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整理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
中学生作为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现代人,适量多读一些古代的诗文佳作,培养一点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对他们提高文化素养、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于今天仍然是必要的,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要建立在对文言的正确解读上。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会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阅读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种极为明晰的思路。
七年级时将文言文归类于不同的主体单元,其目的也是希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多的关注文言文的“文”,经过一年的文言文训练后,学生从八年级起,能自觉地利用自身的文言文认知水平,集中精力学习一批文言文精品,为日后的文言文阅读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
依此,文言文的教学在各个学断,应该有不同的侧重,必须依据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规律进行行之有效的设计,才能满足《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新课改要求。
因此在七年级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形成文言文思维意识便是重点,而在八年级,则需强化学生文言文思维能力,在夯实双基的前提下,开始鉴赏。到了九年级就需要学生能看出文言文文本后面所蕴含的道理和文化了。初中三年,每段各有任务,如果没有教师这种教学的连续性,则学生的文言文认知水平始终会在原地打转转。
现代文能够以细致的描写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具体可感的想象空间;而文言文言简意赅、语义古今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很难直接给学生以可感的形象,因此也就更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反复理解、品读语言,在脑海中展开想象。一旦学生养成品味文言文语句,透过文字想象故事、体会感情的习惯和能力,字词的落实效率也会随之大幅提高。
在文言文教学中,字词句的落实往往是教学的重点。但过于强调字词句落实,容易导致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烦情绪,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的品读、想象、创作中,不知不觉地落实字词,又深入地体会到文言文本身的美丽。更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在学文言文时反复品味文字、展开想象,完成对文言文的精读。
总结起来,在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做到:
1、有意识多增加诵读、背诵的环节。
2、一定要清楚教材中的常用文言词和语,在做文本阅读时适时考察学生掌握程度,夯实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3、恰当的使用白文断句,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文言字、词、语、句以及文学、文化方面的知识。
4、以文代言,在设计中尽量以样本的形式出现,设计中要明晰文本究竟在哪里“导”、“导”什么,在什么地方“点拨”、“点拨”什么,在什么地方“引导”,在什么地方“发现”。使文言文教学文本滋阴学生的心灵高度。
以上四点总结起来,就是传承和引导。
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注重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文言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自然而然地去落实字,词,句,作者作品,作者的思想情感,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为此,我在六年级语文学科文言文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点规范的落实,尝试和小学文言教学进行衔接教学。
一、两分钟预备铃的落实。老师明确两分钟预备铃的重要性,准时到岗位,每位同学整齐到位了,准备好上课的书及用具,老师对课代表进行专门的培训,要求课代表也能围绕老师上课的内容备好课即准备好两分钟预备铃所要领读的内容,例:老师这节课上的内容是《吕氏春秋》两则,课代表在两分钟预备铃就领读课文及文下注释,这样为下节课的授课做了铺垫,也为新授课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并且把同学们的思路带到了课文中。此外对同学们的读书姿态也要求规范,即人坐正,竖起书,大声读,正所谓朱熹老先生说的:“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二、读,首先要听老师范读。从老师的范读中应该领悟些什么。请看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渲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于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都要通过朗诵表达出来。而学生在听老师的范读中,也正要获得对文章的这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起自己诵读的欲望,以达到进一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目的。
其次,让学生自读,从课题到作者,再到注释,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作者、课文的大意、表达思想感情。然后,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合作下进行研读品味。
(1)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由学生自己或小组查字典或词典解决,特别要求掌握通假字、古今字、异读与破读。
(2)读准诗文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通读文言文,做到停顿正确,理解文意才不会出错。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有利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3)读出语气和语势。这样有利于体会古诗文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如曹操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这样的朗读就会品味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联想到诗人立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雄伟抱负。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文言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品味文言文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统一文言文教学环节:从小学到初中,最难学的就是文言文,最难衔接的也是文言文教学了,小学时对文言文教学没有做过任何要求,到初中一篇文言文就要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这确实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一开始情况不好,几次考下来就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平均得分率老是达不到百分之70,为此我们在教学上统一教学环节:
1.任何一篇文言文拿到手,先让同学反复去读,没有注音就查字典,字字落实读音,老师范读,同学个别读、齐声读,配乐朗读,熟读成诵。最后用小组比赛,个人比赛等形式,选出冠亚***,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照注释再借助工具书,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还不能理解的就用笔圈出,然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互问互答,老师时时的给予指导和归纳,时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3.在此基础上,句句翻译,可以用开火车的方式,再在练习本上抄一句原文,再在下一行用不同的笔翻译一句,这样把文言文教学落到了实处。
4.此外在上难度较大的新的课文之前,先把课文的情节内容用故事的形式和同学讲一遍,或者文中描写的景物先用现代汉语的形式为同学描述一下,然后再要求学生翻开课文学习。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难度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上来了。
5.还可以进行一些课本剧的表演。比如《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学生自编自演了课本剧,通过课本剧的演出,学生既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也减弱了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四、此外,我们坚持每天一篇做《文言文点击》,即坚持课前讲话。每天按照学号,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正字正音,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自然而然地去落实字,词,句,作者作品,作者的思想情感。现在同学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稳步上升。
五、坚持天天默:六年级要背默的内容很多,要让同学把每一篇都记住,不混淆,不默错字,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天天默。正所谓细水长流,每天我们都会默其中一首,或读上句默下句、或默其中难写易错的字,然后在周测中,进行巩固,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我们则在之前利用点滴时间进行个别默写,例在周三上午的阅读课,我会组织这些同学单独坐在一起,把下午要默写的内容一个一个默一遍,我一个一个给他们面批、订正直到全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这些同学有信心,能取得一个相对良好的成绩,也帮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次周测结束以后,全班同学都在试卷上先订正一遍,我们一个一个面批,确认正确,再用正确的格式订正到订错本上,这样做下来,效果十分明显,我们全年级的文言文部分的得分率一直很高,古诗文的默写平均得分率基本能保持在百分之98,课内文言平均得分率保持在百分之94左右,这种良好成绩的取得和这些方式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中小学文言文的衔接教学要充分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多为学生着想,依循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枯燥的文言变得灵动,使呆板的文言课堂活跃起来。用我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吸引孩子们对文言文的热爱,用我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来弘扬中华的文化。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4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32963326681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中文言文教学总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中文言文教学总结.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