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分析综合题目的解答
【题文】
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在内容的分析综合方面,通常包括三点: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内容分析概括题选项内
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
让考生进行判断。而比对法则是对付它的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
对、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者的干扰之处。那么,重点比对、
分析的是什么呢?下面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讲解一下比对分析的主要内容。
1.比对关键细节(词语)
命题者对原文关键细节(关键词语)故意错解以迷惑考生。这种曲解文意的方式正成为设题
的主要陷阱。因为错误极其细微,故要认真、细心比对。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例①】(2014•湖北卷)
(吴德基)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夜晚的说说 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
“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
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
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
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
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
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
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
第11题选项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
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解析】关键词语误译。“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损”错,原文是“脱道中牛死”,意思是说
“假如牛在运送途中死去”。
2.比对添加内容
“添加”就是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
出错误选项来。辨析时应将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从而识破“无中生有”(或
于文无据)的陷阱。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例②】(2014•全国大纲卷)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指传主韦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
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
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雷公根 。
第10题选项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
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解析】无中生有。选项“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中的“会同其他官员一同”是无
中生有,原文是“不听。凑执争”。
3.比对人物
高考文言文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除全文记叙的中心人物,还会写到另一些人物。
这类命题陷阱往往将“彼”强接在“此”上,张冠李戴。辨析时应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
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等信息,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例③】(2012•广东卷)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
纷议挠之。澍(指传主陶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第8题选项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替漕运。
【解析】张冠李戴。“首先倡导以海运代替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
4.比对句间因果关系
这类干扰项往往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硬说成是因果关系,或者颠倒了“因”和“果”两者
之间的关系。辨析时要注意选项中“因此”“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
项时,一定要与原文中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因果关系是否恰当。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例④】(2012•四川卷)
(贺钦)晚更好《易》,究心象数,手不释卷,大臣荐引相属,终不起工作成绩 。少尝隐居医无闾山,
因以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
第10题选项D:贺钦晚年好《易》不愿做官,因年轻时曾隐居学医,大家称他医闾先生。
【解析】因果不当。原文意思是贺钦以医闾自称,人们才把他称为医闾先生,贺钦是“尝隐
居医无闾山”,并非学医。
5.比对表范围、程度等的词语
比对一些增删的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看看有无以偏概全或归纳不完整等陷阱。
文言文中表程度的常用词有:益、愈、弥、尤、加、倍等;表范围的常用词有:悉、皆、咸、
尽、毕、具、但、独、徒等。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例➄】(2014•浙江卷)
(欧阳君)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
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父母不识
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之饥氓也。未知为吉凶邪?”乡人
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
第18题选项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
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解析】以偏概全。选项“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中的“都”太绝对化了,因为也有“乡人
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而“皆贺之”。
6.比对时间
命题者常把事件发生的时间故意颠倒、搞错。考生作答时,要了解以时间、地点叙写的文言
材料的顺序特点,要善于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注意敏感的时间顺序,识破“时间错误”的陷
阱。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例➅】(2010•新课标全国卷)
(花云)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
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
第6题选项B: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
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害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有误。原文是“文逊战死”之后“贼攻三日不得入”,而后“城陷”。该项中“攻破城池,
元帅朱文逊战死”表述错误。
7.比对地点
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识破命题者所设“地点错误”的
陷阱。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例➆】天保三年,为冀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有惠政,得吏民之心。尹思令率众万余人,
谋袭盱眙。三军咸惧。韶(指传主段韶)谓诸将曰:小石潭记笔记 “霸先等智小谋大,政令未一,外托同德,内
有离心,诸君不足忧,吾揣之熟矣。”乃自将步骑数千人倍道赴泾州。途出盱眙,思令不虞大军
卒至,望旗奔北。
选项:段韶擅长统众,面对敌人的侵扰时,善于鼓舞士兵的士气。泾州一战,段韶亲自率
领步兵骑兵几千人突袭,尹思令败逃。
【解析】地点有误。“泾州”应为“盱眙”。
【真题演练】
一、(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姚敬恒先生事略
(清)全祖望
《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以予
近所闻,近日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皆拔起孤露①之中,能成儒者。凌、
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姚氏,故杭之右姓。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
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②,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
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
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学》一过,潜斋雅爱
之。一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凡事心归于厚。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
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
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
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③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
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④。敬恒对曰:“游魂⑤不日底定矣。但闽中民力
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之。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渐
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晚所以非罪陷缧绁。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
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
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
二曲其人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注:①孤露:父亡无所荫庇。②市廛(chn):店铺集中的地方。③时:通“伺”。④海上事:清
政府平定台湾之事。⑤游魂: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1.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
B.姚敬恒轻财重义,经常用他的经商所得接济他人。
C.姚敬恒识见高远,提醒闽督姚公应以培养民力为当务之急记的成语 。
D.姚敬恒临难不惧,虽蒙冤入狱,仍通读经典,泰然自若。
解析:A项,姚敬恒名声未彰,不是“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原文是说“其平生但事躬行,
不著书,故鲜知者”。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潜斋安贫乐道,在生活拮据时也不轻易接受他人的馈赠。
B.李二曲那些出身商贾却恪守儒家规范的人,全祖望对此深表赞同。
C.作者借助黄晦木的评价来强化对姚敬恒人格与节操的肯定。
D.本文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书籍封面尺寸 画人物形象,这与《烛之武退秦师》的写法相同。
解析:D项,本文主要通过具体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描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参考译文】
敬恒,名讳宏任,别字思诚,杭州钱塘人。姚氏,原先是杭州的豪族大姓。敬恒年幼时父
亲亡故,他母亲是一位贤良的妇人。敬恒不参加科举考试,隐居在市井之中,只做一些小生意
赚取十分之一的利润来养家。他母亲一天看见敬恒做蚕丝生意,银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气,说:
“你也有这种恶劣的行径啊?我没有指望了。”敬恒惶恐万分,久久地跪在地上向母亲道歉,愿
意改正自己的行为。于是拜应潜斋先生为师,每天高声诵读一遍《大学》,潜斋很喜欢他。一言
一行,铭记老师的教导,淡然处世,韬光养晦,不论做什么事一定讲求厚道。沈甸华去世,潜
斋两天没有吃东西,敬恒问:“朋友去世就这样悲伤,恐怕有点过分了吧?”潜斋长叹着说:“是
因为没法为他治丧啊。”敬恒说:“请让我替先生办这件事。”
沈甸华的出殡下葬都是敬恒安排的。潜斋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钱物,只有敬恒赠送的钱物
他不拒绝,说:“我知道他的钱物不是不义之财。”然而敬恒不敢多给老师钱物,每每看到老师
经济窘乏时才给他,这样做,终身不变。潜斋故世,敬恒像古代弟子对待老师一样守孝。姚江
黄(晦木)先生看人很少有称心的,唯独看到敬恒就称赞他,说:“这是‘独行传’中的人物啊。”
敬恒曾经游历福建,福建总督姚大人盛情邀请他,询问他关于台湾的战事。敬恒回答说:
“郑氏政权不久就可以被平定了。但是福建的百姓的财力已经枯竭,大人应当怎样使他们得到
恢复?”福建总督严肃地点点头。然而敬恒因为求学的缘故,所经营的利润十分之一的小生意
没有做大,又经常施舍,渐渐生意无法支撑下去,因此家道衰落。
二、(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
而越人信机①。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
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
也。
伍员②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
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知所之矣。”
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
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
“荆彩虹画法 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
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
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
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
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
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
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
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
注:①机:吉凶之兆。②伍员(yn):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
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
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鱼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
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
解析:本文第一句提出中心观点之后逐段举例论证,“夹叙夹议”说法不当。
【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
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
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
且地名很不吉利(寝指帝王的坟墓,也形容面貌难看)。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吉凶之兆。
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
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把世人心目中的不利的东西看作有利的东西,知道把别人所厌
恶的事物作为自己所喜好的事物,这就是明智的人与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老人把他送过江去,伍员问老人的姓名家族,老人却不肯告诉他,伍员解下自己的宝剑
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送给您。”老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
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圭爵位,享受万石俸禄,赐给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
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伍员到了吴国,派
人到江边去寻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此后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祷告说:“江
上的老人!天地之德大到极点了,养育万物多到极点了,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于人世
间。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
只是江上的老人吗?”
宋国有一个农民耕地的时候,得到了一块宝玉。他把玉献给司城官子罕,可是子罕却不
愿收下。农夫请求说:“这是我们种田人的宝贝呢!请相国赏脸把它收下吧!”子罕说:“你把
玉当作宝贝,我却把不接受你的玉当作宝贝啊!”所以宋国一位道德高尚的长者说:“子罕不
是没有宝贝,只是他看作宝物的东西跟常人不一样啊!”
三、(2016高考新课标3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
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
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
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怎么涂抹口红 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
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
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
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原画和插画的区别 此忤权幸去。
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
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
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
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
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
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博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十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
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
好佛求地百顷,他出国留学考研 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
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
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太臣,追谥为文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于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23:23: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d94a9d3ac6f275ea21a120438bd526f.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段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段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