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切皆为虚幻。
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释迦牟尼拈的是何花?大多说是金色的婆罗花,(一说紫色的金莲花),其实不然,佛祖手中无花,只不过结一手印,右手大拇指和中指相拈,其余指自然张开,手中莲而已,左手大拇指指向劳宫穴,其余四指伸直,如此而已,其意如何,万千世界,唯心法重要,如何治心,好好吃饭,拇指为脾胃之属,中指是心经之路,吃饱饭才有神思,神思乃知根本,佛经不念也罢,念怕是一不小心就把经书给念歪了,好好吃饭睡觉足矣!
看了网上不少解释,这个个人觉得合理性强。
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ぷ╮人生╭ぷ╯佛说:让我普渡芸芸众生 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
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佛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佛说: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
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佛说: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科举考试等级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佛说: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适合清唱的歌!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风声元旦的祝福语简短,雨声,一世的相思。
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
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佛说:每一滴水都是海。
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 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佛说: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权威而信以为真。
人藉着自己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1、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
这意味,没有人是因为偶然进入我们的生命。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一个情况。
2、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
我们所经历的事,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发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细节也不会。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样发生,才能让我们学到经验以便继续前进。生命中,我们经验的每一种情境都是绝对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们的理解与自尊。
3、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
新闻人物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对的时刻开始的,不早也不晚。当我们准备好,准备经历生命中的新奇时刻,它就在哪里,随时准备开始。
4、已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
这是如此简单。当生命中有些事情结束,它会帮助我们进化。这是为什么,要完整享受已然发生的事,最好是放下并持续前进。你坐在这里,读着这些文字,我相信绝非巧合。如果这些文字触动你的心弦,那是因为你的因缘成熟。你明白,没有任何一片雪花会因为意外落在错的地方。
扩展资料: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
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
佛陀时代,被称为”中国”的北印度恒河流域,是当时世界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十六大国在此争雄,其中摩揭陀国和憍萨罗国是二大强国,此外还有众多小邦国。因统治需要,种姓制度逐渐严格起来。婆罗门(西部当权)和刹帝利(东部当权)都是奴隶主阶级;吠舍少数分化为中小奴隶主或官商阶级,绝大多处于奴隶边缘;首陀罗(非雅利安)多为手工业者,实际是种族奴隶。
这时期并没有激烈的阶级斗争。各城邦政治秩序比较稳定,农工商业都相当发达。印度海外贸易早已开始,由于商品贸易的繁荣,出现了新兴富商。在各国通过扩大领土的战争中,刹帝利掌握实际的军事力量,获得政治地位,取代婆罗门种姓的权威。即使在哲学方面,也有婆罗门向刹帝利转移的迹象。一般认为,这一时代新政治和新文化的中心是在摩揭陀。
一·名言:
1、诸解除劳动关系证明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3、所有人类的不幸都源于不能直面现实。
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5、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6、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7、恨永远无法止恨,只有爱才可以止恨。
8、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9、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二·释迦牟尼(梵文:Śākyamuni;约前624-前544,一说前564-前484;)原名悉达多·乔达摩。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本为迦毗罗卫国太子,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佛教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在佛教中记载着农历的四月初八是佛教鼻祖释迦牟尼诞辰日[1](汉语读音释迦牟尼shì jiā móu ní,牟为多音字,在这里读móu。)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00:48: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20f6adae253ccbec011fa034043df9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释迦牟尼佳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释迦牟尼佳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