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更新时间:2023-03-20 21:01:59 阅读: 评论:0

微信定位怎么弄-幼儿逻辑思维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日本熊本县)

端午节10大传统习俗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

的端午节10大传统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端午节10大习俗

端午习俗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

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

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

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习俗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明亮造句 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

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

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

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

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

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

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

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端午习俗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文雅的诗句 际是用于襟头点缀

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菠萝汁怎么榨好喝 ,清香四溢,再以五色

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端午习俗4: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

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

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

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南京到扬州多少公里 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

用以驱瘴。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

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

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

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习俗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

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

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

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

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

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端午习俗6: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

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

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

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

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

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端午习俗7:点雄黄酒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

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

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

不上身。

端午习俗8:躲五、驱五毒、送时

农历五月,酷暑将临,瘟疫毒虫滋生,古时称五月为“恶月”。

并认为五月初五日是不吉利的日子。这一天父母要将未满周岁的儿童

带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

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到端阳节这天人们便在门上贴上纸

剪的五毒图像,以避其毒。有些地方还要把五毒图的头上再扎上一根

针,表示要把它们钉死除掉。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中原地区端阳节到来之际,凡新嫁姑娘之娘家,在节前或节日里

要给男方送草帽、雨散扇子、凉席等物以备防热防雨,故端阳节又称

做“送时节”。

端午习俗9:煮大蒜、破火眼、游百病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

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

血脉,消毒灭菌。江苏南京一带端午节习俗。是日,在一碗清水里放

适量雄黄,丢进两枚铜钱,全家人用此水洗眼,据说可以防治眼玻雄

黄有杀菌灭毒的功效,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

贵州地区端午风俗:端阳节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带上食

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间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带回用水煮后

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内吉

利平安。

端午习俗10:“倒灾葫芦”

端午也以桃印为门饰。桃是民俗中驱鬼之物,源于神荼、郁垒之

神话,以桃刻印,亦为祛攘之意。《续汉书?礼仪志》:“朱索、五色

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天上天 气。”后世的昧符、吉祥葫芦即源于此。

端午节的由来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

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

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

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

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

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

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

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

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为纪念东汉

(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

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

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

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

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

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

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

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

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

“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

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

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

五日畜兰为沐己可以组什么词 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

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

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

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

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

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

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

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

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

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

《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

《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

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

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

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

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

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

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

于他。

端午节的含义

含义一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

“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

“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

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

也称重午。

含义二

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

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

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

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

其他含义

1、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

所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2、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

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

或“重午节”。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21:01: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fea6780548e45ce8af27e06b6af2dde.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端午节有什么习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端午节有什么习俗.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