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十大名曲
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渔舟唱晚》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
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
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渔舟唱晚》这首乐曲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
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
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音乐分析:
《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
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
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
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
的热烈情景。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
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
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
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
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
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
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
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出水莲》是客家筝曲代表之一,音调古朴,风格淡雅,
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
出水莲:传统的广东客家筝曲,中州古调,采用传统的十六弦钢丝筝演奏,音调古朴,风格
淡雅,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
全曲旋律清丽、典雅;速度中庸、悠闲;演奏者右手以连托演奏的前倚音润饰曲调,富有动
力,同时还以不同的触弦点弹奏造成丰富音色的对比:靠近岳山处,音色则高雅明亮;中段
常在岳山和雁足的中间弹奏,音色则柔美动听。左手则发挥按弦的多种功能,重按3和6
音时则升高为4和(b7)音。构成一种特殊的“软套”(重三六);以上滑音产生后倚音,韵
味悠长,又以重颤音偶尔点缀一下,色彩清淡。
全曲不长,但却以各种丰富的表现手法将出水莲的神态、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古典吉
它演奏家殷飚曾将此曲改编成吉它独奏曲。
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此曲藉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广
泛流传于民间。音乐浑厚深沈,清澈流畅,形象地描绘了巍巍高山,洋洋流水。曲义为展示
古筝的特长,提供了充分的天地。从低音到高音,从高音到低音的滚奏手法,惟妙惟肖地托
显出涓涓细流、滴滴清泉的奇妙音响,使人仿佛置身于壮丽的大自然美景之中。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
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
“《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
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
《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
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
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
声的第六段,又称“七三毛语录 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
在《天闻阁琴谱新年之夜 》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
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另
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
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
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
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
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
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高山流水觅知音,该曲有这样一段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锺
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
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该曲婉转悠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堪称曲中精品。
钟子期是他的好朋友,最能欣赏伯牙的演奏。当伯牙弹琴而志在高山时,钟子期说:“琴
弹得多好啊!巍巍乎像高山。”而当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钟子期又说:“琴弹得多好啊!汤汤
乎像流水。”钟子期真是伯牙的知音。故得古曲《高山流水》。
琴曲《高山流水》,见于先秦《列子》一书,《吕氏春秋》亦有此传说。言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伯牙努力加油的图片 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
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现存曲谱为初见于明朱权《神奇秘谱》,其解题为:“《高山》《流水》二曲本为一曲,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流水》还见于《风
宣玄品》《西麓堂琴统》《澄鉴堂琴谱》《自远堂琴谱》《天闻阁琴谱》等三十余部琴谱。
《神奇秘谱》、《风宣玄品》所收为不分段的,其余所收均为分段。
清代川派琴家张孔山弹奏的《流水》增加了许多滚拂手法,号称《七十二滚拂流水》,其曲
谱载于《天闻阁琴谱》中。现在流传的《流水》,多为《天闻阁琴谱》中的《流水》。
关于《流水》之意境,张孔山的弟子欧阳书唐于《天闻阁琴谱》中云:“起首二、三段
叠弹,俨然潺湲滴沥,响彻空山。四、五两段,幽泉出山,风发水涌,时闻波涛,已有蛟龙
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弦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在群山奔赴、
万和壑争流之际矣。七、八、九段,轻舟已过,势就淌洋,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
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现代琴家管平湖弹奏此曲,为此曲弹奏之经典。
林冲夜奔:表现《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在遭受官府迫害之后于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
事,乐曲犹如琵琶传统曲目中的“武曲”,气势壮烈,情绪激昂。
侗族舞曲:此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
汉宫秋月:全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对月惆怅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
不幸遭遇的同情。
寒鸦戏水:是“客家筝曲”中名作。乐曲充分展现了潮乐的旋律色彩和调性变化特点,
在重按滑音的润饰下,显得柔媚动人,别有韵味。
东海渔歌:乐曲开始,以连续上、下行历音伴奏号召性音调作为引子,展现了一幅大海
汹涌澎湃的画面。在引子后,乐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运用长摇技法奏出开阔优美、富
于歌唱性的主题。并从末句派生出欢快跳跃的对比性的曲调。经反复演奏后,主题用左手移
低八度再现,右手用历音技法奏出颠簸激荡的音型作陪衬,表现了渔民愉快出海的情景。第
二部分采用号黄鹤楼导游词 子音调,右手时而用单音,时而用和音弹奏旋律,左手以劳动节奏作伴奏,表
现一领众和、团结一致的劳动场面。第三部分是主题的再现,音域宽广,富有激情,表现了
渔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香山射鼓:(1-4小节)这部分是对秦岭终南山外部环境的一个描写。描绘的是苍翠的
群山、高耸的庙宇、飘渺的云彩,以及庙里传出的钟声、磬声、鼓声在群山之间来回激荡的
空明、渺远之境。因此引子部分的弹奏重点在于对这一意境的营造。
第一段(5-21小节,慢板),这一段描述的就是人们在进行祈雨活动时的情景。这一乐
段中,曲作者运用了西安鼓乐中的曲牌“柳青娘”的音乐素材。在演奏技法上,大量使用了
揉、吟、滑、按,并使用燕乐音阶(原位4,微降7),表现人们祈雨时悲凉、压抑的心境。
因为如若大旱,八百里秦川将颗粒无收,饿殍遍野,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演奏这一段时,
要能体会人们充满担忧的凄苦的心理,将感情饱含于心中而不完全释放。
此外,演奏这一段时要注意的是:乐曲13小节及17小节中,分别有一个6的滑音。不
同于我们平时演奏的滑音,这里需要用左手大指来按弦。因为旋律的进行的需要,这两个音
按下去暂时不能回头,要紧接着奏下一个音博雷家书读书笔记 ,所以必须用大指来按弦,以腾出其他手指奏另
外的音。这是唐时甚至更早就有的筝乐技法,至今仍存在于秦地及潮州、日本的筝乐中。
再有,这一段出现的3的下滑音,是从4滑到3,而不是以5为起点。像这样的下滑音
大量存在于陕西筝乐中。
第二段(21-33小节)通过一个刮奏(21小节)的桥接,乐曲进入第二段。通常,参加
祈雨活动的人从山脚爬到山顶,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因此,在庙会正式举行的前一周左右,
人们就纷纷从四面八方向山顶攀登。山腰上建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庙宇,人们每爬一段,就找
一个庙歇脚,并烧香拜佛。这样,满山弥漫着的雾霭的香烟,和环山的云彩连成一片,再加
上满山的人们拜佛、祈祷所形成的轰鸣声,整个山体便笼罩在一种混宏、浩渺的意境中。
17小节的刮奏,表现的是曲作者所联想到的景象:一片茫茫的香烟、云烟以及祈祷的
轰鸣声,都混融为一体,化作一股青云,直上云霄。接下来的四小节摇指及四小节弹奏,将
这一股青云慢慢远送,越飘越远,直至烟消云散……
过渡句(34-44小节)这里,作者运用了一个下行级进的句子将二、三段连接起来。
第三段(45-75小节)进入第三段,也就进入了乐曲的主题段落——“香山射鼓”。这
一段分层次描绘了庙会上的射鼓活动不同阶段的情况。进入这一段,之前所用的燕乐音阶变
成了清乐音阶,即4为原位4,7还原。
45至67小节:庙会的初始阶段。这一段落的速度要保持平稳,无须做渐快处理。67
至75小节,庙会到了第三天,到了最鼎盛的程度。各种吹管乐器,如笙、管、笛子,打击
乐器,如云锣、铙、钹、鼓等,竞相鸣奏。曲作者用散板来表现这一金石之声。
第四段(76-101小节)这一乐段,作者运用西安鼓乐古谱中的一种锣鼓点来表现斗乐
达到狂欢这样的场景。在此乐段的结束处,作者采用了唐代音乐的一种终止式:“珠联千拍
碎,刀截一声终”。即在很多快速的促拍之后将乐句突然刹住,紧接着连接乐曲的结尾句。
演奏技巧
在这首乐曲的慢板中,最要重点讲解的是“劈”这个指法。在谱面上所要用“劈”来演
奏的音都标得很清楚,一定要按指法的标注来演奏。基本上都用于句尾。在慢板中,总有一
些后缀句,要划分好乐句,分清乐句的轻重处理。另外,慢板中左手的颤音幅度要大些,下
滑音是表现语气的重点音。再有,慢板中摇指一段的速度和节奏千万不要太拖,如果摇指掌
握的不好,就容易拖。慢起渐快一段,不要演奏的太快,只要演奏的清楚就可以了。这样后
面的快板的速度才可表现出来。自由地这段散板要掌握好速度的伸缩运用和强弱的处理。这
首乐曲的快板不是很难,但速度一定要上去。双撮那段要注意不要两遍的力度一样,第一遍
稍轻,第二遍强,最后强收结束。
战台风: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
的。
古琴和古筝的区别:首先在外形上,很简单就是古琴它是7根弦,古筝的通用筝是21根弦,
但也可以22根弦,23根弦,那随意,但是一般情况下各个院校主要运用的古筝和演出团体
用的都是21根弦。在近代。进现代的古筝都是13弦以上,而古琴一直保留了7弦琴的这种
特点,古琴因此也叫7弦琴,这是它的特点。还有一个古筝有雁柱,像大雁长的形状,而古
琴没有。古筝演奏过程中,由于有雁柱,所以它的各种辅调和支撑演奏成为可能,而且发音
相对来说比较洪亮,而且它琴体比较宽大,表现力更丰富一些。但是并不是因此说古琴表现
力不丰富,古琴也非常优秀,作为保留最完整一种传统音乐文化,古琴是最具代表性的。但
是它们的这种区别又是显而易见,有共同点,看起来也是横放的,首先这点看起来很像,一
般人不了解右手在这拨弄,左手在这来回推拉,但是区别非常大,左手按压,他们左右的推
和滑,以滑奏,左手在琴板上左右的滑奏来进行音高的这种区别和变化的,而古筝不是这样,
古筝基本上一弦一音,而古琴是一弦多音。古筝当然也可以做到一弦多音,但基本上是一弦
一音,很有区别。
伯牙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
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
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
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
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
有关伯牙的事:
伯牙学琴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
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
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
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
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
“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
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
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
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
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
了一曲《高山流水》。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
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
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轶事典故
伯牙“续弦”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所以将妻故再娶称“续弦”。
伯牙善鼓琴,他的妻子很赞赏研究目标怎么写 他的琴技,常让俞伯牙弹给她听。后来伯牙的妻子得了重病,
伯牙请医熬药精心地侍奉,可总不见效。伯牙常为此焦急忧虑,便无心思弹琴了。妻子的病
一天比一天重,可有一天,妻子突然感到身体好多了,精神也好了,就让丈夫给她弹琴。伯
牙忙取琴调弦,“铮铮淙淙”地弹奏起来,好让病中的妻子从美妙的琴声中得到欢快和慰藉。
他不顾劳累,弹了一曲又一曲,当他弹得雅兴正浓时,突然“崩”一声,琴弦断为两截。就
在这当儿,妻子也不呻吟了。伯牙丢下拔子,急忙到床前一看,妻子已经咽气了。伯牙抱头
痛哭了一阵后,就招呼家人料理后事。从此再不弹琴了。一年后,有个亲戚从外地给伯牙说
了一个女人。因俞伯牙与其妻感情很深,本不打算再娶了,可经不住众人的劝说,只好勉强
答应先去女方家相看后再定。因伯牙人品好有才气,家境也不错,女方一看就相中了。但她
提出一个条件,要亲耳聆听俞伯牙鼓琴,而后再定亲。伯牙也看中了女方,虽还在怀念故妻,
但他又一想:人死不能复生,便回家把搁放了一年多的琴取来,拆去一直没心思接的断弦,
续了一根新弦后,在众人面前弹奏起来。一曲曲悠扬动听的雅韵,一会儿如高山流水,一会
儿如碧空飞云,真是出神入化,一派仙乐。大家听得似痴如呆,琴声停后好一阵才醒转,接
着就是一阵喝彩声,就连一向拘谨的闺秀也情不自禁地拍起了巴掌。当下就答应了这门婚事。
这个故事很快在民间传开了,后来人们便把妻死后再娶比作“续弦”。
伯牙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千古,“知音”一词因此传诵。
据载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
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
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
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
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
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
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
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
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伯牙
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
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
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
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作文遇见 着伯牙又
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
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
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
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
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山竹好吃吗 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
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
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
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
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
好听俞伯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
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
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
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译文是: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
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好像泰山!”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
“好啊,汹涌的样子好像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11:24: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25007fff595bc8b0fb3d646c30b06abb.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纯音乐古筝曲100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纯音乐古筝曲100首.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