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智能电表 电力市场 影响
中***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71-01
电力能源在现代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如何实现家居智能化是我国住宅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智能化居住与管理的重要措施,智能电表的应用能够实现抄表系统的自动化、实现网络智能查询,为方便用户的查询、交费奠定基础。智能电表的运用为我国水电煤气智能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水电煤气的智能化发展积累了经验。利用智能电表为基础的智能化抄表系统有效避免了传统登门抄表的工作量、提高了抄表准确度、实现了电力企业成本的降低。
1 智能电表在现代电力市场基础分析
按照电力市场的需求以及地域,可以将电力市场分为城镇市场、农村市场两部分。受不同市场自身特点的影响,其自身电能计量系统也存在着各自的特点;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多个省市的电网目前已经采用了智能电表计量。其通过基本的自动数据采集实现了智能电表的基础功能。但是受农村电网地域广、网架薄弱等问题,农村电网智能电表的应用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完善。针对农村电网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已经逐渐加强了对农村电网的改造,为农村电网智能化集中抄表奠定了基础。
随着智能电表应用的不断深入,智能电表对电力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电力企业综合成本的降低奠定了基础。另外,智能电表的应用还能够使客户通过智能电表信息收集,了解峰谷时段用电等电力使用情况,为实现电力能源的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2 智能电表对电力市场影响
2.1 智能电表的应用以技术优势实现节能促进了电力市场的发展
智能电表的应用以其技术优势实现了电能计量的节能。而这一优势能够有效的减少电力企业供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实现企业综合成本的降低。在最初的智能电表设计中,其设计初衷是为了减低电能计量损耗。现代智能电表的发展与应用中也遵循这一设计理念,在智能电表设计中注重了电能计量损耗的降低。利用智能电表技术节能为电力市场供电消耗的降低、客户用电成本的降低奠定了基础。同时智能电表电能计量损耗的降低还为现代电力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电力企业市场发展、电力企业服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2 智能电表的应用为电力企业有效管理资源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电力市场服务工作质量的提高智能电表的应用使得电力企业可以根据自动抄表系统收集并分析电力信息。通过对电力能源供应信息、使用信息的收集、整理,为电力企业合理分配电力能源、了解用电高峰、低谷并进行合理分 配奠定了基础,为实现电力市场服务工作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智能电表的应用为电力企业了解市场用电需求提供了基础支持,为实现电力企业电网的完善、电源的规划等奠定了基础。以城市用电为例,居住区电力能源用电高峰需求主要集中在晚5点至10点、早5点至7点这段时间,而工业园区用电高峰主要集中在早8至17点这段时间。通过智能电表的运用可以使电力企业了解居住区用电高峰的分配、了解工业园区用电差别。通过对用电市场的深入分析帮助供电企业合理分配电力能源,实现市场服务质量的提高。
2.3以智能电表抄表系统提高抄表准确度
在传统电能计量表的抄表中,多采用人工抄表方式。这样的方式极易造成抄表过程或对照计算过程的误差或失误。用户在进行自我计算与抄表人员电费通知单存在差异时将引起用户的误解,进而造成供电企业客户服务与解答过程中工作量的增加。而且,由于人工抄表、计算过程中误差或失误的发生,还会造成用户对电力企业的误解、进而影响电力企业的市场声誉。智能电表抄表系统的应用能够以自动化抄表与计算方式有效避免人工抄表造成的误差与失误,提高抄表与结算的准确性,为提高供电企业工作质量、减少人工抄表误差或失误造成客服工作量。而且,抄表质量的提高还能够减少用户由于电费质疑而造成的问题,以抄表准确性的提高实现电力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
2.4智能电表的应用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
传统电能计量表的抄表过程中,抄表人员需要根据抄录的数据进行计算后发出电费通知单,将电费通知单送达客户,这种工作方式不但工作量大,也有电费通知单难于送达客户的情况发生,可能导致客户未按规定时间缴费,进而影响用户的用电。智能电表的应用能够利用IC卡技术实现用户自我余额查询,结合系统和短信平台,能够及时方便的向客户发出电费缴费通知,避免因未按时缴费造成的停电。由此可以看出,智能电表的应用能够使用户得到更好地供电服务;为促进电力企业市场口碑的建立、提高电力能源推广奠定基础。
3 以智能电表应用对农村电力市场以及老城区电力市场的应用分析
在农村地区或老城区中,仍是传统电表应用较多。而农村住户间距离远、村村间距离远等造成了农村抄表工作的困难。而且,许多地区或老城区还存在总表、分表的计量方式。这样的方式使得线损、电能表损耗等被分摊到了用户的电费当中,造成了用户用电成本的增加。这也是造成许多农村地区售电量市场增长缓慢的原因,这样的情况造成了农村地区电力能源与其他能源竞争中处于劣势。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现代农村电力企业应加快农村电网的改造与智能电表的应用。通过一户一表、智能电力抄表系统应用等实现电力能源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4 结论
综上所述,智能电表的应用是现代电力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效果、促进电力价格降低、实现电力企业服务工作质量提高的关键。在现代能源市场的竞争中,电力企业智能电表的应用与推广能够使电力企业提高综合市场竞争力,实现电力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利用智能电表技术优势使电力企业通过智能抄表、IC卡余额查询与缴费等方式实现方便用户、避免断电等问题的发生,提升电力企业服务质量,提高电力市场维护与管理水平。另外,智能电表的应用还能够通过收集客户详细用电信息,丰富电力企业用电资料,为电力能源合理分配、发供电企业电力生产的科学计划等提供依据,为实现电力市场扩展、提高电力能源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甄宇宁.现代智能电表抄表系统的应用与发展[J].电力能源市场信息,2010,9.
关键词:智能手机 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
一、我国智能手机市场上的概况
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倍受瞩目,且移动通信在人们的通信方式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伴随我国移动用户和移动业务的持续增长,我国手机终端市场需求增长空间巨大。随着移动互联网渗透加速,智能手机、3G手机成为中国手机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它们是手机市场增长新动力。智能手机、3G手机市场的勃发改变了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格局。另一方面,3G手机市场也飞速发展,2011年占有大约1亿的市场份额,而在2012年底,业内普遍预计3G手机市场将超过2G手机市场,达到1.5亿部。虽然目前我国智能手机份额仅占10%左右,但着眼于未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化、平民化将会促使其快速地占领手机市场,可以预见未来的手机市场必将是智能手机的天下。
继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PC市场之后,按照出货量统计,中国在2011年的第三季度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数据显示,中国2011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环比增长58%,达到2390万部,美国则下滑7%,为2330万部。目前,我国智能手机的渗透率为10%左右,但主要还是苹果、诺基亚、HTC、三星等国际跨国公司的天下,中国大陆的手机公司除了中兴、华为、联想、宇龙酷派等少数公司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一定份额以外,其他手机厂商尤其是非品牌手机厂商的智能机出货量几乎可以忽略。
在智能手机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在未来的智能手机市场上,智能操作系统平台的竞争日趋激烈。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价值开始由硬件部分向软件部分转移,只有有效地结合功能强大的硬件平台和丰富的软件服务,终端厂商和运营商才能够在竞争中掌握主动。目前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包括Symbian、Windows phone、 Android、ios、black berry ,最常见的为Android 和ios。
二、智能手机的竞争情况
价格、操作系统、3G网络、品牌、分销渠道和移动应用的普及程度是决定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未来增长的六大因素,目前,用户在选择智能手机时,首先考虑的是手机品牌,其次是操作系统。所以,现阶段智能机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手机厂商与后台操作系统协作后的联盟型竞争,经过2011年一整年的智能机市场洗礼,现阶段智能手机机可分为三大阵营:苹果+iPhone,Android+摩托罗拉、LG、HTC等,Windows+诺基亚。
(一)价格竞争
价格行为仍然是手机市场重要的市场行为,要想赢得用户,价格是吸引力之一。可是虽然价格还是目前市场上最重要的竞争手段,各大厂商也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进行激烈的价格战,但是目前我国手机市场的竞争已经明显体现为以厂商综合实力的竞争,通过降价来竞争并不能提高厂商的竞争力,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利润空间。降价是诺基亚准备使出的第二招。诺基亚CEO康培凯决定下调智能手机的价格,表示我们注意到高端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同时也看到了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机会。但是问题不仅仅是调整产品战略那么简单,如果没有竞争对手的速度快,同样是一种落后。降价只能提升暂时的销售量,但是对于长远的品牌经营非常不利。因为相关的调查显示,尽管很在意价格,但我国用户并不会因为苹果iPhone的价格高而不选择苹果,或者说这一比例很低。这无形中增加了也三星和HTC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与苹果争雄的难度 。
(二)非价格竞争
1、智能手机的品牌竞争
目前智能手机的市场竞争犹如诸神之战一样传奇和势均力敌。因为主导市场的品牌都曾在各自的领域创造过神话。苹果、GOOGLE、诺基亚、WINDOWS等之前似乎没有交集的寡头企业由于智能机的发展难逃相互角力的宿命,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短期之内的态势也初现端倪。苹果通过iPhone的热卖已经完成了不尽的财富积累,而其以“苹果式”的市场营销方式,赢得了一大批忠实的客户。苹果引导的不仅仅是潮流和时尚,而是一种对消费者和玩家意识的浸润和同化,它倡导的系统应用导向是极具侵略性和煽动性的,在苹果的世界里令消费者拥有信仰,即只有拥有苹果的血液才是优秀的“智能机种族”,诸多的不可撼动因素会令其保持智能机的霸主地位。
2、智能手机与知识产权
跨国公司以知识产权诉讼为伎俩进行商业竞争,尽管有时可能是恶意诉讼,但被指控企业往往无可奈何.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资本成为生产的第一要素,谁拥有知识产权优势,谁就会取得竞争优势,这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普遍认识. 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围绕移动互联领域的专利诉讼和竞购上演了一场大战,主要参战者一方是引领全球智能手机潮流的代表苹果公司,另一方则是在今年第二季度正式成为最畅销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安卓(Android)阵营三剑客——三星、HTC、摩托罗拉,而诺基亚、爱立信、索尼、LG、RIM以及华为、中兴等众多终端厂商也纷纷卷入。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以知识产权为主要背景的商业竞争,专利成为了这场竞争中的主要武器。另外,更典型的案例就是诺基亚遇苹果的专利诉讼。诺基亚与苹果的专利纠纷始于2009年10月,诺基亚在诉讼中称,苹果iPhone智能手机使用了属于诺基亚的专利技术,但没有支付授权费。苹果对此表示异议,并在ITC投诉诺基亚,称诺基亚手机产品侵犯了苹果的9项专利技术,同时请求ITC颁布禁令,以禁止诺基亚相关涉嫌侵权的手机在美国市场销售。2010年12月,诺基亚又在英国、德国和荷兰三国相关法院对苹果提起法律诉讼,称苹果侵犯了另外13项属于诺基亚的专利技术。今年3月,ITC作出裁决,称苹果没有侵犯诺基亚相关技术专利。随后诺基亚再次对苹果提起法律诉讼。专利和解的结局,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诺基亚在手机研发和知识产权方面仍具有优势。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拥有知识产权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但是与此同时也要紧跟市场的脚步,关注市场的动向,选择更合适的营销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无往不胜。
三、 我国智能手机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市场研究公司ABI Rearch报告称,Android将在5年内主导智能手机市场。ABI Rearch预计,Android的市场份额还将继续增长,到2016年,在智能手机出货量中的比例有望达到45%。由于众所周知的等待新iPhone的原因,上个季度苹果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被三星超越而失去了把保持一个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冠***的交椅,同时在美国市场也让HTC超越。但随着iPhone4S的热销,这一局面有望在即将到来的第四季度得到改观。而苹果独有的系统,尤其是在品牌知名度上的提升,都有可能令苹果坐收渔翁之利。如果苹果适当降低价格的话,其iPhone的销量在中国市场肯定还会大幅增长。所以我认为,未来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苹果笑傲江湖的可能性最大,而HTC和三星如果要胜出的话,除了品牌等因素之外,能否在与中国本土厂商的价格战中胜出也是重中之重。至于诺基亚,能否在重压之下,保住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老大的位子,最终还要看其基于微软WP7手机的表现,但从其WP7手机在全球手机市场的表现看,形势不容乐观,所以说只有诺基亚新的智能手机战略获得成功,才会令人对其长期财务状况建立信心。
参考文献: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网络市场监管带来新挑战
新技术对各级网监部门的技术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网络经营企业不断推出新技术,网络经营主体也持续推出新应用。诸多前沿技术的应用不仅扩大了网络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而且导致传统的监管技术发展模式难以沿袭和更新。数据挖掘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因素,数据的存在形式不断改变,从最初的声音、文字、数字,到现在的***像、语音、视频,每一次鼠标点击、手指滑动,皆已成为数据。同时,网络经营企业在网络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商品数据和交易数据,数量大、维度广。海量数据的收集、储存、处理和应用,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困难重重。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市场监管亟须相应的法律法规配套跟进。 网络经营企业往往视交易数据为战略资产,不主动向任何部门提供,而市场监管部门也缺少向相关企业获取数据的高位阶法律依据。一些商家利用法律上的漏洞,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收集买家的个人隐私数据,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适应监管部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监管的需要。当出现人工智能应用的重大缺陷或安全隐患时,监管部门无法合理规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风险。只有制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跟上时展的步伐。
监管理念转变迟缓。不少大型网络经营企业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大力引进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建立研发团队。与其相比,市场监管部门受困于监管人员不足、监管思路陈旧、行动迟缓等,对于网络市场新行业、新业态只能被动跟进,疲于应付,难以有效履行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交易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作职责。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网络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网络市场主体数量的快速增长,网络交易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给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特性特别适用于网络市场监管,可帮助市场监管部门认识和把握网络市场行为特征,发现网络市场交易中的违法违规线索,增强网络市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网络市场监管能力。
精准监管的客观要求。网络市场具有跨地域性和隐蔽性特点,任何一个地方的监管部门都面临“地域性监管对应全网级市场”的难题。而人工智能技术是处理海量信息、挖掘违法违规网络商品和交易信息的先进方式,能使监管部门更便捷地依据更多数据信息作出决策,减少出错的概率,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分配和利用,提高监管效率。监管部门可以设定相应的算法需求,对全网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提炼,对于违法违规网络交易商品和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监控,从而明确监管重点,实施精准监管。
公正监管的本质要求。公平公正是网络市场监管遵循的一个根本原则。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和企业对于公平、公正***的诉求越来越高。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可以推动网监***数据的充分应用,帮助***人员作出高效、公正的决策;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助推***人员强化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可以在海量网监案例中挑选典型案例和相关法律法规,不仅解决了***人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更加透明,还可以对***人员进行监督,实现程序公正、办案公正,结果公平,从而营造公平竞争的网络市场环境。
增强研判能力的迫切要求。法律总是滞后于损害,只有当主观过错促生了具体行为并造成实际损害之后,法律才能介入,介入的目的也是恢复以前的状态。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就能改变这一现象。只要将网络市场易发违法违规行为动机融合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算法中,便有可能通过搜索全网数据预测违法行为,并提前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和制止,从而将现有的被动式监管转变为研判式监管,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时效性,做到知变在前,有效降低***成本。
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网络市场智慧监管
2016年5月,***《“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年和2018年,“人工智能”被两次写入***府工作报告。2017年7月,***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一系列举措无疑将加速人工智能发展的进程。市场监管部门更应树立时不我待的精神,抓住契机,积极在网络市场监管领域探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网络市场智慧监管。
加快监管立法进程。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传统市场监管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而相关监管原则、监管体系尚处于空白,可能造成人工智能的无序发展。市场监管部门应顺势而为,积极推动网络市场人工智能应用的立法工作,填补法律空白。立法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给网络经营企业发展人工智能设置原则底线,加大对网络经营者利用人工智能实施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充分考虑处罚的可操作性。立法要把握社会共治的原则,充分发挥***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多方面作用,确保对网络经营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全时段、全领域、全覆盖的监管,做到不虚一时、不隙一处、不漏一地。
建立统一的网络市场人工智能监管平台。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当网络经营主体涉足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时,监管难度也不断增加。如果不迎难而上革新技术,下大力气夯实技术基础,势必会丧失对新兴领域的监管能力。因此,必须自主建立统一的网络市场人工智能监管平台,自主完善、自主更新,主动将新技术融入监管***工作,在实践应用中提升技术水平和监管能力。
第一,依托人工智能平台归集市场主体信息,将监管部门内部的登记注册、监督管理、行***处罚、投诉举报、商标发展、商品质量抽检等各类业务数据以及有关网络交易数据全部归集到网络市场主体名下,并将这些数据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梳理成以网络市场主体为核心,关联人员、商品、行业、区域等维度的全景信息视***。
第二,通过人工智能平台构建相应的模型,及时掌握网络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的规律与特征,及时发现违法违规线索,提高预测预判能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减少和防止无效监管,增强网络市场监管***的针对性。而后,通过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增强网络市场监管***的有效性。
重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市场监管部门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市场监管中的应用,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把人才作为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切实加强人才培养,特别要注重人工智能应用人才的培养。
要加大培养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和培养一批能设计、懂算法、会应用的监管技术人才,使之成为掌握人工智能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知识的行家里手。
关键词 发展过程 市场容量 发展趋势 行业风险 竞争格局
一、建筑智能化的概念和主要功能
建筑智能是指通过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通信和控制手段,将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加以集成,集系统、结构、管理、服务于一体,向建筑物内居民提供高效、安全、环保、健康、节能的居住环境。
建筑智能化通常包括5A系统,即安全自动化系统(SAS)、消防自动化系统(FAS)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其中SAS主要由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出入口管理与对讲系统等组成,以此防止建筑区域内发生不法事件,提供不受外界干扰、避免人员和财产受到威胁的安全的办公或生活环境。FAS是通过建筑物内布点的烟火控制装置提供的信息进行确认后报警,同时启动火灾联动系统(如关闭空调、开启排烟装置/消防专用梯/消防系统等),紧急广播疏散人群。BAS主要对建筑物内部的供水、变配电系统进行测量、监控,保证水电系统正常运转,同时对空调、外墙照明等系统进行综合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OAS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传真机、复印机、电子邮件、国际互联网等一系列现代化办公及通信设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改进办公质量。CAS通信网络系统主要包括语音信箱留言系统、语音应答系统、视频/电视会议系统、大屏幕电子显示系统、同声翻译系统等。
二、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过程
建筑智能化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造了第一座智能大厦(City Place),被认为是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第一座智能大厦,大楼内的空调、电梯、供水、防盗、防火及供配电系统等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同时提供语言通信、市场行情信息、科学计算、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实现了自动化的综合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的程度不断提升。
我国建筑智能化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大体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1995年,为起步阶段。国际智能建筑技术和理念逐渐进入我国并逐步被市场接受。该阶段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对象主要是五星级酒店和高级商务楼,技术上,各智能化子系统***运行,系统集成度较低。这一时期主要是产品供应商、设计单位及业内专家在推动发展,市场竞争主体较少,没有行业管理统一标准,呈自由发展的局面。第二阶段是1996~2000年,为规范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智能建筑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应用对象已经扩展到机关、医院、高校、博物馆、体育场馆、会展中心以及智能化居民小区,建筑中各个系统间集成度较高,并广泛采用综合布阵系统。智能建筑广泛运用的前景在这一时期受到***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厂商的极大关注和支持。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和行业管理性文件,使企业和人员执业证书文件得到充实与完善。这一时期,国内智能化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行业竞争的主体数量增长较快,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可谓发展阶段。智能化系统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延伸到整个城市建设,智能化小区建设成为新方向。同时,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支持智能化系统,信息产业部和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数字城市”“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建筑智能化技术日趋成熟,建筑智能化技术呈现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智能建筑领域,如无线技术、数字视频技术产品等。国内部分建筑智能化研发成果已接近国际水平,行业内一批优秀企业如海康威视、浙大中控、泰豪科技脱颖而出。这一阶段,也是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期,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商对楼宇智能化日益重视,高档商业楼盘、***府办公楼、智能化家居、体育场馆等建筑对智能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建筑智能化行业的主要竞争格局
20世纪90年代,霍尼韦尔、江森自控、西门子等跨国公司依靠其在智能建筑领域的技术先发性和巨大的品牌优势,在国内建筑智能化市场一度占据主导地位。此后,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从单一的楼宇机电设备控制发展到信息设施系统,公共安全系统也发展到了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和信息设施系统的综合集成,上述跨国公司作为单一设备供应商的优势逐步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工程项目的地域性、文化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在人工成本、服务方面不具备管理优势,也使得上述跨国公司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一些有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技术背景的国内企业在高速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也快速发展起来。这些国内企业依靠本土化、成本低廉、服务高效便捷以及持续研发投入等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从事建筑智能化承包工程资质的企业有1100多家,市场竞争相对激烈,大多数企业规模仍然偏小,行业集中度不高,智能建筑行业资金实力与规模普遍较小。据统计,行业排名前10位的智能建筑企业的市场份额还不足15%。
四、建筑智能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容量
近20年恚我国的建筑智能化产业发展迅速,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自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后,近十年来,每年都保持20%的复合增长率。
另一方面,我国的建筑智能化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据统计,201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与建筑业的景气度密切相关。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包括两部分,一是新建建筑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二是既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其中新建建筑对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影响较大,是市场的主要需求。根据住建部和中国建筑业协会联合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8.07万亿,同比增长2.29%,房屋竣工面积达到12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0.58%。
我国智能化楼宇建筑工程投资中装修装饰工程约占30%,作为机电业务的延伸,建筑智能化工程业务约占智能建筑总投资的5% ~ 10%。随着人们对于工作及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一般普通建筑的智能化投资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我国普通建筑中,智能化投资比重约为总投资的3%。2015年,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市场容量十分巨大。
五、建筑智能化产业的基本风险特征
一是下游行业需求下行的风险。建筑智能化企业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建筑、交通、医疗、公共安防等智慧城市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应用领域的宏观***策调整,将会对智能化行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库存量较高、新建建筑面积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对建筑智能化需求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智能化行业的发展。
二是市场竞争风险。目前,国内智能化行业存在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激烈的现象。随着国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业技术不断提高和行业管理的日益规范,智能化行业的产业整合步伐会相应加快,市场会通过企业并购、重组、联合等方式筛选出优势企业,同时市场竞争开始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在行业整合的过程中,现有领先企业已具备资金优势、规模优势、客户资源以及服务整合能力,这些企业将是跨区域竞争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主要受益者。
(作者单位为金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陈浩.我国智能化建筑现状[J].基层建设,2015(21).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家居市场;发展前景;营销策略
1 什么是“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生活居住环境是现代智能家居的基本功能与宗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因此人们在此居住环境下,为形成一个高效快捷的生活模式,对家居的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人们可以通过在家里内部建立一个通信网络,通过软件、遥控器等执行中枢,对该内部通信网络控制下的家具设备进行防范、监测,掌握其动态。通过以上措施,从而构建一个高级便利的设施系统。
2 广州市智能家居市场的整体分析
2.1 广州市智能家居市场的宏观环境分析
对于智能家居行业,国家为了促使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相关部门频繁出台了***策扶持。首先是国家***、工信部等14个相关单位联合了《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广东的实施方案(2011―2015)》,明确强调重点推进智慧广州的试点建设,加快在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家***策大力扶持物联网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倾向十分明显,同时研发智能家居所耗费成本也与和谐绿色健康生活的人文理念相匹配。
近几年广州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迅速,陆续举办了广州智能家居展、中国(广州)国际智慧城市发展论坛,物联网与云计算应用大会等也为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经济氛围。
2.2 广州市智能家居市场的SWOT分析
2.2.1 优势分析
(1)智能家居行业结合房地产行业,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广州作为广东省会城市,拥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基础设备等吸引着无数人群涌入。而涌入广州工作的人们大多希望能在广州定居。因此即使广州房价虽高,但销量依旧火爆,市场需求依旧很大。而较高的房价和“限购令”***策的出台也间接筛选那些中低水平的普通消费者,从而保留消费能力较强、追求更高生活理念的高消费者。许多的IT企业与房地产企业强强合作,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共同建立智能家居系统、开办产品展示店、智能家居体验馆等。随着智能家居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用户还仅有初次体验,暂时无品牌忠诚度,有利于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
(2)广州智能家居企业起步较早,拥有较多经验。广州作为“智慧广东”试点示范城市,特别是在交通智能卡系列,如地铁APM系统、羊城通等实施了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同时也积累了物联网技术应用经验。一大批实力较强、在智能家居行业内拥有最先进的产品技术、完善产品线、物联网技术研究方面有较高水平的优质企业进驻广州,如:广州市聚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河东电子有限公司(HDL)等都是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力量。
2.2.2 劣势分析
(1)产品设计水平整体不高。因我国智能家居起步晚于国外,因此国内智能家居产品项目设计总体水平不高,具体表现为:功能不够强大,有些产品看似功能强大但在使用过程中不够人性化设计、部分产品操作性较低,缺乏实用性等无法激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2)价格较高、不接地气、不亲民。由于技术研发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搞研究开发、申请专利,同时需要开发市场、宣传产品等导致智能家居市场价格总体偏高。比如装修一套三室二厅的房子,假设需要安装智能家居系统,若只是普通的灯光控制最便宜的2万元左右,国内具有常规功能的产品至少需要5万~9万元,国外进口高档的一般是10万~20万元。别墅区另外计算。此等价格自然让不少中低消费者有心无力,望而却步。而厂家主要侧重智能家居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却忽略了售后服务、售后跟踪环节,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比较大的限制。
(3)机会分析:广州市委、市***府积极推出***策支持智能家居行业发展,为建设智慧城市和信息广州,广州市***府将推进物联网应用和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此外,广州市***府计划每年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1亿元,用于建设物联网发展体系,建设物联网的重大科技专项,加大力度致力于物联网共性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和产业应用。
(4)威胁分析:较高的市场价格导致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定位局限于中高端消费者导致市场份额不多,加之国内其他城市和国外产品给广州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此外,广州智能家居市场多种技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各个技术对产品的兼容性和系统整合性的标准不一,差别颇大。市场本身缺少行业统一标准与规范,产品质量需要不断提高营销模式需要不断创新等。
从广州智能家居的宏观环境分析可以看得出,广州智能家居市场总体的外部环境较为良好,我们相信,经济的发展给广州智能家居产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其能顺利、蓬勃发展。
3 广州市智能家居市场的营销对策
(1)采取与房地产商合作的方式。可以与广州较大型的房地产商如万科、恒大、碧桂园等房地产商合作,重点着手开发新型智能小区,也是多数智能家居企业采用的营销模式之一。短期看来会增加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成本,但是长远看来,智能家居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2)采取实体店营销模式。可以采用在相关商区开设实体店。实体店营销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接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因为实体店里的产品展示区、体验区使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用着心里也踏实,因此也是让广州百姓了解和体验智能生活的较好方式。
(3)采取大型超市销售模式。广州拥有较多的大型连锁超市,如广百百货、百佳百货、永旺百货等,是消费者经常出入的购物场所,在大型连锁超市销售智能家居产品可以增加产品的曝光率,提高消费者的认知能力,刺激消费者消费。
(4)采取互联网销售模式。广州大部分市民几乎天天接触互联网,因此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段进行销售。例如微信,现阶段几乎没有人不用微信通信,因此可以在微信朋友圈开展新一轮FEED流广告,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投入不同的智能家居产品广告,提供更多维度的效果分析,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和价值。
本文旨在运用SCP分析范式分析我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我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的相关***策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目前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现状和市场环境。自1999年摩托罗拉公司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后,智能手机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我国的智能手机销量从2002年开始逐年递增,到2012年底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89亿台(见表1)。
表1
智能手机产业在我国快速、稳定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府***策的支持,手机生产商的战略调整以及我国巨大的用户需求。我国工信部在2006年曾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智能终端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 建立和完善适合国情的智能终端基础研究、产品设计、制造和推广的完整产业链,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产业。"之后, ***府又出台了鼓励我国通信网络、电子零部件等配套产业发展的规划方案。这些文件的颁布为我国智能手机产业提供了稳定的***策环境。另外,随着普通手机市场份额饱和,行业利润率的不断降低,传统手机生产商开始转向智能手机的生产,一些非手机生产商也开始加入智能手机行业,智能手机产能大幅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另外,中国众多的人口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对于智能手机产品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居高不下。
综上所述,需求供给双方面的大幅增长以及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是我国智能手机行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
接下来,本文进一步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方面来分析我国的智能手机产业。
一、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体现了一个行业内企业之间关系的特征,综合反映了该产业内的竞争和垄断关系。市场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市场集中度,进入退出壁垒以及产品差别化等。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和产品差别化三方面来分析该产业的市场结构。
1.市场集中度
201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智能手机市场2013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排名前四的手机生产商是三星、苹果、LG和华为,他们的CR4值达到了59.4%。第二季度排名前四的手机生产商是三星、联想、酷派和中兴,他们的CR4值达到了50.8%。第三季度排名前四的手机生产商是三星、联想、酷派,华为,他们的CR4值达到了50.3%。根据贝恩对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我国智能手机行业属于"中集中寡占型"产业(CR4的值处于50%-65%之间)。虽然近一年多来,市场份额有细微变化,但是基本都是几大品牌之间的洗牌,大体的市场结构保持稳定(见表2-表4)。
表2
2013年Q1我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集中度
品牌 市场份额
三星 32.7%
苹果 17.3%
LG 4.8%
华为 4.6%
CR4 59.4%
表3
2013年Q2我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集中度
品牌 市场份额
三星 17.6%
联想 12.3%
酷派 12.2%
中兴 8.7%
CR4 50.8%
表4
2013年Q3我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集中度
品牌 市场份额
三星 18.4%
联想 12.5%
酷派 10.0%
华为 9.4%
CR4 50.3%
2.进入壁垒
新企业想要进入某一行业,会遇到许多相对于在位企业不利的因素,这些不利因素会成为阻止新企业进入的障碍,这些障碍就称为进入壁垒。构成进入壁垒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绝对费用壁垒和规模经济壁垒。
绝对费用壁垒:一方面由于国外一些大型智能手机厂商拥有成熟的技术,对专利和技术诀窍具有排他性占有的优势,使得缺乏核心技术的其他厂商只能获得终端的少许利润。另一方面绝对费用壁垒还可能体现在原材料的优先占有上。在智能手机产业迅猛发展的时期,如果手机原材料紧缺,供应商通常会优先满足在位的大型智能手机生产商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了新企业进入这一产业的难度。
规模经济壁垒:智能手机行业在位的生产商因规模经济相对于潜在进入者的成本优势明显。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厂商才能享有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节约。这种规模经济壁垒在很多行业都存在,智能手机产业也不例外。
3.产品差别化
智能手机的在位企业相对潜在进入者具有的产品差别化优势。一方面,在位厂商的产品和品牌经过多年的信誉积累和广告宣传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知名度,而新厂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资金进行研发和产品推广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另外,智能手机产品还在CPU、手机形态、操作系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目前市面上智能机的三大操作系统Android,Windows Phone和IOS,每一种操作系统都是相互***的,消费者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操作系统,进而选择手机的种类。目前市场上最多使用的是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而IOS操作系统是苹果手机专用的。Windows Phone系统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正在扩大其应用规模。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方面,Android、IOS和Windows Phone已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是指市场内的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而根据市场的情况采取的相应行动, 包括价格行为和非价格行为。本文主要从企业的价格策略,产品策略两个方面来探讨我国智能手机企业的市场行为。
1.价格策略
新产品限制性定价: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几大主要的生产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限制新企业进入, 在新产品的定价上往往采取限制性定价策略。即在新产品刚进入市场时先订立一个高价, 当其他企业生产出类似的产品时开始降低价格。这种动态限制性定价策略有利于市场主导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而且随着产品价格的陆续降低, 一些跟随的厂商由于技术落后、缺乏规模优势等原因, 最终导致亏损, 不得不退出这个市场。
2.产品策略
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不同的手机生产商采用的产品策略迥异。三星采取的是迎合市场需求的多产品策略。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中,三星的在售产品超过百款,大幅领先HTC、摩托罗拉等竞争对手。同时三星在市场上销售着至少13款显示屏尺寸在2.8英寸至5.3英寸之间的智能手机。三星的产品价格范围也从低端手机的几百元到高端手机的数千元,基本覆盖了各个层次消费者的需求。该公司的最主要竞争对手苹果公司却一直坚持单一产品策略。其核心产品Iphone手机基本定价在4000元以上。苹果运用其独特的产品策略,抢占高端市场的份额,牢牢抓住最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并以此获取了大份额的市场利润。
在产品销售策略方面,由于我国手机运营商定制的手机数量很大,据统计大约占到了市场销售量的 20 % ,而且运营商在定制产品中具有转换成本低、贴近终端消费者、掌握着大量消费者和渠道信息等优势。因此, 部分智能手机生产商通过与运营商合作进入中国市场销售。如中国联通与苹果合作销售Iphone手机。此外,由于中域、迪信通等手机连锁零售店和以苏宁、国美为代表的家电大卖场具有强大的销售能力,许多智能手机生产商也纷纷与它们进行合作,通过这些手机零售商和大卖场来销售自己的产品,以增加自身手机的销售渠道和消费者覆盖面。
三、市场绩效
所谓市场绩效是指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它反映在特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率。本文主要从产业内的产品品种、产品品种以及行业利润率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市场绩效。
1.产品品种
市场内产品种类的多元化反映产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程度。在2003年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初期,市场上仅有 3 0 余种智能手机产品,而现在市场上的智能手机已经有好几百种,产品品种极大丰富。
2.产品成本
智能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产业内及上下游产业的技术创新,具体表现为产品成本的不断下降。这种成本的下降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的平均价格的变化来体现。"艾媒市场咨询"调查数据显示,从2003年起,中国智能手机的价格普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降幅越来越明显。2009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平均价格为2401元,2010年降为2200元,价格下降201(见***5)。"艾媒市场咨询"认为随着Android手机市场的大幅度增长,智能手机价格的下降幅度必将更大,预计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平均价格将降至1630元。
***5(附后)
3.行业利润率
行业的利润水平也是市场绩效的重要方面。根据贝恩的观点,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将会提高产业长期利润率。
投资公司Oppenheimer在发表的一份投资报告中称苹果公司的利润大约占到智能手机产业的65% 远远高出行业平均水平利润率10%(推算数据)。尽管三星的出货量是最大的但其毛利率只有大约13%。由此可见智能手机市场的行业毛利率资源配置并不理想,不同的智能手机生产商其利润率有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一些企业以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和准确的市场定位, 将产品以高价卖给最有消费能力的客户, 实现技术创新带来了利润。
四、结论与***策建议
我国智能手机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呈现出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具体表现为市场绝对集中度和进入壁垒较高。产业内企业通过价格、广告和销售行为强调产品差别性以增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目前,我国智能手机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产业内整体利润率已经下降到较低水平。但是某些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独一无二的产品体验, 在高端市场仍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且企业的利润率仍然很高,整个行业利润的配置并不理想。
基于上述分析,我国智能手机产业想要获得长期健康的发展,必须从提高产业内的市场结构效率、规范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行为及提高产业的市场绩效这三方面考虑。
首先,***府需要控制我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市场结构,促进市场朝合理的方向发展。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如果继续发展下去, 将不利于我国智能手机产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府应该设法对智能手机产业的市场结构变动实行监控,必要时出台相关***策以降低市场集中度,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效率,防止产生由垄断或者"寡占"而导致的市场效率损失。
其次,***府应该进一步监督智能手机产业内各大企业的市场行为以保证市场的良性竞争。随着我国智能手机产业的持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智能手机生产企业通过各种竞争手段争夺市场占有率。在这种情况下,***府应加强对各企业之间竞争行为的监控,对虚假广告等欺诈行为和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以及其他非法的市场行为予以严惩。同时,监督生产厂商的价格和质量, 增强市场的信息透明度,保障智能手机产业内公平、良性的竞争。
再次,***府应该加大力度鼓励企业创新,扶持国产智能手机企业。由于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被国外先进企业垄断,同时核心技术的缺失也使本土的中小型智能手机企业生产成本普遍较高,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他们的产品往往只能进入价格战最激烈的低端市场,无法获得品牌知名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府必须鼓励和扶持中小型智能手机企业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尤其是在国产智能手机企业处于发展初期,立足未稳之时,适当地实施研发经费补贴等优惠***策,减轻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负担,让我国的手机生产企业能够集中资源用于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和产品差异化特征,从而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度和利润率水平。同时应该重视并加强本土企业在智能手机产业链的关键技术领域,如操作系统、核心芯片、应用服务等方面的研发推广。另外,***府也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智能手机产业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使得企业能够充分获得创新所带来的利润。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06: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8576426346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智能市场分析精选6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智能市场分析精选6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