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制度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新课改背景下,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寻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以初中科学教学为例,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希望对以后的初中科学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初中;科学教育;创新意识
初中科学和一般的学科不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比较高。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必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创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环境对于一个人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也应重视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1)要鼓励学生提问。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比较严肃,学生不敢提问,教师也不愿意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帮助学生将想象变成现实,从而让学生体会创新的乐趣;(3)采用科学趣味实验教学的方法。通过趣味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环境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通过***思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1)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方式。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学生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拓宽自己的思路,这一过程可以实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2)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逆向思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灵感。
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首要条件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只有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能积极探索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可以将科学教学过程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发现科学知识的价值。或者是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 有效途径
中***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42
创新能力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能力,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只有学生具备了创新能力,学生才有进行创新的可能性,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就通过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进行探析。
一、提升教师的创能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保障
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的学习是在教学的引导下进行的,因此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就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拥有了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方面教师拥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说明教师有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意识,只有教师有了创新意识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教师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也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经验。教师在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切身的体会与感触,这为教师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借鉴,使教师能够更好的掌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技巧。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学生要进行思考,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才能变得更加活跃,进而收到良好的培养效果。同时小学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很大帮助。那么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该如何通过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呢?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引导式教学法,采用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收获新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还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留出更多进行思考的时间。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之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与讲解的知识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同时通过思考也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有一个开阔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以发散。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对于一道数学题目,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而学生个人的解题思路却是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组织小学生就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数学题目展开讨论,那么就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解题思路,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发散,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也只有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生才会真正明白一题多解的含义,进而提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通过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十分灵活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才能达到解决各式各样的数学题目,这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条件。那么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该如何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达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呢?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数学运算,不管是简单的数学问题,还是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鼓励学生独自完成,因为每一道数学题目都存在差异性,都是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大好时机。即使是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也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即使教师对学生在运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也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虽然现代教学不再提倡题海战术,然而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一定量的运算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为了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数学运算,还要在课余时间进行数学运算。
五、通过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基本途径与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加工活动,来获得自己尚未知道的新知识的这种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除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维品质。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从教与学两方面探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一、恰当选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中学物理知识大多是从观察生活与生产实例、自然现象、物理实验等总结概括出来的。这类知识内容的教学,运用发现法、启研法、学导法、实验探索法等较为适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恰当选取运用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精心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案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往往跟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质量有关。物理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依据,而如何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最合理的教学结构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及各种能力的目的,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
教师应深入研究大纲、教材,应以大纲、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目的;要突出启发性、探索性、灵活性、民主性、独创性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精心运筹策划,细心推敲安排,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切实可行的方案。
例如,在“大气压的测定”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按教材的编写依葫芦画瓢,直接运用托里拆利实验获得结论,这种生硬的灌输式的教学必然不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果变讲述为下面的探究式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步骤如下:
1.将一开口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分析为什么管内外水银面相平(连通器原理)。
2.把玻璃管中按上一活塞,向上拉动活塞,分析为什么水银柱能上升。
3.分析当玻璃管足够长,是否当不断向上提拉活塞时,水银柱能不断上升。
4.在水银柱不随活塞的上升而上升时,你能从中悟出什么?
5.设想一下,怎样使管内水银面以上部分达到真空状态,从而精确地测得大气压值?
这样按此质疑、实验、探索、解疑等不断深化的探索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亲自参与科学探索、发现,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巧妙设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之一。
1.巧妙设疑,激发思考问题的兴趣。
上课伊始恰当质疑,创设悬念,会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认知心理,激发求知欲望。
例如“轮轴”一节新课导入的教学,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一口井的平面***,井里画有一系着绳子的水桶,井上画有一短杠杆,然后提问:“利用这个短杠杆能否将井中的水桶提上来,为什么?猜想如何改进才能发挥杠杆应有的作用?”这样***文并茂的物理情境,定会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与途径,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学生通过想象直觉思维、联想逻辑推理,通过猜想、议论,互相启示,思维将向连续旋转的杠杆逼进,进而“创造出新的机械”──轮轴。
2.注意难度,提高问题的艺术性。
教师应注意所提问题难易要适度,不宜太过简单,而且提问题的方法还应具有良好的艺术性、顺序性及逻辑性,问题要新颖,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趣味性,才能诱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惯性”的教学中,若以地球上的人竖直跳起后落地点与起跳点位置关系为例来研究惯性,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但若以人站在高速水平行驶的火车车尾边沿处或大海中匀速航行的船尾上竖直起跳后的下落情况来研究,其教学效果要比前者好得多。
四、拓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改进实验方法,探寻新的途径,培养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一般都不局限一种方法。如测圆柱体的周长和直径的实验、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测导体电阻的实验等,除书中的实验方法外,还有多种其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若能为学生创设、提供探索其它方法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探索、寻求不同方法,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及独创性得到培养和提高,定能使学生思路开阔,创新意识增强。
2.提炼由实验现象到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实验数据后,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综合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思维加工活动,产生认识上的飞跃,获得结论。这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但若把握不当,就不能达到目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关键在于实验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地假设推理创造性思维过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重大飞跃,获得用实验方法无法直接验证的重要规律。但对于这一关键环节,有些教师不能很好把握,急于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思维,使一个难得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机丧失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之处,突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加强习题的变式训练,创设问题讨论情境,设计动手实验能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综合教法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价值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论文摘要: 创造性思维是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维品质。 本文从教与学两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加工活动,来获得自己尚未知道的新知识的这种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除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维品质。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从教与学两方面探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一、恰当选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中学物理知识大多是从观察生活与生产实例、自然现象、物理实验等总结概括出来的。这类知识内容的教学,运用发现法、启研法、学导法、实验探索法等较为适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恰当选取运用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精心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案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往往跟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质量有关。物理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依据,而如何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最合理的教学结构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及各种能力的目的,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
教师应深入研究大纲、教材,应以大纲、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目的;要突出启发性、探索性、灵活性、民主性、独创性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精心运筹策划,细心推敲安排,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切实可行的方案。
例如,在“大气压的测定”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按教材的编写依葫芦画瓢,直接运用托里拆利实验获得结论,这种生硬的灌输式的教学必然不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果变讲述为下面的探究式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步骤如下:
1.将一开口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分析为什么管内外水银面相平(连通器原理)。
2.把玻璃管中按上一活塞,向上拉动活塞,分析为什么水银柱能上升。
3.分析当玻璃管足够长,是否当不断向上提拉活塞时,水银柱能不断上升。
4.在水银柱不随活塞的上升而上升时,你能从中悟出什么?
5.设想一下,怎样使管内水银面以上部分达到真空状态,从而精确地测得大气压值?
这样按此质疑、实验、探索、解疑等不断深化的探索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亲自参与科学探索、发现,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
三、巧妙设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之一。
1.巧妙设疑,激发思考问题的兴趣。
上课伊始恰当质疑,创设悬念,会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认知心理,激发求知欲望。
例如“轮轴”一节新课导入的教学,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一口井的平面***,井里画有一系着绳子的水桶,井上画有一短杠杆,然后提问:“利用这个短杠杆能否将井中的水桶提上来,为什么?猜想如何改进才能发挥杠杆应有的作用?”这样***文并茂的物理情境,定会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与途径,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学生通过想象直觉思维、联想逻辑推理,通过猜想、议论,互相启示,思维将向连续旋转的杠杆逼进,进而“创造出新的机械”──轮轴。
2.注意难度,提高问题的艺术性。
教师应注意所提问题难易要适度,不宜太过简单,而且提问题的方法还应具有良好的艺术性、顺序性及逻辑性,问题要新颖,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趣味性,才能诱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惯性”的教学中,若以地球上的人竖直跳起后落地点与起跳点位置关系为例来研究惯性,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但若以人站在高速水平行驶的火车车尾边沿处或大海中匀速航行的船尾上竖直起跳后的下落情况来研究,其教学效果要比前者好得多。
四、拓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改进实验方法,探寻新的途径,培养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一般都不局限一种方法。如测圆柱体的周长和直径的实验、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测导体电阻的实验等,除书中的实验方法外,还有多种其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若能为学生创设、提供探索其它方法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探索、寻求不同方法,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及独创性得到培养和提高,定能使学生思路开阔,创新意识增强。
2.提炼由实验现象到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实验数据后,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综合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思维加工活动,产生认识上的飞跃,获得结论。这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但若把握不当,就不能达到目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关键在于实验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地假设推理创造性思维过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重大飞跃,获得用实验方法无法直接验证的重要规律。但对于这一关键环节,有些教师不能很好把握,急于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思维,使一个难得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机丧失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之处,突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思想***治学科;核心素养;路径
一、对思想***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
当今时代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发展,中学生思想***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景时,能够通过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综合解决问题,而且还指通过自身技能和观念的提升,在各种问题面前表现出的综合品质”。思想***治学科核心素养大体上是指学生通过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相关的技能以适应生活,并在个人情感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正确的发展,走正确的人生道路。立足于学科,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科的本质。中学思想***治学科,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作为学科素养的精华,思想***治学科核心素养集结了“最能体现育人价值的根本性和关键性要素”。培养中学生思想***治核心素养,关键就是要加大中学生对此科目的重视程度。思想***治学科的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综合性的,但是却又有别于我们通常所指的综合课。思想***治课程的设置,是我国课程体系的重要标识,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更是对国家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基础作用。提高核心素养,也是育人的本质。
二、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
1.注重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辨析式思维
***治思想教育本身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努力下,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辨析性思维,不仅能够培养中学生的思想***治学科核心素养,还能尽快实现教育的改进与突破。在课堂中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充分运用每一分钟,鼓励学生提出疑点,在各个知识点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共同交流、共同探讨、共同分析,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
2.注重课堂设计,增强练习引领
自古以来,教师都是一个伟大的职业,虽不能创造物质财富,却能创造精神财富,给予每个人真正的财富原动力。课堂设计对于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把握课堂,设计课堂展示方式,体现课程活动性。课堂设计大致可分为三个维度:主体活动、思维激发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提高知识掌握程度和素养。练习引领就是将练习题联系本课的内容,让学生从书中和生活中寻找答案。课堂设计与练习引领相结合能逐渐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注重课下指导,体现差别式评价
教师对中学生思想***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课堂的实践和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每一个环节中督促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结论,而不是一味地追随课本。教师要利用多种途径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尽量进行单个指导,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追求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要求课堂教学保持“深度”和“温度”。在知识研究方面,要尽可能地开发更深一步的知识,教师也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心里想学,从心里要学,跟随教师的步伐,在心里和情感上共同接受思想***治核心素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在中学生思想***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学生无论是心理素质的提升还是技能的提升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和指导,学生的责任感以及正确三观的培养也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最有效、最简捷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所以,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也需要联系实际,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哲学知识和思想教育知识,也要通过亲身实践对知识进行全面而且系统的理解。知识是一步步探索得来的,与生活结合的知识,才是教育的真谛,才是核心素养的体现。中学时代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只有不断地提升思想***治学科核心素养和品质,才能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应该连同经济与科技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中学生思想***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需要每一位学者以及每一位接受教育的人共同探讨、共同创新。这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 人文教育 途径
创造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培养充满灵性的人是教育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体现在高职教育中,应是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相互融合,缺一不可。人文教育的匮乏,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极度欠缺。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是人类社会中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人”的方面,人文尊重人之为人的权利,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承认人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在“文”的方面,人文承认人的理性,追求理想的人格,重视自由艺术的功能,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性、人本性、审美性,构鲜明的多维特征。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文知识通过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的品格因素,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
二、高职教育要注重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在教育中,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种完整的教育。它培养的人是既有健全人格又掌握生产技能的劳动者,是既具有明确生活目标、高尚审美情趣,又能创造、懂得生活的人;把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与传授科学知识和实际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高职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习做事相结合。
三、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
第一,要确立大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要求全面考虑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需要。因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最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在这种大教育观的指导下,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有选择地联系人类优秀的文化,用人类的传统美德和责任感,来支撑学生的精神殿堂,用人类真挚朴素的情感、崇高的道德人格来感悟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和理想,使学生了解、体悟人类文化的魅力,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体会到自己在社会中应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培养学生的做人准则、职业道德和民族精神。
第二,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结合专业知识教学进行人文教育,要通过一件件小事,一个个细节来体现,要与授课内容有关。一是可以介绍科学史,让学生了解所学理论的社会价值;二是可以介绍与学科有关的优秀历史人物,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三是可以介绍学科与当前民众的利益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献身于造福人类与社会伟大事业的热情。教师在阐述专业内容中,要涉及与人文精神培育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第三,在专业课教学中适当渗透文学艺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教育思想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关键,也是为当今社会需要培养技术人才的关键。创造型人才需要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整体思维,其中逻辑思维是这个整体思维的正确性的基础,形象思维则是它的主要创新源泉。
中华诗词最为精练、准确,为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揭示了任何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观察与思考,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由此给人以启示: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许多问题,都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它说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道理,这些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使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的专门人才,既要有坚实的科学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很高的人文素养。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曾经说:“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余秋雨也认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事的、地域的、***治的,而是文化的。”高职实施人文教育最重要、最现实可行的途径就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铸就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湘、刘平清著:《杨叔子: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文化身份证》,《广州日报》,2004.10.17。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06: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8584226347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科学思维的培养途径精选6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科学思维的培养途径精选6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