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备课教学总结

更新时间:2023-09-04 19:18:16 阅读: 评论:0

小学语文备课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备课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备课教学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整理的小学语文备课教学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备课教学总结1

本学期,我校实行电脑备课。备课时实行主备与副备相结合的原则,每一课教学内容有一名教师担任主备,本年级组其他成员为副备,在集体备课前每一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研讨并确定每一课的教学流程等,再由每一课的主备完成备课。在使用备课时每一位教师再进行二次备课。开学初教导处对语文备课进行了检查,情况如下:

一,备课好的方面:

1、所有教师能及时上交备课,不拖拉。

2、教学计划项目齐全,可操作性强,能有效的指导教学。学生情况分析比较细致,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智力因素、基础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有一定理论依据可操作性强。对下一步的教学有很好指导性,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3、教学设计层次清晰,抓住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能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4、多媒体应用比较广泛。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搜集有效资源,并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提高多媒体应用的最大价值,追求教学的高效性。

5、二次备课比较充实。其中六年级备课表现突出,尤其是张晓波老师在二次备课中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备课,课后能针对课堂教学及时记录所思所感及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及相关反思。

6、曹怀新、宋晓莉老师的教后反思能针对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个别老师的教后反思就是一篇小论文,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体现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独特的个人见地。

二、不足及改进措施:

1、个别教师教学反思缺乏深度,形式大于内容,不能发现并反思课堂教学所出现的问题,只是寥寥数语总结一下课堂教学情况,对下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没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力度,组织教师深入探讨课程改革,多读有关课程改革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理论书籍,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撰写读后感,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教材钻研不透彻,缺乏深度,没有二次备课的痕迹,不能体现对教学重难点处理的过程和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集体备课,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实行跨年级合作,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3、由于实行电脑备课,一些教师电脑操作不熟练,备课在打印过程中出现了格式混乱,表格错位等一些现象,针对这样的备课,教导处请电教老师进行了专门的培训,争取备课更美观实效。

小学语文备课教学总结2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有思想的课堂才能自成高格,才有学生思想的灵动,才有学生思维的发展,才有学科素养的养成。本学期,我们组在上学期“赢在课堂”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对先练后讲的课”进行研究。沿袭上学期集体备课的方式,每位老师负责一个单元,同时在本单元中,选一篇课文先上课,并按照语文大组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说课和评课。

一、本期研究的“先练后讲”的课型。

1、课前先练习,根据练习情况备课上课;

2、课中边讲边练,针对重难点进行强化训练;

3、将课文中重要片断设计成阅读题,巧妙指导,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围绕研究主题,扎扎实实开展教研。

1、 精心备课。

老师们在备课上作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首先,大胆去除许多不必要的形式上的东西,如内容上的形式化,程式上的形式化。体现自己的个性风格,体现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力争在先练后讲上有独特的新点子,产生新灵感。许校长在语文大组和五年级备课组会上不止一次谈到,拿着教材,不忙看教参,反复读教材,读出自己的认识,读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们总是先阅读教材,然后回到教参中,进行对比,去充实,去改造,去生成。按照整体局部再整体的规律深入地解剖教材。明确教材中有什么,还缺什么,需要我们在这堂课中做什么。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备课。我们在备读的环节上很有特点,一篇文章,老师们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在办公室示范读,氛围非常好。这样的钻研,使得我们的课堂效果明显提高。

2、 用心上课。

我们和中海校区的老师一起进行教研,每周二或周四上午三四节课进行上课、说课、评课的活动。老师们大胆尝试各种先练后讲的不同教学方式,上完课后,立即说课,完全按照说课标准进行。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说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说重点难点及依据,说教学设计的思路,说教法及学法,说反思。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老师将经验相互借鉴学习,哪位老师上课效果很好,其余老师就稍作修改,根据自己班的情况,马上借鉴过去。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老师们就这样真抓实干,学校领导亲临指导,研究氛围非常浓厚,研究效果非常明显。本期,共上先练后讲的课12节,说课12次,说课稿12份。

3、 研究取得的效果。

(1)课堂教学更有艺术性。

教学目标更简明,目标分解更科学;

教学内容更恰当,教学重点更突出;

学生参与更积极,语言实践更充分;

教学环节更简化,教学层次更清晰。

(2)习题设计更具有科学性。

通过研究,针对五年级的实际情况,老师们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总结出了以下四点:

第一、少而精,抓重难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二、难易适当,避免过深,避免重复;

第三、合理科学,清晰明白,适合儿童特点;

第四、力求题型多样化,培养学生自主练习的能力。

这样的研究,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既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又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练的题很适当又有效果,避免了题海战术,重视了方法与能力的训练,在期末考试中,我们年级的考试成绩也足以说明这点。

(3)阅读指导的方法更巧妙。

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是在每节课的扎实训练中得以提高。老师们将重要的文章片断设计成阅读题,大胆尝试,总结出一套很好的阅读指导方法,使得先练后讲的课更有实效。那就是“一抓、二联、三问、四想、五体会”。 “一抓”,抓重点词语、关联词、表达方法等;“二联”,联系课题,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联系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联系段、篇主要内容等;’三问”,问作者写的什么,怎么写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四想”,展开想象,充分品味;“五体会”,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孩子们在课堂上就掌握了方法,又进行了练习,阅读能力怎会不提高?

4、 教师们善于反思,在反思中得到了提升。

经历了,反思了,总结了,积累了,沉淀了,风,就成了经验。驾驭课堂的艺术来自不断的`实践和积累。很多老师坚持写教育随笔或反思,可谓笔耕不辍。综合起来,着重对以下问题进行了反思:

(1)如何更科学确立先练后讲这种课型的教学目标;

(2)如何使先练后讲的课更落到实处,而不走形式;

(3)如何更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使讲练有机结合;

(4)如何更有效的设计练习,使得练习更有针对性;

(5)资料的运用应该掌握怎样的一个度,才更适合孩子的阅读理解水平?

三、课外阅读。

1、本期,每个班的课外阅读,都注重广泛涉猎与重点阅读相结合,每个班都有不同数量的共读书目,并且每周专门拿一个晚自习作为共读时间。要求孩子每周背各种各样的美文,散文、现代诗歌、文言文、诗词歌赋等,拿班会课或语文课专门进行美文吟诵活动。一学年来,给学生开展过好书推荐、读书汇报、知识竞赛、心得交流、朗诵比赛等活动。地震前,走到四楼,便听到朗朗书声,这已经成为五年级最亮丽的风景。站在楼道,听着孩子们的读书声,看着他们摇头晃脑,有滋有味的模样,感觉当一名语文老师是幸福的,是美妙的,是神圣的。

2、结合三月份读书节,全年级举行了一次“遨游诗海,品味经典”的古诗吟诵活动。每个班都在早读或其他时间引导孩子背完了《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上面的内容,在这次展示会上每个班的孩子对70首古诗熟背如流,令人欣慰。更精彩的是8位老师齐登台,为孩子们朗诵了一组春天的诗,学生气氛达到高潮,师生配合默契,台上台下彼此呼应,达到水***融的地步。更精彩的是在孩子们激动的呼喊声中,弥校长许校长黄主任也亲自登台为学生吟诵古诗,将诵读的氛围再次推向高潮。

3、杨晓红老师参与了儿童优秀作品生动讲述的比赛。全组老师参与了准备的过程,对《青铜葵花》这本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杨老师很多班级进行了讲述,激发了孩子们对此书的极大兴趣。

我们全组语文老师经常谈到一个观点:切忌心浮气躁,潜下心来搞研究。是的,语文教学仿佛就是一项修炼,需要我们宁静的心态。不为成名去工作,不为成功去工作,应是心灵的宁静。语文大组响亮提出“潜心研究”,也就是去除浮躁,沉下心来扎扎实实进行教学研究。怀着宁静的心态去进行语文教学,我们就是在期待另一种人生的精彩。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3:32: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38262967153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语文备课教学总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语文备课教学总结.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小学语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