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尝试,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它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中国并不为零,他们的智慧口袋里装满了东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独特感受。
【设计思路】
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
【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狐”等八个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挑战读、评价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学习重点分析】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和有感情。
2、识字。
【学习难点分析】
读中感悟,明白道理。
【课前准备】
课件、头饰猴子***、狐狸***、写字卡。
【学习过程】
一、看***识字,激趣导入
1、看***识字:(课件出示葡萄***,认读“葡萄”)你觉得葡萄成熟了吗?成熟的葡萄把小狐狸吸引过来了。(出示狐狸***,认读“狐狸。”)
2、激趣导课:可是狐狸却说葡萄是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3、板书课题:17 酸的和甜的
指名读题,认识“酸”,强调平舌音。
(通过看***,既激发兴趣,又进行分散识字,由此质疑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
二、初读感知,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
1、激趣引读,感知课文:大家想不想读读这个故事呢?请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下面的树叶。自己读书吧!
2、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练带拼音的生字:这个有趣的故事发生在葡萄园里。葡萄园里有许多可爱的字宝宝正想和大家交朋友呢!看,它们出来了,你会读吗?(学生先自己练,然后读给你的同位听。)
4、合作识字,交流方法:你认为哪个字难记啊?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5、共同练读不带拼音的字:生字宝宝把帽子摘下来了,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读与齐读相结合。)
6、游戏识词:还有调皮的词娃娃躲在了葡萄里面,和大家捉迷藏呢!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吧!
7、指读课文,了解学情,集体正音。
(通过循序渐进的识字过程,学生在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能力有所提高。这种愉悦的识字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三、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1、播放录音,边读边想: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读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导看***:狐狸在干什么呢?
⑵指导有感情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狐狸非常想吃狐狸的感情来。(指名读,挑战读。)
3、学习第2 、3自然段:
⑴引语:小松鼠和小兔子是怎么想的呢?
⑵指名读二三自然段。
⑶总结引读:他们都相信了狐狸的话。这时来了一只小猴子。它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对小松鼠和小兔子说的呢?请自由读4~7自然段。
4、在自读、合作读中学习4~7自然段:
⑴生自由练读。
⑵四人小组合作练读。
⑶请两个小组汇报表演读。在评价中指导读出感情。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迫不及待”和“大口大口”。
5、齐读感悟,学习第八自然段:
⑴引语:小松鼠和小兔子有些不明白,它们不明白什么呀?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⑵小朋友你们明白吗?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6、总结全文,揭示文意:通过这个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自读、表演读、评价读、挑战读、合作读的过程中明白道理,积累语言。教师的引导让他们在读中再上新高。)
四、情趣引入,指导书写
1、学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想给狐狸说些什么,让我们给狐狸写几句话吧。首先,让我们先学写狐狸的名字。
2、投影出示,指导观察。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注意评价。
五、课外扩展
课后,你除了给小狐狸写几句话外,你还想干些什么呢?(这种开放型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机会。他们将带着自己独特的体验走出课堂,走向宽阔的训练场。)
《听爷爷说汉字》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会用“聪明”、“恍然大悟”造句
2、初步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准备:磁带、小黑板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字是记录我们汉民族语言的文字,距今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可有意思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爷爷说汉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 自渎课文提出要求
(1)把课文多读几遍,要读正确、读流利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爷爷说的话,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说的话。
2、检查自渎效果
(1)、出示词语
嘿 恍然大悟
A、指名认读
B、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形容突然醒悟过来
C、指导书写:两字都是左右结构。“嘿”的第9画是竖不能写成横
D、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2)、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边听边想:爷爷说了哪几个汉字,这些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3)、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教师小结:
爷爷说了“木、休、沐”3个字。这几个字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早出来的,下节课我们再听爷爷一一介绍,请你们回去好好读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步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学会用“聪明”、“恍然大悟”造句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
擦掉 字义 当初 参天大树
聪明 森林 依靠 恍然大悟
2、指名读课文思考:爷爷说了哪几个汉字(“木、休、沐”)
一、细读课文
1、自由读123自然段,思考:爷爷是怎么样介绍“木”字的?
2、理解爷爷说的话:
(1)、指名读第一句
最早的“木”字就是这样写的,它的上半部分代表枝叶,下半部分代表树根。
A、在这句话中“最早”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B、指导朗读,体会“最早”的含义
(2)、指名读第二句话
你看,这像不像一棵小树呀?
A、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指名读)
B、让学生用不同的句式回答最早的“木”字像不像一棵小树
(这像一棵小树;这多像一棵小树呀)
(3)、出示卡片“木”字
师:这是最早的——“木”字,上半部分代表——“枝叶”,下半部分代表——“书根”;这多像——“一棵小树”
(4)、指名读第3句
我当初给你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你快快长大,成为森林中的一棵大树。
A、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爷爷为什么给“我”起“林木”这个名字
B、理解“参天”的意思:高高耸立在天空中
C、指导朗读
D、教师小结:是啊!林木的名字寄托了爷爷的希望,他多么希望林木长大后能像他的 名字一样成为有用的人才啊!同学们,你们的名字也可能包含了长辈的美好愿望,回去查查自字典,问问家长,好吗?
3、指导朗读 林木的话
师:林木听了爷爷的话该有多高兴啊!林木的话应该把他的那种高兴劲读出来(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
4、分角色朗读1、2、3自然段
教师小结:爷爷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最早的“木”字。这样的字有什么特点呢?(字形像一幅画)。在最早的时候很多的字都像一幅画呢!(出示日、月、水、火等象形字)问:这些字,你们认识吗?看看多有意思啊!
二、读4—9自然段。思考:爷爷又是怎么介绍“休”和“沐”的?
1、说说爷爷是怎样介绍“休”的(一个人依靠早大树旁边,这不是在休息吗?)
A、指导朗读
B、把这句话换个说法(一个人依靠在“大树”旁,这就是休息)
(让学生明白“休”字就是根据一个人靠在大树上所表示的意思造出来的)
C、理解“恍然大悟”
“我”听了爷爷的话,一下子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字形表示字义)
D、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属于这类字?
E、师:那“沐”又是怎么造出来的呢?(指名读爷爷的话)
F、说说像“沐”这样的字有什么特点?(一部分表示字义,一部分表示字音)
G、小结:像沐这类字在我们汉字中占了80%,所以,用这样的方法早出的字很多
H、练习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理解“赞叹”
“赞叹”可以换成什么词?(称赞)这里为什么不用“称赞”?
2、、指导朗读
用赞叹的语气齐读“我们的祖先真聪明”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听爷爷介绍了三种造字的方法,同学们都明白了吗?(看板书)有的字像一幅画,有的字表示字义,有的字一部分表义,一部分表字音,这说明我们的祖先真聪明
六布置作业
1、读读下面的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字形
笔 清 燕 王 看 战 雀 灶 醒 鸣
2、造句
聪明······
恍然大悟······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10 听爷爷说汉字
木 字形像一幅画
休 字形表示字义
一部分表音
沐 字形
一部分表义
八、我的教学反思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画,能把***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 认真观察***画,能把***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看到的桂林是什么样的?
2 是呀,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
二、指导看***
1 ***上有哪些景物?
2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三、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 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书,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 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相互检查一下,读音有没有错误。
3 出示词语
(1)自由读
(2)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3)指名读,齐读
(4)小组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加强生字读音
(5)看***理解***意
(6)齐读生字词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卡片,依次认读
2 按笔顺书写生字
3 教师范写
4 学生在《习字帖》上描红、临写,师巡视。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抽读生字卡片
2 朗读课文
二、看***说话
1 看***,运用书上的词语练习说话,想象大自然的美丽。
2 四人小组交流,选派一名说的最好的上台说。
3 指名说,师生评议
三、开展我是小导游活动
准备好导游解说词,评选出最佳小导游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声母“zh ch sh r”,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学会“zhi chi shi 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重、难点:
会读写4个声母“zh ch sh r”。
课前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卡片、奖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新知,导入新课
1、抽读声母卡片:“z c s”及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把你们的老朋友给带来了,还认识它们吗?谁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出示苹果卡片)
2、指名读,读对的奖给他。
“z c s”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平舌音)“zi ci si”我们又叫它?(整体认读音节)。
3、齐读。
师:小朋友们读得这么好,老师给大家一个奖励,讲个故事好不好?
出示情境***。
(二)观察情境***,初步感知“zh ch sh r”
1、师: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是什么时候?
生:日出时。
师:对,这就是“日出”的“r”(相机出示卡片“r”),***上有哪些动物?
生:一头狮子和两只猴子。
2、师:对,这就是“狮子“的“sh”(相机出示卡片“sh”),这只凶猛的狮子想要干什么?
生:想要吃小猴。
3、师:对,这就是“吃小猴”的“ch”(相机出示卡片“ch”)狮子吃到小猴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树上的小猴用一根树枝把这只小猴救上了树。
4、师:对,这就是树枝的“zh”(相机出示卡片“zh”),这几个字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4个声母,教师板书课题。
(三)借助语境歌学好“zh ch sh r”
1、学习语境歌。
师:老师把刚才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想听一听吗?
老师范读儿歌:“一轮红日上山头,狮子想来吃小猴,树上同伴有办法,伸下树枝来搭救。”想学一学吗?
师生共同读儿歌。
2、联系表音表形***,让学生探究字母读音
小组学习
(1)师:小朋友读得真好,其实你们刚才在朗读语境歌的时候,已经把“zhi chi shi ri”都读准了,如果老师让你们单独来读这4个声母,能读好吗?
(2)学生自由练习读。
(3)指名读。 (4)师:说说在读字母时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对,在发这几个字母时舌头都要往上翘,所以叫翘舌音,它们都是声母,发音时声音要轻而短。
(5)师范读。
(6)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读(跟老师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提醒学生发音时要轻而短。
做游戏“看谁听得清”(比较“zh ch sh ”同“z c s”的发音)
(1)老师读一个字母,其他学生举相同读音的卡片。
(2)让学生找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做游戏,一个读,一个举卡片。(有勇气到台上来的学生奖给他大苹果)
看谁记得牢
(1)师:“zh ch sh r”小朋友都会读,那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该怎样来记住它们呢?
(2)同桌交流,讨论。
(3)指名回答。
(4)出示表音表形***,联系***来识记。
(四)教学“zhi chi shi ri”
1、教学zhi chi shi ri的读音。
(1)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一下子就把“zh ch sh r”给记住了,看来今天的新朋友大家又交上了。“zh ch sh r”又交上了一个特殊的朋友,大家请看。
(2)出示:zhi chi shi ri
(3)师:谁会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4)指名读。
(5)小结:这叫整体认读音节,“i”不发出声音,读时比原来的声稍响一些,长一些。
(6)集体练读。
2、练习四声,出示:zhi chi shi ri及它的四声。
(1)师:老师给它们分别戴上了帽子,谁能认出来?
(2)自由练习,同桌检查。
(3)指名读。
(4)选音组词。
(五)巩固练习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又交上了几个新朋友,高兴吗?想一想写一写呢?
2、出示四线格,师示范“zh r”的写法。
3、学生书写,愿意写几个就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四个4个声母,不仅认识了它们的形,读准了音,还学会了写,同学们学得很认真!
教学目的
一、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二、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三、学习一点诗词的韵律知识。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词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
二、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课文。
观沧海
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
明确:沧,是暗绿色。“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
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
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
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临”作“登临”讲。
提问: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
回答:写观海所见的情景。
提问: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涌起”为止。(如有同学答到“若出其里”为止,就要引导学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
提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很明显,这两句是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的。这一层6句诗,结构非常严密,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心。
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
明确: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里映上去的。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
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想象,我们不难体会,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根据“阅读提示”我们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解释:最后两句是一般的结束句。
4.分析韵律。
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押的是“i”韵。
5.齐读、背诵。
春夜喜雨
1.解题。
提问:我们从题目中可以了解到有关本诗的哪些情况?
明确:季节棗春,时间棗夜,表现的对象棗雨,诗人的心情棗喜。
提示:诗歌就是扣住这几点来写的,我们阅读的时候要注意。
2.朗读。指导学生掌握节奏。
节奏划分参考: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理解内容。
提问:一、二两句写什么内容?其中有没有诗人的感情?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一、二句是赞美春雨来得及时,开篇就扣住了题目。一个“好”字,既是对春雨的赞誉,也流露了作者欣喜的心情。一个“知”字说明运用了拟人手法。
提问:三、四两句是正面写雨,写出了春雨怎样的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写出了春雨轻、细的特点,这从“潜”“润”“细无声”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启发:我们学过朱自清的散文《春》,其中也有写春雨的句子,想一想,是怎样写的?
明确:“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同样也是写出了春雨细、轻的特点,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提问:五、六两句写什么情景?跟春雨有什么关系?两个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两句写的是雨中的自然景色:因为下雨,天低云暗,野外是黑沉沉的,可是江中的渔火却闪着点点光亮。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出春雨,但诗人描绘了一幅意境幽美的雨夜***,显得春意盎然,从侧面表现了春雨的可爱。
这两句在结构上互相对应:“野径”对“江船”,都是偏正短语;“云俱黑”对“火独明”,都是主谓短语。两个句子的词性完全相同。因此,对仗非常精工。
提问:最后两句写的是实景还是想象之景?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这两句写的是第二天早上雨后的景象,根据题目来看,应该是想象之景。
点拨:诗题为“春夜喜雨”,诗人为什么要写第二天的情景呢?这是因为诗人一生饱经战患流离之苦,当时定居在成都郊外,生活得到了安定,面对绵绵春雨,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在描绘了雨夜的景象之后,又展开想象,写出了雨后天晴,成都城里百花盛开的美好春景。
小结:读完全诗,我们不难领会,诗中尽管没有出现一个“喜”字,可是字里行间无处不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正因如此,这首诗成了吟咏春雨的名篇。值得指出的是,诗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不仅用字精工,体物入微,还蕴涵着耐人寻味的哲理(现在常被用来形容对人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成了千古名句。
4.分析韵律。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八句,可分为四联,每两句为一联。押韵的字是“生”“声”“明”“城”。古代韵母ing和eng相通,现代各地方言还保留着这种读法。
5.齐读,背诵。
书湖阴先生壁
1.解题:书,写、题写。壁,墙壁。这是题写在邻居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
2.指名试读,集体朗读。
3.理解内容。
提问:这首诗通篇写景,仔细阅读诗句,看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的顺序是怎么安排的?
明确:第1句,写邻居茅屋的檐下经常打扫,非常洁静。第2句,写湖阴先生在庭院里亲手栽了许多花。第3句,写邻居家门前有条小河环绕着绿油油的田地。第4句,写远处两座大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进了满目青翠的山色。整首诗就是这样从近到远,层次分明地写出了一片优美的田园风光。其中3、4两句,上句写水,下句写山,而且结构相对,词性相同,是很工整的对仗句。
提问:全诗虽然全是写景,我们仔细品味一下,其中有没有作者感情的抒发?
明确:作者笔下的田园风光写得清新、幽静,可见作者很喜爱这种恬静、闲适的生活。
4.分析韵律。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韵脚是“苔”“栽”“来”等三字,通押“āi”韵。
5.齐读,背诵。
如 梦 令
1.参阅注释①,掌握有关内容。
2.范读,朗读。
3.理解内容。
简介:这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了一次作者跟友人们郊游的欢乐情景。词作虽然短小,可写得富有情趣。
提问:根据句号,可见词作分为三层意思。请仔细阅读课文,看它们分别写了什么意思?
明确:开头,“常记”二字说明这是回忆往事。“溪亭”“日暮”分别交代了那次郊游后与友人欢宴的地点和时间。“沈醉”即“沉醉”,说明大家兴致很高,喝了不少酒,结果连回家的路也辨不清了。第二层,写大家游宴尽兴后驾船回家,结果走错了路,“误入”了“藕花深处”。到这时,朋友们才醒悟过来,就争着把船划出去,一时桨声、水声齐作,把栖息在岸滩上的小鸟都惊醒了。
小结:词作没有具体写郊游的过程,只是写了它的尾声,归途中迷路后“争渡”的情景,构思非常巧妙,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
齐读课文,体会意境。
4.分析韵律。
跟前面几首诗比较,可以看出词的句子有长短是由各种词牌的词谱规定的。这首词作中的`“暮”“路”“处”“渡”“鹭”等字押韵。
5.齐读,背诵。
附:《如梦令》难句解析
常记A溪亭日暮,│B沈醉不知归路。
1)包孕句,主语是作者,因自述又因格律而省。宾语是时间修饰复句,B分句的谓语是并列式,“沈醉”跟“不知归路”分别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主语。“溪亭”说明“日暮”的处所。
2)“常”,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常”或“常常”,音义同于“尝”,也就是“曾经”,这里是作者追念往事,否则下文“惊起一滩鸥鹭”便讲不通了。“常”作“尝”讲,又如《汉书·陈涉、项籍传赞》“常以十倍之地”,《史记·陈涉世家》作“尝以十倍之地”;《墨子·兼爱下》:“常使若二君者……,”孙诒让《墨子间诂》:“‘常’与‘尝’同。”“归”,回到原地。
译文:“曾经记得在溪亭日暮的时候,沉醉着不知回家的路了。”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课本》注“争渡”为“抢着把船划出去”,“争渡”后面加了逗号。其实,“争”音义同“怎”,疑问代词。上文有“误入藕花深处”,下文有“惊起一滩鸥鹭”,“怎渡”就是“不能渡”,地处偏僻,因而“惊起”。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争”字条:“自来谓宋人用‘怎’字,唐人只有‘争’字。”唐诗“争”作“怎”的,如:“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白居易《题峡中石上》)宋诗如:“……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又,梁庾丹《夜梦还家》:“离人不相见,争忍对春光?”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319页:“争,通怎,怎么。”
译文:“怎么渡?怎么渡?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西 江 月
1.参阅注释⑥,掌握有关内容。
2.范读,朗读。
3.理解内容。
提示:这首词是辛弃疾罢职闲居时写的。原来词牌下有标题:“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西部。词作写的是作者在夜行路上的情景。这首词分上、下阕,我们分别理解。
提问:上阕写到了哪些景物?作者向我们展示怎样的景象?
明确:上阕写的是作者在月光中夜行所见的一片美丽景象:一轮明月高悬天边,明朗的月光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惊醒了栖息在枝头的鸟鹊。清风徐徐,送来了蝉的鸣声。走在路上,蛙声阵阵,不绝于耳;稻花香飘,沁人心脾,这一切都预示着丰收的前景。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笔下的农村夏夜充满了欢跃的气氛。
齐读上阕,体会。
提问:下阕写什么内容?
明确:下阕写骤雨将至时的景象:正赶着路,忽然乌云笼罩,空中只剩下稀疏的星星点点,紧接着就噼里啪啦地掉下了雨点。加紧脚步,赶快找个避雨的地方,哎,真巧,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了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因而内心充满了欣慰的感情。
齐读下阕,体会。
小结: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夜行途中所见的农村夏夜的美丽景象。尽管作者当时正罢职闲居,可是由于对生活的热爱,他即景生情,借词作表达了闲适愉快的心情。词作语言质朴,格调清新,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齐读,体味意境。
4.分析韵律。
押韵的字是“蝉”“年”“片”“前”“边”“见”等。
5.齐读,背诵课文。
三、布置作业 。
1.课堂讨论完成“练习”二、五题。
2.课后书面完成“练习”一、三题。
(沈维生)
附:《西江月》难句解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这句是写夏天晴夜的情景。词跟诗一样由于格律规定了字数,要在很少的字里面蕴藏更多的意思,就必须省略一些供人们想象的词语。“明月”指明月的影子,“别”,区分出,这里是“另一枝”的意思,即树的高枝,成语有“鹊占高枝”。“惊”,不及物动词增加使动用法,“惊鹊”,鸟鹊惊心飞翔。明月照在树枝上,移动着,使鸟鹊惊心而起飞。曹操有“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的诗句,王维《鸟鸣涧》有“月出惊山鸟”的诗句,是类似的意境。
2)通常的写法,第二部分是“半夜清风鸣蝉”,“半夜”在前面点出时间。这里先写“清风”后说“半夜”,为的顺乎“平平仄仄”的音律,以便跟“明月别枝”这种“仄仄平平”相谐和。“鸣蝉”典型地写出非常炎热的夏夜。或说把“半夜”直接置于“鸣蝉”前面,可以有力地烘托夏夜极热。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是个倒装句,通常的说法是“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因为“蛙声一片”是“说丰年”的声音,是赞丰年的清歌,现在把结果放在前面,就具有先描写再烘托的妙处,使读者体味此情。“香”字照应上句的清风,愉悦的夏夜,有声(惊鹊,鸣蝉、蛙声),有色(明月,别枝),也有香(稻花),“蛙声一片”“说丰年”,是把“蛙”人格化,感情化了,是“拟人”手法;又是一种侧面的渲染,比正面描写丰收经济得多,又生动得多了。“听取”是递进结构的复合词。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语法上,通常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但格律不合,音律要求“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而且“雨”不能跟下句“路转溪头忽见”的“见”押韵,只能把语法结构颠倒一下。
2)修辞上,两个分句除了对偶之外,又是侧面烘托的写法,“七八个星天外”是说“天空中”或“天空上”早已布满了云雨,只是山的一角还有“两三点雨”罢了。五代卢延让《松门寺》诗句有“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两三条电欲为雨”是正面描述。“两三点雨山前”,侧写大雨骤临,这一句很有供人想象的魅力。
3)“外”是“上”或者“中”;又如:“空外一鸷鸟,河上双白鹄。”(杜甫《***》)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单句,由于格律,把“见”的宾语“旧时茅店社林边”提到前面去;一提前就显得着重,显得有着突如其来的喜悦。“旧时茅店社林边”,结构上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旧时茅店在社林边”;二,“社林边的旧时茅店”。
2)“茅店”,茅舍,这里指村落里的旅馆,客栈,元稹《连昌宫词》有“店舍无烟宫树绿”,岑参《汉川山行呈成少尹》诗有“山店云迎客”。“社”,乡村祭祀土地神的“庙”,“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木。
译文:“那住过的社林旁边村落的旅馆,在道路转过溪水一头忽然出现。”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采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从多个方面表现一个事物的写法。
3、通过反复诵读原文的语言材料,充分感受埃及金字塔“宏伟而精巧”、“建造科学”的特点,从而深刻领悟这一工程是“埃及的象征,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的。
2、 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过程】
一、选准教学切入点
1、 请同学们自由地默读一遍课文,思考你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的什么最感兴趣?
2、 指名学生汇报。
预设:
生1:对它的作用感兴趣。
师:那它有什么用?
生2:对它的年代感兴趣。
师:距今有多少年了?
生3:对它的位置感兴趣。
师:它在什么地方?
生4:对金字塔的外观感兴趣。
生5:对金字塔的建造办法感兴趣。
生6:对金字塔中的胡夫金字塔感兴趣。
3、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金字塔的外观、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办法。
(设计意***:让学生自主提问,做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简单的问题在提出时,就当时解决,将金字塔的外观、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办法串于一线,熔于一炉,形成板块,突出本课的学习重点。)
二、深入文本,层层展开
(一)学习外观板块:
1、 默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金字塔外观的句子。
2、 指名汇报。
3、 指导朗读。
4、 指名学生概括地说一说金字塔的外观特点。
5、 师总结:这些大大小小的金字塔现已成为埃及的象征。
(设计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降低学习难度。)
(二)学习胡夫金字塔板块
师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共有多少座,作者重点写了哪座金字塔?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设计意***:两个板块之间,过渡紧密,又轻易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得以巩固。)
1、 胡夫金字塔有什么特点?
2、 外观宏伟体现在哪?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下能让你眼前浮现出金字塔宏伟气势的语句,再细细读一读。
3、 互动交流:
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比较句子,哪句话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座塔高146米多。
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塔高146米多高!那是什么样子?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动笔算一算:塔身共用的石块有多重?假如一辆火车有三十节车皮,运这些石块要跑多少趟?
4、 指导朗读。
5、 结构精巧体现在哪?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下能让你眼前浮现出金字塔结构精巧的语句,再细细读一读。
6、 互动交流: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比较句子,哪句话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7、 指导朗读。
7、师总结:胡夫金字塔外观如此宏伟,结构如此精巧。它工程浩大,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它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设计意***:通过句子对比,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对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静心思考,用心揣摩,感受金字塔之宏伟,之精巧,体悟语言文字之精妙。通过算一算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
(三)学习建造办法板块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古埃及人民
“运石”和“砌塔”的情景。同桌之间再议一议。
2、文中“据说”一词能否删除。
3、用积木演示“运石”和“砌塔”的情景,再交流文中“据说”一词能否删除。
4、(设计意***:让学生在用积木演示的过程中体会“运石”和“砌塔”的不容易。)
4、总结:“运石”和“砌塔”的科学方法,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课外延伸
1、 阅读课外资料:关于胡夫金字塔有很多神秘的传说和推测,其中最著名的即所谓金字塔十奇,阅读金字塔十奇。
2、 看胡夫金字塔的结构***。
3、 看狮身人面像***片,阅读相公资料。(设计意***:激发学生探索金字塔的兴趣,拓展阅读,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练习说话
学习本课后,你想说些什么?
五、巩固总结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长城、秦兵马俑是中国的象征,……这些都是世界性的历史文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爱惜保护这些历史文物,将来来探索这些历史文物。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自主识字。
2.通过阅读,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3.通过儿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注意观察夏天的景物与气候。
教学难点: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会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字的方法。
2.通过阅读儿歌,让学生了解夏天的景物于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看***识字,引出生字
1.夏天就要到了。在夏天,同学们都喜欢干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2.我请大家看一幅很美的***,请大家看一看,想一想,***上都有什么呢?(出示彩***)
出示生词卡片(有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
3.他们在干什么呢? 能不能用比较精彩的语言告诉老师?打开书57页读读。
出示生词卡片: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运粮食、游得欢、接网忙
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游戏:找朋友 找出生字新朋友
1.带拼音读词读句:谁认识这些生字新朋友?
2.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会读吗?练练吧! (自由练读)
3.男女生比赛读。
4.抽读生字卡片。(打乱次序)
5.学生摆字卡。 (边读边摆成3排)
6.学生找字卡。 (识字大王、识字小老师)
7.游戏:拍手找朋友:***文结合 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
游戏:捉迷藏 这些生字躲到了课文里,大家还认识吗?
三、朗读感悟,兴趣学习
1.自由试读识字儿歌。
要求:(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共有几句话,作上记号。
请同学分别读这三句话。
请挑一句你最喜欢的,赶快练练吧!
2.合作学习:请把你喜欢的这一句,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全班展示读。反复练读这三句。
4.表演读:星星创作奖 神秘奖品奖给读得最好,表演得最好的小组。
要求:每组挑一句最喜欢的,边读边表演。看哪一组读得最好,表演得最好。时间1分钟。
5.全班展示:全班配合读,小组表演。
6.小组比赛读。
7.拍手连读。
8.游戏:找尾巴 全班拍手读,一人排顺序。
读课文或边儿歌:
小蜻蜓展翅飞
小蝴蝶捉迷藏
小蚯蚓造宫殿
小蚂蚁运粮食
小蝌蚪游得欢
小蜘蛛结网忙
四、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 分类学习法:这么多生字怎么学更轻松呢?孙老师教你们一的好办法,就是分类学习法。
2. 小组讨论法:这些字可以分成两类,哪两类呢?同桌讨论一下。
第一类: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第二类:展、运、网
(1)学习第一类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1)编儿歌:蜻青青小虫天上飞
2)虫+熟字:虫+青、虫+廷、虫+胡、虫+丘、虫+引、
虫+马、虫+义、虫+科、虫+斗、虫+知、虫+朱
编儿歌记生字:虫和青,蜻蜓的蜻;虫和廷,蜻蜓的蜓
(2)学习第二类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去掉拼音读
五、指导写字
1.指导写蚂、蚁。
这两个字都是虫字旁,应该写得左右大致相等。虫字下面的提不要写成横。
右边的马、义要写得瘦长一些。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仿写。
3)兴趣延伸
同学们,课下还可以观察一下,夏天其它动物都在干什么?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3:07: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35733426927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