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论文

更新时间:2023-09-04 05:54:25 阅读: 评论:0

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应用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计算机应用论文1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中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在拓宽知识面和创新教学模式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对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在校的高职生生源主要来自三校生,即中专、职高和技校三类学校,通过参加高职升学考试入学,及普通高中通过高考入学的学生。随着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的开展,普通高中生和三校生都接受过一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育,理论上讲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不再是“零起点”,大学时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跨越“零起点”平台,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起步。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三校生所接受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更贴合高职所授内容,与我们现在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很大程度的重复,而普通高中的学生由于地区差异、不同中小学实施情况不一致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计算机水平近乎为零,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未完全达到“非零起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到“零起点”和“非零起点”学生不同的特点,否则容易造成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的不平衡。

2.授课采用同一大纲和教材,忽视专业对计算机操作要求的差异性

上海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为了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需要,普遍的高职院校要求学习该课程后,学生能通过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因此,各院校为考证采用同一大纲和同一教材,教学的内容要能涵盖上海市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的所有内容。目前各大高校上课的主要形式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这是一种应试教学方式,而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虽然能够覆盖基本的知识点,但是案例的选取往往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行业背景差异,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并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这种现象在高职教学中非常普遍,同时也是让学生感到乏味的原因之一。

3.不断增多的教学内容和有限学时之间的矛盾

目前,上海高职院校采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20xx版)》、《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20xx版)》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导(20xx版)》作为教程,存在大量的教学任务和非常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由于计算机基础课学时很少,授课内容只能不断压缩,同时,计算机应用基础又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除教师的操作示范讲授之外还需要学生大量的***操作练习时间。但实际的情况是,教师经常是勉强把最基本的知识点讲一遍后,时间所剩无几,根本容不得学生在课堂上有***思考和消化的时间,造成了一些同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 适应素质培养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1.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起点进行分层次授课

心理学表明: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教育教学理论也证明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时,学校会根据专业划分班级,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校对各个专业的新生进行一次上机测试和问卷调查,根据这两份反馈结果,结合各个专业的情况进行分班,比如A、B、C三个专业,可以分为A1、A2、B1、B2、C1、C2六个班(具体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A1、B1、C1分别代表A、B、C三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较差的班级,A2、B2、C2分别代表A、B、C三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较好的班级,这样授课教师能够比较方便有效地取得所任教班级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需求的侧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比如财会专业对Excel的操作要求比较高,土木工程专业对建筑制***要求较高。同时在设置教学内容上也可以有的放矢。

2.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任务驱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

如何在及其有限的学时内做到“重应用、保考证”?对于刚刚升入大学的新生,思维方式往往还没有脱离高中应试教育的烙印,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一定要加大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同时在有限的课时内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精讲”,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突出“操作型、应用性”,而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将知识点少而精地讲授清楚,然后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从原来的讲授、灌输的方式转变为组织、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起支架,将知识以一个个综合性、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任务引入,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应该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知识以完成具体任务为主,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取技能、增加能力。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需要将具体的知识点隐含在一个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任务就是一个个案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相互协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技能的掌握。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始终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在面对具体任务时能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解决问题。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需要将“设计”理念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勤于动脑,具备变化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具备变化的能力非常关键。题目永远也做不完,但是让学生通晓变化的原理,可以根据原理进行变化,从容面对各种各样的任务,这才是任务驱动教学的目的所在。

3.建设教学资源库辅助传统教学

面对面的传统教学和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学已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利用开放的网络资源可以解决教学中课时有限的矛盾,目前各大高校的学生都能够在宿舍或者***书馆方便地上网,学生不再受传统教学中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方便地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教师还可以将授课中重要的部分进行录屏,建设数字资源仓库,方便学生进行温故。在设置大作业时可以指定线上项目,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们保持实时通讯,加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责任心和学习兴趣。

目前,我校已实现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视频、案例素材、习题库、学生竞赛作品、理论题测试等几大教学资源完全开放化,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进行***、自测,这一方式成为该课程极大有益的补充。

4.考核方式多元化

我校的计算机考试采用无纸化上机测试系统,学校自建了试题库,平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自测和练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期末考试包含理论测试(30%)和操作测试(70%)两部分,时间90分钟。在登记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时以“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计入。考察环节相比较前几年,加大了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因为平时成绩的考核能够反映学生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一种相对持续和稳定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另外学校每年举办两次多媒体竞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凡在竞赛中获奖的同学都能在平时成绩中得到加分。

三、总结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摒弃原来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引入分层次分专业的任务引导教学模式,强调不但“动手”更要“动脑”,使学习者培养自我管理的条理性,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进行计划,准备工作充分,并且行为较为规范;学习活动具有准备性和条理性,并且某些方面的成功能够使学生感到有成就,并因成就产生愉悦,激发学生持续、深入学习的动机。

参考文献:

[1]戚康标.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27(7).

[2]宋云娟.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王兴玲,刘 鹏. “大学计算机基础”SRTP式创新实验的实施与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8).

[4]徐平洲.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xx(7).

[5]戚康标.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27(7):25—28.

[6]李伟.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xx(1).

计算机应用论文2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改革,教育的体制也发生了变化,这给我国学校的内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校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将这次挑战转化为机遇,利用好此次的机会。尽可能的使用一些的简便的方式对作为高中生的我们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本文主要论述的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如何对学生们进行管理,通过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使用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现阶段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确定出一套可实施性比较强的学生管理体系,并加以实施。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生管理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性,其自身的速度比较快,效率比较强,可以对数据信息采取智能化或者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处理,让软件和硬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二者之前的连接程度,这种技术的使用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不仅能在基础上降低对学生管理各项资金的投入,还能保障其工作开展的精准程度,提升其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给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所以,我国需要加大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其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1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当中,并在各个领域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作用的确立,有效的保障了企业自身的工作效率以及经济收益。在教育事业当中,应用这项信息技术也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该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快速的处理相关的数据信息,将软件和硬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能有效的代替人工开展相应的工作,不仅能有效的降低人力资源的投入还能极大程度的保障其工作开展精准程度,提高其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在我国金融领域、教育事业等众多个行业,其应用的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方式以及CPU的设计等都给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以及运行提供帮助,让其作为运行的基础,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让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朝向智能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2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学生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低下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不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专业知识的影响,无法完整的'发挥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效用,这给其在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大的一个阻碍,让学校无法正常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相关人员对计算机的操作流程缺乏一定的连贯性,管理水平也比较低下,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其管理能力。

2.2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收集程度比较弱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对我们进行管理时,需要其自身收集好相应的数据信息,对所需要进行管理的学生各项基本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处理,在实际的收集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的阻碍了其信息收集工作的开展,使得最终所收集到的各项数据信息缺乏一定的完整程度,并且均呈现一种片面性,让学校无法正常的开展后续的日常授课活动。

2.3网络资源的使用程度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存在需要依赖于网络资源,其并不是***存在的一种技术。在学校的管理当中,需要借助网络上面的各类信息资源,开展相应的管理的工作。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对其的利用程度也比较差,常常会出现网络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现象,并且其应用的合理性比较差。

2.4计算机设备陈旧

想要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就需要对其硬件设备进行严苛的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设备是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保障,所以计算机设备的质量以及完整程度会直接决定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

3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学生管理的应用措施

3.1收集信息

传统学校管理学生的模式,比较落后,在收集我们各项个人信息时,通常采用纸质的方式,这种记录的方式很不容易保存,而且在查找我们信息时,也会造成很大的不便,常常会产生学生们个人数据信息丢失的情况,给其查阅信息的工作带来了困扰。而且我们修改自身信息也存在着很大的不便性,所以,使用计算机进行收集信息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其优化了收集学生信息的工作,这种电子版的学生档案,很容易保存,查阅起来也比较方便,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数据信息的修改,而且电子版的学生们信息可以进行汇总处理,不会产生丢失以及损坏等各类现象,极大程度的缩短了数据信息收集以及整理的时间,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减少了各项资源能源的使用。

3.2成绩管理

学校在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时,其主要就是为了对我们的考试成绩进行管理,将我们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和整理,依据试卷的评分标准,对我们的学习状态进行总结。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我们的成绩进行统计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不仅比传统的人工的统计方式简单,而且其还能保证学生们考试成绩统计的精准程度,提高了整体的准确程度。依据不同的分析要点,对学生们的考试成绩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适当的制作出一个平面的***表,便于老师们对我们成绩状况进行随时考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我们的学习实践能力,***表的形式有很多种,不只是局限于一种表格的形式,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学生们成绩的管理工作,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促使老师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还能通过对比,找到学习的关键点,对学生各个时期的成绩上升以及下降的原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并不断的督促我们进行知识的学习累积及实践运用,进而提升我们的考试成绩。

3.3综合能力的测试

现阶段,我国教育已经不只是局限于我们的学习能力,对我们自身的各方面发展都需要加以重视,从多个层面去考量其管理的方式,实行全面化的管理。学校需要对我们的各项能力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以及测试评价,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整理,综合性反馈出我们的综合素质。大部分的学校已经开展了这项活动,对学校内部的全部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测试以及评估,以此来更加精准的反应出该校学生们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对学生们德育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表现进行评分,以此来提高学校整体的管理质量以及水平,不断的优化学校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理念。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记录,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学生综合测评,反映学生学习的综合成绩。准确高效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利用软件对学生的德育表现得分计算,能够提高学生管理水平。

3.4对学生学籍进行电子化管理

传统的学生学籍管理是利用纸质档案记录的,纸质档案有很大的缺陷。纸质档案体积大不易携带,纸质档案容易受损,不易保存,容易丢失;在查找某一学生档案时也极其不方便,书写纸质学生档案时也较为麻烦,效率较低,不便于学校对学生学籍的管理。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学生学籍进行管理,能够***人力,减少纸的使用和资源浪费,还便于查找、修改学生学籍档案,收集学生学籍信息也比较便利,提高效率。

3.5管理学生升学情况

高中毕业后的升学问题是社会比较突出的问题,学校建立择校指导系统,就能够使得学生对大学的选择多渠道化,升学关系科学化,学校为学生提供择校咨询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学生学习实践进行统一管理,增大了学生升学的科学性,加强了学校对高中生的管理。学校可以将所有大学、大专等学校的信息统一整理发布在学生择校的管理平台上,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各大高校的信息,通过对自身学习能力及成绩水平尽早的选择理想的大学校园问题。同时,已经选择好学校的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便于学校对于学生基本情况的掌握和管理。

3.6建立学校网络社区

可以利用各大社交软件和平台,建立属于学校自己的社区网络,在平台上发布一些活动和定期举行比赛,吸引我们参与,学校可以通过BBS及时了解我们的活动动态,便于综合性的管理。学校也可以定期发布一些有意义的文章、影片,分享给我们,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减轻高中时期的学习压力,也可以作为校友联系基地,方便校友之间的互相联系

4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计算机的使用频率开始在不断的提高,该技术更是被广大的群众所认可,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完整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舒缓程度。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高中学生的数量开始在不断的增多,学校开始疏于对我们的科学化管理,为了能降低我们在管理中的不适感,需要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好这项技术,让其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实现规范化、人性化的管理,便于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对我们进行查询以及统计,缓解我们紧张的学习氛围,同时也缓解了老师们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徐雅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知识共享研究[J].科技资讯,20xx(24).

[2]高恩泽,张文龙.基于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视角的学生管理“双导制”改革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xx(04).

[3]王东方.茶文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xx(10).

计算机应用论文3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针对目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这门课程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工作过程训练,以缩小职业能力培养与未来工作岗位需求间的差距,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通过调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针对目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这门课程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工作过程训练,以缩小职业能力培养与未来工作岗位需求间的差距,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通过调研,确定课程改革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涉及面广,影响大。我们通过人才招聘网站、湖南人才市场、专家讨论会、湖南地区职业院校、往届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等多途径、全方位的调研,确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为从现代办公应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学习的能力,为其专业服务,并培养学生规范、高效、高质量地综合应用办公软件能力。

二、通过分析,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设计的理念

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本着“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理念,以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为目标,通过仿真工作环境,引导学生分析工作任务,最终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完成工作项目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处理复杂办公事务和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课程的设计思路

专业与企业合作,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面向企业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适应企业需求,针对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以应用为目的,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改变了原有的只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简单应用的教学模式,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引进企事业单位中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老师,通过对实际工作岗位中的计算机应用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采用多个来自工作或生活中的'典型工作案例,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办公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真正提高应用计算机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处理事务的条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学习情境设计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讲教师直接指导和参与教学,实践教学模式经历了单纯的“课堂教学加上机实验”,到现今的“课堂教学+任务导向+上机实训+计算机作品设计制作”,以及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计算机竞赛培训,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创新性作品设计与制作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过程,以进一步训练和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教学通过“引、学、做、思、评”的教师引导式授课步骤、映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的项目教学和实训实践过程,以提升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职业综合素质的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教学的实施从创设情景、激活问题开始;逐步到探索尝试,揭示问题;再到完成实践操作,全面完成任务;最后应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相仿任务实习,将“引、学、做、思、评”有机融合入教学流程中。

三、改革效果检测,考核评价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取消了传统的考试模式,全部采用无纸化考试模式,实行“教、学、做、评”合一的程序化、多元化考核与评价机制。以阶段考核和学期终结考核为主,配合每个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灵活多样的考核,如到课率、课堂表现、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等,真正实现融评价于教、学、做过程的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和建设围绕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展开,在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中大胆改革和创新,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注重计算机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将传授知识、培养思维和动手能力相结合,强化操作性训练。

计算机应用论文4

摘要:随着新型指导思想的逐渐推广,在教学手法上也是实现了新的创新,比如说项目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探究性学习等等,以新型教学思想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教学手法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经过长时间的传统教学,其弊端已经比较充分的显现出来,不符合教***流与教学发展需求。对原有的教学手法进行创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展开讨论,从教学现状、优势、不足等角度进行陈述,希望对相关教育者起到部分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实践;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于各类人才的计算机能力水平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支柱,他们的计算机能力水平更是对社会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优化计算机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虽然经过多次教学改革,我国在各个科目的教学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客观来说,教学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可以说在许多科目的教学中都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一、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用现状

虽然我国除了经济以外的各方面,包括教育,在近些年都有了比较大的进展,但是总的来说,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教育是国家的基石,相比于我国在经济上的发展,教学发展可以说是相对滞后的,对此,教师需要秉承谦虚的心态、创新的精神以及开放的观念对待教学。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法,在特点上综合了较多的教学手法,比如说探究性学习以及案例教学法,根本的形式是通过教师的分解示范之后,学生进行自由讨论,通过共同合作完成项目。相比于传统教学,项目化教学明显具有更加明显的实践性,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比如说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等,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计算机学习当中去,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

二、优化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应用措施

1.实施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

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就是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都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困难。即使是经过了实践操作,它与实际活动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这也是局限学生迁移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项目化教学可以说是更加贴近现实,按照各个专业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设计,有机结合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可以说是将计算机教学的应用性、针对性增强了。项目化教学的设计相比于一般的教学可以说是更加紧凑,比如说对于学生能力训练的综合性。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基本过程是教师首先进行示范,导入课程内容的学习,讲解了操作的方法之后设计训练项目令学生完成。比如说演示了一个powerpoint的应用操作,然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训练项目,在演示结束后,会留有一定的.时间给予学生进行整理与回顾,记录下老师操作的要点,然后一段摸索探索的时间,然后再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比如说确定项目的主题,各个项目部分的分工等到等等,遇到不懂的问题时通过组内讨论解决。整一个项目化教学流程中可以说是比较综合的训练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将几种高效的教学手法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发挥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实施项目化教学,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

从整个项目化教学流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它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对于学生表现的考核也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整一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单独的项目完成情况等等,在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多方面进行,比如说自评、小组评以及师评。有时在一个角度看的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即使是老师也不能够非常细致的观察到每一个人,为了更加全面的给予学生表现考核成绩,多方面的综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这也能够帮助学生反思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还有与人配合的能力等等。一定的教学实践证明,项目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热情,表现出较大的优势。从教学内容上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各方面能力都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计算机能力水平,因此,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信息时代的来临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例如教学,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化,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逐渐成为了人们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项目化教学可以说是比较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的实践教学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教学优势,但是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细节问题,对此,教师还需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说教师需要走的路还很远,但是相信在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水平,甚至是综合素质水平都能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都书博.谈电大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讲授策略[J].科技展望.20xx(20)

[2]郑志刚,董亚洲.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革新[J].智富时代.20xx(08)

[3]沈元.构建科学合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体系[J].新课程(下).20xx(01)

计算机应用论文5

一、财务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意义分析

在企业财务管理上,计算机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但提高了此项管理的效率,同时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上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的应用

1.应用于财务核算

计算技术在财务核算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会计电算化。过去传统的财务核算是手工记账方式,这种方式不但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对会计资料的保管也缺乏准确性和全面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得以发展,财务人员记账主要在会计核算软件进行,我国市场上供应的财务软件主要有用友软件、金蝶软件。财务人员在财务软件里进行财务处理,不但能实现会计信息的资源共享,弥补了过去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财务处理漏洞,还能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财务处理要取得数据可以通过软件自动生成,财务软件更人性化、可操作性强。

2.应用于资金流管理

企业的运行阶段,资金流向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对企业的每一笔资金流动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资金流的计算技术管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公司和子公司往来账上的处理。人工方式地往来记账不能清晰明了反映母子公司之间的资金流向,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往来账进行数字化地记录,并单独赋予母子各自的记账权限,对与母子公司之间的资金来往可以数据化筛选,减少内部资金流动对经济效益计算的影响。二是公司对外业务的资金流动处理。过去资金流出、流入的记账处理是从业务部门获取数据,利用计算机技术后,财务人员能够从企业的运营系统获得资金流动数据,业务部门及时地录入资金的流入、流出业务,财务就能随时掌握企业资金流动的情况,并做好每一笔资金流动的财务处理。

3.应用于预算编制

企业的预算编制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财务人员基于企业的业务来往情况,并执行企业管理者的意愿,对企业的投入资金、来往资金、收入支出等财务要素进行估算,编制合理的企业财务预算。根据预算报表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更科学合理,对企业目标的分解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预算编制要达到准确并富前瞻性,则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减轻财务人员的计算量,同时对预算的指标进行合理控制。计算机技术在预算编制的应用体现在预算编制系统的应用。预算编制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的财务软件,软件中把财务要素以指标形式反映,并通过软件设计把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达到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4.应用于决算编制

企业的决算报表体现着企业在一定会计年度的经济效益情况。决算编制的准确性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运转情况。引入计算机技术的决算编制更为规范、专业,主要体现在决算编制软件上。运用决算编制软件,对企业年度的收支数据进行指标分析,计算出企业各个财务要素的同期对比,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准确的决策依据。

5.应用于投资、筹资决策

企业的投资、筹资是基于企业发展规模和发展目标而决策的。企业投资具有筹资金额大、影响期限大、风险大等特点,因此,企业的`资金筹集和投入是一项需要谨慎考虑的财务活动。引入计算机财务管理,对企业拟投入资金量进行参数测定,估算投入资金的时间价值,并估算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影响值。此外,运用计算机的函数计算,可以对多重筹资渠道进行分析判断,选择最优的筹资方式,尤其是长期负债筹资的方式,能够客观地计算此种筹资渠道产生的负债利息值,估算利息偿还的经济影响。

三、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的应用现状与解决建议

1.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普及度较低

目前的计算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应用方面主要集中在财务核算上,而财务的投资决策和现金流管理的应用普及度较低,企业管理者对资金计算机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深层应用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一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可操作性低;二是企业能够操作计算机软件的人才较少,人才资源缺乏。因此,应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计算机应用的意识,培养计算机财务管理的人才,提高财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完善健全市场的常用财务软件,开发适应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软件,促进财务软件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深层应用。

2.计算机财务管理的信息保障程度低

财务管理计算机软件并未有全面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信息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信息安全保障程度低。由于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财务信息存在被利用、被篡改的风险,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网络环境不安全,电子信息系统一旦崩溃,就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因此,首先加强风险管理,对财务信息进行统一化管理,可通过设置信息库,实现对数据的集中化管理。同时,加强对网络运行环境的管理,深化用户权限管理的保密性,加大信息窃取行为的违法成本。

3.缺乏健全稳定的网络数据库

通常来说企业财务数据较为庞大,因而这就需要计算机的存储量达到相应要求。为此建立完善稳定的网络数据库尤为重要。其次若网络数据传输、存储不稳定,数据的引入和导进都会出现纰漏,系统存储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就存在偏差,这不利于财务管理的运行。因此,定期强化对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出现数据偏差和不稳定情况及时停止系统的应用,并及时实施系统维护,对出现的系统漏洞及时弥补。财务人员也要定期核对系统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达到财务系统的财务信息与业务部门的实际信息相统一。

参考文献:

[1]谷伟.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xx(7):175-176.

[2]耿向聪,汤清清,李文琪.探讨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研,20xx(9):00026-00026.

[3]刘慧玲.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品与质量,20xx(3).

计算机应用论文6

摘要: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网络技术已经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是在网络技术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技术,可以解决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信息储存和数据计算等问题,保证了数据和信息安全。但是由于计算机中的摩尔定律具有很大局限性,所以必须通过对计算机硬件设备和性能的改善,解决计算机网络中云计算技术出现的问题,促进计算机网络的云计算技术发展。文章主要从计算机网络的云计算技术概念、分类、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分析

经过对计算机使用者和广大网络人员使用效果研究发现,目前网络技术已经实现了网络资源向个人资源整合的操作,提升了计算机性能。由于计算机网络使用概念是面向网络应用层产生的,所以计算机性能提升出现了各种问题。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Web技术开始占据重要位置,扩展了计算机应用范围,云计算技术随之产生。

1概述

云计算是在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基础上,利用增加、使用和交付等方式实现互联网通信扩展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通常以虚拟化状态存在。云计算技术是一项可以实现网络、设备、软件等多项功能结合的技术。现阶段计算机网络云计算还没有进入统一化发展规模,每位研究人员都有自己对该项技术的独特理解、认识和看法。所以对云计算机概念的定义依然存在很大争议。但是经过对相关研究资料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可以将云计算理解为:第一,云计算机技术中的不同“云”必须采用不同云计算方法。虚拟化和网络计算提供的服务层可以实现计算机信息资源的同步;第二,云计算非常庞大,并不是单独孤立发展的一种技术或体系。很多计算机软件的研究都必须经过云计算,主要进行计算机网络云特征研究。网络使用者经常将云计算理解为网络层面上的集成软件。第三,计算机网络使用者没有经过长时间规划后使用,容易造成各种网络资源浪费,但云计算可以分秒完成计算和运作,减少了网络资源的浪费。

2云计算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2.1云计算技术分类

简单操作和快速预算是计算机网络云计算中的主要特点。云计算可以利用计算机网上提供的广阔信息和资源,实现大量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系统处理和运算等操作。随着计算机网络计算的发展,根据分析和特性等因素形成各种云计算,可以将云计算划分为各个方面,形成不同种类的思想特点,主要是共同云和私有云。在私有云中,操作相对简单,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操作平台;公有云表示用户自身所需的资源,可以利用共享方式实现其他用户资源共享。通过对共同云和私有云的分析发现,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控制:第一,连续性。公有云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会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变化,但私有云不会出现此种问题;第二,数据安全性。公有云可以与其他用户共享信息,所以不能保证安全性;第三,成本。从自身成本分析来看,公有云成本低、架构简单;私有云成本高,但稳定性较好;第四,监测能力。共同云有很多监控功能,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所需对象进行严格监控。

2.2云计算技术特点

第一,规模较大。云技术需要储存大量的数据,所以其内部通常有很多服务器组成,规模较大。第二,高可靠性。数据进入“云”之后,会多次备份并储存在服务器内部,保证了数据安全,减少了不良因素产生的数据变化或损坏。第三,虚拟化。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时候使用云技术。第四,通用性。云技术可以兼备不同应用的使用,保证各个应用都可以与云实现互动交流。第五,高可扩展习惯。云计算技术可以根据使用者提出的要求不断进行技术优化和改进,扩展了应用范围。

3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实现

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时候,为了简化操作程序,相关人员通常将其划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进行预处理,另一方面是功能实现过程。操作前必须对系统中的各项功能进行分析,分解出个功能,获得不需要进行系统处理和预算处理的功能。预先处理基本可以一次性完成,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利用预处理得到的结果进行利用,并完成系统功能。简化计算机系统与以上处理方法密切相关,不仅简化了信息技术,还提高了计算机系统运行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技术开始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应用起来,给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可以利用方式实现计算机网络云技术:第一,软件程序。此种方式在企业中使用的较多,企业可以利用此种方式实现云技术,利用Web浏览器给用户提供所需要的管理程序或具体信息,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减少资金浪费,缓解了企业发展状况。第二,网络服务。软件程序和网络服务具有很大联系。由于网络服务的运行必须有软件程序支持,所以实现网络服务和软件程序的结合对研发组具有很大作用,可以让企业更好地参与到计算机网络管理中。第三,管理服务提供商。管理服务提供上可以给企业提供比较专业的服务,例如病毒查杀和软件安全等,保证了使用安全。

4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核心技术的优势

服务器架构是云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主要进行云计算IAAS补充。从当前发展来看,要制定云计算服务器架构专门、统一标准,必须有大量相关技术的支持,例如,计算机局域网SAN和附网NAS等,这些技术都是服务器架构中比较关键的技术。NAS架构具有显著的分布式特征,这些文件计算系统都是比较松散的结构型集群。在NAS文件系统集群中,各个节点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内部最小的单位就是文件,可以在集群中进行文件保存,方便计算出文件中的数据,减少了多个节点计算的冗余性。计算机网络云计算耗费成本较低、具有很好的拓展性,安全控制系统较安全,但是如果客户发出的请求较多,NAS系统就会起到限制作用,只有利用NAS中的云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二级计算需求。SAN是紧密结合型集群,将文件保存到集群中,可以将其分解为若干个数据块。与集群节点相比,各个数据块之间都可以实现相互访问。客户发出请求需求后,节点可以根据访问文件形成的不同数据块对客户做出的请求进行处理。在SAN系统中,可以利用增加节点数量方式满足系统相应需求,而且还可以提升节点自身的性能。SAN计算架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扩展性,还可以高速的传播数据,此种技术主要应用到云服务商对私有云服务器进行构建。但是从价格方面分析,SAN计算构建硬件的成本价高,必须将SAN架构服务器价格作为依托,从价格方面分析并实现该种技术,可以适当降低该种技术的性能和成本,获得比较低廉、性能优越的技术,实现SAN中OBS集成文件系统的.发展。

5网络云计算技术在应用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云计算发展问题是研究网络云技术的主要问题,必须将云计算发展中存在的数据安全保护作为主要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研究。首先,在浏览器访问云中,浏览器是一种安全性能较差的应用,此缺点容易在用户使用证书和人证方面发生泄漏,但是很多输出和储存数据都由云服务提供商家供给,所以用户不能直接对数据进行控制,导致服务提供者很有可能在没有经过用户统一的基础上使用数据;其次,从云端储存分析发现,不同的应用程序会在云端中被转化为合法的机制,给用户数据使用和安全提供了保证;再次,在应用服务层中,用户使用数据和其他数据会发生变化,很难给用户使用提供安全保护,所以必须使用安全有效的方式保护用户隐私;在基层设施层中,如何进行数据用户隐私保护、安全保护以及重视事故影响的数据丢失都是主要研究问题;除此之外,有很多安全标准和服务水平协议管理缺失会产生很大法律责任,导致法律和***策领域的安全问题损失均得不到有效处理。

6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背景下衍生的一种新技术,对计算机设备容量提升和储存空间的优化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使用SAN技术可以彻底改变计算机内部磁盘之间的比例,保证计算机群体使用的顺利进展,增加SAN设备用户,直接进行海量信息访问。在此种系统构建下,云计算可以在本台计算机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控制和服务,同时进行远程操作,给计算机群构建起分布式、全球资源机构,实现资源信息网平台的构建和应用。

7结语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促进了云技术的应用。虽然云技术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是实用性较高,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和各个行业的运行效率,还保证了信息使用的安全,其已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杨柯.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软件,20xx(7):47-48.

[2]苗宇.分析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存在问题及措施[J].软件,20xx(10):119.

[3]徐爱兰.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分层技术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24):162-163.

[4]李大勇.关于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应用研究与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20):78-79.

计算机应用论文7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替代人的视觉与思维已经成为现实,这也是计算机视觉的突出显现。那么在物体***像中识别物体并作进一步处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在数字化***像中,我们可以探寻出较为固定的数字联系,在物体特征搜集并处理时做到二次实现。这既是对物体特征的外在显现与描绘,更是对其定量信息的标定。从交通工程领域的角度来看,该种技术一般应用在交管及安全方面。监控交通流、识别车况及高速收费都是属于交通管理的范畴;而对交通重大事件的勘察及甄别则是交通安全所属。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对计算机视觉系统的组成及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形成视觉处理相关技术研究。

二、设计计算机视觉系统构成

计算机视觉处理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视觉系统的建立基础上的。其内部主要的构成是计算机光源、光电转换相关器件及***像采集卡等元件。

(一)照明条件的设计。在测量物体的表征时,环境的创设是***像分析处理的前提,其主要通过光线反射将影像投射到光电传感器上。故而要想获得清晰***像离不开照明条件的选择。在设计照明条件时,我们通常会视具体而不同处理,不过总的目标是一定的,那就是要利于处理***像及对其进行提取分析。在照明条件的设定中,主动视觉系统结构光是较为典型的范例。

(二)数据采集的处理。如今电耦合器件(CCD)中,摄像机及光电传感器较为常见。它们输出形成的影像均为模拟化的电子信号。在此基础上,A模式与D模式的相互对接更能够让信号进入计算机并达到数字处理标准,最后再量化入计算机系统处理范围。客观物体色彩的不同,也就造就了色彩带给人信息的差异。一般地黑白***像是单色摄像机输入的结果;彩色***像则需要彩色相机来实现。其过程为:彩色模拟信号解码为RGB单独信号,并单独A/D转换,输出后借助色彩查找表来显示相应色彩。每幅***像一旦经过数字处理就会形成点阵,并将n个信息浓缩于每点中。彩色获得的***像在16比特,而黑白所获黑白灰***像则仅有8比特。故而从信息采集量上来看,彩色的***像采集分析更为繁复些。不过黑白跟灰度***像也基本适应于基础信息的特征分析。相机数量及研究技法的角度,则有三个分类:“单目视觉”、“双目”及“三目”立体视觉。

三、研究与应用计算机视觉处理技术

从对***像进行编辑的.过程可以看出,计算机视觉处理技术在物体成像及计算后会在灰度阵列中参杂无效信息群,使得信息存在遗失风险。成像的噪声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获取有效信息造成了干扰。故而,处理***像必须要有前提地预设分析,还原***像本相,从而消去噪音。边缘增强在特定的***像变化程度中,其起到的是对特征方法的削减。基于二值化,分割***像才能够进一步开展。对于物体的检测多借助某个范围来达到目的。识别和测算物体一般总是靠对特征的甄别来完成的。

四、分析处理三维物体技术

物体外轮扩线及表面对应位置的限定下,物体性质的外在表现则是其形状。三维物体从内含性质上来看也有体现,如通过其内含性质所变现出来的表层构造及边界划定等等。故而在确定***像特征方面,物体的三维形态是最常用的处理技术。检测三维物体形状及分析距离从计算机视觉技术角度来看,渠道很多,其原理主要是借助光源特性在***像输入时的显现来实现的。其类别有主动与被动两类。借助自然光照来对***像获取并挖掘深入信息的技术叫做被动测距;主动测距的光源条件则是利用人为设置的,其信息也是***像在经过测算分析时得到的。被动测距的主要用途体现在***工业保密及限制环境中,而普通建筑行业则主要利用主动测距。特别是较小尺寸物体的测算,以及拥有抗干扰及其他非接触测距环境。

(一)主动测距技术。主动测距,主要是指光源条件是在人为创设环境中满足的,且从景物外像得到相关点化信息,可以适当显示***像大概并进行初步分析处理,以对计算适应功率及信息测算程度形成水平提高。从技术种类上说,主动测距技术可分为雷达取像、几何光学聚焦、***像干扰及衍射等。除了结构光法外的测量方法均为基于物理成像,并搜集所成***像,并得到特殊物理特征***像。从不同的研究环境到条件所涉,以结构光法测量作为主要技术的工程需求较为普遍,其原理为:首先在光源的设计上由人为来进行环境考虑测算,再从其中获取较为全面的离散点化信息。在离散处理后,此类***像已经形成了较多的物体真是特征表象。在此基础上,信息需要不断简化与甄别、压缩。如果分析整个物体特征信息链,则后期主要体现在对于数据的简化分析。如今人们已经把研究的目光转向了结构光测量方法的应用,体现在物体形状检测等方面。

(二)被动测距技术。被动测距,对光照条件的选择具有局限性,其主要通过对于自然光的覆盖得以实现。它在***像原始信息处理及分析匹配方面技术指向较为突出。也通过此三维物体之形状及周围环境深度均被显露。在***像原始信息基础上的应用计算,其与结构光等相比繁杂程度较高。分析物体三维特性,着重从立体视觉内涵入手,适应物体自身特点而存在。不过相对来说获得***像特征才是其适应匹配的条件保障。点、线、区域及结构纹理等是物象特征的主体形式。其中物特较为基础与原始的特征是前两个特征,同时它们也是其他相关表征的前提。计算机系统技术测量基本原理为对摄像机进行构建分析,并对其***像表征进行特征匹配,以得到***像不同区间的视觉差异。

五、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悉知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及技术组成。在系统使用的基础上深入设计,对系统主要构成环节进行分析。从而将三维复杂形态原理、算法及测量理论上升到实际应用。随着社会对于计算机的倚赖程度增加,相信该技术在建筑或者其他领域会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及应用。

计算机应用论文8

摘 要:在工程设计以及地质勘测领域中,知识密集以及信息化开始成为这些行业的主要特点,在这些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水利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对于信息数据的处理速度和精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使应用中的精准度得到一定的保障。本研究从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规划及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与规划中的应用2个问题出发,对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 设计和施工; 计算机技术; 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产力获得了快速的进步,在当下,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开始成为社会各行各业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样的,在智力型产业所涉及的领域中,计算机技术使人类智慧的深度以及影响范围获得了大范围的推进。与之相应的,在工程设计以及地质勘测的领域中,知识密集以及信息化开始成为这些行业的主要特点,在这些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水利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对于信息数据的处理速度和精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使应用中的精准度得到一定的保障。

1 在水利工程规划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具体来讲,水利工程的规划是一种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的设计与计划工作。在这一工作中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数据以及信息,如果在工作过程中使用人工对这些数据与信息进行测量,就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需要的任务量,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使相关的考察与设计的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确保设计质量能够符合检验标准的前提下,使设计的速度得到尽可能的提升。在对工程的方案进行设计时,使用CAD技术以及三维动画技术,能够为设计工作提供更加准确、更加高效的数据,使工程中的设计方案以及设计质量的实际效果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此外,在我国的水利设计行业中使用计算机技术也可以对原有的勘测技术进行突破,使勘测设计可以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还可以为水利工程提供相应的三维动画与***形***像技术,这些技术在工程的前期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三维动画技术,能够对水利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受到深度关注的大量详细的信息进行真实的把握。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利用多种软件构建起水利工程的具体三维***形库,进而逐步形成整个工程中的建筑物的'具体三维模型,如发电厂、大坝以及引水建筑物等[2]。

2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与规划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制作与项目工程内容有关的PPT文件、复杂地域中的具体地形以及水利工程总体的鸟瞰***等多种多样的三维动画的仿真演示,还能够使用空间分析技术,对水利工程中的其他项目以及相关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演示与设计[3]。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同样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把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或是数据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与编排,使施工现场以及计算机控制的多项信息能够实现有效的结合,使施工的能力与施工的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这样就可以对整个工程施工中的具体进度、实际情况以及相应的要求进行实时的掌控与比较,将隐患的根源及时切断[4]。使用计算机中的软件系统,能够在设计前或是设计施工方案的实际过程中,经过对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以及施工区域中的地理信息进行具体的分析,能够对整个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确定。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使用计算机GIS系统,实现管理系统的信息化与数字化,进而为其提供多方面的数据支持,从而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的实际质量能够达标以及工程中的各种参数能够准确无误。这一系统还可以对工程中的预算问题进行精确的控制,使施工过程中的高报价、偷工减料以及偷梁换柱等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样一来,还可以解决工程结算时存在的大量经济隐患问题[5]。

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把TM卫星的相关影像进行详细的解读,把设计方案中存在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之后利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把这些被数字化处理过的信息与工程中的其他施工资料结合起来,形成第四系地质***、工程中其他设施的分布***以及总的平面***。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工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化的掌控与调整得到实现,还能够对工程中的信息实行高效的管理与应用,实现施工过程的信息化以及自动化的高效管理。此外,施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对总体上的设计成果与各种各样的具体的辅助工程、细节工程以及子工程等有关信息实行具体的调整与处理,可以将设计的成果可视化的表达出来,也可以实现项目的可视化显示[6]。

3 结语

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针对其中的技术协助设备、施工通道、工人生活区、备料堆放点以及技术***纸等进行相应的掌控,减少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误时、损害或是丢失。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使用计算机系统可以将空间冲突识别机制以及相关的冲突机制得到解决,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高损害、高概率以及高危险的事故等,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此外,还可以对工程的预案进

计算机应用论文9

微课是当前教育界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语, 尤其是在网络不断普及的大背景下, 微课教学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微课依托网络,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碎片化, 将教学内容分拆成了多个细小的部分, 并且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其制作为微课资源, 用于实际教学。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而言, 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不少问题, 虽然整体教学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但是却难以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首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范围很广, 覆盖了大量专业和学生。对学生全面发展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其次,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要求, 但是存在脱离社会实际的情况。《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仍然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制定教学内容,但是,社会实际需求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教学大纲的革新速度,这就导致教学大纲和社会实际存在一定的脱节。这就直接导致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出现脱节。最后, 教学手段过于老旧。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中, 主要手段还是板书教学和机房教学这两种模式。板书教学模式刻板, 不具备演示能力, 导致教学抽象化。机房教学人数过多, 教师难以全面地兼顾所有学生, 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2 微课教学

微课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教学内容或资料制作成为视频资源、电子书资源等, 用于学生资助学习或是展开课堂教学。利用微课模式展开教学, 可以将原本长时间的课堂分拆成为多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分拆, 是学生能够逐步完成教学任务,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 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环节。首先, 制作微课教学资源。将用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按照教学思路有机联接成为一个整体,再通过视频软件或是文字编辑软件制作成电子资源。其次,将微课教学资源用于实际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微课资源的运用环节很多,比如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习等,都可以通过微课教学资源进行。最后.构建微课教学资源数据库. 加强校间合作, 不断扩大发展微课资源数据库,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3.1 改革当前教学方式.深化微课教学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 不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对部分院校进行调研之后, 发现绝大部分高校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时, 还是以板书教学为主、机房教学为辅。大部分教师认为, 只有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高效地展开实践操作。但是,其忽略了一个关键点, 就是实践操作能力并不等同于理论知识水平, 实践操作可以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形成理解因此急需改革当前教学方式.深化微课教学的应用,提升教学水平。例如, 在教学w o dr 文档制作时, 利用微课教学可以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首先, 对教学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根据教学实际而言, 不少学生在教学完成后依然存在一些疑难点, 比如自动生成目录,文档样式调整等。因此,需要结合学生存在的学习难点对应地设计教学内容。其次,设计微课教学资源。进行微课教学资源设计时, 需要遵循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准确快速切入知识点, 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使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到这些知识。第二, 内容逻辑层次清晰,由浅入深, 逐渐步人正题,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逐步形成掌握。第三,对知识进行总结, 突出知识的核心内容以及和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 强化学生理解记忆。再次, 实际制作微课教学资料。根据学生存在的'样式调整及目录生成的学习难点, 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微课化。以自动生成目录这一知识点教学为例, 教师可以突出这部分知识的核心— 目录, 然后提取课本中的关键内容, 围绕目录逐一排列自动生成基本步骤。第一步点击样式, 选定对应的序列, 通过修改命令设置格式。第二步就是选定需要编辑的区域, 对其进行样式自定义和目录生成。第三步是生成目录, 点击需要插人生成目录的位置, 通过引用菜单选择插入目录, 然后再对样式和排序进行修改。第四步是在改动更新目录时, 通过引用菜单的更新目录,即可实现。通过以上四步, 就可以完成w o dr 文档的目录自动生成和更改。在制作微课教学资源时, 教师就应该将这四个详细的步骤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进行组合, 按照先后关系呈现出该点知识的重点。

3.2 通过微课优化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本应分为三个, 即预习、教学和复习。但是,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预习环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较为缺乏, 教学环节有比较刻板, 复习环节也没有得到落实,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质量较低。因此, 需要通过微课对当前的教学环节进行优化, 加强预习和复习环节, 改良教学环节。首先. 在微课教学资源制作完成之后, 及时将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微课资源进行预习, 提前熟悉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利用微课资源.按照章节知识的逻辑层次,依次展开教学, 逐一完成教学目标, 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 通过微课资源进行复习。微课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微课资料进行复习, 强化巩固课堂知识。

3.3 建立微课资源库, 升级教学活动

微课资源时一种信息资源,其具有互动性。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会不断累积微课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微课资源整合起来, 建立微课资源数据库。通过网络,可以实现院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将各个院校的微课资源整合起来,就可以构成一个庞大的, 促进教学活动不断升级。比如. 在教学E X C E L 表格制作时. 存在不少技巧性的操作方法, 不同院校的教师在制作微课资源时也有不同的侧重。通过交互整合, 就可以融合这些不同的优秀方法, 博采众长, 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逐步完善升级.能够交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技巧. 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水平。4 结语微课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 在各类教学活动中正在逐渐普及。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而言, 微课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普及应用并不是很广泛。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微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际特点, 深化完善微课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计算机应用论文10

【摘要】

在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系统的阐述了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旨在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为社会输送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计算机教学非常重要。[1]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则不容乐观,为了实现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化发展,使计算机教学能够同具体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计算机教学当中,该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计算机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1任务驱动法的涵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的根本原理是将以往教学过程中单纯的知识传授逐步转变为以布置任务—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全新的教学模式。[2]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完成了计算机教学模式从在现式教学向探究式教学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它要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学生现有知识结构,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任务,根据任务引出相关的知识点,并以任务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应用理论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任务

教师若想将“任务驱动”应用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做到吃透教材,要做到充分了解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那些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操作的任务进行教学。[3]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所设计任务必须明确、具体。例如,在教授有关于在WORD中设计***片属性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一般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布置任务:a.将“我的文档”中保存的***片插入到文档末尾,并对插入***片进行设计,将其设计为高度5cm,宽度5cm,版式为:嵌入型,水平对齐方式为“左对齐”。b.将“我的文档”中保存的***片插入到WORD中,并设计***片属性。将上述两种任务类型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第二种任务不明确,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强。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任务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并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时时监督,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帮助。

3教师应当组织好教学

教师怎样组织教学关系着计算机课程的成败,由于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不高,导致很多大学生在课堂上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例如看小说、玩手机等等,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有效组织教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灵活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把握教学节奏,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应用电子表格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些自动求和、排列以及筛选方面的任务,并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互帮互助,从而有效的解决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教师应当做好总结

教师在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为引导者,主要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众所周知,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不完全相同,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则起不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挑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在授课的时候展示给学生,并让制作者总结自己的制作过程,对于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所应用的方法和技术,教师应当做到及时的点评,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当然,教师对于那些做的一般或是比较差的学生,也应当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在其发言的时候,询问其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那些原理,学到了哪些知识等等,这样学生就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在进步,自己的能力在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应当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系统的了解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体系。

5结语

总而言之,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会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学生可以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树立强大的自信心,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而又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春红.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2]周世兵.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D].重庆师范大学,20xx.

[3]任芳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医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第四***医大学,20xx.

计算机应用论文11

[摘要]学习型社会对***书馆的管理工作提供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建立创新型的***书管理机制。文章主要从创新***书馆的管理理念、资源配置和体系等进行阐述,确保创新***书馆更好发挥自身作用,满足学习型社会对人们较高知识的要求。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书管理;创新

[中***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xx)12-77-3

作者简介:黄子涵(1984.9-),女,本科,研究方向:***书馆管理与服务

***书馆是人类的知识宝库,能够适应社会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满足时代要求的创新必然要为全社会提

摘要:本文全面分析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存在的一些弊端,然后对这些弊端进行一一的分析,在最后针对这些弊端给出了一些优化的方案,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优化方案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有一定的改善,在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有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有效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猛,我国在20世纪末期开始大力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到目前为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由于计算机技术管理应用在很广泛的范围内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整个社会和广大的用户都有着很切实的利益关系,因此研究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能够促使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的可靠性,必须要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制定有效的策略来保证其健康的发展,还要提高计算机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性和警惕性。保证计算机技术管理在各个行业中运用更加灵活可靠,从而推动社会的信息化步伐。

1、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实际网络安全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的信息化技术发展都非常迅速,基本上都进入的信息化的时代,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信息技术的管理是必要的,目前看来最为主要的还是运用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方面的管理,在这方面的管理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实际的信息技术管理应用中,应该不断的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重视力度,特别是在实际的使用中必须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实际的探索和研究中去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的情况去解决问题,从而来落实信息技术管理的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是非常丰富的,正是由于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才会引起计算机的不安全,因此要遏制一些恶劣的信息攻击和病毒文件,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在目前实际的网络安全监测的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测检测所有计算机网络信息的管理。然而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计算机的运行也不是特别的稳定,因此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也是导致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混乱性的原因。因此,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措施,防止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当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对这些事件采取应急的措施,及时的解决此类问题。而且针对这些问题和以往发生的一些事件制定相关的策略,保证这样的时间不再发生。

2、对信息技术管理问题的一些实际的解决方法

(1)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有效控制

为了能够保证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的安全性,必须要加强计算机管理技术的有效控制,使得信息和管理更加科学化,在这之中要结合很多的因素,使得信息管理技术在控制中得到科学的实施,还要根据一些实际的情况出发,在一些可行的范围内对其进行完善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还要加强其研发的力度,对一些新的.漏洞和病毒能够有效的处理,把各个职责分到个人中,保证合理科学的运行。

(2)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技术模型

在实际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创建一个安全和健全的信息管理技术的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保证计算机的安全运行,还能够对计算机的信息管理风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创立健全的计算机管理技术的模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建立这种模型之前必须做好相关的准备,做好具体的规划和周全的计划,这样才能够保证创建一个安全的、健全的信息管理技术模型,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管理技术也不断的成熟,目前已经达到了初步的安全状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3、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管理的相关措施

(1)加强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目前很多计算机中存在漏洞,这些漏洞对计算机的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在加强操作系统安全的时,必须加强计算机的漏洞检查,并且及时的解决这些漏洞,排除计算机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安全运行方案,还要制定一些应急的措施。比如:陌生人要加强对其进行身份验证,并且不断的完善相关的验证制度和法规,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防止一些病毒入侵。在这些方面虽然我国起步比较晚,但是我们后来居上,这都是我国一些科研人员艰苦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借鉴了很多国外的技术,不断的总结创新成果,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2)不断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上的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在日常信息化技术管理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制定相关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规定十分必要,还应该在管理机构的内部建立相应的管理小组确保计算机日常的信息安全,完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强计算机应用安全的意识,防止病毒和电脑高手的入侵,意识到病毒或电脑高手入侵会带来的的后果,同时还要建立起预防病毒入侵的一些体系,并安装相关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定期的对计算机进行保护和杀毒。

4、结论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多行业,多领域的合作发展势在必行,在这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势必会促进很多产业的前进,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全世界各个行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对很多用户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实际情况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不仅仅是控制信息的访问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以及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存在的一些应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尽快创建一套安全的信息管理系统来不断的加强信息管理技术上的管理,建立一个安全的、健全的信息管理模型.

参考文献

[1]叶***.基于防火墙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探讨[J].硅谷.20;0(23)

[2]朱瑶.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35)

准确有效的知识,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殿堂,而为读者服务是***书馆工作的核心内容[1]。公共***书馆是知识产业的一部分,在全民教育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承担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在发展过程中,***书馆充分利用综合信息,组织和提供相关新技术、新管理方法、新市场等,具有显著的优势,提供了强大的信息保障,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提供了优良的知识产品和消费品,推动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赋予了***书馆重要的使命。在学习型社会下,***书管理需要不断创新,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满足每个学习者对知识的需求,提高读者的学习能力,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确保***书馆能够灵活应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角逐知识经济的竞争,满足学习型社会较高的知识要求。

1学习型社会

1.1学习型社会的本质与内涵

在学习型社会下,学习型社会的本质、内涵和***书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关系密切,从学习型社会的形式层面出发,学习型社会的形式就是创造一种现代化社会,实现终身学习与全民学习,从学习型社会本质来说,就是要创造一个新型社会,借助学习谋求发展,学习型社会内容涵盖:以灵活的学习来促进全面的发展、以终身学习促进终身发展和以个体学习促进个体的发展等,所以,全民学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加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习型社会是一个社会组织,满足创造未来的需要,组织中的团队和个人通过持续的学习,获得全面的知识,该学习不仅不会改变个体与组织的信念、行动、知识,而且提高了个人与组织的创新能力和成长能力,学习型社会的特征包含:首先,学习型社会中的组织和个人愿景是相同的,该愿景源是在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愿景基础上形成的,比个人愿景较高,从整体上看,该愿景表现组织中成员的共同理想,融合了不同的个体的思想,促使他们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基于这种模式,全体成员的学习要不间断,不断学习包含几种含义:团体学习、全过程学习、终身学习等。只有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个人和组织才可能较高的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促使个人与团体的全面发展。其次,基于地方为主的结构上形成的学习型社会,该结构涵盖决策层和操作层,很少出现中间相隔层次,另外,该结构特别重视最下层的自主权,所以,学习型社会也可以认为是以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结构。最后,学习型社会重视自主管理,也就是说,使组织起来的成员边工作,边学习,将工作和学***密联系起来,基于这种模式,重新界定了不同组织的边界,在互动的外部环境要素和组织要素基础上,形成了边界界定,比传统组织的法定边界有所超越。处于这种模式中,领导人员监督和负责组织成员的学习,确保共同愿景得以实现。

1.2学习型社会发展趋势

世界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在20xx年较早的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就已经被提了出来,当今,全体公民已经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形成了一种共识,知识经济社会与信息社会下的一种社会模式是学习型社会,要想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针对性的构建社会基本结构很有必要,从根本上说,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很具体,不是抽象意义的概念,学习型***府、学习型******和学习型高校共同构成了学习型社会。从这方面来说,学习性社会的改变也是社会基本结构的和社会组织细胞的创新,这种创新能够颠覆传统社会,在传统社会基础上,实现了提升、飞跃和创新,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需要对***书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2学习型***书管理创新方式

2.1创新***书馆管理概念

创新能使一个民族进步。学习型社会特别看重主导型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而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新,也是一种个性学习的方式,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完善有关知识,比竞争对手具有较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竞争中具有优势。***书馆管理服务创新不仅是***书馆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同时对于提高***书馆管理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书馆要树立学习型社会要求下的服务性观念,朝向学习型***书馆的方向迈进,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为人们提供学习机会,突出了***书馆自身的发展价值。第一,***书管理的创新要改变传统的一般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管理。当前,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书馆担负将先进科学知识传播给人们的责任,为此,***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非常重要,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求。第二,***书管理要打破常规管理,实现特色管理。学习型***书管理的创新从宏观角度出发,考虑到资源建设的问题,确保资源能够有效合作和共建,在这个基础层面上,对资源进行整合,***书管理分工明确,注重突出特色化建设,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第三,改变传统***书管理的封闭化,转变成一种统筹协调的跨区域管理,树立竞争和协调意识,避免***书馆出现封闭和***的管理模式,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管理,***书馆之间相互合作,形成联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四,***书管理者要改变原有的管理角色,变成创造者的角色。学习型社会要求较高的管理职能和较高的***书馆功能。作为一名***书管理工作者只有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有所创造,才能有所发展,这是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2.2创新***书管理制度体系

开放式服务规范化管理是高校***书馆发展的需求,是高校***书馆资源的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传播与应用更便捷的需要[3]。***书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书管理要想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就必须建立制度体系。***书创新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管理制度的创新、行***管理制度的创新、业务工作制度的创新和读者服务规范创新。综合管理制度的创新包含的内容有管理权限及编制、职权范围的制定和工作内容划分等。形成管理制度的创新涵盖的内容有:人、财、物的管理原则、晋升、奖惩的方法和各类人员的要求标准等。业务工作制度的创新是指业务部门和专业工作人员根据不同业务的需求,制定操作规范,主要包括的内容有文献工作的阅、藏和编等,此外,像信息技术服务等也涵盖在内。在读者服务规范创新中,明确规定***书馆的权利和义务,***书馆要将服务提高到一个最高层面,此外,像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也是规定的内容。***书管理制度应当创新,这样才能够有效挖掘***书馆的潜在活力,从最大限度上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求,为读者提供多样性的需求,促使***书管理有效发挥自身作用。***书管理制度的创新的根本要确保以人为本,为读者营造一种和谐的读书氛围。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读者的能动性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这是构建学习型***书馆必然的发展趋势,能够提高***书管理水平,让***书管理潜力充分施展出来,实现一种现代化的***书管理模式,为***书馆树立良好的形象,营造开放的发展空间,指引学习型***书馆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2.3创新***书资源管理

高校***书馆管理也面临着如何合理配置不同校区间***书馆的***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分配人力资源、创新服务等问题[4]。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要求较高的资源配置,为此,要想优化资源配置,必须使用科学模式,确保资源利用率较高,因此,动态发展、协调共享、虚实结合的发展观念需要被树立起来。印刷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和电子资源是***书管理的几种类型,这几种资源各自特点不同,性质也不同,在实际管理中,需要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确保不同类型资源具有显著的比率。另外,开发信息资源时,要从全方位、多层次、联合式的层面展开,满足不同组织和个体的学习需求,不仅要开发信息资源,还要开发脑力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将学术性资源的利用重视起来,突出协调生活性和实践性资源。此外,要明白***书资源的利用率意义重大,为了提升资源的利用率,管理人员需要使用科学、合理、健全的搜索方式,合理地将一些新型信息资源输入其中,标引、分类***书馆资源,提供完善的查询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将全面的信息提供给用户,有利于形成知识化发展趋势,满足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需求,指引读者开展新的学习和研究。

2.4创新人员队伍建设

***书馆员应当具备比较强的学习能力,以适应全新的信息环境和全新的读者的要求[5]。***书管理要想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求,***书管理人员的创新管理,学习型***书管理员组织非常重要。首先,***书管理员要制定明确的发展计划,更新管理知识,开展培养工作,将多元化知识和专业有效协同起来,让终身教育的思想贯穿其中,让***书管理员进行终身学习,制定终身培训方案,确保***书管理员能够成为复合型人才,满足***书馆对高级***书管理人员的需求。其次,需要建立人员的竞争和培训机制,形成科学人才激励和竞争机制,根据不同的学科,进行科学设置,为学科划定明确的范围,为***书管理员确定重点和次重点的服务对象,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机型设置,将考试考核在全馆范围内推行,还要结合工作业绩,将其中的优秀人才选出来,开展脱产或者是不脱产培训工作,确保合理的人才队伍,保障管理服务的科学性和稳定性。第三,充分鼓励馆员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或者学习专业设置,在闲暇时间,借助多渠道,学习专业知识,使之成为有用人才,确保***书管理团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书馆进行强化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书馆的服务功能。学习型社会要求***书馆员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同时,要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较高的责任能力,在工作中,要有自觉性,严格约束自己,把握读者需求,了解社会变化。从根本上来说,这包含高度的服务意识。

3结语

***书馆用户需求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书情报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学者们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6]。***书馆创新管理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能够让读者更好地迎接市场的挑战。***书创新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到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当前,人们已经进入到学习型社会中。为了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求,***书馆管理工作需要创新,创新管理机制,树立创新管理意识,强化***书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在不久的将来,***书创新管理将会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吴长乐.***书馆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特点分析[J].科技资讯,20xx(27):247.

[2]刘培波.泛在知识环境下医院***书馆管理服务创新化研究[D].山东大学,20xx.

[3]洪丽.高校***书馆开放式服务规范管理研究[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20xx.

[4]裴思.多校区***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xx.

[5]罗侃强.如何提升高校***书馆员职业素养[J].科技资讯,20xx(27):249.

[6]毛刚.***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xx.

计算机应用论文12

【摘要】

计算机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而现在计算机的使用主要以网络为基础,很多软件的使用,都需要在网络连接的环境下。而网络上大量的病毒和木马,对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威胁。研究在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的概念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的现状。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论文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均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均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在普遍应用的同时,也出现了私有信息被侵犯以及数据损坏的情况,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就会为相关行业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因此,在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时候,一定要对其应用安全进行深入的分析,保证各项工作安全可靠地进行。

1、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的新问题

1、1 病毒感染

病毒就是一种编码程序,将其植入用户计算机之后,就可以得到用户的一些信息与网络应用情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病毒往往出现在QQ去聊天的时候,具有黑屏、计算机无响应等情况。起初,病毒只是一种恶作剧,随着病毒的不断扩展,一些思想不正的人就利用病毒窃取信息。通常情况下,这些人均是利用一些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强、繁殖力强的病毒程序窃取信息,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后来又根据不同网络环境设计了一些相应的病毒。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文件、QQ去聊天、接收文件等,不同病毒程序产生的.安全问题不同,对计算机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1、2 木马入侵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病毒问题的网络应用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木马入侵。以往木马就是一种依靠传递信息进行犯罪的行为,在邮件发送越来越便利的条件下,邮件便成为了木马入侵的主要途径。通常情况下,用户邮箱经常收到一些垃圾邮件,这些垃圾邮件中可能携带木马。如果用户不小心打开了携带木马的邮件,其中含有的木马程序就会立即启动,进而入侵用户的计算机,在不知不觉中窃取用户信息,并且对用户计算机程序进行恶意篡改,导致用户计算机运行出现差错,甚至出现计算机瘫痪的情况。

1、3 病毒攻击

1、3、1 通过传输协议发动攻击

病毒通过特殊协议漏洞,恶意利用超载等形式,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针对性的攻击,导致系统出现崩溃或者瘫痪的情况。协议攻击的典型实例就是通过TCP/IP协议中的“三次握手”漏洞,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通过大量数据包流入的方法,耗尽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出现计算机系统瘫痪的现象,影响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

1、3、2 通过操作系统开放端口发动攻击

在系统软件中,存在着一些边界条件、函数指针等漏洞,在地址空间产生错误的时候,就会出现恶意攻击端口服务的情况。病毒利用软件中的特定报文,使软件运行出现异常,导致计算机系统或者软件出现瘫痪的情况。比较典型的实例就是OOB攻击方式,主要就是对Windows系统139端口进行随机发送,展开攻击,导致CPU运行非常繁忙,对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1、3、3 通过伪装技术对主机发动攻击

在病毒攻击中,通过伪装技术对主机发动攻击是最为常用的手段。病毒主要通过对路由、IP、DNS等信息的伪造,让被攻击主机无法明确请求,导致主机系统出现问题。同时,伪装技术的应用,使被攻击的主机系统无法准确判断信息来源,进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行为,使计算机系统出现崩溃或者瘫痪问题。

2、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的新对策

2、1 病毒防护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中,一定要采取相应的病毒防护技术,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病毒防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未知病毒的查杀技术,主要是对虚拟执行技术的突破,结合众多防护技术优势,开发出来的一种病毒查杀技术,可以准确查杀病毒。

(2)智能引擎技术,主要就是在扫描技术的基础上,对其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的改进,结合其优势,开发的一种延缓病毒库的病毒技术。

(3)病毒免***技术,此种技术主要就是对病毒进行免***,通过强化自主访问的方法,对系统进行控制与保护,实现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4)压缩智能还原技术,此项技术可以对文件进行还原与压缩,从而使病毒暴露。

(5)嵌入式杀毒技术,此项技术主要就是对容易受到攻击的程序进行保护,通过程序接口的方式,降低病毒攻击程度,目前,此项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并且适用性较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病毒防护技术。

(6)应用杀毒软件,现阶段,我国普遍应用的杀毒软件有瑞星、毒霸、360、金山等。在安装应用杀毒软件之后,必须对文件进行及时的更新,并且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的杀毒、木马检测、系统修复等,第一时间处理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针对新购硬盘与软盘而言,一定要展开杀毒检测,避免病毒感染,及时修复系统漏洞,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2、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就是通过自定义安全规则,对系统展开隔离控制的一种技术。首先,防火墙技术能够对网络通信予以控制,并且根据过滤技术、状态监测技术、应用网关技术等相关技术,对内外网通信予以访问控制。其次,防火墙技术能够分析网络数据的合法性,在网络入口处,对主机和外网交互信息展开过滤,保证信息安全。最后,在防火墙技术基础上,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对MAC、文件传输等予以控制,保证网络的安全。

2、3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对计算机中没有授权的入侵现象予以检测,并且在出现此类情况的时候,进行及时报告,这是一种检测计算机网络攻击行为的常用方法。在运用入侵检测技术的时候,可以在入侵者没有危害计算机系统的时候,明确入侵者行为,并且利用系统防护技术,进行相应的入侵驱逐。通过入侵检测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降低恶意攻击的危害,并且对入侵行为进行记录,为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2、4 加密保护技术

对于网络传输数据篡改或者窃取问题,可以进行数据加密保护,将相关数据转换成密文,如果没有密钥,即使被篡改或者窃取,也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还原,这样就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行。其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对称加密保护技术、非对称加密保护技术。对称加密保护技术就是指加密与解密密钥是一致的,此种加密方式一般都是利用DES进行计算;非对称加密保护技术就是指加密与解密密钥不同,这样每一位用户都具有一个密钥,具有很好的保密性,可以满足每一位用户的需求,并且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2、5 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主要就是系统对用户身份识别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对用户信息展开保护,并且禁止非本机用户进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用户的信息。身份认证的手段主要包括指纹认证、密码认证、动态口令等。身份认证的主要特点就是,只有在确认用户身份之后,才可以让用户进行访问,避免了非本机用户对本机用户信息的篡改与窃取,为计算机的正常、安全使用提供了可靠保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非常系统的综合问题,涉及了技术、使用、 等方面的知识,在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策略,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才可以保证网络信息的完整与安全,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可靠保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其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在保证网络安全的时候,需要加强每个人的参与,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进而加强对自身信息的保护,实现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

计算机应用论文13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项目和任务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要实现所学即所用,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引入企业软件项目管理到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研讨背景

笔者所在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与某教育集团开展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专业,采用项目驱动+任务贯穿为主线的“双核”内容组织思路开展教学活动,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采取以任务模块为主线,加深原理和思想的理解和升华,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采取以项目驱动的内容组织思路,重点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任务和项目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引用企业软件项目管理模式,来指导校内学生项目的实施,是专业技术类课程必行之路。

二、为什么要借鉴企业软件项目管理

1、运用软件项目管理知识是教学项目成功实施的保障

教学过程中,真实项目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无法按时保质的完成整个项目功能和目标。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借鉴企业软件项目管理的先进经验,完全模拟企业开发软件项目的工作流程,让讲师、组长及成员模拟企业员工角色,从项目的招投标、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等到整个项目开发完成、测试完成,所有学生均参与,均有任务,并且按企业项目监控手段开展教学项目实施监控,保障教学项目成功实施。

2、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软件项目管理流程

目前,项目教学法已应用于各种课程教学中,而项目的选取或实施并不是都能和企业接轨。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借鉴、模拟企业真实软件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过程,并借鉴、使用企业真实软件项目管理工具,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以后就业后如何应用于工作岗位,了解企业软件项目管理的真实流程,缩短甚至实现“零距离”就业。

3、为项目教学提供多种监控手段

课程项目实施的目的是总结复习某阶段学习内容,将所学的零散知识点整合成完成的真实项目,让学生真正理解课程重点,并了解所学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并不可能完成是前期所学过的内容,有些是同类知识点的扩展,项目的实施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项目能否按期保质的完成是教学项目管理的重点。借鉴企业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先进监控手段来监控教学项目,包括监控文档和监控软件的应用,对教学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完美的监控和保障措施。

4、带学生项目的过程也是一个真实商业项目开发的过程

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项目选取的原则是,选取大型真实商业项目中的部分典型业务模块,至少80%以上相似。教学项目在再是为了知识点而设计,而是为了市场需求而设计。因此,讲师在带学生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真实商业项目的开发过程,不权能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对讲师无形中也是一个企业锻炼。

三、如何借鉴企业里的软件开发管理来指导教学项目

分析教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无法按时完成项目、项目质量不达标、参与学生任务分配不合理,纠其原因主要是讲师无法对项目实施标准有明确的参考和定义,对项目目标定义不完全,项目实施计划不合理,缺乏项目开发监控的必要手段。联系到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及项目选取的专业范畴,需要借鉴企业软件开发管理来之不易的经验来指导教学项目。

1.借鉴企业项目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项目计划

软件企业里开发计划的制定一般有两个部分,一是软件本身的计划,即需要开发什么软件、具备什么功能、构架、界面、测试等;二是开发项目的计划,即谁来开发具体功能、具体开发工作的资源、时间、顺序、控制等,而且这两部分由开发的具体实际情况来确定顺序或交叉开展。

教学项目的`开发目标及功能,在项目教学文档中一般均明确给出,讲师要做的是分析项目功能的技术要点,对班级项目小组专业技能水平进行摸底,提出项目开发整体计划,并要求项目小组长制定小组开发计划,讲师在小组计划制定时进行必要指导和干预。主要工作比如:首先,掌握项目难度。分析项目开发目标和技术要点,确定项目各技术难度等级,扩展知识点举例讲解。然后了解学生的技术能力。充分了解平时的学习情况和动手能力,在组长分配任务时当面沟通,保证任务分配的合理性。最后需要合理分配任务和时间。在教学项目规定的课时内完成项目的实施,必要的时候开始课后小班辅导,对难的技术点分配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容易的技术点分配给动手能力弱的学生,保证每位学员都有任务,且任务对学员来说是可行的。

在任务分解时借鉴企业“站立会议”的实施方法,把分解的模块和任务写到分发在成员手上的贴纸上,并按模块和任务的紧急不同,选择不同的颜色,要求成员写上预计完成时间(以天或课时为单位)。将贴纸贴在分小组的项目进度表上(讲师制定)。

2.模拟企业真实项目人员角色

教学项目的选取应是企业大型真实商业项目中的部分典型业务模块,至少80%以上的相似度,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完成模拟借鉴企业员工角色。在能力互补、差异匹配分工原则的基础上,对于讲师定位在项目经理(大型的毕业设计项目定位项目总监),主要任务是进行任务模块分解,项目总体开发计划的制定和编码过程的监控。学生的定位均是实习生,小组长定位在协助项目经理实施项目管理的优秀实习生。组员定位在实习程序员(首要能完成编码,其次会写文档、最后能讲解业务流程)。

3.借鉴软件企业项目开发文档

借鉴软件企业项目开发文档,合理的设计教学项目开发文档,来指导和监控教学项目的实施。根据实际项目一般可以设计出六个文档和三个表格,分别是:项目立项及开发规划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产品测试说明书、项目关闭总结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表、小组编码进度控制表、项目测试报告表。

根据教学项目的大小及难易程序,合理安排文档制定人。对于小型项目,可以在课前准备好项目开发计划表,包括分组计划表及编码计划表;课中则要求组长每次课程后提交编码进度表,同时召开项目组长的“站立会议”,保证项目实施进度,并要求组长召开组员之间的站立会议,核定编码进度。对于中大型项目,比如毕业项目,在课前准备好项目立项及开发规划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及详细设计说明书和项目开发计划表。课中则要求组长制定小组编码进度表,同时讲师召开小组长站立会议,小组长召开组员站立会议,监控项目实施。

将企业软件项目管理引入课堂教学中的前提,是选取真实的商业项目,做到以项目巩固、促进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而非为了巩固、总结阶段教学内容而设计项目。用企业化的管理标准和手段来管理教学项目,能充分提高学生开展项目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提前了解真实项目开发的实施流程和技术手机,在保障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的同时,缩短了学生就业和适应岗位的时间。

计算机应用论文14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应用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开设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加强这方面的课程建设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以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为目的,探讨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虚拟机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彰显的当今,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相结合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的条件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于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适应社会需求,虚拟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见诸于高校和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教学中。从我国高校和高职高专目前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普遍情况看,最为重要的教学部分是实验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在这方面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形成的能力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倾力探索的问题,也是加强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所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无论在高校还是在高职高专中所开展的计算机网络的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的教学目的,这就是不但要传授计算机技术,更要培养在计算机专业方面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实验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对于达成这样的教学目的更富有积极的作用,再具体到采用虚拟技术充实于计算机专业教学之中,对于保护网络安全,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十分必要,唯有以这样的变化适应计算机课程建设的特点,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更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现状

状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理意义的安全,也即对系统设备和相关设施的保护而言,要防止出现使用和管理上的不当,防止出现病毒、木马、蠕虫、系统漏洞等,不要让计算机使用过程温度过高,不能让灰尘妨碍机器运行,养成良好的保护机器、设施、机房的习惯;另一方面是逻辑意义的安全,也即对信息的保护而言,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网络的问题更凸显于恶意的攻击和破坏,如有意破坏网络设施,以达到破坏者的私弊,其作法如盗窃、毁损硬件设施等;对网络软件施以病毒,改变流量;破坏、解密或删改所传输或存储的数据,让原有的信息被改变,使得整个系统瘫痪等。因而,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对于信息拥有者和信息使用者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急需提高保障程度的问题。社会的需要就是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着力需要适应的方向,在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与质量标准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高校不断调适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继而在教学中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且在教育教学中涉及到有关病毒、木马的相关软件维护的内容,这样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带了一定的难度。另外,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开展需要实验教学手段的支撑,实验教学又需要投入一定的硬件设施,以其作为物质保证,硬件设施在利用的过程中属于消耗性设施,需要对之进行相应的必要的维护,这些都需要教师与学生包括计算机机房的维护和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尤其是具备相应的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目前,我国高职学校在计算机安全教学中大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样的现状就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变得与实践需要结合的不紧密,在学以致用上呈现出脱节的问题,将网络虚拟技术应用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虚拟技术以提升其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课程所包括的基本内容

1、计算机网络安全内容

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其重要的基础,也是人们在计算机应用中十分关注的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收集和筛选,按照用户的需要,将收集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保护,在使用上实现调取便利,在储存上不得出现信息泄露的现象。这就需要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所必然包括的逻辑安全和物理安全,以物理安全来保障一些硬件设施方面的安全,以逻辑安全来保障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2、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的越来越广泛,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开展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课程,以便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内容难度有点高,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教授有关的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并不满足讲解该内容的条件,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在教学中虽然设定了很多的实验室,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的不是很多。在教育教学中还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大多是一些形式。

三、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技术”就是在计算机应用中能够将一个主机模拟成其他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也即表现在对计算机软件的利用上,以软件模拟出虚拟的计算机,或称逻辑上的计算机,如VMware(VMWareACE)、VirtualBox和VirtualPC,它们都能在Windows系统上虚拟出多个计算机,将虚拟机和主机处在一个系统中,也可以是不同的系统中,这类虚拟机和真实的计算机的功能一样,都有芯片组、CPU、内存、显卡、声卡、网卡、硬盘、光驱、串/并口、USB控制器、SCSI控制器等设备,其应用程序是通过窗口来显示,通过建立一套系统、一个窗口、掌握这门操作技术。既然其性质为虚拟机,自然可以通过人们对虚拟技术的应用,根据人们的需要,在对一处设施的利用时连接出多个虚拟机,以虚拟机来实现使用者的意***,这样的计算机技术提高了计算机利用效率,从而提升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1、应用到实验教学中

要将虚拟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中,首先要选择相应的虚拟机,在选择虚拟机时要注意:在计算机连接时一台计算机可以连接到多个虚拟机中,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课程实际需要,合理的选择虚拟机的个数,这样在实际中才能更好的让虚拟机运作起来,也不会过多的占用硬件资源。另外,在实验教学中还要考虑到网络服务器的性能。虚拟机在实际运行中会占用机器的内存,在教育教学中一般都会用到多台虚拟机,为此,计算机的内存一定要足够大,以便在实际运行中取得较高的工作效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将虚拟技术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增加了这门专业课程学习的难度,要求教师在掌握好相应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建立好实验模版,在教学过程中更细致、更精密地施以计算机虚拟技术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过程中,来充分了解其技术操作要领。譬如教师一般会教授给学生一些系统性危险的知识,会给学生讲解一些计算机木马、病毒的知识。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可以利用虚拟技术结合实际教学给学生进行演示,通过虚拟技术的演示,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学生也会对相应的病毒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将其纳入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从而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知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虚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除了提高教师的水平之外,还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习的知识,能够启发学生在计算机应用空间利用过程中创新发明,提高其应用效率的思维方面和技术方面的认知,从而***思想,积极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但能够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新”,更能够将掌握和驾驭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关乎个体的专业技术能力,又会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和创新促进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升,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虚拟技术是一种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应用虚拟技术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计算机安全教学中大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样就使得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效率变得不适应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的需要,这就需要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虚拟技术以提升其教学效果。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安全,分为逻辑安全和物理安全两部分、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方面等。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可以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课程实际需要,合理的选择虚拟机的个数。还可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可以利用虚拟技术结合实际教学给学生进行演示,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技术直观化和形象化起来,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迟国栋.浅谈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xx,(19).

[2]陈卓.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虚拟机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xx,(11).

[3]李文.刍议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xx,(12).

[4]赵科.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xx,(20).

计算机应用论文15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成为每所学校必设的专业课程。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变化,职业院校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微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被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引入,不仅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本文针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微课的应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一、微课教学概述

微课教学的载体主要是视频,它根据教学的需求和所设计的目标,利用网络技术将需要讲解且进行优化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再在视频当中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微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学时间短、教学效率高。一般来说,微课教学视频每节课只有7分钟左右,但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却很丰富,基本上集合了重点内容或是难点和易错点等。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可以有更多选择的空间,能够选择性地进行教学,并且能够根据课程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教学方式,因此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二、微课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教师大多是以讲解为主,将书本上的内容教给学生之后,才让学生上机操作。再加上计算机书本上的内容本来就晦涩难懂,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中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教师就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反而被忽视。而微课教学的应用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视频,并且浓缩了课本上的知识点,抓住了重点和难点,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学习”。

2.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教师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学生长期被动接受教师的观念,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无法发挥出来,个性得不到展现,其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而微课教学的应用,对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1.微课教学的设计

教师在运用微课教学的时候,需要对微课进行精心设计,保证微课的质量。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保证微课内容的新颖和价值,既要使微课时长在规定的时间内,又要使微课包含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微课虽然时间很短,但也是课程,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力求创新,由于微课时间较短,所包含的内容又多,因此要让学生集中精力,对微课产生兴趣,就需要保证微课的创新,同时利用新的教学方法。

2.微课的制作

在制作微课的时候,要选择具有代表性、难度较大的作为主题。例如在flash动画教学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有很多,但教师可以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为教学重点。遮罩层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且学生很难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微课的主题。然后设立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遮罩层动画的制作方法和相应的步骤。此外,制作内容和制作工具也要充分考虑,具体来说,要将微课的知识点充分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

3.做好微课与常规课程的结合

微课教学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总体而言,传统教学依然占主体地位,是微课无法替代的,因此,要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需要做好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教师在微课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与微课所补充的知识进行融合,使传统课程逐渐向微课发展。这样既能使教学不再枯燥无味,同时又不至于脱离传统教学,对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四、小结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转变自身角色,利用微课视频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将微课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整合,提高微课的品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3:27: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37780657110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计算机应用论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计算机应用论文.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计算机应用   论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