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八篇

更新时间:2023-08-26 12:38:06 阅读: 评论:0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八篇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八篇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编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在编口诀和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例题场景***。

认真观察一下,你能从***上了解到哪些信息?

重点引导学生讲清: 画面上有5只船,每只船上都坐了5个人。

二、 编写口诀

1. 根据大家了解到的信息,我们来填一填表格。

出示表格:

船的只数

人数

指导学生填一填。

1只船上坐5人,

2只船上坐几人?10人是怎样算出来的?

3只船呢?15人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表格。

[说明: 让学生借助直观把船的只数和人数的变化联系起来,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积作好准备。]

2. 提问: 1只船上有5人,是几个5?(在表格上面板书: 1个5)那么2只船上的人数是几个几相加呢?3只船呢?(依次在表格上面板书: 2个5相加,3个5相加)

船的只数

1

2

3

4

5

人数

5

10

15

20

25

3. 根据几个5相加你会写出乘法算式吗?指名回答。

板书: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4. 提问: 看了这些乘法算式,你知道我们今天要编写的是几的乘法口诀吗?(板书: 5的乘法口诀)

1个5是5,就可以编一句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板书: 一五得五)根据我们以前编口诀的经验,你会编一编5的其他几句乘法口诀吗?先想一想你会编哪一句,再来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把口诀板书完整。

[说明: 运用学生已有的编口诀的经验和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编写5的乘法口诀,这样学生学得主动,而且能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

5. 你会把这几句5的乘法口诀读一读吗?

先让学生各自轻轻地读一遍,再指名读。

6. 提问: 根据前面的学习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那老师出几道乘法题,请你选择合适的口诀来计算,好吗?

教师出示乘法算式,让学生说说用哪句乘法口诀来算,再贴在相应的口诀后面。

引导学生观察: 一句乘法口诀能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为什么五五二十五后面只有一道乘法算式呢?

7. 记口诀。

(1) 口诀是很有用的。你能把这些口诀都背出来吗?

指名背一背,再全班背一背。

(2) 你在读口诀、背口诀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发现: 下面的一句口诀比上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多5,上面的一句口诀比下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少5。

(3) 现在同桌对口令,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5的乘法口诀都记牢了。

[说明: 以各种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5的乘法口诀,又让学生自主发现这些口诀中的规律,有利于增强记忆效果,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三、 想想做做,巩固提高

1.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完成,再比一比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关系。

2.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花坛里的花开得有点奇怪,你知道为什么54和45这两朵花开在一起吗?

四五二十这句口诀有什么用?

你会说出另外3个花坛要用的乘法口诀,并写出乘法算式的积吗?

3.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完成,再组织交流,并及时进行评点。

[说明: 利用校对的机会让学生对别人进行客观评价,既引导学生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又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 几只小兔在草地上尽情玩耍。天黑了,它们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帮小兔吗?要求学生先连一连,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连。

四、 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会了什么?你知道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吗?

口诀是我们共同努力编出来的,请小朋友把它们牢牢地记住。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进一步掌握整十数乘多位数及多位数末尾有0的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逐步提高计算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4×4+3 5×8+4 9×6+1 6×7+3

5×6+2 9×7+5 8×3+2 3×9+4

2.计算。

23×4 57×6 82×6 73×5

引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把准备题中的23×4改成823×4、239×4,让学生尝试着用看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2.反馈:你是怎样算的?

3.练习。

4.再次尝试练习。

2950×3 67×50

三、巩固练习。

1.书本中练习。

2.计算。

3.应用题练习。

四、作业

作业本p14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例7、例8、练一练,练习九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

2、使学生在探索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假分数,谁来说说什么是假分数?(板书:假分数)你能举例说一些假分数吗?学生举出的例子老师分两栏板书,左边一栏写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右边一栏写能化成带分数的假分数。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然后指左边一栏,你能将这些假分数化成整数吗?小组里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2)交流汇报方法:

A.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分母4/4=4÷4=110/5=10÷5=228/7=28÷7=4

B.根据分数的意义:4/4就是4个1/4,4个1/4是1;10/5是10个1/5,5个1/5是1,10个1/5是2。

C.还可以画***看一看。

哪种方法转化更简便?(分子÷分母)

(3)观察一下,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分子是分母的倍数)

: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

完成练习九的第一题。

(4)那么:4/3、7/3、11/8能化成整数吗?为什么?(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

(6)带分数的意义。

出示数轴。

你能在数轴上找到4/3这个点吗?

(4/3是4个1/3,从0开始数出4个1/3。)

(3个1/3是1,在1后面再数1个1/3就是4/3。)

指出: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如4/3就是3/3和1/3合成的数,1/3,读作一又三分之一。

说说5/3是几和几分之几合成的数?读作什么?数轴上的点在哪里?

2、教学例8。

(1)出示例8。

(2)怎样把11/4化成带分数呢?

尝试练习,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方法:

(可以画***;)

(11/4有11个1/4,8个1/4是2,3个1/4是3/4,11/4是23/4)

(11/4=11÷4=23/4)

(4)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化成带分数快速一些呢?

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就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

11/4=11÷4(=2……3)=23/4(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

说说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3、完成练一练。

***完成练习。

汇报方法,说说是怎么想的?

哪些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哪些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3题。

***完成练习,汇报方法,集体核对。

2、完成第2题。

读题,理解题意。

尝试练习,说说你是怎样想到的?怎样改写?

如果看***,你能直接用带分数表示吗?你是怎样看的?

3、完成第4题。

关键要看清什么?(把“1”平均分成了几份)

怎样找比较快?说说你的方法。

4、完成第5题。

***完成填空。

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时,怎样化?(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5、完成第6题。

***完成。

汇报方法,说说想法。

还有其它的比较方法吗?哪一种方法比较快?

四、课堂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收获?8/11能化成带分数吗?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能列出乘法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沟通加法、乘法的联系

第一组练习:

3+3+3+3=□×□ 5+5=□×□

6+6+6=□×□ 4+4+4+4+4=□×□

完成算式,并说说等号左右两边算式表示的意义。

你发现了什么(形式不同,意义相同)

小结:乘法是由加法而来,是比加法更简便的形式,它们表示的意义都相同,都表示“几个几相加”

第二组练习

3个5相加7个2相加2个4相加

(1)写出乘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2)追问: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为什么可以通过加法来计算?

一、练习

1、出示第6题

第(1)小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意;

(2)完成***右边的填空;

(3)完成算式:2×3=6(个)或3×2=6(个);

(4)提问2、3、6分别表示什么?2×3或3×2表示什么?

(5)6是怎么得来的呢,除了看***还有别的方法吗

第(2)小题,步骤同上,同桌交流,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以及是如何得来的。

2、出示第7题

(1)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意

(2)追问:也就是“几个几相加”呢

(3)***列式:2×4=8(个)或4×2=8(个)。

(4)分析乘法算式

3、出示第8题

(1)***完成算式

(2)汇报交流

4、出示第10题

(1)小组讨论:找出“几个几”并完成在书上。

(2)汇报交流:板书2个64个2

(3)猜一猜:几个几分别表示***上的什么?

根据黑板上的“几个几”分别列出乘法算式。

(4)全班交流:结合***意说说每个乘法算式的意义。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前思考1:

第6题可以先让学生看***在括号里填一填,然后按顺序用完整的话说出***意,并根据这三句话直接列出乘法算式。

第7、8两题都是结合实际解决问题,因此要给学生机会说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还要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互相说说自己的怎么想的。

第10题是一个开放题,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现土中的乘法,并乐于交流、合作。

  课前思考2:

第9题可以让学生***改写,再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以及乘法算式比加法算式简便。

第10题是一个开放题,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现土中的乘法,并乐于交流、合作。

课前思考3:

到本课的练习,学生应该能根据情景***,正确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同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能说出乘法和加法的关系,能正确说出两个乘数所表示的意义,如一个表示相同的加数,而另一个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讨论,让孩子在做和说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

  课后反思1:

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需要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已知条件及所求问题并相互进行说说,再***列出加法算式及乘法算式,在说与做中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

开放题在理解乘法的基础上学生比较积极参与讨论并能完整地叙述,例:***中树有2组,每组有6棵,有2个6,所以可以列2×6=12或6×2=12;人有4组,每组有2人,有4个2,所以可以列4×2=8或2×4=8等等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指出各个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初步进行物体与其正视***、侧视***、俯视***间的相互转换。

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简单描述看到的形状。比较几个物体的正视***(侧视***或上视***)。

本单元教材安排一道例题和一次想想做做,都是观察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一道思考题里观察的物体要复杂得多。

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观察了由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这些都是继续教学本单元内容的基础。

从3个小正方体的拼摆至4个小正方体的拼摆,数量上仅多了1个小正方体,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得多。各种拼摆组成的物体形状各不相同,它们的视***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如果学生理解这一点,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物体时数学思考的水平都能得到一次发展。例题出示三个都是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由大卡通引导学生先从正面看这三个物体,比比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再从侧面和上面看,也分别比比形状,这些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达到教学要求。

用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不只例题中的三个,还有许多。因此,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继续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并且画一画。这些要求既与例题自然衔接,又比例题适当提高。摆一摆让学生整体感知物体的特征,先摆再看便于学生理解物体某个方向的形状。例题和各道想想做做都有先摆一摆的要求,教学时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摆的物质条件,绝不能***省事以看教材里的实物***代替看摆出的实物。把看到的***形画出来,是表达观察、思考结果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画***的要求不宜过高,能画出草***并基本正确就可以了。

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依据视***摆出物体,其中第(1)题的`摆法各只有一种,第(2)、(3)题的答案是开放的。要鼓励学生摆出既符合视***要求,形状又不相同的各个物体。引导他们经历研究视***的结构想一想应该怎样搭动手拼搭验证搭成的物体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能发展空间观念,也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在进行第(2)、(3)题的拼摆时,可以分步进行。如先拿2个或3个正方体放成一排,再把其余的正方体放到适当的位置上去,想想有几种放法并检查摆出的各个物体的视***是否符合题意。第5题是第6题的铺垫,每个楼房模型都只要4个正方体就能搭出。学生在搭的时候,会自觉体会其中某个正方体被遮着,不容易看到甚至看不到,能理解那个看不到的正方体事实存在,也是空间观念的反映。第6题左边物体中的各个小正方体都能清楚地看到;中间物体中的个别小正方体不容易看到;右边物体中有个别小正方体被遮着,不能直接看到。说出三个物体各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难度不同,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数、怎样想的。

思考题是从前、后、左、右分别观察由6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供教学选用。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观察由4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使学生重视估算的现实应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结果。

教学重、难点:加法估算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教学用光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说说下面的各数各接近几百。

896401609593689

2、揭示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出示家电***,商店里有这么几样商品,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各自的价格。

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指名口答说说自已的.想法。

500元是一个准确的价格吗?(不是,它是一个大约的价格,所以在这里不能用等号,而要用约等号“≈”

读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约等于五百元。

指导学生写约等号,再齐读。

2、教学试一试。

完成第(1)问题。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自已解决,指名说说估算的方法和理由,列出相应的算式。

完成第(2)、第(3)题。先***完成,再组织不同的方法。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7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课文原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通分的意义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公分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投影片)请说出下面各组数有什么特点?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说出用什么方法求出的最小公倍数?

8和9 9和27

5和6 6和8

12和18 10和15

(二)讲授新课

1.认识公分母和通分的意义。

教师:我们在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时,首先选定的“相同分母”我们称为公分母。一般我们选已知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它们的公分母。

教师:(指板书)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板书补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板书课题:通分)

(2)我们从下面的***中看一看,通分前后的.两个分数,什么发生变化了?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口答。

教师:由***上可以清楚地看出,通分并没有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了,这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指原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子分母不用扩大?

学生讨论后汇报。

请几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写本上。集体订正。

教师:请再说一说通分过程分几步?每步做什么?

(三)巩固反馈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什么叫通分?通分的一般方法?

2.作业:课本116页,练习二十五1,2,4。

板书设计

看完之后记得自己尝试着写一篇哦~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感知1毫米有多长,知道1厘米=10毫米。

2.让学生通过整理,对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

3.结合实践活动,渗透长度单位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硬币、学生直尺、身份证、彩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媒体展示:美丽的七色彩虹。

教师:多美的七色彩虹呀!在各小组的桌上有和彩虹一样漂亮的七彩纸条,请各小组分工合作量出它的长度有多少厘米,并作记录。

学生汇报后,发现紫色彩条的长度有争议。

教师: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有时得不到准确的`结果,需要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二、探索新知识

1.观察直尺,看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1)看一看,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2)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长度单位,你是怎样发现的?教师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小格,1厘米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教师媒体展示——毫米。强调: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3)指一指:用笔头指一指1毫米,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要求学生多指几处)

(4)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1毫米。

(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数的是从几厘米到几厘米,中间有多少小格)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分析、概括出1厘米=10毫米。

练习:2厘米=( )毫米8厘米=( )毫米( )厘米=50毫米60毫米=( )厘米

(5)介绍字母表示毫米。

提问: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师指出:国际上规定用“mm”表示毫米,1毫米可以写成1 mm,那么1厘米=10毫米可以写成1 cm=10 mm。(板书写出)

尝试:你能用字母表示2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43毫米吗?

学生***尝试,全班展示。

2.实践活动,感受1毫米的长度

(1)猜一猜,桌上什么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量一量,身份证的厚度究竟是不是1毫米?

(3)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教师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身份证,然后抽出身份证,指出两指间的缝隙就是1毫米。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体验1毫米的长度。

(4)说一说:桌上还有什么东西的厚度是1毫米?

(5)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米?

3.实际操作,用毫米作单位测量

(1)认一认,媒体出示练习十三中第2题的两幅***,引导学生认一认是多少毫米。

(2)尝试量一量。

①媒体显示两种量曲别针的测量方法,哪种正确?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②尝试量紫色彩带的实际长度和量数学课本的厚度。

③开放测量,找合作伙伴一起,对周围物体作随意测量,看是多少毫米。

4.探究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议一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整理。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通过整理,引导学生探究:除km和m间的进率是1000以外,其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

二、用新知,解决问题

1.做教科书第26页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思考,再全班交流,然后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入括号中。

2.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教师提醒学生用mm为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其测量误差。

3.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第3题先估计100张纸的厚度,再实际量一量,并做好记录。

4.铅笔的长可能是几厘米?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应用了哪些方法探究毫米的有关问题?

教学反思: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1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30246866466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八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八篇.pdf

标签:集锦   模板   小学   精品   数学教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