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欣赏

更新时间:2023-09-01 13:18:05 阅读: 评论:0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欣赏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欣赏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欣赏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现代诗人食指于1968年底创作的诗歌。此诗写的是知青“上山下乡”,离开家园的场景,诗人抓住火车开动这一时刻,把远离父母家乡的惜别之情,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和恐慌,都汇聚在“四点零八分”这一瞬间,使这一瞬间浓缩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内涵。下面是整理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欣赏,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上课讲到这首诗。着重讲了几个地方:

1、“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在首节出现两次,用了强调句式。这首诗写于1968年,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这一个小小的时刻却刺痛了“我”。这句即不是“这是1968年的北京”,也不是“这是北京的四点零八分”,句首加上“这是”二字,将这一个改变人命运的时刻硬生生地突显出来。

2、首节用了“海洋”“雄伟”等词来写那送别的场面。与第三节“妈妈缀扣子的针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论时代怎样壮阔,个人的命运,个人的感觉却是具体的。

3、第五节,明明是我在离开北京,却写成“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4、第六节,“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这里的人称代词的混用,正是“我”思维混乱的结果,也是感情高潮。所以才喊出这一句:“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在这里,妈妈与北京混为一体。(原来只注意了最后一句,上课的时候才注意到了人称代词的混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3:0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35454856904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欣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欣赏.pdf

标签:这是   北京   八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