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方法
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就等于获得了启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为大家整理的作文教学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从提出理论构想迄今,我已对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进行了长达七年之久的苦心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阶段性成果被专家评价为“一套和谐的作文教学法体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必将发挥重要作用”。2002年,该项目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青年专项课题。现将其理论体系简介如下:
一、重视积累 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百字新事”训练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炼、流畅。百字新事与写作日记有着本质区别,不求长,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写”方面。
阅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剪报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剪报一篇,旁加对文章的点评、心得、联想,可从文章的主题与内容、情感出发,亦可从文章写作方式方法入手。这项训练既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为学生自主选择读写材料、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落实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剪报作文与写作读后感有着本质区别,后者重在“感”,而剪报作文则重视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不仅在于对写作内容的“感”,还在于对写作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的“评”,体味文章成功之道,树立自己的作文标准。
上两者交替进行,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新闻引路 轻松入门
笔者认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因此而设计的“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新闻写作训练—想象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语言优化训练—研究性作文训练)中,“新闻写作训练”着重让学生掌握作文特点和写作方法,而想象、思维、语言优化、研究性作文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小学到高中老师需不断重复。“新闻引路”以结构模式简单规范(一般为倒金字塔式)且易于掌握的新闻(消息)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快速闯入作文王国,牢固把握作文内容与情感真、新,语言简明精炼等特点,并从此成为习惯。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运用典型事例写出真情实感;对新闻价值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写出新意并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准确、精炼、生动的新闻写作语言要求为改变学生华而不实的“学生腔”提供了训练机会;为把新闻写真实、生动而去观察、琢磨的新闻写作过程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动机有很好帮助;散文式通讯和副刊文艺作品也为中学生学习文学语言找到了新天地。
语言是学生在潜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积累起来的,包括老师在内,其他人都帮不上忙,所以重视想象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成为最有效的作文教学内容,待学生有了一定语言积累再训练语言优化。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与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通过想象、思维和语言优化训练求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语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闻的规范模式,不会造成模式化的恶果。
三、交给工具 四步成文
笔者认为:写作是一个“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线性思维”的双重转化过程。即从写作目标出发,充分发挥观察、感受能力,从生活和头脑中联系各种知识、事物等写作内容是“发散思维”;选材、炼意、构思、谋篇,是连续不断地对已有材料与观点进行整理的“聚敛思维”过程;作者心里的东西变成文字,语言的“线性”特点(不同的字和话不能同时表达)就体现出来了。
基于此,笔者设计了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其基本步骤是:想(xiang)—选(xuan)—写(xie)—修(xiu)。这一方法符合新课标指出的“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脑***是英国托尼巴赞博士开发的全新思维方法,其要点是把主题词写在中心;把任何有关论点写上从中心点引出分支,不同类别另开分支并不断连接下去。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中,脑***被作为帮助学生思维的作文工具。步骤“想”展画脑***,实质是发散性思维,通过展开联想引导线索、丰富内容,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联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并引导学生遵从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等联想三法则对事物进行联想使文章内容全面、丰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结合连续思维使文章内容深刻。步骤“驯完善脑***,实质是“聚敛思维”,要求学生按照“合题意要求、正确或合理、独到而新颖、利于发挥优势”的原则考虑写作内容写与不写、详写与略写、先写与后写,对内容进行归类。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左半球负责加工线性信息,而右半球则负责加工形象性、结构性、层次性信息,脑***的引入避免了传统的列作文提纲的线性缺点,使作文选材、构思、立意过程呈发散性或聚敛性,更符合个人思维习惯,有利于调动大脑两半球协调工作,提高写作效率。步骤“写”即语言的“线性”表达,强调一气呵成。步骤“修”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强调念作文,使学生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一、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要真正达到这个境界,写作的内容就必须充实,并且一定要来源于生活。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学生不太关心生活,很少阅读有益的书报,不懂得怎样看电视、听广播……他们离生活看似很近,却又似乎相隔千里。遇到作文时倍感困惑,下笔苍白,内容平淡,词汇贫乏。尽管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反应却很漠然。
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努力从写作的源头抓起,让学生首先充实自己。平时我要求学生写一些生活观察笔记,写出生活的点滴感受,要求他们善于发掘电影、电视、报刊杂志上可用的素材,学会搜集整理。坚持开展课前五分钟说话活动,说生活中的见闻,说生活中的动人故事,说对生活的点滴感悟,说对生活的看法和认识……课后要求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有堂作文课,我说了一部电视剧的一个情节: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经理提了这样的问题:十个孩子在废弃的岔道上玩,这时疾驰来一列火车,正朝有着九位小孩的铁轨方向驶来,是把小孩搬到废弃的铁轨上,还是不该搬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们谈谈,如何对待当今生活中诸如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学生面对他人置身险境该不该见义勇为等社会问题。不管最后的答案是什么,最终这次说话活动让学生们学会了思考,开阔了眼界,懂得生活的答案如此丰富多彩。谁会放飞心灵,谁就能获得思考的乐趣。
二、奇思妙想,品尝创造的佳酿
学生作文时往往受制于题目的限制、文体的限制、教师指导思路的限制,无从尽情表达性灵,有话却不会说,不知该说什么。当学生接受了教师对写作步骤、选材、立意、文体、表达方法的指导后,教师应放手学生作文,不可过于干预学生的创作活动,应更多鼓励学生从选材、文体选择、写作技巧、语言表达上大胆创新,写出含有性灵和创意的作品。应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理清写作思路,把写作当作是彰显个性的大舞台。在学习了《桃花源记》一文后,我放手让学生自由创作,学生表现异常活跃,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奇思妙想。有的写了跨越时空,与陶渊明相逢桃源;有的写桃花源社会的衰落;有的写如何开发桃花源等等,我真的很佩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放的作文课堂,就是让学生认识自我、展现个性、放飞心灵的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写作的快乐,作文课堂才会走进一个全新的天地。
三、自主创作,共享集体的智慧
语文教学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群体协作,研究交流,从而达到知识和技能的互补。写作是个综合性工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社会阅历,融合学生的个性、思维和情感等,努力使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作文实践中得到互补。为此,在作文课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写作讨论和交流,积极发表见解,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帮助同学,共同追求进步,从而充分调动创作的兴趣。在充分交流、彼此倾听的过程中达到互相学习,统一认识,培养写作技能,促进智能发展,共同提高。作文教学时,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四人一组的写作小组,让一名思维较活跃、写作能力较强、乐于关心他人的学生负责,根据写作要求开展讨论,收集交流意见,组织写作之后的互评互改等活动。习作过程中,我也时常参与到各个小组中,与学生一起讨论,认识听取学生意见,及时肯定学生思维情感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正确立意、构思和情感表达。学生在享受合作写作的喜悦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创作信心和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作文实践中,只有时时把创新手段融入到课堂,作文课堂才会充满活力,才能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作为语文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能促进学习、成长的环境和氛围,让创作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化作他们生命中的一潭甘泉,滋润他们的一生。作文教学应让学生懂得创作要植根于生活,热爱生活,努力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勇于创新,善于奇思妙想,就会拥有无穷的写作素材,就可尽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语文教师要用全新的角度、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法,让学生的智慧与生活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创设一个作文学习的靓丽舞台。
电视录像集音响、***像于一体,能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信息,同时它传递信息容量大、强度高,能以活动的***像逼真地、系统地表现事物及其变化发展过程,它直观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八七年以来我们将录像搬进课堂,用于小学生作文指导,其目的是通过运用录像给学生提供形象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间接感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以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创立的“异步教学论”为指导,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终于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一、运用录像手段,激发写作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有人说,兴趣是步入创造大门的台阶。这无不都是说明兴趣的重要。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入迷,思维才会积极开展。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将学生自己参与活动并拍摄的录像资料纳入课堂进行启发,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正如小语大纲指出:“教师要结合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等活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我们根据每次写作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和有趣的活动,寓写作于实践之中,这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有趣的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如五年制小语第八册基础训练2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篇文章赞美一件事物,我们就组织学生参观州宾馆的假山和金鱼池,参观凤凰山公园.基础训练3要求是: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我们就组织学生搞一次有意义的劳动,美化校园——填花台.基础训练4的习作要求是:记一次比赛活动.我们就组织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凤凰山上进行一次登山插红旗的比赛活动.基础训练8的习作要求是:记一次野炊活动.我们就组织学生到郊外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野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我们将每次活动都分别用摄像机录下,并编辑制作成“小学系列作文资料”,(录像)还根据不同内容配有美妙悦耳的音乐,再纳入课堂,对学生进行作文启发指导,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活动,又通过录像再现在眼前,特别感兴趣,写出来的文章,生动具体,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二、利用录像资料,丰富学生感知
学生作文离不开素材.那么,素材又从何而来呢?当然是来自于生活.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素材还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大多数儿童往往不大注意观察生活,常常使自己身边的一些值得一写的素材让它溜跑了。为了解决同学们写作训练中的实际困难,我们根据浯文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中的不同训练内容,采用纪实手法摄制编辑了小学作文资料系列录像,用于小学生作文教学.如五年制小语教材第五册中第七组的作文训练要求是:观察一种动物,注意观察它是什么样子,它的眼睛,嘴巴、爪子等等有什么特点?这次作文要求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观察和写作要有一定的顺序,要么从头到尾,要么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局部到整体;二是观察要仔细,能抓住特点写.我们根据这些要求,将小白兔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和将小花猫按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录制下来.并且把两种动物比较明显的特点,用放大镜头和长镜头加以表现。然后将录制好的录像资料用于课堂,指导学生观察素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录像资料减少了直接感知所需课外活动的大量时间,丰富了学生的间接感知,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采用录像启发,抓住特点素描
录像能给学生写作提供一系列形象的感知素材.尤其是初学写作的少年儿童,通过录像资料启发,让学生从中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的技巧。观察作文相当于美术教学中的“素描”,意在练就学生观察和描写局部事物的基本能力,正确的观察方法,能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和条理性。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注意了根据不同类型的画面,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在摄制录像资料时,我们首先就考虑到观察的顺序侧重记事的片断描写,在观察时着重启发学生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等基本要素,侧重景物的片断描写,就启发学生按方位顺序进行观察: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侧重状物的片断描写,我们一般采用比较观察的方法,从比较,鉴别中抓住事物的特征,如在观察小白兔和小花猫的录像资料时,要求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在观察时,启发学生抓住小白兔和小花猫各自的特点进行比较和鉴别。观察之后,我们要求学生口述观察所得,有的同学说,小花猫的眼睛在暗光下,总是把瞪得大大的,圆圆的,并且眼珠子是绿绿的,绿得像两颗绿灯泡,在强光下,小花猫的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直线,小白兔的眼睛也是圆圆的,眼珠子是红红的,像两颗红珍珠,有的同学说,小白兔的耳朵,长长的,尖尖的,还会转动,特别灵活,而小花猫的耳朵是短短的,不能转动。有的同学说,小白兔的四肢是前腿短后腿长,跳跃式走动,小花猫的脚心有肉垫,走路很轻,便于捉鼠。还有的同学说,小白兔全身悬雪白的毛,没有一根其它颜色的毛,而小花猫身上的毛是黄、白、熙三种颜色,像穿的一件花衣服,挺好看的。还说,小白兔的尾巴短,小花猫的尾巴长由于我们在摄制录像资料时就注意了这两种动物的特点,并且还进行了技术上的加工,因此,同学们只用丁五分钟的时间把两种动物观察得一清二楚.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素描”,这为高年级学生写作奠定丁良好的基础。
四、引导合理想像,拓开写作思路
录像资料虽然经过编辑,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技术加工摄制的素材都是学生要写的内容,看起来只是照录纪实,不需要什么想象,但实际上文章要写得形象、生动,具体,还必须进行合理的想象.合理的想象能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毕竟录像资料不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因为它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能给同学们提供一定的写作素材。录像资料所展示的仅仅是供学生写作的主要内容,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展示出来。这就是说,我们在启发学生观察主要画面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如果不根据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文章的思路就无法打开,如我们在指导学生说、写“小花猫”时,本来从录像资料中看不到猫捉老鼠的情景,也不知道猫的胡须管什么用的,同时也看不到它平常是怎样玩耍的。我们启发学生将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合理的想象,结果同学们想象不但合理,而且丰富,有的说,猫的胡须是用来探测什么的,有的说,猫的胡须是用来量鼠洞的大小的,有的说,猫捉老鼠时眼睛瞪得又圆又大,在鼠洞前耐心地等待着老鼠的到来,当老鼠出现在眼前时猫就来个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逮住了老鼠.当它把老鼠捉到之后,还玩弄一阵子后才美美地饱餐一顿。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善于启发,同学们就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血有肉.我们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实验班学生习作有二十多篇分别在《鄂西报》、《中国少年报》、《汉语拼音报》、《拼音小报》、《少年科学报》、《小学生科普报》、《少年智力开发报》、<学生天地>《小学生》、《小学生优秀作文》、《作文周刊》、<小荷才露尖尖角》(书)、《中外中小学生获奖作文大笔》(书)等十多家少儿报、书、刊上发表。有二十多人次,在各级各类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奖,其中有一篇作文在中外中字生作文大赛中获佳奖,还有更多的优秀习作被市广播电台所采用,其中有一篇习作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所采用。
〈一〉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将学生优秀习作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其次,作文备课要有创意: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然后,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注重学生日常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注重日常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加强作文指导课范例的剖析。最后,改变以往作文评改的方式: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也来参与自己作文的评改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评语要有新意和激励性。相信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为本,在不久之后许多学生一定会消除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二〉关键词:
写作兴趣、仔细观察、创新思维、口头训练、谴词造句、评改
〈三〉正文:
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要教好学生的作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写不好作文,教师从备课开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一一教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虽然我们语文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作文的能力大大削弱,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同时目前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学生习作,再到老师批改,最后到老师讲评,历经两周才能完成,这样不仅战线拉得过长,而且反馈信息慢,学生受到的效果必然低。另外,作文的批改总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几乎没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老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常常求全责备,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愉悦和成功,所以很多学生谈“作”色变,视作文为烦事、苦事。把作文寄希望于教师的“指导”、课外作文选的参考和自己的凭空想象,东拼西凑,乱写一通,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达”意,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那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谈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的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开展丰富多样的 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已有两位同学在《作文大王》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当这两位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作文的书的时候,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能发表,你们也能一定行!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作文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
(3) 第三个做法是: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备课要有创意
备课要有创意也就是说作文备课要和以往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育大纲指出“作文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几乎全是教师单方面的劳动:上作文课,在老师精心简短的讲解之后,立即让学生动笔,这时学生即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内容准备,大部分学生把自己平日看到的有意义的内容抛在一边,去根据老师的要求凑合成文。这是作文教学费时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在明确习作内容及训练要求的前提下,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详细地设计好每一步教学步骤。例如,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S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作文习作《同学之间》,其习作要求是:
①根据题意写一件在同学之间的事,要写出真情实感。
②内容要真实,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语句通顺、连贯。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要使学生把作文写好,必须把创意性、创新性作为备课的主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那么,首先应该把(1)选材立意和(2)材料组织作为着手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问题:①“同学”你是怎样理解的?②同学和同学发生过很多事情,那么你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③在这些事情中,哪件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最有新意?
④这件事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从这些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第一个设计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其实,同学的范围是很广的:既指现在的同学也可指过去的同学;还可以包括校内同学和校外的同学,如在少年宫兴趣小组一起学习的同学等等。这样选材范围不是扩大了吗?第二个设计的目的也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说得越多,越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使作文有内容可写;第三个设计是在第二个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中思维,目的是让学生从众多的事件中选择真实的,而且又比较新颖的材料,第四个设计是在前两个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所选材料对文章中心的确定和挖掘。
为了达到组织好材料的目标,我在教学中又分别设计了三个问题,即①你打算怎样安排选定的作文材料?②除了这种写作方式外,还可以怎样安排你的材料?③你觉得采用哪种方式更有利于突出你所表达的中心?不难看出,前两个问题,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个问题则是在学生集中思维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中选优。可以说这种备课始终围绕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等思维规律,我认为这样的作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备课充分表现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创意和独具匠心。
三、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提高认识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例如S版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作文习作《一次 的小实验》,要求选择你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顺序把实验写清楚写具体,注意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但这次习作有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写得不够理想,这显然就是因为学生日常生活观察不够仔细,平时实验做得较较少而造成认识水平较低、认识上的不足。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认识。平时,如果我们很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细致观察`````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平时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或者在生活中见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时记下来,每天利用晨会和午会时间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讲讲“所见所闻”,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一、日记
我告诉学生:“日记日记就得天天记,只有记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我一向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效的练笔方式。因为它有几个特点:一是题材广泛。凡生活中的所闻所见所感所想,都可写成日记。二是体裁不限。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可说明,真可谓我手写我心!坚持写日记真正有助于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三是篇幅长短不限。根据实际情况,写得长点短点都没关系。最为重要的是写日记可以培养自己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好习惯。日记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抱着任务观点,勉强敷衍。许多成功经验证明:只要天天记,认真记,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二、速写
有时我们在短时间发现有很多东西值得一写,但此时时间不允许,只有靠“速写”提取精华,。许多作家用速写来积累创作素材,同时也训练自己的观察、表达能力。速写一般不过多地考虑篇章结构,词句完美,只简要地写成一个片断;着重考虑的,是如何准确地再现对象——这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速写的文字表达以叙述描写为主,对象不外乎是人物、动植物,例如:“妈妈打针”,“猴子爬树” “月光树影”等。对于动态对象,当时应认真观察,做一点最简单的记录,过后再经回忆补写成篇。
三、随感
随感以记录见闻的感受为主,着重训练自己对描述对象的理解能力,文字表达以议论抒情为主。和速写相比,写随感是更为复杂的写作训练。因为它不光要再现对象,还要表示一定的见解。其中往往包含着引申、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例如见到一片茂盛的树林,在状其形貌之后,你可能会产生是谁种植了它们,它们在这里生活了多少年,将来它们会被做成什么,从而产生许多感受。多写随感,能使思维越来越活跃、敏捷,这当然也是写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笔记
这是与阅读活动结合起来的练笔方式。既是对阅读内容的整理消化,也是训练自己的分析归纳能力。笔记的内容,可以谈心得体会,可以欣赏写作技巧,也可以提出疑问加以辨析。这对于运用语言精确地表达思想,使思维日趋严谨周密大有好处。
除以上四种外,仿写、缩写、改写、扩写、续写等以原作为基础的练笔方式,在借鉴谋篇技巧、熟练语言表达、培养想象能力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作用。
另外,练笔的“作品”,一定要多多“亮相”,如同学之间交流,请老师、家长提意见等等。这样可以明其得失,调整自己的训练重点。偷偷地练,悄悄地自我欣赏,是不会有多大长进的。
作文是体现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一种形式,也是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得到综合训练的一种途径,然而,小学语文教学最难的莫过于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的一个重点,是教师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它能有效地激发孩子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提高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可一提起作文,学生们觉得白纸一张,茫茫然无从下手。到作文课,学生就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心情也急躁了许多,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有了兴趣,就能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兴趣是作文的动力学生如果有了习作的兴趣,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作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的第一次作文要求,必须降低习作的难度,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也就是心情作文,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的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因此作文教学时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材料,对学生作文相当重要。第一次作文教学时,我就规定了孩子们习作内容,全班同学都写同一个内容和主题,我带领着孩子们一段一段的写作,最后把各部分连起来,就组成了第一次学生作文。通过这次作文后孩子们对作文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觉得作文不可怕,反而觉得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逐渐改变方法,慢慢的由第一次的全班一样的作文,变为学生有独特感受的作文。
二: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大纲”提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在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方法时,应与训练仿写紧密结合。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让学生在熟读课文语言材料,领悟规律,掌握写作方法,形成积累后,要趁热打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作文实践当中去。如:学习《太阳》这篇课文时,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第一大段介绍太阳“大、远、热”特点,领悟作者为了表现太阳的特点运用了“具体数字”“假设”“打比方”“比较”等方法后,让学生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从“今天的天气热极了”“今天天气真冷”任选其一写一段
话,写出事物特点,从而内化作者生动形象说明事物的写法,形成学生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是丰富语言的积累,教师要不断结合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根据他们年龄特点,指导学生编写读书笔记,既是帮助引导学生积累词汇的一个好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运用词语的一种好方法。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很好的语言实践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的习惯,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编写读书笔记要分为五大方面:写人物、写事物、写景物、写动物、写植物。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识别能力,增强了写作的系统性、条理性、增强语感,同时充分利用好学校的***书室,***书室里有很多的课外书籍,***书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阅读的平台,每人拿3—5本书,丰富书橱的书量,在读书会的时候,每人拿一本喜欢的书进行阅读,不仅在阅读课,在上课之余,大家都可以翻看自己喜爱的书。每人在学期之初,要建立读书目录表,凡读过的书都要进行登记,每周一检查。为了达到读书的效果,每两周要对读过的书,写出故事概要,并写读后感。不仅要读,而且能进行小练笔,养成认真阅读、读后感受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好段,甚至篇,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三:培养好学生的观察能力
鲁迅曾经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观察能力是指能凭借感官全面、细致地观察自然事物的形态(颜色、形状)构造、性质、变化。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说话时做到言而有物,写起作文也不会出现无米下锅的情况,所以要在培养好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再善于引导学生到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中汲取,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能轻易放过,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对生活的独特的发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头脑里的材料才会越来越丰富,做起作文来才会文思泉涌。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生活是一切文艺创作的源泉,当然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材料。我们务必培养和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学会观察。我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观察一般为定向观察。指导学生观察人、观察事、观察物、观察景,此外,游玩、团队活动、家庭生活、校园环境等都是定向观察的内容。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懂得观察的方法,一要细致,要动用各种感官去认识事物,观其形,辨其色,嗅其气,尝其味;二要讲究顺序,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三要注意对比,采用比较方法区别异同,抓住特点;四要学会想象和联想,例如:通过辅导学生观察猴子,有的学生这样写:猴子全身长着棕褐色的短毛,它们的额头上光秃秃的,没有一根毛发,却布满了一道道皱纹,活像一个小老头,在它们那淡黑色的爪子上长着指甲。它们的尾巴又粗又短,遮盖不住没有长毛常被游人们取笑的红屁股。这样的观察,写得生动有趣。如果没有观察,不懂得观察方法,就不可能写得这样生动形象。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觉得有事可写,有情可倾了,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
四:以音乐指导作文。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说,要把人训练到符合维护西周社会制度的标准,要有三个阶段,而最后是音乐使之完成。可见音乐的作用之大,所谓音乐指导作文,就是凭借音乐旋律及节奏激发情趣,引发想象,让学生在音乐美妙的音律中产生表达欲,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文字描述成文。例如,根据学生平时熟悉喜欢的歌曲,结合实际和基础训练的要求,我出了一道《可爱的家乡》的作文题目,然后选《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认真倾听并尽情地欣赏。为了深化乐感,连续播放几次,学生的兴趣来了。绝大部分的学生,在我的启迪之下,结合家乡的美景,展开联想,进入了优美的构思境界。然后我指导学生拟好作文题纲,进行写作。大家都感到有话可写,都进入了最佳的写作意境。欣赏各类音乐作品,不但能愉悦身心,而且还能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所以应该让学生了解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了解主要音乐家的事迹,既能丰富写作素材,更能提升思想品味,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相信,只要我们对小学生的作文指导得法,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觉得轻松,不再担心五米下锅,写作水平一定会随之提高。
20xx年x月x日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充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位语文教师锲而不舍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心中有话,如何下笔。下面就是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引导观察生活,丰富习作素材
小学生的生活世界虽然丰富多彩,但是他们常常觉得没有什么新的内容可写,写来写去总是那么几件事。其实“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主动获取写作的素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比如要写一篇关于放风筝的作文时,就应该先带学生进行一次放风筝活动,让学生感受放风筝的不易,放上去之后的快乐,或者放不起来的苦恼;再观察风筝在天空中的样子:有的横冲直撞,有的飘飘悠悠,有的一起一伏,有的直上云端,有的慢慢下坠……这样,学生就有所观,有所感,作文时的语言就有了独特的个性。因此,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留心,处处留意,”让学生多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写作时自然就能做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了。
二、 引导阅读,积累语言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抓住语言积累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名著名篇,读后把好词,妙语,佳句摘录下来,进行分类,整理积累。比如教学《广玉兰》一课时,要求学生摘抄描写广玉兰花朵洁净素雅的句子和花开的各种形态的段落。同时求学生背诵记忆好词好句,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并学会品读赏析。又例如教学《夹竹桃》一文时,引导学生体会第三自然段描写院子里十四种花万紫千红,花开花落,却没有一个字直接写夹竹桃的衬托对比的手法等。每当写作时常常提醒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 多写片段,勤抓小练笔
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还不够,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光靠一个学期7—8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作文能力是靠多写多练,给练出来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干过的、玩过的、看到的,想到的,觉得有意思的就记下来,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个字也行,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学生的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成篇的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困难,畏惧。因此平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多记日记,多写片段,把一天生活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和事、景和物,感想体会等记录下来。比如可以写一写今天怎样当值日生,与小伙伴如何打扫教室、也可以写一写课间和同学怎样玩闹等。只要能让学生坚持天天练笔,培养良好的练笔习惯。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写作水平,减轻写作的难度。
四、 改变评价标准,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评价的目的不是评判学生的好坏,而是激发学生,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因此,我们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应充分肯定其优点,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以前都是教师一手评价学生的作文,发下去后有的学生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把作文本塞进书包里,这样是不可能达到评价效果的。其实,我们可以试试让学生互评的形式。小学生写完自己的作文,很少会仔细看,仔细修改,但他们又总喜欢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喜欢挑别的同学的毛病,让学生互评,互修,更能激发他们的灵感和兴趣。
总之,对于作文的训练,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体验生活,学会观察,善于观察,积极练笔,喜欢表达,不断激发兴趣,及时帮助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效果。
1、“私藏”还是“发表”
《虎妈猫爸》里,茜茜有两个作文本,给老师看的叫“作业”;给自己看的叫“心里话”。作文要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但心里话有隐私,不能给人看。悖论产生了:不写心里话,不叫作文;写了心里话,又要藏起来。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说话的根本目的是与人交流。作文的根本目的,是拥有另一个“与人交流”的方式。
很多学生,多年来只写过一个叫“作业”的作文。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个常识:作文在本质上是写给别人看的,是要“与人交流”的。
作文和发表,不是婚姻关系,就是血缘关系。创建发表与交流的平台,应成为作文教学的要事。
写给别人看,获得外在的肯定;写给自己看,获得内在的安宁。前者,是过程目标;后者,是终极目标。不必也不能,用终极目标来要求小学生。
发表,有功利的嫌疑。然而99%的人,一辈子都在功利中。功利不可怕,只要功利的方向正确。一个人只有经历功利,才能超越功利。
写了心里话,不给老师看,那是缺少心理安全。改善作文生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心里话才会在作文里流淌。
2、“现用”还是“备用”
学生的作文里总缺了点什么,他们第一考虑的不是内心的情感,而是技术的运用。
内心有了不吐不快的冲动,情感的河流推着文字往外涌,那是最好的作文状态。儿童期,突出现学现用技术,犹如洛钦斯的首因效应,以后很难丢开。现学现用,理科或行;语文要沉得住气,学以备用。
可以“先写后教、以写定教”。一棵树,顺着生命内在的洪流,长出自己的模样,园艺师再依据它的样子作技术处理。写后的“教”,不影响作文的情感倾吐。
“训练”和“表达”可以分开。训练课就是训练,学生清楚那是“训练”。作文课就是作文,不讲技术,听从内心情绪的召唤。当堂习得的技术,用在当下的作文里,我不主张。训练所得的技术,应用在下次作文的不期然相遇里。
作文,情感第一,动力第二,技术第三。“情感”成了“技术”的奴隶,就像“人”成了“钱”的奴隶。“当堂习得”“学以致用”,助长了作文的“技术至上”。
巴金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丢失了情感,也就丢失了作文的魂魄。技术时代,尤要警惕。
3、“真话”还是“好话”
高年级孩子叛逆、怀疑,他们不满丑陋、肮脏和缺陷,他们义愤填膺,直言不讳,不讲分寸。成人普遍喜欢“真话不全说,说的全真话”,那是成人的智慧,也是成人的狡猾。
没有人一拿起笔就“有选择、有分寸地说真话”。学生必然会经历没有选择、没有分寸。然而教育时常剥夺孩子犯错误的权利。
学生在作文上的表现,可分四类:正才、奇才、鬼才、痞才。老师们普遍重视“正才”,斜视“奇才”,睨视“鬼才”,狠狠打击“痞才”。哪知道今后叫得响的,也许是鬼才、痞才居多。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有一句很没“分寸”的话:一个人越好,他犯的错误越多。说错话、办错事,不只作文。不要对作文里的看法、说法、语调上纲上线,请记住,作者的名字叫“儿童”!
老师要向说真话、丑话的孩子致敬!
4、“多就”还是“多改”
老师们批作文,三圈两画,寥寥数语。当你批他马虎,他会叫冤:“多就少改”,批作文的一大原则啊。
很怀念陈老师,他批的作文,到处红线、红圈、红字,总批比我们的作文还长。今天,能有几个学生怀有如此美好的回忆。不能不忧,“多就少改”,成了一些人偷懒的挡箭牌。
“多就少改”,要有个前提,老师愿改、会改,只因对象是儿童,不求完美,有意手下留情。然而,也不是所有的作文都如此。优秀学生可“多改”,得了高分,不易自满。后进学生,不宜“多改”。中等学生分情况:内敛的,可“少改”;张扬的,可“多改”;高分的,可“多改”;压分的,可“少改”;送自信的,可“少改”,送本事的,可“多改”。
“多就”还是“多改”?看实效,灵活用。有一点能肯定,写了作文,学生不知道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那基本白忙活了。
5、“多写”还是“精写”
作文要多写,写多少算“多写”?
大作文、小作文,一学期十五六次;单元考试、期中考试、考前作文,也有五六次,平均一周一篇。要求写周记的,平均一周两篇。——学生做到了,奇怪,作文却没什么变化。
一个月写好1篇,比粗制滥造4篇要好。道理简单。运动队里,懒懒散散、吊儿郎当,一天练8次,不如练1次,练到热汗直流、腰酸腿疼、咬牙切齿。追求数量往往牺牲质量。
我的学生,一周写一篇,一学期下来,自己也看得出进步。奥秘在于,他们想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发表一篇,须经过6次修改。修改如同和泥,反复揉捏,烧出的瓷器才均匀、光洁。马马虎虎写6篇,不如认认真真写1篇,竭尽全力改6次。
总在低水平重复,只会做“毛坯”。语文老师要有办法使得学生想改、愿改、改不出来还想改。
6、“规范”还是“自由”
“写话”的“话”与“说话”的“话”。平时说的话,是自己的话,不是老师的话,不是课文的话。平时说的话,东拉西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平时说的话,不一定连贯,会颠倒,会跳跃。
写话,不求优美、不求连贯、不求中心、不求正确,求什么?写话的热情。规范伤了热情,也伤了自由。低年级老师常苦口婆心,句子要完整,关联词要完整,连词要完整……到了高年级,“规范”反倒成了问题。
关联词是语言的“胶水”,能不用就不用,能用半个就用半个,学生却非“完整使用”不可。连词是语言的“拐杖”,帮你理清了顺序,拐杖可以扔掉,学生却扛着拐杖走。复句一般只要一个“我”,“我”的顺序不一定在前,学生却有几个“我”,且一律在前。
母语的规范,每个人心里都有,这个“有”,是模糊的“有”。起步作文,要的正是它。一清晰、强化,反而会僵化。
做人而言,过度自由比过度规范可怕;作文而言,过度规范比过度自由可怕。
规范和自由的中间地带叫语感。它无法教。承认教育达不到的地方,恰是教育的智慧。说到底,规范不难,难的是自由的灵动。
7、“虚构”还是“真实”
“虚构”和“虚假”,一张纸的两面,间隔0。1毫米,造成两个作文走向:一个朝向生命的光明,一个朝向无望的病态。
虚构,一种更高级、艺术的真实。“老师,能不能编一点啊?”那不是学生要用“虚构”表达“真实”,而是没话了。
有人说,编故事,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一虚构,想象力就开发了,那么想象力也太小儿科了。只有深度的写作,才能开发想象力。虚构的真实,也不是简单地看有没有漏洞。如此虚构,只会制造出假话说得滴水不漏的高级说谎分子。
个别先“富”起来的学生,可以“虚构”。怎样算先“富”了?已打好“真实”的底,明白用虚构写出心中的真实。
默许或鼓励学生编造内容,可能会害了学生。
8、“模仿”还是“创造”
“一兴奋”就“一蹦三尺高”,“一皱眉”就“拧成个川字”,“一有汗”就“豆大”;“红扑扑的脸蛋”就“像一个红苹果”,“开心”就“像吃了蜜一样甜”,“介绍多个”就“有的、有的,还有的”……模仿过头,那叫“灾难”。
重复他人比重复自己更可恶。创造,保持永久热情的好方法。千万别说“小学生有什么创造力?”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没有束缚,心理安全,作文情绪丰沛,儿童的语言创造力就会汩汩地冒出来:
“他的眼睛特别小,睁着和闭着,没有多大的区别。”“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俊凯就在我身旁,他却不姓王”。“只听咯的一声,我压下去了,关节处很疼很疼,啊,我终于体会到了难产的滋味”……
“天生的诗人”,上了三年学,却成了“屎人”。模仿是手段,不是目的。何况,作文的情感无法模仿,作文的看法无法模仿,心里长出来的,无法模仿。作文的模仿,要有两个必要的前提:表达的情绪和作文的冲动。失去这两点,就是冷漠的机器人。
知识和创造力有三种关系: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不识字的老爷爷,也时有惊人之语。作文,可以有“别人的影子”,而不是拿起笔“成了别人”。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了完善自己,而不是丢失自己。
9、“先教”还是“后教”
作前指导,“先教”的代表;作后讲评,“后教”的典型。
先教后写,侧重教材;先写后教,侧重学生作文。前者以本为本,后者以生为本。两者选其一,后者为重。
“先教”,学生成了“指导”的奴隶,没人“指导”便站不起来;“先教”,学生依葫芦画瓢,离了“葫芦”,“瓢”也没了。那是虚假繁荣。宁要真实的贫穷,也不要虚假的繁荣;宁要不完美的真实,也不要虚假的真实。
教师不知作文教什么。我答,学生先写,你仔细看作文,就知道教什么了。教师至少要用三年时间,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研读学生的作文,作文的脉号清了、号准了,有行医经验了,才取得教的资格。
“后教”,则是检测基本功练到什么程度的重要方式。
10、“有技巧”还是“无技巧”
作文有没有技巧?很多老师答有,很多作家答无。有“技巧”,属“文字技巧”;无“技巧”,指的是“文心技巧”。
“文心技巧”和“文字技巧”,哪个更贴近作文本质?前者。作文教学老抱着“文字技巧”不放,因为文字技巧摆在纸上,文心技巧,则看不见、摸不着。
“文心技巧”怎么练?“发表意识”是核心。作文发表出来,催生发表意识;作文有人读了,萌生读者意识;读者眼睛雪亮,作者不敢说假话;发表成就作文,“作文”成为“作品”。
心灵敏感力需要不断开掘。引导学生不断地“看”内心;经常面对自己内心的人,心灵会走出粗糙,走向轻盈、敏感。
现象思辨力需要小心栽培。思考的深度与独特,决定了文字的深度与独特。洪水可以淹没村庄,也可以用来发电。与众不同的思考力,有待开发。
丢掉“文心”,急迫地播种技巧,会挤掉孩子的激情和梦想。
一、顺应心理,乘势疏导
不少学生怕作文,觉得作文有两难:一是不懂得些什么,内容难;二是不知道如何写,表达难。确实,要把小学生领过作文的门槛并非易事,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能见效。在给三年级学生上第一节作文指导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
同学们,写文章说穿了就是用笔说话,你们说用嘴说话难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难!”)那么同样把要说的话用笔写下来也不难。另外,作文和说话比起来,还具有容易的一面呢!俗话说: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没法收回来。而作文就不同了,可以一遍一遍的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从这一点上看,作文不是比说话更容易了吗?
害怕作文是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有些学生一提起作文,就觉得压力大,认为作文太难了。这段导语,顺应学生的心理,乘势导入,将“作文并不难”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并鼓励学生敢于作文。
二、以诗引趣,触动心弦
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写出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个性,以及他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小学生作文重点训练的项目。我觉得小学生最熟悉的是自己的妈妈,和妈妈的感情也最深,就给学生除了个作文题目《慈爱的妈妈》。作文指导课上,我是这样开场的:
(首先和学生一起重温曾经学过的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然后问学生。)这首诗的作者是通过什么事来写母亲的慈爱呢?(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接着说)母亲给儿子缝衣服是很常见的事,作者却选择了他快要远行时母亲怎样给他缝衣服来写,那是因为这次印象最深,最值得怀念。(看学生的神情,我知道学生理解了我的话,又接着说)现在也让我们来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写妈妈对自己如何关怀吧!
这段导语借一首古诗开场,运用情感的可激规律,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打开作文的思路。学生的情绪领域一旦被触动,作文就能体现自己的独特个性。
三、输入信息,开掘源泉
要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有情有趣,教师不许帮助学生开掘作文内容的源泉。我在指导五年级学生写《童年趣事》时,这样启发学生:
现在我们是五年级学生了,很快我们要升入中学,童年生活也很快要和我们告别了。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值得回忆的。旧社会的孩子常常说:“苦难的童年”“我们没有童年”,现在我们都说“金色的童年”“幸福的童年”,这说明童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难以忘怀的,许多伟大的人物,许多英雄,许多著名作家,也常常写文章回忆童年。如果我们把欢乐美好的童年现在就写下来,等长大读的时候,该勾起多少亲切地回忆啊,今天我们就来写童年好吗?童年有好多有趣的事,那我们就从许许多多的有趣的事里挑一件来写。
小学生作文觉得困难,往往是打不开思路或思路不畅,即使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业总感到无话可说或者不知道从何说起,我在设计导语时,多方启发、诱导儿童对童年的眷恋,帮助他们开启记忆的闸门,从而激起表达的愿望。
四、回想生活,唤起情趣
学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在学生眼中,总觉得都很平淡,没有什么值得写的题材,关键在于他们不懂得观察生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貌似平凡的生活中多看多听多想,去捕捉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我这样指导学生写校园生活:
师:同学们喜欢咱们的校园吗?
生:我在这里度过了童年的时光,我特别喜欢校园。
师:喜欢校园的哪些方面呢?
生:校园里绿化得很美,有很多树,特别是夏天和秋天,校园里有各种鲜花。
生:我喜欢校园里那些体育设施,如攀登架、单双杠等。我可爱在这活动了。
师:除了以上同学说的喜欢校园的环境和设施,最让你们难忘的是什么?
生:在校园里我们搞了许多有意义、有趣的活动,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师:是的,我们都爱这座校园,在作文中就要表达出这种情感~~~~`
学生对校园生活是再熟悉不过了。这段导语,抓准了习作的兴奋点,启发学生紧扣“最让人难忘”这个中心,广泛寻觅头脑里贮存的信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题材,使学生觉得有内容写,也乐于写。
五、创设情景,诱发情感
指导学生写应用文,似乎很难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通过某个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到写应用文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我听过一位著名教师的观摩课,内容是指导学生写信。他带来了三样东西:(1)这个教师所在学校所教班级全体学生写给这个班学生的慰问信和学生亲手制作的精美小礼物。(2)家乡的特产――小红枣。
这个教师在宣读来信、赠送礼物之后,课堂上分给每人一捧小红枣,师生共同分享。吃完了枣,教师这样说道:
刚才在我们眼前发生的一幕幕,既真实又感人,老师也为你们同学之间的这种真诚、友爱和互助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上完今天这节课,老师也将启程返回了。那么你们心里有什么话需要我带回去告诉我的那些学生吗?这也是他们非常想知道的啊!(经过全班同学的交流,教师接着说)同学们,大家刚才谈得很好,也非常感人,但这么多的话,老师担心记不住,回去后不好跟我的学生交待。还是请你们把刚才所说的话和心中想要说的话写成一封信,我带回去亲自转交他们吧。
这一导语设计真是颇具匠心,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入境动情”,唤起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一说起上作文课是每一位老师最头疼的,在办公室总会听到老师们的埋怨声:“怎么办,又要上作文课了,我不知道怎么讲学生们才能够轻松地写作文,学生头疼我也头疼呀!”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孩子,见得少、说得少,更不知道写什么。
有很多老师认为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是从三年级开始,先培养孩子们写一些小短文,等到学到一些方法后,便开始学习写小作文,其实这样的文章内容写出来不真实、单调且枯燥。很少见到一些亲切、真实、自然和童真的作文。总之,我觉得孩子们写的作文缺乏真实性和童真性,大多都是自己胡编乱造的。我觉得要想写好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造句要有新颖
小学作文就应从一年级抓起,老师在教学生字时,还要求孩子们用词语造句,养成“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识字习惯,为说一句完整的话和句子打下了基础。开始时,孩子们说的句子都很普通,针对这种情况,我鼓励他们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这样既活跃了孩子们的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
二、摘抄好词好句
摘抄好词好句,也是为了写好作文打下基础。如老师让孩子们用一个词语形容“这里的空气很好”,如果孩子们平时没有积累好词好句,他们肯定不知道。如果孩子们把课文中学过的“新鲜的空气”摘抄下来,记一记,孩子们会很快回答:“这里有新鲜的空气。”所以,平时一定要养成孩子们积累好词好句的好习惯。
三、平时要丰富孩子们的生活
现在,老师们都把成绩看得很重要,都拼命地找其他学科来上语文、数学和英语。孩子们的成绩虽然得到了提高,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却不会唱几首歌,不会画几幅漂亮的画。每天只看见孩子们在教室里拼命地写啊、读啊!但只要孩子们知道有一节课不是上语文、数学或英语,你一定能听到孩子们异口同声地欢呼声:“好啊,好啊!”出现这些画面,老师们不应该反思一下吗?虽然孩子们的成绩得到了提升,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变得枯燥无味。上作文课时,老师们只知道安排孩子们写这样、写那样,如写“有趣的事”,他们该写什么呢?每天都做同样的事,有什么新鲜的、有趣的事可写呢?现在,我国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老师们不应该占用孩子们其他学科的时间,要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平时,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画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这些都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的童年过得多姿多彩。
四、多读多说
从低年级起,就要培养孩子们爱看书的好习惯。针对低年级可以借助拼音来读,也可以让大人读给孩子们听,这样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孩子们不光要多看,还要让他们多说。如学了《乌鸦和狐狸》这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每一位学生说的都不一样。为了让学生的作文百花齐放,我们就要像这样培养孩子们独特的看法。一开始会说狐狸是个坏家伙,乌鸦是个笨家伙。随后,我尽量启发他们往多角度想,想到什么说什么。一个孩子说:“如果我是乌鸦,我一定不会相信狐狸的话。”另一个孩子说:“如果我是乌鸦,我一定会分一半跟狐狸吃,因为狐狸有困难我就应该帮助它。”这些想法很有独特性,和生活也紧密联系着。大人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这样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为作文在题材上具有儿童的情趣打下基础。
五、创设情境
一般孩子们写作文都是老师先讲,再叫孩子们写,有的孩子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有的会写,写的内容却不真实。我们为了让孩子们能轻松写作文,我们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根据一、二年级孩子识字少,也不会写很多字这个特点,我们可以采取“看***说话”来训练,也可以采取“填空式的作文”。填空式的作文是:学生先观察***,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先创设情境,再动笔写。要写出真实的作文,老师一定要给孩子们创设情境。
小学作文教学,要在潜移默化中激趣;要在欣赏美文中体会和感悟;要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要与学生转换角色。
读写结合讲练互动想象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达真情实感。”可是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是:很大一部分学生面对作文仍然是恐惧心理,显出为难情绪。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摆脱这种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事可议的困境,使他们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真正感受到写作中的乐趣,这已成为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哪里,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在哪里,激活学生写作激情的载体又在哪里――这可能也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苦苦追寻的一个问题,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点其实有很多,增加阅读量;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他们的生活环境;在写作训练中教师给予他们的欣赏与鼓励;老师在设计作文题目时是否考虑贴近学生生活,等等,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教学相长,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写作之“趣”
前苏联教育家伯拉斯指出:“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地发现相应的命题和法则。”这对作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怎样使作文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自己的精神乐园,使作文变难为易呢。我认为仅仅靠一篇范文的影响是不够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引导和熏陶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应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在分析课文的同时渗透写作的内容,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的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进而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来探讨作者石铁生和母亲这两个典型人物为什么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同学在讨论中,自然地掌握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好好活的思考”。在作文欣赏课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网络等资源,把有关字斟句酌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如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推敲”这一单元中的“贾岛‘推敲’”“荆公改字”“欧阳定稿”三个故事。让学生明白文章之所以生动,是与作者精心锤炼分不开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修改和再创作的过程之中,使课堂一下子变成了学生们其乐无穷的读写天地。围绕课文内容所作的这些工作,同学们都会对这些经典有自己的全新的理解,他们自己的写作兴趣也会被慢慢调动。
二、激发审美情趣,让美文与学生同行
小学生的语言匮乏,直接导致了他们对于作文成文的畏惧,如何使学生克服这一问题,使他们乐于在写作中展示自我,让作文成为他们自由挥洒的舞台呢?此时,对美文的欣赏与采撷就十分必要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美文,学生们也同样有欣赏和喜欢的情感在里面。因此,在兴趣激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多种环节,激发情趣,这样在日积月累中,为学生们储备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才思之源。
那么,我们的教师就应利用平时的晨读和自习,让学生阅读美文,积累素材。美文的特点是用生动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具体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及自然景观,它的突出特点是形象性。通过阅读美文,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具体形象,同时还可以获得大量词汇,这些形象的词汇在想象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鼓励学生搜集美文资源,有计划地、持之以恒地学习,做好记录,切实指导学生多读书,巧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语言优美的,思想适中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同时,应该在每天让课前,安排一部分学生为大家背诵一小段自己写的习作。并要求同学在听读后,评出一两句大家认为经典的内容,并用心记忆和体会,我想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写起东西来也会越来越主动,越来越用心。
三、向课堂要成效,让写作课变成学生的一种期待
目前,课堂教学仍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场所和途径。过去呆板、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容易导致学生厌倦,更容易抹杀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也清楚,小学生善于直观的形象思维而缺乏抽象的想象思维。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有敏感性和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好胜心理。因此,根据这种心理和思维特点,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挂***、灯片把抽象的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由***象到课文,由直观到抽象,逐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把课文中丰富的知识转化为由直观到抽象的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刺激物,从而产生兴趣。为此,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师生互动,一起打造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来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写作。
四、角色互换,与学生一起探求生活中的写作乐趣
如何在写作中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这样表述的:“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历代小说家笔下的文字无一不是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原型,所以,教师在写作指导过程中,应该走进学生的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引导。启发并鼓励他们说心理话,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例如,教师要指导学生写一篇《我的同学***》的习作。就应该自己先写一篇记述教师自己的小学同学的下水文,并在指导的过程中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并产生共鸣。激发写作热情。在这样贴近生活的引导下,写作在学生心中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他们自己的有血、有肉、有情趣的日常生活了。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读写结合、讲练互动,注重直观与抽象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汲取新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再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师的丰富生活体验及课堂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引导,都会使学生们在写作课上兴趣盎然,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一、引导学生坚持写周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017年,荆门市龙泉中学北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问题是:你对作文感兴趣吗?为什么?在回答“感兴趣”的同学中,他们的理由有(1)从小喜欢(36%);(2)老师精心指导(35%)(摘自《语文报》)。可见,尽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精心指导,对学生的写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就会主动去做,;主动去做就会成为练作文的有心人,他的作文练习就一定会有成效。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在我刚接这一届的新生时,我就开始注意培养学生写周记的兴趣,我只所以让学生写周记而不是日记,一是这种训练形式更灵活,二是时间间隔适度。起初,大多数学生害怕写,觉得无话可说。为了打消学生的畏难心理,我让他们大胆去写,我跟他们讲,周记还不是日记,我们在一周内总是会做或见到许多事情,或有许多想法,大家可以随便写。但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写实话,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只要学生态度认真,不管长短,我都给予表扬。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就不害怕写日记了,于是我提高要求,让学生选择有价值、有意义、有思想内涵的事去写,我每个星期一早上将周记收上来,下午就去讲评,主要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写,评讲以赞扬为主。再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对写周记有了深厚的感情,。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周记不仅记录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成长变化,而且为作文打下了基础,收集了素材。
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培养基本的写作能力
中学作文教学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写结合,以课文为写作范例,模仿借鉴,以期实现对范文的超越,最终走向创造性作文。如何做好以读促写的工作?首先,要对课文读懂、读活,加强思维火花的点拨。学习《故乡》一文后,我以《变》为题要求学生模仿鲁迅写杨二嫂和闰土的方法来写一个相隔多年后才相见的同学。我引导学生思考:(1)鲁迅笔下的人物外貌有什么变化,语言有什么变化,动作有什么变化?(2)为什么这两个人物会有这样的变化?(3)作者这样写要揭示什么主题?如果没有这些问题作基础,学生就会走入机械模仿的误区,过去我在作文指导中,过多的注重对课文写作方法上(即形式上)的分析,对课文思想内涵方面指导较少,结果有不少学生写自己的同学时就用上了“像一支细脚伶仃的圆规”,“他恭恭敬敬地叫我‘王小明’”之类的话,这些语只不过是生搬硬套。而让学生读懂、读活教材,并加强思维训练之后,学生在借鉴时就不再是“邯郸学步”式的搬抄,而渗透了自己的思想。这样练下去,学生要不了多久就会抛开课本,走自己的路,用最适当的方法,写自己最想写的话,他们的作文能力必将得到大的提高。
三、加大阅读量,走进作文的新天地
(一)学习最新期刊,打开学生灵感之门
写作,最怕落入俗套,脱离时代,缺少新意,千篇一律。这种现象固然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有关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周围活生生的事缺乏发现,缺乏写的勇气。从学生初二时起我就让他们每人订一份中学生期刊,并且每周专门用一节课指导他们阅读。因为学生在阅读上存在着严重不足,表现在:(1)阅读无目的、无计划、无时间保证、无做读书笔记的习惯;(2)随便翻翻,只重情节不善于质疑;(3)对故事看得多,对其它知识读得少。于是我加强这几方面的指导,努力使学生读有所获。在阅读中有的学生发出了惊叹:“哎呀,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样的东西也可以写进作文?我也可以写!”
“《windosXP,我的新朋友》。我也喜欢电脑,我怎么就没想到写它呢?”显然,这些最新的期刊传递了最新的信息,写出了他们的同龄人的思想和生活,这就无疑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他们的思路,增长了他们的知识,提高了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出自同龄人之手的文章启开了他们的灵感之门,增添了他们写作文的勇气。在这些活动后不久,我的学生就有作文在《荆门晚报》、《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等刊物上发表,也有学生在分局作文竞赛上获一、二等奖。
(二)读名著,吸取思想与语言的精华
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靠薄薄的课本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大量阅读……一学期读它80至100万字不够多”。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开卷有益不仅仅表现在阅读期刊上,更要在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上得到体现,因为名著、名篇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高度概括和结晶,这些作品的丰富思想和文化内涵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巨大的激励作用,这些作用不是几本课本就能取代的。例如:《钢铁是怎能样炼成的》一书主人公保尔的内心独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这段独白成了一代***青年的座右铭。今天,保尔的光辉形象仍然激励着中国年轻的一代。像这样思想深刻的句子,或是自己认为的佳段妙语,或生动的描写,或生动的对白,如果能摘录下来,经常读一读,一定会有新的体会。因此,当学生刚上初中时,我就让他们准备了摘录本,三年来,有的已经积累了三大本材料,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日集月累,学生的知识丰富了,写作时,自然有路可循,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受可发,他们的作文一定会步入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新天地。
四、研究作文命题,强化课堂作文的练习
上述三点作法,我从积累语言素材和内容材料上谈得较多,这些材料如何得到运用,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关键还在“练”字上。如何练?简言之,一是要多练,二是要限时练,三是让学生能练。
多练。如果不多练,学生积累的材料再多也只能算作一堆死材料,时间一长,这些材料就会“生锈”。因此长期以来,我坚持让学生每周练两篇作文,一篇由老师精批精改,精讲精评;一篇由同学们互批互改,互相交流,并推荐优秀作文在全班交流。
限时练,就是让学生必须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篇作文。一开始的时候,大多数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有的虽然能完成,但是质量不高,这说明学生还不善于将平时所观察的、所想的以及所积累的材料最大限度的调集起来进行筛选、取舍、运用。但是我没有降低要求,而是坚持按这种方法练了下来,通过两个学期的训练,全班大多数学生能够在45分钟内完成一篇内容完整、选材新颖(或较新)、主题明确、语言通顺的习作。
关于命题的研究。学生作文命题无非有三种方式,一是自由写作,不作任何限制。这种练习比较自由,我们通过写周记这种形式不间断地进行着练习。一种是给材料作文,这种作文方式既有一定的限制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们练习的重点之一。还有一种是半命题和全命题作文,这种作文训练方式最为普遍,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也最为直接、最为有效,但是如果文题命得不科学,往往会阻滞学生思维的发展,造成学生无所适从,无话可写,无处着笔,或虽然写了,也缺乏真情实感。比如近些年有的地方就出现了诸如“做跨世纪的主人”、“头上的一片蓝天”、“三月,播种理想的季节”等作文题,这些文题,意义抽象、形象模糊,初中生很难准确把握,最后只好去堆砌一些“假大空”的漂亮话,或者从一些教辅书上生吞活剥一些似懂非懂的语句。这样去作文,别说提高水平了,最后会练得连学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荆门市参加了全国中考语文改革试点,在作文命题上,荆门市提出了一条响亮的口号:“不给学生设置审题障碍,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让能走的走,能飞的飞。”命题者在命题时写了一段充满感情的导语,然后给出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题目:“最珍贵的……”,这个命题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仅使每个考生有话可说,而且有一大批好作文脱颖而出。其实我的学生之所以能够在每周都写两篇作文(不含周记)而有话可说,学生能够在一节课内完成一篇有质量的习作,与我的命题朴实、清新不无关系。。如何命题?一句话,多多深入学生的生活,多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比如,我命的文题《第一次进语音室》、《今天,我忘了带作业》、《我最爱唱的一支歌》等无不来自学生的生活。对于这样的命题,学生的潜能就能最大限度的被发掘出来,他们又怎么会不喜欢写作文,作文水平又怎么会不提高呢?
几年来,我的学生课外自觉练笔的多了,偷偷向外投稿的多了,作文被刊用或获奖的多了,这些情况不正是我作文教学取得成功的明证吗?
一、树立作文比讲读重要、表达比理解重要教学观
学语文就是学语言,语言是人生一辈子的修行,作文就是学习书面语言,作文指导就是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作文教学又是语言工作中的老大难,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小学教育阶段,作文课的地位需要摆正、需要提高。本着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难点的工作原则,我在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在作文教学训练指导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总是要远远地多于课文讲读理解上花费的时间和力量。
长期以来,受“阅读决定论”的作文教学观的影响,国内出版的各种语文教材,都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线而编写的,作文教学只是讲读教学的“附庸”,缺乏一整套科学的、权威的、系统的、***的小学作文训练教材。“没有好的作文教材”,一直成为国内小学作文教学比较突出的问题,再好的老师也难以教好作文课。“读好就能写好”的作文教学思想观,阻碍了作文教学的发展,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读与写哪个更重要,或者说在理解和表达哪个更重要的问题上,日本和我们正好相反。日本的语文教材都将语文教学内容分为“表达”和“理解”两大项,而且将“表达”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这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强调是日本教育比较高明的地方,强调写作教学的语文教学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我们必须承认作文是一门科学,需要***发展,不能长期处于附庸地位,否则很难得到应有的发展。
日本的作文教学目前在世界上应该算是一流的。日本推行一种“写作全过程”指导教学法。具体包括:设计作文题目,学生分组对作文的材料、顺序、表达方式进行具体化讨论,收集材料、共同设计多种可能的作文结构,并列出写作提纲,小组共同讨论具体写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个人起草、修改、誊写,小组传阅、交流、议论、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装订起来交给老师批改,老师改完后做成文集在全班传阅,全班同学评选出优秀文章交给学校出版或广播宣读九个步骤。日本写作教学有两大特色:一是“团队精神”。他们十分强调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好处是将作文的压力分解到小组成员,从而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激发,互相学习,获得写作这篇作文全面的知识、材料、技能,从而学会写作。二是“成功教育”。学生通过小组传阅、全班发表、全校发表,一步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在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乐于写作,学会写作。应该说,日本作文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比较现代的、比较科学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学校领导层面和语文教师树立作文比讲读重要、表达比理解重要教学观,用科学的方法,长期耐心地培养学生。
二、引导学生用正能量思想情感主导作文过程
好的思想是好作文的灵魂。作文和做人是相通的,见文如见人。树立好的人品,才能写出好的作文。作文本身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流露,做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体现在作文过程和内容中,所谓生活即作文,作文如做人,所谓我手写我心,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口,讲的都是这个道理。语文作文教学应该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来发展人,作文的过程同时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小学生要学会写出好作文,具体写作技巧的练习要排到后几位。表达思想和感情才是第一位的。正确的思想情感才是文章的精气神。如同做人一样,拥有高尚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好人。许多教师单方面地强调写作技巧的重要性,却忽视了作文是来源于生活而发自于内心的一种表达。我时刻告诉小学生,好文章应该是有温度的,写作时不能让语言文字脱离情感。
如何把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做人、真善美做人有机结合,是首先值得关注的问题。人文的结合表现在价值观的导向上,启发学生多看一些充满阳光的东西,多参加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少写一些社会阴暗面的东西。
我在讲授小学语文阅读课时,一向重视先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启发孩子们体会理解作者当时写作这篇文章时的思想感情。作文是写给外人看的,通过有情感地表达内心世界,让外人看得懂、感觉有趣、受到好的思想影响。我要求学生们在作文立意选材的同时,一定要先酝酿情感,从积极乐观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角度表达内心情感。让小学生仔细用心体会我们的小学课文,包括国外的一些语文课本所表达的情感,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一个“爱”字。写文章时作者当时内心所饱含着的爱,有对亲人的家、有对朋友的爱、有对师长的爱、有对人民的爱、有对乡亲的爱、有对民族的爱、有对国家的爱、有对***的爱、有对***的伟大领袖的爱、有对爱国英雄的爱、有对具有高尚品质的平凡好人的爱、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爱、有对和平生活的爱、有对祖国名山大川美丽风光的爱、有对珍惜动物的爱、有对美好环境的爱。任何事情、人物、景物都可以通过选取正能量的角度去反映爱、表达爱。生活中,有人、有事、有景亦有情,所以写人、叙事、写景文章的基本内容都离不开抒发感情,写好作文最基本的出发点,应该扣住“体会生活,有感而发” 八个字。
每一篇好文章的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台冰冷的写作机器。读者希望看到有人情味的文章,这一点无论是对于何种题材和体裁的写作来说,都同样重要。带着情感去写作,少一点大话套话,多一点人文气息,文章才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带有人文气息的文字,写得非常有人情味,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作者深沉的爱,它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在社交网络上广为传播。如果写作时把情感从文字中剥离开来,你可能会写出僵硬的文字,这样的段落读者是不愿意看下去的,因为句子空洞而僵硬,无法让人感受到一丝温度。
带着情感去写作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写作时尝试着把“我”代入文章中,少用陈词滥调和大话套话。“自然化表达”的原则,即:少用繁文赘语,多说人话。尝试着在写作中多投入一些思想、个性、童趣和情感,这样就能写出好文章。
大量反复阅读可以丰富情感体验,如果大量阅读各类文章,学生就可以体验作者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果读得深入,甚至可以同作者同欢乐,共哀愁,体味人生的喜怒哀乐,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有些学生在阅读时,文章里写的事正好与自己的一些经历相同或相似,因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体验多了,学生的情感自然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来就会融进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那种干巴巴的“感情”,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多攒故事写日记,积累作文素材
好作文内容为王、素材为本。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小学生平时肚子里积攒故事越多,日记越多,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就越好写、越精彩。
作文教学本质属性是用汉语言文字满足的交流的需要,用书面语言进行交流,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设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帮助他们积累表达的素材。小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水平提高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小学语文课本以记叙文为主,以精品故事为骨干内容。几乎每篇范文都有一两个精选的、有代表性的、有内含的好故事为骨干。我经常引导小学生们学会从课文中发现好故事,同时联系自己现在的学习和生活,跟作者学习,模仿攒故事,多攒精品好故事,解决许多学生实际写作过程中,“无米下锅”、“无处着手”、“内容空洞”的问题,否则在课堂上,无论老师如何强调作文的写法,都无济于事。
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由若干句子组成,而句子则是由词语构成。大量阅读可以积累间接生活经验,增加各种知识。由于小学生年纪小,生活圈子小,活动时间少,他们的生活知识、社会知识等都非常少,而大量阅读,可以使学生间接获得他们还没有机会接触的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写作文选材、叙述或说明时,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生活常识或其它知识性的错误。大量阅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词语,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信手拿来使用,选择最适当的词语,避免作文时语言乏味、无话可说的现象出现。
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鼓励学生讲故事,写日记。我倡导学生们,每天上学到学校,给班里的同学们准备一个好故事,生动地讲出来;放学回家后,再带给父母一个学校里面发生的好故事。实践证明,坚持讲故事,写日记,写观察日记,写真事、真话、真感情,是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写出真情实感,积累写作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更有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日记可以反映校内外的生活,大、中、小队的活动,对周围发生的事物的看法,也可以写阅读课外书、看电影、电视后的感想和意见等。对学生日记,必须进行讲评,将日记内容分门别类加以归纳,让学生宣读好的典型的日记,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学生的喜怒哀乐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作文一要真实,二要具体。要引导学生培养观察能力,观察身边小事,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写自己的生活。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活跃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要求孩子们平时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比如在河边,认真观察河边的树木、小草,河里的青蛙、小鱼,并找个小本记下来。做游戏时,认真观察每个人的表情、动作、语言、心理等活动中的细节。学校开展活动后,让同学们都来描述,比看谁说的好。生活是素材,但不等于写作素材。不是什么都能成为写作素材,学生写作素材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不是全部,留在学生心灵深处感触最深的才是写作的最好素材。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并通过练习来检验学生观察的效果,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观察,激发观察的兴趣。可以结合各单元习作要求,实地指导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好文章来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如写人这类文章,在教学中先不讲描写这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而是让学生回家观察父母的外貌、语言、动作特征,再引导学生回忆从小到现在同父母的生活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记忆犹新呢?学生虽然与父母朝夕相处,因为从没关心,所以不曾留意父母的特征和生活。在老师的强调和引导下,他们的主动性增强了,目标锁定了,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抓耳挠腮,生搬硬套,虚情假意了。
写景,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学生们的写作方法和文采有限,很难用恰当的方式来描写景物的特征,更不会寓情于景。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收集古今描绘四季、名山大川的名句、名诗,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大自然的细微变化、特征,然后让学生去多媒体教室欣赏祖国大好山河的自然风光,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最后老师讲修辞的运用以及观察景物的空间、时间顺序进行练习。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素材积累后,可以让学生以他们较为熟悉的话题写作文如:“亲情”、“友情”、“诚信”和“珍惜”等,以便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四、教导学生多模仿语文课本范文写作手法
善于模仿,才能善于写作。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训练方法。好的小学生作文首先是仿写出来的。大部分教师对仿写教学重视不够,习惯把语文教学重点放在字词上,授课时只是简单学习字词,很少分析文章写法并让学生仿写,几乎大部分学校作文课只是一周一次,有时写的内容与本单元所教课文还联系不大。
大量模仿是写作进阶的必经之路,很多知名作者在写作生涯中,都曾模仿和学习过其他人的作品。模仿并不意味着你会失去自己的风格,相反,这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通过学习其他人在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上的巧妙之处,你才能取长补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小学生要学会模仿优秀的作品,比如语文课本、中外名著、著名刊物上的精品文章、文笔优秀的原版书,甚至是美国总统的竞选演讲稿,无论从文笔还是逻辑上来说,这些都是简洁化精品写作的代表。
我经常在语文阅读课和作文课上,跟小学生讲,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最最好的精品作文,都是我们要直接学习和模仿的精采文章。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注意研究人家作者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故事材料,怎样遣词造句,怎样结尾的。
阅读课是着重培养理解语言、感悟思想的能力,口语交际侧重于口语的表达能力,作文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平时就要把写作和阅读紧密结合起来,把作文教学渗透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好的文章,除了题材新颖、言辞优美、生动具体外,还要有恰当的表达方式。大量阅读可以熟悉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时就可以根据体裁和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表达手法,使文章变而不乱,起到引人入胜、使读者欲罢不能的效果。
课文就是很好的例文,是一位很好的“老师”。具体地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解析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仿写要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教师每授完一课,要结合课文分析写作方法,试着让学生仿写课文,想象与课文相近似的立意内容,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告诉学生这就是作文,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两天一小练,使作文日常化,进而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学生对课文已经非常熟悉了,能够接受得很快,再练习就不害怕了。老师在让学生仿写时应该加以引导,而不能让学生无目的地摘抄文章。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题材的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五、训练学生下笔不停,以说带写,反复修改作文
好作文是激发表达欲望,动笔写出来、练出来的。许多著名作者以亲身经历证明,只有先拿起笔头写起来,才会文思如涌,产生头脑风暴,激发出写作灵感。在很多成人的固有印象中,会写作是一种天赋,是上天赐予少数人的礼物,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写作这种技能并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任何一个人在经过科学训练后都能获得的一种能力。对于写作,我喜欢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来形容一篇佳作的产生过程。
记得十几年前在北京买了本某国企年轻工程师撰写的一部作文辅导书,介绍了他创新发明的***性的作文教学法,我一用起来就感受到了它的神奇教学效果,它叫做“下笔不停、思维不断、一气呵成”作文法。它强调学生在作文训练课上,根据题目要求,快速构思立意之后,马上动笔开写,遇到没有思路或者思路中断、想不起合适的表达语句的时候,先用大白话表述、过渡,把思路连上,接着往下写;遇到不会写的字词,不查字典,暂时用拼音代替,防止思维中断,一气写完。小学生写作文,最重要的是动笔下手开始写,而不是先寻找灵感。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因为有了灵感才开始写作,而是开始写作后才有了灵感。写作本身就是深度思考的过程,脑海中原本不清晰的逻辑和概念在写作中会慢慢理清,思路也会慢慢打开。静下心来,开始动笔,这是写出好文章的第一步。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开拓思路十分重要,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思维训练。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带领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拓展思维领域,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好文章一定是严谨而连贯的,句子和句子之间就像锁链一样,在逻辑上环环相扣。读者从开头到结尾顺着链条走下去能够清晰理解作者的思路。
培养学生作文立意的联想想象力很重要。观察能力强的同学都爱动脑筋,而爱动脑筋思考,爱产生联想的同学往往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幻想力。这样的学生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能浮想联翩。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通过正确引导、启发,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写作潜力得到挖掘,语言能力得到培养提高。
从说话入手,说写结合,以说带写,激发写作,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因为口头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人们生活与工作离不开口头语言的表达。“作文就是用笔写话”,从说到写,从语到文,从练口到练手,从出口成章到下笔成文。让学生练习,可通过创设说话情境,培养学生说话兴趣,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从低年级起就把写话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重点,突出写话条理性、生动性,强调突出要表达的重点,内容可以从家庭到学校,从自然景物到社会生活。训练学生根据题目、看***,列提纲分别说、编、写故事。选择一个人物、事件、景物,按照表里顺序、时间顺序、方位顺序,把看到的人、物、景说清楚,先说清一方面再说另一方面,做到条理清楚,提高***作文能力。从低年级逐级开始训练说一句完整的话,说几句连贯的话,写话记录口语和原文,听写简短的记叙文,借助现成材料写话,自己搜集材料写话,最后是书面作文训练。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文章是在粗糙原稿上无数次修改后的结果。怎样检验自己写的文章好坏?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将自己写的文章读出来,将它大声读出来。就像一些著名作者所说,要动手写,写完后大声把你的文字读出来,修改,再继续改,一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将一篇文章读上几遍,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句子中那些“不和谐”的地方。比如,词语的搭配不对,介词用错了,句子写得太长了,句子之间的连接过渡不自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先自我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要强化用词准确性,力求让学生不写错别字,力求让学生用上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写出很有文彩的话语。动词是一个句子的灵魂,一个好动词能让整个句子熠熠生辉,简洁有力。学生在阅读时,并不仅仅是在“看”文字,内心一直都有个声音在默读着文章。如果文章读起来很别扭,那一定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停下来,找到这个问题,修改后再继续读,直到你满意为止。好文章一定是悦耳的,在大声朗读中,会感受到句子的节奏和韵律感。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教师趁着时间短印象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自己多学会用挑剔的眼光去修改自己写的句子,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学生也容易接受。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写出简洁有力的文章,提高作文水平。
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广读、勤练、深思是写好作文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辅导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在写作方法后,还应告诉小学生在写作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持之以恒地练习。
关键词:作文能力 培养
近几年来,由于教师们的大胆探索和积极尝试,在作文教学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仍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学生厌写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觉得无内容可写,既使完成了,大多数以“流水帐”交差的现象大有存在,面对这种现象,老师也颇感头痛、苦恼。学生作文能力贫乏,往往表现在缺乏敏锐的观察力,无创造性的想象力及情感不丰富,以及没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从作文教学上下功夫,力求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各方面的尝试。我在这方面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取得一定的成绩。
一、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观察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学生勤于观察、学会观察、指导学生从观察课文插***到观察自然景物,如在教学《秋天》这幅插***时,我引导学生先整体后部分地观察画面,然后说明这幅画的主题,再引导他们找出***上所表现的秋天的特征:蓝天上飘着白云,金黄色的稻子,飘落的树叶,燕子要飞回南方去。课后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到野外去找秋天的特征。随着季节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冬天、春天、夏天的特征:随着天气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刮风、下雨、下雪等自然景象,并把这些特征和景象写下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克服了学生写作无话可写的困难。
二、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学生在碰到问题时总喜欢问个究竟,但他们在学习中不习惯想象,思考问题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也较普遍,作文时,学生的文章写得比较空洞,缺乏新鲜感。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搭桥辅路。
1、运用媒体,引发想象
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这是现代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手段。如引导学生写课间十分钟的片断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反映课间十分钟中同学的活动场面,我在上课时先放课间校园内同学们活动的实况录像。***像和声音对学生大脑中旧的感知过的,储存的表象进行刺激,唤起学生对课间活动场面的回忆,从而自由快速地再现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场面。有的同学写道:“下课铃声一响,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了,每个同学都去做自己喜爱的游戏。”有的同学写道:“课间十分钟同学的活动可真多啊!有的同学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有的同学在打乒乓球……”。又如,指导学生写《春天的早晨》的想象作文时,我在上课一开始,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边听春天的晨曲边想象,伴随着音乐春天早晨的清幽,小鸟的鸣叫,树林里树叶的哗哗声……一幅春天早晨的***画就在学生脑中出现了,那么学生写起文章就觉得笔下生辉。
2、凭借直观、诱发想像
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制约,他们接触的事物不多,知识面不广,因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缺乏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就直接影响了作文的自由性和快速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运用了直观这一教学原则,使他们直接接触具体、形象的事物,并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诱发丰富的想象力。例如:我指导学生描写凤凰鸟的形象时,先让学生观察各种鸟,然后又结合劳技课指导学生制作各种鸟,这样学生大脑中生活表象丰富了。并且告诉学生世界上事实上没有这种鸟,它是人们想象的结果。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描写凤凰鸟的形象,启发他们收集头脑中的各种鸟的形象,想象出凤凰鸟的形象,有的学生想到凤凰鸟像孔雀,有的同学想到凤凰鸟像美丽的大公鸡……。这样,凭借形象的、具体的、直观的事物来引导学生想象,也就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3、设计悬念、引发想象
设计了一个故事的开头,造成悬念,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把故事延续下去。这样既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培养了想象力。
如:舒莹同学背着书包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觉得天格外的蓝,树格外的绿,花儿格外的红,小鸟在旁边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祝贺她有如此好的心情,她兴奋得引吭高歌“啦……啦……”引得路人惊诧不已,啥回事儿,哦!……(回忆延续)。
学生据自己生活阅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习作内容真是包罗万象:有过生日的、有喝喜酒的、有获奖的、有自己喜爱的家狗生幼仔的、有写国庆节的、有写神州六号发射成功的等等,取材范围广、内容新颖、事例之典型真是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
如:一学生还别具一格地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歌颂“素质教育”的春风吹到了学生的心坎上,学生们喜上眉梢。她写道:“由于国庆节放假七天,同学们个个忐忑不安,一直担心老师会趁此布置大量作业。可意料不到的是‘不留作业,但两耳要多闻窗外事’,同学们一听到这些话语,心里就像是开了千万朵鲜花——心花怒放,高兴得眉开眼笑‘哈哈!’老师今日也转了180度大弯,真是喜上加喜!”这次休假我们无负担可以痛快游游玩玩看看,可以大开眼界,真是名副其实的喜事!这件事不仅反应了学生的心声,对现今教育现状的鞭策,同时也歌颂了“减负”精神落到实处。还学生金色的童年。
采用悬念法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留有想象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且形式内容不拘一格。但要续接巧妙,就得具备一定的习作技巧,在训练中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设计“小练笔”
借助学生阅读文本的适当时机,让学生随阅读进行“小练笔”,是一条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小练笔”的优点
随阅读进行的“小练笔”的其优点有三。其一是“小练笔”的题目大多是学生自己出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尽情抒发。这样做,是实实在在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其二是“小练笔”因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其三是随阅读进行的小练笔就起到了让学生及时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作用,能为今后的习作积累起丰厚的素材,也提高了作文的能力。
“小练笔”的借助点
1、借助文中的“争论”点练笔
随阅读进行“小练笔”的点很多,它可以借助阅读文中的“争论”点进行小练笔。如《景阳冈》这篇课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武松趁着酒兴,只管走上冈来。不到半里路,看见一座破烂的山神庙。走到庙前,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武松读了才知道真的有老虎。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读了这段文字,学生产生了很多争论:有的学生说武松是个勇敢的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还有一些学生说武松是个鲁莽的人,对自己能不能打死老虎心中没有底就上冈去了……这时,教师没有作过多的讲解,而是紧抓这一契机,放手让学生写心中所思。一会儿时间,佳作产生了:《武松勇敢吗》、《我眼里的武松》、《爱面子的武松》、《给武松的一封信》、《我和武松聊聊天》……这样做,不但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而且也创造了学生与文本再次“亲近”的机会同时提高了写作的能力。
2、借助文尾的“小结”点练笔
也可以借阅读课中的“小结”进行小练笔,如《春天的雨点》一文,我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尝试了如下的一个设计,收到了意外的学习效果。
师:乌汉娜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像春天的雨点一样,一点一滴地落在达丽玛的心里,滋润着达丽玛的心田。当晚,达丽玛在日记中写道:(达丽玛在日记中会怎样写呢?请您把这篇日记补上。)
(因为学生刚学完这篇课文,对乌老师的所作所为印象深刻,感情体会得也很好,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5分钟内,就有很多学生要展示自己的作品。)
一学生习作如下:
乌汉娜老师,当我在走神的时候,是你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我这双走了神的眼睛,您还让我坐在你的身边,又像是对着42位学生,开始耐心地为我补课这是让我多么感动啊!。老师,您为了我们这些草原上的孩子,你的嗓子沙哑了,你的身体消瘦了,您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以前,我是个让您头疼的孩子。不过,请您放心,从今往后,我上课不再走神了,我会认真学习,以最好的成绩来回报您的。谢谢您,乌老师!
当然,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从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动笔写文的。也可借用文尾的空白点让学生写一段想象文,像《凡卡》《穷人》《小珊迪》等文尾含义深远的课文,让学生进行练写。
四、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学生修改作文训练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文章并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才能全面提高作文能力,它是我们小学语文教改不断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去实施呢?
1、激起修改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就会产生修改作文的原动力,修改能力的培养方可水到渠成。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地修改,才能把文章中的语句、段落、情节改好改美,使文章生动引人入胜。并让学生在多次修改的过程中体会到:修改文章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巧妙的修改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产生修改的愿望,体验修改的乐趣。
其次,教师可以让自己作为学生的榜样,把自己作的文章的原稿与修改稿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确实需要精心修改,老师写文章也是如此,学生就更应认真修改了。起到言传身教,立竿见影的效果。
再次,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穿插一些评比活动激起学生修改文章的兴趣。如教师可借助“病文诊所”、“啄木鸟医生会诊”、“小医生会诊”等活动,开展 “自改能手”、“互改小老师”、“看谁改得好”评比,进行“比比谁是医术高明的好大夫”、“比比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小能手、智多星”等的比赛,进一步激起学生修改作文的浓厚兴趣。
2、教给修改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应教给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一般有增(增补词、句),删(去掉与中心思想无关的词、句),调(调换词、句、段的位置)、理(理通搭配不当的词组和表意不明的句子)、订(订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符号)。教师必须做到耐心启发、指导、示范,教给修改符号,使教师审阅批改时一目了然,提高效率。
修改时,教师要统一要求,如修改时让学生一查观点是否正确,二查中心是否突出,三查内容是否充实,四查扣题是否紧密,五查详略是否得当,六查结构是否完整,七查文笔是否简练,八查语句是否通顺,九查用词是否确切,十查标点是否正确。
还要进行反复朗读,读给自己听,读给别人听,边读边修改,别人就是一面镜子,容易发现文中的问题。“朗读”是改好作文的有效方法,读通了也就改好了。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一千个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一千个生活呢?原因是教师走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本文试从“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入手,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教学方法,并提出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的作文指导仍坚持不移地冲着分数而来。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引导学生胡编乱造,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作文成了为教师而写,为应试而作,毫无兴趣,照抄照套的问题随之而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生学习的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核心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在这方面,作文教学是责无旁贷的。“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都说明这一个道理。它要求作文应当是真我的体现,它不允许存在着虚假。作文的弄虚作假,是对学生人格的扭曲。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作文才有生命力。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我们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二)、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触社会
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教师可以借鉴西方小学生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
美国一位女教师微笑着给同学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做一份口头报告。”这道作文题使十三四岁的孩子感到惊讶,但他们还是遵照老师的要求去努力完成。此种作文可以培养人的五种能力:抉择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做、写、说、思便有机的结合起来了。”有了那么多的实践经验,学生也就不会胡编乱造,生搬硬抄,而会把实践中的真实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使作文为生活服务。
与中国相比,美国学生写作文的生活材料比中国丰富。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而是可以在***书馆查资料或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社会、与生活是沟通的,注意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这样,学生就会在作文中寻找到乐趣,不会像中国孩子那样“为了作文而作文”了。
如同样的作文题《我的父亲》,中国是课堂交稿,逼得有些孩子胡编乱造,而且大多是千篇一律,心目中的父亲毫无个性可言。而美国是一周内交稿,让孩子们去采访父亲、母亲、祖父、乃至伯伯、叔叔、邻居和同事,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自已的父亲,从而写出一篇生动而深刻的调查报告或纪实文学。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学习美国作文教学的人文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要鼓励学生多走出课堂,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品德、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生学会写作文,热爱写作文,这样的写作会比仅仅在课堂里完成一篇作文有意义得多。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吐
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语文课就要***人,***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例如,开展心理疏导作文课对于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我生气了,怎么办?》,《我有烦心事,怎么办?》这种类似的作文题教师可以通过例举一些身边遇上的不顺心的实例,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会烦心,以及生气时的表现,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通过向全班同学的倾诉,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就要抓住火候,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四)、教师要在作文命题上有所创新
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与学生的思路不一致,这样,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为此应让学生参与命题,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真实性可言。
作文命题不在乎“大”与“小”,而在乎能否给学生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能否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口”、“我手说我情”的题目才是关键。
1、规范命题的范围
对于规范命题范围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早有理论,他曾说,凡是圣明的国文老师,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过学生的经验范围,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的经验范围内,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断不可出一些离奇的题目,离开学生经验十万八千里,叫学生搔头挠肋,叹息说没有意思,没有材料。因此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方式要灵活多样,表达要新颖生动,最好在学生下笔前,教师先亲自“下水”试试,以便知深知浅,知难知易,使得作文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诉。
2、让学生自由命题
在小学也不妨试试“新概念作文”。“新概念作文”是由北京大学等7所重点大学与《萌芽》杂志社联合发起举办的作文大赛,与程式化的语文教育相对应的“新思维,新角度和真体验”成为出发点,它对体裁、题材、风格都不作要求,凡是自己有兴趣的,感触比较深的,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展示才华的都可以写,尤其鼓励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喜好来说明自己想说的话。中学生有新概念作文,小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的新概念作文,自己命题,写出真实的感受。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实的真理,切乎生活的状况。”这就告诉我们,摒除虚假浮夸,才能写出真实之文。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强调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不虚假、不矫饰。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关键词】写话教学自由表达积累 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教师常忽视对低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方面提出,第一学段叫写话,第二、三学段叫习作。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从写话教学抓起。近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从低年级起,通过写话训练,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低年级小学写话教学的方法。
一、让学生自由表达,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写话即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因此小学低段写话能力培养是从说话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1、 课堂互动,使学生从不敢说到能说。传统的课堂纪律标准一般认为是:课堂安静,学生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在创新教育的今天,这种传统的课堂纪律恰恰不利于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形成互动,活跃授课氛围,使学生自由表达所思所想。
2、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有话可说。如《雪娃娃》一课,通过课文朗读分析启发学生想象他会对雪娃娃、对妈妈、对太阳公公说些什么。让学生扮演一下课文中的角色,引导他们进行角色对话,这不仅能激发儿童的表演欲,还能让孩子有话可说。
3、结合教材插***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根据教材插***请学生说一说,***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或者让学生把这幅***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或编成一个故事。生动有趣的富于想象力的画面,会使学生忍不住想把说的话说出来。
4、利用活动课,来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除了教师必须讲的事情外,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说说看课外书有何收获,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生活趣事趣闻……对胆小的同学,先让他们在自己座位上讲,逐渐到讲台前面向大家讲。学生在说话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努力寻找他们成功的地方,热情地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积极的氛围,为写话打下基础。
二、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积累写话素材、积累词汇
写话怎么写,这又牵涉到写话的素材,写话的词汇、写话技巧等。
开展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有话可写。丰富学生的活动,就能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我经常带着训练要求组织一些寓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课间活动,如开展十分钟队会、模仿比赛等活动。活动后,我指导学生按要求写几句意思完整连贯、内容具体的话。另外,我认为学生开阔的日常生活,日常家务劳动,参加的各种欢庆活动,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15: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9582796434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作文教学的方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作文教学的方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