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阐述了当前椒江“万元田”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椒江“万元田”建设对策,包括:加大***策扶持,凝聚社会力量;培育典型事例,激活运营机制;搞好结构调整,促进由点及面;突破两大瓶颈,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万元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万元田”建设中的保护伞作用。
所谓生态高效农业即“万元田”指一茬或多茬进行种植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滩涂、围垦地及其他农用地,其年产值达15万元/hm2以上、纯收益达60%以上的田块。“万元田”的实质是效益、生态实现双赢的可持续农业。即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国际、国内2个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以设施和特色农业为辅助,以可持续高效为目标。“万元田”建设与传统农业有明显不同,主要的不同点有:①对科技的需求;②对资金投入的依赖;③对市场信息的需求;④对交通物流的依赖;⑤对资源整合的要求。椒江发展“万元田”的优势条件很多:椒江虽然土地面积有限,但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多数喜温果木和各种农作物生长;作为台州市主城区和行***中心,椒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便捷;椒江经济发达,区***府高度重视农业,地方财***实力雄厚;椒江人才密集。
1当前椒江“万元田”发展现状
最近我们对全区“万元田”进行了1次摸底调查,我区的“万元田”大致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露天果树类,包括杨梅、柑桔,品种有东魁杨梅、少核本地早、满头红等,经过多年改造或拥有核心技术,品质优,产量高,市场销路一般不成问题,除非遭遇严重自然灾害,一般年份均能稳定达到万元田的标准。其余的是设施蔬菜、瓜果类,主要特征是设施+优质品种+套种+外销,设施一次性投入大,管理难度高,对销路依存度亦高,搞得好的与不好的收入差异很大,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年度间差异也很大,如茭白、红茄虽然也能达到“万元田”标准,但不稳定。椒江“万元田”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1依靠技术和管理建成“万元田”
如三甲光辉村的2hm2少核本地早,原为滩涂,土壤条件并不好,因为极易抽生“六月梢”导致大量落果,产量一直提不高,后来种植户通过反复实践,采用环剥技术保果获得成功,加上精心的管理,目前产量可达52.5~60.0t/hm2,产值达15.0~16.5万元/hm2,净收入可达10.5~13.5万元/hm2。
1.2利用设施提高复种指数
此类型有大棚蔬菜、大棚双季茭白、大棚葡萄等,主要特点是一次性投资大,对栽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如葭芷水门村10hm2大棚蔬菜基地,复种模式为茄子—丝瓜,成本达7.5万元/hm2,产值18.75万元/hm2,净收入11.25万元/hm2。
1.3多因素促成
如章安街道的陈宅、李宅、山横村利用山坡地种植杨梅历史悠久,那里的土壤、气侯条件适宜杨梅生长,当地***府重视基地的培育,给予种植户贴息贷款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扶持,使面积得以逐年扩大,现总面积已达280hm2,最高收入达到27万元/hm2,扣除成本纯收入达到18万元/hm2。
2椒江发展“万元田”的制约因素
(1)技术与管理。同其他高效益农业相比,“万元田”对农业科技的要求无疑更高,虽然农户已经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但真正掌握的不多,少数掌握关键技术的农户一般比较保守,不轻易传授给同行,大多数田地管理仍然比较粗放,制约了产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2)资金。大棚、喷滴灌等基础设施一次性投资较大,一般每公顷需要几万元,这对于起步阶段的农户来说无疑是一笔可观的资金。
(3)产后环节。产后环节包括贮存、销售、保鲜和加工等,这些环节稍有差错就可能出现增产不增收的严重后果。如章安的杨梅基地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鲜和加工必须跟上。
(4)自然灾害。椒江地处沿海,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特别是多发的台风、暴雨、海潮、旱灾等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如台风就经常给菜农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使不少菜农不敢种菜。如何有效地抵御台风等多发、严重的灾害是建设“万元田”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5)成本。2008年以来化肥、农药和人工费用均快速增长,使每公顷成本上升,压缩了利润空间。
(6)市场。特别是蔬菜类价格几乎每天都在波动,增产不增收现象时有发生。
3椒江“万元田”建设对策
“万元田”建设的核心和目标是建立一套能有效推动其稳步发展的服务体系,具体可细化为:科技支撑体系、资金投入机制、市场信息服务、物流配送体系、指导协调机制。
3.1加大***策扶持,凝聚社会力量
研究出台扶持***策,着力在规模连片和长久性、耐用性设施栽培上给予大力扶持,力争通过扶持***策、激励***策,把各种社会力量引导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上来,引导到关心、关注“万元田”问题上来。探索***府搭台、企业运作、大户领包、小户联包的经营模式。
3.2培育典型事例,激活运营机制
充分发挥宣传导向作用,加大对发展设施栽培目的意义、效益对比、技术信息等的宣传、。有计划组织种植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时整合财***、农业、发改、水利、国土等部门项目发展资金、农水资金以及设施农业建设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规模示范典型。整合各方面技术服务资源,积极做好产前调资料、产中包技术、产后帮销售等各项指导服务。
3.3搞好结构调整,促进由点及面
“万元田”出现在某地往往并非偶然,它是当地土壤、气候、耕作制度与群众艰苦探索等诸多因素的结晶,也是自然与科技、历史与现实交互作用的产物。对此我们要通过细致地调查研究,揭示其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并遵循客观规律推动其稳步发展。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搞好“万元田”布局规划,明确区域支柱产业、主导产品和生产模式。实施农业发展比较优势战略,积极培育区域支柱产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根据规划布局,发挥资源、技术等综合优势,实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3.4突破两大瓶颈,营造良好氛围
“万元田”建设是建立在资本和技术高度密集基础上的知识密集型农业。为此要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和农民“土专家”的积极性,努力研究我区“万元田”的核心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鼓励科技工作者以技术入股等形式直接参与“万元田”建设。加强同大专院校的合作,力争破解制约我区农业生产的技术难题。要充分运用财***支持、***府帖息贷款和银行信贷等多种手段支持“万元田”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万元田”建设,积极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业企业和个人对“万元田”的投入,已初步建成“万元田”的要不断完善各种设施,逐年追加投资。我区已建立农村信用担保公司,以加强对“万元田”的信用担保。
3.5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万元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具体工作上要分类对待:对已有一定规模的要促使其上规模、上设施、上效益,使其发挥出示范和带动作用,由点及面;对尚处于起步状态而前景看好的要千方百计地给予大力扶持和帮助,促使其快速“长大”;鉴于椒江土地资源有限,对具备条件且有意“走出去”发展的要鼓励其“走出去”,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去发展;条件成熟的可以建立行业协会,如柑橘行业协会、蔬菜行业协会、杨梅行业协会等,通过协会开展自我管理、科技培训和资源整合。
关键词:特征 发展模式 高效生态农业 对策
近年来,我国各地广泛开展了生态农业试点建设,目前试点规模已从户、村、乡发展到生态农业县、生态农业市、甚至生态农业省。为推动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意见。生态农业发展,适合我国国情,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体现了农业生产由单纯追求速度和数量向同时注重效益和质量转变。但是,我市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却不容乐观,无论在思想认识还是发展的体制机制上都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切实找到解决的途径。
一、滨州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必须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近来,我市的专业农户和农业企业纷纷进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实践探索,已经创造了一批效果明显、前景良好的成功典型。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大致有以下四种高效生态农业的有效模式值得总结推广:
一是设施栽培模式。这是一种着眼于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地膜覆盖,大棚、温室、无土栽培等多种方法,营造“全天候”的农业生产条件,创造具有更高产出率的光照、热量、气温和土壤等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作物周年生产、多季收获、高产优质、安全高效的生产模式。
二是立体种养模式。这是依据动植物生态共生圈、食物链和循环经济原理,把种植业和养殖业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优化组合,充分挖掘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诸如稻田养鱼,稻田养鸭,虾、鱼、贝类多层混养,树林养笨鸡等多种模式。例滨州市滨城区绿洲现代农业科技园。
三是休闲农业模式。这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休闲时代到来的需要,开发农业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使第一产业的农业具备第三产业的性质,从而提高农业效益的一种有效探索。如把养鱼与垂钓、餐馆结合起来的现代休闲渔业,把果蔬、花卉、茶叶生产与观光休闲结合起来的观光果园、休闲茶园,把林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的森林公园等。如近年来,三河湖镇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四是种养加一体化模式。主要是把具有产业关联度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紧密地结合成有序的产业链,使农产品得到循环利用,多次增值,开发创造多种功能,不断提高农产品效用和附加值。尽可能拉长农业产业链,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充分挖掘农业增效和吸纳劳动力的潜力,实现农业高效益和农民高收入。
二、滨州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经过各级的重视和努力,我市高效生态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足和差距,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我市大多数农民对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品牌意识不强,应用现代适用先进技术不高。同时,产品档次低下。农产品经营分散、规模偏少、量少质低,品牌产品不多,知名品牌更少,形不成自己的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拳头产品,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力,严重影响了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规划指导落后
我市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发展,致使农业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设施不仅在存量上与新时期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在增量上也不能满足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投入不足,当前,基地建设档次较低,道路、排灌、水电设施不完善,园区基地不多,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三)科技创新能力低
就当前滨州农民的素质而言,绝大多数农民文化基础差,没有钻研新技术的愿望和能力,接受新技术的速度和程度缓慢,主要靠拼体力和时间,缺乏市场观念、经营理念落后。习惯于传统的生产耕作方式,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淡薄,接受新品种新技术能力差,很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同时,农业科技推广局限于品种的简单引进,在技术集成配套应用方面创新不多,往往注重生产领域,加工保鲜技术突破滞后,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含量仍然偏低。
(四)***府扶持力度弱
在我们滨州这样一个农业各方面都比较落后,条件都较差的地区,***府在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责任。可以说,从农民生产资金的提供,综合水利建设的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的开发,农民技术的培训、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民互助合作的引导,市场信息的提供,农民之间土地流转的协调等等,都需要各级***府特别是基层***组织和基层地方***府的大力关注和引领实施。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在这些方面,***府所起的作用比较有限,甚至在许多方面微乎其微。
三、滨州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对策
(一)大力宣传,提高认识
各级******府要以建设生态市的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农业网站,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及高效生态农业知识,增强干部群众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思想上的统一性、认识上的自觉性、决策上的科学性、实践上的坚定性。坚持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方法,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规划,协调发展
高效生态农业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当地***、***府的统一领导下,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才能取得成效。
1、坚持突出特色原则。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高效生态农业的开发,首先必须立足于当地的资源分析发展特色农业,如阳信的优质麦、鸭梨;沾化的绿色经济区等。
2、坚持和谐发展原则。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必须“以农为本”。“ 以农为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十分重视地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鼓励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千万不能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立在牺牲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3、坚持合理开发原则。应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使生态、生产、科研和市场相融合,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
(三)依靠科技,提高质量
高效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必须要用先进科技武装,推进技术创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农业工业化发展路子。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名特优新为重点,以优化品种、品质为突破口,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培育、繁殖、试验、示范、推广步伐,推动高效生态农业质的提高。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按照“强化公益,搞活经营”的原则,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主动走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主战场,通过创办和领办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示范企业,促进高效生态农业的推广和应用。
(四)领导重视,加大***府扶持力度
滨州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从长远来说,主要是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在现在的起步阶段,主要还是依靠***府的艰辛努力和扎实工作。***府不但需要投入资金进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研、培训、新技术推广,还要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土地流转等。可以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府的工作是否到位决定着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成败。这样,各级***府,特别是基层***府必须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放投资环境、实行***策倾斜等。
总之,滨州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设,不但关乎滨州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整个滨州高效生态经济的建设。我们既要有宏大的规划,也要有具体的措施,并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滨州高效生态农业的美好远景是可望又可即的,我们努力着,期待着“粮丰林茂、北国江南”的愿景在滨州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许允文等,“我国高效生态茶业持续发展的思路”,《中国茶叶》2007(5)
关键词:炎陵;生态农业;发展
中***分类号: S1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8.003
1 生态农业的内涵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是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
2 炎陵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炎陵境内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3.51%,居全省第一。“生态”是炎陵最优的资源,最大的潜力,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生态”、“绿色”主题,结合县内气候、资源、传统耕种习惯等因素,全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全县生态农业以酃县白鹅、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楠竹、有机茶叶、油茶、休闲农业等为主的品牌突显。
2.1 炎陵县生态农业地方特色明显
“酃县(炎陵)白鹅”是国家优良的地方鹅种,1998年被载入《中国家禽品种志》,2006年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7年被选入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2009年被农业部批准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2008年炎陵县通过农业部认证20万亩食用笋国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是湖南省35个笋竹开发示范县之一;炎陵特色水果已成为山区贫困农民的“致富果”,主打炎陵黄桃、柰李、南方早熟梨、早熟密柑等品种,炎陵黄桃、柰李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历来也被奉为“茶祖”,“茶祖圣地”炎陵县近年着力壮大茶产业,积极打造“茶品牌”,目前,该县积极打造高山乌龙、神农铁观音、神农剑、神炎春4大名优茶品牌;炎陵县近年来利用生态优势,积极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城镇蔬菜和高山外销蔬菜,蔬菜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打造了大院、三河星光、鹿原荆山、霞阳石子坝、水口水西等无公害蔬菜基地,大院高山萝卜、星光辣椒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炎陵茶油闻名湘水流域,茶油收入为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2.2 炎陵县生态农业产业初具规模
在酃县白鹅加工龙头企业福来喜鹅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下,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境内有30余万亩笋竹林,3000多万根活立竹,目前全县已有9个乡(镇、场)建成了万亩笋竹林基地;有鲜笋加工企业14家,年加工清水笋达1.2万吨;竹制品加工企业48家,年加工楠竹达270万根;年总产值1.6亿元、创税费1000余万元。全县特色水果总面积达5.9万亩,水果总产量1.75万吨,总产值7000余万元;水果套袋栽培面积1.05万亩,产值4000余万元;黄桃栽培面积2850亩,产值1500万元,盛产期桃园亩平纯收入超过1.2万元。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全县以大院农场、霞阳镇、鹿原镇、中村乡为中心建立了四大茶叶基地,总面积达5000余亩,茶叶年产量达125吨,年产值1320余万元。全县通过垦复、低改和林种转换,形成了一批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原有零星荒芜油茶林和油茶混交林得到科学开发利用。炎帝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带已建成蔬菜基地2个、花卉苗木基地2个,建成星光1000米葡萄长廊。
2.3影响炎陵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因素
投入与上级***策扶持力度小。由于地处山区,耕地面积小,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加上农业产业抗灾能力弱,山区生态农业的投资回报率相对低下,民营资金进入生态农业产业并不活跃,农业招商引资难度很大;炎陵作为***老区,农民个体经济实力很弱,无法对生态农业发展进行较大的投入。当前,中央财***、省级财***重点支持的是粮食主产县以及优势农产品区域;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炎陵既不是粮食生产大县,也不在优势农产品主产县行列,缺少了国家、省级财******策的有力支持,使得炎陵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炎帝神农氏陵寝圣地相比明显不符合。
产业化建设水平低。炎陵的农业产业,基本上是小而全,什么都有一点,什么都只有一点,主要农产品产值超亿元的只有笋竹林。全县集中连片的基地不多,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农户分散经营比重大。全县12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省级只有2家、市级10家,规模较大的主要集中在笋竹林、白鹅加工方面,种植方面的加工企业规模很小,技术落后,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推广当中技术集成配套应用方面创新不多,往往注重生产领域,加工保鲜技术滞后。休闲观光农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规模偏小,建设档次不高。
土地流转经营困难。由于国家缺乏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扶持***策,也没有相关的管理机制,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后,农民土地流转意愿不强,土地流转规模小、范围窄,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升,专业大户承包经营土地越来越难。以水稻生产为例,目前全县50亩以上的大户56户,经营面积4000亩,只占到全县水稻总面积的2.1%,100亩以上的只有5户。
3 炎陵县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3.1 坚持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炎黄子孙,不忘始祖,炎帝陵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圣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众多海内外炎黄子孙来到炎帝陵参观拜谒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我们既要加快炎陵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又要保住炎陵的青山绿水,才不愧为称职的守陵人。而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它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在满足人们对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维护生态平衡,所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
3.2 加大***策扶持力度
炎陵县地处罗宵山脉中部,是国家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炎陵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县的发展路子,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态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基础,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安全食用农产品,同时为维护县内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应加大对生态农业项目在整个农业经济投入中的比重,重点扶持炎陵山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发展节约型施肥施药、集约化生态养殖等资源集约型农业,发展生态农产品加工、流通与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扶持土地流转用于发展生态农业,强力推进山区生态农业发展。
3.3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作为炎帝圣陵的守陵人,我们要以弘扬神农文化为己任,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计划,集聚资源、技术力量、项目资金,培育笋竹林、特色水果、酃县白鹅、茶叶四大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构建产业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攻关,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充分利用农业的自然属性、农耕文化,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炎帝线休闲农业观光带,抓好以葡萄、茶叶、黄桃采摘旅游为重点和以油菜花观赏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农业,将农业生态功能、文化功能与生态县建设以及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3.4 推进产业化建设
结合炎陵山区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加强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建设。一是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通过组织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形成产业带基地跨区域连片发展;二是建立***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多元投资机制,重点抓好主导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排灌、水电配套设施,实施基地品种、技术的优化改造,实现生产绿色化、管理标准化;三是选择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成长、以产业成长促进企业壮大;四是重点扶持有一定规模、运作规范、带动力强的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五是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实施专业人才引进计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待遇,改善科技推广条件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3.5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遏制乱征滥用耕地现象;二是推进耕地质量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三是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建立有据可查、有档可测、有质可溯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提高农业安全水平;四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与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推进农业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五是努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炎陵县生态农业的发展有基础、有优势,在国家加大***策扶持的前提下,着重加强产业化建设,才能实现炎帝圣陵之地的农业现代化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文华,刘某承,闵庆文.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J]. 资源科学,2010,(06):1015-1021.
[2]刘应元,冯中朝,,丁玉梅.中国生态农业绩效评价与区域差异[J].经济地理,2014,(03):24-29.
[3]李晓颖,王浩. “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探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5):300-306.
关键词:山区;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对策;贵州安龙
安龙县地处山区,安龙县、黔西南乃至贵州都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资源匮乏,土地资源与平原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如果盲目发展农业,并凭借所谓的小气候与立体气候资源,争相地盲目比拼、妄谈优势、大上项目,最终会脱离实际,导致项目实施时出现问题,无法顺利落实。就山区而言,为数不多的坝地是优越的资源,但相对于平原地区,又显得微不足道,优势无从谈起。而山区看似是劣势的山地资源,却是平原地区所没有的,盘活利用好山地资源,优势显著。
1山区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对山区农业生产而言,一贯采取的报项目、下指标、定任务等一系列做法实不可取。其实长期以来从上到下下达指标任务,或是从下到上申报立项实施的项目,效果大多并不理想。有些项目从申报之初就已注定不会成功,原因是不符合当地条件,只是为完成***治任务而勉为其难。等到项目及资金拨款下来要安排落实时,方知无从着手、难度很大,硬着头皮勉强实施,也只能玩虚浮、搞变通。即便到最后都通过了验收,实际上都是采取了一定的迂回和达成了一些谅解,大有项目“缩水”“打折扣”的嫌疑,远远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和应有的效果。再者,一说到结构调整,“各路诸侯”便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众说纷纭。最后莫衷一是且处处碰壁,经过几番调整,还是原地踏步、一无建树[1-2]。
2发展对策
2.1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针对实际,如何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是抓好农业工作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应统一思路,集中力量,创造和利用一切条件,变劣势为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发挥独特地理气候和农业资源丰富、多样,传统名、特、优、稀农产品和新、奇农产品及在各种反季、错季种植方面优势明显的实际,发展现代高效山地农业,走一条以特取胜、出“奇”制胜的山区农业崛起之路。一方水土一方人。山区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都要立足山区实际,念好“山”字经,尽力争取把握住现代农业发展新机遇,占有应得的市场份额,跻身农业产业化大***,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3-4]。
2.2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实现工业管理、商业经营、科技支撑。用工业方式管理农业,用商业模式经营农业,用科技力量支撑农业。从农业产业上抓出工业的样子来,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拓宽新型工业化内涵。
2.3整合资源,形成统一发展格局
在组织市场销售和创品牌上,结合省州县各级提出的抓销售、抓生产、抓品牌“三抓”的思路和要求,立足资源整合,将一定区域内从事同一行业农业生产的企业组织起来,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的格局,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组织销售,形成同一商品质量统一的格局。这样势必可以既集中盘活资源,又充实活跃市场,还可满足外部大宗订单需求。
2.4分析自身优势,发展主导产业
在此基础上,还须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产业方向和内容的选择上,要切实认真分析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和诸多因素,选择和把握好主导产业,形成支柱产业。产业选择不易掌握,但必须确定下来,最多2~3个,切不可贪多。对的确存在优势,但又因难以突破瓶颈问题,做强做大不具备条件的,要舍得放弃,否则犹豫不决反而拖累自己。
2.5产业选择上注重切合当地实际
针对个别传统产业如金银花,都达到了1万hm2以上规模,却仍难以做大做强,应该通过认真分析找到原因,并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而不应该轻易放弃、另作他***。不切实际的产业和项目最终只会费力不讨好,难有成效,最后留下一堆烂摊子。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也应该引起反省和认识,明白个中的道理。在产业选择上应更加注重切合当地实际,不受市场左右和商家鼓动,跟风发展,盲目上项目,而要真正做到“看得更清楚,做得更靠谱”。同时,应该弄清本地具备什么条件,明确发展目标,分析厘清所具备的优势,从而理清思路,找准方向,形成既定方针并长期一致努力、常抓不懈。就安龙县来说,不必盲目好高、求远求新,只要积极探讨摸索出解决当前现实矛盾和问题的有效措施及做法,种植上重点抓好金银花、茶叶、薏仁米等具有深厚底蕴和人文基础的传统优势产业,最多再加上蔬菜(包括食用菌)产业;养殖上根据统筹需要抓好牛、猪、羊养殖,其中就安龙县而言,应重点抓好种草养牛产业。如此不仅完全符合现代山地农业发展方向,而且只须完善相关链接就能达到目的和取得效益,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实现产业富民,还能保住绿水青山,真可谓一举多得。与盲目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目标不明确相比,效果更为显著。
2.6发展符合生态区域的传统产业
在选择产业上,笔者个人认为,就当地而言,上述如金银花、茶叶、薏仁米等产业,不仅是符合生态区域的传统产业,也是可以做大并能惠及更多群众的阳光产业和大产业,同时还是用工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但能让农民和企业增收,还能更好地解决生态问题和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问题。这些产业发展起来后,将更有利于保住青山绿水,还将促使农村劳动力更多在家务农或就近转移就业,并实现增加收入,减少抛家别亲、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相应地还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结语
生生不息,靠山吃山。立足于地处山区,只要注重切合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人无我有的独特资源优势,山区也一定可以发挥出山区的优势,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相应的支柱产业,进而形成以优势主导产业引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格局,走出一条合理利用立体农业地理气候、别具山区特色的现代高效山地生态农业发展新路子。
4参考文献
[1]于新奎.东营市河口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1(10)院126-128.
[2]薛晨霞,李敏,,春新,等.如皋市发展高效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9)院112-113.
[3]曹天富,雷振宇.科学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生态高效农业[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0(7)院14-15.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高效生态型的农业现代化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而高效生态型农业发展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高效生态农业的科技支撑体系、农业产业化与合作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农村土地经营机制的创新体系、符合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新型农业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关键词:高效生态型农业 农业现代化 新型农业保障体系
我国农业发展普遍存在一种“四高一低”的模式,即高投入、高产出、高浪费、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经营。尽管从粗放式经营开始向高效生态型农业转型,但改观不大,距离高效生态型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低投入、高产出、集约高效的要求相差甚远。与“四高一低”的农业发展模式相比,高效生态农业是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是高产优质技术与绿色安全技术的有机结合,体现出农产品安全、绿色、特色以及高产、高效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兼容性,集约化经营与循环型农业的有机耦合,资源节约型农业与创意型农业的统一性。它既体现出现代农业的一般特性,又能反映出人多地少的农业发展特殊性。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仅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更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路径。
高效生态型农业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就在现代化的发展基础上,开始探索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理论及其发展模式,试***通过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力求实现生态、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美国最早提出了高效生态经济概念,并将高效生态经济概念运用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中,对推动系统的有机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带动了环境科学和环境经济学体系的形成。而英、法、德三国又是最早把生态经济理论用于工农业。到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都积极充分利用生态经济理论致力于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其理论及模式有:一是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促进生态经济理论与工农业两大产业的有机结合;二是把生物领域中的高新技术向产业转移和渗透,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促进了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呈现出新的飞跃。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加快了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及提升,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就决定了我国现代农业进程既不能效仿人少地多的美国和加拿大,追求高劳动生产率的大规模经营模式,也不能效仿高度工业化城市化的日韩两国,依靠国家补贴来维持小规模农户的高收入和农产品高价格模式,而是需要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即要坚持走生态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技术密集、凸显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农业现代化之路。我国农业尚未彻底摆脱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生产经营水平还不高,生产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较低,标准化、区域化布局尚未完全形成,仍然过度依赖对资源、投入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增地减、农资要素紧缺的现实不可逆转。因此,应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有限的自然资源,实现集约、高效生产,减轻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为此,我国只有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主导, 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生产经营水平,才能有助于实现农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持续性。
高效生态型农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功能多元化
实现农业多功能性不仅体现为具有农产品生产、供给、获得收入的基本功能,还具有生态、社会和人文等功能。农业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以确保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为工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质优而量足的原材料。同时,通过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农业、教育农业等提供的服务获得一定的经济价值。农业的社会功能不仅能容纳劳动就业,而且还肩负着为社会提供品质优良、安全可靠、量足的农副产品,其质量、数量以及其安全性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和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涉及到整个社会发展问题。对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一个农业大国来讲,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绝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此外,农副产品还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储备物资。随着我国人口的总量增长、城镇人口的比重上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工业用途的拓展,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呈刚性增长态势。与此同时,耕地在逐渐减少、水资源匮乏等资源约束日益凸显,保障农产品的供给压力日趋增大。我国农产品总量平衡的脆弱性越来越明显,而且品种和区域结构失衡的矛盾在不断加剧。众所周知,农业各要素本身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体因子,因此,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支撑和改善方面,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农业的生态功能。若忽视了这个源头的影响作用,必将危及到农产品的安全供给问题。尽管农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但发展到今天的农业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文化的产物,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农业对教育、审美等有关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均有一定的作用,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想构建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就必须放弃狭隘农业观而树立大农业观。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逐步由追求温饱变为讲究营养、方便、快捷、安全。这种需求变化为农业产业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推进了农业产业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而发展功能多元化的现代农业,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延伸现代农业的产业边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就必须注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在产业体系中的比重;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产业体系,提高服务产业的支持水平;强化农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机制。
高效生态型农业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高效生态农业的基本要求还不相适应,如龙头企业规模不大,辐射带动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规模经营水平偏低;农企联动乏力,精深加工链短少;生产方式小农粗放,环境依然面临污染,生态环境系统脆弱不堪,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从而导致农业优质资源的外流,农业产出率和商品率都不是很高,农业增长尚未根本摆脱粗放型格局。因此,应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摒弃掠夺性经营,解决生产要素的分散性配置,加速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从资源高能耗、环境高污染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型,从小农生产向产加销一体化的大生产转型。
(二)构建高效生态农业的科技支撑体系
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农业功能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精准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等高效生态的生产模式。这就需要把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技术与循环经济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建立起高效生态农业的科技支撑体系。同时,围绕科技支撑的生态高效农业,培育多元化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建立适应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要求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构建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研发及其推广服务体系。
(三)构建农业产业化与合作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唯有把提高农业生产主体的专业化、企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目前主要值得推广的农业产业化与合作化经营模式有:一是农产品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模式。体现多元化的主体参与,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二是市场化经营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农产品的商品化、农用生产资料的商品化、以及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的商品化。三是集约化经营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共进。四是规模化经营,即将分散的、互不联系的个别生产过程转变为互相联系的规模化生产。
(四)构建农村土地经营机制的创新体系
要想推进实施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必然涉及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即涉及到土地流转、产权制度重构以及租赁股份机制等现代化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运营市场机制对土地要素与生产力之间实现有效配置,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土地要素。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必须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因势利导,或以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二是通过***府建立信托机构,实施土地使用权信托流转。参照“益阳模式”,即由***府设立土地信托流转服务中心,出资设立信托基金并成立信托投资公司,公司通过支付土地使用权转让费从委托方手中获得土地,经过土地集中连片调整后再以招标竞拍等形式确定土地经营者,获取土地信托直接效益。收益的一部分除返回基金外,剩余部分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胡芳,2011)。三是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参照“嘉兴模式”可在经济发达地区实施“两分两换”的土地流转机制,即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宗新建,2008)。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模式既盘活了农村非农建设用地存量,实现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还消除了农村住房不能抵押、交易等体制障碍,有效地解决了“三化同步”推进过程中土地空间争夺的矛盾。
(五)构建符合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新型农业保障体系
第一,建立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和工商企业投资农业的建设机制,为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提供支持和保障;第二,健全***府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支持和保障体系,一方面提高***府运用财******策手段支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能力;另一方面***策引导多种投资主体参与投资农业的积极性。第三,构建新型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如建立农业贷款担保组织来解决贷款难问题;探索构建农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模式解决贷款难问题。第四,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法律保障体系,从而为确保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与发展构建一个强大的法律保障体系。第五,构建以公共服务和管理为保障的集技术、信息、金融、营销等服务融为一体的新型服务网络体系。
(六)构建循环型农业发展体系
通过构建循环型农业发展体系来提升农业附加值。一是建立和完善适应不同地区并体现农业发展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并大力推广具有实践经验的典型模式。二是继续探索构建适应不同区域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如建立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目标的平原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建立以生态保护为宗旨的山区型循环立体发展模式;建立以循环利用一切可再利用的农业资源为目的复合型循环生态模式;建立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的综合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为保障循环农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要素投入保障体系。比如,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农业最重要的环节,而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尤其是在循环农业发展前期,必须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现实中支撑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研发和推广滞后,农民素质较低等制约因素也需要不断改善。所以,从目前来看,应从加强循环农业发展的宣传入手,让农民充分了解和掌握如何在其生产和生活中实现农业循环。同时,将扶助资金适当向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农业生产倾斜,以达到引导和扶植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对策;浙江台州;椒江区
所谓生态高效农业即“万元田”指一茬或多茬进行种植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滩涂、围垦地及其他农用地,其年产值达15万元/hm2以上、纯收益达60%以上的田块。“万元田”的实质是效益、生态实现双赢的可持续农业。即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国际、国内2个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以设施和特色农业为辅助,以可持续高效为目标。“万元田”建设与传统农业有明显不同,主要的不同点有:①对科技的需求;②对资金投入的依赖;③对市场信息的需求;④对交通物流的依赖;⑤对资源整合的要求。椒江发展“万元田”的优势条件很多:椒江虽然土地面积有限,但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多数喜温果木和各种农作物生长;作为台州市主城区和行***中心,椒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便捷;椒江经济发达,区***府高度重视农业,地方财***实力雄厚;椒江人才密集。
1 当前椒江“万元田”发展现状
最近我们对全区“万元田”进行了1次摸底调查,我区的“万元田”大致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露天果树类,包括杨梅、柑桔,品种有东魁杨梅、少核本地早、满头红等,经过多年改造或拥有核心技术,品质优,产量高,市场销路一般不成问题,除非遭遇严重自然灾害,一般年份均能稳定达到万元田的标准。其余的是设施蔬菜、瓜果类,主要特征是设施+优质品种+套种+外销,设施一次性投入大,管理难度高,对销路依存度亦高,搞得好的与不好的收入差异很大,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年度间差异也很大,如茭白、红茄虽然也能达到“万元田”标准,但不稳定。椒江“万元田”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1 依靠技术和管理建成“万元田”
如三甲光辉村的2hm2少核本地早,原为滩涂,土壤条件并不好,因为极易抽生“六月梢”导致大量落果,产量一直提不高,后来种植户通过反复实践,采用环剥技术保果获得成功,加上精心的管理,目前产量可达52.5~60.0t/hm2,产值达15.0~16.5万元/hm2,净收入可达10.5~13.5万元/hm2。
1.2 利用设施提高复种指数
此类型有大棚蔬菜、大棚双季茭白、大棚葡萄等,主要特点是一次性投资大,对栽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如葭芷水门村10hm2大棚蔬菜基地,复种模式为茄子—丝瓜,成本达7.5万元/hm2,产值18.75万元/hm2,净收入11.25万元/hm2。
1.3 多因素促成
如章安街道的陈宅、李宅、山横村利用山坡地种植杨梅历史悠久,那里的土壤、气侯条件适宜杨梅生长,当地***府重视基地的培育,给予种植户贴息贷款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扶持,使面积得以逐年扩大,现总面积已达280hm2,最高收入达到27万元/hm2,扣除成本纯收入达到18万元/hm2。
2 椒江发展“万元田”的制约因素
(1)技术与管理。同其他高效益农业相比,“万元田”对农业科技的要求无疑更高,虽然农户已经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但真正掌握的不多,少数掌握关键技术的农户一般比较保守,不轻易传授给同行,大多数田地管理仍然比较粗放,制约了产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2)资金。大棚、喷滴灌等基础设施一次性投资较大,一般每公顷需要几万元,这对于起步阶段的农户来说无疑是一笔可观的资金。
(3)产后环节。产后环节包括贮存、销售、保鲜和加工等,这些环节稍有差错就可能出现增产不增收的严重后果。如章安的杨梅基地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鲜和加工必须跟上。
(4)自然灾害。椒江地处沿海,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特别是多发的台风、暴雨、海潮、旱灾等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如台风就经常给菜农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使不少菜农不敢种菜。如何有效地抵御台风等多发、严重的灾害是建设“万元田”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5)成本。2008年以来化肥、农药和人工费用均快速增长,使每公顷成本上升,压缩了利润空间。
(6)市场。特别是蔬菜类价格几乎每天都在波动,增产不增收现象时有发生。
3 椒江“万元田”建设对策
“万元田”建设的核心和目标是建立一套能有效推动其稳步发展的服务体系,具体可细化为:科技支撑体系、资金投入机制、市场信息服务、物流配送体系、指导协调机制。
3.1 加大***策扶持,凝聚社会力量
研究出台扶持***策,着力在规模连片和长久性、耐用性设施栽培上给予大力扶持,力争通过扶持***策、激励***策,把各种社会力量引导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上来,引导到关心、关注“万元田”问题上来。探索***府搭台、企业运作、大户领包、小户联包的经营模式。
3.2 培育典型事例,激活运营机制
充分发挥宣传导向作用,加大对发展设施栽培目的意义、效益对比、技术信息等的宣传、。有计划组织种植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时整合财***、农业、发改、水利、国土等部门项目发展资金、农水资金以及设施农业建设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规模示范典型。整合各方面技术服务资源,积极做好产前调资料、产中包技术、产后帮销售等各项指导服务。
3.3 搞好结构调整,促进由点及面
“万元田”出现在某地往往并非偶然,它是当地土壤、气候、耕作制度与群众艰苦探索等诸多因素的结晶,也是自然与科技、历史与现实交互作用的产物。对此我们要通过细致地调查研究,揭示其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并遵循客观规律推动其稳步发展。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搞好“万元田”布局规划,明确区域支柱产业、主导产品和生产模式。实施农业发展比较优势战略,积极培育区域支柱产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根据规划布局,发挥资源、技术等综合优势,实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06: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8583996347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效生态农业精选6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效生态农业精选6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