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过年风俗
“腊月廿三糖瓜儿粘,大年初一把年拜,正月十五闹花灯。”这段谚语说的就是过年的风俗。离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也让我们来盘点盘点胶州年前年后的一些习俗。以下是整理家乡过年风俗,欢迎阅读参考。
贴春联和除夕守岁
从腊月廿三“小年”开始,就等于到了春节的“冲刺期”,市民们都抓紧时间忙年,准备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货。而腊月廿三就要准备糖瓜、大米等,相传就是用糖瓜黏住灶王爷的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此后的几天里要蒸馒头、做猪头等等。
到了除夕或者腊月廿九的时候,还要再把家里家外彻底清扫一遍,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开始贴春联、福字。除夕中午的时候就开始做“隔年饭”,把小米、大米、大黄米等放在一起,蒸好了米饭,再把做好的菜放到米饭上,并放上油菜等供奉起来,象征着来年发大财。
唐太宗李世民曾赋诗一首,“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讲的就是除夕守岁的典故,吃过“隔年饭”,就该准备除夕之夜的守岁了。到了除夕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包着饺子,其乐融融地等待着新年的到来。而饺子一般都要除夕晚上的12点以前包好,并要做好各项“迎年”的准备。
等到了凌晨时分就开始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接着就下饺子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新春佳节每家每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饺子了。再配合上大鱼大肉,饭菜极其丰盛。从三国时的《广雅》记载开始,就出现了形如月牙似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市民在包春节的饺子时,要放上钱 、枣、糖、年糕等等,象征着各种吉祥,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有着“发财”、“步步高升”、“生活甜蜜”等好兆头寓意的这些饺子馅,也成为广大市民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而每每吃到这样馅的饺子,都会大声叫出来,特别是吃到“钱”馅的饺子,更是象征着新的一年财源广进。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大年初一拜年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初一早晨,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受拜以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又兴起了电话拜年和短信拜年、QQ及飞信拜年等。
到了大年初二傍晚时分,市民就开始忙碌着“送年”了。做好了鸡、鸭、鱼、肉等供奉品后,就开始了送年的仪式,也要放鞭炮、吃饺子。从正月初三早晨开始就要到亲戚家串门,一直到正月十五之前都是春节走亲访友的时间,亲戚朋友围坐一桌,互相恭贺着“新年快乐”,述说新的一年打算。
正月十五闹花灯
正月里再一个重要节日就是“元宵节”了,每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市民们又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过节的元宵、花灯等,孩子们则忙着购买礼花、鞭炮等。到了晚上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着元宵,还有的市民则带着孩子在外面放烟花、礼炮。到处充斥着欢声笑语,看着窗外灿烂的烟花,还有孩子们璀璨的笑脸,一家人脸上都绽放出了美好的笑容。从这一天开始就有不少商家开始陆续营业,也正式开始了新的一年各种活动。
过完了元宵节,接下来市民们就开始准备“二月二”,在这个龙抬头的日子里,也有不少习俗,到时候让记者再带着您一起回味一番。
拓展:河南过年习俗
三十晚上熬一宿
年夜饭过后,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糖果、嗑瓜子、唠唠亲朋、拉拉家常,子女依次给长辈叩头辞岁,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全家人彻夜不眠,谓之“守岁’、“熬年”。守岁到五更时,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点燃香烛,一家人依长幼辈份,依次向祖宗跪拜致祭,恭祝“年福”。
大年初一有禁忌
大年初一,河南人鸡鸣即起,穿着新衣,竞相燃放鞭炮。河南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行“接年”或“迎财神”之礼。而后,煮好饺子,敬天、地、祖先后全家共食。大年初一忌讳诸多,如扫地、倒垃圾、动剪刀、大声喧哗等都视为不吉利之举。
中原南北东西挤庙会
很难一句两句话就说清楚庙会是什么,可是只要去河南大大小小的庙会上转那么一圈,就立刻乐陶陶地明白了——庙会,首先得有座庙,在庙里安排一个值得信任的神;找个好日子来和神打个招呼,拜神祭祖的香火是不能少的;再给自己吃点什么买点什么,听听那些古老的传说,再把传说讲给没听过的人……庙会很有意思,想体会庙会的乐趣,首先,你得不怕挤——不挤的庙会,肯定不是好庙会。
人民间传统习俗 “走亲戚”
河南走亲戚规矩甚多,历时很长,贯穿了整个年节。初一之前称拜早年,十六以后称拜晚年,初一至十五为高峰期,二月初二送年后即告结束。拜年要先长辈、后平辈,先近邻、后远亲。不同辈分和亲属之间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拜岳父”的习俗至今在河南民间广为流传。到长辈家拜年要携带酒肉、糖果之类礼品。长辈们根据自家的亲戚情况,早早的安排好了酒菜,在约定俗成的时间里,在家等候拜年客的到来。拜年客到后,有的行磕头之礼,有的以寒暄代之,互相祝福后即食午饭。
人民间传统习俗“破五”
之所以称“破五”,意为从此可以破除过年期间的禁忌。是日早起吃饺子、放鞭炮之习相沿不变。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河南平顶山、许昌、南阳、宝丰一带一般中午放鞭炮,不过破五不准吃面条或面稀饭,吃馒头不准剩。
人民间传统习俗 偷灯头儿
正月十五豫南一带,有“偷个灯头儿,生个孙猴儿”的风俗,点灯盏时,邻家子女可悄悄将灯油燃尽的“面灯”拿走,俗称“偷灯盏”。有的地方自家所点灯盏,当晚不收,让其尽油而燃,次日再加油点燃,称“续灯”。一般至正月十七方“收灯”,“面灯”或“灯馍”要收起打发“要饭的”,称“舍神果”。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14: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9538496430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家乡过年风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家乡过年风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