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术工作计划模板汇编

更新时间:2023-08-28 00:34:28 阅读: 评论:0

关于技术工作计划模板汇编

关于技术工作计划模板汇编

关于技术工作计划模板汇编5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技术工作计划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技术工作计划 篇1

20xx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切实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特拟定下一年度安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资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安全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提高。

二、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1.杜绝死亡、重伤事故;

2.杜绝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3.无职业卫生病例出现;

4.杜绝食物中毒和重大污染事故;

5.人员轻伤事故率不超过3‰;

6.安全隐患整改率达到90%以上;

7.三级教育率达到XX0%。

二、20xx年安全工作重点

1.安全生产责任制。

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与班段长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每月给班组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总结不足之处,部署安全工作要求,强调下一步安全工作重点,并形成书面记录,下发班组长,使安全责任制工作落到实处。

2.安全教育培训。

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配合综合管理部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工作。严格执行20xx年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根据公司实际生产情况、人员作息时间,分批对员工进行国家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等的培训,实现全员安全教育目标。结合20xx年安全生产月,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张贴安全宣传标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3.外包队伍安全管理。

外包进厂首先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对于外包所从事的施工,未配齐相应的安全设施、劳动防护用品或未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坚决不允许进行相应的施工。

4.消防管理。

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并达到相应的消防安全要求。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完好、可靠性。建立消防器材专人负责制,保证消防设施、器材突发着火事故的可靠性。每半年举办一次消防演练,使消防应急预案具有可操作性,提高厂内火灾发生后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生产作业场所、生活住宿等重点防火区域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5.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及时对特种设备进行自检,严防特种设备带病作业,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监督检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复审情况,凡超过时限未经复审者,不得继续从事原工种作业。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令第549号)的有关要求,协助公司领导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检验。

6.安全检查。

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对特殊节假日、安全生产月及雨季、冬季等重点特殊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检查。建立公司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对各车间定期或不定期实施监督检查。全年计划开展专项检查不少于4次。

建立隐患排查,整改报告制度,有效控制风险,对于发现的隐患根据定人、定时间、定措施的“三定”原则,及时整改。对于危险性较大的施工作业,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或安全管理方案。

7.开展安全标准化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在公司领导的指导和要求下,积极开展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按照《企业安全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xx)做好各项工作。通过标准化管理方式,规范生产行为,达到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针对人员中毒身亡的安全生产事故,建议公司配备4台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对于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及应急救援能够起到关键性作用。

由于来公司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现场需要掌握了解的的内容还很多,厂区面积大,责任重,但是安全管理工作没有终点。本人将会在20xx年以更加负责的态度严格抓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同时也感谢领导和同事在工作过程中对我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希望在20xx年在公司领导、同事帮助、支持和配合下,使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生产技术部

20xx年11月29日

技术工作计划 篇2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级部4个班信息科教学。本人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规划。

一、思想认识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了学科特点,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思考,多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熟练操作word、photoshop、excel等软件。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三、教学措施与方法

1、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课堂检测,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2、注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3、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4、结合组织相应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5、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技术工作计划 篇3

**即将过去,迎接咱们的是**年的煤矿验收工作和矿井复工生产。技术部门在矿领导的带领下,紧紧围绕技术矿长(郝伟伟)的周围,以安全技术生产为中心,以引领、指导、服务井下为重点,积极履行职责,强化内部管理,认真落实贯彻我煤业公司**的工作计划,技术部门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力克难关,功克技术上一个又一个难题,精细化工作,合理安排人员到各工作面指导监督工作。加快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认真填写工作资料台账,为安全技术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全矿的基建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技术部门通过科室内部的精细化管理,科员技术水平提高很快,使各项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技术含量上了一个新台阶,部门形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年以来我部门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严把操作规程及技术措施,防范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所有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隐患事故,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人员配置:

我技术部门现分为以下几组人员,分别为技术组、地测组、质检组、隧道组、探水队。

1、强化内部管理,实现工作创新。一时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以体系管人。力争做到人人按制度办事,从而进一步增强我部门技术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而是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按照各自的分工,严格工作质量考核,使每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督促、有落实,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重点搞好作业规程及安全措施的编写、制定工作。所编制的作业规程及安全措施要符合生产实际。同时,要抓好所有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学习、考试等各项工作,并且做好现场检查落实,严把现场工程质量关。凡是不按作业规程施工,严格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进行处罚。

3、根据矿井每月实际,认真编排每月的作业计划。同时要抓好计划落实到位,确因井下地质条件变化时,要及时向总工程师汇报,调整作业计划,力争使计划切实可行。认真指定生产所需的各项材料计划,各种材料的规格、型号要准确无误,为圆满完成当月生产任务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4、加强石门及主要大巷的素描,认真编制各地质“三书”)采区地质说明书、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及做好储量报表。积极开展周边小煤窑调查及上报工作,严格落实预测预报工作,加强探煤找煤工作,缓解矿井采掘接替紧张局面。

5、做好216绞车房绞车安装准备工作,确保绞车及各类机电设备安装完好。

6、加强一通三防及防治水管理,做好年度瓦斯鉴定、反风演戏工作,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确保矿井安全,维护矿区和谐稳定发展。

7、加强业务学习,采取“多问”、“多做”、“多深入工作现场”以三个“多”的形式学习促进经验的积累,并对新技术员多提供帮助,采取“以老带新”的原则,确保在本年度里全部能***工作。财务部工作计划保安部工作计划班干部工作计划

技术工作计划 篇4

一、任务目标:

1、组织本组教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继续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

2、加强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和调控,积极引导学生能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3、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评比活动,努力提升教学实践水平和教学理论水平。每一位教师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写一篇读书笔记。

4、组织本组教师进行一次集体听课、评课活动,并落实到书面,上传到本站。

二、主要工作安排:

1、认真备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探讨,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授课,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手段,上好每一课;

2、身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发挥本教研组的`工作作风,互相之间要进行学习与交流,从而提高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水平,并很好地将本学科融入到其他学科;

3、组织本教研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索,切实提供课堂40分钟效率,学习其他兄弟学校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4、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虽然我组人员少,但为保证新课标的落实,确实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教研组将作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加强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备课中注意情境创设及设计意***的确立。组内集体研究、备课、说课、评课。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①商议制订本教研组工作计划。

②组织本组教师观摩省能手评比的优质课。

十月份

积极准备,迎接区“备说上评”抽测,组织一次本教研组到我校讲一节观摩课。

十一月份

组织本组教师参与“送课下乡”活动,通过观摩学习,积极研讨,并相互评课。

十二月份

结合区教研室的工作,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为进一步加强页建设,将其作为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的展示台,本学期末,按学科分册收集整理教学设计、课件和检测试题,使教育资源共享共建。

元月份

①组织期末复习,迎接区教学质量抽测

②写好教研组工作总结。

技术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劳动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制定性学习领域,是一门综合性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当地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开设劳动与技术课目的在于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的五年级劳动技术课教学。该年级的少数学生在课堂上有随便不遵守纪律的现象,这就影响了上课的质量。当然,该年级的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自觉的,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上生活与劳动课的.,他们还是喜欢动手,做小制作。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编排了一些看看、说说、做做的内容。尤其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本册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适当补充校本教材,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四、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2、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的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能进行简单的生产劳动。

3、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教学措施

1、严格要求学生,对少数纪律差的学生批评教育,激发学生上劳动技术课的兴趣,使班级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2、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尤其做到自己先动手,要求学生会做的,自己要先会做,在课堂上做好示范演示。

3、利用远程教育技术与劳动技术课整合,通过运用远程教育,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兴趣。

4、上课做好充分准备,按时进课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5、关心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好个别辅导。

6、按时进行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绩记录,做好经验总结。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27: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31540676552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技术工作计划模板汇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技术工作计划模板汇编.pdf

标签:工作计划   模板   技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