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精选)

更新时间:2023-08-30 19:18:39 阅读: 评论:0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精选)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精选)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精选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

体育训练 现存问题 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

培育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更是满足整个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为了使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贡献更多的主力后备***,就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指学校利用业余或课余时间对青少年进行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训练活动,它还包括有组织、有目的进行的专项运动技术训练和竞赛等活动。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础工程,也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希望工程,直接关系到竞技体育发展的实力和后劲。目前,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在表面上正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但实际操作上也存在很多问题,笔者针对较为普遍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目前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在表面上正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但实际上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含糊不清

对体育训练不够重视学校借助开展业余体育训练来提高学校整体体育运动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来参加国内外的各种竞赛,但评价基准往往是在本地区、本省市取得的运动成绩。同时,关于“高水平”是在地区性学生运动会上争取好成绩、为校争光,还是成为在国际赛事上取得好名次、为国争光的定位,长期以来也没能明确。

2.业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

业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学校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把体育训练误作是单纯跑跳的体力活动,怕训练耽误学生学习,他们认为学生只有把心都放在学习上才能取得好成绩,以后才能有好出路。所以,很多学生为了文化学习放弃了业余体育训练,这对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极大的损失。

3.教练员整体素质问题

教练员是业余体育训练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运动训练的效果。目前,在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教练队伍中,大多教师来自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的体育系,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高水平训练和比赛的经历,这与现行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先进的训练方法、手段有一定的差距,难以达到培训高水平运动员的要求。

4.培训设施不完善

良好的体育培训设施是进行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前提,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校体育培训设施并不完善,有的学校只有简单的土质操场、寥寥可数的几个健身器材,远远没有达到学校体育训练的要求,培训设施仍待完善。

二、发展业余体育训练的主要对策

针对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应该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取得学校和家长的认可

首先,学校必须转变观念,既认真抓好训练竞赛,又关心文化课程的学习。同时,教练员应该经常和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向他们宣传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家长对体育训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此外,教师要通过家访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使家长明白参加业余训练,可以锻炼身体、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2.提高教练员的自身水平

可以通过培训提高在岗教练员的整体水平,或者不断引入竞争机制,淘汰不适合教练员岗位的人员,还可以引进高水平教练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为业余训练服务,以此保证业余体育训练教练员队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3.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进行学校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可以给学校注入激情,使学校充满活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社会品质,形成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这种具有青春气息的校园文化还可以激发学生运动员自强不息的品质,促使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的运动技术水平,实现为校争光、为国争光的理想。

4.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购买和建设力度

体育运动器材和场地是开展体育教学、体育训练和竞赛等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许多学校也已经根据实际情况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但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建设、体育设施建设等都需要进一步地加强。

三、结论

不可否认,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积极开展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人才,是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发现、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重要途径。希望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吴贻刚,王健.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制度改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2):30,34.

[3]顾鹏,张朝法,郭吉强.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临师范学院学报,2001,23,(6).

[4]郭经宙,倪湘宏,张志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18,20.

[5]印春力.对业余训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3,(3):111-114.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2

摘要:社会不断发展,体育课程在学校中的位置也不断提升,我国在2006年之后就开始了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在其开展初期,学校的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并不是很理想,这和学生体育课余训练水平的不足分不开。学生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文化课程以及各种考试上,能够参与体育课余训练的时间很少,这就使得学生的体育竞技基础能力不断下降,因此,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阳光体育运动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影响。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影响

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竞技体育基础能力不断下降,这是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因为学生很少参与到课余体育训练中,将自己的大部分是时间都放在文化课程上,当前要改变这种情况,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就需要注重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为课余体育训练增添新的活力,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余体育训练中,提升他们的竞技体育基础能力。

1、阳光体育运动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影响

1.1、改变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理念

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一般的任务以及目的都是为了准备各种比赛,这就使得其存在较大的地区局限性。每个地区的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然而一样的是学生参与训练的目的,都是代表学校比赛,为学校和自己争光,为升学奠定基础,所以,使得学生在参与课余体育训练时有较大的压力。“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具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经过其在各学校的落实之后也让课余体育训练的指导理念发生了改变,除了比赛这一目的之外,更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让学生在文化课程学习之外能够感受到体育训练带去的乐趣。

1.2、改变和丰富了课余体育训练内容

阳光体育活动还没有开始之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面地区局限性较大,每个地区的运动竞赛项目不一样,该地区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会依据竞赛项目而开展相应的训练项目。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学校在课余体育训练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如,训练不系统、目标不清楚、训练项目单一、体育成绩不理想等,很多学生的训练项目只有篮球、田径等简单的项目。而阳光体育运动内容不断丰富,这也让课余体育训练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让学校中的体育设施建设加强,设施更加完善,***府对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增加,每个地区的学校结合地区以及学校的情况,开展相应的体育训练项目。

1.3、确保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时问

阳光体育运动是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要求,在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评价中将健康素质当成一个关键指标。各级***府在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落实的过程中,就需要让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时间,需要全面保障课余体育训练时间。在阳光体育运动没有开始之前,基层中学活动课的时间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通常时间都是在半小时,在开始落实之后,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得到增长,时间在45分钟到一个小时之间,可以帮助学生缓解文化课程学习中的压力和负担,有效的保障了基层训练的时间,可以防止训练以及学习的时间出现冲突。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媒体参与训练的时间比较固定,教师可以结合比赛的具体情况科学有效的对学生的训练进行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训练的效果。因为训练时间增加,也让学生训练周期的改变变长,让课余体育训练周期性更加科学合理,为参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奠定基础,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1.4、有利于更好的落实课余体育训练计划

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通常都是根据地区的比赛周期制定的计划,在没有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之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压力较大,能够留给训练的时间很少,因为训练时间较短,使得训练计划都停留在短期上,是在赛前应用的,比赛之后就不注重训练,或者没有系统的进行训练,效果不是很理想。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为了拿到好成绩,就需要加强训练的密度以及强度,使得训练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且这样只是为了参加一般性的比赛,学生的发展空间有限,和体育运动规律不符。阳光体育运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学校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适合他们特点的体育活动形式,进而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根据地区比赛的周期以及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和体育竞技发展规律相适应的长期训练计划,通过训练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运动成绩的提升。所以,学校在课余体育训练中需要全面的执行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确保阳光体育运动能够有效的落实,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竞技基础能力。

2、阳光体育运动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策略

2.1、课余体育训练、体育课教学和体育竞赛三者协同发展

课余体育训练较为特殊,具有一些特点,如,多样化选择、社会参与性、方式上较为灵活、***自主性等,较为随意和***,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自主性。现阶段,学生课余体育训练情况不是很理想,在方式以及组织形式都较为滞后,项目也很简单和单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没有有效合理的管理,所以,学校需要注重课余体育训练,将其和体育竞赛以及学校中的体育教学形成一体化发展模式。在体育教学课程展也加入体育竞赛以及课余体育训练,让学生能够提高对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学校还需要在制度上为课余体育训练提供保障。把学校中的体育竞赛也加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就需要对体育竞赛范围进行拓展,采取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等情况设置竞赛项目,通过多样化的集体竞赛模式,结合项目的具体特点采取多元化方式,如竞赛、表演以及游戏等,让学生能够把体育训练看成是校园生活以及学习中的一个常态,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余体育训练中。对于课余体育训练,学校需要派专门的人员进行指导,同时也可以进行监督,通常都是体育教师负责这一工作,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以及体育技能,让学生能够养成参与训练的习惯,还需要监督体育竞赛组织等。通过实现体育教学、竞赛以及课余体育训练一体化,可以让课余体育训练真正得到落实,提升有效性,让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竞技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2.2、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社团

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余体育训练中,就需要先提升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兴趣,可以全面的参与进去,而体育俱乐部以及社团就是一个有效途径。让学生加入体育社团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提升他们的参与度、荣誉感,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此,学校需要加大力度建设各种运动项目的社团以及俱乐部。对于社团日常训练就需要体育教师提供指导,各种体育社团以及俱乐部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开展课余体育训练,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进去,让学生将体育训练养成一种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以及习惯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学校可以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体育项目,通过体育社团和俱乐部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防止学校对课余体育训练进行太多的干预,让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要参与的体育项目,还有专人能够制定训练计划,让学生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育训练,防止他们因为运动强度不科学而伤害到身体。

2.3、注重建设及维护学校的体育设施

课余体育训练需要场所,而学校中的体育设施就可以给学生提供运动的器材以及场所,因此,学校体育设施方面的情况会对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产生重要影响,学校需要保证齐全的体育设施和设备。国家对于学校的体育工作出台了基本标准,因此,各级***门需要按照标准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对学校当前已有的体育设施进行保养以及维护,对体育场馆进行建立或者是拓建。学校也需要从公共经费中拿出一部分支持学校的体育场馆以及设施的保养以及维修,建立和完善各种体育设施以及场馆,一些体育场地需要提升安全性,减少维护体育设施的时间周期,对于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需要进行适当的延长,学校需要对有限的公共场所进行集约规划,对田径场地等进行扩建。农村的学校因为条件限制,可以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对现有的`体育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通过使用废旧材料制作体育器材,让学生可以参与到课余体育训练中。

2.4、取得字校和家长的认司

学校需要改变传统观念,在注重文化课程学习的同时需要抓好训练竞赛。教练员需要时常和家长进行联系,宣传德智体等方面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家长对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教师和家长联系还可以掌握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而让家长看到课余体育训练的作用,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增长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5、提高教练员的自身水平

课余体育训练中一般都是体育教师担任教练员,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体育课堂教学,虽然很多教师都具有较高的学历,然而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校能够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学习以及进修的机会,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的适应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要求。

2.6、要处理好文化学习与训练的关系

学生将大部分时间以及精力都放在文化课程上是当前一个普遍的现象,不止学生,还有家长以及教师都关注的是学生的文化成绩,要是因为参与体育训练而让学生的成绩下降就一定会停止训练。所以,要想更好的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就需要先处理好训练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为训练的开展奠定基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竞技基础能力,改变当前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低的问题,因此,学校需要对注重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积极支持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转变以往的观念,为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提供积极的支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训练中,养成长期训练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吴逦.阳光体育视域下贵州省望谟县部分中学课余体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2016.

[2]王亚南.长株潭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体育活动结合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2016.

[3]朱清德.阳光体育运动对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影响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4).

[4]邓云林,钱进.浅析阳光体育运动对高职课余体育训练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16(4).

[5]洪武集.阳光体育运动对高职课余体育训练的影响分析[J].才智,2017(28).

[6]林华贵.“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探讨[J].体育时空,2017(13).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3

一、高职体育训练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坚持创新理念,不断优化教学工作,既是体育学科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明确目标。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要在思想上高度认识训练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并将其有效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总体来讲,体育训练教学创新具有三方面的背景因素。

1.原有训练模式陈旧滞后。许多教师多少年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进行动作技巧的示范,然后由学生开展机械训练。这一教学模式不可否认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没有有效体现出来。这样陈旧滞后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训练教学中创新运用模式,是增强体育教学成效的有力路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

2.提升训练教学成效是新时期体育教学的重要要求。进入本世纪以来,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向着纵深持续深入发展。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要牢牢把握教学改革形式与发展要求,不断改进改革和优化教学模式,特别是训练教学模式。只有进行充分的优化调整,才能保证训练教学取得圆满成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措施。因此,强化训练教学模式改革是整个教学工作发展的内在需求,对增强体育教学效果促进意义非常明显。

3.以改革推动训练教学成效提升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体育教学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与目标性,体育教学特别是训练教学模式的改进,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训练之中更感兴趣,能有效融入其中。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这都是一次进步与成长,因此推动训练教学改革与优化,不仅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紧扣要点实施突破,全面提升高职体育训练教学成效

1.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兴趣迸发。

一直以来,训练教学都是以学生筋疲力尽、枯燥乏味的状态出现,容易让学生降低体育学习兴趣。笔者针对这一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入手,为训练教学注入更为丰富的内容。如通常情况下体育训练教学都是围绕指定项目进行的,而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内容却没有能融入其中。对此,笔者进行积极探究,从丰富教学内容入手让体育训练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在体育教学中增加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一些训练动作、训练项目,使学生在训练教学中保持较高的参与热情。高职学生中男生对武术较为感兴趣,笔者在体育项目训练教学中,每隔一段时间都带领学生做一做武术操,既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兴奋点。

同时,对女生开展一些健美操穿插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训练活动之中。由此可以看出,丰富体育训练教学内容,特别融入和学生身心发展相关、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对训练教学有效开展将产生调节促进和辅助作用。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可以让高职学生学得更轻松愉快,更高效务实。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重视乡土化内容的融入,选取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方面,使体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和学生成长有效联系,和整个社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才是立体化体育教学的有效载体,对学生兴趣激发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2.提高学生参与程度,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深入互动。

高职学生没有了升学压力,为体育教学素质化开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在体育训练教学中,教师不能完全对学生进行示范灌输,这种师徒式教学已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让训练教学成为教师点拨示范、学生感悟揣摩、相互合作巩固的综合过程。笔者在训练教学中首先针对训练动作、训练项目进行充分研究,提炼出要点在教学中进行示范,接下来要求学生自我揣摩,然后谈谈这一动作技巧在哪里、难点在哪里,自己上来示范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做好这一动作。

这样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在讨论交流、点拨纠正之后,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作训练的相互点评、相互纠正,特别是将一些动作完成较好的学生分布到不同学习小组中,指导他人开展规范动作训练,更可以发挥学生教学生的作用,既提高动作指点的面与形象成效,又让学生具有更为深入的空间。学生的高度参与不仅让体育训练过程变得生动热烈起来,而且尊重学生在其中的主体地位。当一批优秀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小教练取得成功的时候,对其他学生而言是在传达一个有力信号。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可以营造出更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学氛围,更有助于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3.引入竞争激励模式,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你追我赶。

体育训练教学更多时候考验的是学生体力、耐力与技巧,而学生一味进行机械训练,显然不利于兴趣激发。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勇于追求上进的愿望非常强烈,在体育训练教学中通过竞争模式引入,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如篮球教学中,无论是运球训练还是投篮训练,教师都可以运用竞争模式,运用一小段时间对学生进行技巧指点,分组训练之后在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活动,组织单位时间内进球总数比赛,或固定距离运球往返接力跑比赛,等等。这样以赛代训的方式最大优势在于将学生原本枯燥乏味的机械训练变成相互竞争的比赛活动。大家相互赛一赛、比一比,学生为了获得好的成绩,以及为了本小组获得好的名次,都会认真思考,思考如何规范运球、快速运球,如何提高投篮命中率等。

学生揣摩研究、积极训练的过程,是他们提高动作技巧把握程度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看似表面积极参与比赛活动,实际上是较好地完成这一项目的巩固训练,竞争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对体育项目训练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竞争激发动力,竞争产生争夺。高职体育教学训练中,只有设置竞争性目标与模式,才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体育教学向主动训练、积极深入拓展。每一位学生在这一氛围环境背景下,都会迸发出认真学习与他人比一比、赛一赛的信心、动力与勇气。只有让竞争成为学生体育学习训练中的主流情感,才能保证教学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现游戏的改造作用,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寓教于乐。

高职体育训练教学如果单纯以技能动作训练的方式,则对学生学习兴趣、参与程度、掌握效果等都有影响。让这些枯燥的训练项目变得有趣起来,改头换面以游戏形式出现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充分尝试,以排球教学为例,让学生掌握垫球基本动作要领,除了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自我揣摩之外,开展对抗训练也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对抗训练的积极性,笔者对训练模式进行了改革,将其打造成一个趣味游戏活动,组织正面垫球快速移动游戏,每四人一组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兼训练活动。学生根据个子高矮、运动速度自行搭配,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对抗游戏,整个操场上训练氛围立刻活跃起来,大家不需要教师指挥就自行开展游戏活动。这一游戏的本质在训练学生正面垫球技巧及快速移动的应对能力。

将游戏化改造模式引入体育训练教学,特别是将各种先进的模式、复杂的内容以游戏方式体现出来,对学生而言体育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趣味与享受。游戏化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理念,体现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有效把握。因为游戏以一种更令人容易接受、更感兴趣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将体育教学目标任务巧妙渗透其中,可以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寓教于乐的效果。因此,游戏改造不仅提高体育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而且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理念转变。

5.拓宽体育教学空间,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个性发展。体育训练教学既要抓住课堂时间开展有效训练,更要重视课外空间的拓展,使项目训练有效延伸开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帮助。如在排球、篮球等项目训练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时间内进行要点技巧指导点拨,更多的巩固与训练则需要放在课后进行。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篮球队、足球队,以及运动兴趣小组等载体,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动作项目训练及组织比赛对抗,在实战环境下让学生提高技能技巧水平。这些方面对学生而言都是更感兴趣的内容,运用课外空间将体育训练教学有效拓展开去,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实现体育训练目标,又增强体育教学的立体性、素质化水平,使体育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的重要抓手。

高职学生可以自主运用的课余时间非常丰富,教师要在这一方面进行有效掌控,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这些空余时间,不要虚度年华、枉费青春。除了开展学习锻炼之外,笔者更多时候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专题活动,上文提及的篮球队、足球队等都是项目化推进学生课外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抓手。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相对***的操作空间,开展各种拓展训练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技术要领、激发体育情感,同时为学生个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高职体育训练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在体育训练教学中,开展理念创新、模式创新、空间创新,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大新颖性。教师要妥善组织好训练教学创新,在具体活动中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训练教学创新必须着眼于学生积极性激发。没有学生充分的参与,再好的模式、再好的经验也将化为空谈。因此,体育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积极性激发,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达到理想状态,积极策应教师的训练项目、训练要求,使整个体育训练教学呈现出师生互动的良好状态,在充满激情的参与之中掌握技术要领,拓展训练空间,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只要重视学生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才会更投入,教学工作才会更生动有效。

2.训练教学创新必须着眼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载体,教师必须重视对教材内容信息进行拓展,无论是训练范围、训练技巧,都要增加一系列丰富内容拓展作为基础,否则学生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许多教师的成功经验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延伸,才能为训练教学创新提供扎实基础。

3.训练教学创新必须着眼于各种资源统筹运用。训练教学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训练活动,资源支撑功能不可小瞧。无论是课外活动资源,还是各类兴趣组织,都可以为学生自由发展提供平台、拓展空间。教师要认真研究高职学生的作息规律、校内时间,以更加贴近实际的原则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训练活动,尤其是在课外开展兴趣型拓展活动和巩固型拓展活动,目的都是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成效,提升综合素质水平。广大教师只要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各种资源,就能打造立体化、素质化和高效的训练教学。

综上所述,高职体育训练教学看似过程枯燥、难度较大,只要教师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完全可以走出一条优质高效的训练教学之路。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4

摘要:作为近代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之间存在的关联问题一直是哲学界探讨的焦点。从哲学的概念来看,哲学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部分,人类思维解决的是理论哲学的问题,而人类存在本身解决的是实践哲学的问题。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将“身体问题”作为现象学的首要课题,并且认为身体问题是语言哲学的根本,是研究哲学问题的根本,随之诞生的“身体哲学”“肉身哲学”成为英美哲学的主要范式。人的身体是直观接受和感触世界存在的媒体,基于“身体哲学”研究大学体育训练的开展价值,对科学提高大学生体育训练的成效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身体哲学;大学;体育训练

人的存在是哲学研究的基础,阿基米德曾说:“哲学的诞生源自于人类对一个现象或一个事物感到好奇,感受于这种好奇的无解,人类认识到自身的无知,因而为了摆脱这种无知而进行了哲学思考。”这里的哲学思考产生于人类的思维,通过思维去实现对好奇事物或现象的思考,主要强调了人类思维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然而,二十世纪盛行于欧洲大陆的“身体哲学”(也被称为“肉身哲学”)则更多关注人的身体作为一种哲学存在的作用和价值。

一、人类身体与体育训练的关系

客观上看,人的身体是客观存在于世界上的,是人与世界万事万物发生感知的唯一媒介,至于有些学说提到的“人的精神可以游离于身体之外”这样的论点,目前尚未有科学的认证。因此,就目前的研究而言,我们认为身体的腐朽将终断人与世界的连接,人的发展本身是以人体的发展为根基,人的思维也随着人体的不断生长发育而变得丰富和多元,如此可见人的身体存在对于人的存在的重要意义。体育锻炼,是人类发自身心对自然世界产生的需要和冲动,“生命在于运动”也揭示了人类生存与客观世界必须要参与运动以维持身体与意识的互动,以此追求身体机能的日渐强大,从而以身体为媒介探究更多关乎生命、生存和平衡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体育训练,人类还可以追求生命的延续、维持健康的状态,因此体育训练对于人类身体而言是一种忠诚、可靠的存在。从“身体哲学”的视角出发,科学地认识人类进行体育训练的价值,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开展体育训练,而开展体育训练能够保障人类身体健康,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从而平衡人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二、“身体哲学”视野下大学体育训练对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价值

大学生多项课程中,体育训练被称为“体育”,是任何专业大学生必须参加的课程。从哲学角度出发,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从身体哲学视野来看,体育训练既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为了使大学生身体发展更适应社会需求而开展的系统身体训练,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帮助大学生认识

“身体”语言学上所表述的“身体”,指的是肉身。史蒂夫帕克在《人的身体》一书中解释人的身体为人的骨骼、肌肉、皮肤、身体构造和运动组织的结合,该书对大到身体的整体概况,小到毛细血管、表皮组织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阐述,而这里所指的身体是一种狭义上的身体,并不能完全覆盖身体哲学中所指的身体内涵。身体哲学研究的范围更广,简言之,身体哲学研究的身体分为“表面”和“深层”两个层面,“表面”指身体本身,即肉身;“深层”则覆盖身心发展、身体的感知和存在的意义等。[1]从“表面”来看,通过体育训练,大学生能够系统深入地了解“肉身”的运动机理,体验骨骼、肌肉、神经等互相结合的运动效果,提高身体素质,维持身体与客观世界的平衡。从“深层”来看,通过体育训练,促进身体与客观世界的接触,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帮助其认识身体对于体育训练的需求,从而掌握身体在哲学世界中的重要价值,了解体育训练对于身体健康、生命延续的意义,感知“身心如一”的境界,达到更高的精神追求。

(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身体哲学”最初的理论认为人的身体和思维是分割对立的存在,历史上称之为“身心二元”理论,然而通过身体哲学的不断演化和发展,身体哲学的代表人物梅洛庞蒂提出完全颠覆“身心二元”哲学认识的新理论,他认为“肉体”不是单纯地割裂性的存在,而是肉身加心灵的融合性存在,与中国儒家学说中“身心一体”的思想不谋而合,简言之就是人必须通过身体才能认识世界。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体机能基本已经发育健全,但心理发育仍未达到健全水平,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存在偏颇,因此通过体育训练,大学生能够用已经发育健全的身体与客观世界发生接触性连接,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体育训练,大学生的肌肉得到了有效拉伸和延展,骨骼得到强度和韧性的塑造,神经系统受到合理的应激刺激,自身脏器和血液流动都更加健康,韧带坚固、关节灵活,这是肉身的健康发展。而通过肉身的健康发展,学生会有更加充足的体能和精力去应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能够开展丰富的兴趣爱好,调动更多的身体机能以适应社会生活。体育训练作为一门课程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避免了学生将过多的体力和精力浪费在不良嗜好和恶劣影响的社会行为上,并为学生创造与客观世界正向的联系,为更高地精神追求提供身体素质保障。现实世界中,必然不会存在脱离肉身而单独行动的思维,因此思维的发展必然建立在肉身的发展基础上,也就是说,要想达到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首先必须建立在大学生拥有强健体魄的基础上,可见大学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促进大学生“自在身体”的养成

放眼目前大学体育训练的开展,大多将精力放在肉体的锻炼上,注重学生身体机能的开发和运动潜力的锻炼,而忽略了对学生“自在身体”的塑造。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体育训练通过长时间的摸索与积淀,除了对训练者进行肉体机能的锻炼和运动潜力的开发以外,实际上还累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人类通过体育训练所能获取的最大财富其实是运动精神和运动态度,是一种挑战人类肉体和精神极限,释放潜在能量,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和态度,这一点在竞技体育中体现得较为完整。比如,跳高运动员一次次刷新自己所挑战的高度,短跑运动员在长期锻炼中突破速度瓶颈,游泳运动员克服水中缺氧的困境挑战闭气的时长等,这些都是对人类普遍肉身极限的挑战,在挑战过程中,通过体育锻炼实现精神力量的突破,坚持、突破,再坚持、再突破……这符合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内涵。但在当代大学体育锻炼中,普遍缺乏这种体育精神,往往以达标、及格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陷入一种疲于应付的局面。身体哲学讲求人的身体的“自在”,作为西方第一位将灵魂、精神视为非物质的哲学家,柏拉***认为灵魂是人类身体活动的主宰,也可以说,人类应该先学习体育精神,摆正体育态度,再进行体育锻炼。就大学体育锻炼而言,应重视对大学生“自在身体”的塑造,在体育锻炼中更多地宣扬坚持、突破的体育精神,以达到对学生“自在身体”塑造的目标。

三、结论

“身体哲学”作为西方盛行的一种哲学理论,经历了“身心二元论”的错误,转而发展为“自在身体”的合理论断,与中国儒家“身心合一”的理论不谋而合,这个过程中渗透着先贤的智慧,也凝聚着人类对于自身和自然接触过程中的高度智慧,其涵盖的范围极其广泛。本文就“身体哲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讨论,认为大学体育训练应遵从“身体哲学”的基本理论,注重大学生精神力量和意志力的塑造,使其对体育训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整个大学教育中,体育训练是一门必修课程,它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拥有强健体魄的同时,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突破自我的精神,对学生学业的开展和未来步入社会后的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现今健康中国建设和全民健身的大背景要求,更应在大学生体育训练中注重“体育精神”和“体育态度”的塑造,强化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为学生打造宽松的体育训练环境,减少因考评、达标等体育划线制度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压制,***天性,从个体出发寻求大学生符合自身发展的“自在身体”养成途径,将体育训练成为一种精神追求和快乐的动力,最终实现身心合一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高鹏,颜桂平,李玉超.身体哲学视域下学校体育的价值审视及路径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18,(6):130-135.

[2]巫斌.身体哲学新发展与跨文化交际关系刍议———儒家“体知”哲思[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81,83.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5

摘要:大学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是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更注重人才的创新思维,创新不断成为企业选择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可见大学教育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将创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大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创新思维的应用,将体育训练与创新性思维相融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创新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训练;创造性思维

一、结合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环节,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1]。无论是体育教师还是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因教学内容单一,难免会产生乏味、困倦的心理,缺少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为此教师将体育游戏加入体育教学,从而有效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度,使其更积极地参与训练。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选择学生喜欢的且开放性较强的游戏,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融入其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熟悉游戏规则,避免在开展活动时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比如常见的开放性游戏有将全班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均依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跳绳、踢毽子、投篮等体育活动。其中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当学生进行这样的体育游戏时,不仅能够体会到游戏多样化带来的乐趣,而且能够在运动中增强同学间的团结互助精神,提高班级凝聚力,在参与中展现个人风采,发挥自身在集体之中的价值。另外,学生在自由组合及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其创新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可见应用游戏教学法开展体育训练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

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作为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体育课程,其对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也能够对一些体育竞技比赛的规则,取胜点进行研究,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思考体育训练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而增强体育训练效果。在进行体育训练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体育实践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而增强思维训练效果。例如在进行篮球训练时,教师应让学生思考投篮的方式及防守、进攻策略等。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的反应力与思维能力得到锻炼[2]。在体育训练中运用创新性思维的手段多种多样,且不同的方式均能实现相同的目的,从而既能满足学生对实践活动多样性的要求,又能达到训练创新性思维的目的。另外,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其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并真正融会贯通,培养创新思维。在体育训练的内容上应灵活多样,应用学分制的考核形式,扩大学生在体育训练内容上的选择空间,学生拥有主动权之后,便能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体育课程,从而提高学习自主性与学习效率。

三、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通常定义为充满创造力与创造热情。体育训练或体育教学有效实施与创造思维密不可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产生创造力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思想进行指引的,因此,当思想上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之后,才会出现富有创新性的行为。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将锐意进取与创造精神融入体育训练中,结合学生的需求与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设定新的教学目标及富有新意的实践方法。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应创造更多能够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大学体育训练中教师应朝着更高的目标行进。以跳绳这一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在开展这项体育训练时,应摒弃传统单一的跳绳方式,采用花样跳活动,如绕八字、蹲双摇、单摇编花等。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体验各种高难度的跳绳动作,从而使其在丰富的跳绳运动中感受体育运动的趣味性[3]。让学生在竞争中挑战自我,敢于树立更高的目标,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体育运动项目不是单一的,只要发挥创造力,就能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运动玩出花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善于思考,通过自己的创意,将体育运动进行加工再造,从而达到在运动中锻炼其创新思维的目的。

四、在竞争中拓展创新思维

创新与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开展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制定富有新意的训练计划,使学生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锻炼身体的各个关节。同时教师应重视进行相应的指导,实现体育锻炼与实践的融合。体育运动具有竞争性与风险性,而正因这两个特点的存在,体育才令人着迷。竞争意识强的人能够在体育比赛中形成奋发向上的力量,让体育精神成为其积极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在竞争过程中,学生为了研究如何取胜而对体育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拓展其思维能力,增强体育训练的实践性。如学生在短跑比赛中开始前会通过多次实践来研究如何超越对手及跑得更快的方法时什么。由此引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其创新思维由此得到锻炼。在体育竞技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创造力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充分将自身的潜力释放出来,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育竞争的风险性并不会因为参与者的能力而有所减弱,身体是体育运动的载体,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应做好心理准备及相应的防护措施[4]。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训练,在训练中弥补自身的不足,展示自身的优势,发挥善于挑战的精神。

五、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创新的重要性。在教育改革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彰显。因此,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环节,大学体育教学必须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助推作用,教师应善于总结,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体育训练之中,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陈晓光 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白波.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分析[J].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02):165.

[2]张晓龙.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20):141-143.

[3]时光.如何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01):124-125.

[4]徐勇.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3(04):116.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50: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33943196769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精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精选).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对策   学校   体育   论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