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9-01 07:11:14 阅读: 评论:0

《中国教师》读后感

《中国教师》读后感

《中国教师》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精心整理的《中国教师》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教师》读后感1

在网上,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

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

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讶,心中不禁暗自惊叹于《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

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犹如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如果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美丽,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中国教师》读后感2

读着《奠基中国——教师的爱与责任》这本书,我的思绪万千;合上《奠基中国——教师的爱与责任》这本书,我的心潮起伏,书中栩栩如生的殷雪梅老师奋力救学生的那一幕,仿佛就在我的眼前,她的英勇事迹震撼着我,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整篇文章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是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例如:李新孝老师扎根“天上队小学”32年不动摇;在祖国西部的大山里乡村老师王***明二十年来一直拿着每月40元的工资,他教过的学的学生一拨一拨地长大了,他也渐渐地变老了,可是工资依然如旧,乡村老师李建新已经十多年没有给两个孩子添上一件衣服……等等事例,这些老师的命运和情感故事,在我的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感情的涟漪,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的爱,像清风,似细雨;像朝露,似晚霞,看似空远,实则恒在,每个人无不孕育其中。老师的爱,是母爱的升华,是亲情的继续,是社会期待的化身,如果没有了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教师,世界将是无法想象的,师爱是最凝重的爱、最崇高的爱。用什么语言能定义殷雪梅老师的生命价值呢?用什么金钱能衡量李新孝老师的奉献?用哪些礼物能回报王***明、李建新老师的付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如果不是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爱,对祖国的爱,还有什么可以让他们抱守终生?

一个真正爱学生的教师,应具备四种身份即:“严父”、“慈母”、“”、“朋友”。无数优秀教师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要想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成功,首先就要以爱学生作基石,如果师生之间真正实现了相互的爱,对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的大文豪孔子曾说过:“仁者爱人”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朋友们,让我们学学书中的这些教师吧!多献出一点爱,去打开学生的心扉,那么阳光将照耀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教师》读后感3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汇集了全国许多名师教学中的细节,充分展示了名师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魅力,呈现出名师处理课堂细节的能力,用一个个经典的案例描写,反映出一个道理:要想完成一个成功的课堂,那么课堂中的小小细节是不容忽视的。通过读此书,让我感触颇多。

一、多样化评价,增强学生信心。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应该常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名师在课堂上都会尽量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不同角度对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对上课产生兴趣,也流露出教师对每个每个学生的肯定和赏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我们的课堂不注意这样的细节,只用“一把尺”去衡量所有学生的话,那么基础好的学生不用怎么思考就能回答得“好”,他们就会变得浮躁起来,中等的学生可以达到老师的要求,但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学困生却因总是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激励,从而对课堂产生了厌恶之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显得索然无味,死气沉沉,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发言意识逐渐淡化。

二、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是引疑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巧用提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名师课堂中的提问,一般检查学生对以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开阔学生学习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课堂按预先设计好路子进行,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和和谐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所以,如何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不仅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的体现,也是我们每个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读了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教师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些细节,在平时我们也要多观察、多思考,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行为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完成,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

《中国教师》读后感4

这是一本弘扬中国教师精神的书,一本净化教师心灵的书。学校师德教育的优秀教材,师范院校学生的成长读本——《教师感动中国》。

每次翻阅《教师感动中国》,都会被其中每一位教师的事迹所感动,一幕幕情景仿佛又出现在我的眼前。他们虽然是普通的人民教师,但是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挺身而出,毅然选择把生的希望让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真正含义,彰显着大仁、大义、大爱的光辉足迹;他们在危难之时给我们留下无数感动,留给我们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感动着中国,感动着人类。

聚源中学、北川一中、青川中学……在汶川大地震中,学校遭受灭顶之灾,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是这些平凡的人民教师,第一个站了出来,拯救了一个个宝贵的生命,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教师的良知。是他们用沉着、冷静、机智,甚至是鲜血和生命,挽救了无数个花朵般的生命,维护了师德,铸就了师魂,奏响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颂歌。

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教导主任谭千秋;“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的张米亚老师;身挡水泥板救下学生的瞿万容老师……用生命守护学生的老师,在地震中不断涌现。当我们获悉教师们的英雄壮举时,会感叹他们人生的最后一课是如此伟大,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如此感天动地。他们用勇敢无私的行动,诠释和升华了人民教师的不朽师魂,他们用青春的热血,筑起了一座大爱的丰碑,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凄美乐章。他们的故事是那么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在这场可怕的灾难中,无数师生倒下了,无数生命不在了,但我们清晰地感觉到,有一种东西,一种平凡日子里似乎感觉不到的东西,一种灵魂深处的东西,一种刻骨铭心的东西,正在人民教师的心中顽强地、蓬勃地生长着、展露着,那就是“师爱”,沉甸甸的师爱,在大灾中巍然挺立。

一路走好吧,为保护学生而献身的老师们,孩子会铭记你们的教诲。我们将以你们为榜样,昂起倔犟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向着光明,向着未来前进。

《中国教师》读后感5

本学期,我校订阅了《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

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中国教师报》。

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

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

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习,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中国教师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

反思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国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提供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

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不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中国教师》读后感6

这是我从中国教师报上学到的一篇文章,是崔其升校长所说的话。很朴实,说的也很在理,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更没有多高得人格魅力,因为我相貌平平。倒是我坚信工作就是人品,表现就是道德。自从教十余年来,我自认为是勤勤恳恳,善始善终,正像崔校长所说的,不能把工作视为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工作其实就是人格的写照,是品行的一种反衬。把工作上升到一种做人、修养、品格,这算抓住了根本。教师只有在做人上加强修炼,反复地区推敲、思考、提炼,形成高尚的道德功底,那么做事时就能将低俗的趣味摈弃殆尽,无私无悔。没有功利的干扰,以苦为乐,以奉献为荣,想的是集体、是他人、是学生。人只有达到忘我、无我时,才是真功力,才能尽身心,才能为公益。

我是一名普通的思想品德教师,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总认为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尤其是刚刚升入初一的小初中生们,在初一时就应该开始培养孩子学会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只有如此,学生才会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走向社会才能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然只有这些还不够,做所有这些事的前提是要学会自主,自主是成功的前提,如何做到自主,只有借住我们今天的高效课堂,要靠课堂上的放手、民主、激发、期待来培养、训练。目标让学生自己去定,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想,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找,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寻。允许学生走弯路、出差错,只要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比较、去实验、去推敲、去创意、去实践,就是课堂的成功。如今我们的课堂已经慢慢地改变了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平时连话也不敢说的人,他们在高效课堂上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也能像其他那些好学生一样,真正地找到自己的尊严。

健全人格首先就要给学生尊严,只有孩子自己敢说了、敢做了,他们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尊严,这个时候他们自己的人格也就给以了肯定。

《中国教师》读后感7

近日读了《中国教师缺什么》这本书,很有感慨,这是一本对教育充满关怀的书,作者直面真实的教育生活,深切地关注着教育生活世界里发生的事情,关注着那些事情里的言行、人的情感、人的精神、人的生存状态。她也是一本用心来倾听与叙说的书,作者细细倾听着学生的声音、教师的声音、家长的声音、社会中关心教育人的声音,倾听他们的内心的欢乐、苦痛与彷徨,倾听他们对教育的殷殷期盼。黄燕先生从中国教师缺乏爱,缺乏服务意识,缺乏生命意识和等待意识,缺乏理想与激情,缺乏创造,缺乏健康与关怀等六个方面,从不同层面进行追问与思考,颇受启发。的确,教育生活世界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有心人去关注,读了《中国教师缺什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本人进行了再思考。缺乏理想和激情,缺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事实上,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孩子长得漂亮些,有的孩子长得难看些;有的孩子比较聪明,有的孩子比较愚钝等。如果教师不能正视这些差异,不能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看待,那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尊重、宽容、平等以及服务意识,更是“空中楼阁”。

记得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讲过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天下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后,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但两种人都感到不快乐。先吃最好的人认为他的每一颗葡萄越来越差,第二种人认为它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中最坏的。原因在于,第一种人只有回忆,它常用以前的东西来衡量现在,所以不快乐,第二种人刚好与之相反,同样不快乐。为什么不这样想,我已经吃到了最好的葡萄,有什么好后悔的;我留下的葡萄和以前相比,都是最棒的,为什么不开心呢?

这其实就是生活态度的问题。我们教师一定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听老教师谈到,那些成绩不怎么样的,毕业后反而跟老师很亲,常到学校来看望母校老师,在街上遇到也很热情,尊敬老师;而那些成绩优异,曾被一度器重的部分学生却“人间蒸发”了。

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有积极向上,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求知、自信的心.

《中国教师》读后感8

自古至今,教师是最受尊敬之职业,也是最受值得尊敬之职业。教师是智者,是人之师者,是传授知识、承袭文明、启迪品行之师,是孩子们一言一行、甚至一生之导师。

今天如何做老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这是今天每一位师者必须首先思考并获得正确认知和亲身体验的问题。否则,教师就不能称之为教师,更不能称为优秀的教师。这是赵国忠老师所主编的《中国教师的奇迹》序言中所写的一小段话。

我通过阅读《中国教师的奇迹》这本书,我知道了有中国教育界的“奇迹教师”王金战;有“中国的雷夫”常丽华;有创造“诗教”奇迹的苏静;有课堂不唱“独角戏”的新型教师王春易;有打动***长的小学教师桂贤娣;有创造完美教室的俞玉萍;有两周教完一本教材的韩兴娥;有吹响作***命号角的管建刚等等。这些优秀的教师,他们独特的成长与发展经历,以及他们自身充满魅力和智慧的教学实践,就是极为经典的范例。

我们走进了八位创造中国教育奇迹的老师的人生:“奇迹再现”让我们深入名师的真实世界,零距离地认识它们,反观自我;“奇迹画面”让我们见微知著,通过细节品读名师成功,启迪自我超越的途径;“奇迹其人”让我们更立体地发现名师,理解名实,进而调整状态,为自我成长助力;“奇迹感悟”让事实说话,让奇迹教师为中国教师领跑,为中国教育领航。

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应充分认识自我,在认识中发现自我,在发现中发展自我,在发展中创造自我,在创造中成长为优秀的教师,在超越中创造出教师的奇迹。

《中国教师的奇迹》就是一扇窗,透过了这扇窗,使我感动于他们敢于不断超越自我的探索、创造精神;我更感动于他们追求教育理想的那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过程。透过这扇窗他让我懂得了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步步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

《中国教师》读后感9

在《中国教师报》里我看到了《老师最害怕的七件事》这篇文章,老师最怕什么呢?一怕考试,二怕出事,三怕家长,四怕学生,五怕投诉,六怕评比,七怕耽误孩子。

她大胆地公开老师们的痛处。

贵报刊设身处地为我们老师着想,为广大一线教师代言,让教师们深感慰藉!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一句广告词:公益广告是公众的'一盏灯,其实我们老师也是学生的一盏明灯。

身为教师的我深知,教师是做人的工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她也让我更热爱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她还让我学会了更宽容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毫不犹豫的喜欢上了她,通过看里面的内容,由最初认为教师卑微的我慢慢的爱上了教师这个行业。

读报已有一年之久了,她不仅仅让我快速的在成长,还让我在这漫长的道路上看到了希望。

刚任教时,可以说很多东西都不懂,让我在工作中连连撞墙。

不过通过《中国教师报》的学习,让我在工作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促成了我现在的得心应手。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使我不得不感谢她,是它伴随我成长,促使我进步,助我取得成功。

《中国教师报》,我们的良师益友,与我们心贴心,手牵手,影响着我们,帮助着我们,引导着我们。

无论明天怎样,我坚信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会深情的爱着《中国教师报》。

谢谢你,《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读后感10

教师的压力无处不在,职称的压力,教学成绩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子女教育的压力……哎!当教师难,当一个好教师更难。我突然觉得毫无幸福感。每天课代表的记录本上总有几个没完成作业的学生的名字,而且总是那么几个学生,真让人头疼。为此,我也采取了好多方法,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只能起一时的作用,不久又会“一如既往”。我感到很失望、很郁闷,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教师,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

有一天,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的心里都留着一份空间,等待着来时用爱去填满。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些不完成作业的孩子,我给与他们的只有“训斥、惩罚”,从没有给予他们“表扬、关爱”,他们心里一定认为“老师不喜欢我,不爱我”,甚至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我忽然很自责,感觉自己很对不起他们。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并一改往日作风,微笑着亲切地说:“你们几个说实话,讨厌我吗?”他们低着头一声不吭,我继续笑着说:“说吧,我不生气,保证不批评你们。”一个学生小声说:“老师,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顿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哽咽着说:“谢谢你们,老师向你们保证以后再也不对你们大吼大叫了,更不会惩罚你们了。但是你们几个每天会有一份特殊的作业,也就是你们有能力完成的作业。”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并肯定的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们保证一定按时完成作业。”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内心总是那么单纯、善良,作为老师是不是也要像他们那样“单纯、善良”,多走入孩子的内心,多关注那些特殊的孩子,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少些冷漠,多些热情;少些教训,多些平等真诚的谈心。困惑的时候帮助他们,成功的时候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不断前进。

《中国教师》读后感11

在《中国教师报》上有这样一句话:“如何活出生命的质色?唯读书而已。”这是王芳老师在《在文字深处看到自己》一文中写到的,简简单单的一问一答让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在王芳老师的成长路上一直与书为伴,在书中她看到了汉字的美、感受到了书中的乐趣与惊诧……是读书让她一步步的走向了成功。既然书对一个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是如此的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让孩子们爱上读书岂不是迫在眉睫?

我认为,让孩子们爱上读书,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喜欢阅读的习惯。老师的种种习惯都会给孩子以感染,读书也不例外。其次是选择合适的书陪孩子们一起读,那么,什么样的书才能称得上是合适的书呢?我想那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书了。要想找到孩子们喜欢的书,必须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和孩子不断地交流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观点感悟,让师生的思维有所碰撞,孩子们必然会有“我要有比老师更独特的观点。”等一系列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便会激励着孩子们用心的、努力的去读书,渐渐地孩子们就会爱上读书。

我的这些想法也并不是毫无依据的。这都是在自己班级尝试后得到的结论,我刚开始要求孩子们读书时,孩子们对我布置的读书任务经常置之不理,在我陪孩子们一起阅读后,孩子们喜欢和我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观点,渐渐地有更多的的孩子加入到了我们读书队伍中。孩子们课间读,课后读,原本课间吵闹的班级一下子变得安静了许多,有更多的孩子安静的坐在椅子上,手捧一本自己钟爱的书用心的读着,只见他们时而拿起笔写写画画,时而脸上露出一丝惬意的微笑,我想他们这是在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呢!

假期孩子们以《我与书的故事》为题写了一篇作文,读着读着,我被孩子们对读书的热爱之情所打动,文中和我分享了他们的读书故事,语言纯真质朴,字句间均隐藏着他们在书中寻找到的乐趣。

“如何活出生命的质色?唯读书而已。”让孩子们爱上读书,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会读书、爱读书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必定会结出不一样的果实。行动起来吧!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孩子,捧起身边的书,大家一起来阅读吧!

《中国教师》读后感12

本学期,我校订阅了《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中国教师报》。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习,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中国教师报》给我们带给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改善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国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带给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带给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职责,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不仅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潜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中国教师》读后感13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校长如果没有宽容和善待的胸怀,麦克劳德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而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管理不能牢牢地固守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念,根本不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的差异。“班级***”、“教师论坛”(《中国教师报》中的栏目)中所蕴涵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这种规矩应当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每一个个体的差异,把统一的规范减少到最基本、最必要、最原则性的限度,就像陶行知所告诫的“六***”。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具体的教学中,课堂效率的提高,直接决定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新课程”、“创新课堂”、“综合实践”(同上)中每一篇文章都渗透这新课程的理念,帮助我把握好学科教育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了激发、释放和展现。

阅读《中国教师报》的日子里,我有了更多的反思,在反思中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也正是因为有了她,“热爱、宽容、***学生”的理念融入了我的灵魂,激发我更好地提高、成长。

有《中国教师报》相伴的日子里,教育、生活真美妙!

《中国教师》读后感14

在网上,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是,我直言不讳的在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讶,心中不禁暗自惊叹《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稿的重视。

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

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犹如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如果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美丽,发现它们身上留下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中国教师》读后感15

好老师就是一本书,站在学生面前,将自己这本书打开,让学生读懂这本书,读懂什么叫做真诚、幸福、崇高。老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通俗来讲就是以教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灵魂。该如何育人呢?我认为,在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时候,老师也要先做到。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有的时候会发现,某些学生就是某些的老师的缩影,你会看到,如果一个老师是以某种要求对待学生,那么他班级中的班干就是那样要求学生的。所以,老师要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应只满足于现状,要有更高的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考、有创造、有执行力的人。

做一名思考者。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如果你是一个不喜欢思考的人,那么你看待事物的角度会是固定的。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那么你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就跟别人不一样。从我自身来讲,本身信息技术这门课就很特殊,它接触的是最前沿的技术。我们要思考怎样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些不曾涉及的知识;思考如何以最佳的方式达到目标;思考在一些研究上,如何做到持续的推进,找寻创造点。

做一名创造者。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们所做的,都要经过思考,所使用的方法是否是简单有效的。学生在完成某个任务时,他们用到的方法可能就是一步一步往下做,而我们要教授给他们的就是,如何让这个任务富有效率的完成。同一个任务,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去改变,去创造新的做法。我们要有创造力,做出杰出的表现。

做一名执行者。任何事,只有做,才有结果。如果只是停留在计划和想的层面,永远也实现不了突破。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我们往往都有一种惰性,常常会拖延事情,到了必须干的时候,才会将它完成。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早点将事情办好呢。

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学生的楷模。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3:02: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35234746887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教师》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教师》读后感.pdf

标签:读后感   中国   教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