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翻译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3-09-02 09:39:11 阅读: 评论:0

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翻译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翻译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表现了作者晏殊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以下是J.L分享的《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翻译及赏析,更多宋代诗人诗词鉴赏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

【原文】

浣溪沙

小阁重帘有燕过⑵,

晚花红片落庭莎⑶。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⑷,

几回疏雨滴圆荷⑸。

酒醒人散得愁多⑹。

【注释】

⑴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⑵过:飞过,过读平声。

⑶晚花:春晚的花。红片:落花的花瓣。庭莎:庭院里所生的莎草。莎草为草本植物,叶条形,有光泽,夏季开黄褐色小花。

⑷一霎:一会儿,一阵子。

⑸几回疏雨滴圆荷:指的是一日之间好几次下雨,雨点打在圆圆的荷叶上。词句化用五代孙光宪《思帝乡》词:“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

⑹愁:在词中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作品介绍】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是北宋著名诗人晏殊的一首词作。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

【白话译文】

小楼重重门帘外面有燕子飞过。晚上红花的花瓣落在了亭子里。独自一人在栏杆边而感到寒冷。因一阵轻风才看到那碧绿帘幕。几次稀稀疏疏的雨滴在荷叶上。酒醒来人都走了又有了忧愁。

【赏析】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

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

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

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

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

以上三句写的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重帘”、“过燕”、“晚花”、“庭莎”、“曲栏”、“凉波”诸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其色泽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动或静,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片凄清冷落。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心曲,已跃然纸上了。

片两句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听觉着墨,写阁中人的感受。“一霎”、“几回”乃互文。虽说是“好风”、“疏雨”,小阁里的人却听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见环境是何等的静,人是多么孤独。

上句“翠”、“生”二字,一为冷色,一为动态,这种化虚为实的描写,把周围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质感。好风入槛,翠幕生寒,孤身独处,情何以堪。下句“圆荷”即荷叶。

疏雨滴在嫩绿的荷叶上,声音本是极细极微,但偏偏阁中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帘外之凄清冷落如彼,帘内之空虚寂静如此,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况又值“酒醒人散”之后。末句以情语作结,总束全词,兴起感情波澜,似神龙掉尾,极有跌宕之致。

结句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前人评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富贵气象。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此词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进贤)人。北宋***治家、文学家。

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被任命为秘书正字。天禧二年(1018年)被选为升王府僚,后迁太子舍人。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因为人慎密而受到宋真宗赏识。宋仁宗即位后,他建议刘太后垂帘听***,并在崇***殿为仁宗讲授《易》,一度升至枢密副使,后因得罪刘太后而出知应天府。在地方大兴学校,培育人才。仁宗亲***后,他更受宠遇,最终官拜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成为宰相。晚年出知陈州、许州、永兴***等地,获封临淄公。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在开封病逝,享年六十五岁。获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人物生平

早而夙慧

晏殊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是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至道三年改道为路,暂按路说,今江西抚州)人。他从小聪明好学,七岁就能写文章,有“神童”之称。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晏殊的名声后,于景德元年(1004年)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给朝廷。[4]景德二年(1005年),晏殊与进士一千余人一同参加殿试,他神色不惧,很快完成答卷,受到宋真宗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宰相寇准歧视江南人,想打压晏殊,真宗说:“朝廷取士,惟才是求,四海一家,岂限遐迩?如前代张九龄辈,何尝以僻陋而弃置耶?”(但《湘山野录》记载寇准在应天府时,对晏殊极为赞赏,与该说不同)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为秘书省正字,留在秘阁读书。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得到直史馆陈彭年的称许。

景德三年(1006年),晏殊被召试于中书,事后转任太常寺奉礼郎。

慎密得器

晏殊塑像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因真宗东封泰山,晏殊被调为光禄寺丞,再任集贤校理。因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服丧。服丧期未满,就被召回任职,随真宗前往太清宫祭祀。随后奉诏编修宝训,“同判太常礼院”。不久,因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未被允许。后调太常寺丞。

天禧二年(1018年),真宗第六子赵受益被封为升王,晏殊被选为升王府的记室参***,再迁为左正言、直史馆。同年九月,赵受益被册立为皇太子,改名赵祯,晏殊也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兼太子舍人,赐金紫。不久后又任知制诰、判集贤院。许久后,相继被调为翰林学士,充任景灵宫判官、太子左庶子,兼判太常寺、知礼仪院。[8]真宗每次向晏殊征求意见,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真宗,真宗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

乾兴元年(1022年),真宗驾崩,赵祯即位,即宋仁宗。仁宗少年嗣位,由嫡母刘太后听***。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臣议论纷纷,晏殊提出“垂帘听***”的建议,这才使此事了结。事后,他得以升任右谏议大夫兼翰林侍读学士,刘太后认为他是仁宗在东宫时的旧臣,便额外加恩,授官给事中、景灵宫副使,判吏部流内铨。后参与编修《真宗实录》,并在崇***殿为仁宗讲授《易》,进升为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再迁枢密副使,自礼部侍郎转授刑部侍郎。

获罪外贬

后因反对授幸臣张耆为枢密使,晏殊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曾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于天圣五年(1027年)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数月后改知应天府。任地方官时,他曾大办学校,培养人才。

再入中枢

此后,晏殊再度获召入朝,拜官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天圣七年(1029年)二月,改授兵部侍郎、资***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兼秘书监。仁宗特意赐他绣癋,用来表示特别的恩宠。[38]此外,晏殊还奉命主持了天圣八年(1030年)礼部的贡举。

天圣九年(1031年),晏殊升任三司使。后第二次担任枢密副使一职,尚未正式就职,又在明道元年(1032年)改拜参知***事(副相),加尚书左丞。

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将要拜谒太庙,有人建议她身穿衮冕前往。太后咨询晏殊的意见,晏殊举出《周官》后服一节加以谏阻[17]。三月,太后逝世,仁宗亲***,于四月将太后任用的执***大臣全部外贬,晏殊也被外放为礼部尚书、知江宁府,旋即改知亳州,后带刑部尚书衔徙知陈州。后来,晏殊重新被召入朝,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第二次担任三司使一职。

当时割据西北的***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权,并出兵陕西,战事不利,边情告急。晏殊分析形势,奏陈四件加强***备的要务:撤消内臣监***,使统帅有权决定***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他的建议为仁宗所采纳。

康定元年(1040年),晏殊被迁知枢密院事,同年九月加检校太傅,正式担任枢密使。后加拜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晏殊以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加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成为宰相。

晚年生活

晏殊庆历四年(1044年)秋,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晏殊遭谏臣孙甫、蔡襄弹劾,以工部尚书出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尚书、刑部尚书相继知陈州、许州等地。六十岁时,他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任永兴***(今陕西西安)节度使,充任一路都部署、安抚使。后调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转拜兵部尚书,勋阶进至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封临淄公(食邑一万二千户,实封食邑三千七百户)。

至和元年(1054年)六月,晏殊因病请求回开封府医治,待痊愈后再出京供职。仁宗特意留下晏殊,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每隔五日觐见仁宗一次,仍以宰相的规格相待。

至和二年(1055年)正月,晏殊病情加重,仁宗想前去探望。晏殊知道后,立刻派人代替自己上奏说:“臣老病在身,很快将痊愈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了。”正月二十八日(2月27日),晏殊病逝,享年六十五岁。仁宗虽然亲自前去祭奠,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感到遗憾,特别为他辍朝两日;赠官为司空兼侍中,赐谥号“元献”,并在晏殊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3:11: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36187516968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翻译及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翻译及赏析.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