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夏天景色的四字成语合集

更新时间:2023-09-02 16:25:15 阅读: 评论:0

描述夏天景色的四字成语合集

描述夏天景色的四字成语合集

描述夏天景色的四字成语合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描述夏天景色的四字成语,欢迎大家分享。

描述夏天景色的四字成语1

绿树成荫、骄阳似火、烁玉流金、吴牛喘月

炎炎夏日、烈日炎炎、暑雨祁寒、秋收冬藏

烈日当空、挥汗如雨、大汗淋漓、电闪雷鸣

寒来暑往、桃红柳绿、冬温夏清、流金铄石

艳阳高照、寸草不生、赤地千里、无冬无夏

夏炉冬扇、四时八节、夏雨雨人、挥汗成雨

冬温夏凊、火伞高张、热气腾腾、赤日炎炎

簟纹如水、冬日夏云

描述夏天景色的四字成语2

皎阳似火——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赫赫炎炎——形容炎热炽盛的样子。

炎炎夏日——非常炎热的夏天。如:炎炎夏日海滩上到处都是戏水的人潮。

炎阳炙人——炙:烤。指炎热的太阳照射在身上,好像烤火一般热。形容非常酷热。

烈日当空——炎热的太阳高挂天空。形容天气酷热。近义火伞高张

狂风烈日——强风猛烈而酷热的天气。如:古代骆驼商队行经戈壁,常需忍受狂风烈日的恶劣天候。

火伞高张——比喻烈日当空。如:夏日炎炎,火伞高张。近义烈日当空

吴牛喘月——《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意思是,吴地炎热的时候较长,水牛怕热,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害怕得不断喘气。后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用以形容天气酷热。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描述夏天景色的四字成语3

1、酷暑难耐:夏天气温炎热,让人难以忍耐。

2、十分炎热:夏天阳光强烈,极度的热。

3、葛屦履霜: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4、冬暖夏凊:凊:凉。冬天使温暖,夏天使凉爽。比喻适合时用。

5、烈日炎炎:形容夏天阳光强烈。

6、赫赫炎炎:形容势焰炽盛。

7、青衫凉笠:衫:单衣;笠:斗笠。比喻夏天的衣服和帽子。

8、热气腾腾:热气蒸腾的样子。

9、椅席炙手:椅子、席子摸着烫手,形容天气炎热。

10、狂风烈日:强风猛烈而酷热的天气。

11、热浪滚滚:天气炎热,热浪就是热空气像风一样滚动。

12、赤地千里:形容天灾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13、暑来寒往: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14、五黄六月:指农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15、火轮高吐:太阳在空中,发散炽热的温度。

16、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17、汗出如浆:汗流的像水浆一样。

18、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19、火伞高张:比喻烈日当空。

20、温凊定省: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21、夏日炎炎:夏天阳光强烈,十分炎热。

22、绿树成荫: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23、热不可耐:形容非常热,令人不可忍受。

24、炎天暑月:指炎热的夏天。

25、若张火伞:张:展开;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酷烈。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26、祁寒酷暑:祁:大。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27、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28、烈日中天:太阳光很猛烈,高高挂在当空,一般指午时,偏重于时间段。

29、海天云蒸:形容天气很热的意思。

30、烈日当空:炎热的太阳高挂天空。形容天气酷热。

31、冬扇夏炉: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32、挥汗如雨: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33、热气腾腾:指热气蒸腾的样子。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

34、炎炎夏日:非常炎热的夏天。

35、燕雁代飞: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36、无间冬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同“无冬无夏”。

37、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38、皎阳似火: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39、冬箑夏炉:箑:扇子。冬天搧扇子,夏天生火炉。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40、盛暑祁寒:祁:大。炎热的夏天,严寒的冬季。形容气候条件恶劣的时节。

41、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42、阑风长雨:阑珊的风,冗多的雨。指夏秋之际的风雨。

43、火伞高张: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44、春去夏来: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45、艳阳高照:是形容阳光温煦亮丽的样子。

46、炎阳炙人:炙:烤。指炎热的太阳照射在身上,好像烤火一般热。形容非常酷热。

47、暑气逼人:形容盛夏的热气很强。

48、冬温夏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49、电闪雷鸣: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

50、流金铄石:能使金石熔化,形容天气酷热。

51、夏日可畏: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52、赫赫炎炎:形容炎热炽盛的样子。

53、蝉声阵阵:指夏天树上的蝉鸣此起彼伏。

54、绿树成荫:树木枝叶茂密,遮住了阳光。正是盛夏季节。

55、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56、骄阳如火:像火一样的阳光。形容天气非常热。

57、汗如雨下: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描述夏天景色的`四字成语4

吴牛喘月

解释: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暑气熏蒸

解释:指夏天天气湿热好像被蒸在笼子里一样。

流汗浃背

解释:①形容出汗多,湿透了背上的衣服。②形容惭愧不安之极。

出处:宋·无名氏《青琐后集》:“每延英奏对,虽严冬盛寒亦流汗浃背。”

烈日炎炎

解释:形容夏天阳光强烈。也可称“赤日炎炎”。

出处:“烈日炎炎似火烧”。

酷热难忍

解释:形容夏天非常炎热,让人难以忍受。

出处:们不怕酷热难忍,每天工作到晚上七八点。

皎阳似火

解释: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出处:今天,天气阳光明媚,皎阳似火。我和爸爸妈妈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早早的来到乡下观赏美景清新的空气扑入鼻中,随着花瓣舞动起来,早晨,好清爽。

燋金烁石

解释:使金石销熔,形容天很酷热。

出处:北齐·刘昼《新论·大质》:“大热煊赫,燋金烁石。”

焦金流石

解释:将金属石头烧焦熔化。形容天气极度干旱炎热。

出处:南朝·刘孝标《辩命论》:“放勋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时,焦金流石。”

五黄六月

解释: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七回:“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

绿树成荫

解释: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描写夏天树木茂盛的样子。

例句:秋天,虽不像百花盛开的春天那样有生气,也不像绿树成荫的夏天处处有生机;却以诱人的秋色和金黄的果实吸引着人们。

流金铄石

解释: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像金石都要熔化。

出处:战国·楚·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淮南子·铨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火伞高张

解释: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出处: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骄阳似火

解释:强烈的阳光好像烈火一样。形容天气非常炎热。

例句:夏天的中午骄阳似火,但是交通警察仍然监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暑气蒸人

解释:形容夏天的时候,尤其是明天户外,感觉热气浪一阵一阵的从地上往上钻,或是迎面扑来,然后汗就哗啦啦的流,那个热呀,像蒸桑拿似,所以叫暑气蒸人。

描述夏天景色的四字成语5

赤地千里、无冬无夏、夏炉冬扇、四时八节、夏雨雨人、挥汗成雨、

满头大汗、五黄六月、汗如雨下、烁石流金、赫赫炎炎、汗出如浆、

沉李浮瓜、夏山如碧、焦金流石、皎阳似火、蝉不知雪、春风夏雨、

夏树苍翠、肉山脯林、有脚阳春、颗粒无收、春生夏长、燕雁代飞、

绿树成荫、骄阳似火、烁玉流金、吴牛喘月、炎炎夏日、烈日炎炎、

暑雨祁寒、秋收冬藏、烈日当空、挥汗如雨、大汗淋漓、电闪雷鸣、

寒来暑往、桃红柳绿、冬温夏清、流金铄石、艳阳高照、寸草不生、

燕语莺啼、夏日可畏、海天云蒸、浑身出汗、夏阳酷暑、暑气逼人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3:13: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36431156987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描述夏天景色的四字成语合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描述夏天景色的四字成语合集.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合集   成语   四字   景色   夏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