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文章解析:
第一,层次清晰,语句协调。主要表现在整句和散句的结合上所显示出来的语言的外在美,出现了不少排迭和对偶的句式,即整句。
第二,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与外在美的对立一面便是内情美、意境美。作者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一个“甲”字,展开想象,运用对比和比喻的方法,绘形绘色地将人们引入了桂林山水的胜境中去。
《桂林山水》是现代作家陈淼于1962年生日祝福语短信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吸引读者;接下来分述漓江水是如何地“静、清、绿”,桂林山是如何地“奇、秀、险”,使漓江水、桂林山与众不同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最后整合桂林山水,山与水互相映衬、形成连绵画卷的美景跃然纸上,引起读者无回味与遐想。
全文层次清晰,语句协调,多用对偶,写得形象生动,引人入胜。此文后被选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课课文。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62年5月,节选自作者的散文《漓江春雨》,文题是课本编者所加。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其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此文即是作者与友人慕名而游之后写的游记散文。
2、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鞍山市作协主席霍林宽《鞍山文学精品》:“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与联想巧妙地结合起来,将形象贴切的比喻跟严密排比融为一体,对桂林山水进行正面描绘,生动逼真地再现桂林山水的千姿百态和色彩人生价值的名言明丽,展现了山的静态美、水的动态美……犹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给人美的享受。”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崔峦《〈桂林山水〉介评》:“文章写得美。赞美‘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桂林山水的诗文不计其数,用不足400字把桂林山水写得惟妙惟肖、令人神往的当属此文。”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不愿做神仙 愿做桂林人—陈毅 我到过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没有一个像桂林这么美丽的– 尼克松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千峰环野立 一水抱城流 城在景中 景在城中 城景交融 漓江春水绿悠悠 细雨昊天结伴游 两岸奇峰看不尽 碧莲峰下泊行舟 ——董必武1959年游阳朔作 水如罗带山如屏 奇秀莲峰古有名 东岭朝霞新面貌 锦绣河山寿阳城 —–美术家帅础坚1960年 古代碧莲峰又称寿阳山,因此阳朔又称寿阳 陶潜彭泽五株柳 潘岳河阳一县花 两处怎如阳朔好 碧莲峰里住人家 —-唐代校书郎 尚书郎沈彬 桂林山水甲天下 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 无水无山不入神 —–爱国志士吴迈1935年 带字石刻为清朝阳朔知县王元仁于道光甲午年(公元1834年) 王元仁相传为王羲之后裔 带字高5。 73米 宽近3米 “一带河山 举世无双 少年努力 万古流芳” 九马画山 自古山如画 而今画如山 马图呈九首 奇物在人间 —–清人徐云 莲峰钓石开诗境 渔火朝霞入画图 古寺重光千载梵音流逸韵 碧莲叠翠一江清景展新图 画窗八景: 鉴寺遗踪 朔城佳境 双峰锁江 古榕藏猫 东岭朝霞 白沙渔火 南厄古道 碧莲叠翠 西郎何事面西方 欲会东郎隔大江 自古良朋时一遇 东郎未会恨斜阳 鸟语君行早 花香客去迟 争道桂林好 岂知阳朔奇 无山不如画 到处总相宜 阳朔风景甲天下 天下风景数兴坪 人家都在画图中 风景尽在西街中 天下风光数桂林 岂知阳朔更怡情 荔乡山水几清幽 山外青山楼外楼 虎吞金钗落碧水 鄙大光亭下月移舟 。
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
下文就围绕北京职业学院排名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
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接着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用“感觉不到流动”突现“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形容绿,而后以自己坐在木船上的感觉,再现漓江之水的风姿。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
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文章的末段描绘了山和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加上空中的云雾,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点缀其间,交织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二是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①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无瑕的翡翠”是说十分纯洁,没有任何斑点的绿色宝石。为什么把漓江水比作是“无瑕的翡翠”呢?这是因为漓江水深、水清,水深使水面呈现绿色,加上两岸青山的映衬,更是一种深绿的颜色。
由于水清、水绿,映入作者眼帘的漓江水似乎是一块纯粹的碧玉。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与珍爱之情。
②……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句话写出了桂林一带的山别具一格,山与山之间是各不相连,自成一峰,给人的感觉是拔地而起,正如文中以新生的竹笋为喻,好像是从地下突然冒出来的感觉。
山的形状各异,像……像……,无法说尽,因而用“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作概括,恰到好处。(2)对词语的理解。
兀立:高耸直立,形容山势的险峻。嶙峋:形容山石突兀的重叠。
连绵不断:指山脉河流连接不断。二、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三、教学建议1.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2.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
课始,可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3.整体感知课文后,进入分段研读阶段。
研读的重点是增强凝聚力: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在思考此问题的同时,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研读第二自然段时,重点让学生思考:(1)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2)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这样写能让你产生什么感觉?(这些问题也可由学生质疑问难中产生)师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对话时,结合理解相关词句。
如“无瑕的翡翠”。同时再次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第三自然段可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从对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两个方面交流各自的感受,结合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图文结合理解“屏障、兀立、嶙峋”等词语的意思,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上述两个自然段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引读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进而感悟作者是如何运用多彩的语言和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景物写具体的。
最后一自然段可以通过配音朗读等形式加深理解,读后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象桂林山水的美,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对笔画较多,字形结构复杂的生字,如,“澜、瑕”等要让学生在看清字形的基础上认真书写;本文的词汇丰富,句子优美,除了在阅读过程中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外,还要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如对词语的归类;提供一个新的语段,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迁移运用这些词语;用几个词语连。
本文发布于:2023-04-11 13:0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e85638552e00d45cd0210329d807fe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桂林山水课文佳句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桂林山水课文佳句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