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原文欣赏

更新时间:2023-09-02 14:01:37 阅读: 评论:0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原文欣赏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原文欣赏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原文欣赏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这首词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自然清新,情调健康朴实。下面就由分享《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欢迎大家学习!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原文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注释

⑴徐州——一作徐门。

⑵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是指石潭的水与泗水相通,水的涨落清浊常常是一致的。

⑶旋(xuàn)——临时赶忙、急就。

⑷使君——苏轼自指。

⑸排——拥挤。

⑹蒨(qiàn)罗裙——茜草可作红色染料。

⑺收麦社——麦收时节的祭祀活动。

⑻鸢(yuān)——即老鹰。

⑼赛神——用仪仗、箫鼓、杂戏迎神的活动,又称“赛会”。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赏析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有诗云:“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起伏龙行》)。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这是第二首。

这首词写谢雨途中见闻。上片作者着重写村姑形象。村姑不像朱门少女深锁闺中,但仍不能和男子们一样随便远足去瞧热闹,所以只能在门首聚观,这是很富于特征的情态。久旱得雨是喜事,“使君”(州郡长官的敬称,这里是作者自谓)路过是大事,不免打扮一下才出来看。劳动人民的女子打扮方式,决不会是“弄妆梳洗迟”的,“旋抹红妆”四字足以为之传神。匆匆打扮一下,是长期生活养成的习惯,同时也表现出心情的急切。选择一件茜草红汁染就的罗裙(蒨罗裙)穿上,又自含爱美的心理。“看使君”当然有一睹使君风采之意,同时也有观看热闹的意味在内。“三三五五”总起来说人不少,分散着便不能说太多,但“棘篱门”毕竟小了一些,都争着向外探望,你推我挤(“相排”),便有人尖叫裙子被踏破了。短短数语就刻画出一幅极风趣生动的农村风俗画。

下片写到田野,祠堂,又是一番光景:村民们老幼相扶相携,来到打麦子的土地祠;为感谢上天降雨,备酒食以酬神,剩余的祭品引来馋嘴的乌鸟,在村头盘旋不去。两个细节都表现出喜雨带来的'欢欣。结句则是一个特写,黄昏时分,有个老头儿醉倒在道边。这与前两句形成忙与闲,众与寡,远景与特写的对比。但它同样富于典型性。“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社日》),酩酊大醉是欢欣的结果,它反映出一种普遍的喜悦心情。

如果说全词就像几个电影镜头组成,那么上片则是他连续的长镜头;下片却像两个切割镜头,老幼收麦,鸟翔舞是远景,老叟醉卧道旁是特写。通过一系列画面表现出农村得雨后的气象。“使君”虽只是个陪衬角色,但其与民同乐的心情也洋溢纸上。

这首词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自然清新,情调健康朴实。词人所描写的虽然只是农村仲夏风貌的一些侧面,但笔触始终围绕着农事和农民生活等,尤其是麻蚕麦豆等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的农作物,从中可见词人选择和提取题材的不凡功力。这对于开拓词境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3:13: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36344976981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原文欣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原文欣赏.pdf

标签:使君   红妆   原文   浣溪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