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说卦传

更新时间:2023-03-21 12:36:28 阅读: 评论:0

小雨点的故事-蒲公英幼儿园

说卦传
2023年3月21日发(作者:怎得梅花扑鼻香)

轻松学《易经》:系辞上传第⼋章

《系辞上传》:第⼋章

【系辞原⽂】

【第⼋章】

圣⼈有以见天下之赜,⽽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有以见天下之动,⽽观其会通,以⾏其典礼,系辞

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

⾔天下之⾄赜,⽽不可恶也。⾔天下之⾄动,⽽不可乱也。拟之⽽后⾔,议之⽽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鸣鹤在阴,其⼦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君⼦居其室,出其⾔善,则千⾥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

室,出其⾔不善,则千⾥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出乎⾝,加乎民。⾏发乎迩,见乎远。⾔⾏,君⼦之枢机。枢机之

发,荣辱之主也。⾔⾏,君⼦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先号咷⽽后笑。”⼦完美世界经典 ⽈:“君⼦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同⼼,其利断⾦。同⼼之⾔,其臭如兰。”

“初六,藉⽤⽩茅,⽆咎。”⼦⽈:“苟错诸地⽽可矣。藉之⽤茅,何咎之有?慎之⾄也。夫茅之为物薄,⽽⽤可重也。慎

斯术也以往,其⽆所失矣。”

“劳谦,君⼦有终吉。”⼦⽈:“劳⽽不伐,有功⽽不德,厚之⾄也,语以其功下⼈者也。德⾔盛,礼⾔恭,谦也者,致恭

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贵⽽⽆位,⾼⽽⽆民,贤⼈在下位⽽⽆辅,是以动⽽有悔也。”

“不出户庭,⽆咎。”⼦⽈:“乱之所⽣也,则⾔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不密则失⾝,⼏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

慎密⽽不出也。”

⼦⽈:“作《易》者,其知盗乎?《易》⽈:‘负且乘,致寇⾄。’负也者,⼩⼈之事也。乘也者,君⼦之器也。⼩⼈⽽乘

君⼦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负且乘,致寇⾄。’盗之招也。”

【解读诠释】

【8.1】

圣⼈有以见天下之赜,⽽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有以见天下之动,⽽观其会通,以⾏其典礼,系辞

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

⾔天下之⾄赜,⽽不可恶也。⾔天下之⾄动,⽽不可乱也。拟之⽽后⾔,议之⽽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圣⼈发现天下幽深难见的道理,就把它譬拟成具体的形象容貌,⽤来象征特定事物适宜的意义,所以称作“卦象”。圣⼈

发现天下万物运动不息,就观察其中的会合变通,⽤来叙述其适宜的典法礼仪,并(在六⼗四卦三百⼋⼗四⽘下)撰系

⽂辞来判断事物变动的吉凶,所以称作“⽘象”。

(传《易》者)阐述天下⾄为幽深难见的道理,⽽不可使⼈感到厌烦;阐述天下⾄为纷繁复杂的变动,⽽不可使⼈感到

杂乱。(必须按照作《易》的原旨)先找出譬拟的卦象然后以此⾔说道理,审议⽘象然后揭⽰变动,通过卦象和⽘象来

完成《周易》的变化哲学。

【解读】

○《系辞上传》第⼋章是《系辞上传》的主体,所谓“系辞传”即系辞的传,系辞就是卦辞、⽘辞。《系辞上传》的⽘辞

义例共七则就列⼊第⼋章,所以《上传》第⼋章是《系辞上传》的主体。为了突出第⼋章主体的地位,《系辞上传》在

结尾第⼗⼆章重复了第⼋章的纲要:

结尾第⼗⼆章重复了第⼋章的纲要:

是故,夫象,圣⼈有以见天下之赜,⽽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有以见天下之动,⽽观其会通,以⾏其

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裁之存乎变,推⽽⾏之存乎通,神⽽明之存乎其⼈,默⽽成之,不⾔

⽽信,存乎德⾏。

有学者认为《系辞上传》第⼗⼆章的“圣⼈有以见天下之赜”⾄“是故谓之⽘”是衍⽂,此不识《系辞上传》主题宗旨也。

同样,《系辞下传》的⽘辞义例共⼗⼀则列⼊《下传》第五章,则《下传》第五章是《系辞下传》的主体。有趣的是,

如果按字数算,《上传》第⼋章、《下传》第五章都正好落在上下传的中间(不计标点,《上传》2334字,《下

传》2128字,取中皆落于系辞义例上)。

○《系辞上传》第⼋章⾄为重要,⾔圣⼈作《易》宗旨和传《易》之经师的解《易》宗旨。第⼀节⾔圣⼈⽤观象系辞的

⽅法作《易》,第⼆节⾔经师要⽤观象系辞的⽅法解《易》。象指卦象,⽘指⽘象,也称数。观象包括卦象与⽘象,即

象数。圣⼈“拟⽤”卦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议⽤”⽘象反映事物的变化规律。为了“切于民⽤”,圣⼈将《易》“寓于⼘

筮”,⽤⽣动形象的寓⾔故事缀系在卦⽘之后作为卦⽘辞,史巫以此“断天下之疑”,⽽传《易》经师则应透过卦⽘辞发掘

出卦⽘象所反映的本质规律。

《系辞传》称卦象为“拟”,《经典释⽂》系辞下传第三章:“【象也者,像也】:众本并云:像,拟也。孟京虞董姚还作

象。”《系辞传》称⽘象为“变”、“动”与“议”(义)(释义见下⽂)。

当初孔⼦编辑《易传》时,继承了《连⼭》、《归藏》、《周易》三易通⽤的《说卦传》,故拟卦象之理已明;夫⼦原

想在《系辞传》⼀书中阐明⽘象之理,由于颜回去世、“西狩获麟”这些突发事件,促使即将修订完毕的《易》与《春

秋》就此罢笔,于是《易传》中的⽘象体例半隐半现。

礼以社会关系为中⼼,周公制定周礼,⽤来规范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周公发现了⽘象与“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复杂社会

关系的对应性。⽘象即“观其会通,以⾏其典礼”,⽘的⽐、家乡的风俗 应、承、乘即是会通,即“礼”所以“别男⼥⽗⼦兄弟之亲、昏

姻、疏数之交也”,⽘之六位尊卑即“礼”所以“辨君⾂上下长幼之位也”,初⽘为⼠,⼆⽘⼤夫,三⽘为三公,四⽘为诸

侯,五⽘为天⼦,上⽘为宗庙。六⽘相应、敌应、亲⽐、顺承,则有典礼之⾏也。

⽘,帛书《易传》作“敎”或“肴”,《尚书尧典》“修五礼”、“敬敷五敎”、“典朕三礼”,五礼,公侯伯⼦男五等朝聘之礼。

五敎,五品之敎,即⽗义、母慈、兄友、弟恭、⼦孝。三礼,天事、地事、⼈事之礼。《礼记王制》“明七敎以兴民

德。”《注》七敎,⽗⼦,兄弟,夫妇,君⾂,长幼,宾客,朋友也。《礼记曲礼》“敎训正俗,⾮礼不备。”故⽘(敎)

为礼也。

⽘,熹平⽯经《周易》以及汉碑作“肴”,彖、肴皆为宴飨典礼。《东坡易传》云:“‘彖’者,⾗也;‘⽘’者,折俎也。古者

谓折俎为‘⽘’,其⽂盖象折俎之形,后世以《易》有六⽘也,故加‘⾁’为‘肴’以别之。”彖是审视卦体、卦德、主⽘,犹如

王公⽴饫之房烝。房烝是指古代祭祀时以牲之半解之体升于⼤俎。⽘(肴),是针对某⼀⽘进⾏解析,犹如亲戚宴飨之

肴烝。肴烝是指将煮熟牲体节解,连⾁带⾻放在俎上,以享宾客。肴烝(⽘烝),即折俎(折爼)(详见《周易密钥

“品味”⽘与肴的关系——兼“观”象、物、彖》)。

后儒解《易》分两派六宗,互相攻驳。两派指象数派和义理派,六宗的占⼘、禨祥、造化三宗归属于象数派,⽼庄、儒

理、史事三宗归属于义理派。对于两派六宗,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提要经部易类》提出“因象⽴教者为宗”,认为

《左传》筮例与汉儒象数与《周易》宗旨最接近,这是正确的。但说“王弼尽黜象数”有失偏颇,由于“书不尽⾔,⾔不尽

意”,所以“圣⼈⽴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汉儒于是苦苦地寻找《周易》观象系辞体例。《说卦

传》已经阐明了卦象原理,为了破译⽘象体例,汉儒于是发明纳甲、飞伏、卦⽓、升降、卦变、⽘⾠、旁通、之正等繁

琐的⽘象体例,最终陷⼊了象数泥潭⽽不能⾃拔。正当《周易》研究“⼭穷⽔尽”之时,王弼以其天才的智慧还原了⽘象

的真相,即《周易》⽘象的⽐、应、承、乘体例。如果没有王弼易学的导航作⽤,易学研究可能会继续⾛很长的弯路

(详见《周易密钥论王弼“得意忘象”和“忘象以求其意”的历史功绩》)。

王弼何以能发现所有汉儒百思⽽不得解的⽘象体例呢?⼀是有荆州学派崇尚古⽂经学删繁就简的学术风⽓;⼆是有继祖

⽗王粲留下的来⾃蔡邕的万卷书籍;三是⾃⼰的后天努⼒与独特的天赋天才。蔡邕精通今、古⽂《易》,主持六经校

正,并为《熹平⽯经》书丹。在他传给王弼家族的万卷书籍中肯定包含了最具权威的《周易》典籍,这是王弼发现⽘象

体例的⽂献基础;荆州易学删繁就简、崇尚理性的学术风⽓是王弼发现⽘象体例的思维基础;在汉儒象数“⼭重⽔复疑

⽆路”之时,时代需要有“柳暗花明⼜⼀村”的突破,于是经过王弼的后天努⼒完成了这⼀伟⼤的历史使命。时⽂坛宗主、

正始⽞学领袖何晏以王弼为奇才,叹之⽈:“仲尼称后⽣可畏,若斯⼈者,可与⾔天⼈之际乎!”唐孔颖达以为汉代以来注

《易》诸家中,“唯魏世王辅嗣(王弼)之注,独冠古今”。王晓毅先⽣说:“王弼在哲学上奏出了时代的最强⾳。”这些评

《易》诸家中,“唯魏世王辅嗣(王弼)之注,独冠古今”。王晓毅先⽣说:“王弼在哲学上奏出了时代的最强⾳。”这些评

价都是公允的。

○释“赜”:

《系辞传》中“赜”与“动”分别对应卦象与⽘象。

赜,帛书《系辞》这⾥作“業”,帛书《系辞》下⽂作“备”、“请”。帛书“業”字与汉碑“策”字形体极近。策通册。

赜,《正义》谓幽深难见。《释⽂》:“赜,九家作册,京作嘖,云情也。”

赜,从从责,为颊辅上深于脸⾯的酒窝(颐为⾯颊)。“赜”字本义是颊辅上深于脸⾯的酒窝,酒窝平时不见,微笑时才

出现,这种似有似⽆的⾯容之形,只能使⽤象来表述。《周易》把天下那种似有似⽆、幽深难见的事物(赜,迹象)付

之于“象”来表达。

《系辞传》有“探赜索隐”,即探幽索隐。元、赜、隐、微、⼏、深、远、神、精、道、太极,皆《易》形容道本之词。

《说⽂解字》序⽈:

古者庖牺⽒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与地之宜,近取诸⾝,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

⼋卦,以垂宪象。及神农⽒结绳为治⽽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

别异也,初造书契。百⼯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所以施

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许慎所⾔“⽂”、“迹”、“分理”即“赜”,“可相别异”万物也,故“赜”可译为精微属性。

○释“变”、“动”与“议”(义):

(⼀)《易传》⾔“变”,⾔“动”,皆指⽘象:

《系辞上传》:

六⽘之动,三极之道也。

⽘者,⾔乎变者也。

圣⼈有以见天下之动,⽽观其会通,以⾏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

⾔天下之⾄动,⽽不可乱也。

化⽽裁之存乎变,推⽽⾏之存乎通。

《系辞下传》: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命之,动在其中矣。

⽘也者,效此者也。

⽘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之情见乎辞。

⽘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道有变动,故⽈⽘。

(⼆)《易传》中的“德”与“义”(议)分别对应卦象与⽘象:

(⼆)《易传》中的“德”与“义”(议)分别对应卦象与⽘象:

《系辞上传》:

圣⼈有以见天下消防安全常识 之动……是故谓之⽘。……⾔天下之⾄动,⽽不可乱也。……议之⽽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是故蓍之德圆⽽神,卦之德⽅以知,六⽘之义易以贡。

《系辞下传》:

⽘彖以情⾔。(帛书《系辞》作“敎(⽘)顺以论语”,论,议也)

《说卦传》:

观变于阴阳⽽⽴卦,发挥于刚柔⽽⽣⽘,和顺于道德⽽理于义。

义、议、仪,三字古通⽤。《序卦传》“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礼义即礼仪。

义,《说⽂》“⼰之威仪也。从我⽺。”段⽟裁:“古者书仪但为义。今时所谓义为谊。从⽺者,与善美同意。”

议,《说⽂》“语也。从⾔义声。”段⽟裁:“议者,谊也。谊者,⼈所宜也。⾔得其宜之谓议。”

“议之⽽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并⾮指发表议论燕麦的营养成分 ,⽽是审视卦⽘象之宜。

【8.2】

“鸣鹤在阴,其⼦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君⼦居其室,出其⾔善,则千⾥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

室,出其⾔不善,则千⾥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出乎⾝,加乎民。⾏发乎迩,见乎远。⾔⾏,君⼦之枢机。枢机之

发,荣辱之主也。⾔⾏,君⼦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先号咷⽽后笑。”⼦⽈:“君⼦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同⼼,其利断⾦。同⼼之⾔,其臭如兰。”

“初六,藉⽤⽩茅,⽆咎。”⼦⽈:“苟错诸地⽽可矣。藉之⽤茅,何咎之有?慎之⾄也。夫茅之为物薄,⽽⽤可重也。慎

斯术也以往,其⽆所失矣。”

“劳谦,君⼦有终吉。”⼦⽈:“劳⽽不伐,有功⽽不德,厚之⾄也,语以其功下⼈者也。德⾔盛,礼⾔恭,谦也者,致恭

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贵⽽⽆位,⾼⽽⽆民,贤⼈在下位⽽⽆辅,是以动⽽有悔也。”

“不出户庭,⽆咎。”⼦⽈:“乱之所⽣也,则⾔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不密则失⾝,⼏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

慎密⽽不出也。”

⼦⽈:“作《易》者,其知盗乎?《易》⽈:‘负且乘,致寇⾄。’负也者,⼩⼈之事也。乘也者,君⼦之器也。⼩⼈⽽乘

君⼦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负且乘,致寇⾄。’盗之招也。”

(中孚卦九⼆⽘辞说)“鹤鸣于幽暗的夜半,鹤宝宝随声应和,(⽗母对宝宝说):我这⾥有甜美的酒⾷,我愿与你们

共享。”孔⼦说:“君⼦在⾃⼰的家⾥,说出的话有益,那么千⾥之外也会响应它,况且近处的⼈呢?在⾃⼰的家⾥,说

出的话有害,那么千⾥之外都不会听,况且近处的⼈呢?话是⾃⼰说出的,影响及于众⼈;⾏为发⽣于近处,影响及于

远处。⾔⾏,这是君⼦的关键;关键⼀旦发动,是荣是辱也就定了下来。⾔⾏,这是君⼦之所以能够影响天地的东西,

难道可以不谨慎吗?”

(同⼈卦九五⽘辞说)“聚合众⼈,先是嚎啕⼤哭⽽后欢笑。”孔⼦说:“君⼦遵⾏的法则,或是⾏⾛或是站⽴,或是沉默

或是谈论。两⼈同⼼,⼒量可以折断⾦属。知⼼的交谈,⽓氛犹如兰草⼀般幽⾹。”

(⼤过卦)“初六,⽤⽩茅垫在祭品底下,没有咎害。”孔⼦说:“哪怕放在地上也是可以的,⽤茅草衬垫,哪⾥会有咎害

(⼤过卦)“初六,⽤⽩茅垫在祭品底下,没有咎害。”孔⼦说:“哪怕放在地上也是可以的,⽤茅草衬垫,哪⾥会有咎害

呢?谨慎得很呀。茅草作为物是微薄的,却可以发挥重⼤作⽤。慎守这种恭谨的⽅法⽽前往,必将⽆所过失吧。”

(谦卦九三说)“劳苦⽽谦虚,能坚持到最终,吉祥。”孔⼦说:“⼀个⼈劳苦⽽不⾃夸,功⾼⽽不以德⾃居,这是多么仁

厚啊,说话时把功劳归到他⼈下⾯。(内)修德贵盛新,(外)尚礼以恭敬,这才是谦,谦通过恭敬(他⼈)以保存其

位。”

(乾卦上九说)“龙飞得过⾼会有悔恨。”孔⼦说:“尊贵⽽不当位,⾼⾼在上失去百姓,贤明之⼠处下位不能来辅佐,所

以只要⼀⾏动就产⽣悔恨。”

(节卦初九说)“不出家门,没有灾祸。”孔⼦说:“动乱之所以产⽣,总是以⾔语作为阶梯的。君王⾏为不缜密就会危及

⾂⼦,⼤⾂⾏为不缜密就会危及⾃⾝,机密之事不缜密就会危害成功。所以君⼦缜密⽽不开⼝呀。”

孔⼦说:“作《易》的⼈⼤概懂得盗贼的⼼思吧!《易》(解卦六三):‘背着东西⼜坐着车,招引来盗贼。’负物,是⼩

⼈做的事;乘车,是君⼦的器物。⼩⼈占据了君⼦的器物,于是激发了他⼈的盗窃之⼼;在上位的懈怠,在下位表格拆分单元格 的暴

戾,敌国才谋划征伐我国。疏于收藏招引盗贼,打扮妖艳招引奸淫。《易》说:‘背着东西⼜坐着车,招引来盗贼。’这

是讲盗贼之所以被招来的原因。

【解读】

以上七则是孔⼦举七卦⽘辞,⽬的本是为了阐述由卦象与⽘象体例透显出的圣⼈提倡慎⾔慎⾏之意,但后儒将“议”字误

解为议论、义理,⼜见七则皆是论述义理,遂以为《易》为义理之书,继⽽否定《易》的象数宗旨。由于王弼未注《易

传》,韩康伯误解在先,遂使y2k摩托车 孔⼦释七则之本意幽晦不明2500年矣!

这七则是孔⼦的读《易》⽰例,也是我们学《易》的范例。卦⽘辞往往⽤拟⼈、⽐喻的形象笔法描述,欲要从这些⽣动

的童话般的⽘辞中发掘出圣⼈提倡慎⾔慎⾏之意,必须掌握卦⽘象体例,始终围绕卦⽘象体例。如果离开卦⽘象体例⽽

任意发挥,说⼀⼤堆哲理,即使说得天花乱坠,那也不是《周易》本义。实际上,以下孔⼦的发挥,并⾮有感⽽发的谈

论哲学性理(后儒的集体误解在此),其真相是通过卦⽘象的数学原理去发现宇宙⼈⽣的科学原理。

1.中孚卦九⼆⽘辞:

九⼆:鸣鹤在阴,其⼦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象⽈:其⼦和之,中⼼愿也。

这是⼀段动⼈的鹤爸爸妈妈呼唤鹤宝宝的寓⾔故事。⽘辞全由卦⽘象得出。按卦象,中孚有中离象,离为鸟,故取象

鹤。九⼆体兑中,兑为⼝为鸣。九⼆为互体震卦主⽘,震为⽸,为爵。⼆⾄五连互颐卦,为养为⼝实,故⾔“靡”。按⽘

象,“鹤”、“我”为九⼆,“⼦”、“尔”为六三。九⼆与六三亲⽐,故⽈“和之”、“吾与尔”。《淮南⼦说⼭训》“鸡知将旦,鹤

知夜半”,《繁露》⽈:“鹤知夜半。”(宋均注:鹤,⽔鸟也,夜半⽔位,感其⽣⽓,则益喜⽽鸣。)故鹤夜半⽽鸣,九

⼆兑体,处于六三、六四群阴之下,“鸣鹤在阴”之象。九⼆得中,亲⽐六三,是⽗母对⼦⼥⽆条件的爱,故《象》⽈“中

⼼愿也”。

⽘辞后半句是拟⼈笔法,犹如说“我有好酒,我与你⼀醉⽅休”,根据卦⽘象,与⼈事的“千⾥遇知⾳”相符合。

那么,如何阐述这个童话故事蕴含的圣⼈之意呢?孔⼦告诉我们,这是说君⼦的善⾔善⾏对⼴⼤民众的教化作⽤。中孚

下兑上巽,兑为⼝为⽺,⾔从⼝⽽善从⽺,巽为风为⾏,风⾏千⾥,故孔⼦云“岀其⾔善,则千⾥之外应之”,“岀其⾔不

善,则千⾥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发乎迩,见乎远”,风湿因子高怎么办 巽为进退,故⾔远近。孔⼦基于象数向义理发挥,强调“⾔

⾏”为“君⼦之枢机”,要慎⾔慎⾏,这仍然是根于中孚卦守信的本义。可见孔⼦阐述易理,⽆不以象数原义为本也。

2.同⼈卦九五⽘辞:

九五:同⼈,先号咷⽽后笑,⼤师克相遇。

象⽈:同⼈之先,以中直也。⼤师相遇,⾔相克也。

孔⼦可谓把同⼈卦九五⽘之义发挥到了极致!九五为阳,六⼆为阴,阳动阴静,中正相应。上卦九五变离,上下皆离,

离为⽕,《黄帝内经》“⼼为⽕”,《内经》“⼼主⾆”,离卦与离卦因频率相同⽽发⽣共振,故⽈“⼆⼈同⼼”、“同⼼之

⾔”。离卦,互体上兑下巽,兑为毁折,为断(若按五⾏,兑属⾦),兑为秋,为利,故⽈“其利断⾦”,巽为臭,为⽊,

⾔”。离卦,互体上兑下巽,兑为毁折,为断(若按五⾏,兑属⾦),兑为秋,为利,故⽈“其利断⾦”,巽为臭,为⽊,

《说⽂》“兰,初中作文题目大全 ⾹草也”,故⽈“其臭如兰”。

3.⼤过卦初六⽘辞:

初六:藉⽤⽩茅,⽆咎。

象⽈:藉⽤⽩茅,柔在下也。

⼦⽈:“苟错诸地可矣,藉⽤⽩茅,何咎之有?慎之⾄也。夫茅之为物薄,⽽⽤可重也,慎斯术以往,其⽆所失矣。”

苟,哪怕。错,放置。藉,衬垫。

⼤过下巽,巽为⽩,初六为巽⽊之柔⽘,故⽈⽩茅。初六顺承九⼆,巽有巽顺义,故孔⼦⾔“慎之⾄也”。其中既有卦象

⼜有⽘象。

4.谦卦九三:

九三:劳谦,君⼦有终,吉。

象⽈:劳谦君⼦,万民服也。

⼦⽈:“劳⽽不伐,有功⽽不德,厚之⾄也,语以其功下⼈者也。德⾔盛,礼⾔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辞取象于卦象,并⽤互体。九三为互体坎中,坎为劳,坎为冬,冬为终古⽂。⾉为⽌,亦终也。

《⼩象传》以及孔⼦的发挥都使⽤了变卦(之卦)体例。谦卦九三,谦之坤也。坤为众为顺,上下皆坤,故⽈“万民服

也”。

坤之六三“或从王事,⽆成有终”,即“劳⽽不伐,有功⽽不德”;坤为厚(《⼤象传》),故⽈“厚之⾄也”。⾉为精质、精

⽩(帛书《⼆三⼦》“敬宫任事”为⾉),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帛书《缪和》引⽤谦卦九三⽘辞说“禹之取天下也,当此卦也。禹劳其四肢,苦其思虑……”,⼤禹之谦德,见于《尚书

⼤禹谟》:“益赞于禹⽈:……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虞夏《连⼭易》⾸⾉,⾉为⼤禹,“敬宫任事”即⼤禹精⽩之

德。

5.乾卦上九:

上九:亢龙有悔。

⼦⽈:“贵⽽⽆位,⾼⽽⽆民,贤⼈在下位⽽⽆辅,是以动⽽有悔也。”

此处引孔⼦语与《乾》卦《⽂⾔》相同。《正义》认为“上既以谦德保位,此明⽆谦则有悔”,朱熹《本义》认为此例“当

属《⽂⾔》,此盖重出”。今出⼟帛书《系辞》亦有此例,⾜证不是窜⽂。

⽘象的特征是“观其会通,以⾏其典礼”,典礼有尊卑,上九处乾之极⽽不当位,是为“贵⽽⽆位”;会通者,上九与九三敌

应,是为“⾼⽽⽆民,贤⼈在下位⽽⽆辅”。按卦象,乾卦上九,乾之夬也,夬卦为⽇蚀,天⼦之灾也,“是以动⽽有悔

也”,此⾔之卦(变卦)。

孔⼦将《⽂⾔传》编⼊传《易》范例,借此说明整个《⽂⾔传》也是遵循卦⽘象体例的。

6.节卦初九:

初九:不岀户庭,⽆咎。

⼦⽈:“乱之所⽣也,则⾔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不密则失⾝,⼏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慎密⽽不出也。”

初九居节之初,虽阳刚得正,上应六四,但前路为九⼆所阻塞,知不可⾏,遂能节制慎守,不踏出内室之门庭,可⽆咎

害。

不岀户庭,含有慎⾔语、守机密之象征意义。孔⼦的这⼀引申,完全出于卦象,节卦上坎为隐伏,下兑为⼝,为⾔语。

隐伏⾔语,即“⾔语慎密”。可见孔⼦对卦⽘辞义理的所有发挥,⽆不围绕卦象展开,义理始终不离于象数。

7.解卦六三:

六三:负且乘,致寇⾄,贞吝。

象⽈:负且乘,亦可丑也;⾃我致戎,⼜谁咎也。

⼦⽈:“作《易》者,其知盗乎?《易》⽈:‘负且乘,致寇⾄。’负也者,⼩⼈之事也。乘也者,君⼦之器也。⼩⼈⽽乘

君⼦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负且乘,致寇⾄。’盗之招也。”

《汉书董仲舒传》:“《易》⽈:‘负且乘,致寇⾄。’乘车者君⼦之位也,负担者⼩⼈之事也。此⾔居君⼦之位⽽为庶⼈

之⾏者,其祸患必⾄也。”

李守⼒按:

按卦象,坎为寇,互离为戎。⽘象,六三不中不正,上有九四亲⽐,此⼩⼈谄媚于上,居上位者纵容之意;六三乘刚于

九⼆,此⼩⼈妄乘君⼦之器也。以当今国情⾔之,多有贪婪之徒窃据权位,⽽贩夫⼩⼈谄媚⾏贿之,于是⾮法获取⼟地

资源,⼜⾮法“租借”某地产开发营业执照,捂盘炒作,欺瞒民众,⼤发横财。此皆⼩⼈占据君⼦之位,巧取豪夺民脂民

膏也。如此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现象,必然导致⼈性扭曲,社会加剧腐败,盗贼丛⽣。长此以往,国家上慢下暴,这时

就有外国思谋侵伐,乘虚⽽⼊了。这就像疏于收藏招引盗贼,打扮妖艳招引奸淫。

⽘辞⾔外之意,在说明居上位者由于任⼈不慎,纵容⼩⼈⽽⾃招祸害。祸患的根源在“上慢”,“下暴”是“上慢”纵容所致。

孔⼦告诫后世:⼩⼈巧取豪夺的内乱只是“亦可丑”,发展下去会导致“致戎”,国将危矣!

【总结】

以上七则范例前后存在着⼀定的逻辑关联,皆以⾔⾏谨慎为要义。⾔为⼼声,中孚九⼆之“鸣”是讲⽗母对⼦⼥的单向诚

⼼感应(⽘际亲⽐),七⽘之义以中孚慎乎⾔⾏为枢机。同⼈九五“同⼼之⾔”则扩展到双向的同⼼感应(⽘际相

应),“外物来应,必须拟议谨慎”,故⼤过初六⽈“慎斯术”,谦卦九三云“德⾔盛,礼⾔恭”,乾卦上九云⾼傲则有“⽆

位”之悔,节卦初九云“⾔语以为阶”、“慎密⽽不出”,解卦六三则由“盗之招”不慎之失推⼴到“致戎”之国将危。区区七例,

始终围绕卦⽘象体例说理,⽽修⼼、齐家、治国之道在焉。

《系辞传》七例的卦序象数暗含先王祭天之道,详见《周易密钥》第4-13节:发现《系辞传》七例与⼗⼀例卦序的象数

奥妙。

(本⽂引⾃李守⼒著《周易诠释》,最新修订⽇期为2020年7⽉20⽇,为⽂化传统平台原创发布,本链接可⽤于个⼈学

习分享,机构转载请联系本平台获取授权。)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12:36: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b311b35c7d8d99c8120ac9fbfd630c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说卦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说卦传.pdf

上一篇:卖米原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说卦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