、四空、六空、七空、十空、十一空、十二空、十四
空、十六空、十八空、十九空、二十空等不同的看法,得出“万物皆空”、“诸法皆空”的结论。
于是,佛教追求进入涅槃(超越尘世的“极乐世界”),而又以“悟空”为进入涅槃之门。故佛
教被称为“空门”,佛家弟子被称为“空门子”。
由上可知,佛教之“空”的根本是宇宙万物的空,这正是它与《传道书》之“虚空”的最
大分野。因为《传道书》所讲的“虚空”都是指现象世界的不可靠,从来没有说世界本身就是
虚空的。还有,佛教讲“空”,便提倡人们出世,与这个世界隔绝,《传道书》却不是如此,
它从不否定世上的事物,反而提倡人们去享受物质带给人的快乐(参9:7:11:8-9),
并以此为上帝的恩赐(参2:24;3:12-13:5:19)。
四、“虚空”指向正确的世界观
上文已经提及对“虚空”的几种误解,这些误解导致了对《传道书》整体信息的误解。
其实,在我们明白了“虚空”的真正含义之后,再认真研读《传道书》,一定会发现它所教导
的,绝不是消极、悲观的处世态度。作者说这个世界靠不住,并不是要我们消极遁世,厌弃
这个世界。他所要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妄想靠赖这个世界而使自己的生活充实。正如卜洛克所
言:“它(《传道书》)只在证明人的生命与生活的经验都是短暂易逝的。作者说凡事无益
的理由,乃因他之所作和所得,均不能带给他恒久的满足与快乐。”6作者讲到这里后并未停
止,而是从另一个层面指出人生的意义。不要依小学生诗歌朗诵 靠这个世界,这是《传道书》所启示给我们
的世界观。
1、从消极方面的认识
在消极方面,作者多次提到“虚空”,以此说明这个世界是靠不住的,它不能给人快乐,
不能给人希望。
(1)人生苦短
作者在书之开端,描绘出一幅关于大自然的图画。他描述这一切的目的,旨在藉宇宙
的不变和人事的多变来说明人生的短暂。“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1:4)。
“人一生虚度的日子,就如影儿经过”(6:12)。“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
人有权力掌管死期”(8:8)。人生既然如此的短暂,人所劳碌的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人
人都难逃一死,死后,便无人知晓(2:26)。
(2)世事无常
世界是不变的,可是世上的一切却是多变的,人不能掌握这个世界的发展规律,所以
人的所作所为常受到这种规律的限制,使人陷在极度的虚无与恐惶之中。这便是虚空。
人的勤劳并非一定有收获,“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能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
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9:11)。人的善恶并非一定有报,“在审判之处
有那奸恶,在公义之处也有奸恶”(3:16)。“义人所遭遇的,反照恶人所行的;又有恶人
所遭遇的,反照义人所行的”(8:14)。人即使拥有财富也未必能享受,自己的劳苦可能被
别人享用。“凡临到众人的事都是一样:义人和恶人都遭遇一样的事;好人、洁净人和不洁
净人,献祭的和不献祭的,也是一样。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
何”(9:2)。
(3)欲壑难填
世界是虚空的,所以人皆在用各样的方法使自己的私欲得着满足,可是这些方法并不
能给人满足。人生最大的追求,莫过于智慧和财富,然而传道者告诉我们,金钱不能满足人
的欲望(5:10),智慧也不能使人满足。虽然金钱能给人暂时的快乐,但他并不能使人在
所有的日子都拥有快乐。虽然智慧有利于人对事物的认识,但人的智慧并不能使人明白所有
的事情,人世界的许多事情并不是人的理性所能明白的。人不能明白自然现象(11:5);
更不能理解上帝的旨意(8:16-17)。由于许多事人不能明白,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所
以,人生就注定了烦恼。
《传道书》的作者讲了这么多的虚空,但它并不是要把人引到悲观绝望中去。“„虚空
的虑空,凡事都是虚空‟这一抑郁叠句,不是对生活总的判语,它所针对的乃是人类把这个
受造世界作为奋斗目标这个错误行为,作者一直都认识,人生有其积极的意义。”7作者反复
强调世界的虚空,为要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真实。亨斯登伯(EW.Hengstenberg)指出:“消
极的智慧是积极智慧的条件与基础。除非我们能洞悉世界放在我们面前伪善的虚空,否则我
们无法认识上帝至高的善。”8作者在讲述人生之虚空的同时,他一直在为人们指出一条可以
使人生不再虚空的道路,让人在虚空的世界中可以充实。
2、从积极方面的认识
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传道书》的作者一直在指引我们,要把我们领进
一个可以超越“虚空”的境界。其方法就是认识上帝,在认识上帝之后,一切都会变好。
(1)世界由上帝主宰
世事变化无常,人不能明白其中的规律,这是古今之人共同面对的问题。对这个问题,
传道者有最好的解释:“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3:1)“上帝造万物,各按
期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上帝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3:
11)“世界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成为上帝启示他善良、智慧和公义的媒介。世界之变为虚空,
只在于人把它作为目标,并把赚得世界作为主要追求对象的光景之下。但这里有一种方法,
世人可以藉着它来接受日光之上的人生,并人生中的得失,以及那些似乎是乖理和不公的事
情,这方法就是要承认这一切是„出于上帝的手的‟(2:24;5:18-20)。”9
人之所以虚空,是因为人不能掌握自己生活的规律,一切的事情都不能使人满足,并
不是这些事情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我们不能看到这件事情背后上帝的计划,只要除去那些
看来违反上帝计划的沮丧,就必会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而要做到这些,唯一的途径就是
认识上帝。“若能在一切看为虚空的事上,看见上帝的心,看见上帝的手,看见上帝的旨意,
万事的虚空的眼光,即必遽然改变了。”10
(2)善恶终将遭报
《传道书》中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上帝的计划,这计划虽是人不能知道的,但有
一点,上帝已经向人显明,就是上帝要审判这个世界。“上帝必审判义人和恶人,因为在那
里,各样事务,—切工作,都有定时”(3:7)。尽管善恶报应不一定能在今世看到,但传
道者告诉我们,这样的报应一定会有。传道者坚信,“敬畏上帝的,就是在他面前敬畏的人,
终久必得福乐。恶人却不得福乐,也不得长久的年日;这年日好像影儿,因他不敬畏上帝”
(8:12-13)。“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上帝都必审问”(12:14)。
有了这样的信念,就不会为现在的遭遇而感到沮丧,也不会为现在的不公而感到不平。
上帝最终的审判是我们在患难中的力量,在生活中的警戒。
(3)喜乐由上帝所赐
《传道书》反复强调“虚空”,但从未让人放弃这个世界。它反倒指出,这个世界中,
喜乐是存在的,也肯定了物质的价值。“酒能使人快活,钱能叫万事应心。”(10:19)且是
上帝所赐的。“我知道世人,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并且人人吃喝,在一切劳碌中享福,这
是上帝的恩赐。”(2:12—13)“上帝赐人资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
劳碌中喜乐,这乃是上帝的恩赐。”(5:19)“在上帝的秩序中,这种能使自己快乐、蒙福、
享受的能力,甚至吃、喝、丰足、财富和妻子,都是从上头来的礼物。”11
五、“虚空”指向积极的人生观
在我们看到《传道书》中的世界观后,就不难看出《传道书》中的人生观,下面我们
从《传道书》来谈谈作者在讲“虚空”时所体现出的人生观。他讲“凡事都是虚空”,但他的处
世并不消极。
1、敬畏上帝
世界之所以不能使人满足,原因不在世界婴儿多大可以添加辅食 ,而在人自己。《传道书》7章29节说:“我
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上帝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7:29)翻译成“巧
计”的希伯来字“hishshevonth”的原意是“思想、打算、计划”。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帝所造的
人是完全的(即坦率的、正直的),但人偏离了这种情况,为自己找寻了与他本来的情况相
反的计划。换句话说,我们在此晓得人已从上帝造他之时本来的正直地位堕落了。”12人离
开了上帝就不可能再有喜乐,所以要重享快乐,就必须重新回到上帝面前,在他里面可以找
到真正的安息。这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希望。诚如杨以德先生所言:“生命离开了上帝不可能
有意义,因为惟独上帝才能使生命有意义……上帝乃是最后的标准和咨询点(pointof
reference),生命的每一件事都需以此去解释。如果我们认定人乃是最后的标准和咨询点,
一切都是虚空的,一切都失却意义,只有引人到失望的地步。所以这个世界唯一可能的解释
乃是认识这世界乃是上帝所创造的,我们乃是为了他的荣耀而使用它、享受它。”13
上帝是万物的主宰,人的存活,万事万物的存在,都在他的手中,人若意识到上帝对
整个世界的护理及对人生规律的安排,就必敬畏他。作者在书中讲到上帝奇妙的引领时,就
提出了人对上帝的敬畏。作者在书中讲了那么多的“虚空”,在落笔时向世人表明了他作本书
的目的,同时也是对人最好的忠告。他指出:“这些事都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上帝,谨守
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12:13)他在告诫年轻人,不要妄图在世上得到能使
自己得到满足的事物,趁着年幼,去认识上帝、追寻真理,免得虚度此生(12:1-8)。作
者也在书中讲到了敬畏上帝当有的态度:“你到上帝的殿要谨慎你的脚步。因为近前听,胜
过愚昧人献祭,……你在上帝面前不可冒失开口,也不可心急发言。因为上帝在天上,你在
地下,所以你的言语要寡少。……你向上帝许愿,偿还不可迟延,因他不喜悦愚昧人,所以
你许的愿应当偿还。你许愿不还,不如不许。……为何使上帝因你的声音发怒,败坏你手所
作的呢?”(5:1-6)
2、泰然处世
对一个敬畏上帝的人来说,并不能脱离这个世界,世界的虚空依然会影响他。那么有
人会问,既然如此,作者为何以敬畏上帝作为摆脱世界之虚空的结论呢?其原因很简单,是
因为敬畏上帝的人能以上帝启示给他的方法生活,这种方法正是人摆脱世界之虚空的方法。
首先,要有宽大的胸怀,能看透世事。不要贪婪世界,不要咒诅世界。“你不可咒诅君王,
也不可心怀此念;你在卧房中也不可咒诅富户,因为空中的鸟必传扬这声音,有翅膀的必述
说这事。”(10:20)在能看淡世上一切虚空之事之后,就要珍惜现有的生活,去享受上帝
赐予人的快乐。作者指出:“你只管去欢欢喜喜吃你的饭,心中快乐喝你的酒,因为上帝已
经悦纳你的作为。你的衣服当时常洁白,你头上也不要缺少膏油。在你—生虚度的年日,就
是上帝赐你在日光下虚度的年日,当与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因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劳
碌的事上所得的份。”(9:7-9)然而却要把握自己,不能放纵,因为上帝要为这些事而审
判(11:9)。这是作者在论人生时一直所提倡的中庸之道。作者一方面指出人要有善行,“当
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11:1),但他又从另一个方面指出,“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自逞
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7:6)作者为证中庸之道的合理性,他论述说:“时常行善而不
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7:20)他还劝人凡事适可而止:“著书多,没有穷尽;读
书多,身体疲倦。”(12:12)14
六、结语
走笔至此,对《传道书》中的“虚空”,我们应该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虚空”不是
悲观主义的论调,也不是怀疑论者和宿命论者的论凋。它不是鼓动人消极处世,更不是鼓动
人放弃这个世界。它所指的是一种世界观,让人们能以正确地面对这个世界——看到世界的
虚空,同时也看到世界的价值,并认识主宰这个世界的造物主。它所指的是一种人生观,向
人们指出生活的方式——在上帝的旨意中享受世界上的一切。享受世界,但不让世界取代上
帝的地位而成为自己的偶像:快乐生活,但不放纵自己,行罪中之乐。我们若能不带任何偏
见地来学习《传道书》,必会从中得着益助,从人生中的虚空走出来,因敬畏上帝而得着新
生命,在世上度过快活而充实的一生。
注释:
1得维逊:《圣经新释》,桑安柱等译,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8年2月,第199页。
2伊顿:《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传道书》,蔡金玲、幸负德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年2
月,第30页。
3Cbridges,AnExpositionoftheBookofEcclesates(1960reprint,pp.XIV-XV).转引自伊顿:《丁
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传道书》,蔡余玲、幸负德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年2月,第30页。
4伊顿:《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传道书》,蔡金玲、地面英语 幸负德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8年
2月,第30页。
5巴斯德:《圣经研究》(卷三),杨牧谷译,香港:种子出版社,1977年1月,第226页。
6卜洛克:《旧约诗歌智慧书导论》,赖建国、陈兴兰译,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协会,1986年11
月,第185页。
7得维逊:《圣经新释》,桑安柱等译,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8年2月,第200页。
8亨斯登伯,AcommentaryOnEcclesiasteswithTreatiOntheSongOfSolomon,Job,Isaiah,Sacrifices,
etc.转引自卜洛克:《旧约诗歌智慧书导论》,赖建国、陈兴兰译,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协会,1986年
11月,第185页。
9得维逊:《圣经新释》,桑安柱等译,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8年2月,第200页。
10贾玉铭:《圣经要义》(卷四),香港:晨星出版社,198电脑怎样强制关机 7年8版,第1706页。
11华德凯瑟:《旧约神学探讨》,廖元威等译,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协会,1978年12月,第
236页。
12杨以德:《旧约导论》,周天资生堂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和、颜路裔、胡联辉译,香港:道声出版社,1977年11月4版,
第397页。
13杨以德:《旧约导论》,周天和、颜路裔、胡联辉译,香港:道声出版社,1977年11月4版,
第397页。
14梁工:《圣经指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494页。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19:44: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25cf8864932e245c9bd0df74e5c26c2e.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怀疑论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怀疑论者.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