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三峡》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三峡》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咱们安阳是汉字的故乡,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水因山而活泼,山因水而灵秀。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 郦道元。)
二、出示目标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2.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3.感悟作者三峡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读好三峡文
我们已经接触到的几篇文言文,那么读好一篇文言文要做哪几步:读准、读懂、读美。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我来挑战
读准 齐读:屏显 读准字音我能行。
认读生字:襄陵? 沿溯 素湍? 属引? 泪沾裳(释“裳”齐读)
读懂 齐读:屏显 准确解释我能行
1.掌握下列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自 阙? 奔 霜? 绝? 三(释“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2.重点点拨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三生分)
读美:疏通了文意,大家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愿意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一生朗读(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把听到的内容转化为美的画面。这位同学读得真美。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不是像屏幕上显示的一样美呢?(画面一组)
过渡,如此美不胜收的风景,怎能不让我们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呢!
(二)读赏三峡景
1、(寻找美)思考:1)本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种景物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
***思考,同桌交流展示,品读 明确? 提示
山:怎样的山? 连绵高峻 高峻美(雄壮美)
夏水:有什么特征 凶险迅疾(师范读指导)? 奔放美? 《早发白帝城》春冬:景色如何?? 清静幽美 清幽美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凄凉寂静 凄婉美
2、(欣赏美)在郦道元的笔下三峡景色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除了抓住特点写景之外,还采用动静结合的笔法,使文章显得张弛有度,舒缓自然。你能具体说说吗?可以用下面的格式
?“我发现了三峡的----是静态美或动态美,你看-------------------------------------。他(她)多像一个--------啊。”
有一定的难度,启发、归纳、思考写出来,展示欣赏
? 例 :我发现了三峡的山是 静态美,你看,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高耸入云,遮蔽天空,挡住阳光。他多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
山---高峻美? 夏水---奔放美? 春冬-----清幽美 秋景---凄婉美
男子汉? 英雄汉?? 美少女 怨妇
顶天立地?? 风风火火? ?? 清秀文静 忧伤孤独
高大壮实?? 闯九州 色彩艳丽 望穿秋水
平静舒缓 激烈紧张? 静中微动 静寂忧伤
? 过渡:动静结合,美妙无比
(三)读透三峡妙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的,再看课文,你认为作者的'写作笔法之妙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给大家分享一下。(小组交流展示)
例:文章结尾去掉引用的渔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明确:融情于景;突出三峡渔夫的悲惨生活;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也渲染了三峡秋景凄凉肃杀的特点。)
(四)读懂三峡情
动静结合,写作笔法灵活多样,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在郦道元的笔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提议大家把这篇美文美美的再读一遍,再领略三峡的无穷魅力,男生读前两节,要读出阳刚之美;女生读后两节,要读出阴柔之美。
非常棒,男生读的气势磅礴;女生读的宛转悠长,把老师都陶醉了,(掌声鼓励自己)我只想说:此景未必天上有,人间只应三峡寻,本文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三峡的热爱之情,作者郦道元在文中也有一句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大家找一找(明确:良多趣味),正是作者对三峡的真诚赞美,热爱之情,才成就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五)拓展延伸
如今的三峡可以说是高峡平湖,景象更加壮美,想看看吗?大家来欣赏一组***片,看后为三峡写一则广告语。
是呀,我们的祖国自然美景比比皆是,有张家界的索溪峪,桂林的漓江,还有五岳、黄山……数不胜数,老师想起了省实验中学顾少强老师那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说:中国那么美,我想去看看。我们大家呢?欢迎到内黄游玩,感受枣乡风情,祭拜人文始祖。
总体设计:
郦道元的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布局自然,思路清晰,摇曳多姿,融情于景;要让学生用心体会,才能获得美的享受。教读第一课时,宜采用文言文教学的四步诵读法,通过朗读、理解、质疑、品析,进行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收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分四个环节:1、导入;2、确定目标;3、分步诵读;4、反馈检测。
第一环节:导语设计
由《三峡》风光片导入课文的学习。
设计依据: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用感官去施教是教学的金科玉律。所以本课在导入时采用生声情并茂的视频课件,创设了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三峡优美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激发了强烈的学习动机。
第二环节:确定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旧知和经验阅读的方法,由学生个体设计学习目标,然后教师删繁就简,总结归纳三维目标,板书。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山川的壮美,培养爱国的深厚感情。
设计依据: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由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与教师平等对话,体现了《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第三环节:实施文言文四步诵读法教学模式
文言文四步诵读法:(投影)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靓点。
这是我们初二语文组共同探索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下面是我对这一模式的处理: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实施步骤:1、学生自读;2、教师范读;3、提问朗读;4、全班齐读。
设计依据: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读是掌握其内容的第一法宝,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本环节的设计凸显了学习目标。通过朗读体验,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培养语感。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实施步骤:1、复习《文言文的翻译六法》
①对:即对译。②换:即替换。③留:即保留。
④删:即删略。⑤补:即补充。⑥调:即调换。
2、学生按照翻译六法,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资料***翻译课文。
3、小组交流,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可投影点拨)
4、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
5、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数字拔高即用书字梳理文言知识,归纳出几个通假字,几个异议词等。
设计依据: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它的设计是为了体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内容,更学到了语文知识,达到语文课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实施步骤:让学生精读课文,探究作者的写作意***,说说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提出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进而提炼主题。
教师可准备几个问题:
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处需要教师点拨(并板书归纳):
本文主要写的是三峡的形势和景色。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连绵、高峻的'特点,表现山势雄伟,这是全景;后分写四季景色。作者不按时序,先写夏季,浓墨于江水暴涨时的湍急,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再写春冬季节,重彩于风平浪静时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画境,展现三峡的山光水色;最后写秋季,落笔于晴初霜旦时的林寒涧肃,更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最后引用渔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渔人的悲凉心境,给人余音缭绕的感觉,如果说,前面所写的是风景的话,这声渔歌则表达了风情,歌衬托三峡深秋的清幽寂静,令人伤感的气氛,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设计依据:探究作者的写作意***,提炼主题;同时体现《课标》要求,在解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独到的见解与体会,学会质疑,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靓点。
实施步骤:跳读课文,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读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教师提示学法:
1.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语言。
2.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等方面欣赏文章独特的写景方法。
设计意***:本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读、说、品、议。本文靓点很多,不仅语言精美,还有独特的写景方法,教学中不求面面俱到,只要学生有所得,有自己的体验,即是收获。
第四环节:小结与检测:
设计意***:
当堂检测教学效果,了解学生达标程度,为课后的查漏补缺提供依据。
四.授课效果预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的朗读课文,正确的翻译课文,积累了重点地文言词语,学习了写景文章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从而领略了祖国山川的壮美与秀丽,激发了热爱祖国的热情。更主要的是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明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课文感知:
这篇课文是郦道远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的写景散文。课文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也使读者从中受益。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的写作特点。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不言而喻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没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写不出三峡的美景的。
学习目标:
1、识记与积累
郦、阙、溯、属、略无、绝、重岩叠嶂清荣峻茂、林寒涧肃、哀转久绝
2、知识简介:郦道元及《水经注》
3、应用:
①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②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设计:
1、利用***书室、阅览室等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疏通文意,同学间讨论解疑释难,教师只作适当指导。
教学媒体:
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生:(各抒己见,以达到资源的共享。)
师:早在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如:郦巘阙溯属
2、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3、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师范读课文(或再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在此,教师应指出注意听的事项,如:字音的校正、音节的停顿和节奏等。)
5、朗读比赛:分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6、讨论:疏通文意。(分成六个人一组,每组讨论一个文段的大意,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7、把各小组的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8、在初步理解文中的基础上,在读课文讨论: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9、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出示挂***,***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写作训练
把你曾看到的.山川、名胜的美好景色描述下来。
课后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代的写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峡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从中受益匪浅。在课文,我们要积极的走进大自然,用我们的笔来描绘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课后练习
①用正楷抄写课文,并背诵。
②积极的走进大自然,用你的笔来描绘眼前的景色。
教后反思
课堂上,把舞台让个学生,自己退居幕后。让在想法的学生到讲台上来尽情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使课程资源扩大到更大的限度。
文学常识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作者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主旨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的.山水之作,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雄伟壮丽)的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写作特色
1、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隙、缺口。
2、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4、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
1、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2、省略句(两岸)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
【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写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一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五)再次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或谈谈观看风光片与读郦道元的《三峡》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或你所游历过的山川名胜。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
学情分析
1、学生对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不太了解,或者没有直观的印象。他们大多生活在平原和极其低矮的丘陵,对山脉、高原和海拔高差,没有切实体验。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
2、学生受困于借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思维定势,他们可能会把落脚点放在抒情上,而不是放在景物本身(文本本身),比如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等等空泛的情感上。这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重点词语,分析表现技法,把握好景物特点,进而整体领略到景物的诗意美。
3、学生可能会缺乏上述理性分析的能力,对“四美”的感受不深刻。这时要适当使用配乐朗读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用感性手段弥补理性分析的不足。
4、学生可能整体把握能力不足,感受支离破碎,缺乏语境意识,不能有效整合阅读感受。这时要注意发挥集体阅读的优势,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在师生切磋中,形成班级共同的体验成果。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
2、品味精彩语句,欣赏多样的表现手法,体会郦道元笔下《三峡》的文笔美。
3、能整合感受,理解“三峡”的景色特征,领略三峡多姿多彩的四种诗意美。
教学方法
作为常态的精读课,本文至少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预习课文,完成基础性目标,老师收集分析学情;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完成鉴赏性目标。具体方法:
一是“以学为主”,以“学的活动”设计问题情境、组织教学环节、展开教学流程。主要方法是创设情境、变换角色、激发想象力、模拟体验。二是品析精彩语句,欣赏多样的表现手法。主要方法是“以读为线”,多样化的朗读和细致的品读是主要读法。
教学流程
一、课前说课
从学习内容上来看,老师期待同学们能把握好两方面:一是感受到三峡多姿多彩的景色美;二是体会到郦道元摇曳多姿的`文笔美。
从学习方法上来看,一是发挥想象,“神游”三峡。变换一下角色,把自己当做小画家、小诗人、小摄影师、小音乐家,这样就能比较轻松的感受到三峡多姿多彩的景色美了。二是朗读和品读。个人读、集体读、听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品味重点语句默默的用心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来读去,就能体会到郦道元摇曳多姿的文笔美了。
二、预习检测
1、请四位同学分段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老师范读,注意朗读的停顿。
3、自由读,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4、语文常识填空
郦道元是 (时期) 家,他撰写了《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三峡, 、 和 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三、整体把握
齐读课文,圈词,分别概括四段主要内容。
助读问题:
1、第一段以什么景物为主? --山。
2、第二段以什么景物为主? --水。
3、第三段是哪两个季节的景色? --春冬之时。
4、第四段是哪两种天气状况下的景色? --晴初霜旦。
四、局部品析
活动情境设计:
下面,我们变换一下角色,让我们化身为小画家、小诗人、小摄影师、小作曲家,根据第1、2、3、4段文意描绘、吟诵、拍摄、谱写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美吧。
请大家注意:我们虽然不是画家、诗人、摄影师、作曲家,但是,我相信,同学们都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善于感受美的心灵,同学们还记得七年级上册的《童趣》吧?一种平常的景物,通过联想和想象,会变得美丽而神奇,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描绘三峡美、吟诵三峡美、拍摄三峡美、谱写三峡美。一定要结合课文的语句,用“心”感受哦。让我们开始吧!
首先,让我们当一回小画家,描绘第一段的三峡美。
先来朗读一遍课文第一段。
让我们先来选择一下画布吧?国画的尺幅有大有小,有一种大的叫做“长卷”有一种小的叫“小品”如果请你选择一种画布描绘第一段,你选哪一种?为什么?
(选择“长卷”:引导学生品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小结: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
(选择“小品”:引导学生品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学生不选“小品”,老师来选,请学生用语言描绘这种情景。可以提问:是不是应该重点描绘阳光灿烂或皓月当空呢?应该重点突出什么景物?然后点拨这句话是侧面描写三峡的“山高峡窄”)
总结:第一段全景式的宏观勾勒,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画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出了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雄壮美。仿佛一幅雄伟壮丽的长卷。
下面,让我们当一回小诗人,吟诵第二段的三峡美。
诗人都是感情充沛的,他们的感情真的就像长江大河一样,自由奔放的。比如,后世的唐代有位诗人--李白,就很符合第二段三峡的美。
先来朗读一遍课文第二段。
李白的个性很像三峡的水,李白还写过一首描写三峡的诗歌,也和第二段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哪一首?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提问: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印证了第二段的哪些语句?
明确:“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提问:这句话是不是说:要急速传达皇帝的旨意,所以划船划得快呢?
明确:不是,是写江水流速急。这也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总结:更重要的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轻舟已过万重山。”一样,写出了作者自由奔放的情感。郦道元不是诗人胜似诗人,你听他吟诵的三峡水,自由不羁,万古奔流,充满了奔放美,也充分表达了郦道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你能读出来吗?
齐读第二段。
接下来,让我们当一回小摄像师,拍摄第三段的三峡美。
先介绍一下拍摄的术语:“推拉摇移”,也就是镜头推近、镜头拉远、镜头摇上、镜头摇下、镜头平移。
大家读镜头里看到的景色,老师来操作摄像机。
镜头推近,然后镜头摇下,看到什么?“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啊。
镜头摇上,看到什么?“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镜头摇下,看到什么?“飞漱其间”。“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镜头摇上,然后镜头拉远,看到什么?“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总结:“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三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写柏树。你看,春冬季的三峡就不像前面那样雄壮奔放了,而是“清荣峻茂”,呈现出一派清悠美。“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
齐读第三段。
最后,让我们当一回小作曲家,谱写第四段的三峡美。
来听听晴初霜旦的秋季,三峡里传来什么声音吧!
齐读第四段。
如果你为第四段配一段背景音乐,你想采用怎样风格的音乐?(ROP肯定不行,)结合课文的情境描写,谈谈你配乐的理由。
(学生自由谈,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语句谈理由。)
小结:作者从听觉的角度写秋季的三峡,表现出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那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秋季的三峡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凄婉美。那“泪沾裳”的渔歌中不也暗含郦道元打鱼人的同情吗?
齐读第四段。
五、整体归纳
学完本文,你会发现《三峡》实际上为我们展现了三峡多姿多态的“诗意美”,选文共描写四组景物群落,对应编者分的四个自然段,第一段景物以山为,全景式展现三峡的“雄壮美”;第二段景物以夏水为主,展现三峡的“奔放美”;第三段侧重描写春冬季节特征,展现三峡的“清悠美”;第四段描写三峡特定天气状况“晴初霜旦”,展现三峡的“凄婉美”。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集“四美”于一身,给人以“山旋水转、四季变幻、奇境迭出”的审美感受,令人在惊叹之余,产生“山水如人”的错觉:“作者笔下的三峡,简直就是一位魁伟人云的奇男子:盛夏的奔放和热情,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构成了它多么丰满而多姿多态的性格”。
郦道元的文笔不也像三峡那样美吗?不也像三峡美得多姿多彩吗?点面结合、正侧相衬、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俯仰生辉……而这一切,都来源于郦道元那颗隐藏着中国山水文化奥秘的“好奇”的心灵。郦道元不仅以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而且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那流动的江河,挺峙的山峦,仿佛都是有生命的。他发现了自然山水的生命之美,并且神游其中,乐以忘忧。
美丽的景色,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就是要向郦道元学习的。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三疑三探”
【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三峡四季不同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三峡四季特点
【教学重点】文言文翻译和文言现象
【教学难点】文言现象
【教学过程】
1.设疑自探:
(1)节奏划分和字词识记
(2)自主解决相关文言实词的释义
2.解疑合探:
(1)小组合作完成相关重点词语的释义
(2)交流谈论理解课文内容
3.质疑再探:
(1)文中采用衬托手法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哪一句?
(2)文中概括春冬之时峡水特点的是哪一句?
(3)总写三峡春冬之时季节特点的是哪一句?
(4)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4.运用拓展:
(1)本文与李白诗的联系
(2)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又为什么先写夏水?
(3)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小结与评价:
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不同景色的细致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三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6.板书设计:
山:雄壮美
水:奔放美
7.思维导***:
8.作业设置:
如果你是三峡的导游,请结合本文的内容为三峡写一份解说词。
9.教后反思:
文言文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任务,但又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更不是根本任务。我理解其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接受古代
文化的熏陶渐染,提高人文素养。这样面对一篇文章,如果肢解开来读,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韵味,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古人的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文言文阅读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我大胆地删节了过去串讲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实践证明,有了前面品读的基础,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文意串讲这个问题的。
教学目的: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 把握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3、 品味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
1、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领略山水之美。
2、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遗迹)——夔府的江岸
3、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景物
特点
诗、谚、典故
感觉
老师总结:
景物
特点
诗、谚、典故
感觉
西陵峡
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紧张
灯影峡
浓厚的江南风味
作者即景诗:
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
很轻松
很悠闲
崆岭峡
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极为可怕
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典故:王昭君浣妆
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
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妙:不单调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有情趣
瞿塘峡
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
典故:刘皇叔托孤
凄凉
三、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思考课后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 新课。
二、自主探究,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2、学生品读⑦⑧段,品味生动地描写了江水的险、峡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变的语句。
学生发言后老师整合:
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②“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③“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④“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山的峻峭。
⑤“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像牛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变幻多姿。
三、讨论:本文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案参见教参)
四、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 :
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的旅游及大坝资料,对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 、把握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3、品味文章的语言。
4、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祖国地形***”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峡。
长江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称著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的旅游热点。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
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同学们,我们现在乘坐着“神州1号”豪华游轮,从宜昌出发了。你,是“新星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3、由学生进行解说。
第二课时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
③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3、在第七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
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4、齐读这两段。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1、读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
愉快、轻松
2、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3、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
4、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5、比较阅读: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想想游记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游记要将游览过程交代清楚(点明时间、地点,反映游踪。),要写出景点的特色。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重点、难点、疏通文意。
二、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三、熟读成诵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三峡的风光片,联系学生平时对三峡的所见所闻,让他们畅谈三峡这一景观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由学生介绍作者,以及作品的简介。三峡具体指什么?
(二)学生自由朗读,找出生字词,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弄清文意。
(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结合课文注解,是以课文,然后作汇报。)
阙嶂曦月襄陵沿溯素湍绿潭漱属引
补充解释:
重岩叠嶂:即“重岩叠嶂”。嶂:治理向屏障的山峰
隐天蔽日:即“隐蔽天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按照“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理解。
绝:断。
或:“有”,不能做“有时”。“或``````有时``````”含有假设的意思,可理解为“(如)有``````(则)有时``````”。
其:这
虽:在这里表假设,应译为即使。
奔:在这里作名词用,指奔驰的骏马
不以:不如
时:季节
则:连接上下文,带有轻微的转折意思,可不译。
于:从。
其:它们,指怪柏。
漱:冲荡
“清,荣,峻,茂”前皆省主语。
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肃:寂静。
故:所以。
两句诗的意思是: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得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三声:几声;三步是确数。
(三)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见曦月”),写三峡两岸的'山。
第二层:(从“至于夏水襄陵”至“不以疾也”),写三峡的夏水。
第三层:(从“春冬之时”至“良多趣味”),写三峡的春冬景色。
第四层:(从“每至晴初霜旦”之文末),写三峡的秋天景象。
三、 朗读
分段朗读,多让学生自己体会,如何把握合适的语气语调语速。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讨论: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情结合原文,说明理由。
归纳:
山:“七百里”(长)
“相连无缺”“略”(多)
“重”、“叠”“隐蔽”(陡,高峻)
“自非“江面狭窄(高峻-——夏水的迅猛)
夏水:“襄陵,阻绝”(凶险)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迅急)
“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对比
春冬景色:俯视:“素湍绿毯,回清倒影”
仰视:“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色彩:白浪,绿潭,青山,花草。
一字一景:“清”“荣”“峻”“茂”
秋:三峡秋景:“晴初霜旦之时”林、涧、猿啸、回声。
渔民的悲惨生活:情景:悲寂,凄凉(与前面对比)
联想:当地渔歌
激发学生联想:
1、“泪沾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联系地理知识合理联想)
2、从文中两句渔歌,你还可以联想到那些诗句?他们的意境相同吗?
三、引导学生领会全文的艺术特色。(投影打出)
(一)抓住特点写景
1、文章主要描写三峡中的峡。课文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2、写四时风光的顺序是:。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二)语言特点:
1、动静结合。找出一两处动景和静景
2、有张有驰。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那些地方平静舒缓,那些地方激烈紧张?
四、介绍《三峡》中的其他描写,激发学习兴趣。
五、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诵比赛,可是当配乐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背诵并默写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选择与美文相配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
2.教师准备:小黑板或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 出示《三峡》***。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严整,***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检查预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⑴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① 读准字音:
⑵ 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⑴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⑵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⑶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⑷ 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五、拓展延伸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结束语: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水经注阳城淀》,并想像文中的画面。
阳城淀
博水又东南经谷梁亭南,又东经阳城县,散为泽渚。渚水潴涨,方广数里,匪直蒲笋是丰,实亦偏饶菱藕。至若篓婉口童,及弱年崽子,或单舟菱,或叠舸折芰,长歌阳春,爱深绿水,掇拾者不言疲,谣咏者自流响。于时行旅过瞩,亦有慰于羁矣!世谓之为阳城泻也。
提示:①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②潴:zhū,积聚。③娈:luán,美好。④折芰:采菱。
阳城淀在今河北省望都县的东面,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了。但通过本文的描述,我们还可以想见1500年前这里的地貌和风情。这原是博水(即今唐河)流经此处时汇聚“潴涨”而成的一片水泊,长着丰茂的水草,也盛产鲜嫩的菱藕。本文选取的是初秋季节,人事活动是“采菱”,采菱者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一边不知疲倦地采摘着,一边信口歌唱着自编的小曲,赞美春天,赞美劳动,赞美宁静的幸福生活。于是构成了一幅清新妩媚的北国江南画***,令过往行人“有慰于羁望”,简直就是一个诗的意境。
八、板书设计
三峡郦道元
山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春冬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课后反思】
xxx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导游小姐: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去游览秀美的长江三峡吧!
2、出示多媒体: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二、学习课文1-4节。
1、师: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达他对山峡的喜爱之情呢?
(1)轻声读课文1—4节,边读边思考。
(2)交流。(板书:山石 花草树木 神女峰流水河石)
2、师: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景物写具体,以表达自己对三峡的喜爱之情呢?
(1)四人小组学习1——2节,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讨论讨论。
(2)根据学生的交流,组织三个峡的教学顺序。
3、交流:
(1)瞿塘峡:只见两旁山石林立,有的高大雄伟,好象奔驰的骏马,又如手握宝剑的武士;有的妩媚秀丽,宛如温柔的少女,又象飘飘欲仙的仙姑,真是千姿百态。
A指导朗读
B小结:(板书:高大雄伟妩媚秀丽)
(2)巫峡:出示佳句
轻烟翠竹笼罩着整个幽深秀美的巫峡,真是云雾缭绕,变幻莫测。
A齐读、指名读。
B师:巫峡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幽深秀美)
C师:神女峰又是三峡的一个著名的景点,作者是如何写的呢?(出示神女峰***片)
D生找出有关语句:抬头望去,只见十二座陡峭的山峰忽高忽低从整个大山中拔地而起,真像一群婀娜多姿的神女在向人们致意。
(指名读。板书:婀娜多姿)
E小结。
(3)西陵峡:我俯视浑浊的江水,只见旋涡一个接一个,一个大似一个,一圈一圈急速地流进深旋里;江面上急流翻滚,拍击着岸边的石崖,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两岸的河石被冲刷得千奇百怪,有的像巨大的花骨朵,有的像圆盘,还有的像各种精雕细刻的盆花,使人目不暇接。
A自由朗读。
B指名读,赛读。
C小结。(板书:急流险滩)
(3):当夜幕慢慢降临,月亮冉冉升起,月光照耀着微波荡漾的江水,江面上像铺上了许多碎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三峡的夜景就更迷人了!有感情地读读这一小节。
三、总结。
1、自由朗读喜爱的峡。(当小导游来介绍自己喜爱的峡,评出最佳小导游)
2、三峡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连天上的小仙女都赞叹不已,让我们读一读这句话,再次体会三峡的美。(我爱三峡,我爱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美,更爱她的急流险滩。)
3、你去过祖国的哪些地方,也来交流一下。(出示祖国各地的***片)
4、总结。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曾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感受了江南春天的清新,也曾踏着老舍先生的足迹,领略过济南冬天的温情,正是一篇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让我们足不出户,却神游千里;身在此地,却遍览山河。今天,我们又将登上“刘大杰”号,去游历蜚声海外的巴东三峡------
(二)、提出教学目标
学生在课本的单元说明中寻找
1、觅游踪
2、赏游景
3、悟游情
(三)、默读课文 觅游踪
? 1、划出自然段。
? 2、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游三峡”的经过?
? 3、“三峡”指的是哪三峡?
? 4、圈出作者沿途所经过的地方
? 5、在板书上补充完整“三峡略***“
(四)、细读课文 赏游景
听听我来说西陵
1、请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西陵峡的特点。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峡,抓住特点来介绍。
2、议一议这部分中引用谚语、诗歌的作用
七嘴八舌议巫峡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借助自学提纲自学,然后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讲解。
1、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作者运用哪些手法突出景物特征的?
屏气凝神看瞿塘
请同学们自读后,谈一谈瞿塘峡的人文景观,也可说说你所了解的相关故事
(五)、浏览课文 悟游情
1、“赞叹”“恐怖”出现在哪个段落?
2、游完三峡后的心情怎样?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六)、小结:
一路群山高低起伏,我们的心情也高低起伏;一路的江水汹涌澎湃,我们的心情也汹涌澎湃。跟随刘大杰先生的游踪,赏一路的美景,感一路的恐怖,也留下一路的赞叹,在心中不断升腾的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七)、通过视频欣赏三峡美景
《巴东三峡》教学反思:
一、本课在单元的地位
本课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所以学习本文要了解 一些游记文体的知识,要弄清作者的游踪,把握各峡特点和两岸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特点,是很关键的。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三峡的雄壮与秀丽,感受到它的雄险,它是一座中国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即把握作者的游踪,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这是教学的重点。但历代文人游历三峡都是顺流而观,而刘大杰的《巴 东三峡》却是逆流观写,而且主要是写三峡山险水急 的.特点,极状了形势的险恶,这就激发作者的一些想法,当社会环境恶劣,历史处于衰退时期我们如何去做?在描写三峡山水特点时还写了两处人文景观,三峡里的人文景观很多 ,可笔者却只写了昭君幼居,刘备托孤的典故,这是什么用意呢?胡人侵边,王昭君决然站起,逆身走进大漠,汉朝的历史因此而延续了百年。刘备托孤,敢逆吴魏,使天下 终成三足之势 ,这些人物都 敢于逆当时的历史潮流而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他们成为了历史上的两座丰碑。作者将敢逆潮而动的历史人物与三峡中的山险水急之景交织在一起写,旨在启迪人们,当历史处于衰退时期时,俊杰当敢逆潮而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应是《巴东三峡》的人文内涵所在,也是将景和情融为一体、寓情于景的写作寓意,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主要运用朗读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同时教师加以点拨,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既形象直观地演示各峡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他们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四、教学过程设计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三峡各景点的位置。同时也了解作者的游踪,在学生读课文时,出示三峡的景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把握三峡两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时,主要利用表格,以合作探究方式找出,同时具体品味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感受三峡山险水急的特点,解决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突破,作者极状三峡山险水急的景物特点,但作者的情感寄托却是隐匿在昭君出塞和刘备托孤的典故中,这些人物对推动当时的社会历史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出在历史处于危难时期俊杰当敢逆流而动,推动历史进步的文本内涵。
这节课的设计,让学生不仅是和作者一起游历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在游历山水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体会作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了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具体描述了三峡早晨的明丽、中午的热烈、下午的青色而透明、夜的宁静,表达作者了对三峡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四单元,该单元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制订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如下:
(一)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学习重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学具准备】网络教室、、麦克风等。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方法】观、读、说、写四结合。
【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设计理念】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 说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本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前到学校***书馆、看VCD、看电视、请教到过三峡旅游的人、上网等途径去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实现了“大课堂、中课堂、小课堂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一定要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在此过程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主动的获取知识能力得到养成,使他终身受用。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1)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三峡***片或读。(2)请去过三峡旅游的同学说说三峡的风光和感受。
2、放三峡风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方纪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题目《三峡之秋》。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学伊始,我让学生交流从网络上或***书馆等到地方搜集到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接着我便播放三峡风光片,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感知了三峡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迫切想跟作者去游览三峡秋天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小组自学
(1)小组交流、讨论。
3、生汇报。
①谈收获。
②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交流讨论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彰显,自然会将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三、熟读课文,想象画面
本文语言优美,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非常适宜学生边读边想画面,感受三峡美。并及时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三峡景色的无穷魅力。
1、让学生自己朗读最欢喜的段落,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想画面。(展示:教师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突破重点。)
2、朗读指导。
(1)分小组读。(按兴趣,可分为早、中、午、晚四个小组)
(2)小组比赛朗读,学生评仪,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上教学环节,我没有繁琐的分析课文,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
四、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1、配乐朗读。让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合适的音乐。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以各自的体会去朗读课文。
2、请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评价。
【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语感。整节课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深入理解、美读课文,体会情感”三个层次,有重点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训练;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放手让学生默读、齐读、美读、示范读、配乐读等,体现朗读的指导层次性;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朗读氛围,增强了朗读的效果。】
3、活动:制作《三峡之秋》音乐风光解说片
(1)讨论关于“音乐风光解说片”制作的有关知识。(要有合适的音乐作背景,要有与文字内容相同步的***片资料,要配上感情的的解说。)
(2)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包括:①背景音乐若干段;②***片资料50幅;③P
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也可借助字典或词典里借词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能找出交待游览路线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通过理解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时了解三峡独特的景色,使学生产生喜欢三峡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要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写景的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游览的顺序。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课文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10个新词,也可借助字典或词典里借词义,通过熟读课文了解三峡独特的景色,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能找出交待游览路线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我爱三峡》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地***:指出三峡所在的位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检查自学情况:包括生字的音、形、义
2、听取汇报
jun wu
峻岭妩媚旋涡
3、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理清文章脉络。(试给课文分段)
2、默读课文:
1)思考三峡指的是哪三峡?
2)作者是怎样把三峡连起来的?画出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3、听取汇报,教师指导。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四、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长江三峡指的是巫峡、西陵峡、瞿塘峡,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下搜集有关三峡的***片
五、作业: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文章层次分明,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很容易的理清了文章脉络,同时初步了解了三峡独特的景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能找出交待游览路线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通过理解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时了解三峡独特的景色,使学生产生喜欢三峡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难点:
学生要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写景的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游览的顺序。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三峡课件片断。
你们知道他们各自的名称吗?要想知道每个峡的名称,我们就要掌握每个峡景色的特点。让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景物特点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巫峡:幽深秀丽
瞿塘峡:高大壮观
西陵峡:急流险滩
3、用你的朗读把每个峡的特点读出来。
4、指导朗读,其他同学闭眼展开想象,想像三峡的美丽景象。
5、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了三峡的特点吗?
齐读第九自然段。
6、课件欣赏:判断***片描绘的是哪阁下的景象。
三、练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片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四、总结课文。
五、作业:
1、从课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六、板书:
我爱三峡
瞿塘峡:雄伟壮观
巫峡:幽深秀丽
西陵峡:急流险滩
课后反思:
1、自己在备课时只注意了大的框架结构,细节的地方注意不够,具体到怎样品词品句,更能突出三个峡的特点。说明自己在备课时钻研教材的程度还有待加强。
2、教学环节松散,尤其是巫峡这一部分所用时间太长,以至于把后面学习西陵峡的时间全都占用了。随时调控课堂环节的能力也有待加强。
3、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弱,对孩子回答问题中的要点内容不能很好地把握,不能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进行鼓励性评价。
4、工作有计划性,做课早下手,不要临阵磨***。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教学构想]
《三峡》是郦道元为《水经注》一书做的注释,它虽属地理著作,但描写委婉曲折,文字峻洁明丽,展现了三峡的无限风光,也可堪称一篇美妙绝伦的描景散文。针对本文的特点,结合本单元教学重点,笔者有以下思考:
1、本课宜以“美”为情感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并利用电教多媒体,引导学生去感受三峡的景色美,揣摩描写的生动美,分析结构的层次美,品味语言的简约美 ,体会情感的变化美。若学生能感知这些美,其兴趣一定会高涨,从而主动地去探究“美”。
2、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须注重积累与归纳。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语,且还能利用课下注释来读懂文章大意,因此,可采取学生自译、互译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疏通文意,有问题的词句可由各小组代表提出,并在全班交流解决,这样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重视对课文的诵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这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多种诵读形式交错进行,在反复的诵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情感,从而激发学生自发地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教学目 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2、体会作者总分结合的层次美和变化多姿的写景方法。
3、学习掌握文中的多义词语、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疏通文章大意,力争当堂背诵。
2、品味文章语言,借助画面及文字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章结构及描写方法。难点:通过展开想象来体味作品意境。
[教学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把 握节奏。
2、自己试着翻译课文,疏通文意,记下有疑问的地方。
3、教师录制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的配音朗读。
4、作者郦道元简介及《水经注》的背景资料。
5、教师利用网络***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背景 音乐《高山流水》,同时多媒体展现“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
2、导言:听着如此优美的乐曲,欣赏着如此多姿的画面,让我们乘上白云,飞越高山流水,来到三峡这个秀美的名胜风景区尽情地游一游吧!(音乐是最有穿透力的无声语言,而画面易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加上教师优美生动的语言,极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 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1、有关作者──郦道元的简介
2、有关《水经注》的背景资料
【关于作者】
郦道元(466或469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认为,地理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历代的更迭,城邑的兴衰,河道的变迁和山川名称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须不断充实完善。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 文笔,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
【关于《水经注》】
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专著叫《水经》,《水经注))则是以注释《水经》而得名。《水经注》本书共四十卷,以《水经》所记水道为纲,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物掌故、神话故事等内容,注文达3 0 万字,涉及的地域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可谓我国6世纪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本环节的相关资料以幻灯片投影形式呈现,介绍作者和背景资料,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有帮助,同时还可拓展学生的视野 。)
三、 美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分清节奏、把握语调。
2、生在背景音乐中试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句读恰当。
3、教师请四名学生轮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比看,谁读得好,师生共同评议。(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的配乐朗读能充分调动学生、感染学生,更是不着痕迹地给学生进行了朗读指导。学生的试读和轮读是对其朗读能力的训练和检测,在轮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文言文的诵读要点。)
二读课文,疏通文意
1、四五人为一小组,学生结合自我预习情况, 在小组讨论时提出有疑问的地方,并将有争议的问题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提交全班合作探究。
2、教师引导全班学生互相质疑、互相释疑,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只伺机适当地点拨引导。
3、播放背景音乐,师生齐读课文。(本环节的读的目的是为了疏通文意,把握内容。浅显文言的翻译应避免教师从头到尾的串讲,预习时先自主探究,再通过小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仍有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探究。)
四、 想象意境,体会写法三读课文,想象意境
1、这篇文章充满了“美”,郦道元用凝练的笔墨,用高超的具有音乐美 感的语言,浓缩了三峡的万千气象,展现了三峡的无限风光。多媒体展现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山势***、夏水***、春冬***、秋景***),学生选取课文中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可借助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作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感悟文章的意境美,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也为下一教学环节作铺垫。)
2、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让老师饱览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三峡美在_________ ,我从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出来的”这样的句式说话。师示范说话:三峡美在山的连绵不断、高耸入云,我从文中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叠嶂,隐天蔽日”中读出来的。(想象的过程就是把握文章景色特征的过程,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能体会出作者的写作技巧,为突破本文重点作准备。)四读课文,体会写 法
3、《三峡》美在那宏观勾勒的 一笔,描写角度多变,生动形象,那么作者是如何多角度地细致描绘呢?请你从文章结构、动静描写、正侧描写、感观描写等方面体会本文的写作技巧。教师示范说话:文章 第一自然段总写三峡的峰峦重叠、高耸入云的山势。“两岸连山”是正面 写山的连绵不断,“略无阙处”则是从侧面写山的“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运用夸张手法正面写山的“高耸入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从侧面烘托山的“高峻”。
4、学生配乐齐读,再次体会三峡的美。(学生以前已学过一些写景的文章,具备初步感知写景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示范说话能给学生体会写作技巧提供一个导 向,无形中引导学生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体会与评议,固巩学生已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
五、 拓展延伸,积累思考
1、多媒体展示现今三峡开发建设后的一些***片,感受三峡的巨大变化,促使学生树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理想。
2、有人说:三峡的开发建设可能会破坏自然美,课后利用网络或***书馆搜集有关三峡的文章、诗句及现今开发现状等,为三峡的日后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此设计着重于让学生积累,开拓视野,也激发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与忧患意识。)
【教学目标 】
1. 本单元四篇课文皆为游记,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
2. 四篇游记的写作方法各有特点,有的写旅行的全过程,有的写多次重游同一景点,有的写同一景点的不同侧面。
3. 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
4. 四篇游记语言风格各不相同。有的语言质朴,有的语言华丽;有的节奏舒缓,有的节奏急促,要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 掌握游记的特点。
2. 学习游记的不同写作方法及不同风格的语言。
3. 体味领悟游记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文说明】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
本文按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分明。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本文介绍三峡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如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 】
1. 弄清楚游踪:本文以作者游览三峡的顺序为游踪。按照三峡: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顺序记叙和描写。
具体为:船从宜昌上驶,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进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2. 找出文中的景物,分析其特点:文章记叙和描写的景物分别为:
西陵峡:
黄猫峡:水、山(略写)
灯影峡:黄陵庙:(树木、花、竹子、青烟)优美秀丽
崆岭峡:牛肝马肺、崆岭滩最为可怕
米仓峡:香溪、山峰高峻
巫 峡: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妙多变(奇形怪状)
瞿塘峡:
滟滪滩险急
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遗迹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3. 体味文章语言的特点:
(1)文中引用了一些诗、民谚、典故,渲染气氛,收画龙点睛之效。
文中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引用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
作者的即景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
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2)作者写巫峡的江水,突出一个险字,抓住江水窄急曲折多滩等特点。写巫峡的山,突出其山峰之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
作者并未亲见巫山之云,文中描写乃根据道听途说,发挥想象,抓住了巫山云雾奇妙多变的特点。
(3)作者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来写作这篇游记,是文章语言的一大特点。
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比喻: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
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
拟人: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反复: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
反问:万一那山顶上崩下一块石头来,或是船触着石滩,那不就完了吗?
《三峡》
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水经注》的一些常识。
2、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3、朗读成诵,学习洗练的写景笔法,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感知课
文内容。
2、收集有关三峡的***文资料,摘抄精彩的描写片断。(如李白的《下江陵》、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电视片《话说长江》、《神女峰的传说》等等。)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后反思 |
1 |
导入,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让学生根据课前学习的内容谈谈自己对三峡的感受。 |
交流、讨论 |
|
2 |
简介作者和《水经注》,示范朗读,让学生画出难读或易错的字音。 |
听讲、做好批注 |
|
3 |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 |
朗读、互评 |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后反思 |
1 |
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参看页下注释及工具书,试译课文,如有困难,提出后由其他小组的同学或教师帮助释疑。 |
协作翻译全文 |
|
2 |
指定学生翻译,其他学生纠正、完善。 |
交流、完善 |
|
3 |
创设问题情境:课文写了三峡哪些景观?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课文按这样的顺序来写是否合理?说说自己的理由。 |
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
|
4 |
组织学生试背 |
自由背诵 |
|
5 |
创设问题情境:以洗练的笔法写景,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以文中对某一季节景象的描绘为例,分析这一特色。 |
思考、讨论、交流 |
第三块:语文活动:畅想“三峡”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后反思 |
1 |
组织学生展开研究活动:至20xx年,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将抬高至175米。请对照课文,推想一下,到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色有哪些变化? 要求:要尽可能地通过上网或在相关***书里查找资料,学会收集、保存、归纳、分析、整理并应用文字或***片进行推想,整理成文。 |
以协作组的形式完成研究活动,整理成文。 |
|
2 |
组织协作组之间交流研究成果。 |
交流、互评,选出最受欢迎的畅想家。 |
课后学习:
1、学习本文后,你联想到李白的哪一首诗,还联想到哪些描写三峡的作品,将你所喜欢的文章内容选抄在摘抄本上。
2、谈谈你对“三峡工程”有哪些建议和具体措施。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
|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正确、流畅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朗读、背诵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自主合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教学重点是:掌握重点实词;注重朗读训练;抓住重点语句,分析景物描写;教学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是《如何让集体备课具有实效性的研究》,该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该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在于通过教师的集体备课,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找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适合全体学生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生成和发展。其具体的目标有
一、群策群力,将备课落到实处。
二、会学乐学,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语文课堂。
所以本着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在本课的方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情景导入法,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三峡风光,让学生充分感知三峡美丽与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竞赛争优法,学生的天性中都有着我最优秀、我最棒的想法,在朗读、翻译积累环节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探究讨论法,《新课标》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本课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小组合作讨论,理解文章大意,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品味语言美。通过此方法,营造了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良好的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学生自主解决字词,能熟练、流畅的朗读课文;教师精心备课,制作课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片,激情导入(美不胜收在三峡)
师:有人说,长江是一首诗,荡气回肠的吟诵了五千年;有人说,长江是一幅画,大气磅礴的绵延了千万里。而三峡就是这首诗中最激情的一章,就是这幅画里最绚丽的一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感受三峡的美丽与魅力。(生欣赏三峡风光,师激情导入)
设计理念:充分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诱发和触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使学生变得爱学,乐学。
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游三峡)
1、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达到背诵。
2、了解文章大体内容,积累重要文言词句。
3、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手法,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大屏幕显示,生自由读,明确本节课任务。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自读目标,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随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紧跟着课堂思路走。
三、检查预习
1、了解并识记作者。
2、识记重要字词的音形。
设计理念:采用激励争优的方法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感到学习其实并不难。
四、朗读(声情并茂诵三峡)
1、提生读,检查朗读情况。
2、生自由读,并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展示。
设计理念:大量的阅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了语文素养,还能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各种形式来展示,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特别是文言文一定要多读,培养语感,从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行情感教育。也为下一步翻译课文,做好了铺垫。
五、翻译(融会贯通译三峡)
1、小组合作,一人一句或一人一段借助注释,联系上下句,翻译课文,同时标记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有疑难小组共同解决。
2、小组或个人进行翻译。
3、词语积累。
设计理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及接龙比赛的游戏,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记忆效果,同时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真正的活起来,真正的有效率。并且通过积累,积淀文学素养。为品读赏析扫清了障碍。
六、研读赏析(熟读精思品三峡)
1、作者描写了三峡哪些景物?主要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写出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他们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提示从句式和用词上去体会)
3、文中对三峡美景的描绘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即生帮生、生教生,让生主动进行合作学习,并且能积极主动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生补充完善问题、回答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良好的语文素养。由文本到自己的认知感受,生成自己的东西。
七、背诵(争分夺秒忆三峡)
生带着对三峡的热爱与赞美背诵全文。
设计理念:加强对文言文的积累,增加文学底蕴,陶冶情操,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三峡的资料。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朗读
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
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
五、作业: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板书设计: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4*三峡之秋
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08: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8844346367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精华】《三峡》教案三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精华】《三峡》教案三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