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碧水青山0
晚年的李白,发现自己的宏伟大志无法实现,建功立业心情急迫,也改变了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卷入了一场地方节度使叛乱,为此差点丢了性命!平定这场叛乱的主帅,就是大名鼎鼎的边塞军旅诗人高适!
《新唐书.李白传》: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应邀,一路辗转颠簸,到宿松、匡庐地区,给永王李璘做幕僚。李白以为自己获得了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在此期间,他踌躇满志地写下了豪情万丈的诗句“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李璘,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是当时唐肃宗李亨的弟弟。李璘,他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地方藩镇节度使,即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当时镇守江陵。
《新唐书.李白传》: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
即,756年十二月,李璘率军沿江而下,直奔广陵,起兵造反,声势浩大,震动江淮。 在高适的统一指挥下,在多方的合力打击之下,李璘战败被杀。
为李璘出谋划策的幕僚李白,被捕入狱,按律法判决,自然是死罪。
《新唐书.李白传》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
李白年轻时,是“好剑术”的“游神仙”,他游历到并州,认识了当时还是小军官的郭子仪,李白看出郭子仪是个难得的奇才。不久,郭子违犯了军法被抓。2017chinajoy李白凭借自己的才华与名气,出面替郭子仪找人说情,从而使郭子仪没有得到处置。
现在,李白深陷牢狱,德高望重的郭子仪出面,说用他自己多年为朝廷出生入死,得到的官位功名,替李白赎罪。
最后,李白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皇帝诏令:将58岁的李白永远流放夜郎。
两年后,因朝廷大赦天下,李白返回寻阳,流落江南音乐有哪些类型。
参入平定李璘谋反的主帅是大名鼎鼎的边塞军旅诗人高适。
李白,与高适是故交老友!
744年夏,李白在洛阳。第一次遇到杜甫,两人一见如故。同时,二人约好第二次在汴州会面。
当年秋天,李杜二人如期赴约。这一次在汴州,李杜二人还遇到了大诗人高适。当时高适只是参军幕僚,还没有现在显赫的地位。
三位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著名诗人相遇,在一起评文论诗,纵谈天下,自然畅游甚欢。
十二年过去了,如今,李白成了阶下之囚,而高适则是平叛功臣!
李白在狱中,给高适高中丞写了一封求救信。
《李太白诗集注》记载:余时系寻阳狱中,正读留侯传,秀才张孟熊藴灭胡之策,将之广陵,谒高中丞。余喜子房之风,感激于斯人,因作是诗以送之。
即,我此时在寻阳的狱中,正在品读《留侯传》(即汉代张良,封为留侯)。现在遇到秀才张孟熊,他胸藏平定叛乱的奇谋妙策。他恰好即将到广陵去,拜见高中丞(高适)。我很是喜好有汉代张良张子房遗风之人,也为这样激励奋发的人而深有感触,因此作这首诗赠送给他。
李白的求救信是一首诗,题为《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李白在诗中,首先夸赞高适“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后写自己:“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
没有历史资料显示,高适收到李白的求救诗(信)的回音,也不能直接了解高适,是否参入了营救“反贼”李白的活动。
但有几个奇怪的巧合点,值得琢磨深思。
《旧唐书·高适传》记载:镏荨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
即,757年二月,永王李璘在江东起兵,志在割据扬州,与朝廷分庭抗礼。当初,唐玄宗李隆基封他的儿孙们作藩电影失恋33天镇节度使时,高适就极力劝谏说:切切不可封子孙诸王为藩镇节度使。
《旧唐书·高适传》记载: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
即,等到永王李璘起兵叛乱时,唐肃宗李亨早就听说高适的高民主评议表论谏言一向朴实无华而实用,就召见高适出谋划策。高适陈奏,一一说明了朝廷与叛军双方的利弊关系,得到的结论是:永王李璘必定失败。
《旧唐书·高适传》记载: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
唐肃宗李亨听了高适的分析论述,很是赞同他的主张措施,当即任命高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全面负责平定江淮永王李璘之乱。
高适是平定永王之乱的大功臣。奇怪的是,战前,皇帝李亨很赞同、很欣赏高适,而平定李璘叛乱后,高适就马上遭贬降职。
《旧唐书·高适传》记载: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新唐书·高适传》记载: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
即,永王李璘叛乱一平定,一停止用兵,宰相李辅国就因嫉妒高适的才华,特别反感高适在皇帝面前刚正不阿、直言敢说,多次对唐肃宗李亨数说高适如何如何不好,因此,立功之后的高适,随即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战功赫赫的高适这么快就莫名其妙遭贬,而且被赶出了军队,不知道他那让李辅国憎恶的“敢言”,是不是与他替李白求情有关,但在时间上很吻合。
皇帝眼里的红人与功臣高适,没有正当理由而遭贬。巧合的是,说高适坏话、让高适降职的人是宦官李辅国。
李辅国,是唐代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而断掉李白仕途的人就是宦官高力士。
《旧唐书·李白传》记载: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
即,当年,年轻气盛的李白任职翰林时,喝的酩酊大醉到金殿上,当着皇帝的面,把脚伸出来,抬得高高的,命令高力士给他脱靴子。为此,李白也因失礼,而被斥责赶出了长安。
李辅国与高力士,这两大宦官死于同一年(762年)。
高力士
立功后的高适,遭降职奇怪。贬职后的高适,复出也奇怪!
759年五月,高适复出,任彭州刺史;760年,改蜀州刺史;763年初,代任剑南节度使;764年春,升迁到朝廷任刑部侍郎(剑南节度使,由杜甫的好友严武接任),后封渤海县侯。
从以上高适复出后的职务变化看,是步步升迁,而且升迁很快。完全不像被宦官宰相李辅国憎恶打压的样子。
757年高适率军平叛,758年,高适因遭李辅国“恶适敢言”而降职,被赶出部队。759年五月又复出,降职到复出的时间,恰好是李白案子的处理时间。
综合以上高适遭贬的罪名与复出时间判断,最合理的解释,李辅国“恶适敢言”的根本原因,是高适在皇帝面前,为李白开脱罪责,而且言辞直白。
李辅国等宦官,对高适本人没有意见,但反感他高适为李白仗义执言。于是,将他暂时调离,等李白的案子尘埃落定,又让高适复出。
因李白是怂恿李璘谋反、割据称帝的主谋,罪名太重,唐肃宗李亨自然不听为叛乱分子的开脱之言。于是高适人微言轻,话不起作用,也就合情合理了。
诗人李白才华横溢,飘逸洒脱,世人都敬仰他的才华与乐观。李白自己也想有一番作为,也想一展宏图,只可惜他豪爽而带有叛逆的性格与官场格格不入。
例如,李白凭借自己才华,得到皇帝信任,就命令高力士脱靴。
这事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摧眉折腰事权贵!而在官场,会不会认为是小人得志、而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呢!
要知道,没有皇帝的指示,宦官分内的职责:只服务于皇室成员。你李白趾高气昂指使高力士脱靴,宦官集团与皇室家族怎么看呢!人人都怕别人侮辱瞧不起,宦官更是敏感。
所以,不仅仅是宦官集团不喜欢李白,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也将他赶出了长安。
也正是,李白浪漫质朴的性格,与勾心斗角的官场理发生矛盾、冲突,致使他怀才不遇,最终因建功心切而误入歧途,导致了他人生,带有忧愤的豪放、悲壮的豁达。
故而,李白的悲剧,多多少少含有他自己性格与思维的因素!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12:2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22d3a4d2e59f9239ff57a16745b1f3ab.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旧唐书李白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李白传的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旧唐书李白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李白传的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