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诗歌阅读赏析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一小部分,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写给自己的好友——一个年轻的贵族的故事;第二部分是作者献给一位‘’黑女士"的故事,主要描写爱情。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诗歌阅读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
[英国]莎士比亚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它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终于雕残或销毁。
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存,并且赐给你生命。
赏析:
威廉莎士比亚既是伟大的戏剧家,又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剧本里的诗,他的剧本很大部分是用素体诗写成的,但其中还有很多抒情插曲,包括牧歌(Pastoral)、情歌(Lovesongs)、民摇(Ballads)等等,可以***成篇,显得优美、清新,充分显示出莎士比亚作为抒情诗人的才华;
2、两部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和《鲁克丽斯受辱记》;
3、《十四行诗集》,莎士比亚的大部分十四行诗是在16世纪90年代完成的,只有少数例外。他的十四行诗是他思想和艺术高度凝练的结晶,历来受人重视,特别是在20世纪,研究十四行诗的论著,其数量仅次于《哈姆莱特》。其中有许多颇有价值的探讨和发现,但很多问题至今未得到令人信服的解答。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第18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开头部分是写给一位英俊的年轻友人的诗,也主要是想规劝年轻友人成婚来把自己的美在后代身上保存下来,从而与时间抗衡,避免时间对美的扼杀。
为了避免时间对美的扼杀,诗人在诗集开头部分的十多首诗中,主要是想通过劝婚来与时间妥协,以及通过艺术来与时间抗衡。其中第1首至第14首主要是想通过婚姻繁衍子孙来与时间妥协。但他又觉得这种以结婚来抗衡的思想相对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他必须寻找新的抗争方式。
所以,在自第15首起的几首诗里,诗人展现的是与时间妥协或抗争的矛盾冲突。在第15首诗中,诗人不再指望靠友人以结婚的方式来与时间抗衡了,而是决心要用自己的诗篇来记录男性青年的美,与时间抗衡。
第18首《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是表达艺术与时间抗衡这一思想的代表性诗篇。正如国内王佐良等学者所说,该诗的主题是表达“唯有文学可以同时间抗衡;文学既是人所创造的业绩,因此这里又是宣告了人的伟大与不朽”。这样,该诗就具有了明显的人文主义思想。
诗中可以感受到对爱的信念,正是相信这种爱,使得他的诗能够永恒,而诗歌又使情人的美得以永恒。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通常有五个音步,每个音步有一轻一重两个音节(抑扬格)。韵式与彼特拉克的诗有所不同,不再是4433结构,而是4442结构,韵脚排列形式是abab,cdcd,efef,gg。而且有的论者认为莎士比亚许多的十四行诗都有鲜明的`起、承、转、合。头四行是“起”,表明他所歌颂的年轻友人的不同凡响的美丽,中间四行是“承伤感爱情;,讲岁月无常,青春难驻,后四行是“转”,宣告虽然别人的美貌难以存留,可他所爱的人却可以通过他的不朽的诗篇来得以永存。最后两行是“合”,是对一首诗所作的小结。以富有思辨的语言总结了人类、诗歌艺术以及所歌颂对象之间的关联:只要人类尚有生息,歌颂你的诗篇就会流传,而正是这些永久流传的诗篇使得你的生命与美丽可以与时间抗衡,得以永存。
创作背景
十四行诗是源于意大利民间的一种抒情短诗,文艺复兴初期时盛行于整个欧洲,其结构十分严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段为八行,下段为六行,每行十一个音节,韵脚排列:abba abba,cdc ded。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结构却更严谨,他将十四个诗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三个四行,第二部分为两行,每行十个音节,韵脚为:abab,cdcd,efef,gg。这样的格式后来被称为“莎士比亚式”或“伊丽莎白式”。对诗人而言,诗的结构越严谨就越难抒情,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却毫不拘谨,自由奔放,正如他的剧作天马行空,其诗歌的语言也富于想象,感情充沛。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3:42: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39390417237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诗歌阅读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诗歌阅读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