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秦川唐李颀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整理的望秦川唐李颀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望秦川唐李颀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望秦川
[唐]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释]
(1)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
(2)炯:遥远。
(3)净:明洁。
(4)重:重叠。
(5)五陵:长安城外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
(6)归欤:归去。
(7)凄其:寒冷的样子。
[译文]
我清晨从长安出发,回头东望,离秦川已经很远了,太阳从东峰上冉冉升起。天气晴朗,远处的山水明洁清净,可清清楚楚地看见;长安城蜿蜒曲折,重重叠叠宏伟壮丽。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一层寒冷的色彩。我有归去的感叹,这里霜寒露冷,还是回去吧。
[赏析]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明净的色调,简淡的笔墨,线条清晰地描绘出了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长安都城逶迤绵延,山川明净而广阔的秋天景色。前四句描写的景象明净、壮丽,后四句描写的景物萧索、凄凉。创造出散淡、凄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去官归家途中的怅惘心情。
前四句写层峦叠嶂,明亮洁净的秦川及长安城的巍峨雄姿:“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我凌晨从长安城出发,回首东望,离秦川已经很远了,太阳正从东方山顶上冉冉升起。“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秋高气爽,远远近近的山河大地明洁清净,历历在目;重重叠叠,逶迤曲折的长安城,显得气势十分雄伟。
后四句写秋声秋色及游子的感受。青竹在秋风中摇曳,瑟瑟作响,五陵的.苍松翠柏,也透露着浓重的寒意,出门在外的游子自然产生了归乡的思绪:“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秋风萧萧,家家户户的青竹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了一层寒冷的色彩。“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在外为官的人也发出了归去的感叹,这里霜寒露冷,还是回到家乡去吧。
拓展
《望秦川》李颀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望秦川》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此诗是诗人将归东川临离长安时,眺望秦川之作,它以明净的色调,简洁的笔触,描绘出长安一带山川明净而阔朗的秋天景色。前四句描写的景物明净、壮丽,体现了作者对京城生活的留恋与不舍之情;后四句描写的景物萧条、清冷,体现了作者去官途中的怅惘和凄凉之情。全诗写景细致,笔墨简淡,线条清晰,情景交融,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原文】
望秦川⑴
秦川朝望迥⑵,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⑶,逶迤城阙重⑷。
秋声万户竹⑸,寒色五陵松⑹。
客有归欤叹⑺,凄其霜露浓⑻。
【注释】
⑴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
⑵朝(zhāo):早晨。迥(jiǒng):遥远。
⑶山河:大山大河。多指自然形胜。净:明洁。
⑷逶迤(wēiyí):曲折绵延貌。都城,京城。汉张衡《东京赋》:“肃肃习习,隐隐辚辚,殿未出乎城阙,旆已返乎郊畛。”重:重叠。
⑸秋声: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万户:万家,万室。万,极言其多。
⑹寒色:寒冷时节的颜色、景色。五陵:指长安城北、东北、西北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长陵(高祖刘邦)、安陵(惠帝刘盈)、阳陵(景帝刘启)、茂陵(武帝刘彻)、平陵(昭帝刘弗陵)。
⑺客:作者自指,因为当时在外作官是作客他乡。归欤(yú):归去。辞官回乡叫“归”。
⑻凄其:凄然,心情悲凉的样子。霜露浓:比喻官场上不得志,就像是遭受风霜雨露那样,萎靡不振失去生机。
【白话译文】
我清晨从长安出发,回头东望,离秦川已经很远了,太阳从东峰上冉冉升起。天气晴朗,远处的山水明洁清净,可清清楚楚地看见;长安城蜿蜒曲折,重重叠叠宏伟壮丽。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一层寒冷的色彩。我有归去的感叹,这里霜寒露冷,还是回去吧。
【创作背景】
李颀虽出身于唐朝士族赵郡李氏,但中进士仅任新乡县尉之类的小官,经五次考绩,未得迁调。晚年辞官归隐故乡。这首《望秦川》是他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途中写的诗。
【赏析】
这首诗由“望”字入手,描述了长安附近,渭河平原一带,秋风萧瑟、凄凉寥落的景象。诗的上四句写景。旭日东升,登高一望,号称八百里秦川尽呈眼底,正东方的山峰起伏嵯峨,在初日的映照下,山形尤显清晰。四周环顾,远近层峦叠嶂,泾渭纵横,山河互映,都显得明亮洁净,而长安都城则随山势而逶迤曲折,尤显气势雄伟。这四句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衬托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而眼界广阔,山河明净,正是秋高气爽时节观景的特点,不言秋而秋色已自见。下四句即转而着重写秋。无数竹丛在寒风中摇曳,瑟瑟作响,一派秋声,五陵苍松翠柏,虽然不像其它树木那样黄叶凋零,但其森然凛冽,透露着浓重的寒意。写秋亦全然由具体的景物来作渲染和衬托。诗中对秋景的描写既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笔墨简淡,线条清晰,犹如一幅萧疏散淡的山水画卷。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清晨,遥望辽阔的秦川大地,太阳刚刚从东面苍凉的峰峦间隙中显露出来,照得长安、渭水一片苍翠。一个“迥”字,将渭河平原的辽远开阔,准确地表现了出来。红日东升,本是极其绚丽多彩的景色,但是由于诗人的心境不佳,这美景也随着萧瑟的秋风显得肃穆苍凉。
太阳升起来了,将大地照得十分清洁、明净,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远处山葱草翠,近处渭水泛波。那蜿蜒起伏、逶迤连绵的城阙正是帝都长安。这“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句中的“净”字和“重”字,将长安城周围的庄重肃穆,秋色的苍劲凄清,传神地点染出来。
接着,诗人进一步渲染秋的悲凉气氛,“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汉代豪门贵族曾聚居于五陵一带。这两句是说,帝都附近,家家有竹,秋风袭来,竹摇叶动,萧萧飒飒,五陵松柏,蓊郁苍翠,微风吹动,松涛声响,更给长安增添了几分寒意。
前面的诗句在着意渲染气氛,结尾两句则是要说明写此诗的原意。诗人“望秦川”是因为“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诗人才华出众,为时人所推重,四十五岁中进士后,只任过新乡县尉那样的小官,而且长期不得升迁,而如今就要返乡,诗人郁郁不得志而有“归欤”之叹。尾联是全诗的主旨,表明了作者辞官归隐的决心。
这首抒情诗,对秋景的描述极为生动细致的,它不但用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的心境,而且将秦川大地的秋色呈献在读者面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情景交融的诗篇。
【作者介绍】
李颀,唐代诗人。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在帮乡隐居。他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丰富,所作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有《李颀诗集》,《全唐诗》编其诗3卷。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58: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34754876842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望秦川唐李颀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望秦川唐李颀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