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峡》教案锦集

更新时间:2023-08-27 12:39:27 阅读: 评论:0

关于《三峡》教案锦集

关于《三峡》教案锦集

关于《三峡》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三峡》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峡》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其重点是“水”以及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它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本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设想:

1、运用***书馆、网络媒介等。让学生自己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自主地探寻知识。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学会翻译,理解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的目的。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①查找有关三峡的知识、***片等。

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

③朗读课文。

2、教师准备资料:

①《话说长江》中关于三峡的影片剪辑。

②“告别三峡”文化专题的***片、绘画等。

③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

启发讨论、互动合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多媒体屏幕:一幅两岸高山,中间流水的三峡***)

1、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课文:峡是什么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义。(两山夹水的地方)

2、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要表现三峡,一定要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呢?(山、水)

(二)观看《话说长江》中有关三峡的.一段录像,请学生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特别是画出或写出山和水的特点。

(三)同学分组讨论评价,选出最佳“三峡小画家”和“三峡小作家”。用多媒体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请获奖者和小评委们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特别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突出了三峡山水的什么特点。

(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基础学习。(多媒体内容随具体情况而定)

1、其实,远在北魏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就曾经描述过三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看他是怎样写三峡的。

2、学生看注释,主动获取有关郦道元、《水经注》的知识。

3、检查预习情况:阙嶂曦襄溯湍……并找一找这些词在哪些句子里,说说含义。同桌之间可交流讨论,共同解决。

4、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可单个读,可分男女生读,可整体朗读)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课后练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疏通文意。(多媒体显示疑难字句)

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点拨引导,集体解决疑难字句。

(二)出示思考题,请同学思考、讨论完成,做好圈点勾画。(多媒体显示思考题)

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

(三)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达到背诵目的。(多媒体板书)

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

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

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顺序:

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

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

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

(1)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2)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3)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5、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水的语句。

6、给学生一定时间,***温习背诵全文,最后齐背。

(四)结合自己的作品,谈谈对本文的感受,然后试着模仿或修改自己的作品。

可引导学生从语言运用、材料安排、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

①本文语言精练,仅用百余字,却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诸多气象。

②语言富有表现力,情景交融,三峡的千姿百态尽在眼前。

③描写顺序先大后小、先总后分,层次分明。

④选取极有特征的事物,寥寥几笔,使读者身临其境。

⑤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⑥笔法多变,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工笔刻画,有全景鸟瞰、特写镜头等等。

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有理有据,都值得鼓励。如学生回答不到位,可由教师补充讲述。

学生模仿、修改后的作品,教师要及时关注、指正、鼓励。

(五)拓展思路,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有关三峡的古今诗词、歌谣以及三峡工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课后练习。

1、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2、补充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和余秋雨的《三峡》,比较三者之间的异同。

《三峡》教案 篇2

学习目的: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略无阙处(毫无) b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c夏水襄陵(漫上) d不见曦月(阳光)

e或王命急宣(有时) f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g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h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i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j飞漱其间(冲刷)

k良多趣味(很) 1.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m.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n.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 山 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一春冬--清幽

秋--凄凉

♂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体验,比较拓展。

1、联想体验: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比较拓展:

①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②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课外延伸:

①背诵翻译课文。

②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③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三峡》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领悟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典型化描写的手法。

(二)理清本文精妙的写作思路,欣赏优美流畅的语言。

(三)了解三峡的沧桑巨变,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

同学们,你领略过三峡的秀丽风光吗?电视专题片《三峡的传说》将你带进雄伟壮丽的三峡,现在我们来欣赏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主题歌《乡恋》(放VCD),让我们在歌声中游览三峡的秀丽风光吧!

(二)美文欣赏

配乐散文《三峡》背景音乐《三峡情》

(三)点击作者

大家欣赏了优美的散文,你一定会被《三峡》磅礴的气势、流畅的语言所折服,你可知道,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竟出自于一个地理学家之手,他就是郦道元。(介绍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

(四)小组自学

自学要求如下: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2.小组讨论,翻译课文。

3.理清思路,感受美景。

(五)教师行间巡视,了解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

(六)布置课后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2.用行楷抄写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讲解文言句,理清文章思路。

(一)讲授新课

1.讲解重点文言句,正确理解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互文)亭午见太阳,夜分见月亮。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互文)白色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该句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船行之快。

2.理清写作思路:

先写山高峡深,连绵不断。

次写江水大而急。

再写春冬之景。

最后写“晴初霜旦”的特殊景色。

3.分析写作特色:

抓住特征来写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山水中四季变化的`景色穿插其间,将动景和静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三峡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

(二)总结课文

同学们,20xx年6月1日,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已下闸蓄水发电,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在今天得以实现。如果你乘着飞机,你会鸟瞰到三峡大坝的雄姿;如果你泛舟三峡水库,你会欣赏到“高峡出平湖”的奇迹。让我们为三峡出现的奇迹而引吭高歌吧!

(三)课后作业

1.熟读背诵,用行楷默写课文。

2.知识延伸:观看专题片《三峡工程》。

板书设计

三峡

山势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动静结合

水势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情景交融

《三峡》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辅助教具:计算机(数量1) 液晶投影仪(数量1)

投影屏幕(数量1) CAI课件 三峡风光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欣赏三峡风光片,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题解;作家作品简介。

四、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五、疏通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六、分析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归纳小结;课堂巩固。

八、指导背诵课文。

第一页

《三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解表:

编号知 识 点学 习 水 平

识记理解应用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抓住特征写景√√

4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5正确、流畅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学习水平描述表:

知识点学习水平描 述 语 句行为动词

1识 记记住郦道元、《水经注》常识记 住

2识 记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记 住

3理 解了解文中先总写地貌,再分季节、抓特征描绘景物的方法领会归纳

应 用能多角度、抓特征对景物进行描绘(课外练笔)领会表达

4理 解了解字里行间作者流露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领会归纳

5识 记根据文脉“总写概貌—夏景—春冬景—秋景”背诵全文记 住

第二页

三、媒体选用情况表:

知识点媒体类型媒 体 内容 要 点资料来源媒 体 在 教 学中 的 应 用使用方法

1投影长江三峡风光自选导入新课播放

2投影长江三峡相关***片自制理解标题显示

3投影范读课文自制有感情朗读全文播放

4投影文意理解自制从局部到整体理解文意、体会思想感情分析

四、板书设计:

第三页

五、作业:搜集描述三峡的其它文学作品,小组交流。

《三峡》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用简洁语言描绘景物特征

3、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自修阶段)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嶂隐蔽晨曦襄上溯御湍揣喘潭漱口峻竣浚骏茂盛元旦山涧属引凄凉衣裳巫峡重叠疾风鸣叫朝

[2]查找资料,解释词句。

略无阙处叠嶂:重叠的山峰。自非:假如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阳光。襄:上。

陵:山丘。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阻隔不通(断)。哀转久绝:消失。或:有时。

宣:宣布君主的诏谕。朝zhao:早晨。暮:晚上。虽:即使。奔:代快马。御:驾。疾:快。

回清倒影:清波回旋,物影倒映。飞漱:飞流冲刷。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清澈;欣欣向荣;峻峭,山高而陡;茂盛。)良多:很多。旦:早晨。林寒涧肃:寒静,

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肃穆。(寒峭:形容冷气逼人)啸:拉长声音叫。属引:连续不断。

[3]试直译全文。

参考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山,简直没有空缺中断的地方。层层重叠的岩石和山峰,遮天蔽日,假如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江水漫上山丘,顺流逆流都阻隔不通。有时帝王的命令紧急宣布,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达江陵,两地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轻风,也不如这样快。

春冬季节,就是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清波回旋,物影倒映,高峻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特的柏树,悬泉和瀑布,飞流冲刷在山岩之间,山高水清,树木繁茂,确有很多趣味。

每当初晴时分,霜后清晨,林间寒峭,山涧肃穆,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叫,连续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最长,猿叫三声使人泪湿衣裳。”

[4]或许你还不能自己把文章字字句句翻译准确,但相信你一定已经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想象到了各段文字所描述的三峡风光,不妨把你头脑中的三峡用一段文字描述出来。也可完成课后练习一。

课上导学(自助、自新阶段)

[1]简介作品,导入课文

《三峡》选自《》,作者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家。

《水经》是记述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课文节选的部分着重写了三峡的山势及四时的景色,文句简洁,意境优美,是《水经注》中最具魅力的篇章之一。

[2]学生问答,教师解惑,了解内容。

1、齐声朗读,师生问答,检查有注释和学过字词的掌握情况。

2、逐段朗读,学生提问,学生答疑,对学生有疑惑之处进行引导明确。

3、指名逐句直译全文。(看谁译得正确而且流畅)

4、自选段落,速背比赛,(看谁背得多)

[3]梳理层次,想象情境;

1、 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各段所写的主要内容。A地形地势B夏景C春冬景色D秋景

2、作者选取了哪一景物写三峡的地形地势的?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出三峡的雄伟气势。明确:山;连,高。

3、 完成下表。说说你想象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可参照课前预习[4]和课后练习一)

季节 所选时间 所选景物 景物特点 给人的____________感觉

夏季 水涨之时 长江行舟 汹涌湍急日千里快 奔腾壮观水势磅礴

春冬季节 风平浪静之时 急流深潭清波物影山峦柏树泉水瀑布 洁白素湍碧绿绿潭回旋回清倒映倒影极高绝献奇特怪柏高悬悬泉飞泻飞漱 水清清澈树荣繁茂山峻峻峭草茂茂盛如诗如画清幽宜人明朗闲静良多趣味

秋季 初晴下霜的早晨 树林山涧高猿山谷 寒静肃穆长啸凄异空寂传响 悲凉凄清哀凉气氛令人感伤三声泪下

[4]讨论交流,概括特点

1、 作者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讨论交流。

2、请概括文章描写景物的特点,写成一段话。

[参考]作者构思精心,描写生动。

本文主要写的.是三峡的形势和景色。先写高山重叠,表现山势雄伟,这是全景;后分写四季景色。作者不循时序,先写夏季,浓墨于江水暴涨时的湍急,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再写春季和冬季,重彩于风平浪静时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画境,展现三峡清幽闲静的山光水色;最后写秋季,落笔于晴初霜旦之时的林寒涧肃、水少谷空,更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渲染出峡区寒静肃穆,哀凉凄清、令人伤感的气氛。不难看出作者匠心独运,四时之景,各具特色,循环变幻,奇景迭出,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奇丽多彩的三峡山水***。

具体描写手法多样,形象生动。开头大笔勾勒全景:山连,高到“略无缺处”;山高,高到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不见曦月”。这是三峡独有的自然景观,描写十分形象。写夏季江水之奔腾咆哮,放弃直接描写,而是虚拟一叶扁舟,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写路远、时短、行速衬托水流的汹涌与湍急。写春冬之清幽宜人、良多趣味,一连排出八个极富特色的山水景象,烘托出清荣峻茂的优美境界,让人应接不暇,如临其境。写秋景,作者先概括一般特征:林寒涧肃;然后紧紧抓住最具特色的“猿啸”极力加以渲染: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不仅让人看到三峡凄清的景色,还让人听到凄异哀转的猿叫,勾起人们的悲秋之感。最后引用渔歌衬托三峡深秋的清幽寂静。

郦道元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因此,他笔下的山川草木不只有美的形色,而且带着几分灵气。他笔下的三峡就像一位魁伟的男子,有盛夏的热情奔放,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整个形象丰满而多情。

[5]积累描绘山光水色的词语

1、 本文语言极为精致洗练,请将下列词语积累到自己的资料本上。

重岩叠嶂回清倒影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空谷传响

2、 简单说说它们的意思和使用环境。(看谁释得准、好)

课后巩固(自立、自给)

[1]课后作业:自由写作训练,可任选一题来做。

1、 选一个季节描写三峡风光,整理到作业本上。

2、 近不用上课,你一定常出去游玩,请将你看到的自然美景描写出来。

[2]反馈练习:

1、解释加点词的意义(10分)。良多趣味晴初霜旦

略无缺处属引凄异哀转久绝绝多生怪柏沿溯阻绝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屠自后断其股

2、翻译句子(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 回答下面的问题。(13分)

(1)《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和“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分别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修辞方法。

(4)《三峡》一文引用渔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三峡》一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

(6)本文语言精致、洗练,用语俏丽、贴切。请选取文中一处做简要分析。(3分)

示例:描写三峡春冬一段中,因为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饰“潭”。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23: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31111676514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三峡》教案锦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三峡》教案锦集.pdf

上一篇:华山游记作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教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