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课堂讨论 良性作用
【中***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49-01
课堂讨论是近几年在教学中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以前僵硬死板的教学模式,它不再是老师在讲台上自顾自的讲课,学生在下面埋头记笔记的老样子,而是通过在课堂上与同学互动、讨论的方式传授知识,解答疑问。在历史教学上应用课堂讨论的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在新课改的大教学背景下,高中的历史教学背负了更重的要求,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素质和人格品质等人文方面的修养。为了完成历史学科上的这一重任,课堂讨论必须要应用在教学中,并充分发挥其知识与素质修养同时培养的作用。
一、改变死板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
历史这门学科本身涉及的内容就很广泛,从中国古代史到近代史、现代史,然后是各国的历史,方方面面,内容宏达,知识精深,也正是这一特点,在历史课本的编排过程中,文字的叙述也是大篇大篇的,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高中的学习生活又是紧张而急促的,老师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难免上课的时候过于死板,导致课堂气氛冷淡,学生兴趣缺缺。而通过课堂讨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一个比较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进而掌握历史知识。在讨论中,摒弃了过去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欢快的讨论历史知识的氛围。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缺陷的一种补充,更是为它注入了一股新鲜的动力,完善的教学方法也减轻了老师的教课任务,让所有人都能够轻轻松松的完成学习目标。
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有了兴趣,才能最大限度的接受吸收老师讲解的知识,进而应用实践学习的历史知识。在历史课上应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性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之间的讨论,还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谈论交流,都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历史本身就可以被当作故事的一种形式,不过它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不可变更的故事,课堂讨论时有效的利用历史故事性的这一特点,就能让高中生在日常繁琐,困倦的学习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内心对历史的热爱,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历史,提升历史素养,进而提高历史成绩,促进老师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也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历史方面的人才。
三、加强师生交流,改善师生关系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直接决定了教学任务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学生与老师如果存在芥蒂,很容易造成老师教学热情降低,教学质量减损,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而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则是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产生焦躁、不安、困惑甚至是厌学的情绪,然后该科成绩急剧下降,造成偏科,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甚至产生一系列心理疾病,其后果非常严重。而在历史的教学中,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在讨论中软化矛盾,增加师生感情,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栋信任的桥梁。学生与教师之间彼此信任,就可以使学生在比较和谐轻松的氛围下接受老师讲解的历史知识,吸收知识并灵活应用。在讨论中,一些学生无法理解,难以吸收的难点重点,通过与老师的沟通和咨询,就能得到解决,同时让师生的关系融洽和谐。
四、交换学习思维,拓展学习思路
历史对学生的思维强度要求很高。历史这门学科由于历史跨度很大,对知识网架的构建、调控、总结、掌握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学生的思维必须足够开阔,知识网架构建必须清晰,解题思路必须完整。而将课堂讨论应用到历史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习的历史知识和问题,彼此在讨论中交换了思路,拓展了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一个人的思想只能是一个思想,而两个人的思想加起来却大于两个思想,这是因为思想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不断有新的思想融合创新,这样产生的思想就不止两个了,何况是一个班的同学在交流讨论,其中学生激发产生的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路线是多么的丰富鲜活。因此,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多使用讨论的方法,这对于开拓学生思维,创新解题思路,多角度、多技巧、多方式、多创新的应对考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学习吸收是一方面问题,把它实践应用起来又是一个问题。而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正好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讨论时可以以分组比赛限时这种方式来解决学习历史时遇到的问题。例如就秦朝封建君主制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同学们可以分成几个讨论小组,每个队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每队派出一个人发表本组讨论的结果,最后大家进行投票表决,选出最容易让大家理解和清楚掌握知识结构的小组成果,由老师办法一定的奖励给每个队伍的成员。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鼓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这种轻松地氛围中,学生会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利用课堂来为自己的学习服务,这种方式总结的知识和历史内容印象比较深刻,后期的整理和记忆也会比较容易。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阵地,老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好更方便的渠道。课堂讨论的应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历史知识,还有利于学生的品格形成、心智发展和情感升华。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课堂讨论这一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历史知识,让历史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新时代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志乾.谈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25)
[2]金玲燕.浅议历史课堂讨论的现状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0(28)
[3]王小东.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几点反思[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3)
[4]李玉彬;任传伟.课堂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教师.2009(S1)
[5]李志辉.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3)
关键词:课堂讨论 追求高效 服务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根本性的转变与优化。“让学”的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堂讨论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和有效教学的举措之一被教师广泛运用于授课过程中,它不但有利于充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在高效课堂的实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审视当前诸多形式的课堂讨论,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很多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或是比赛课上,课堂讨论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谁的课堂里学生讨论热烈,谁的课堂就更出彩。桌椅齐响、人声鼎沸的课堂讨论似乎成了评价课堂优劣的关键因素。那么,是否每堂课都必须要有讨论?是否每个问题都必须经过讨论才能得到解决?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否需要开展讨论,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是否需要来决定,要真正使课堂讨论为课堂的教学服务。如果仅仅是追求形式***个热闹,那么课堂讨论也就成了一场哗众取宠的作秀。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践行新课程改革要求,积极借助课堂讨论使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学习的时间。与此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力戒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否是每堂课的必需环节?答案是否定的。不同的课型要求不同,不同的知识难易有别。有时我们需要学生合作探究、各抒己见,有时我们更主张学生自主建构、反刍内化。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为追求课堂气氛活跃而刻意安排的讨论只会成为课堂的累赘。
笔者曾经听过一堂课,授课内容是《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二框题“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在分析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之后,授课教师安排了一个关于“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课堂讨论。课堂气氛活跃,经过激烈的五六分钟讨论之后,学生通过“讨论”给出了近乎完美的答案。但是,这样的课堂讨论有必要吗?教材对这一知识点阐述明确、条理清晰,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花上短短两分钟就能把答案要点归纳完善。可见,这种追求形式,为用而用的课堂讨论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形式主义的讨论是不可能为课堂增光添彩的。相反,它是一种不尊重学生、不尊重课堂、不尊重教材,扭曲课改本质的表现。
二、力戒指向不明、环节缺失的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不只是简单的问答,而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有效的课堂讨论应该包括目标和问题的确定、任务、要求的布置、主体和步骤的安排、过程和结果的反馈等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遗憾的是,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低效的无效的课堂讨论却是门类繁多,屡见不鲜。临时起意的甚至是问题脱口而出,殊不知和教学目标风马牛不相及,更谈不上针对性和深刻性;一声令下讨论开始,学生们七嘴八舌却又无的放矢、稀里糊涂;时间到了便草草收场,结果却无关紧要。
例如,在练习讲评课上运用课堂讨论时,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讨论的时间、题号和要求(分析选项排除的原因、题目考查的知识点,适当做好订正和记录);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巡查、关注并解决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暴露出的个别问题,整理普遍存在的知识漏洞;学生讨论结束后,针对练习和讨论中反馈出来的知识盲点、易混易错点和重难点,教师必须再次及时予以点评、归纳、巩固和升华。
教师要立足课堂,更要珍惜课堂。在实施课堂讨论时要提高时效性,避免随意性,做到宁缺毋滥。
三、力戒没有争议、没有悬念的课堂讨论
在***治课上,我们可以讨论2013年“两会”释放出的信息可能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但无须讨论“两会”在何时何地召开;我们可以讨论中日在的对峙局面走向会如何,但无须讨论缘何谓之“”。课堂讨论中所涉及的问题可以是依据教材基本原理和概念而设计的易混易错问题,比如哲学上“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等相关知识;可以是学生看法不一致、能产生思维碰撞的问题,比如,对“黄灯新规”“明星代言问题食品是否需承担责任”的看法;也可以是公众普遍关注、需要学生出谋划策的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大雾阴霾、H7N9禽流感的防治等。总之,课堂不能讨论过于简单或已有定论的问题,否则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课堂也就无法深入推进。
四、力戒学生同疑共惑、力所不及的课堂讨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讨论;本位关注
课堂讨论是班级授课制下产生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改革后,它才被逐渐重视起来.然而,也有很多老师在运用课堂讨论这种形式时,并未感受到它事半功倍的实效,甚至还觉得它只是一种哗众取宠的形式.“数学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方法的过程中互相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知识,进行交流的一项活动.通过在数学教学实践工作中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课堂讨论必须更多地关注它实施过程中的本位意义,才能真正发挥课堂讨论的功效,使之更好地为新课程改革服务.
一、关注课堂讨论的教本位
首先,要关注课堂讨论是否有利于数学教学.也即实施的课堂讨论要教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给我们明确指出了实施数学课堂讨论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数学.所以我们认为,那种摒弃或者忽略数学本身的课堂讨论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当然,我们说的“教”,并非是教师的照本宣科,而是指课堂讨论中教师的参与.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例如讨论“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两圆有多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此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从公共点的个数这个角度去观察,通过重组、整合便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不同位置关系.因为学生交流的过程往往是个体思维结果呈现的过程,没有老师指导,讨论可能会出现僵持停顿的情况,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施.并且有教师指导的课堂讨论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规范的数学语言.
其次,要关注课堂讨论是否有利于本课时知识点的渗透.也即实施的课堂讨论要有助于学生学习本课知识.
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有自己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设计或生成的课堂讨论应该紧扣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只有能够具体化解本课三维目标的课堂讨论才是必要的有效的.那些游离于目标之外,或者根本不适宜进行数学交流的内容不但没有必要进行课堂讨论,而且应彻底摒弃.课堂讨论是我们所积极提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不是每堂课所必需的.
二、关注课堂讨论的学本位
首先,要关注课堂讨论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系统的掌握.也即实施的课堂讨论要能够帮助学生合理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以前由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被动地接受.课堂讨论可以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应付状态,让数学课变成学数学的课.学生可以在数学课堂讨论中自主探索、交流,***获取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把“教数学”转化成“学数学”,自觉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其次,要关注课堂讨论是否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迁移能力.也即实施的课堂讨论要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目标要“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讨论中设计例如“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方法”的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目测法,有的同学认为用锐角三角形函数的知识解决,还有些同学觉得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更好.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认识数学,同时也在用数学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使知识得以拓展,能力得以迁移.
三、关注课堂讨论的生本位
首先,要关注课堂讨论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即实施的课堂讨论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愉悦.
例如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除教科书上的教法外,还可创设更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把裁成的两张纸重叠起来,再裁成两等份.如此重复下去,第43次后所有纸的高度就相当于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是0.006 c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5000 km,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有趣的情境,自由的学习方式,更加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这个问题马上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很快讨论开了.教室里气氛热烈,愉悦的心情改善了他们对数学的态度,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在交流中被同学和老师的认可,还能带给他们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其次,要关注课堂讨论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即实施的课堂讨论要有益于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促进.
课堂讨论最好不要设计答案唯一性的内容.因为即使只靠开放的方式也能产生热烈的气氛,但缺乏讨论价值的论题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另外,课堂讨论时还应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充分讨论的时间,急于追求结论,是不能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
四、关注课堂讨论的人本位
教育“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落实.课堂讨论同样也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首先,要关注课堂讨论是否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也即实施的课堂讨论能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数学课堂讨论中教师提出的数学难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课堂讨论中需要学生努力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方法,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数学交流过程中获得的成功能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拥有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拥有努力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数学讨论中要同学间的相互合作,能让学生学会沟通,懂得与人和谐相处的方法.
其次,要关注课堂讨论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也即实施的课堂讨论能够关注到课堂上的每一名学生.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时候,我用PPT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有一位老木匠做桌子,一张桌子由一张桌面和四条桌腿组成,做一张桌面需要木材0.03立方米,做一条桌腿需要木材0.002立方米,现有木材3.8立方米,有人说一共可以做100张桌子,行不行呢?
之所以设计这个讨论内容,是因为我了解到班里有一名同学基础较差又缺乏自信,但他父亲恰好是木匠,他也学到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这个论题可以使他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增强自信心并得到长足的发展.因为数学课堂讨论论题很多是开放式的,可以从不同层面探究,所以能开发每一名学生的潜能.
综上所述,我们一定要在数学课堂中关注并努力实现以上几方面的本位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学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才能改变数学课堂教学低质无效的现实状况,才能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翠蓉,张振新.有效课堂讨论的责任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19):22-24.
[2]李善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教学的影响[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4).
课堂讨论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讨论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这对深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能使学生获得在个体学习中收获不到的东西,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给课堂注入活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讨论取得真正良好效果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那么,如何让课堂讨论取得良好效果呢?
1 精心设计讨论主题
设计讨论主题是有效组织课堂讨论的重要工作,也最能考验一位教师的功底。那么,怎样的议题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思呢?
1)议题设计要恰当。要面向全体,精心设计,合理取舍,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简单易行,一目了然的不安排;高深莫测,令人望而生畏、无从下手的不安排。把讨论的内容放在学习的重难点处,放在学生易混淆处,同时要做到难易适中,趣味度适宜,让学生在接受挑战的同时又有解决的思路,以便每位学生都有发表言论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
2)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具有层次性和综合性。即能够引发多角度思考和论辩的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讨论。
3)要注意对课堂生成性议题的讨论。讨论的问题除了课前教师精心准备之外,更要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一些生成性问题的讨论,这是学生真正的兴趣所在,对知识的疑点所在,也真正体现课堂合作讨论的价值。
2 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而定
讨论可有可无时宁可不要,不要为了讨论而讨论。教学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要为教学效果服务,这是教学的常规要求。如果教学内容要讨论,讨论后能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以及得到更深、更全面的理解,就可以讨论,否则就没有必要。课堂讨论可以充分利用即时生成的资源,捉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亮点,及时讨论。
3 理性引导讨论进程
课堂讨论是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学会组织小组学习、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学会质疑他人观点、学会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已从传授学生知识、告诉学生“真理”,转向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做好顾问和参谋,做一位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在课堂讨论中,教师不应是“看客”和“局外人”,而自始至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创设课堂讨论的心理情景和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愿望和动机,促成讨论状态的形成,并且还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冒出一些教师未能预测的问题,对那些与学习主题无关的问题,教师既要巧妙地“忽略”过去,又要不“伤害”学生的情绪。对某些与学习主题有关的问题,教师则应调整教学预案,临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既帮助学生树立发现问题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丰富了课外知识,拓展了视野。
4 组织课堂讨论经常运用的几个切入时机
1)学生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当学生真正投入课堂时候,学生的意见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尤其当他们对某一话题真正产生兴趣的时候,众说纷纭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在这个时候不宜急于得出一个统一的论断,比较好的选择是及时调整课堂节奏,安排新的讨论(也可以称作“二次讨论”),它有利于引导学生将思维集中到新的讨论课题中来,避免了思维分散,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和教材达成一致。因为学生仍然会将教材作为最好的参照物,而不是教师的个人看法。
一、设计有效的讨论话题
要使课堂讨论取得效果,讨论话题必须恰当。在组织课堂讨论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充分挖掘教材,并明确教材哪些部分适合组织课堂讨论。一般来说,教师设计课堂讨论的话题应与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关,而且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使他们有感而发;话题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经验;避免就课文的细枝末节让学生展开讨论,话题不可过大, 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范围。讨论话题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让学生觉得过于容易,也不能难到让他们感觉不可企及。例如在《牛津英语》8B A dangerous rvant 教学中,我们可以首先以全班讨论的形式讨论:Why is electricity dangerous?How can we u electricity safely?再结合课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分组讨论:What will life be like if there is a blackout? What must / must not we do to save electricity?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有话可说,只要教师能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 就能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
二、选择有效的讨论形式
课堂讨论形式的多样化对于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根据小组讨论话题的特点和活动的要求,灵活采用多样化的讨论形式。例如小组式讨论。这种方式适合于中心议题多、难度较小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情况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在《牛津英语》6AUnit1第一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课文,利用“Ask and answer”中的句子结构进行互问互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就搭档的家庭成员展开调查,最后让学生4 ~6 人一组,轮流向小组其他成员介绍自己搭档的家庭情况。又如全班开放式讨论。这种讨论形式是教师为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或在讲课中遇到容易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即席发言、集体讨论的方式。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专心致志、主动学习,发展逻辑思维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组织好课堂讨论是一门艺术。尽管课堂讨论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解决问题,但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所以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教师在讨论中应做到: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话题中心进行发言、不要离题太远;要根据讨论发言的进展情况,随时抓住和深入理解与主题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开展讨论,以求讨论步步深入;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普遍发言;要把学生发言的重要观点写到黑板上,这样可使学生受到鼓舞,并起到引导作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出小结。
四、加强有效的讨论调控
课堂讨论是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讨论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讨论的引导者、咨询者、合作者和分享者。教师对学生适时的帮助、调控和鼓励,有助于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在课堂讨论的组织中要激励、点拨、引导学生,使课堂讨论能够达到预定目的。
课堂讨论的时间需要灵活掌握。教师一方面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准备时间;另一方面,要控制讨论的节奏,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讨论任务。课堂讨论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占用其他教学活动的时间。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加强在小组间的巡视,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避免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在开放式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话题中心进行发言,避免偏离讨论主题。
五、实施有效的讨论评价
【关键词】高效课堂 自主学习 课堂氛围 讨论
【中***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41-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行,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已成为许多学校和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众多教育改革家和一线教师经过潜心研究实践,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教师们紧跟改革热潮,纷纷行动起来,都在努力为构建高效课堂,借鉴先进教学模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但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有些人对于高效课堂的认识和实践矫枉过正,甚至是走向极端。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现象。为此澄清对高效课堂的一些模糊认识,纠正实践当中的一些偏失做法尤为重要。
一、正确认识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强调研究性学习,不排除接受式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接受式教学为主,学习内容基本是以定论的形式,由老师传授给学生。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自主学习更强调研究性学习,具体知识、原理、规律等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培养学生发现、创新能力和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有重要意义,但强调研究性学习不等于要否定接受式学习。
一提到接受式学习,不能与传统被动学习混为一谈。如果学生有进行学习的意愿,学习材料对学生有潜在的意义,并可以与学生认知结构的有关认识相联系,而且传授者的教授方法灵活得当,那么这种接受式学习就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不是机械被动的,还与接受双方的意愿和条件密切关联着。
研究性学习现在有被过分渲染的倾向,俨然成为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际上各种学习方式都有优势与缺陷,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情况的最优方式。应该实现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接受学习是探究学习的基础,探究学习是接受学习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
2.自主学习高扬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新课改中,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使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得益彰。
因此,教师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科学主导作用,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正确看待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反映课堂教学情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状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积极愉悦的氛围,更有利于知识生成。创设课件、运用语言、多媒体、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阳光”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矫揉造作却是画蛇添足。
“阳光”的课堂氛围应是教师积极投入学生全神贯注,师生之间互动融洽,学生思维活跃知识接受愉快,信息反馈及时,教学效果良好的一种高效课堂气氛,这种效果是由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环环紧扣的教学情节,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精彩纷呈的活动,全神贯注的身心投入等诸多因素,悄然升温互相烘托而成,而不是由花样翻新,华众取宠的教学语言“哄托”而成。因此课堂氛围的设计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身动”更应看重学生是否“心动”。
三、正确处理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相互合作,主动参与学习,共同探究知识,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高质量的课堂讨论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彰显学生的个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处理课堂讨论,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讨论要源于教学需要,不能为讨论而讨论。把讨论作为一种课堂点缀,教师能否把握好讨论契机,直接影响讨论质量和效果。一般来讲,在学生有不同见解,出现典型错误,提出问题之时也就是教师组织课堂讨论的时机。
2.课堂讨论不能代替***思考。任何课堂讨论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先决条件的,但很多讨论是教师出示问题,学生马上投入讨论,学生没有思考,体会和感悟,在讨论时他们又能说些什么?因而这种讨论,最后往往要么冷场,要么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学生只有对问题先有自己的想法,讨论时才能产生心灵的碰撞,思维的交织和创新思辨的火花。
3.课堂讨论要教师的参与。在一些课堂讨论中,教师宣读完题后,要么徘徊在各个小组之间,要么忙于准备下一环节内容,教师并没有参与到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去,更没有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和调控,这样的课堂讨论杂乱无序,没有实际作用,教师应参与其中,发挥指导调控作用,成为课堂讨论的一员。
四、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许多学校推行“先学后教”突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当堂训练”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其先进性,但我认为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都不应有固定的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变式”处理,只有“变”才会显示出灵活性,只有“变”才会有效地发展学生个性,只有“变”才会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会更具有创造的活力。
正如魏书生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不可,可根据自己与学生实际确定一种基本模式,基本情况如此,情况有变则变,如果自己眼界比去年开阔了,学生基础比去年坚实了,学习积极性比去年提高了,那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必须随之改变。”这应该是我们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科学态度,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既要考虑学科特点,又要考虑到某学科的具体内容。***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种理论用到教育教学上就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只要能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真正培养了能力,逐步形成了素养,都是有效甚至是高效的。
以上是我在高效课堂学习,观察实践中得到的一些粗浅认识。无论以何种方式实施课堂教学都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完善。高效课堂建设,任重道远,本人愿与广大同行一起,执着探索努力追求!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师怎样进行校本研修》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资料精选 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06: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8583296347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课堂讨论在教学中的作用精选6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课堂讨论在教学中的作用精选6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