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劳动雇佣合同

更新时间:2023-09-04 18:27:31 阅读: 评论:0

农民工劳动雇佣合同

农民工劳动雇佣合同

农民工劳动雇佣合同

随着法律观念的日渐普及,合同的法律效力与日俱增,签订合同也是最有效的法律依据之一。那么一份详细的合同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农民工劳动雇佣合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甲方(用人方)姓名: 乙方(劳动者)姓名:

性别: 性别:

出生年月: 出生年月:

身份证号码: 身份证号码:

家庭住址: 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有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劳动合同期限

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以完成 工作(任务)为合同终止时间。

第二条: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

1、工作地点:

2、工作内容:甲方招用乙方担任岗位(工种)工作。

3、工作时间: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每天采用两班人员轮班工作制,每班工作时间不超过11小时。

第三条: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待遇

1、双方约定的其他劳动报酬方式:

2、甲方缴纳乙方施工期间的工程险

3、甲方应在每月日前发放乙方上月工资,并由乙方签字确认。

4、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甲方一次性付清乙方的工资。

5、甲乙双方对工资支付的其它约定:甲方一时资金不能到位,经与乙方协商后可以推迟发放工资,但推迟时间最长不能超过合同规定时间后的90天。

第四条: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劳动纪律

1、甲方负责对乙方进行上岗前安全生产教育。

2、甲方根据生产岗位的需要,按照国家劳动安全、卫生的有关规定为乙方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发放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3、乙方有权拒绝总承包单位或甲方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4、乙方必须严格遵守甲方和总承包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不得擅自离职;

5、乙方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第五条: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1、乙方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乙方提前3日通知甲方,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甲方有下列情形之一时,乙方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⑴、甲方未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⑵、甲方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⑶、甲方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乙方的。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本人或者额外支付乙方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⑴、乙方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康复后不能继续从事本合同工作;

⑵、劳动者不能胜任本合同工作;

⑶、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⑷、出现法律规定允许裁减人员的情况。

4、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甲方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⑴、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⑵、有打架斗殴、偷窃、赌博、擅自停工等严重违纪行为;

⑶、严重失职或徇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⑷、不服从甲方正当工作安排的;

⑸、被劳动教养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⑹、严重违反总承包单位或甲方规章制度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的。

5、合同期满或双方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时,本合同即行终止。

第六条:法律责任

1、因甲方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甲方应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2、乙方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擅自离职或个人失职行为给甲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条:双方约定的其它内容

1、甲乙双方约定的其他内容:双方约定以完成某一工作(任务)为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当工程后期出现工作量减少客观上需要裁减人员情况时,甲方提前3日书面通知乙方,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第八条:劳动争议处理

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时,应友好协商,协商不成应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九条:附则

1、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2、本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3、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盖章)

日期: 日期: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3:32: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38232517150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农民工劳动雇佣合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农民工劳动雇佣合同.pdf

标签:农民工   合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