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与湖泊》教案(精选)

更新时间:2023-09-01 18:05:14 阅读: 评论:0

《河流与湖泊》教案(精选)

《河流与湖泊》教案(精选)

《河流与湖泊》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河流与湖泊》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河流与湖泊》教案 篇1

目标

1、通过研讨、阅读和建立模型,能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

2、乐于参与、分工协作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知道河流、湖泊的来源和地形特点。

3、借助研讨、阅读,能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

学生的学习任务

1、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并能说出水体的特征。

2、完成河流与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

检测工具

题卡:

1、回忆家乡或你去过的地方有哪些水体并说说它的特征。

2、说出水体里生活着哪些淡水生物?

3、这些水体对生活在周围的人们又哪些影响?

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从太空遥望我们的地球就像一个蓝色的大水球,那是因为(地球上有很多水)。是的,如果把我们的地球平均分成10分,只有3分的陆地,剩下的7分都是海洋,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我们今天先来一起学习陆地上的水资源。

民主导学

活动一:认识各种水体及特征

1、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或你去过的地方有哪些河流与湖泊。

(潇河、汾河、黄河、乌马河……玉湖、西湖、青海湖……)

2、这些河都叫河流,这些湖都叫湖泊。哪河流与湖泊有什么不同呢?

3、老师带来了河流与湖泊的优美风景***,大家看后又发现了什么不同?

(认识到形态、流速不同。河流一般是弯弯曲曲的,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湖泊的水一般比较平静,水是蓄积在洼地里的)

4、那你能不能试着用简***来表示河流与湖泊?板画

过渡:这些地方都因水的存在而美丽壮观,他们统称为水体。

5、除了河流和湖泊你身边还有哪些水体?生回答:池塘、水库、小溪……

6.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师概括:蓄水量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同,功能不同……

7.谁能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说说,出示PPT。总结:在我们地球上,河流与湖泊并不都是天然形成的,还有些是人工建造的,如京杭大运河,瘦西湖等。

8、完成活动手册

[设计意***: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对水资源的认识。

活动二、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

1.师:那么自然界的河流和湖泊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生:降雨,水

2.这些只是大家的猜测,要想得出科学的结论,我们还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证据。科学课堂上,我们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如何模拟降雨,怎样才能观察到河流的形成?你能想到哪些方法?生回答。

3.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油泥以及装水的瓶子。你需要先思考几个问题:

①什么样的地形才能形成河流与湖泊?

②河流的从哪开始,经过哪里,流向哪里?

4.学生动手实验。实验分小组进行,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四项任务:

①模拟地形的设计与制作

②往模拟地形降水

③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

④整理收拾实验器材

5.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形成一条河流必须具备2个条件:

①有经常不断地流动着的水(河流里的水是降雨、雪山融化的水和地下水共同组成的)

②水在其中流动的“槽”。

形成湖泊也必须具备2个条件:包括湖盆与水,其中湖盆是形成湖泊的必要地貌条件。有的湖盆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有的是在低洼处筑坝形成的。(湖盆指蓄纳湖水的地表洼地)

6.播放视频,验证猜想

[设计意***:本活动意在通过模拟河流和湖泊形成的活动,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活动三:认识河流与湖泊里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

分享课前的阅读卡记录单

师小结:各种生物在水中有自己固定的生活区域和范围,我们要(爱护水资源,保护生物的家园)

检测导结

题卡:

1、回忆家乡或你去过的地方有哪些水体并说说它的特征。

2、说出水体里生活着哪些淡水生物?

3、这些水体对生活在周围的人们又哪些影响?

教具与课件

教师材料:PPT,视频

学生材料:托盘、彩泥、装水的塑料瓶、记号笔、设计纸、抹布

板书设计

河流与湖泊

上游高 下游低 四周高中间低洼

水体特征:水域大小、蓄水量、是否天然、流速

练习与作业

地球上除了海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哪里还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呢?

《河流与湖泊》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材是围绕着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的;

1、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是:河湖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了以地***叠加文字说明和主***叠加附***的形式,淡化了内外流域的界线,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基本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1)能够运用地***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概况。

(2)提高学生读***、识***、用***和材料分析的能力。

(3)能够运用地***和资料,初步学会弄宏观的角度去学习地理,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情分析

八年级有45位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且对地理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但是,也有少数同学对地理课兴趣不大,学习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较差。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利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料对学生进行地理兴趣教育和我国的国情教育是很好的题材,既能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情趣,又能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素养的教育。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能够运用地***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内、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河流与湖泊》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

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河流与湖泊》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2.通过地***、***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3.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结构分析

选编本节内容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以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为例,运用相关资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和方案,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河湖知识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黄河与长江水文基本特征的地理思维能力。

(3)以***像系统为依托,了解和掌握有关河湖的基础知识,为迁移应用这些知识,形成能力和价值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

(4)从知识方面分析,既照顾了中国河湖概况的面,又突出了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的点,做到了点面结合。

(5)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基于上述的设计思路,本节呈现了下面的结构特点。第一,外部结构特点为纵向递进关系──源流概况、影响因素、水文特征及水利水害。第二,内部结构特点为横向平行关系。

内容点析

1.众多的河湖

本部分教材是围绕着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的。

第一,关于河湖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了以地***叠加文字说明和主***叠加附***的形式,淡化了内外流域的界线,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基本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

第二,教材提供了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统计曲线***,可分析得出结论:

(1)东部地区河流的汛期多出现在夏季;

(2)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的河流冬季出现结冰现象(松花江冬季的流量为零),枯水期时甚至出现断流。

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能力水平,教材配以胡杨林和罗布泊的景观***片,来说明西北内陆河流的基本特点──因降水稀少,河流水量不丰,蒸发与渗漏严重,出现了许多季节性河道。

第三,本节活动式课文的设计力***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像知识,通过中国***区***的阅读,为学习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通过统计***表的分析及学过的地形知识,了解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决定了大江东去的趋势。

(3)通过统计***表的分析及学过的气候知识,了解我国从北到南雨季的长短决定了河流汛期长短的规律。

(4)通过对***2.29中黄河花园口站与西江梧州站的流量年内变化的比较,了解不同河流的汛期长短对灌溉、航运、发电量及洪涝灾害的影响。

第四,教材还穿插了京杭运河的阅读材料,目的是介绍它沟通五大水系、航运价值以及服务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巨大功能。

本部分教材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着重体现在对地***及***表信息的认定、提取、加工及分析的过程之中。

2.黄河的治理

本部分教材主要围绕着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而展开的。

第一,虽然本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在黄河的环境问题与治理上,但从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功能考虑,以***文结合的方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介绍了黄河为中华民族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其带来的灾难,极具震撼力,这在教材的分析中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1)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及其开发──龙羊峡***;

(2)黄河水资源的灌溉作用──宁夏平原***;

(3)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黄河起源地──黄河源头***;

(4)流域内所蕴藏的旅游资源──壶口瀑布***。

上述内容的呈现又是建立在知识(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资源利用类型)、能力(获取***例信息)和价值观念有机融合的基础之上的。

教材的另一个亮点是对黄河上、中、下游划分的呈现方式。教材没有直接在正文里描述,而是在地***上以设问的形式提出,为下面的教材展开留下了一个伏笔。其目的是暗示教材不过分强化地理界线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这一基础知识将在后面黄河中下游的环境问题及治理部分得到巩固练习,这样就使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由死记硬背的机械识记层面,上升到在应用过程中巩固提高的应用能力层面。

第二,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包括对下游的影响),是本部分教材的重点内容。关于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读***2.23“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可知,由河口至孟津的中游河段,年平均含沙量与年平均输沙量都比上下游河段大,并由此引出成因的思考。

(2)关于成因,教材简明地介绍了中游干支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流域面积较大;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本区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等因素。

(3)为了给师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教材没有就地形、气候及植被等影响因素进行详尽地分析,目的是让学生迁移已有知识与能力,自主展开学习过程。

有关下游产生的环境问题,教材通过叙述性课文与活动性课文结合,以及因果推理递进的方式加以体现,并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平原区的地形对河道宽度、河道坡度、河流流速的影响。

(2)受地形影响,泥沙在下游沉积并逐步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河”。

(3)河床不断升高,人们被迫筑堤束水。

(4)暴雨来临,随时随地都有决口的危险。

(5)历史上的黄河水患灾害。

(6)由***2.34中黄河下游狭窄的汇水面积、没有支流汇入等信息,也可推断“地上河”的形态与隐患。

此外,基于复习巩固和内容拓展的考虑,教材还提供了***2.35,全面地展示了黄河整个流域的环境问题──上游的荒漠化与凌汛问题;中游的水土流失问题;下游的“地上河”隐患与凌汛问题。

第三,关于黄河各河段环境问题的治理,教材首先提出了形成原因的划分──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其次以黄河断流为例,提出了治理方案。并以此诱发学生探讨治理黄河流域其他环境问题的动机,并尝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本部分教材的能力培养重在获取***文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3.长江的开发

本部分教材主要是围绕长江的源流概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洪涝灾害的治理等问题来展开的。第一,教材结合***2.36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域面积、长度、水量等情况;点明了“水能宝库”“黄金水道”的作用;结合***2.37 “长江干流地形剖面”,让学生理解性地记忆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第二,关于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材详尽地提供了长江流域水系***、干流地形剖面***、长江航运***及***2.39等项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现实和潜在的航运价值及当前航运中存在的问题创设了情景,以展示开发长江水能潜力、克服航运阻力的信心和思维过程。其中,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放性地介绍了荆江裁弯取直的工程原理及意义,通过阅读***中废弃河道信息,加强学生理解该工程对改善长江中游航运效益的意义,以及提高地理推理分析能力的水准;通过分析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设计解决方案,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第三,在介绍长江开发的同时,教材在活动式教材中利用较多的篇幅,提出了长江洪涝灾害的问题。其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树立兴利除弊的环境意识──防治洪涝灾害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长江的水资源,挖掘其航运价值与水能潜力。从以上分析可知,本段内容的选取对学生扩展有关长江洪涝灾害的知识、提高成因分析能力,以及树立防灾减灾、变害为利、人地协调等价值观念意义重大。

教材呈现长江洪涝灾害内容的方式包括两个方面。

(1)在阅读材料中,介绍了因为人与水争地的矛盾,筑堤圈地,使湖泊失去了调蓄江湖水资源的能力,导致历史上长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2)以思考练习的方式介绍了近年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度不断加大,让学生从降雨、植被、湖泊及人为等因素入手分析,归纳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可运用下列方式:教师出示挂***“中国水系”或自行绘制的投影片“青藏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提出问题:看到地***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这样导入新课,直接进入主题,增强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分布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一特点一目了然。

【众多的河湖】

学习内、外流河的概念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2.28“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提出一系列问题: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相类似,不能注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运用地***观察实例,概括总结内、外流河及内、外流区的概念,这样比较适合初中学生掌握地理概念。在此基础上,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结合书中***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内、外流湖的概念,了解内、外流区的分布及面积的差异等知识并完成活动题1。

对于河流水文特征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提出以下思考问题:四条河流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学生通过读***、思考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了解我国外流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共性,通过完成活动题3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水文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有明显差异?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活动题2加以了解。解答此题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中国***区***、中国地形***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在***中找出这些河流,说明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气候区。在此基础上,了解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当学生明确了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塔里木河和罗布泊的***,讨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并与东部外流区河流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性。

【黄河的治理】

本部分教材的教学,建议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对黄河的认识能够较为客观。这部分教材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念的最好实例。首先从正面入手,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及景观***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应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景观***片,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第二步,结合活动题1,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忧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在学生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分不同河段引导学生通过读***,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

了解中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通过阅读***中的数据,可以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分析成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中国地形***、相关的气候类型***、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及教材中提供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景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地表植被等状况的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明确造成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由中游地区的泥沙含量大,联系不同河段水流速度的变化,结合教材提供的地上河示意***、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说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对于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可以收集一些上游地区植被破坏的录像带或景观***片、幻灯片等,依次说明这里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解释凌汛的成因,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生凌汛的河段,其河流流向与不产生凌汛的河段河流流向有什么不同?由此说明引起凌汛发生的自然因素是什么?通过分析应使学生明确产生凌汛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

第三步,在学生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后,指导学生阅读关于“根治黄河”的阅读材料,完成活动题2,通过阅读和解题,使学生明确针对不同问题应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学生充分开展发散思维,为解决黄河的问题献计献策。

【长江的开发】

了解长江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应该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因此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及景观***片,以及中国***区***、地形***、气候***,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行。在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干流剖面***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分析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了解长江水运状况,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航运***,说明哪些河段航运能力比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分析航运能力强的原因。结合荆江河道治理工程示意***,说明哪些河段航运受到限制,限制的因素是什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2,讨论解答此题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与学生讨论的时间,特别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想。

分析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可以从阅读材料、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示意***入手,通过学生阅读“平垸行洪导长江”的资料和示意***,使学生了解导致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围湖造田,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对于发生洪涝灾害的其他原因,可以通过讨论、解答活动题2加以了解。在解答此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对洪涝的影响,上、中游地区植被的破坏为什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长江水系干支流的分布特点对洪涝灾害出现的影响等,通过分析,应使学生对于河流发生洪涝灾害的因素有一定了解,并能够初步明确其中的因果关系。“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比较”的资料,应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使学生对于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意识。

《河流与湖泊》教案 篇5

一、说教材分析:

本章分为三节,一是讲河流和湖泊的概况。气温和降水是影响河流、湖泊特征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掌握分析河流基本水文特征,另两节专题性学习长江、黄河有重要意义,本节系统复习课。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和分布,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

(2)了解我国内、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3)让学生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记得我国主要谈水湖泊和咸水湖的名称和位置。

(4)让学生了解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

(5)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6)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2、能力目标:

(1)学会读***理解,分析外流河河流的年流量变化***。

(2)在诱思、探究与讨论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知识能力。

(3)学会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了解流域、水系,内、外河流流域的分布;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了解长江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阅读黄河水系和“地上河”示意***,了解黄河多灾的原因。

3、思想教育:

通过讲述各河流概况,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祖国教育。

三、说主要教学方法:

问题性教学法。就是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重要手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实施启发教学。

四、说〔教学重点〕:

1、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湖泊的不同特征

2、黄河的治理

3、长江的开发

〔教学难点〕:

1、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关系

2、长江洪灾原因及重要性讨论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分析***表、多媒体教学、活动讨论、学生设问

〔教具准备〕:学生地***册、多媒体课件,影象资料、教学挂***

五、说板书设计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外流河和外流区

2、内流河和内流区

3、内、外流区的分布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2、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原因

(1)黑龙江及松花江

(2)辽河、海河和黄河

(3)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

三、滚滚长江

1、长江源头、流经省份、地形区、注入海洋

2、上、中、下游划分

3、主要支流、湖泊

四、滔滔黄河

1、黄河源头、流经省份、地形区、注入海洋

2、上、中、下游划分

3、主要支流

4、地上河成因、治理

《河流与湖泊》教案 篇6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商务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特征以及河流的水文特征等。本课既是对前面“地形地势”“气候”的拓展和延伸,也为下面学习“长江”“黄河”打好基础,因此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学习完本节课后,能对我国河流分布及其特征有所了解,培养热爱自然的理念。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八年级的学生个性鲜明,对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他们注意力不够集中,缺乏相应的主动性,不适合自主学习。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顺应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找出中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分析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运用地***和统计资料说明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通过读***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总结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提高读***、析***能力。

3、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提升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中国主要的内流河和外流河分布及其水文特征。

【难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五、说教法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讲授法、地***法、小组合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一条河流,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河流?接着进一步提问:我国的这些河流都分布在哪?它们又有怎样的特征呢?从而引入新课。

【设计意***】歌曲导入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设置疑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从而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总特征。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并请学生说一说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有什么特征?学生读***后师生总结: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呈现河流湖泊众多的特点。

2、河流

(1)分布特征。首先我会展示中国水系分布***并请学生在***上填出河流的名称,并找到他们的归宿。学生读***后回答注入太平洋: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黄河等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外流河。外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之为外流区。而塔里木河等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之为内流区。接下来我会继续提问:我国的内流河和外流河是相间分布吗?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布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学生阅读地***后回答到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界限与之前所学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大致相同,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气候较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我会在此提醒学生注意在西北地区也有外流河,如***北部的额尔齐斯河;东部地区也有内流区,如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部分为内流区。

【设计意***】通过展示***片找寻答案的过程,提升学生读***分析的能力,养成从地***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水文特征。首先我会展示“中国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结合中国的气候分布特点,将全班分为三大组,从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外流河(北方和南方)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学生阅读地***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下表:

【设计意***】通过小组谈论,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意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理解这一难点。

3、湖泊。我会在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找出我国的主要湖泊及其分布特点。学生回答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我国湖泊众多,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000多个,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著名的湖泊有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其中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设计意***】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提升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搜集资料,描述本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设计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对家乡的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我采用的是提纲式的板书,它能够体现我的教学意***、落实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河流与湖泊》教案 篇7

一、教师素质

这是一节参加工作才第二年的新教师公开课,鲁老师能镇定自若地把一节课完整地上下来,已很不易。教师自身的素质总体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教态自然,语速适中,普通话标准,堪比一个老教师的教态。鲁老师在上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找了很多地理相关***片,而且补充了一些课外的地理知识。教学课件制作精美,能将***、文、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起到教学辅助作用。

板书字体端正美观。与学生互动自然,能基本操控整个教学课堂。这都体现了一个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比较欠缺的是,可能接触地理教学时间不长,在教学过程中,地理专业术语应用不够精确到位,大多用“白话文”表示,不够精炼,甚至有极个别错用词误出现。

二、课堂过程

(一)、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鲁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分析法、陈述法等轮番上阵。但教学手段相对比较保守,缺乏新意。即使学生探究思考中,也没“大胆放手”。

(二)、课堂过程

1、导入

鲁老师的导入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上课主题。但作为一节公开课,缺乏新意没能一下抓住学生眼球。

2、知识点

整堂课下来,鲁老师把该节内容的知识点基本能讲到了。而且充分结合地理教学,特别是区域地理特点,在知识点讲述中,结合我们学生实际,穿插大量地***,引导学生一起读***析***。在教学过程中,鲁老师还注重教学方法指导,如怎样分辨淡水湖与咸水湖,能将解题指导自然融入,对一个新教师而言,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在讲述本节重难点河流水文情况分析,通过四条有地方代表性河流对比解说汛期来突破重难点。但对其他的水文特征,如含沙量、冰期等仅简单解说,没有展开,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在知识点的过渡上,上下承接不够自然。整个教材没有进行重新整合。

3、活动设计

一个精彩的课堂活动,会将整个课堂教学推入高潮。鲁老师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有讨论、有集体回答、有个别回答,类型多样。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突出,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活动设计中,不少题目太过表面化,而且题意表达不够清楚明了。甚至有些完全是教师自己总结概括,让学生记忆。对高中生而言没有成就感。在活动做最后点评时,鲁老师还不够到位,有些没点出出题意***。活动设计“量”、“质”有待加强。

4、时间安排

45分钟课堂时间,把握刚好,能合理安排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但整堂课给听课者明显的“紧—松”感觉。重难点在时间安排上也不突出。

5、板书设计

作为新教师,能注重板书,而且设计合理,已经很不错了。但板书不仅仅写在黑板上,还需要能充分利用,搭建知识建模。

6、教学环节完整性

一堂公开课上的基本环节,鲁老师基本都走到,但从课堂完整性考虑,少了课堂小结。如能利用板书,再度回顾知识点,对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个框架体系,能更好掌握知识点。

这是鲁凌云老师平时上课的真我展现,而不是“秀”一堂课。虽然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有些不完美的地方。但作为一个新教师比上学期已有很大进步。相信随时间推移,教学经验积累,鲁老师会再一次突破自我,更上一层。

《河流与湖泊》教案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而且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国情教育因素,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紧密,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课涉及到的标准是“运用地***说出黄河的概况”。

对于本条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准”中的“说出”属于了解性的知识层次水平。

(2)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3、教材处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此,教师在教材处理时,必须冲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开放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实事热点,如黄河的断流等。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引进必要的素材与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家庭和社会,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

(2)精心设计活动。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3)充分利用***像。充分利用中国地形***、中国***区***、黄河流域水系***等,使地理***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4、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用***能力,学会用地***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

二、说教法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角色扮演: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他们扮演不同的社会生活角色,帮助他们体会和理解各种地理问题,使课堂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4、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形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1、学会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4、学会归纳: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概括归纳的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设计意***

导入新课

黄河颂

利用课件播放黄河壶口瀑布景观视频,同时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教师与学生共同高唱:“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这样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到黄河的意境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学新课

话说黄河

各小组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演示文稿,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黄河的文字、***片等资料。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黄河探险

要求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并配合“中国地形***”和“中国***区***”,沿源头到入海口依次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沿途所经过的支流、地形区、省级行***区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交流,并填绘在板***上。

提高学生的读***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教学新课

黄河的奉献

1、要求学生读“中国地形***”,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能资源。各小组讨论,派代表上台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后,教师再出示“黄河流域水系***”,让学生从地***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学生的结论。最后课件展示有关黄河水电站建设的***片。

2、课件展示宁夏平原、黄河源头、壶口瀑布、华北平原的景观***,分组讨论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类型,说明母亲河的奉献。

采用发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扩大学生知识视野,丰富课本知识,强化思想教育。

黄河的忧患

1、展示教材51页的***5、23“黄河的忧患”及52页表格“黄河断流长度和天数”,学生思考“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得出问题的答案后,教师再设疑:说一说造成黄河忧患不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这些因素可能产生什么影响?这些因素之间有什么联系?

2、课件动画演示黄河“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说明下游“地上河”的形成与中游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3、角色扮演:我们分析了黄河带来的忧患以及形成的原因,那么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什么措施?

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以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象生动,突破难点。

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课堂总结

长话短说

要求学生长话短说,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概括,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谈这节课的收获。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课外探究

想象作文

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描绘未来的黄河,举办作品展。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河流与湖泊》教案 篇9

开场白: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这节内容,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河流和湖泊是中***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课。本节分为四部分,一、认识河流和湖泊;二、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三、黄河的治理;四、长江的开发。中国的河湖众多,星罗棋布,就象美好仙界的明珠,遍布全国各地。这此河湖不仅有灌溉、航运和旅游等价值,还提供了水、水能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老师应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学习,热爱我国美丽的山河。

2、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掌握我国外流河和外流区域,内流河和内流区域的分布和划分,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运河。东部湖区和西部湖区的分布。

智力要求:初步掌握我国主要河流的地理位置,主要水文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及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德育渗透:通过认知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在灌溉,航运,旅游和水能利用方面有很大的价值,在我国工业和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3、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各河流的水文特征学生难以掌握和描述,本节解决的重点关键在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布***上采用多媒体课件,边讲边演示,建立空间结构,这样能直观的,形象的反映教材的层次性和知识内涵,帮助学生加以认识和区别的比较。

二、说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方法:家乡河流名称、源头、流经地区、长度、水量大小及其随季节的变化、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和在我们生活中起着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2、读***分析法:查找我国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河流分别注入的海洋。

3、讨论比较法:让学生认真阅读,共同参与,分组讨论。什么是外流河?什么是内流河?它们的概念是什么?

三、说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以***作媒介,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地***册中的地***,让学生读***思与分析记***,熟***。使学生巧妙的用眼看***,用脑记***,开口可以说***,动手可以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知识水平,获取地***技巧的能力。

四、说教具准备

1、挂***(我国内、外流区域***)

2、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耳熟能详的歌曲,分析河流的流向受地形的影响为主,以及家乡的河流对生活及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二)新课设计

板书:

一、我国主要河流概况。

1、让学生完成下表:

自然河流

注入海洋

人工运河

长江

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是( ),北起( )市,南至( )市,沟通我国五大水系自北向南依次为( ),( ),( ),( ),( )。

黄河

珠江

松花江

塔里木河

额尔齐斯河

2 、我国最大河流和最大内流河?

板书:

二、我国外、内流河的概念,

3 、设疑置问,我国最大河流?让学生阅读河流流量年际变化***,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因为长江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并指出北方和南方河流的冰期不同,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河流有冰期,南方无冰期,。

板书:

三、河湖的作用和湖泊的分类

1、我国的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称为大地的明珠,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具有灌溉、航运、旅游等很强大的价值;还为工业和农业提供了丰富的水、水能资源。

2 、我国两大湖区分为东广大平原湖区和西部高原湖区。

板书:四,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流的水文特征是根据河流的流量,含沙量,有无冰期加以说明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五、活动

1 、利用地理填充***填注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

2 、思考题: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称第二大河?经过分组讨论,归纳总结:黄河比珠江的长度长,流域面积也比珠江广阔,但是,珠江的流量是黄河的7倍,航运也比黄河较发达。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我国主要河流的概况

二、内,外河流的概念和划分

三、河流的作用和湖泊的分布

四、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流与湖泊》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

通 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3:05: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35627146917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河流与湖泊》教案(精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河流与湖泊》教案(精选).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湖泊   河流   教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